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地藏菩萨的表法:在浊世中修行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7-30 16:46     标题: 地藏菩萨的表法:在浊世中修行


浊世和世俗是两个概念,修行要度众生,众生所以需要度,是因为五浊,各种烦恼业障,才需要度。所以莲花成长在污泥中,没有淤泥的腐烂做肥料,莲花也不会长得茂盛,你想想看,众生都没有业障烦恼,那也不需要佛了。

  所以佛法要根植在大地上,就是根植在烦恼恶业的众生身上。有些人修行,想着我闭关,脱离了广大老百姓。那是不实在的,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佛法不能清高,要朴实地面对一切苦难众生。这时佛法的根基就会强。学佛,要上求佛道,而后下化众生。

  上求佛道,就要向高能量的人、道场取经。第一,要多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佛法很注重供僧和供斋,五台山有千僧斋,平常有罗汉斋。供千僧斋就有一个菩萨来应供。供罗汉斋,就有罗汉来应供。就是结缘啊,结缘将来就有人来度你。

  所以供养僧人,供善知识。佛法还是要靠人传的,最主要的是僧人,弘法是家务。

  所以亲近道场,亲近善知识。想要亲近他们,还需要福报。那就先供养。你去寺院做义工,可以体力供养,也可以金钱供养。这就是和善知识结缘。

  每个圣地,都有圣地加持力,四大佛教名山,四大菩萨。各有不同特色表法。文殊菩萨五台山浩瀚无边,条件恶劣,能体现修行人的毅力和魄力,犹如文殊菩萨的智慧。普陀山,清净庄严,非常干净自在,犹如观自在。九华山,地藏菩萨,很厚重,很朴实,接地气。峨眉山,峨眉天下秀,富贵之极致,像华严生命的境界一般。

  所以各大菩萨道场都有不同摄受力,就看你需要什么。这些菩萨的属性、性格,都可以弥补我们生命的不足。这就是上求佛道。

  末法时代,求佛道要靠佛菩萨加持,靠祖师,靠善知识的力量。中国罗汉祖师也很多啊,天台山就是罗汉道场。所以要多亲近这些道场。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现在这些祖师道场都在,可以去感受感受。

  去道场,要跟菩萨连线,最好念他们的经典。观音菩萨有普门品,法华经,地藏菩萨有地藏经等地藏三经,文殊菩萨有文殊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有普贤行愿品、华严经,弥勒菩萨有弥勒三经。这些都可以很好地跟菩萨结缘。

  下化众生,就是大家把这些佛教经典传下去,度人是最好的下化。度了一个人,人还可以度人。所以人身难得嘛。要怎么下化,能劝人念地藏经,让他知道因果取舍,这个最基础的下化。一步步来。劝人吃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也是下化的方式。

  因果取舍上,地藏经讲得比较详细。

  我们上求了佛道,是为了下化众生啊。为什么化自己亲人、父母啊?我们听闻佛法,了知因果,父母亲人还不懂,所以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有恩自己的人要能得解脱,我们修行才算入道啊。

世间有几种事物不可以轻视:

  第一种,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摧灭整个宇宙;

  第二种,国王的小太子。他虽然小,但动他一根手指头,后果不言而喻;

  第三种,龙子不可欺,为什么?蛇龙得智便兴云雨,龙子虽然小,但一样会行云布雨;

  还有一种,佛子不可欺。一出家,就站在了生命起跑线的前面。他和佛陀的生命链接了,所以佛子不可欺。

  佛陀进入涅槃前将三宝的事业托付给了凡夫僧。他只提了一个条件——只是说“你们出家就好”。佛陀说只要这个人愿意出家,出得了家,他就能够护持三宝不灭。至于他个人不圆满怎么办?佛陀讲“我来供养他”。

  佛陀传给出家人一个钵,出家人吃的是清净食。“一位罗汉一份斋,罗汉不来斋不来”,没有饿死的修行人,如果觉得这个修行人是你的负担,你可以不供养,但这个修行人一定饿不死。  



  皈依三宝的弟子要有正知正见,这是什么意思?出家人有他们的规则,出家人会去管出家人,在家人不要管,你管不好把自己也陷进去了。你亲近出家人,叫做亲近三宝。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佛陀尊重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个人想增长自己的福德,不供养出家人,就很难得到。为什么?因为出家人与三宝相通,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的一生在为公共事业做奉献,所从事的因缘不同,所以感召的果不同。出家人如何让世间人生福、生善、生慧呢?因为袈裟的缘故。这身袈裟是佛陀亲自加持过的,众生看到袈裟,就会得到很多福利,得到佛陀的祝福。是佛陀在祝福他,并不是这个袈裟。

  我们看到现在网络上很多文章对出家人真的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因为社会上的人不了解,以讹传讹,特别随性。这点不对,最起码要懂得一点点如理的思维。末法时期,很多人对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懂。特别是皈依后成为佛弟子,皈依了还不知道所归是何,还这样随意、随性看出家人过失,你们在三宝门中福没有求来,却求到了祸。

