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生命起源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18 08:26     标题: 生命起源

 去去来来 / 誊录


  ──追溯宇宙形成的因果轨迹,一直追循到两百亿年(20 Billion Years)以前,“时间”开始的刹那,就是生命出现之时──
  我们宇宙内的各群星云漩系,不断彼此远离,宇宙泡泡不断膨胀,这些也已经由科学家证实了。


  我们的超级宇宙大泡泡在大约一千五百亿年以前发生大爆炸,从中心向四方八面辐射,形成无数高能的小泡泡。各个小泡泡各自形成宇宙,每一个宇宙泡泡之内,各自形成无数的星云漩系;每一个星云漩系之内形成亿兆个太阳系,每一个太阳系内形成行星。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是我们宇宙内的星云漩系之一,我们的宇宙是无数的宇宙之一。这些综合各家的理论,已因太空科学的突飞猛进,及许多事实的发现,而获得证实。
  超级的宇宙泡泡开始形成,泡内充满了氢气,此时还是极其不稳的气体。它们不停地旋转,渐渐旋转成为许多漩系。由于原子彼此的吸力而收缩,漩系中心收缩的压力比外围的大,温度越来越高,当升到了高达华氏两千万度的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终于爆炸焚烧。这种氢原子浓缩气团的爆炸,是一连串的核子连锁反应,像氢原子爆炸的情形,可是较之更大不知多少倍威力。这时候,气云漩系辐射着高能,发生巨大灿烂的光芒── 一座新的星云漩系诞生了!
  核子反应继续进行,燃烧中的一价氢原子形成二价的氦,及转变为碳、氧……及其他元素。整个宇宙的物质元素都是从氢原子形成的。氢原子是一切物质的最初始祖,而氢原子是从虚无形成的,这些在以前的拙文都已详细讨论过了。
  较小的红光巨星(像我们的太阳),经过几千万年之后,它的高能燃烧殆尽。由于质量吸引力,它会开始崩溃,并且会更加压缩体积,辐射白光,这是它迸尽最后光热的辐射能,不久就会毁灭。此阶段被称为“白热矮星”(White-hot Dwarf)。它的体质浓缩到很大密度,一汤匙那么多的重量会重达一吨。


  当一座星云衰老,它的外围会显得胀大及发射出红光,天文学家称这种红光胀大的老化星云为“红光巨星”(Red Giant)。我们的太阳在六十亿年以后,会老化而变为一座“红光巨星”星云气团。
  体积较大的红色巨星星云,会发生巨大的爆炸,光芒骤减,光照宇宙,成为“超级新星云”(Supernova)。它的爆炸把星云碎片辐射到宇宙空间,与宇宙的原始成分结合,形成许多新的小星云。我们的太阳就是银河系爆炸射出的残体,与大宇宙的原体物质结合,所形成的小星云漩系列之一。
  我们太阳系内的各行星,是太阳气团旋转飞出的各小气团,分别冷却所形成。各行星,包括我们地球在内,也都是构成于上述大星云的残留气体的原子,与大宇宙的原始气体原子。
  我们人类与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由氢、氧、碳、钙……等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它和宇宙各空间各星系的原子完全一样,并无二致!
  所以科学家们认为: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源起宇宙外太空的。犹太ji 督教传统则根据旧约创世纪,而坚称上帝以七天时间开创了世界,第三天用泥土造了人的始祖亚当,第四天造了万物和各种动物,最后从熟睡中的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合和泥土,造成女人夏娃。
  古代埃及神话说:宇宙是一个长方形盒子,一切星球,一切生命,都在盒子内“自然”出现。
  阿含经云:“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各有身光,飞行自在,因地肥香美,取食多者,即失神通,体重无光……”
  这说得很简单,但是相当明白。用现代科学眼光来看,阿含经所讲的,显然比犹太教创世纪更为合理,埃及古代神话观念也很有一些意思。


