Board logo

标题: 莫忘初心 平兴寺出家师们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33     标题: 莫忘初心 平兴寺出家师们

小时候家里人没有信佛的,最开始知道有佛菩萨得感谢电视剧《西游记》。儿时就特别喜欢恭敬观世音菩萨,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有缘皈依了,对佛法也还不懂。那时连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都分不清,只是对佛菩萨很喜欢,心情不好时就去寺院一个人静静地待会儿。二十三岁生日那天,游泳时昏迷沉底了,被救生员救上来,险些丧命。家里人找来算命的大仙儿(民间附有鬼神精灵的外道)给我算命,大仙儿说我有佛缘,让请尊佛像在家里供奉,从此家里就有了佛堂。

二〇〇八年做买卖后,看了一些佛教书籍,对佛法有了一些了解。二〇〇九年,有位念佛堂的师父来我店里买东西,来几次后我们熟络了,就经常在一起聊天。当时好高兴认识出家人了,此后开始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通过网络和书籍学习佛法。

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懂得很多了,但是后来越学越觉得所知有限,越学越觉得自己差得太多。二〇一〇年在网上看到一篇介绍上本下玄法师的文章,法师临终说了一段开示:念佛人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往生,戒律很重要。我一生童子身修行,淫戒不敢大意!这段开示对弟子影响很大,从此决定也要童子身修行,不再相亲看对象了。之前父母已经给我安排看过二十多个对象,处几天就烦,觉得好累。之后陆续发愿吃净口素、受五戒,二〇一二年又受了菩萨戒。后来爸爸妈妈也受我的影响学佛了,爸爸皈依了,妈妈受了三皈五戒,那时感到很欣慰。

二〇一三年,有位平兴寺的师父回到了老家辽源,弟子和师父一见如故。师父是那么庄严,那么平静,和以前见过的师父都不一样。待在师父身边就觉得很舒服,能让我浮躁的心静下来、向内观,连烦恼习气都减少了。通过师父,弟子才知道平兴寺和上界下诠法师。在师父的电脑里第一次看到法师和平兴寺的大众师父们的照片,那时感觉就像看到了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和大阿罗汉!弟子庆幸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还有这么庄严的正法道场——以戒律为根本,兼学经论,以净土为导归。弟子很喜欢这个理念!

学佛这些年,很多位师父和居士都劝过弟子出家,但我一点出家的想法都没有,只打算不结婚陪父母在家修行。直到二〇一五年末和师父开车去山西给一位师父送大米,晚上住在寺院的窑洞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满地的鲜花五颜六色,弟子抱着小树上一个一人多高的大芒果。第二天傍晚,突然间厌倦了做居士,产生了出家的念头。感觉到在家修行懒惰懈怠,放不下的东西太多,而拥有的东西越多越成了系缚,了生脱死的希望渺茫。当时想四十岁前出家的,但半年后,也就是二〇一六年七月便决定提前出家了。于是我用半年的时间处理完了俗事,卖了房子,安顿好了父母。

爸妈虽然很伤心,但没有阻拦我出家。他们从来不在我面前哭,有时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吃饭时偷着哭。做为独生子,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爸

爸说家没了,我安慰爸爸说:“这里不是我们真正的家,我们就像是在旅行住旅店,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你们好好修行先去极乐世界等我,今生虽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我们可以在极乐世界再相聚。”

《无量寿经》云:“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临走的前几天,亲戚朋友们都来家里看我,眼里都含着泪花,大爷家的大姐抱着我哭。庆幸的是没有人阻拦,大概是都知道我倔,决定的事情谁都劝不了。

临离开家前发了个朋友圈:“半年前决定出家,用半年的时间处理完了俗事。时间过得真快,就要启程了,目的地福建福鼎市太姥山平兴寺。”心里像打碎了五味瓶:旅途的孤寂、亲人们的眼泪、辞亲割爱的心痛、对陌生环境平兴寺的紧张、以及走向解脱的兴奋。
走向这条路,并不是受了什么打击,一直以来,我都是在顺境中学佛,一切都很顺利。出家不是世人所误解的消极避世,而是了知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更积极的去面对人生。出家也不是不负责任,而是把眼光放得比世人更长远,对自己对父母乃至对一切众生负责,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一子出家,九族升天”,出家的智慧,十世状元都抵不过。出家的福报,是九朝天子都换不来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34

要说我的出家因缘吧,那得从小时候说起了。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佛像,看到佛像就高兴。三年级时,上课老是没事就画佛像,只不过那时不会画,把庄严的佛像画得太丑了。后来画了一段时间后便不再画了,因为当时并不懂佛是什么,更不了解佛法,只是单纯地、由衷地喜欢。

那时还特别喜欢我家附近那个寺院的住持,小时候就经常去找师父玩。师父很幽默,笑起来跟小孩儿似的,但是严肃起来又特吓人,我们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去找师父聊聊。师父是山东人,普通话中带着点山东口音,有时候听着特别逗。师父今年四十五岁了,满面红光的,很庄严。

我最初想出家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师父。有一天,师父跟我妈妈说:“让腾龙出家吧。”我妈妈很不解,问:“为什么非得出家呢,在家修行不也行吗?”师父说:“那不一样,在家修行怎么比得上出家修行。”一开始我妈还有点不高兴,心想:“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还没报答我呢,凭什么就出家了?”开始她还没把这事告诉我,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想通了,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一听是师父说我有出家的因缘,当时就有些心动。但是我又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因为那时我才刚刚毕业,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就想着我还没玩够呢,怎么可以出家?但是慢慢地,我了解到了佛教的因果轮回,今生犯下的错,欠下的债,来世披毛戴角还。我才感到一丝丝的恐惧,才生起了出离心。

