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地藏经玄义(第六集)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6-3 11:01     标题: 地藏经玄义(第六集)

地藏经玄义


(第六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纶贯第二面第七行,末後一句看起︰

  【释名中。地藏菩萨本愿六字,是别题,别诸经故。经之一字,是通题,通余经故。】

  这一句念一下就可以,不必解释。下面这是细说,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在七例选题里面,这部经是属於人法立题,属於这一类。人名里面又有通别,地藏是别称,菩萨是通称。前面跟诸位同修提过,实在讲地藏还是通名,因为凡是修学地藏法门的人,依地藏本愿自行化他,这个人就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很多,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将地藏简单做一个解释,注解诸位自己可以去看,我讲不一定是注解里面的意思。「地」是大地,大地是能生能育,能够生育万物,我们知道一切动物、一切植物、一切矿物都不能够离开大地,大地里面含藏着无尽的宝物,这个宝物能够供养一切众生,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比喻我们的心地。前面序文里面已经说过宇宙的缘起、生命的由来,都是从一念心性里面生出来的,佛将心性比作大地,心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德能,将这个比喻作宝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心地里面含藏无尽智慧、德能宝藏。而且这是一切众生都有的,并不是诸佛如来才有,菩萨有,我们凡夫就没有了,凡夫也有。不但我们凡夫有,连恶道众生和阿鼻地狱众生,也没有一丝毫的欠缺。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从心地宝藏来看,确实是生佛平等。在佛的果位上并没有增加一点,在我们凡夫的地位上也没有减少一点,都是圆满具足。但是生佛迷悟不同,觉悟的人这个宝藏自在受用,落实在受用当中,佛法称为「三德秘藏」。这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在觉悟的人有这三种受用。而且这三德每一种里面都含有「常、乐、我、净」四德,这四德叫四净德,清净之德。我们凡夫很不幸迷失了自性,所以这三样东西,我们虽有不能现前,虽有常乐我净,得不到受用,我们跟诸佛菩萨差别在此地。所以从性具上来说我们没有差别,从作用上来讲我们有差别,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觉悟,教我们回头,教我们恢复德用,也跟诸佛菩萨一样。

  三德里面什麽叫法身?法是诸法,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是自己,谁知道?几时明了一切诸法是自己,你就证得清净法身。实在讲,三德,一个得到统统都得到。我们不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一切众生怎麽会是自己?是自己一念心性所变现的。一念心性是自己,也就是说能变虚空法界,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那个能变的是自己。诸位想想能变的是自己,所变的还有例外吗?这个话很难懂,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用比喻说明这个事相,希望从比喻当中你能够悟入。但是你要晓得,比喻没有办法比得恰到好处,比不出来,只能比一个彷佛,利根的人从比喻就能悟入。

  譬如我们作梦,一切凡夫都有作梦的经验,所以佛用梦做比喻,经论上常说到。能作梦的是我们的意识心,谚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所思是自己的心,晚上睡觉的时候心就化成梦境。当心变现出梦境的时候,就如佛在《华严经》说的「唯心所现」,《华严经》讲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就好比梦中的境界,梦中也有虚空法界,也有依正庄严,梦中境界是我们意识心所现的,梦中也有很多的变化,那个变化确实也是唯识所变的。这个就把大的缩小了,而且梦的时间短,你一觉醒过来,刚才做了个梦,梦中境界还清清楚楚,梦到那些人还做些什麽事。你想想梦中这些人,自己跟别人,山河大地、虚空世界,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全都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一无所得,所以佛法常讲「全真即妄」,真是能变的,妄是所变的幻相。你说你那个能变的心在哪里?变出来的境界就是心,心变成相分,整个相分就是自己的真性,所以说「真妄不二,性相一如」。你从梦境当中细细去体会,每一次作梦都好好的体会一番,你慢慢的就会觉悟到,你才晓得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原来是自己。

