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九)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6-7 13:08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九)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


(第九集)

 

2003/5/28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别序三纲」,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好在《弥陀经》大家都很熟悉。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大家看这一段。这一段很不可思议,世尊为我们做最重要的介绍。这里有三桩事情,第一个是『有世界名曰极乐』,注意这个「有」,这个「有」字非常肯定!让我们一丝毫怀疑都不生,确确实实有,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第二桩告诉我们的事情,这个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你看『其土有佛』,两个「有」字。『号阿弥陀』。阿弥陀佛在做什麽?『今现在说法』,所以这说出极乐世界为什麽叫极乐。「依报庄严」,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极苦的世界,人家极乐,没有苦;只有乐没有苦。这经文後面还要介绍,为什麽这个世界叫做极乐。依报庄严。

  第二句正报庄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第三个是事业庄严。「说法」,说法是事业,「今现在说法」。这是世尊把这个希有难得的讯息介绍给我们,我们听了之後有什麽感想?现在人讲有什麽反应?跟我们世界相比,差很远!我们这个世界,尤其在现代可以说是极苦世界,苦不堪言,所以想想那个世界是极乐世界。

  下面经文给我们介绍了,为什麽这个世界叫极乐。这个世界里头没有苦,所以称为极乐世界。它为什麽没有苦?有好的老师在教导,极乐世界的人民都是善根成熟的人。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我们这个世界老师不错,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实在讲没有两样,但是娑婆世界的正报不庄严,原因在什麽地方?这个地方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业障很深,刚强难化。阿弥陀佛到这个地方来也没有办法,大家不肯接受,这有什麽法子。这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能比。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麽人人善根都成熟?这个我们要懂得。西方世界是新兴的国土,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才十劫。就好比这个世界上它是新成立的国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几千年的古国,所以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毛病很多,不容易改过来。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造的一个修学的场所,这里面原来没有人民,极乐世界的人从哪里来的?十方世界移民来的。凡是到极乐世界去,都是有条件的,不符合条件你去不了。什麽条件?统统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移民到那边去,是经过阿弥陀佛精挑细选,於是那个世间的人民容易教化,不像此地刚强难化。

  我们要想往生,现在看到这麽好的世界,真正是希有难逢,我们想去,想去怎麽样,一定要具备善根、福德、因缘。因缘这一桩事情好办,为什麽?别人可以帮忙。唯独善根、福德要靠自己修,这是别人帮不上忙的。什麽叫善根?什麽叫福德?我在讲「往生经」(诸位要记住,「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一论,专门讲往生极乐世界的,总名称叫「往生经」),说过很多遍。

  善根是能信、能解,这是善根。你相信,这个经文你懂,你能看得懂,你能听得懂,这是善根。福德是什麽?能行、能证。你肯依教奉行,你有福;你不能依教奉行,那就没有法子。因缘是外在的条件。因缘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遇到真正善知识,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你。这个因缘我们有了。

  我在早年,出家人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的,是忏云法师;在家人介绍我这个法门的,李炳南老居士。忏云法师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原本我对於净土法门怀疑,不能接受。忏云法师教我读《弥陀经疏钞》、《要解》、《圆中钞》,又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半年当中这几门功课,我很专心的学习。学了之後对净宗法门相信了,不怀疑了,也非常赞叹,但是没有发心学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殊胜,尤其是印光法师《文钞》里头苦口婆心教化现前的大众,恳切的介绍这个法门。

  以後我离开埔里,到台中依李老师学经教。我的兴趣、志愿确实是在经教上。李老师常常劝我要修净土法门,他讲《弥陀经》,我听了之後确实很有感动。这个李老师自己也看出来,他在我们同学当中,在大众谈话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在《弥陀经》这一会得到受用。真正死心塌地再也不怀疑,专修专弘,是在讲《华严经》的时候。我也曾经跟诸位说过,第一次讲《华严》讲了一半,《八十》讲一半,《四十》也讲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文殊、普贤修什麽法门?善财童子修什麽法门?仔细观察!统统修的是念佛法门,这死心塌地了。