  阿含经讲的“光音天人”,已经很明白指出是非物质的色界生命,是光波是音波。“世界初成时”,就是指色界的物质世界刚刚形成之时,是宇宙从无色界形成色界之初,是粒子与微中子之类形成及光子聚合之时。“天人”并非物质肉体,而是“光波”与“音波”汇合的智慧生命,他们各有“身光”且“飞行自在”;他们飞到地球,贪恋地球的物质享受,从色界身质降为物质化的欲界肉体生命,从此身体沉重,不能飞行,失去了自由出入宇宙各界的“神足通”。
  这里所说的“人”,我认为并非狭义的“人类”之意,我认为是指具有高智慧的有情生。
  当代的顶尖科学家们,大多数都屏弃或搁置了旧约的“创世纪”观念,他们多数认为生命的起源是太空,和阿含经的讲法很接近。
  让我们详予讨论。首先,再回到科学家们对于宇宙形成和生命构成的发现。上面说过,欲界生命构成的原子,和宇宙太空的游离质点毫无两样。我们实在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身体内的原子,远在亿亿兆兆之前,当宇宙初成之时,当虚无形成色界之时,就已经形成了。比我们现在的太阳系还早得多,那时也还未有地球的存在。
  我们的太阳系在旋转时,有许多团烈火离心而出,成为一团较小的气体,被太阳巨大的吸力吸住,不停环绕太阳而运行,后来逐渐冷却成为各个星球,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逐渐冷却,外壳是坚硬的岩石,核心仍是高热的熔岩热浆。外壳的岩石没有水,没有空气,当然也没有欲界生命的动植物。
  从地壳内喷出的气体,有氢气、水气、氮气、沼气(甲烷)……等。火山口上空喷着硫磺烟云,遇到外面的低温,烟云气体化为雨水降下,渐渐注满了地球外壳的低陷之处,成为海洋,那些没有凝成雨水的气体,就汇成包围地球外面的空气层。


  过了一段时间,地球内壳的一些辐射性元素,例如铀——这些在银河系初形成时就形成的元素,都是银河中心巨爆后的残余物质——它们有一种令自己分解的特性。它们在地球内壳渐渐分解,放射出辐射能,使内壳的岩石熔化,温度增高,经过七百万年,熔岩渐渐熔穿了地球的外壳,熔岩岩浆喷出了壳外的表层,即是我们熟知的火山爆发,它同时释放了禁锢在石壳下的气体。
  空气与雨水河海的形成,具备了欲界生命生存的条件。
  雨水冲刷地层分解的矿物质流入海洋中,使海水密度越来越大。这些矿物质有镁、有纳、有钙……以碌化纳为多,形成了海中的盐份咸味,海水浮在地壳上,好象一片蛋壳盛着的水,底下是地壳内层,地心内不断喷出岩浆与气体,很多火山在海底爆发。
  天空中由于静电作用与温度的变化,正电与负电作用形成了闪电雷轰,不时闪击地面,闪电引起大气中的氢、甲烷、氨(阿摩尼亚)和水发生奇异的原子结合──形成了氨基酸(Amino Acid)及核酸(Nucleic Acid),这两种分子都是欲界生命所必需的基本构成单元。


  这些单细胞原生物比原子复杂,识力也比较强,懂得吞吸海水中的其他化学元素物质及半有机体,及与周围的相类单元发生冲突,互相合并,成为较大的单位;这些单位,经过无数次的合并,形成一个具有适用能力的分子。
  这些欲界生命基本结构原始单元,与周围的相类单元发生冲突,互相合并,成为较大的单位;这些单位,经过无数次的合并,形成一个具有适应能力的分子。它们知道选择生存的环境,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它们能够自己分裂为二复制自己,这些就是欲界生命的开始。经过不知多少代,它们不断增加繁殖,子子孙孙不计其数。它们就是欲界生命细胞内的核心要素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译为“遗传基因核酸”(有直译为“去氧核糖核酸”)。
  DNA决定细胞分裂和遗传特性,是目前科学家们所知生物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任何动植物的细胞内都有的。
  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是科学界的一个很重大的日子。那一天,在澳洲墨基逊(Murchison,Australia)小镇,突然从太空响起了一声巨大的爆炸震动,原来是一个太空陨石坠降了!它的爆炸把碎片爆散在广达十四英里的区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纷纷赶至研究。经过化学分析,发现陨石的黑色碎片是一种含有碳质的软岩,它含有大量含碳的有机复合物(Organic Carbon-bearing Compound),再予以详细复验,发现它含有氨基酸(Amino Acid),这是生命细胞内最基本的构成成分之一。
  主持化验的科学家是出生与斯里兰卡岛(Sri Lanka的锡蓝岛)的施劳?庞南浦鲁玛博士(Dr.Cyril Ponnamperuma),这位今年六十四岁的科学家,当时化验分析陨石,发现其中的一块竟含有五种有机化学基本物质,都与地球的生物细胞内的成分相似,这些成分是决定遗传因素的。


  这个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因为本来科学家都认为,只有地球才适合生物生存,甚至于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现在竟发现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含有有机化学物质,而且还是生物细胞内的基本构成成分。这不就是意味着,地球并不是唯一有生物的星球了吗?换言之,就是宇宙其他星系也可能有着有机生命的存在!而且很可能普遍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
  庞南浦鲁玛博士发现的陨石含有五种有机物质(Cytosine, Adenine ,Guanine,Thymine,Uracil)。这五种成分,是有机生物细胞体内基本的构成遗传决定因子,它们配合着糖与磷所组成的骨干,合而构成遗传基因核酸DNA与RNA核酸,传讯生物细胞的遗传指令。