  这里面实际状况真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是诸位要知道,说「无」不是空无,说空无,你又错会了意思。有跟无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因为怕你着有,所以才说无,怕你着无,所以才说有,两边都不着,你就入佛的境界。所以给你说真实境界,佛反覆这种说法,你在里面去体会,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你要是真正体会得,你才晓得诸佛菩萨过的是什麽日子,我们怎样学得,学了也跟诸佛菩萨一样。他们是过三德秘藏的生活,虚空法界是自己清净法身,所以他一切障难没有了。我们今天世间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他们说爱人如己,你们想想看这个味道,人是人,己还是己,爱人就好像爱自己,还是两码事情,这当中还有隔碍。爱国如家,在世间人讲这个境界了不起,你爱国如家,那别的国家怎麽办?国与国还要冲突、还要打仗。即使是你爱地球上一切众生,像一家人一样,现在我们知道地球在太空当中是个星球,你爱这个星球,除这个星球之外还有别的星球,这问题怎麽解决?於是又发生星际大战,没完没了!

  佛告诉我们真正的事相,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里面所有一切矛盾、冲突、误会全部化解,都解决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就证得清净法身,清净法身佛。你懂得清净法身佛的意思吗?清净法身佛的意思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这叫清净法身佛。你契入这个境界,你自性里本具般若智慧当然现前,为什麽?没有般若智慧,你入不了这个法界,你不可能有这个体会,不可能有这个认知。智慧现前了,这个智慧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同时解脱现前了,解脱是得大自在,所有一切的烦恼都化解,见思、尘沙、无明全都化解,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再跟诸位说,一真法界也没有了。一真法界是跟十法界相对建立的,那一边没有,这一边怎麽会存在?像我们生病,你要服药,药跟病对立的,没有病了药也没有了,众生不生病哪来的药?所以诸法是相对建立的,这边没有了,那边也没有了,这叫真正解脱。

  今天这个世间严重的问题,就是种种族群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产生许许多多的矛盾冲突,造成许多无谓的人为灾害。这个社会各个地区国家这些领导人,都为这个事情焦虑,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真正能达到世界和平。几千年来,中国、外国多少人在寻找都没有找到,而这个方法在大乘佛法当中,你证得清净法身,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由此可知,解决世间一切纷争的方法是什麽?是教学。古代大圣人,释迦牟尼佛知道,所以他不作国王,为什麽?作国王解决不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政治能解决,也不是武力能解决。在这一个世纪当中,这个世纪将要结束时,战争特别频繁,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只是把问题愈搞愈严重、愈搞愈糟,没有化解,我们在这个地方要醒悟过来,所以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古老的圣人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统治人民,要用什麽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懂得,为了要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共存共荣、互助合作,所以他舍弃王位,他搞教育,一生从事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中国的孔老夫子也是这一号的人物,这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被人们尊称为大圣人。非常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没有现在先进的科技工具,虽然一生认真努力在推行智慧教学的工作,进展缓慢,影响的面不大。他们过世之後,有学生继续老师的事业与愿望,推行智慧的教育,也是因为人数太少不能普及,所以教学的效果就不理想。这代代相传,传久了变质,就愈传愈讹了。佛的法运讲正法、像法、末法,正法大致上还差不多,像法变化就很大,相似,不像以前那麽样的真实,末法时期差别就更大了。我们在这个时代非常不容易,能够得人身,能够遇到佛法,而且能够遇到正法,实在是希有难逢。又遇到现代先进的科学工具,我们人数虽少也不怕,藉着这个工具能将正法传遍到全世界。继承佛陀、孔老夫子的遗志,希望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人都能够觉悟,人人都能够解脱。脱离烦恼、脱离恶业、脱离苦报、脱离生死轮回,这是佛家教学的目的。

  佛家教学是义务的,对社会一无所取。为什麽一无所取?做一个榜样给世间人看,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在生活当中贪婪之心与日俱增。每一个人都无止境的贪取,必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个世界上彼此互相争执,这问题依旧不能解决。佛给我们做榜样,我们是佛的学生,要学佛的模样,也要给社会人做榜样。我们展现出知足常乐,这就是暗示世间人,你要想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不难,人人都可以得到,知足就行了。你有大智慧、有大能力,你是英雄豪杰,你过很清苦的日子,住个小茅篷,好像对你太委屈了。说智慧、说福德、说才艺、说能力,谁能比得上释迦牟尼佛?在中国谁能比得上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世尊没有觉得委屈。这就是大智慧、大慈悲的表演,教导一切世间人,特别是世间这些英雄豪杰,教导他们要觉悟,要给一切众生做榜样,自己首先要收敛,要过一般贫苦人民同样的生活,毕竟这个世间苦人多,这人心就安定了,这种表现是无尽的慈悲。