后来,我就去师父那里学习了。当时就想在那儿出家也不可能,因为离家太近了,步行十分钟都不到,只是抱着去学点东西以后到了别的寺院能用上的心态。但是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去了寺院,啥脏活累活都得干。撞钟、打云板、吃饭板、鱼桩、上课板、小木鱼之类的一些法器,都要学。学会了就一直打这些简单的法器,你不打吧,那些居士就埋汰你;打吧,确实是不想打,最后只能“被迫”打了。过了一段时间,实在是觉得自己委屈,就找师父去了。我以为师父会安慰我,结果师父说我没出息,这点困难就把你难住了……训了好多话,最后回去做了好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

师父本来是想让我把五堂功课和敲打念诵唱都拿下来,然后找别的寺院把我送走。但是我没那么选择,毕竟如果那样做就好像是靠着关系似的,即使不是,自己也会产生那样的心理。我想靠自己一个人去出家。

后来听我妈给我介绍了平兴寺,师父也说如果我能去那里是最好的(但师父一直以为我是去东林寺,哈哈)。走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并不想让别人知道,那样走的时候心里或许轻松点吧。因为去年在寺里特贪玩,所以走的时候功课和法器也没有全部学好,回想起来师父挺费心的,觉得挺愧对师父的。

从小虽然不理解佛法,也没有发出家的心,但对于佛像是特别喜欢。现在虽然发起了出离心,但不知为何,却不像当初欢喜得那么厉害了。尽管如此,但是我知道我现在所要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佛法、好好修行,要像师父常说得那样——安住当下!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35

人的一生和在山中行走是一样的,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同样,我这短短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也如此这般。

我从小生活在党员家庭,几代宗亲无有一人信佛,皆认为佛教是封建迷信思想,而唯独我自幼好乐佛法。奶奶说我三岁时就经常盘腿合掌儿玩,到七八岁时就烧香点蜡,经常整得满屋子乌烟瘴气,因此还常常受到父亲的“棍棒教育”,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中学时就正式接触到佛法,走进寺院、亲近法师。每当听到优扬的梵呗声,烦燥杂乱的心顿时会平静下来,那是一种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以至于瞬间泪流满面。看到僧侣穿袍搭衣的庄重法相,我跪在佛前默默发愿:以后定要出家做僧人,身着解脱之衣,敲打法器,唱诵这净化人心的天籁。

第一次出家的念想被家人知道后,首先是奶奶的各种反对,“一哭、二闹、三上吊”,寻死觅活的。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我对她老人家是百依百顺,一直以来都是她启蒙我为人处事的道理,而她也用一颗慈爱之心来教导我、呵护我。对奶奶,我是感激之情无以为报,所以,为了让她老人家能晚年安逸,我只能一边假装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一边又想方设法地做工作。知我者奶奶也!后來她也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和我说:“你若能忍心走,让我们被别人笑话、讥嫌,说我们家生了两个男孩养不起,让别人以为你无能、懒惰,没本事才出家混日子,那你就走!”听了这些话,我惭愧的泪水不由落下,回想奶奶这一辈子光明磊落,一直是受人钦佩的,怎能在她安享晚年时让她心痛难过呢?出了家无法陪伴,更不必说照顾了,现在还让她自觉抬不起头来,更是不忍。想到这里,为了两全其美,我便发愿一定要干一番事业来证明给她们看,即使以后我走了,也能走得心安理得。

于是我一边上中专,一边利用闲暇帮忙打理姑姑的公司。中专的几年,心压根就没在学校,说白了上学只是打个掩护而已。我心中装满了“钱”和“事业”,只有这些才能在这个俗世间证明我的能力,让我能得以脱身。为了实现目标、完成任务,我常在佛前祈祷:请佛菩萨加被我办事顺利、早日出家。

那年正逢姑姑生意兴隆,我也沾了光,顺风顺水地开起了自己的小店,同时还为她做事。虽然每日应酬,穿梭于花天酒地的娱乐场所,但是我没有感到丝毫快乐,而是更加激发了我的出离心。世间险恶,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背道德、丧失人性,丑恶的一幕幕让我对俗世生活万般厌恶,甚至觉得自己如行尸走肉。

后来发展到和姑姑并股成立了新公司,做了好多政府工程、金融管理之事,接触到了政界的人物,他们为了名誉、权力,更是为所欲为。这时的我已经比同龄人超越了好多,也赢来了许多羡慕的目光,这已经证明了我的能力。同时在这几年里,种种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唯有佛法才能令众生离苦得乐,俗世间的这一切,无非是“大海中喝水解渴”。

第一次出家时仓促,好多事没处理完,来到平兴寺不久便被找了回去,这也是我的业障。回去时曾发愿:此生必登普隐坛。“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正逢今年开坛传戒,诸佛加被,愿力召感,我处理完一切事务,终于顺利出家受戒,如愿完成了这一人生大事。

今日能有幸遇佛法,感恩法师老人家的慈悯,使我得以留寺学习,亲近常住。我必做到听招呼、守本分,把为常住着想放在首位,服务常住。在佛的光辉中、法的功德中修行,做好僧人的本分——一钵千家食,三衣不离身。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38