  文殊、普贤何等人物!我们给他当侍者的资格都不够,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才知道这个法门殊胜无比。所以凡事教学最重要,这个道理早年我就懂了。读《礼记》的时候,这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里头说的。「学记」这一篇可以说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

  以後学了佛,看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事业是什麽?教学。教学就是菩萨事业,就是如来家业,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生生世世(我们中国人讲世世代代)就干这个行业,一代一代接着干,这个在所有一切行业里面,是最殊胜的一个行业。

  所以孔老夫子说的话,我懂得他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如果你学习、你教学没有入境界,不能把你所学所教的东西落实到你的生活上,你得不到法喜,法喜充满!快乐无比!这个乐不是外面五欲六尘之乐,不是外面的剌激,是从内心里头流出来的,像泉水一样。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不亦说乎」!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乐事。我也常说孔老夫子的缘太殊胜了,他老人家无意於社会教学,他一生愿望是什麽?作官。他希望能够有一个职位,把他自己平生所学的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国家。我们相信,如果孔老夫子在当时列国里头要做了宰相,我相信他很可能是中国第二个周公。

  但是时节因缘,夫子就比不上周公那个时代。夫子生在春秋战国,社会动荡不安,大国兼并小国,所以时局对孔老夫子不利。他要是想做,非常困难,最多不过像管仲一样,相当不容易。当时列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人肯用他;周游列国,求个一官半职,没有人用他。这样子逼不得已,回家教学,希望把自己所学的传给底下一代,希望学生来发挥他的抱负,才回家教学!

  回家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六十八岁,孔夫子七十三岁走的,所以实际上他开班教学,总共只有五年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个缘非常殊胜,教学的成绩可观,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学生三千人,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学校,私人办学。有成就的(我们今天讲杰出的学生)七十二个人,七十二贤。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今天,哪一个教育家都没有办法跟孔子一样,学生固然有成就的,没有那麽多!这是被历代朝野尊称为至圣先师,这是孔老夫子生前没有想到的事情,从事於教育工作。

  但是释迦牟尼佛很年轻的时候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想求一个官职,释迦牟尼佛他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要了。真正觉悟,帮助世间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国家社会长治久安。什麽方法才真正能达到这个目的?教育。释迦牟尼佛真的万缘放下,从事於社会教学工作;真的是多元文化,不分国家界限,不分族群,也不分文化,不分宗教信仰,真的是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证实「学记」里面讲的两句话正确,「教学为先」。世出世间无论哪一个行业,无论什麽样的建树,什麽是第一?教学是第一。

  孔老夫子他一生自己叙述,他做学问的经过,他十五岁有志於学,学的是不错,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七十三岁走的。这个叙述是说明他自己一生做学问的境界,不断的向上提昇。向上提昇说明他精进不懈,佛法里头讲的勇猛精进,我们前面看到的菩萨表法暗示我们,教导我们,不休息、常精进!夫子做学问确确实实是如此。

  释迦牟尼佛走向了全世界,他从事教学的工作四十九年,中国人的算法是五十年,连头带尾五十年。他三十岁开始教学,八十岁走的,八十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上是七十九岁,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走的。成就的学生比孔老夫子多得太多了,单单就是我们在经上看的常随众,这常随众各个都有成就,不是成就的不提了。真正证果的才有名字,这个地方明显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都是证果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们在此地看到,「皆是大阿罗汉」。前面跟诸位报告了,大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圣人,不是凡夫。

  所以我们冷静观察,世出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在这个世间选择哪个行业?教学。他不会做别的行业。为什麽?教学这个行业对世出世间贡献最大。教根熟的人,教他转凡成圣;教根性没有成熟的人,教导他破迷开悟;教一般中下根性的人,凡夫,教导他们转恶为善。佛菩萨的教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无论你想学什麽,佛菩萨都欢欢喜喜的教导你。那要是现在人问,我想求发财,佛教不教?佛教你,确确实实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能教你生生世世得大财富,这不是假的。求智慧的,生生世世得大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在佛法里面才能得到真正的究竟圆满。