  释迦牟尼佛是帝王阶级出身,他为什麽不享他的富贵?孔老夫子确实是有能力求得富贵,为什麽不求,而过贫民的生活。他不是没有能力,要用现在的话,孔老夫子要搞一个革命,推FAN一个政权去作皇帝是轻而易举。底下学生三千多人,什麽样才干的人都有,在当时哪个国家都比不上他的实力,他不搞,不给後人做坏样子。有智慧、有能力,安分守己,给天下後世做好榜样,这是慈悲到了极处,这是真正有爱心的人。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爱一切众生,他做出这个表现,他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没有智慧。这是世出世间大圣人的行谊,我们要能体会得到,我们要发心继续他们的方规,认真努力来学习,希望在现前的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我们只有贡献,绝不求报酬,这样就对了。你永远保持自己心地清净平等觉,绝不受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沾染,不受逆顺善恶的境缘所动摇,我们自己脚跟站稳了。无论我们是什麽身分,无论从事什麽样的工作,都是菩萨,自己往生不退作佛真有把握,真正看得破放得下,我们学的是这些。

  三德秘藏里面的意义,我们不能不知道,不但要知道,还希望要做到相应。相应之法一定是以智慧观照,我教导同学们智慧观照的方法是从梦境下手,你每一次作梦醒过来之後,细心去观照一番。你能常这样做,逐渐逐渐就觉悟了,然後看到这个社会芸芸众生是个梦境,你把这个事实就看穿,真相就看出来了,确实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於是你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面、复杂应酬里面,你的心境坦然,心若虚空,六祖惠能大师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时候解脱得到了,你自在得到了,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场所,无论是什麽身分,无论从事哪个工作,没有一样不自在。我们利用现前的身分,利用现前的工作,贡献给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或者是物质生活,或者是精神生活,这叫大慈大悲。自己的心地真诚、清净、平等,与三德秘藏相应,三德秘藏就藉这个身体,在我们的行为落实了。我们所以这麽说、这麽做,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众生觉悟。因为只有一切众生真正觉悟了,他的问题才是彻底解决,他还没有觉悟,换句话所谓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病没有治根本,过几天老毛病还是复发了。

  现代高科技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利用,以这个方法去传播,藉着这些设备,将我们一身也化千百身,同时这个世界各个地区都能够收视得到。尤其是现在网际网路,将来在我看十年之後,网际网路一定取代现代的卫星电视,变成我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小型电脑像一本书这麽大,将来每个人手上都有,全世界的资讯一按钮都展现在你面前,未来是这样的时代,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我们在任何地方,我们表演的行为,我们的言论,立刻传遍全世界,这是好工具。从前方东美先生常讲,这麽好的工具为什麽不好好去利用它?如果利用这些工具,传播邪知邪见,传播杀盗淫妄,那是造大罪业,比古往今来造作一切重大五逆十恶罪业,不知道要严重到多少亿万分。所以这个工具本身没有善恶,你用得善,你做大好事,真正是积大功累大德,若你用得不善,你造极大之恶。所以我们下手之处应从法身,法身就是自性,与心性相应。

  诸位翻开第四面,注解里有几句话,我念给大家听听。第四面第一行,从末後看起︰

  【法界包含,摄一切法,用不可尽,名之为藏。】

  这是讲地藏。为什麽用「藏」这个字?诸位要晓得,此地讲的法界就是一念心性,我们讲自性、真性、佛性、法性、法界,都是一个意思。佛用种种的言词来说明一桩事情,他的用意是叫我们不要执着,也是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唯有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才能体会大道,也就是你才能够明了实际的状况。如果一落在名言里头,你起了分别执着,你分别执着名字,分别执着言说。所以你心里有念头在思惟分别执着,你就错了,事实真相就永远跟你隔绝。这些话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告诉我们的,他教我们要用什麽样的心态来学习,他说了三个原则:「离言说相」,就是不要执着言语文字;「离名字相」,名词术语是表达的工具,决定不能执着,这些东西像什麽?像我们要往哪里去,指路牌、路标一样,它的作用是指示你的方向,你不可执着,你要执着这个就是,你就错了;「心缘相」是什麽?是你落在意识里头,你怎麽能开悟?你能够一切都不分别、不执着,你才有机会悟入,你才能够见到,你才能够得到受用。这个受用就是自性包含一切法,用不可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是你自性里本具的。佛有能力说无量无边的经法,你也有能力,你并不比佛差。今天你这个能力不能现前,说实在话你的能力并没有失掉,你的能力存在,跟佛没有两样,只是你有烦恼把你的能力障碍住,所以它不能现前,不起作用。我们再继续看文︰