  有些科学家怀疑,陨石坠地后已感染了地面的物质。休士顿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约翰?区劳(John Cro)就是怀疑者之一,他说:“没有一块陨石,是不受到感染的。”
  但是,庞南浦鲁玛博士和他的助手们发表声明,已经在实验室运用一切最可靠的方法,将陨石清洁消毒,断无感染地面物质。而且,所发现的五种有机化学物质成分,并非由陨石表皮一层所取标本而得,乃是石心的部分取出。 庞博士生于锡兰岛一个教育世家,锡兰岛的佛寺与森林,往往藏有古代从天空落下的陨石。他从小就对于陨石有莫大兴趣。他的家庭是佛教徒,他时常上佛寺去,到森林去,找寻那些陨石;总感到陨石蕴藏着一些宇宙的奥秘。作为一个锡兰岛佛教徒,当然知道阿含经内,佛说光音天人飞来地球的一段,也当然从佛经其他经典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他一直就想从科学来研究陨石的神秘,希望打开一扇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庞南博士起先并非学科学的,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印度大陆的玛达拉斯大学(Madras University)去念哲学,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可是他真正的兴趣仍在于宇宙科学及化学,于是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去读化学,从头再来,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在伦敦医院London Hospital的同位素实验所(Isotope Laboratory)任研究员。一九六二年,他转到美国卜奇利市的加州大学分校,追随一九六一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梅云?卡云博士(Dr.Melvin Calvin曾以阐明植物光合作用而获诺贝尔奖)。
  卡云博士其时致力于用人工方法复制地球早期大气情况,及其间的基本有机化学复合成分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庞博士的启导良多。
  庞南浦鲁玛博士学习卡云博士的化学方法,开始从事研究生命的来源。越研究,便越多疑问:宇宙中其他星系或星球,是否也有着有机生命或人类?


  施劳·庞南浦鲁玛博士
  Dr. Cyril Ponnamperuma analyzing a moon sample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宇宙太空生命是否存在的问题,庞博士于一九六三年参加了美国太空署(NASA)外太空生物学系(Exbiology Divison)的研究工作,成为该系的化学进化分系(Chemistry Evolution)主任。他的工作是研究地球上生物的起源情形,一提供资料给其他科学家参考,作为向外太空找寻有机生命的方向指南。
  一九六三年,庞博士以一项化学实验──人工复制地球太初有机化学体的合成──而轰动全世界。他的理论就是:地球太初的有机化学体是源起于火山雷电于海水的结合。即是上文提到的理论──地心内的熔岩喷出地面及喷向空中,所喷出的气体及蒸汽,形成雨水汇聚成海洋。大气中因温度剧边而产生雷电,雷电闪击之下,海水形成氨基酸,及DNA与RNA等遗传核酸,渐而进化成为单细胞生物。
  庞博士坚信火山与海洋是生命之母,他用实验来求证。他采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劳?邬理(Harold Urey),与史丹利?米勒(Stanley Miller)两位科学家的化学先进技术,在一个玻璃瓶内注满氨气、海水与沼气,然后用高能的电子光束(Electronic Beam)闪击这瓶中的混合物。前者仿制地球太初时代的大气与海洋情况,后者代表宇宙辐射线及雷电闪击地球。闪击了四十五分钟以后,试管内的混合物出现了阿丹耐恩(Adenine)──这是生物细胞核内的遗传基因核酸DAN与RNA的形成质素之一。这个实验的成功发现,证实了上述的生命起源形成理论是正确的,也证明了在宇宙太空中也有欲界生命形成的可能。只要宇宙辐射线,有氨气、甲烷、氢、氧,就有可能形成有机生命的物质,并不仅仅是我们的地球才可能形成欲界有机生命。他的实验轰动了全世界科学家,在次之前,世人认为复制太初生命起源是不可能的。 庞南浦鲁玛博士从实验中获得更大信心,他认为宇宙中到处都有可能形成欲界生命。就算是有些环境极不利于我们地球生物的外太空星球,也各有能够适用该环境的生物,只是生命形态不同而已。


