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南怀瑾老师:活了几十年很少注意这两个是分开的,有个巧妙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8-7-16 18:21
标题:
南怀瑾老师:活了几十年很少注意这两个是分开的,有个巧妙的方法
小止观六妙门,是智者大师抽出来《修行地道经》及《达摩禅经》的一个修行的方法。天台宗创这一宗比禅宗晚一点点,差不多同一个时候,两方面分开。他自己修持有成就,把这个方法写了出来以后,小止观天下流通了。到现在为止由小乘变成大乘,我一点都不客气地批评,误尽了人了。大家走六妙门小止观的办法,没有一个走通的,也没有一个修成就的。
我说这个六妙门的问题,智者大师有错吗?没有错。他是大慈悲,他整理出来修安那般那的方法,以此来作为修定入门。但又马上转到大乘去了。他怕一般光修安那般那出入息,修啊修啊有神通了,有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乃至空中可以飞起来的神足通,结果变成外道。因为五通一来,般若智慧受障碍了,不会大彻大悟了。因此他一转就转到大乘了,变成三止三观。可是从他这个以后,后世修行的人成就少了。
六妙门是对的,但用错了。你把六妙门拿来对照看看。所以现在走遍天下禅宗,乃至打起坐来,问他们在干什么?在修止观,修数息观,就在那里打坐。不止他们哦,古人很多落在这里。像苏东坡、陆放翁、白居易他们都是学禅学道的,陆放翁“一坐数千息”,打起坐来自己数这个一呼一吸,每次上座数几千个息,等于念咒子,念了几千万遍。我看了就笑,陆放翁在学会计啊,有什么用?
为什么用这六个方法呢?其实六妙门只有一个门。我告诉你们原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你的风大。我们生命都是气嘛,这个气详细讲很多,今天先讲六妙门。你们打起坐来,思想到处飞,收不拢来。思想为什么不能清净呢?因为你自己那个电风扇的电源没有关掉;也就是说呼吸在动;呼吸动思想就动,思想动呼吸就动;换句话说,“心”、“息”两个没有合在一起。
我们中国人有句骂人的话,“没有出息”。这是道家的话,说你呼吸不对,没有出息,闷住在那里变成笨笨的,所以要有出息才对。没有出息是什么人?这句话好毒啊,如果没有出入息就是死人,因为死人才没有呼吸往来嘛!所以这个息有这样重要。
现在告诉你,打起坐来为什么思想不能宁静,念头不能清净呢?因为呼吸往来,风动,行阴的关系。呼吸为什么往来?因为你思想没有宁静。你说这两个哪个为主,哪个为附带的呢?都不对,两个平等的,天平一样。你如果呼吸宁静了,思想也宁静了,这个天平也就平稳了,不是心先动还是气先动的问题。
因此道家懂了释迦牟尼佛修出入息的法门,就有个比喻叫“降龙伏虎”,要把这个、那个思想拴住。思想就像飞鸟一样,乱跑的,你自己做不了主。思想来不知所从来,去不知所从去。如果你把注意集中在呼吸上,思想给你拉回来了。
但是也不要故意去呼吸,我们这个鼻子的呼吸往来,你平时也没有特别注意,现在坐起来什么都不管,能够听得见呼吸更好,听不见你也会感觉得到,感觉一进一出。你感觉第一下,感觉第二下,思想跑开了,你就晓得两个分开了,赶快把它拉回来,所以道家又叫这个男女结合,阴阳双修,等于女人跟男人配合连在一起。道家说阴阳配合中间有一个媒婆叫“黄婆”,就是“意”,你那个意识要把呼吸跟思想拉在一起。不要太注意哦,呼吸本来有来往嘛。一上座什么都不管,意识只注意这个呼吸,思想就与它结合在一起,不乱跑了,方法很简单的。
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佛就告诉你“数”。怎么数呢?你知道呼吸出去,注意它出去又进来。一进一出叫一息,你数一;再来一进一出,数二;再来一进一出,数三;记这个数字。如果呼吸一进一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到十以后,还有个方法,不数下去了;再呼吸一进一出数九,再一进一出数八,倒回去数。
如果呼吸一进一出数到三,中间想别的了,不算数,重新来过。再数呼吸一进一出数一。如果数到六,又有别的思想岔过来,不算数,再来从一数起,这叫数息的法门。可是你想想看,我们的呼吸本来天性一进一出,本来有的,对不对?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作用,感觉到自己有没有注意呼吸。哎呀,不对了,它又乱想了。这一心就有三个作用。
所以我们普通骂人不要“三心二意”,三个心二个意,你看我们生命里头多么闹热啊。三心二意合起来归一心,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太用心,自然放松,呼吸到哪里你不要管,你会感觉到的。这个呼吸到胃了,到哪里了,你跟着这个去也是妄想,因为心跟息没有配合为一。
六妙门一共六个要点:一数息,二随息,第三步止息,第四步观,没有讲观息。止、观、还、净。其实,应该说数息、随息、止息、观息、还息、净息。可是把下面这几个息字拿掉,反而解释不清了。