  【以众生性具三千之宝,为烦恼六贼所覆,意识恶王所害。乃出此三德秘藏,用赎常住之命。今地藏之名,正取乎此。】

  这个比喻说得很好。我们众生原来是佛,为什麽?『性具三千之宝』。注解的法师是天台的学人,天台的子孙,所以注解里面许多名相术语都是台教的。「三千之宝」是智者大师注释《法华经文句》里面所说的,他的注解叫「文句」,大师告诉我们,一心具足十法界,此地的「十」跟《华严经》上的「十」是一个意思,是表法,不是数字。无量无边的法界把它归纳成十大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性德,不可思议。十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大家都很熟悉,佛为了讲经说法方便起见,用这个方法来说。十法界里面,每一个法界里面又有十法界。以我们现在的人道,有人中之佛,释迦牟尼佛是人中之佛;有人中之菩萨,《华严经》讲的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个人是人中的菩萨,这些当时都在世间住世的;有人中的阿罗汉、辟支佛;有人中之天人,福报大的,享受跟天福一样;也有人中之畜生,愚痴颠倒,天天造作恶业,邪正、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人中的畜生;有人中的饿鬼;有人中的地狱;这岂不是一个法界又具足十法界?十个法界里面就变成一百个法界,这叫百界。

  《法华经》跟我们讲「十如是」。「十如是」是讲︰性如是,性是体性,一念心性;相如是,性会现相,相是虚空法界诸佛刹土、十法界依正庄严,相如是。「如是」怎麽说法?性如其相,相如其性。古德用比喻来说,用金跟器做比喻,把金比作性,把器比作相。我们用黄金可以做许许多多不同形状的器皿,就像十法界依正庄严一样,哪一个器皿不是黄金?统统都是一个质料,这就是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希望我们从这个比喻能体会,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问哪一样东西不是自性?你们看宗门公案,祖师考学人,看他见性没有?性在哪里?比一比,祖师点点头,任何一物都是,没有一样不是,乾屎橛也是。这真正明白了,明白什麽?他见到法身,见性就是见到法身,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自性变现的,就是自己。

  我们一定要晓得,除了自性之外,确实无有一物、无有一法可得。前面跟大家说过,性体湛寂,作用虚灵,活活泼泼,决定不可得。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有得失的想法,你有得失的想法你错了。这些悟入、觉悟的人,他知道得失的现象是什麽?缘生缘灭。缘生好像有得,缘灭了好像失掉了,实在讲缘生也没有得,缘灭也没有失,所以才跟你讲真话,真话是不生不灭。《中观论》的「八不」说得好,八个字说尽了。八不是以「不生不灭」为主,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是给你说一切法的真相。而会用心的人,在日用平常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就用这个观,决不能打妄想,你就用这个标准观察一切境界相,观久了会开悟。打妄想就不能开悟,打妄想你心里生烦恼,决定要离开,马鸣菩萨教给我们的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现在的话讲直觉,用直觉决定不用思考,你才会开悟。你一落在思考里面就落在意识里头,意识是迷不是悟,迷决定不能开悟,觉才能开悟。

  这次这个地方成立佛学院,新加坡主管教育的这些官员会跟我们见面讨论。我们特别要给他做个说明,佛学院的教育跟世间教育完全不相同,我们决定不能用世间这些教育的方法与模式来做,用这个框架去填框框,我们永远达不到目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是启发一切众生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是要离心意识,世间的学术没有离心意识,这个教学是要离心意识;也就是离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教育才是真正名副其实民主、自由、开放的教育,它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世出世间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到这个地方统统化解了。