记得那是二〇〇九年放暑假的日子,偶然观看到一部描写近代高僧弘一大师的电影——《一轮明月》。快节奏的剪接,记录了大师为国为民,复兴文化艺术,以及后来出家弘扬佛法成为一代高僧的传奇一生。影片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回想我人生的前二十个年头,一直以来大人们都希望我好好学习,以后有个好工作,再以后成个家,再以后有下一代,继续重复这种模式,无限循环,这就是父母口中所说的“正路”。可是我进入社会后,才认识到我先后所接受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尤其是看到社会上的种种乱象后,那种浮躁、困惑和迷茫,让我更加确信:我们的心无所依处,如游子般还未到家。

二〇一二年春节,我独自在老家过年。老家过年那会儿发生了很多事,有的人要出生,有的人要过世,有的人要结婚……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仿佛经历了一生。就在年后,我也结束了自己的感情。那一天,思绪万千,想着人生快乐那么少,痛苦的事却无穷无尽的多。

二〇一三年春,回到温州后,便去了妙果寺。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那天,我受了三皈五戒,正式成为居士。刚好那年结夏安居,妙果寺学习《广论》,我跟着学习了三个月。七月十五安居竟,便决定出家修行。八月辞别父母,九月上了云居山,次年剃度,一切都很自然。

云居山是禅宗道场,平日专门参禅打坐。剃度之后,平日里常诵《楞严经》《遗教三经》,以及莲池大师整理的《沙弥律仪》,这些经典无不劝诫后学戒律的重要性。然而现如今,戒学在诸方并没有专门学,大多数人只能自学,而自学又无法真正学习透彻,必须有律师讲授乃可通达。于是在受戒后,我便专门来到律宗道场——平兴寺,学习戒律。平兴寺早在皈依那年安居前就来过一次,寺院学习气氛浓厚,日常行持如理如法,当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代佛说法住持佛法,僧宝是很重要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每一个出家众当初都是怀着一个好心出家,无奈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很多寺院被商业化,种种乱象产生,使得社会对于佛教有了负面的印象。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能好好学习戒律、严持戒法,那么出家众不仅无法树立自己的僧格,更无法摄受大众,进而也无法弘法利生、担负如来家业。社会环境是外在因缘,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以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可在以后的路上不致偏离,最终不负出家之初衷!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39

二〇一〇年秋,很多事件的因缘,深感人生无常,我们自认为属于自己的一切,可以转瞬即无。爱情、钱财、名誉、车子、房子,甚至连生命都是那样的危脆。这年深冬,去市图书馆偶然接触到了佛教书籍,方知“诸行无常”。

二〇一一年早春,怀着对佛教的敬仰去了云南的很多寺院,希望对佛教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这当中对僧人产生了好奇和崇拜,为了表达自己的敬重之心,我决定从香格里拉徒步去西藏。经过6个半月的跋涉,从松赞林寺到飞来寺,从左贡到林芝,从扎基寺到大昭寺、小昭寺,一路艰苦自不必说,可好像还是没有找到心里的那样东西。

后来,我又回到了云南。在大理认识了一位法师,可以说他是我学佛路上的接引人。我把想出家的想法告诉了他,法师说:“一个僧人要走的路,不是红尘中的人能理解的,有很多的戒律和规矩,你要是有决心的话,可以来试试。”

没想到第一天上殿就被师父大骂,说我现在没资格上殿,也不准看佛教方面的书,每天要做的就是把前后院和大院所有的厕所打扫干净,干净到小便池里放上清水可以洗脸。我深感屈辱,差点走人。半年后,让我去斋堂干活。干了半年,刚熟悉,又让我去客堂帮忙。我心里怪师父胡乱调人,又不敢说。

进了客堂,才知道有那么多的规矩礼仪,深感僧人的不易。谁知刚到客堂三个月,师父单独把我叫出去,说寺院里要易职,要让我来做会计。那一次是和师父闹得最不愉快的一次,差点打包走人。我不同意,跪在师父跟前说:“我发心到寺,一不管钱,二不管人。”师父说;“你一不管钱,二不管人,你说寺院养你干嘛?都不想干,谁干?你要么干,要么走人!”我说我学问低,弄不了。师父说:“只要没私心,三岁孩子都能干。有私心,一个博士也会把帐弄得一团糟。”我说不过他,就跪在那里不起来。“要么做,要么走人!”师父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我跪着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瘸着腿收拾包打算走人。收拾好了去给师父拜别,这次师父却很温和地对我说:“你认为僧人就是无事的,清闲的,其实一个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大众承担,为大众服务。道业未学,先作牛马!”

后来有一次和师父单独喝茶,师父说:“你以后真出家了,对照戒律你就知道一个僧人该怎么做人、该怎样做事了,我能教你的只是九牛一毛。一个僧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要面对的太多。如果你以后自己管理一个寺院就知道在面对金钱、感情、名利时,如果道心不坚,一不小心就会断送慧命、堕落三途。要避免这些障犯违缘,一要依丛林住,二要依戒律行。”

二〇一三年在郑州出家,师父接管的寺院多,交给我一个让我自己打理。除了佛事法会,我对戒律可以说一无所知。面对僧人少、利养丰厚、障道重重的日子,每天过得战战兢兢。感觉像一个没有驾照、也没有一点驾驶基础的人,开着车子以每小时一百二十公里的速度在川流如梭的都市中行驶,既没有红绿灯(戒律),也没有交警(善知识)指挥。纵观当今佛教界,没有驾照又没有驾驶基础知识的佛教车手不止我一个,如果车速都那么快,又没驾照,又没驾驶知识,十字路口既没红绿灯也没交警,可想而知,出事故是必然的。我认识的一位法师就在十字路口出了感情的交通事故,已还俗回家了。

戒律对佛教的重要堪比法律法规对一个国家的重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法律法规,则有亡国之危,佛教亦如是!感恩平兴寺,感恩法师和常住大众这么多年的努力,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给僧人一个安心的家园。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39