  我们过去生中种的善根,过去生中结的法缘,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能够遇到大乘又能够在一起学习。纵然我们不能够面对面,诸位能够在网路上,能够在电视萤幕上,统统都是有缘人!只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自己的成见;这我常讲的放下我们自己对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这个要放下。为什麽?这些全是错误,真的是错误。这个错误不放下,我们学佛菩萨就学不像,就学不好。果然放下,彻底放下了,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学得很好,学得很像,学得很成功。

  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内有烦恼习气,这是我们同修都不讳避,都能承认,业障真的是很重;外面诱huo的力量非常强大。外面诱huo就是魔,佛法里面讲的魔,四种魔里头的天魔;天魔就是外面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huo,所以成就非常非常之难。稍稍不留意就退转了,退心了,所以学佛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正因为这个原因,释迦牟尼佛介绍我们一个最好的修学环境,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去,你里面的烦恼习气严重不要紧,没有缘,外面没有缘,你虽然里头有烦恼习气,它发作不出来。不像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不善的缘太多了,勾引你的烦恼习气。极乐世界没有,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个地方学习、闻法机会都不容易,都非常困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诸大菩萨讲经说法、研教修行从来没有中断过。无量无边的法门,你想学哪个法门,你就进哪个教室,那边有菩萨教导你。缘好!我们这个地方想学什麽,找个老师找不到,找个修学的环境找不到。又何况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障缘障碍你,不让你好好的学,不让你有进步。这是释迦牟尼佛劝我们换一个修学的环境,极乐世界这是换个修学环境。好,我们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到极乐世界去,难不难?说难不难,说易也不容易。还是要具足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

  这个「善根」,坚定的信心,对於净宗法门决定没有一丝毫疑惑。坚定的愿心,我这一生只有这一个愿望:求生极乐世界。除这一个愿望之外,祖师大德常讲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放得下!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这是善根。

  「福德」,遇善知识是你的福德,你有福你才能遇到;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学,这都是可遇不可求!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相互切磋琢磨,你能够理解,你能够发悟。明了之後,决定把你所信的、所解的,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能够做到「一心称念」,《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真正的福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会不会有障碍?有同学问过我。功夫得力的人没有障碍,功夫不得力的人就有障碍。

  我们举两个最明显的例子,早年我们在旧金山看到甘老居士的亲戚,念佛往生的。这个事情距离现在大概二十年,一九八0年代的事情。我记得她跟我讲的时候是八四年,就在这个前面大概是两年,她这个老朋友是个老太太,念佛往生的。老太太的儿子在美国读书,毕业之後就在美国工作,结了婚生了小孩。儿子把母亲接到美国,接到美国干什麽?带孙子。在美国夫妻两个都上班,把母亲接来照顾家,带孙子。所以他母亲做家事,照顾孙子,做家事。

  在美国住了不少年,孙子也长大,念小学了。老太太还在家里照顾,每天清洁环境,煮两顿饭。因为早晨吃了早饭,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晚上回来吃晚饭,中午大概都是在外面。老太太在家里清净!那个家庭就是她的道场,念佛功夫不间断,也没有人知道。走的那一天才发现,才晓得这个老人了不起。走的那一天,夜晚走的,也不晓得什麽时候走的。早晨起来,儿子、媳妇、孙子都起来了,要吃早饭,上学、上班,结果这一天没有人烧饭,老太太没起来。他们就打开房门看看老太太,今天怎麽奇怪,今天怎麽没起床?门一打开,老太太坐在床上,盘腿坐在床上,已经走了很久了,坐着走的。大家也楞住了。

  再仔细一看,老太太遗嘱已经写好了,摆在她面前,摆在床边上,遗嘱,交代後事。更奇妙的,她的儿子、儿媳妇、孙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她预知时至,不知道什麽时候她统统做好了,後事自己都预备好了,孝服也摆在床上。这是甘太太告诉我的。真正修行人,你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什麽妨碍都没有。家事照常做,预知时至,不生病说走就走,走得那麽潇洒,走得那麽自在。这是一个有了功夫的人,没有妨碍。