  「十如是」里面後面还有八个字︰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这个我在此地不要细说,细说两个钟点都说不完,在此地只提一提。一百界,每一界十如是,这就变成一千。天台大师讲五阴一千、众生一千、国土一千,叫三千,此地讲「众生性具三千之宝」,就是说这桩事情。这一句话简单的讲,就是众生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才艺、德能。佛这些宝他得受用,他完全没有障碍,落实在生活上,所以得大自在,能够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不疲不厌。我们今天苦在哪里?『为烦恼六贼所覆』,「六贼」就是指六尘、六识;『意识恶王所害』,六识里头最重的是意识,现在人讲用心,是什麽心?意识心,凡夫把意识当作自己的真心。

  意识的能力确实是很强,诸位在《百法明门论》里面看到,唯独意识具足五十一个心所,其他任何八识里头相应的心所没有那麽多,只有意识是圆圆满满,五十一心所都具足,可见得它的作用很大。它向外攀缘能攀虚空法界,向内可以缘到阿赖耶识,这个能力多大!但它唯独不能缘自性,缘不到自性,因为它是在「迷位」,性是在「悟位」,它缘不到。它能缘十法界,缘不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觉悟的境界缘不到,但能力很大。我们今天不能见性,不能入一真法界,「为烦恼六贼所覆」,它在障碍我们,又为「意识恶王所害」,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我们总得要晓得。佛真的是一个高明的大夫,替我们治病,一下就把病根抓到了,你的病从哪里起源的,他把我们的病根找到了。

  佛用什麽方法来对治?『乃出此三德秘藏』。由此可知,三德秘藏就是大乘教义的内容。我们现在正在读《华严经》,《华严经》自始至终是不是讲法界?现在世间人叫多元文化,我们就用这个名词来说,你说多元文化,我们也跟你说多元文化,这样好懂。尽虚空遍法界种种族群、种种异类,《华严经》说得多了,「种种」说了十几、二十句,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多元文化。佛如何能解决多元的矛盾和冲突?就用法身、般若、解脱。解脱是果,法身是理,般若是智,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佛法修学的目的是教你证得法身,也就是教你仔细观察清楚,你肯定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的问题就解决了。大乘法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兑现了,它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理想,是事实。你对於一切众生还会有恶念吗?不可能。这是断一切恶,是彻底断掉了,从今而後对一切众生绝对不会再起一个恶念,恶断尽了;善生了,念念都是利益众生,念念帮助众生也入这个境界,也懂得事实真相,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法身。明白这个真相,是自性本具圆满的般若智慧。佛用这个方法来帮助我们恢复自性,这就好比『用赎常住之命』。「常住」是真心,不会变的,叫常住,而意识心是会变的,念头不可靠,变化太大。地藏菩萨的名号就取这个意思。底下这几句我们念一念:

  【三德秘藏,蕴在一切众生身心之内。诸佛悟之而证得,众生迷之而流转。然此秘藏,初无改移。故地藏萨埵,从发僧那之初,及住等觉之後,自行化他,总不离此心秘藏也。】

  『蕴』是蕴藏,藏在众生,我们自己是众生,我们身心确实具足三德秘藏,藏在这里面。

  『诸佛悟之而证得』,「证得」就是落实,落实在生活上,它起作用了。『众生迷之而流转』,众生迷了自性,流转六道轮回,过这些苦日子,苦不堪言。『然此秘藏,初无改移。』但是般若、法身、解脱三德,它没有迷悟,所以在佛没有增加一点点,在我们凡夫迷位也没有减少一点点,它是如如不动。『地藏萨陲,从发僧那之初』,就是地藏菩萨从最初发心一直到他修学圆满。『及住等觉之後,自行化他,总不离此心秘藏也。』这是地藏菩萨自己修学跟教化众生的依据,他凭什麽修行成功、凭什麽教化众生?就凭自性本具的三德秘藏。地藏如是,每一尊诸佛菩萨亦如是,这是为我们说出佛法教学理论的依据。这不是随便说的,不是一个人创造发明,是自性本具的。底下这两句话也很要紧:

  【此心秘藏,即是涅盘。】

  『涅盘』这个名字,学佛的同修们都很熟悉,但是涅盘真正的意义能说得清楚的人不多。此地也有个解释,给我们解释涅盘的意义。在第七行的下半段:

  【梵名摩诃般涅盘那】

  『摩诃般涅盘那』,中国把它翻作涅盘,意思是大灭度。这是译经法师把涅盘翻作大灭度。「大」就是法身;「灭」就是解脱,灭烦恼、灭生死,我们今天讲所有一切意见,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灭了;「度」就是般若。

  【此三法中。一一皆具常乐我净,故名为德。】

  为什麽叫三德秘藏?「三」是说法身、般若、解脱,「德」是说『常乐我净』。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有常乐我净。「常」是永恒不变;「乐」是永远没有苦,像世尊讲极乐世界一样;「我」是大自在;「净」是清净不染,与世出世间法毫不沾染,所以称作德。底下又说:

  【此之四德,不离我心。虽在迷时,隐而不失。正当悟处,证而不着。故知心藏,具足众宝。】

  「四德」是自心本来具足的。这当中解释比喻大家自己看,我们接着看第五面第一行最後一句,我把这个连到这个地方来看︰『虽在迷时,隐而不失。』只是「隐」,就是不能现前,并没有失掉,我们的三德秘藏没失掉。『正当悟处,证而不着。』如果着了就没有证得,决定不能着相,决定不能起分别执着,一起分别执着你就迷了。『故知心藏』,这是自性的三德秘藏。『具足众宝』,「具足众宝」是比喻无量智慧德能。

  【即空假中】

  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从体上讲,体是空寂的;即假是从相上讲,现的相是梦幻泡影,相是幻相,不能说没有,好像作梦,梦中真有相;即中是什麽?中是叫你要用中。中国圣人教人要用中庸之道,佛菩萨教化众生也教人用中,中道第一义。为什麽?体是空的,相是假有,两边都不沾,两边都不执着,我们这个用就用得自在了。空有两边不堕,要把这个变成我们的生活,你这一生就过得自在快乐。晓得一切诸法是「体空寂、相幻有」,可以受用,不可以执着,这就是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用中,攀缘就是偏执,错了!用中是真正幸福自在,所有一切忧虑、恐怖、烦恼全都没有了,你说你多自在!我们今天所谓高度智慧的生活,就是会用中,不会用中的人那是烦恼忧虑重重。所以这个地方讲:

  【即空假中,无不如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地藏之名,其义若此。】

  这再给我们解释地藏菩萨名词的含义,你看看多圆满!我们再看第六行第二句看起,我把这个文念一念:

  【今我佛於忉利天宫,以法界众生,殷勤付嘱地藏,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者,正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四德大宝尽安置秘密藏中。】

  我们只看这一段。这一段说明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後,把弘法利生这一桩事情,这个使命,这个任务,付托给地藏菩萨。在这个地方大家明了,地藏是表法,任何一个人依照这个法修学,依照这个法教化众生,就是世尊所嘱咐之人。所以这个人就是古人讲的「直下承当」,他的事业是地藏事业,真正是续佛慧命,正法久住。佛不住世,要有这些发大心的人来从事这个工作,要有大愿令一切众生『永离诸苦,遇佛授记』,要教他永离诸苦,没有得佛授记还不圆满,一定要帮助他遇佛授记,你帮众生忙才算是帮到底。这个事情大难大难!说起来容易,要怎麽才能做得到?这部经教给我们很多的方法,从哪里入门?就从孝亲尊师。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

  佛法是教学,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决定不是宗教,如果把佛教看作宗教,这个目的永远达不到。佛法是教学,是教育,是师道,我们尊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他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弟子,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不是宗教。宗教是主仆的关系、主奴的关系、父子的关系,不是师生关系;我们是师生关系,要搞清楚。换句话说,这个大问题,宗教不能解决,教育能解决。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他搞教育,他不搞宗教,他要搞一个宗教,真的也可以当教主,但解决不了问题。为什麽?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第一桩要紧的大事是正名,孔老夫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先要正名。一般人讲到佛教都认为是宗教,我们现在没有法子,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现在不得已要麻烦一点,把佛教再加两个字,就是「佛陀教育」,这是正名,名正则言顺。