记得不久前听一位法师强调:只有心甘情愿地去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圆满。确实,后来通过实践也有所体会,这句话让我受益很大。就如出家这个选择,毫无疑问我是自愿的,不是因为生活上遇到挫折打击,更不是环境所迫,这是我对人生价值和生存目的经过长时间思考后做出的慎重抉择。既然是心甘情愿走这条路,我相信我能坚持走下去。
回想起我过去的人生经历,算是非常顺利,家虽是农村的,但在我的记忆中从小没有干过重活。上大学后,由于性格原因,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不久又在那里做起了义工。也许是这小小的善行促使我的学佛因缘早日成熟。有次读到一本杂书,里面谈到古人有“射覆”这个游戏,就是盒子里装个物品让别人猜里面是何物。在我看来如此之难,而古人对此有专攻者却能每次都猜中,对这个学问的好奇算是开启了我的学习探索之门。后来读到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书中提到不少南老师自己经历的奇事,我渐渐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也意识到自己见识的短浅。后来读了南老师很多的书,并网上查看视频,又学起了打坐、吃素、持斋等,算是由此走上了学佛道路。
我在洛阳上的大学,地域上的方便让我有机缘去过几次白马寺,后来得知可以皈依,就第一时间皈依了三宝。成为一名佛弟子让我有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此后利用空闲时间常去寺院做义工,自己感觉很充实,并且学到了很多东西。
原来我想着在家学佛也可以解脱,又能方便影响周围的人来学佛,可回想起以前在家学佛的情况及家人的态度后,我觉得这种想法完全是自欺欺人。在家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自己也很可能被各种诱惑吸引,所以渐渐有了出家的想法。
真正确定出家是在今年上半年,当我把这想法跟一位法师谈了之后,法师表示随喜赞叹,并强烈推荐我来平兴寺出家。推荐我来的这位师父很受人尊敬,相貌庄严又具足威仪,使人一见生信。“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可见一个人的威仪确实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很大的摄受力。
在通过网络对平兴寺有了大概了解后,我就非常向往,能在一个如法如律的地方学习真是太重要、太难得了!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太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来到寺院就像到一所好的大学一样,我很希望在这里安心学习并多接受批评,当然常住安排的任务我也会欢喜地去做。记得一位法师讲课时说到自己刚出家时对佛教的理解,现在看来,当时对佛教还是“迷信”。我自忖对佛教的理解仍然很浅薄,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的理解、认识会渐渐明朗。
我没有工作的经历,能力也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我相信保持这颗初发心就能够面对今后的困难,通过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学习,我相信自己会变得优秀,并为常住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0

我出生在辽南钢都——鞍山市千山区上石桥村,小村坐落于千山脚下,三面环山,山奇林绿,风景秀丽。我自幼十一二岁便经常去附近的寺院游玩,但对寺院并无太多了解,家中父母及亲人也无人信佛。记得小時候家中有一本挂历,上面有一额头很大的老者,笑眯眯的,因我不喜喧闹,家中无人时,总喜欢对着老者磕头,也不知为何,一拜就是很长时间。后来到了十六七岁,才知道挂历上的老者叫“寿星”。
如此时光荏苒,我毕业了,也参加工作了。二〇〇二年“非典”过后,我只身一人前往长春。一日晚上睡梦中,见阿弥陀佛来到面前说:“你跟我走吧。”我说:“不行啊,父母怎么办啊?” 遂梦醒,一看时间是凌晨一点钟,当时也没太当回事。第二日睡梦中,又见观世音菩萨来到面前说:“你跟我走吧。”我说:“我走了,家中老父母谁养啊,不能去。”醒了一看时间还是一点钟,甚觉奇怪。故此,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了,第二天便给母亲打电话,说了一大堆好好照顾自己、注意身体之类的话,把母亲弄得不知所措。
这事几天后,房主老者说他过些天要去般若寺皈依,约我同去,是日便随他去了。到寺院后,皈依仪式开始,当我跪在佛前的一刹那,顿时泪如泉涌,止也止不住。因工作原因五戒只受了少分,并且拿到了我人生中结缘的第一部佛经《大乘无量寿经》,自此开始了我读经学佛的生涯。第二部读的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心中更是无限欢喜,
从此对佛经爱不释手,经常废寝忘食地读诵。之后又相继读了《圆觉经》《胜鬘经》《宝积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同时对佛法生起了无限好乐与信乐之心,深信佛法是世出世间的无上妙法,再无怀疑。
二〇〇五年夏,在家中读《圆觉经》,读到“离无所离”时,心中顿觉无量欢喜!感叹于大乘佛法之深奥,对祖师之“狗子有佛性也无”一语,再无疑也,自此有出尘之心。
二〇〇六年,上親下尚法师推荐我去扬州高旻寺上德下林大和尚那里出家,并嘱咐我在家这段时间把腿子练好,遂日夜练习打坐。
七月将出家的想法告诉父母,母亲说:“你是我唯一独子,你若走了,我们怎么办?”当时父亲下岗,母亲无工作,心中着实难以抉择。后来想在家也可学佛,又可孝养父母,学维摩诘大士、庞蕴居士也可以啊,但却没有成家的想法。时年我二十八岁。
如此边学佛边工作,一直到二〇一〇年,家中父母、亲人无数次催促成家,我只是敷衍了事。但后来村里有些流言蜚语,我一想是该选择的时候了,或成家或出家。我就在佛前白言:半年之内遇到一个学佛吃素,而且志向相合的女子便成家,遇不到就出家。过不久遇到一位学佛的女子,如我所说条件一样,就于二〇一一年九月结婚。但向佛求法之心,一直铭记于內。
时至二〇一六年二月,家中妻子说:“知你有大志向,我也不阻碍你。如今从世俗角度说,你已尽了孝,也有了后代,父亲退休了,母亲的养老金也补办了,马上可领取,孩子我一人可抚养,你已无担忧的事,你想成就自己的愿也是时候了。”遂安顿好父母家人,来平兴寺发心出家。
末学也是仰慕平兴寺道风严谨,毗尼严净,遂来寺发心先学好戒律。“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律就好比一座大楼的基础,基础打不牢,盖得多高也是危房。所以我发心先学好戒,然后选择行门精进修学,与法界有情同出苦轮,究竟圆觉。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0