  他说:“整个宇宙中都充满着有机生命,只是各有不同结构,我们必可从太空的星体发现有机生命,最底限度可以找到核酸蛋白质形态的原始生命。”
  他认为整个宇宙的化学成分都是一致的。既然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是这个宇宙漩系之一,都是这个宇宙泡泡的大爆炸所形成的,没有什么理由说宇宙中的成分不一致。庞博士的理论,我认为很合理,而事实上,天文学家与宇宙学家们,从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收到的宇宙各处星云漩系的辐射,经用光谱分析,也早已证实了各皆含有与地球相似的化学元素──氢、氦、氧、氮、碳、重氢……等,都是一样的。
  在欧洲,古代希腊哲圣阿里士多德早就于两千多年前提出学说,指出有机生命从无机体形成的。不幸这种科学先见旋即被犹太教ji 督教的“创世纪”传播所取代。直到公元二十世纪末期,有卡云博士与庞博士的实验,才重光阿里士多德的学说。


  庞博士说:“宇宙中化学诸元素的分布大同小异,自然也有可能在各处形成相近的有机体。”
  佛教在几千年前就说过欲界从色界而生,比阿里士多德更早指出生命是从物质界形成(请参阅佛说起世因本经)。
  庞博士说:“我们并非说可以在实验室内人造复制生命,也不是说用朝露可以立即造成荧火虫。我们只是用实验证明:简单的无机化学元素,可以形成初步的有机化学体;从简单的有机体成分进而可形成氨基酸;氨基酸是欲界生命细胞核内最重要的遗传构成物质。”
  庞博士在玛利兰大学的实验室设备周全,包括:生物化学、地理化学、行星大气分析室、月球石清洁室、综合物质光谱分析仪、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气体颜色分析器、高能电子撞击器、电子显微镜等等。
  庞博士与其师卡云博士的实验成就,都成为“进化论”的有力科学证据。虽然还未能在实验室内复制生物,至少已经证明了,有机生命从无机物质演变而成,也肯定了在宇宙中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形成的可能。
  从无机物质演进为有机生命,正是佛教华严经所说的“先成色界,继成欲界”的程序。华严经的说法,很明显地是基于佛陀所说阿含经。
  庞博士现在美国太空暑致力于研究人造合成食物,以适合太空舱内的人员食用。他说:“太空舱内的人员,呼吸时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假如我们将它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就可以制成食物供给太空舱内的飞行员了。既然我们已经能够从无机物制造氨基酸,也许也有希望进一步把二氧化碳气体制成碳水化合物。如果实验成功,或有助于未来制造人造粮食解决世界饥馑。”


  一九七零年,庞博士肯定了他所化验的澳洲墨奇逊陨石含有五种氨基酸。一九七七年,他与助手们化验南极洲冰封已二十万年的陨石,再度发现陨石中还有氨基酸,又一次轰动科学界。他继之又发现格陵兰(Green Land)的三十八亿年古老岩石内,有含氢丰富的微生物化石与碳水化合物。
  来自佛国锡兰岛的庞博士本着佛教慈悲之情,将他的新研究集中于人工制造粮食。他常常关心世界的粮荒饥馑问题,直到现在于百忙中仍分出时间常常回到锡兰岛去,与斯里兰卡的政府合作发展研究人工制造粮食。现在研究如何使一种遍生在热带海岛的野生豆类增产,来增加粮食,解决穷国的粮荒。这种豆类,当地名“丹不拉”(Dambala),新几内亚土人称之为“有翅豆”,又称为“穷人豆”。庞博士发现它的豆荚及叶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他命,根部亦然,种子则含有可食油类。
  从研究太空陨石发现氨基酸,转到研究人造粮食来解决世界饥馑,庞博士不愧是一位佛教徒!但愿佛教多出现像他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从他的实验的成功,对佛说生命从外太空飞来,我们获得了证明。
  原载香港《内明》第167期:1986年02月1日
  书名: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
  作者:冯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19 00:00



  一、从「相对论」、「量子力学说」到「色即是空」

  二十世纪末的新科学进步,一日万里,到达了这个世代的新高峰,人类已经能够派遣核能太空船进入外太空探测木星,也能用新式仪器测出太空黑洞。

  这一切科学成就,可说都受到两宗最革命性的学说的启发—一宗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一九o五年发表的「相对论」(Theory ofRelativity);另一宗是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得主尼尔斯?波赫尔(Dr.Niels Bohr)在一九二一年,初次发表的「量子力学说」(Theory ofQuantum)。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先后辉映,推FAN了牛顿(Issac Newton)时代的物理定律与物理观念。假如二十世纪后期的新物理学家,仍然墨守恪奉牛顿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物理观念,今天的核子科学、太空科学、电子医学…等,就都不可能成立和发展到当前的惊人成就。

  尖端科学不断循着新观念而发展,可是一般知识不高的人,却仍然死守着牛顿时代,及以前相沿下来的传统物理观念,并据之而否定一切未知的真理,以其无知或落伍来排斥高深奥妙的宇宙物理。「蜀犬吠日」、「井蛙窥天」,都未足以形容此等落伍之辈的愚蠢可怜!

