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到寺院拜佛没拜全,佛菩萨会生气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8-7-12 17:32
标题:
到寺院拜佛没拜全,佛菩萨会生气吗?
我们面对佛菩萨
拜是表示对佛菩萨的一种恭敬
拜多拜少
都是自愿之事
全看自己的虔诚与发心
每当到了寺院
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详
生起了庄严与宁静
令人自然而然地想进入大殿
跟众人一起礼佛、拜佛
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
然而
去过寺院的人
大多都会有这样的烦恼
寺院里的殿堂众多
每个殿堂里都有佛菩萨
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
能叫得出名字来的也就常见的几尊
剩下的那些佛菩萨
可能根本就不认识
这些佛菩萨数量实在太多
有些殿堂又位置偏僻不太好找
想全部拜一遍
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样就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
去寺院拜佛
一定要把所有的佛菩萨都拜一遍吗?
如果拜不全
佛菩萨们会生气吗?
慈悲
首先
可以明确地回答
不管是否信佛之人
在寺庙里拜佛因为拜不全
而担心佛菩萨生气
都是大可不必的
因为佛菩萨是慈悲的
怜悯众生
慈悲一切有情
如果因为谁拜得少
或者谁没有拜全
就生气了
那慈悲之心又在何处呢?
如果佛菩萨真的这么斤斤计较
我们还有必要虔诚地去信仰、礼拜吗?
佛菩萨是解脱的觉者
本不食人间烟火
并不需要任何人去礼拜和供养他们
如《金刚经》中所说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但为了教化众生
方便众生修行
他们慈悲示现
接受我们的供养和礼拜
是为我们提供
一种修行的方便法门
以虔诚恭敬之心
礼拜供养诸佛菩萨
我们所付出的善念善行
都会播下善果的福报
为自己积累修行的资粮
恭 敬
我们拜佛、拜菩萨的时候
不仅仅是为了求佛菩萨保佑
增长福报,免除zai 难
更多的是一种尊敬
是对觉者
对慈悲精神的一种虔诚和恭敬
佛是觉者
是比我们先开悟的前辈
拜佛是对佛的尊敬
菩萨慈悲
发愿“自度度他”、“自觉觉他”
于有情众生有慈悲之心
拜菩萨是对菩萨的尊敬
这发自内心的尊敬
尊敬他们觉悟圆满的人格
自利利他的慈悲和精神
才是拜佛、拜菩萨的本意
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尊敬那些品德高尚的前辈一样
如有因缘条件
自然要去拜访一番
没办法一一拜访
他们自然也不会为此生气
以恭敬之心
礼拜诸佛菩萨
从而升起我们的清净心
缅怀或忏悔自己的过错和罪业
时时关照自己
折服“我慢”之心
放下执着,降伏烦恼
开发我们本具的光明、智慧
学 习
我们一定要知道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那最纯洁、最慈悲、最智慧的一面
本来就叫佛
人人都具有佛心自性
但在没开发之前
我们根据自己因缘与福报的情况
会遇到不同的老师
他们以不同的方法来开发我们的潜能
在世俗学校中
会有各科老师来教我们不同的知识
学佛修行也一样
每位佛菩萨都在扮演一位老师
比如弥勒佛教给我们欢喜和包容
文殊菩萨教给我们智慧
普贤菩萨交给我们实践的精神
观世音菩萨教给我们慈悲
地藏菩萨教给我们愿力
他为救度有情众生
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
修行之事
如同《楞严经》所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自己是修行的内因
而佛菩萨是外缘助力
我们礼拜佛菩萨
是拜自性真我
是对自己佛心自性的启发
同时也应当发起向佛菩萨学习的心
不忘他的教诲
依照佛菩萨所说的去修行、实践
学习他们的慈悲心、智慧心、喜舍心
这样才是真正的拜佛
才能更好的运用佛法
领会佛法
发 心
所以我们面对佛菩萨
拜或者不拜
拜多拜少
都是自愿之事
全看自己的虔诚与发心
拜是表示对佛菩萨的一种恭敬
不拜或者少拜
佛菩萨们也不会生气
如果发心去寺院拜佛
若有因缘条件
尽量给自己留充足的时间
各个殿堂里的佛菩萨
可一尊一尊拜过去
感受他们的愿力和慈悲
对自己的修行来说
也是一次向佛学习的机会
若时间等条件不允许
也可以选择拜一尊或几尊佛菩萨
在礼拜时
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念一佛即念一切佛
拜一佛即拜无量佛
祈祷诸佛菩萨庇佑
令一切罪障恶业悉皆消灭
一切福德善根都迅猛增长
长明灯供灯共修
长明灯,即供于佛前日夜常明的灯。积福慧应众生因缘,六时燃此长明灯。通过供灯的方式可以启发自性功德,与佛菩萨之功德互含互摄,破无明业障、种善根福德,自他皆获殊胜利益。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8-7-14 09:07
去名气大、香火旺的寺院拜佛功德更大吗?