学佛、出家、学戒、持戒,这是一条正顺解脱之路。
二〇〇五年,我母亲有因缘开始学佛。生活上的烦恼、困惑使她饱尝人生的痛苦,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解决。直到有一天,她走进了一处人间净土——净住寺,在那里,母亲找到了自己的皈依处——三宝。净住寺的师父们持戒精严,慈悲平等,大众和合,这正是母亲所向往的生活。于是,我母亲开始学佛、皈依、受戒。她初学佛时便发愿:我这一生很苦,今生一定要了生死,脱离轮回,希望佛菩萨加持三个子女以后都能够学佛、出家,了生死、度众生。
二〇〇五年下半年,我大姐高考结束。由于长期紧张的学习,身心劳累,便生了一场病。一天她在一间诊所里打点滴,诊所的医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结缘了两本佛书给我大姐看。看完之后,我大姐若有所悟,便提出要出家。她对我母亲说:“我努力学习考大学都是为了父母,现在了解到学佛出家修行才是真正的大孝,所以我要出家。” 当时我父亲是不赞同的,我母亲也不放心,便叫我二姐辞了工作去寺院陪我大姐一段时间。当二姐到了寺院看到出家人,也被师父们的慈悲所摄受,心里非常欢喜,当下便发心:出家既是大孝,我也要出家!于是,姐妹俩一起出家了。
她们出家以后,我们每年都去寺院看望她们,几乎每去一次,寺院的师父都要劝我也发心出家。但那时我对佛教还不是很了解,发不起出离心。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学业无成,开始四处打工,有时间也看看关于佛教的书和碟片。后来,我慢慢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都是业感缘起,对佛法渐渐生起了信心。我母亲也常劝我出家,用她亲身的经历告诉我在家的过患和出家的好处,但我心里还是一直犹豫着。
直到去年,我去看望师父,师父劝我发心,我姐也劝我。我看到师父们修行虽然很辛苦,但是很自在,很快乐,处处为众生,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我要做一个明白人,有智慧的人,今生就能够了脱生死的人!要学佛,最佳的方式就是出家。加之我父亲也同意让我出家,就这样我发起了出离心。师父说:“学佛首先要学戒,持戒才有可能成就,去平兴寺吧,那里非常殊胜!”于是,我便来到了平兴寺。
通过在平兴寺这十个月的学习,让我的信心更加坚定,这都归功于法师们的慈悲教诲。通过学习《净心诫观法》《沙弥律仪》等,让我对戒律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学戒能够直接对治我的烦恼习气。戒定慧三无漏学,戒是基础,就好比大楼的地基一样重要。毗尼若住,正法住世,若要正法重现、正法久住,必依于戒。戒是佛亲自制定的,佛不在世了,戒就是我的大师。
弟子今天出家了,在世间没有能为父母做什么,但我要以出世的功德,努力学戒、持戒,了脱生死,将来成佛度众生,以此功德来报答四重恩及一切众生的恩德!
我坚信学佛、出家、学戒、持戒,这是一条直达解脱的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1