  自然,这些无知而又固执的自命很懂科学之徒,也更不可能知道,西方尖端科学观念已经越来越走向东方的佛教观念!

  有些自命很懂科学之徒,或者从未研究过佛经,或者仅是略一涉猎经论,又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并无智慧可以深入经论,就以「皮相」论评佛经观念为迷信!

  当然,「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不是每一个常人所能明瞭的。这两种尖端物理学说,把人类的智慧引导走向佛学观念,这也不是常人容易理解的。

  科学领域永无止境,相对论与量子学说,势必启发未来更加高深的新物理学说,也必然越来越深入地验证佛学的奥妙。

  我自信此语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正确预言,可以留待未来的检讨验证。

  在一九0五年,相对论只是理论阶段,一九一九年,实验论文正式于纽约时报科学版发表,引起全世界广泛注意。直到一九八0年代,儘管相对论已经深深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并促成了核子时代的新科学来临,但绝大多数的人仍然不瞭解相对论,即使是专业科学家当中,也很少人真正了解相对论的真义,常人自然更不懂得何谓「相对论」,何谓E=MC2.

  E=MC2,有数千种科学论文予以讨论。可是只有极少数科学家知道,它是对于佛经金刚经「色即是空」的一种初步诠释及论证!

  虽然我缺乏正式的科学教育,也未深入佛教经论,我却能够悟出真理的一环。我自感很幸运,有这种顿悟。

  当然我无资格详论「相对论」及佛经,也无能力可以把高深的学说真理予以浅白地说明。顿悟是直觉的,智慧更是无法传递的,何况愚者一得?拈花微笑,那境界,我自问未臻,但是也还能约莫体会的。

  在本文,我不自量力地,企图用我极有限的科学智识来与佛学的深奥真理相比较,我不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家,请恕我无力系统化地讨论。我只是尽可能地反映出那不可能传递的直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FAN了牛顿时代传递下来的绝对时空观念。他的理论后来简化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句话今天已有很多人接受,虽然接受的程度各别。无疑地一般常人仍然是以牛顿时代的物理观念—绝对时空观念,来衡量一切,甚至以之蠡测宇宙的整体。他们并不清楚明白物质、能力、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关係,更不知道这些都是相依相缘起的,都可互换互变的。

  实在说,空间、时间、运动,是构成能力与物质的要素,物质与能力可以互变。这观念非自爱因斯坦所先创。

  般若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就是有形的物质,由因缘所生,成各种相。俱舍论一日:「由变坏故名为色。」又说:「或示现义。」大乘义章二曰:「质碍名色。」所谓碍者,就是有形质而互为障碍。「色」—物质,是有相的示现。

  能是无相无形的存在,无相无形,自然就无质无碍,故曰空。

  般若心经的几句名言,除了针对色法自性而言之外,我认为还含有这样的意义:「物质并无异别于能,能并无异别于物质。物质就是能,能就是物质。」

  这就是说明物质与能量可以互变互换。物质与能量相通,亦说明了心物相通(心念是空相的能之一种,很多最新物理科学家接受这种观念,予以实验研究)。

  关于空间,当代太空探测已经证实了宇宙是多元的,在这一重物质宇宙之中,也分别存在着多层次的「太空」。每一层太空,都有着由于各组星系与物质,或空相的能量,所互相影响及联结而成的空相无形的网—「天网」。每一团星系浮存于网中,就好比用一隻沉重的铅球滚过悬空而紧拉着的平面网子,会造成漏斗漩涡形的迴旋。任何运动中的星体,其路途都受到彼此相互的影响,速率亦然。于是造成许多种标准不相等的「空间」,即是没有绝对的「空间」,只有相对的「空间」。从地球测出去的某一团星云光漩,距离是一万万「光年」,但是,反过来,从该座不停漩动的星云来测定我们的太阳系地球,距离也许只有十个「光年」。

  关于时间,它的相对性,或者更能容易为人所接受。我们太阳系在自转之中,每自转三百六十度,需要十亿年时间。但是银河系中其他星系的自转速度,有比太阳系为快,有比它为慢的。我们地球自转一週需时大约二十四小时,即我们以每天的日出至日没的时间感觉来作为时间的划分标准,将之分为二十四小时。每一小时又分为六十分,每一分又分为六十秒。地球绕日公转一週,需时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我们称之为一年。但是,这种时间观念,离了地球就不能适用了。