  另外一个出家的,你们常常听到倓虚法师讲,哈尔滨极乐寺第一次传戒,修无师。这个出家人没人瞧得起他,不认识字,没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做粗活的,出家之後在寺庙里头都做最粗重的生活。别人不愿意干的,他都愿意干,洗厕所、种菜、砍柴、挑水,他干这个工作。他什麽都不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放松,无论干什麽都是阿弥陀佛,所以做得欢欢喜喜。对什麽人都恭敬,因为他什麽都不会,比哪个都比不上。

  传戒期间,他发心照顾病人,过了几天他跟老和尚说,给老和尚告假。老和尚说你来没有几天,你要回去、要走,总得传戒完了之後你才走。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老和尚一听,这非同小可,问他几时?不出十天。第二天又来找老和尚,老和尚问什麽事?明天就走。你看看这是我们的好榜样、好模范,他在寺庙里头做苦工,一天都没有休息,他修行成功了。他什麽障碍都没有了,他能放得下,什麽事情他不争,人家往前面走,他都往後退。

  跟人家不争,「於人无争,於事无求」,所以对每个人都恭敬。别人虽然看不起他,但是对任何人没有妨碍,他干他的活,他念他的佛,也没有人知道。走的时候走得那麽潇洒,那麽自在,我们的好榜样!我们今天听到人家说几句话就心里放不下,这还行吗?修无师是这样,他能往生吗?你打他、骂他、侮辱他,他对你笑嘻嘻的,给你顶礼,给你合掌,恭敬你,没有在意。为什麽?他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们不想去,他想去,他真去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


(第九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别序三纲」,我们还是先把经文念一遍: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一句经文里头,最重要的是两个「有」,『有世界』、『有佛』。『今现在』,「有」、「今现在」,劝信;「世界、极乐」,劝愿;「阿弥陀佛」,劝持名妙行。这是我们特别强调这三桩事情,三句经文非常重要的三桩事情。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一开端就给我们讲「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这个几句话非常重要。

  《要解》这本书分量不多,蕅益大师在《要解》後面有一个跋文,文字不多,叙说他写《要解》的缘起,这个《要解》九天写完的。近代印光大师给我们介绍,说《弥陀经要解》,即使是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这是赞叹到极处。

  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这个注解这样赞叹,那麽做注解的这个人是谁?我们想想要不是阿弥陀佛,那肯定是观世音菩萨。但是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不知道他是什麽人再来的?印光大师这一番话,话里头有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後你才晓得这个《要解》价值有多高,分量有多重。我们希有难逢遇到这麽好的注解,这都是我们有福!善根、福德,我们能遇到这个《要解》是福德,这好缘分。

  早年我在新加坡讲经,有一天我去看演培法师,他招待我吃午饭,我们在餐桌上谈到这个问题。演培法师就问我:「印光法师这个赞叹是不是太过分了?」我回答他老人家说:「一点都不过分,他的赞叹恰到好处!」我们知道蕅益大师他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在我们佛门里面这是很难得。就如同孟夫子私淑孔子一样,这是世出世间两个代表人物。孟子想求一个好老师,找不到,学孔子,孔子已经过世,但是孔子的着作在,他得到了。依照孔老夫子的着述,依教奉行!有不明了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向孔老夫子的学生请教,他学成功了。

  而且学得怎麽样?超越孔老夫子当时七十二贤人,他超过他们。所以在中国历代尊崇他为亚圣,孔老夫子是至圣,孟夫子是亚圣。仅次於孔老夫子的圣人,私淑弟子,成功了。蕅益大师私淑莲池,莲池大师也不在了,莲池大师的着作在。所以净土法门,他是读莲池大师的《疏钞》,读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两位都是他的长辈,很受利益。他做《要解》,为什麽?《要解》他有他的见地,有他的见解,跟前面这前辈两位大师不一样。真的里面许许多多重要的说法,前人没说过的。