弟子在社会上苟且偷安四十余年,未曾感受过真正的安乐与幸福,更多的是人生的辛酸、世态的炎凉。佛说:“三界皆苦,无可乐者。”佛语不虚!法耀法师也说:“世间就是杀盗淫妄,灯红酒绿的背后是刀光剑影,这是世间的真相。”弟子厌恶杀盗淫妄、刀光剑影的生活,故发心出家,决定常随佛学,以期早日成就佛道,救度一切苦难众生。
其次,平兴寺很殊胜,是非常好的修行道场。
弟子初到平兴寺,是在二月初一的傍晚,寺内四周出奇的安静。接待弟子的是客堂一位年轻的师父,这位师父走路目不旁视,步伐轻健稳重,大褂轻轻飘动,似有一股风,超凡脱俗的仪容令弟子肃然起敬,信心顿增。
平兴寺位于太姥山半山腰,这里四面环山,游人鲜至。四周高大的树林连绵不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把世间的喧嚣繁华拒之于山门外,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修行的好地方!据说法师和常住师父们多年来为了守护寺院这片宁静,为了保全这块圣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弟子现在享受的这一切,都是法师和常住师父们的心血所凝成。弟子感恩法师,感恩大众常住师父!
平兴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佛陀当年以“六和敬”教育弟子:身合同住,口合无诤,意合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现在平兴寺遵守佛制,创建“六和敬”僧团。安居期间,近四百位师父们,和合共住,威仪庠序,气氛祥和。斋堂附近的垃圾箱,从未见师父们倒过一点饭菜,这是任何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都无法做到的。国家每年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佛陀的僧团里,就已经做到了。佛陀的智慧不可思议!弟子渴望成为真正的佛弟子,以期圆满佛陀至高无上的智慧。
再次,时值末法,佛法衰微,佛弟子不注重戒律的修持。《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善见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华严经》亦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可见戒律是住持佛法的根本保障,是佛法的根基。只有基础如泰山般坚牢,佛法才能久住。法师慈悲愍人,欲令正法久住世间,在平兴寺倾心宣讲,倡明律学,对症下药,纠举时弊,为佛教培养人才。因此,平兴寺非常重视对沙弥、净人的戒学基础教育。
法师开示语不累赘、简明扼要,为人释疑,一针见血。有时平叙直谈,有时风趣幽默,有时声色俱厉,有时温和平顺,像一位伟大的慈父关爱儿女一般,施善巧方便,洒甘露法雨,令闻者欢喜信受,思惟法语,皆有所得。记得在三月份,法师在沙弥班上开示时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修行?为什么要修行?修什么行?弟子自学佛以来,竟从没认真思考过,但弟子认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学佛者的指南针、航标、灯塔,弟子应该认真的审视、思惟,如此的大善知识稀有难逢!
法耀法师也是一位极了不起的善知识,有的师父说,听法耀法师的课,非常鼓舞人心,会让我们明白做一名出家人非常自豪。弟子刚来平兴寺时,烦恼重重,身体上的障碍、思想上的困惑无法解除,道心退失无数次。弟子原认为在家一样能修学佛法,不一定要出家,听了法耀法师的课后才明白这是很颠倒的想法。“居家迫害如牢狱,出家宽广如虚空”,根本无法相比,唯有依师修学佛法才能入正道。两者相比之下,弟子对出家生起了强烈的好乐之心。
平兴寺藏龙卧虎,所有善知识弟子不能一一列举,弟子都无比敬仰。与大众师父共修共处的半年多时间内,虽受益颇多,但也暴露出弟子不少恶习和毛病。比如弟子未经守护主同意,私自多拿结缘被一床,幸遇僧值师父表堂提醒,弟子才醒悟。身、口、意三业中类似的问题很多,弟子定要尽力改正,不再重犯,多向师父们学习,取师父之长,补己之短,多为大众服务,培植福德资粮。
法耀法师开示:出家人是佛陀的接班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是出家人义不容辞的使命。自利利他,广度一切,上求无上佛道,下济一切众生,以期圆满佛果。弟子愿以此作为自己出家的目的,虽很高远,但只要目标不变,愿望一定会实现!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1

首先感恩诸佛菩萨为世间灯、作大法船,感恩一切贤圣僧及护法善神,令诸学人能于五浊恶世得遇佛法,乘大法船离轮回苦,达无上智!
西北冬天天气严寒,尤其宁夏多起风沙,一九八六年一月四日,我就出生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那时家庭条件普遍不富裕,地处吴忠市周边的农村更是如此,好在农村人民勤劳,尚有足够的粮食维持生活。
记得当时家乡几乎没有佛教寺院,因是回族自治区,所以多是清真寺,只在偏远的山区有寺院,还有为数不多的出家人。因为山中多是沙石荒凉,僧人们偶尔会下山化缘。记得在我七八岁时,一天家中父母去农忙,就我一人在家,来了两位僧人,穿着破旧的僧衣,粮袋上还有着多次修补的痕迹。见是僧人来化缘,我便毫不犹豫地将我偷偷攒下的、仅有的两元钱供养给了两位僧人。那个时候两元钱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可是一笔大钱了。后来又过了一年多,又有两位僧人来化缘,母亲看到后便让我盛了一碗米饭供养僧人。那位出家人虽然衣着破旧,但是站在阳光下却有一种平常人没有的庄严光芒,他们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动作,更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东张西望。虽然那时我还不清楚僧人到底是做什么的,但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是这两次供僧因缘,我此后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多次险难竟然都安然无恙,现在想来,与供僧应有必然的联系。
到初中时,我就经常思考一些关于人生意义之类的问题,也喜欢诗词写作,虽然写作水准很一般。初三第二学期时因感觉学校所学没有意义,便无心再去上学,直接跟着亲属去学习专业技术。那时我还不足十五岁,没想到在此后的近十六年中,我一直从事着这一行业。
三年前,业余时间写作,又开始思考起人生意义、宇宙真相,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很是困惑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早前听闻过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以前朋友理解“色”为女色,虽然我不是完全明白,但还是觉得朋友理解有误,这句话的“色”应指世间的一切形形色色,都是空而不实的,最终得不到的,并非是指“女色”。想起了这句话后,我就开始自己网上搜索,机缘巧合,找来找去竟找到了《楞严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深信不疑,如同饥饿将死之人忽遇甘霖法乳一般,一头扎进了甘露海中。
那段时期上班、吃饭,思考的都是佛法,晚上便一人到僻静处打坐。有一次打坐时杂念越来越少,呼吸逐渐微弱,渐渐地身体的感觉消失了,没有了身体只有一个“识”,没有杂念的觉知,那种感觉是那么的轻松愉悦。脱离了身体的境界没有一点痛苦和烦恼,那种感觉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因为那时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一紧张一害怕,又从那种境界回来了。
经过这一次亲身体验之后,我对修学佛法的信心更加坚定。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深入学习经藏,期间时常不由自主地流泪,尤其在看过《法灭经》后。在悲伤的同时我也在心里暗暗发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令正法久住!
今年自觉出家因缘已到,我便辞去了工作到各道场参访,一边感受各道场的道风,一边寻找有机缘的道场和师父。在山东一寺院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位香灯师,得知我发心出家,便推荐我到平兴寺来出家修学。他说平兴寺是律宗道场,界诠法师在那里住持,道风非常好。香灯师走过的道场很多,他又跟我讲了某一些道场中不如法的现象,以及如何简择如法道场。当天上晚课时,我又止不住地流泪,只要是个正信的佛弟子怎能不精进修学?怎能容邪魔外道坏佛正法?听了香灯师的赞叹和介绍后,我便发心来到平兴寺认真出家修行,只有努力精进修学佛道,才能报四恩济三苦。
今能如愿来到此清净庄严的宝刹,学人荣幸之至!虽然业习深重,但我更有坚定的信心清除内心的尘垢。学人深知此生苦,若再不勇猛精进修学无上道,一失此身,百千万劫何时解脱?今既得闻佛法,若不证至究竟,誓不罢休!相信诸善知识会在以后的修学途中不断地指正我,令我不至退失或偏离!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2