  我们知道,越接近太阳的行星,比距太阳较遥远的行星,公转所需的时间越少。地球绕日公转一週是地球的三百六十五天多,遥远的某星绕日公转一週,可能就需要我们的四百年之久,在某星上的自转,从见到日出到日落这样的「一天」,由于某星本身速度较慢,其时间也比在地球的一天长了不知多少倍。所以,我们假如到了某星,回望地球,在某星的一天内,可以看到地球转了几千个转,「天上一日,人间千年」,良有以也!假如我们进入外太空更深处,比方说,到达了巨蟹座星云光漩—那已是脱出银河系数亿光年以外的地方了—巨蟹座比银河系自转的速度慢,我们看到地球上的人事变幻,悲欢离合,生生死死,也许是地球上几十万年前的事了。或者,我们到了另一星系,看到的地球上情形,却又可能是地球几千万年以后的情景呢!

  空间与时间,在宇宙中,都是相对的。愣严经云:「于一毫端,现十方刹,坐微尘裡,转大fa 轮。」

  三千阿僧衹劫,不异刹那的佛经观念,如果用相对论以后的新物理观念来看,就知道是正确而先见的,非常符合宇宙物理的;并不是俗人所指的「迷信」与「不科学」。

  唯识论说:世间一切法相可分为三种自性,第一种是遍计所执性、第二种是依他起性、第三种是圆成实性。

  遍计所执性,用现代语来说,就是「主观」,从主观产生种种计度、种种意见。比如说,我们对于「时间」、「空间」的错觉—认为它是绝对。

  依他起性,就是一切事物本身的存在,都是依着其他的事物因缘而形成的客观的存在。

  圆成实性,就是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理的认清,不去作主观的妄想分别计度。

  新科学的态度是客观的,先从客观观察而归纳为客观的认识,而不採取主观的执着计度,所以科学能随着时代不断精益求精。科学家不断求证的精神,是与佛教相近的,或许东方与西方的逻辑方法不相同,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佛教与当代新科学有共通之处。从这一点来说新科学治学途径趋向东方,大概也不致错谬罢?

  今天,量子力学说所引起全世界的惊愕的观念,比相对论更多更大!「量子力学说」提出:「物无常性原则」 ( UncertaintY Principle )及「观察者的意识作用」 ( Role of the Conscious Observer),这两点就不是普通人所能瞭解的。但是,对于一个熟悉佛学与经论的人来说,这两个观点就好像是似曾相识。「无常」、「境由心生」、「法由心造」……这些佛语不是比量子力学说更早也更透闢吗?

  当然,「物无常性原则」与「观察者的意识作用」,都不是容易解说得明白给常人听的,不过,我们不妨拿一个浅显的比喻来试予说明。

  在日常生活裡,当我们观察事物时,我们的观察或注视,是无改于事物的—这是我们久已习惯熟知的。比方说,当我们看见一架飞机在天空飞过时,我们对它的注视,丝毫不会改变飞机的航向或速度。它从温哥华西飞飞向香港,时速是五百英里,任由我们怎样注视它,它仍是飞向香港,时速也依然是五百英里。飞机反射出来的光波,射到我们的眼中,也不至于改变我们。因为双方彼此的距离很大,光波的量甚微,彼此的接触撞击就很微弱,我们甚至于丝毫不知道也感觉不到,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遂以这种无影响为当然。

  倘使我们的眼睛对飞机注视时,投射出相当强烈的光波,而飞机本身的光波也非常强烈,那么两光波的接触,说不定就会发生相当的撞击,好像撞机一样。也必然会引起弱方的若干变化。

  在次原子世界裡,当我们观察一个电子的时候,我们视力所投射出去的「能」电子,会引起被观察者的电子变化—或者像上述的撞机似的;或者引起弱方或双方的相互电子变化,包括其速率、方向等等。

  从温哥华飞往香港的喷射客机虽被注视,我们仍能肯定知道它的航向、速度与其必然到达香港。但是,在次原子世界裡,我们观察电子,却难以肯定它受到观察之时的速率变化和方向。我们不知这一架飞机(电子)将飞向何处?飞去广州?北京?抑或巴黎?时速变为一千英里?抑或两公里?