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人求佛,拜佛
往往是往南拜到海
往北拜到山
专门挑选名气大、香火旺的寺院
觉得去大寺院烧香拜佛
功德会更大、更多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庙虽有大小
拜佛功德无大小
拜佛要真 心诚则灵
首先我们要知道
拜佛、拜菩萨是为了什么
不仅仅是为了求佛菩萨保佑
增长福报,免除zai 难
更多的是一种尊敬
是对佛菩萨尊敬
佛是觉者
是比我们先开悟的前辈
拜佛是对佛的尊敬
菩萨慈悲
发愿“自度度他”、“自觉觉他”
于有情众生有慈悲之心
拜菩萨是对菩萨的尊敬
这发自内心的尊敬
尊敬他们觉悟圆满的人格
自利利他的慈悲和精神
才是拜佛、拜菩萨的本意
所以印光大师嘱咐我们:
“欲得佛法真实利益
须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
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有十分恭敬
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所谓心诚则灵
我们拜佛拜菩萨
最重要是有一颗
虔诚恭敬之心
以恭敬之心
礼拜诸佛菩萨
则形式并不重要
无论是大寺院还是小寺院
在哪里拜都是一样的
都会得到佛菩萨的护佑、加持
庙有大小功德无大小
民间有句俗语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样地
庙不在大,有佛菩萨则灵
不同的寺院
因为种种原因
可能会有规模大小之分
或者香客、香火多寡之差别
但只要是正法的道场
佛菩萨是没有分别的
因此拜佛的功德利益也是一样的
《增一阿含经》中云:
承事礼佛有五种功德
云何为五
一者端正
即后世可得相貌端正
二者好声
即后世可得好音声
三者多财饶宝
即得到多财富贵的果报
四者生长者家
即将来得生长者之家
从而受到他人的恭敬
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即恭敬礼拜如来所获之功德
来世得生善处及天上
佛在心中莫远求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知道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那最纯洁、最慈悲、最智慧的一面
本来就叫佛
人人都具有佛心自性
人人都可以成佛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在哪里
佛就在我们心间
所以
无论我们去有名的大寺院拜佛
还是去无名的小寺院拜菩萨
皆是没有差别的
礼拜的都是自性真我
是对自己佛心自性的启发
同时也应当
发起向佛菩萨学习的心
以佛菩萨为导师
不忘他们的教诲
依照佛菩萨所说的去修行、实践
为人处世,积德修福
从而升起我们的清净心
缅怀或忏悔自己的过错和罪业
时时关照自己
折服“我慢”之心
放下执着,降伏烦恼
开发我们本具的光明、智慧
只要我们真正地
以虔诚恭敬之心
礼拜诸佛菩萨
皆可以
断烦恼,消业障
开智慧,增福报
积累资粮,功德无量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8-7-18 12:33
别再“花式拜佛” 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拜佛,表达了我们对诸佛菩萨的礼敬和感恩。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日期,是大家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的吉祥日子。不过,关于烧香拜佛,其实有很多礼仪步骤是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拜佛礼仪来了解怎样正确拜佛。
动作解说:拜佛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身心安定。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不了解佛教的人,认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实上,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同时,拜佛也可同时忏悔自己所造的恶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地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