  所谓的僧宝是一个僧团集体的运作,独木不成林,佛教的存在并不是哪一个出家人的功劳,而是所有出家人的功劳。不仅仅是佛教徒,而是所有人都不应该这样太感性。由于人类有很多社会的丑陋现象,大众也是置身其中没有办法,所以他对三宝寄予的愿望非常真切,希望一切皆如他所想,这是不现实的。  



  从现实来讲,每个人都在真实地活着,都很不容易。大家不明白出家人的不容易,所以把出家人看成圣人,看成不食烟火的人,这都偏离了中道,就会有一些过激的看法。有些甚至有点莫名其妙,比如看见出家人拿手机、坐汽车都要说一说,在这个时代离开这些行吗?如果还待在深山老林里面,怎么样去弘法呢?不要说弘法了,要怎么样去做人呢?中国人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想法不能太偏颇。

  有些人可能自身福报不具足,觉得出家人比他的福报还要大。他不明白,出家人本来就比任何人福报都大,他福报不大能出得了家吗?他吃十方供养,为十方带福带财,没有一点福报,几天就折腾没了,命就保不住了。所以你个人没福报,不代表出家人就应该比你没福报。出家人愿意苦修,但并不代表他就是穷苦之人,应该显穷苦之相。出家人上陪帝王,下陪乞丐,你光看到他陪帝王那一会儿了,没看到他在陪乞丐。出家人的教育就一句话来总结:“欲从千人头上过,先从万人足下行。”

  在佛法当中,大家多见一些世面,以后再见到什么现象就不会生邪见。有些人就会问:“是不是见到所有的出家人,我们都要恭敬呢?”恭敬是一种礼节,我们不是恭敬哪一个人,而是恭敬三宝。你看到的出家人不代表个人,而是三宝,这样去作意,就不会觉得给一个出家人顶礼有失身份;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怀疑的。古代受儒家的影响,帝王都会礼拜出家人,而不管帝王拜不拜,出家人是不会拜帝王的。这是佛陀的面子大,不是出家人面子大。所以对于有智慧的帝王来讲,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有一次,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

  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随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

  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僧伽住持正法,续佛慧命,为人中第一福田,至尊至贵;纵使持戒不周,德行有污,在家居士不能比,譬如金刚虽有残缺,一切众宝所不能及!在家居士务须深信佛语,相信僧宝是人中福田,而竭尽谦恭低让,委曲将护之能事。

  纵然这个时代出家人有些问题,但是佛弟子要明白一个原则,好不好是他个人的事,我们恭敬他是自己受益。好的僧人,你就去跟他修行、学习,不好的,你就可以远离,但不能诽谤。这就叫做中道,也是一种智慧。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你想学习就要去学校,但学校里不是每一位老师的专业、人格和语言都很圆满,没有那样的学校。要懂得相处之道,你是去学知识的,老师教得好你就好好学,教得不好可以自学。人要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

  我们一定要懂得在生活中修行,但是我们要有原则,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什么?寻求智慧,不是寻求宗教。

  居士再大 也要懂得敬僧  



  虚云老和尚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应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脱的形象。我们要恭敬这个解脱的形象。

  《地藏十轮经》说,如果在末法时代,众生都看不到佛了,突然有个人发疯,把头发剃掉,穿起出家人的衣服,在街上走一圈。你说这个人功德大不大?佛说,大到不可思议。为什么?出家人的形象,就是解脱者的形象。在家居士,不代表三宝,不代表解脱的形象。

  在家人千万不能有傲慢心,觉得自己懂得多,或者善事做得多,社会地位也高,看到出家人似乎不如他,就起了傲慢心。这个是不应该的,学佛是求解脱,不是求成就多。僧人穿起这个衣服,代表的就是三宝。就是我们恭敬的对象。在家居士护持三宝,哪怕整个庙是你盖的,给出家人住,你仍然要恭敬三宝。

  有的人说,那我供养了出家人,出家人是靠我养。这个观念就特错了,出家人的福报,是释迦佛给的。释迦佛用一毫毛的功德,就足够让天下所有出家人吃饱住好了。反倒是,在家人要明白,福报是出家人给的。

  供养三宝,是三宝给我们福报,花钱盖庙建佛像,是自己给自己培养福报。是出家人对在家人有恩,要明白这一点。

  所以下次,你供养三宝,要说:“感恩三宝,感恩师父给我培福的机会”。居士要有这样想。如果到边地下贱的地方,连佛像佛庙,乃至出家人都没有。要怎么培三宝的福田啊。所以能见到出家人,给我们结缘,要感恩出家师父。  



  不论大庙小庙,做一个出家人不容易,修行上的艰辛,汗水和泪水只能自己悄悄的擦,面对大众还要展现慈悲的笑容。

  他们不想为了商业化去学管理;

  不想为了搞经忏去学叮铃铛;

  不想为了建寺院去学农民工;

  不想为了吸引信徒去学琴棋书画;

  不想为了跑手续去学政府办事流程......