  这种因缘而生的变化,在佛经中视为缘起,即是「因缘所生法」,也是因果律的构成原因之一(为辅助参考,请参阅拙作「因果律浅谈」)。

  佛经中常提到「无常」,而现代量子物理学家海辛保(Werner Karl Heisen-berg )发现了此种量子物理学内的因缘所生法则,亦称之为「海辛保无常法则」(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当然,他的解释与佛经还有若干差异,这仍需详细研究比较的。

  上面说,我们注视飞机,并不至于对飞机有任何影响(除非我们具有一种超能,像某部电影中的男主角,举目一望,即可使飞机在高空中爆炸)。但是,在次原子世界内,我们对于一个活动中的电子注视观察,就可能会引起该电子变速或者脱离原子等或然的各种变化;换言之,我们观察电子,将不可避免的引起电子的若干变化。

  波赫尔(Bohr)当年的量子力学说问世,初次揭露了电子内量子的运动秘密,也由此创立了「观察者的意识作用定律」,这恰可有限度地解释佛经所讲的「诸法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经的心物相通观念,至此又得一项科学明证!

  难怪当年爱因斯坦在看了波赫尔的量子力学说之后,发出着名的感叹:「我再也不相信上帝操纵世界的骰子了(I shall never believe that Godplays at dice with the world),阿尔拔(自称)啊!别再告诉上帝怎么做罢!(Albert! Stop telling God what to do!)」(作者注:其意为否定上帝创造宇宙之说。)

  或然率于量子力学说是很重要的一环。所谓「或然率」,在量子物理学说内是指:原子内的电子相互影响(Inter-reaction)与「观察者意识作用」所引起的电子量子变化。听起来都好像很玄,事实上,量子力学说已经开始把西方尖端物理学的科学领导走向东方的玄学,尤其是佛学的领域了。

  西方科学从此不能墨守传统的绝对物理观念,而必须从此开始接受东方佛学的指导,作为探讨宇宙的辅助。西方顶尖物理学家,现在明白了佛经所讲的事物因缘关係—时、空、能、速、物,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关係。百法中早已讲方、时、势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心色相对;时、方、势随生,势与物合成力,力与空间合成产生能,能与物可以互换互变;能造成物,物亦可变为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代最新物理学对佛理,正是一种适当的证明!物质本来就是以运动和相互之间能量的关係而存在的啊(物理学公式所谓:W=FxS)!为什么E=MC2,还是那么难以为世人接受呢?为什么「色即是空」还不能为世人瞭解?我们常常太注重以经解经,以哲学解经,假如我们也注重从新科学来解经,从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来看佛经,那么,至少在宇宙物理方面,不是很明显地相近吗?佛理往往是超越时代的物理学与哲学的结合,我们不宜单从哲学方面去做瞎子摸象啊!

  我不能武断地说西方新科学必须完全放弃其继续研究发展,而来完全接受东方佛教的引导。但是,西方科学的确已抛弃了以往的传统观念而越来越接近佛理,成为佛理的诠释。

  二、从「微子」与「粒子」看宇宙构成及「色不异空」

  ㈠从创世纪谈起

  宇宙是什么造成的?怎样形成的?

  这是亘古以来,人类世世代代提出的疑问,似乎一直还未获得圆满的答桉。

  犹太民族的旧约圣经—相沿成为ji 督教採用的旧约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以七天时间分别创造了世界和万物。

  旧约创世纪第一章「上帝创造天地」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溷沌的,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上帝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和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二日。

  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

  上帝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滋生各样生物……又造飞鸟……上帝于是又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

  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式样造人……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我们不必再详细引述旧约创世纪,光看上面的几段,就已经够了!

  旧约的编集,大约是三千多年前,摩西(Moses)带领以色列民族逃出埃及之后,在西奈山(Mt.Sinai)託言上帝授以「十诫」天碑之时开始的。为了建立道德标准,摩西託言上帝授碑,实有必要。在那个神权时代,素乏教育的犹太民族,千年来都是屈居于埃及人的奴役之下,一向全仗信仰着一位高能威严的上帝,作为生存的希望。埃及蓝美斯法老王二世(Pharaoh Rameses II)逝世,皇朝发生内讧,权力斗争激烈,帝国分裂,摩西乘机会率领以色列民族脱离奴役,奔向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当然在路途的四十年当中,仍须运用神权思想来统治以色列人,也开始用楔形文字来创立上帝的权威记载。曾经在西奈地带牧羊二、三十年的摩西熟悉地形,利用潮水降到最低点的时间,领导以色列人踏过最狭窄的红海内湾苇海(Reed Sea)—在今天的苏彝士(Suez)港附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文考据)—来到西奈半岛,等到埃及军队闻信追到时,潮水已涨满,淹没了低湾之地。这般事原无任何神秘可言,但是摩西託言是上帝助他叱令海水分开,神话越说越奇了。

  摩西是最善于利用天然现象来託言上帝的,在埃及的蝗灾、洪水挟着红泥而成红水灾、蛇灾、鼠疫、沙漠旋风风暴、蛙灾……无一不被这位原始民族社会的领袖,託言为上帝庇祐以色列而惩罚埃及的神蹟(见旧约「出埃及记」)。

  为了当时以色列民族的生存挣扎,摩西的假託上帝神权是很有必要的,实乃无可厚非。但是,他所创造的上帝创世纪—犹太民族的「族谱」模式的「旧约」—后来由于被ji 督教沿用而一直随着ji 督教传扬遍全世界。用今日的科学眼光来鉴定「创世纪」,就不由不发生很多疑问!