  教育从哪里教起?从孝亲尊师教起,这一部经就是教给我们孝亲尊师。为什麽?孝亲尊师是性德,孝亲尊师是觉不是迷。我们用这个方法,开发自性本具的三德秘藏,先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老师,然後逐渐扩大孝顺一切众生。佛经说:「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是我过去父母,我就要孝敬,就要孝顺他;是未来诸佛,我就要尊敬,未来诸佛是老师。这个观念要不能建立,这个事情要不能做到,三德秘藏永远隐藏不会现前。你三德秘藏现前,给诸位说,你是法身大士,你就超凡入圣了。你明了,你就要做到,你不明了,你做不到,你就永远不能超凡入圣,超不了,这个事情谁都帮不上忙。诸佛菩萨虽然非常爱护我们,也帮不上忙,佛对我们的恩德,只是教导我们,在「开示悟入」,佛只能做到开示。开是言教,示是身教,做样子给你看,指示给你,你自己要有能力悟。你听到佛的开示,见到佛的行谊,你要觉悟,你要契入,也要入佛的境界。你不悟、不入,还是等於零。

  悟入这个事情佛帮不上忙,在楞严会上诸位看到,阿难尊者存了侥幸的心,实际上是做样子给我们看。以为你们大家要修行,你不修行不能成就,我没关系,佛是我的老大哥,我不修行将来他会拉我一把,我也会成佛,他会帮助我。他遇到摩登伽女之难,这才晓得自己不修行,老大哥也帮不上忙,说明这一桩事情没有人能够帮你忙。我们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要你肯放下才行,任何人不能帮助你放下。你怎麽才肯放下?你真正觉悟了。所以佛能帮忙的,只是帮助你觉悟,为你讲经说法,时时刻刻把这事实真相说给你听。你一遍不觉悟,就说两遍,两遍不觉悟,就说三遍,佛很有耐心。这个比孔老夫子高,孔老夫子教你三遍不懂,就不教你了。佛很慈悲,三遍不懂还教你,一百遍、一千遍不懂还不舍弃你,这真叫大慈大悲!这是世间一般的老师做不到。遇到这麽一个刚强难化或不听话的学生,佛还是不舍弃,还是那麽慈悲,这到哪里去找?找不到这种好老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自己要觉悟、要放下、要契入,然後要学佛一样,没有任何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

  在帮助上,我们应当以义务教育工作者的身分来做,就没有过失了。可是义务教育工作者,这是诸佛菩萨真正的身分,他在世间随类现身,无论现什麽身都是利用这个身分,利用他的职位,利用他的权势,全是从事於智慧教育,这就是佛菩萨。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国王菩萨、大臣菩萨、宰官菩萨,作商人的商主菩萨,作医生的医王菩萨,他们身分、行业不相同,精神却完全相同,就是帮助众生觉悟,真的是「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遇佛授记在我们现在这个大时代里,只有劝人修净土法门,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他就决定遇佛授记。《楞严经》里面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哪有不授记的道理?我们用别的方法,令一切众生遇佛授记难,真不容易!净土法门容易,几乎是肯修学的人都能得佛授记。地藏名号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第二段是「菩萨」,这两个字是梵语,意思好懂。在第五面倒数第六行第一句︰

  【具足应云菩提萨埵】

  这是梵语音译,是属於尊重不翻。这个意思是可以翻译,为什麽不翻?尊重不翻。中国人喜欢简单,『菩提萨埵』把尾音省略,我们称「菩萨」。它的意思古今两种翻译都翻得好,古今两种翻译是以玄奘大师为一个界限,玄奘大师以前我们习惯称为古译,玄奘大师以後称今译,今古是以这个为标准。古时候的翻译,就是玄奘大师以前都翻作「大道心众生」,菩萨是众生,实在讲跟我们没有两样,但是人家有道心。小乘人也有道心,所以拣别为大道心,大乘道心,这称为菩萨。玄奘大师把它译作「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这是拣别一般凡夫是迷惑的有情众生,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两种解释都好,真正觉悟的有情众生就是菩萨。