  但是,必须去学,因为一个寺院的出家人就必须是千手观音。

  大众慈悲,擦亮眼睛,将心比心。

  随喜住持一方的诸位大德,赞叹所有的出家僧人,为了众生得离苦,为了如来家业,每个出家僧人都在付出着。

  多看看他们的优点。

  多传递一些正能量。

  有了僧宝,才有正法。

  为了正法久住!

  请尊敬每一位师父!

  世间若无僧宝,大地皆是沉沦!

  常怀感恩的心,感恩每一位出家人!

  南无阿弥陀佛......

  助建寺庙 功德无量

  期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宝门中福好求,一文付出万文收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8-17 19:15

 《地藏经》消宿世的业力为主,并去除学佛的种种障碍,认识到生死的种种苦难,以开启我们往生极乐的愿心为主要目标。

  一、消除宿业

  宿世的业力在外来说就是:每个众生无量劫以来,对其他众生犯下了种种的罪业,导致在今生因为报身而承受业力回旋。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在消除宿业方面选择以《地藏经》配合地藏菩萨圣号为基本功课内容,在这个阶段一直都只做小回向,回向给宿世以来的冤亲债主、无量劫中的六亲眷属、一切有缘的众生。同时辅以《普门超度》,效果卓著,把机缘成熟的众生超度走,回向加上超度,可谓双管齐下,能实现快速消除业力的目的。

  二、法门众多利益无量

  《地藏经》的作用非常多,在经文里也提到了众多法门,如【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这个业力依然要借助地藏法门来消;经文中提到了十大利益、二十八大利益、七大利益,这利益甚多甚重,乃至最后毕竟成佛;就算每天能坚持一千句地藏菩萨圣号,也可以出行顺利,保妥哀佑。所以《地藏经》的利益不可思议。

  三、奠定学佛基础

  因果轮回是佛教的基础义理,倘若学佛不能深入的学习因果,必然会在后期出现障碍,这些障碍其实就是基础不够扎实所导致的。《地藏经》是学佛人的法乳,是最初学佛人必须要学习的课本。通过《地藏经》的学习,可以明白因果轮回、因缘果报的宇宙法则,所以《地藏经》作为学佛入门的基础课本,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四、与地藏菩萨结缘

  释迦佛把这个百亿日月的娑婆世界的教化工作,交付给了地藏菩萨,在弥勒菩萨成佛以前,地藏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代理教主。如果每个学佛人都能至诚的持诵《地藏经》,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就算是很短的时间,都会得到无量无边的利益。换句话说,就算这辈子你没有方法出离轮回,能和地藏菩萨这样的大菩萨结下深缘,也一定会在这五十六亿年的漫长等待中,蒙受地藏菩萨的加持垂护。

  五、辅成戒定慧

  学佛最为基础的三无漏学就是“戒定慧”。在最开始念《地藏经》的时候,一部或许会用二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口意都没有放逸造作;就算是我们没有那么深的定力,看不住自己的心,在念经中起了杂念,但是这起码也做到了持身不犯,口业无犯,这是戒的基础;能长时间的诵念,以定课的形式去完成,这也是一个锻炼定力的过程。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诵读《地藏经》能帮助夯实“戒定慧”的基础,帮助消除内在“贪嗔痴”三毒。

  六、辅成戒学

  《地藏经》中很多例子指导、提醒我们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这就是在做最为基础的“戒”,虽然有的同修还没有去寺院受戒,但是能长时间的读诵《地藏经》,在戒律方面自然会保持非常高的敏感度,这样会帮助我们在生活处事中,时刻提醒自己不去造作这些,这就是“戒”要做到保护修行人的基础目的,也符合了一切诸佛最初教诲众生“诸恶莫作”的目的。

  七、圆满六波罗蜜

  在诵读《地藏经》的时候,能长时间的坚持读,以定课的形式保持,这是精进;能在读的过程中不间断,这是定力;持身不犯,保持口业无犯,这是在持戒;功课结束后做小回向,这是布施忏悔,在读诵的时候引领众生跟随读诵,这是法布施;当业力现前的时候,身体不舒服,或者心里有些不舒服的时候,还能坚持读诵,乃至种种因素的干扰下都能坚持,这是忍辱和精进。于是你能如此的读诵《地藏经》,这是在勤修波罗蜜了,能把前五个波罗蜜做好,最后的般若波罗蜜也就会水到渠成的。

  八、兼行六度,趣入大乘

  真的能把第一阶段功课做好,这就是在修大乘的六度了,这个利益是不可思议的,在消业的过程中,虽然心量并没有开阔,但是能兼行六度,这完全符合了《法华经》的精髓义理。能在读诵《地藏经》完毕做小回向,通过认罪低头的真忏悔,来释解冤仇,并能做《普门超度》,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以这样的手段实现消除业力的目的,促成戒律的持守,增加定力的基础,兼行六度的法门,升起利益众生的心行,这是大乘佛法的正路。感恩佛陀,感恩地藏菩萨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