到平兴寺八个月了,我对佛教有了崭新的认识。
在我十四岁那年,母亲离开我出家去了庙里,从小没有了母亲的关爱,自然吃了很多苦。心里虽对她很不满,但从那时候起,我还是每年都会到庙里去看望她几次。每次到庙里,母亲也都是那几句话:“多做善事,多念佛。”廿岁时,生了一场病,到医院打针吃药都没有效果,到庙里住了一段时间,病却好了。母亲劝我也出家,说我适应出家生活,因为我喜欢素食,也不喜闲话,耐得住寂寞。当时我没有答应,因为那时候对佛法不懂,从世俗的角度来理解佛教,产生了偏见。因此住了八个月后,病痊愈了,我就离开了寺庙。
之后的日子,一个人在社会上忙碌,追求所谓的幸福,却总是事与愿违。虽然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内心却非常的空虚,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身体也很差,烦恼重重,找不到心灵的归处……
今年初去看望母亲时,一位善知识对我说:“你一个人这样活着无益,还是赶紧出家吧,不要这样虚度光阴。”然后他又给了我平兴寺的地址。
在踏上平兴寺的路上,我想起了以前曾找人算过三次命,都说我是和尚命,难道这就是宿命?
走进平兴寺,知客师父问我是来学佛的,还是发心出家的?我很心虚,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佛缘、庙缘、人缘,一切未知。抱着慢慢适应的心理,我答应是来发心出家的。经过几天的考核,我进单了,常住安排我到水电组堂口。
刚开始我真的有些挺不住,进单没几天就放香了。每天四点多起床上殿,上完殿早斋后看一会经书,七点多到堂口出坡,十一点回来午斋。休息到二点又出坡,五点回来药石后,回寮房阅读佛经,晚上九点半止静,天天如此。由于体质差,那段时间晚上躺在床上,转身时都会不自觉地喊疼。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喜欢上了寺里清净、简单、祥和的生活,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
在夏安居的时候,听了界诠法师的讲座,知道了作为佛弟子皈依的重要性。法师教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观心,遇到逆境时用因缘法对治,依此,我的心境比以前柔和了许多,性格也平稳了。
常住还安排法耀法师给沙弥师父和净人讲解《南山律在家备览》,对我触动非常大。法师每天上课总是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要对佛陀的功德发起具量的信心,因为整个佛法的修持中心都是以信仰佛陀为皈依处,只要抓住这个大原则、大方向,遇到逆境时才不会迷惘,才会对戒律生起好乐,才会安住于自己的学处,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僧人,续佛慧命!
因缘具足,我要出家。用今生有限的福德资粮,老实修行,使菩提心不断增长广大,尽未来际,行菩萨道!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3

我自幼受母亲熏陶,喜乐三宝。
母亲年轻时曾有志于出家,但因时代因缘,又身处农村,信息闭塞,欲投无门。
小学时,村中曾至一五台山老僧,母亲闻讯便前往询问出家事宜。老僧劝勉:出家不能携子,于心何忍?不若发心为佛培养一个弟子。

母亲稍有文化,喜读书,学佛多从村中老居士。但当时流通书碟多滥劣,母亲甚觉不契。后偶得一密宗书籍,依之学修,便有居士向当时一位法师举发“叛变”净土。
师闻寻至,问:“何因学密?”
“快,可即身成佛。”
“有一法门更快,当下作佛。”
“愿闻。”
师赠《二入四行》《坛经》《金刚六祖口诀》等书,教以学习柏林禅寺流通书碟。阅之,始觉称意。自此他人送来流通法物几乎一概不留,唯存佛典祖论及上净下慧老和尚、上慧下律法师书碟,并渐开始了解、亲近柏林禅寺和玉泉禅寺。

我于二〇一〇年随母亲去邢台玉泉禅寺,第一次接触到寺院和出家师父。
二〇一一年暑假,自己报名参加了湖北黄梅四祖寺第八届禅文化夏令营。
二〇一二年春,于玉泉禅寺小住做义工,适逢老和尚回山,遇于观音殿侧。老和尚执手笑问:“什么时候出家?”茫然无措,答:“想短期出家。”老和尚哈哈一乐:“长期吧!”
二〇一三年春,闻老和尚舍报,怅然若失。同年夏,闻一法师为众居士开示,一句“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受触动。思惟既“万般带不去”,何必将青春年华浪费于世间事业,不如及早出家,莫待中年。
同时接到母亲来电,言师邀母亲去寺谈话。知母亲有送子出家之愿,师将蓄众,愿纳为徒,试问我意。我欣然应允,于是因缘促合,发心出家。