你修行打坐,为什么还管你的气呢?叫你先认识自己出入息,一进一出,你把心跟呼吸配合。思想跟呼吸,这是两样东西哦!从生命投胎以来就分开。你看这个生命活到五十几,虽然老了,但永远很规律地呼吸。可是很多人活了几十岁,根本不晓得呼吸是什么!你没有管耶,你只是那个第六意识思想在乱想乱跑,是不是这样?佛学有一句话,就是把向外驰求,像野马一样乱跑的心,用一条绳子,用自己生命这个气(风大),把它拉回来配合到一起。
怎么拉呢?你不知道拉,他告诉你先要"数";气一进一出数一、数二。其实这个时候有三个心在用,你知道“数”是心的投影,那个心跟气配合为一,一个心在用嘛。旁边还有一个影子在看自己数对了没有,两个影子在旁边看住了,都是自己变的。后面,还有个监察的作用在,哦!这一下我没有乱想,完全数对了。你看这个心的厉害。所以庙子上塑的菩萨四个面孔。四面自己都看到了,佛像代表你的心,我们心的功能同时四面看见。
这个心在同一个时候是多用的,你要拴拢来归一,归到呼吸上来,只有一个东西是不动的,拿现实的生命讲是知性。我现在在讲话,你们大家在听话,是不是有一个知道我在讲话、你在听话的?这个是知性,是不动的,它都在。
数息的目标再讲一遍,你打起坐来数息一二三,为什么用数呢?能数的是心念,不管你数不数呼吸,同呼吸没有关系,不过借用呼吸把这个心念拉回来,跟呼吸配合。大家学佛学道,拼命在那里数息,我说你们是学佛还是学会计啊!呼吸是生灭法耶,进来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数那个空的东西干嘛!可是佛为什么叫你用数息呢?因为你心拉不回来,所以用呼吸往来做工具,把心拉回来,心回来你就不要数了嘛!不数干什么?随。
摘编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真正走到小乘修定来了,让你们知道如何修定。你们都学过六妙门,都晓得六妙门第一数息,第二随息,第三止息。这个息字是我加上的,其实都有个“息”字啊。第四是观,第五是还,每六是净。这六个字,智者大师从《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抽出来的,智者大师开创了天台止观,叫做小止观六妙门,是不是啊?你们都不讲话,好难办哦!我的办公室本来是“南办”嘛。结果大家打起坐来,在那里观呼吸,数来数去,对不对啊?你看现在不论日本中国的禅宗,有些禅师,到处传的都是数息,坐在那里打坐,听这个呼吸,进来出去,一二三,这样数下去,我就哈哈大笑。
怎么数的知道吗?有一个方法是,一来一往数一,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从头从一数到十。或者十一,十二一直下去,这个方法是最差的。好的一种方法是倒转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这样来来回回数,你们大部分用的是哪个数法?我先问问看。(答:来回数)一般是来回数。对了,就是这样老实的对话,你不要讲道理,问答是问你这一句话,这是白的黑的?白的就答白的,结果你又讲起道理来,就不对了。刚才古道师说,一般是随这个息数,那是第二步了。我现在问大家,你们答问题就要脑子清楚啊!
先讲数息这个法门,我们为什么看鼻子的呼吸,数来数去,原理在哪里,知道吗?制心一处,处在什么上面?制在息的上面嘛!是摄心用的。什么叫安那?出息。什么叫般那?入息(按:有经典解释不同)。反正一呼一吸,梵文叫安那般那,中文叫出息入息。可是翻成中文,有一点你们要注意哦!所以修禅宗的,就要参究,为什么不翻成“出气入气”,一定翻成“出息入息”?注意这个息字。再退回来讲,这个息字中国字是怎么写的?是“自心”,叫做息。自心就是息,不叫做“气”了,这个要了解。
再进一步,为什么修这个法门?你们大概没有好好研究《修行道地经》《达摩禅经》吧!一定没有,只是拿到这个六妙门。所以我对天台宗的朋友很不客气说,我说你们害死人啊!智者大师用这个方法,他自己得了好处,后世讲不清楚,乱搞了一千多年,和尚们及在家人学佛的,就在那里吸啊呼啊,天天在那里数息,我说你是学会计吗?老是记一二三四……数字记了几千年,一坐数千息,有什么用啊!
《修行道地经》告诉你,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时也是转变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后了生脱死。安般法门就有这样重要。
上座修安般法门时,才发现思想乱飞,跟气是不合一的。平常我们活着,谁管自己的呼吸啊!自己活着几十年,有没有管呼吸?不打坐的时候,你们说有没有?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知道?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才听到鼻子有呼吸来往,对不对?平常都没有管,你看这个心跟它是分开的。
如果一个真有修养的人,就是这样讲话,乃至打拳,晓得心气本来合一的,不要硬闭着气,出拳时还要“嗯,哎”!哎个什么啊!本来合一的嘛!