  「绝待圆融」,绝对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这样的话,《要解》旁边小注里头提示出来,过去没人说过。这是蕅益大师的发明,蕅益大师独到的见解,让後人对这个经产生了坚定的信心。我们在这麽多年来学习《华严》,讲解《华严》,对於《疏钞》、《要解》契入更深了。为什麽?经虽然不长,义趣跟《华严》是贯通的,一脉相承。所以到清朝晚年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把《普贤行愿品》,就是最後这一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品附在净土三经後面,称为净土四经。如果诸位看到有木刻版本的《净土四经》,你就知道《净土四经》是魏默深居士编的。净土就四经一论了。

  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这一章抽出来附在净土四经的後面,变成净土五经。我们学净土的同学,对於净宗经典的来历要清楚。原本只有三经一论,这「一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是菩萨自己修行的,等於说是心得报告。他这一篇报告里头告诉我们,三经他怎样落实,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功课里面,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的。所以蕅益大师这几句话我们要重视。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都是讲的阿弥陀佛。我们这个里面的意思,都是从《要解》里面节录下来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三学,三学是戒定慧;三慧,三慧是闻思修;「具足三学三慧一切法门」。古云(古人说的),「八万门中念佛第一」。他的具足,现在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就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尤其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妙极了,真正不可思议!他这个本子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这几年有人提出来反对这个本子,反对的人我们送他四个字:莫名其妙!他才反对。他要明了这里面的奥妙,他双手赞成,他没有研究、没有学习,人云亦云,错了。

  台湾有一位居士非常难得,他把会集本跟五种原译本做非常详尽的校对,编成一本书。有人送给我看,我看了很欢喜,我向他订了一千册,现在书都运到了。这个一千册不是我要看的,我是专门赠送给对会集本有怀疑的人。你们对这个有怀疑,写信来给我,我就寄一本给你,你仔细去看看。这个本子,梅光羲居士在序文里面讲,末法九千年,修净宗得度的决定是这个本子。佛在经中有预言,将来佛法灭尽了,这个本子还流通一百年,它是最後灭。梅大士肯定的说,将来一切经典灭绝,留下这一本《无量寿经》,肯定就是这个会集本。我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

  这个会集本的缘非常殊胜,连过去赵朴初老居士都赞叹。在中国大陆,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朴老看过。我讲这一部经的《讲记》,朴老还给我提了书名,非常欢喜。有一次我见他,就是新加坡培训班的第二届,我们的教学就用《无量寿经》会集本,重点再做科判。科判我提了一个纲,让同学们每天去研究讨论,最後做成了定本。这个本子我们用摺叠本印出来,完全用表解画出来了。

  我送了一部给朴老,朴老拿在手上:《无量寿经》这才完整!有这麽详细的科会,有详细的讲解,有精采绝伦的黄念祖的大经解。老人看到非常高兴。佛法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麽好的缘分,你遇到了,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这是无缘之人。那就是李老师的话,你必须还要经过长劫的轮回。什麽时候你相信了,你接受了,你依照这个经典理论方法去修行,你必定往生。

  下面,我在这里画了个表解,诸位能看到,「阿弥陀佛,唯心为宗,唯佛为宗,绝待圆融为宗,超情离见为宗」,这才显示不可思议。诸位常常(这是我们最近这一年多提倡的)学习《三时系念》,《三时系念》的法事(就是修行的方法),是元朝初年中峰禅师他老人家编定的。你看他在开示里面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跟《华严经》上讲的没有两样。你要真正明白了,「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问题是在迷、悟不同。中峰确确实实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菩萨,不是普通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最低的位次,初住以上。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阿弥陀佛从哪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这是第一个。宗是根源,从哪里来的一定要知道。

  「心」,心很难懂。一般人看到「心」就想到「肉团心」,身体里面的心脏,我们身体里头器官之一。不是说的这个心,这个心没有什麽作用。第二种叫「缘虑心」,我们现在一般讲思想,能够想像的。西方哲学家也是这样说法,「我思故我在」,我能够思想,这个思想的大概就是我的心。比那个肉团心是高明一点,还不是的。能够思想,能够分别,能够知道邪正是非善恶,这是识。唯识所现,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在佛法里称之为妄心,那不是真心,妄心。还有个真心,真心是什麽?