出家后,不甘粥来饭去光阴遮面目,思惟世俗尚有强制九年义务教育,乃至纳入宪法保护。出家人,人号为“师”,何由不学?不学无知,岂同文盲。
受具方知有平兴道场,叹和尚行此难事,办僧教育,“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久欲亲近参学,但因功课难熟,又杂务扰心,二年煎熬。
时下僧团涣散,教法不兴。如云居常首座言:外现看似佛教兴盛昌隆,奈修证无人,为教最大衰相。
续焰传灯,僧伽延法脉;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重振僧纲,非戒律不能治之;绍隆诸宗,无不以戒以为基。今时下学僧,更应“不为专承一宗之徒裔”,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共发心荷担家业,不负四恩。
惭愧后学无能,福薄障重,既已出家,愿效绵薄。唯愿依和合众,亲近诸善知识,成就信戒学修,养成僧格。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4

弟子来到平兴寺已经半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学习和在常住安排的堂口做事,感受颇深,从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习气依然非常严重。
没进单前,有一天上午在外扫地,有一个出家师父也在扫地,同住的一个师兄悄悄对我说:“他就是法师。”当时听到这话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的印象中,“法师”都是袈裟不离身,庄严又威风,像法师这样自己干活的,真得很少见。当时我就认定了一定要在平兴寺出家。
进单后,插班学《净心诫观法》,每天上课前念诵前三十个偈诵。开始跟不上,也不明白意思,就滥竽充数地跟着念。后来通过课后向法耀法师请教,渐渐明白了一些。安居期间学《备览》,法耀法师三个月讲了《出家宗致》一门,每个章节都是深入浅出讲得很细,这三个月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段时间中,除了上课,还在斋堂行过堂,后来又去水电组。可能是与我以前的工作相似吧,别人都说水电组累,但我没感觉到,不过自己的习气却发现了不少。有一段时间事情不是很多,师父也不在,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里天南地北地闲聊,很是放逸。一天师父说我:“别以为没事就在那里说些废话,事情很多,但它不会主动来找你,功课都学好了?”是啊!如果师父不调教,习气都这么重了竟然还不知道,习气太可怕了!在社会上待久了,我执、我见非常重,有时候做事时会不知不觉显现出来,事后想想才知道自己对境执着了。每次都这样,时间长了烦恼就起来了。后来这事我给法耀法师说了,法师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内心顿时就豁然开朗,更感受到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平兴寺卧虎藏龙,善知识无处不在,如果不能在这里出家,将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现在这两者我都具足了。《大智度论》也说:“六情身完具,智鉴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禽兽皆亦知,欲乐以自恣;而不知方便,为道修善事。既已得人身,宜勉自利益,不知修道行,与彼亦何异。”所以如果一个正常人不出家的话,那只有三种情况:一愚痴,二少福报,三没善根。
弟子希望成为僧团的一份子,同时也为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大事添砖加瓦。望常住师父慈悲,成全弟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20 10:44

到本月底,弟子来平兴寺发心将满八个月了。回首这段时光,收获颇丰,感慨万千。八个月的时间,让我完全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也让我的心一点一点变得平和起来。所有的经历,不论是早晚课,还是出坡,或是堂口发心工作,对我来说,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又不可或缺。
记得临来时,师父对我说:“平兴寺是很殊胜的道场,我能做的就是把你介绍过去,但能不能住得下来,就看你自己的福报了。”我含泪给师父顶礼,独自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从熟悉的城市,第一次踏入平兴寺,虽然心里也早有准备,但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接受。从多人住宿,到室外洗漱,甚至厕所里的手纸,都觉得与以前的生活习惯格格不入。日子这样一天天的过去,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不再去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所有的问题都已不是问题,对这里的一切都已完全接受,甚至觉得修行生活,本该就是这样子的。现在偶尔回忆起以前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也并没有觉得比现在的生活好在哪里,反而是现在,让我的心更宁静,更平和,更惬意。37℃的高温天气,对于我这样怕热的人,依然过得很开心,并没觉得这是一种煎熬,我想除了三宝的慈悲加持,再找不出任何理由了。
让我接受和习惯的,不仅是这里的环境和生活,对法的渴求和充实的学习生活更让我信心满满。如果说平兴寺有什么事情最开心,那就是每天早晚的共修学习。几个月下来,接受知识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见,认识到自己与法不相应的种种习气。通过向善知识的学习和同修的熏习,练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心念,如何与烦恼习气背后的那个“自己”周旋。这一切于我来说,味同甘露,法喜充满!虽然烦恼和习气也会经常生起,但此刻我已能觉察,并且知道应该用善知识教导的方法与它相处。这些对我来说,无疑是弥足珍贵的积累。
随着善知识言传身教地不断深入,我对戒法产生了极强的渴求。认识到对自身而言,如不出家,不依教而行,了生死是永远不可能的事。当我试着将戒的精神体现到生活中时,当我提醒自己某个行为不符合戒律要求时,我发现自己的内心会生起丝丝的喜悦。虽然这可能仅仅是一种无常的觉受,但我相信我的内心已经完全领纳了戒法,并非常愿意依戒而行。
年近不惑,白发已生,腰酸背痛,这些都时刻提醒着我:无常一直在我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将从这个世界消失。对轮回的恐惧,对生死不自在的厌离,对佛菩萨的信心,这一切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佛的弟子、法的眷属。抬头仰望庄严的法服和清净的戒珠,我心生惭愧!习气依然那么重,烦恼依然那么炽盛,可这一切更让我对受戒产生了极强的渴求,期望用法服来庄严我的行为,用戒法来清净我的内心,而这一切将是我重生的开始……
唯愿三宝加持弟子,法师、常住师父慈悲摄受,显我圣相,授我戒法,满我出离轮回之愿,做我上求下化之依怙,弟子感激涕零!
圣人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亦如是,此生满此愿,依教而行,更无憾事。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