  觉悟的程度浅深不一样,所以菩萨阶级高下就不相同,在大乘圆教从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总共有五十一个位次,这是真正觉悟了。觉悟的标准是什麽?前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以这个为标准。初信位的菩萨,天台、贤首两家都是这个说法,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这是菩萨地位最低的,譬如上学,你是上一年级。地位虽然最低,为什麽称为觉者?他不会退,他所证得的叫「位不退」,三不退里面他证得位不退,也就是说,他绝对不会再退转作凡夫,这就非常非常难得了。我们晓得八十八品见惑里面,第一条是「身见」,可见得这些人觉悟了什麽?不再把这个身看作是自己。圆初信位的菩萨把什麽看作自己?尽虚空遍法界看作自己,把一切众生看作自己,他真觉悟了。所以他跟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秘藏有一分相应,相应虽然不多、不够深,但他观念见解正确,一切众生是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他有这个认知,这就是智慧,认知是智慧。他在这里面得自在,把我、我所放下,用现在人的话说,得失放下了。凡夫患得患失,他得失的念头放下了,在这一生当中不再有得失的念头,得到他也没有欢喜,失掉他也没有忧虑,得失不关心,这是圆教的初信菩萨。

  不论什麽身分,也不论什麽宗教,凡是契入这个境界都是菩萨。我们在《华严经》看到,有许多婆罗门、外道,他契入这个境界,我们都称他作菩萨。这些人也都是佛的学生,也都是佛的弟子,可见得佛教是多元文化的教学,没有排斥宗教,佛弟子当中婆罗门、外道很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就看到胜热婆罗门、遍行外道,这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宗教领袖。他们觉悟了,有机缘听佛说法,他的心行,他的思想、见解、行持与三德秘藏相应,菩萨婆罗门,菩萨外道。我们今天跟其他宗教接触,特别是我在澳洲,澳洲比这边殊胜,我称他们都称菩萨。我们在一堂聚会、在一堂讨论,我称他们菩萨。他们也很欢喜,问我菩萨是什麽意思?菩萨是有智慧、觉悟的人,「你们都是有智慧觉悟的人」,他们就笑起来了。你们是宗教领袖,天主教称神父菩萨,ji 督教称牧师菩萨,我们不就打成一片了?多元文化马上就融和了。这是异中有同、同不碍异,你还是你的神父身分、牧师身分,《华严经》讲事事无碍,这个世界多采多姿才显示出美,不是清一色的,清一色的错了,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我举比喻诸位想想,譬如我们人的一身,这个一身是整体的庄严,帽子戴得很华丽,身上披的璎珞,手上戴的首饰、镯、戒指,这就是多元文化了。头不是身,身不是手,手不是脚,你一定要统一、要一样,帽子戴在手指上,戒指套在头上,不伦不类,成什麽话!你才晓得各个族类有各个族类的文化,有各个族类的美。头有头之美,身有身之美,手有手之美,脚有脚之美,这是多元文化,这个融合起来是整体之美,怎麽能够强迫别人跟自己一样?你就大错特错!强迫手要跟头一样,头戴帽子,手指也要戴帽子,不成话。所以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宇宙本来就是多元的,这里面讲求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得大自在,才是真善美慧。

  佛法的教学绝不勉强一个人,决没有控制人的念头,这是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在,自由是不妨碍别人自由。所以从来没有一个妄念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决定没有控制,我们才真正得到解脱,自他都解脱,这才达到真善美慧,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的美好社会。所以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同异不妨碍。同的是什麽?自性相同、尊重相同、互爱相同、互助合作相同,但我们衣着可以不同,生活方式可以不同,这基本相同是自性、性德,我们看看华藏世界、看看极乐世界,不尽是如此吗?现在这个世间有些野心家要征服世界,要强迫别人过与自己一样的生活,跟我同化,错了!违背了自然生态,他不会成功,那只有造业。

  佛菩萨有高度智慧,他对这些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的人、明白的人,这个人就叫菩萨。所以我们接触一切人都称他菩萨,作官的称宰官菩萨,经商的称商主菩萨,我们先把菩萨这个帽子给他戴上,然後再叫他真正学菩萨,他就很高兴了。叫他先学菩萨,学会了帽子才给他,那要到什麽时候他才能戴上?先送给他,然後教他怎麽学菩萨,这个方法很有效果。我们实际在做这个工作,做得很有成效。希望我们同学多想想,怎样来学习,能够成就自己,帮助别人,自己做个真正的菩萨,也度许许多多人作真菩萨,那就功德无量。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