  真心是「灵知」,我们也可以说真心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般若智慧,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自性之体,德能相好是自性的起用。自性之体,纯粹的智慧,迷了之後,就变成无明,就变成烦恼。《华严经》上所讲的,就变成了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妄想分别执着是你的真心迷了之後起的现象,叫妄心,不叫真心。真心,真心就是不带妄想分别执着,这真心。真心在哪里?真心没有离开我们自己,也没有离开一切法。

  我跟诸位报告过,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结晶的实验,你们有同学从网路上节录下来给我看,这大概是两个多月以前的事情。我看了之後立刻就想到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几句话,佛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诸法是一切法,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个众生就是众缘和合所生起的一切现象,叫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包括所有一切的自然现象,都是众生,这都是诸法。这诸法怎麽生起的?唯心所现!

  接着又说「一切因果」,这一切因果就讲到十法界。「世界微尘」,大的这讲世界,世界是讲星系,佛的刹土三千大千世界,这讲大的。现在科学就走这两个极端,一个走无限大,太空物理;一个走无限小,量子力学。这佛经上都说了。「世界微尘」,世界是最大的,微尘是最小的,「因心成体」,这些从哪里来的?心变现出来的。心在哪里?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心,心变的!

  就像古大德给我们介绍佛法,说这一切佛法心变的,大家不懂,他举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好懂。把心比作金,把世界微尘,一切诸法比喻作器,这东西从哪里来的?金变现出来的,心变现出来的。心的特性是什麽?特性是灵、知,这中峰大师在开示里讲头的「灵知心」。灵知也不好懂,还是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好,《楞严经》上讲了四个字,讲「见、闻、觉、知」。中峰大师讲的灵,灵里头包括能见、能听、能觉,灵!没有一样不灵,所有一切万物统统都灵,灵知。所以,一切万物既然是心变的,心的特性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他从水结晶上实验发现了。水确确实实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灵明觉知。

  所以我看到这个讯息,我立刻就想到《楞严经》上说过。不但是水,所有一切万物你去实验,真的是这样的。最简单的实验就是花草树木,我们培养的,无论是你院子里面种的,或者是盆栽的,你每天去看它,关怀它,对它说话:花草你长得真好,长得真美。你每天就给它简简单单说这几句话,天天给它说,你看一个星期之後愈长愈美。你再做一个实验,另外一盆你每天:真讨厌,长得真丑。一个星期之後,它愈来愈丑,可以做实验!

  我听说现在有不少学校,小学生在做实验,对花草树木。果然发现,它真的常常听到赞美的,它长得特别好。常常恶言恶语去骂它,侮辱它的,就垂头丧气。这就说明佛经上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再实验,泥沙都会有感应,都能看、能听、能觉、能知,没有一物不是这样的,「因心成体」!体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是见闻觉知,这就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所以一切德能,一切相好统统都具足,没有一法不具足见闻觉知。

  他们在水结晶的实验做了八、九年,总结什麽讯息对它产生最美的图案?一个是爱,一个是谢谢,感谢、感恩。这个讯息你天天对它,它呈现的结晶是最美好的。所以江博士说我们人,他说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如果我们有爱心,有感恩的意念;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怀着爱心,感谢的心,感恩的心。所有一切万事万物,跟自己内心身体里面百分之七十的水分,都呈现最美好的结晶,这个人一定健康长寿,外面的环境一定变得非常之美好。这就是风水家所讲的,风水随着人的意念转变,佛法里面讲的「境随心转」。