你们注意,这个心气本来合一,可是又两个分开;因此修行的方法,先走风大,安那般那路线,叫你把心拉回来。等于拿气做一条绳子,你这个心念像个猴子,外面乱跑,拿这条绳子把这只猴子栓过来,归在一起。
打起坐来,先注意自己呼吸,然后又告诉你,呼吸粗的,大的叫“风”;我们的呼吸只到肺部为止的,叫“喘”;比肺部再深一点,叫“气”,到丹田到肚脐那里,那个还只叫“气”;再进一步,好像停留了,不呼不吸了,那个才叫“息”。
拿这个做绳子,做钓鱼一样的钓饵,把自己的心钓回来,所以叫你数息,自己注意呼吸,进来出去,出去进来,从一数到十,这个念跟着气数到十,中间自己晓得,没有一个杂念妄想岔进来,才算数息成功。如果进来出去数一,进来出去数二,数到“五”的时候,一下想到别的,不算!重新再来,从第一再来,这叫数息。
如果我知道呼吸进来出去,顺着数到十,再倒回来,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来回都数,呼吸都知道,念头没有别的散乱,其实别的也知道,可是有个主要的念头跟呼吸没有离开,这样数息就对了。
摘编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你们打坐是不是在静坐?不是,一般人打坐起来,叫做“静闹”,一边静一边闹,脑袋里万念齐飞,一边在后悔,思想停不了,自己的呼吸如何,一点都不知道。因此到了隋朝时,天台宗智顗大师把修禅定的方法,整理成六个步骤的法门,叫“六妙门”——数息门、随息门、止门、观门、还门、净门。静坐时应如何“数息”?观自己的呼吸进出,把呼吸自然的一进一出,叫做一息。数这样一吸一呼十次,中间要没有一个思想念头插进来,这叫做“数息”。
宋朝的陆放翁词中有句:“一坐数千息”。陆放翁晚年打坐修道,他说一坐在那里啊,几千次呼吸他都记下了。我说陆放翁在吹牛,他做不到的,文人都爱说大话。你试试看,比如念佛、念咒子、修准提法,真的念佛的时候,一边念一边算,算到十声中间没有一个杂念,才叫念佛。要是十声里面想到“明天那个股票不知怎么办”,那就不算了(一笑)。
现在世界各地很多人修禅宗,打坐时用数息的方法,一坐就是一个钟头,数了多少啊?我说他们:“你这是修会计啊,不是修佛嘛!”你把呼吸的数字记到一千一万有屁用啊!呼吸,是生灭法,吸进来、出去了,跟流水一样,也跟蜡烛的光一样——后来的一直补上前面的,当你看到时,那亮光已经消灭了。
数息时要用鼻子,自动的、自然的呼吸。严格来讲,不仅仅是鼻子,只是我们还在初步修行,所以利用两个鼻孔。实际上讲呼吸,人身上十万八千个毛孔,每个毛孔都在呼吸。比方以前战争活埋敌人时,只要埋身体一半或是三分之二,就不能呼吸,鼻子露在外面也一样,照死不误。所以普通人以为生命光靠鼻子呼吸是错的,整个身体,连肛门、前后阴、脚底心,都在呼吸。这个太深了,你先管鼻子就好。
人的呼吸是自然来往的,你知道自己在呼吸,所以你才能记下它的数字。打坐时开始数息,你看这时候忙不忙:第一,呼吸自己本身在忙;第二,你要记住呼吸;第三,要管住自己没有记错;第四,又要管住自己不要起杂七杂八的念头。几个心同时在用,所以没有得定,没有达到心一境性、定生喜乐的境界。
那么天台宗为什么采用数的方法?这里有个巧妙。因为呼吸是自然往来,你心又很散乱,那么数息等于是拿呼吸作为绳子,把散乱的心神集中起来,拴住就好。所以说数一下,心定了,就不要数了。
如在数息中间,动了一个念头,岔了一个杂念,须重新数起,中间不准有杂念,一路做下去。陆放翁的诗:“一坐数千息”,表示一坐起码就有几个钟点。陆放翁、苏东坡这些名人,当年都是做功夫的。凡是营养过剩、血压高睡不着觉或杂念多、欲念旺的人,要计出息;有些身体衰弱、血压太低、脑神经衰弱的人,要计入息,这就是对治法门。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病。修行初步要懂医理,不懂医理是搞不好的。身体不好也不坏的人,可分上、下午分别各数出、入息。
佛把秘密告诉你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得定必须达到气住脉停的道理,天台宗之所以修数息观的道理也都在这里。有关于“气”,佛法分为三种层次,我们平常粗的呼吸叫作“风”;把“风”调和柔软了,在鼻间像有呼吸,又好像没有,实际上有呼吸,这叫“气”;到最后不呼亦不吸,这才叫“息”。
天台宗数息观有六个步骤“数”、“随”、“止”、“观”、“还”、“净”,但是,许多修习此法门的行者都在数呼吸,数了五百下、一千下,只晓得数呀数,这是学会计?还是学统计?都忽略了后面几个步骤;而且呼吸是生灭法,有来有去,学佛要学不生不灭,守着呼吸数,做什么呢?数只是最初的方便法门,利用数来调和呼吸,到了呼吸柔细时,就不要数,跟随着“气”,再进一步,感觉好像不呼吸了,就止,也就不随了。
摘编自《南怀瑾答问集》《如何修证佛法》《圆觉经略说》
******
文章转载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