  人的意念,善的意念能够改变整个世界。相反的,恶的意念能够给世界造成最大的危害。所以,世界安危、世界的苦乐,根源是什麽?根源是居住在这个世间众生的意念!他得到这个结论,这从科学上证明的,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唯心为宗」!这是从理上讲的,唯心为宗是从理上讲的;「唯佛为宗」是从我们修学方法上讲的,我们这个法门就是执持名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麽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智、翻作觉。整个翻出来就是「无量智慧,无量觉悟」,这个意念好。无量的智觉就是佛性,在一切万物上讲就是法性。我们念这个阿弥陀佛,是念什麽?念法性。万事万物,无有一法不觉,无有一法不智,智觉遍虚空遍法界。所以这个法门修学主张持名念佛,绝待圆融,完全是华严境界。旁边说的「具足三学三慧一切法门」,这就是绝待圆融。

  所以,从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经题,我们就看到了。它的经题很长,《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经题上半段是说的果德,「大乘无量寿庄严」,果德!後面这一句是讲的修德。怎麽修?「清净、平等、觉」。在三学里面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你看看是不是三学!不但是三学,而且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三学三宝。三学也就是三藏,戒是律藏,定是经藏,慧是论藏,三慧是一体的,一而三,三而一。《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绝对圆融!

  《华严经》是圆融的,圆顿DA法,圆顿DA法最後的归宿,《华严经》到最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到最後入到哪里去了?入到《无量寿》,入到《弥陀经》。《无量寿经》、《弥陀经》是《华严经》的总结,是《华严经》的归宿。「超情离见」《楞严经》上讲的,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菩萨的境界,这是说这一句阿弥陀佛。

  一般人不了解这个意思,所以往往什麽,轻看了它:这一句阿弥陀佛太容易,谁不会念?三岁小孩都会念。这一句佛号里面的奥妙没有人知道。什麽人能透彻了解?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到诸佛果地上才知道这一句名号不可思议;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不行。古人有个比喻,等觉菩萨有如隔罗望月,罗是绸缎一类的丝织品,很薄,织得很细。古时候有用这个拿来做扇子,这个扇子是透明的,晚上看月亮,用罗扇遮住也能看得很清楚,但是怎麽样?总是隔了一层。等觉菩萨对於这一桩事情,有如隔罗望月,不容易!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你真正信了,那你有福气,你真的是有善根。经上讲的这句话不错,「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确实有善根、有福德、有因缘,你能相信,太难太难了!

  《要解》里面我们就不能够细讲,因为将来《弥陀经》我还会详细讲一遍。我再讲一遍,我就讲《要解》。《疏钞》从前讲过一遍,留了有录音带,好像不是录相带。我记得有三百多片,每一片是九十分钟,有三百多片。将来再讲一遍,我就好好的把《要解》重新跟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我们认真好好的做一次学习。

  这个几句经文虽然不长,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注了不少,显示出这个几句话是全经纲领,三大纲领「劝信、劝愿、劝修」,执持名号是修。他这个注解後面有几句话,「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佛法僧三宝,三宝同一实相,这是「序体」。从此起信、发愿、修行,这是「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言、文字很简单,意思非常的周圆,这个很难懂。

  他的文里面讲到「佛法僧同一实相」,实相是宇宙、众生(我们不讲人生,人生范围很小,众生范围就大了),事实真相。所以人家要问宇宙从哪来的?虚空怎麽来的?宇宙怎麽来的?生命从哪来的?一切众生从哪来的?这大问题!佛法里头有很明确的解答,虽然说很详细、很明确,但是很少人能懂。

  上一次锺茂森居士他从网路上看到,近代的科学家说这些事情,跟佛经里面讲的很像,在此地给我们做了报告。这个报告不错,可惜的还没有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真正讲清楚讲明白还是佛经。他发现确确实实「有」是从「空」生的,所谓无中生有,空无能生有,这是科学最近的一个发现。宇宙的形成是「一时顿现」,这个说法也没有说错。一时顿现,哪一时?没讲清楚。现在时间到了,等到下面看看有这些句子能够引起来,我再跟诸位做个报告。这些事实真相明白了,我们心就定了,妄想自然就放下了。纵然不能完全放下,会减少一大半,对於修学帮助很大。好,现在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