  在摩西的时代,犹太民族对于大自然的智识是极有限的,创世纪的内容就可反映出来。那时代的人当然不知道天外有天;也不知道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更别说太阳系以外还有四千亿个大小不同的太阳系存在于银河系之内,银河系之外又有无数类似的星云漩系;也更不会知道多重多元宇宙的存在。

  创世纪并不是上帝亲自写成的,而是摩西及其继承人所创立的,历代流传下来的「人造」纪录,这一点很显明。其观念的背景,完全基于原始民族的对大自然的恐惧与幼稚了解;同时,又幻想着有一位万能的「超人」,来保护和主宰「人」—其实也只是狭窄的民族本位的「人」—故此首先要把以色列说成是上帝唯一选择的民族,创造出处处只袒护以色列民族的「人形化」上帝。实在说,与其说上帝创造人,倒不如说是「人创造了上帝」。

  创世纪说:「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这一句就已经露出破绽来了。假如此语属实,那么「上帝」也该是似「人」一般的肉体了?也需要饮食,也有男女大欲了?也需居室了?

  难怪有些西方科学推理作家推论:以色列所谓造人的上帝,实在是一批外太空的「人类」。那些不知来自外太空何处的「人类」,乘坐了太空船,来到地球以色列一带上空,与中东一带的土生野蛮原始民族的女子配合,生下了第一代溷血儿「亚当」,并将之安置在当今伊朗南部一处海岸,是为「伊甸园」(详见国家地理杂志专文)。

  持此论的作者说:「创世纪中上帝说:『我们(複数)要照我们(複数)的形象,按照我们(複数)的模式造人……。』并没有说是:『照我(单数)的样子造人。』可见很可能是一批外太空来的人类(或者仅是来自地球其他文化科学较高的地区),照他们的样子所做的溷血杂交实验,以改良当地的原始种族。」

  这种推论,自无充足根据,也无须深信。但是,也可由此得知,今日西方智识分子已经否定了创世纪的趋向。

  创世纪所说的「天」与「地」,都只不过是地球上一隅所见的天地;所说的光暗昼夜,也只不过是日出日落所带给地球的光暗与昼夜感觉。创世纪说上帝在第一天就造成了光和暗、昼和夜,第四天才造成了「太阳」与「月亮」(上帝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群星……)。

  照那样说,是先有地球的「天」、「地」,后有太阳和月亮了。

  二十世纪末的今日,任何一个小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太阳先形成,地球后成。科学的测定,知道了地球的形成大约是在四百亿年前,但是太阳年龄已至少有一千万兆年了。地球世界怎会比太阳更早形成?

  空气的成分,含有氧、氢、氮、二氧化碳…等许多元素气体。水是两个氢与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当然先要有氧和氢两种气体原子的存在,后来才有「水」。

  创世纪说:「当初,地是空虚溷沌的,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这一段,显然是先有「水」了,后一段说上帝造了光暗昼夜,那么就是说,上帝先造了水,后造光暗,又到第二天才造「空气」,又到第三天造海洋陆地,到第四天造太阳、月亮。合理吗?

  创世纪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起,使旱地露出来……。」

  听来好像地是「浮」在海面上的了。合理吗?我们都知道,陆地有陆地的地壳层,海有海的地壳层,各自浮在地壳内层的上面。上面所提的创世纪,根本完全与事实相反!

  创世纪不堪现代科学一驳,甚至经不起基本常识的衡量!创世纪将「上帝」创造为「人」形,那就更不合理了。

  假如说,上帝是宇宙中一种生化动力,是无形的,那还合理一点;这种生化宇宙一切的动力,怎可能是眇小的「人」类形象呢?

  ㈡因缘化合,自然发生,空不异色,空有互通

  对于宇宙的形成,当代顶尖的物理学家们也都仁智互见。不过大致上可归纳为两大阵营,一组物理学家注重于分子、电子、正子、中子的研究,另一组物理学家注重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各别行为所引起的相互影响。这两组途径与重点略有不同的研究,在基本上却并无差别,两者都认为宇宙的形成是自然演变而成的,并非由于拟人的上帝七天的神力创造!

  分子之间的行为影响与相互作用,就是佛经所讲的因缘和合化生之理。

  愣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

  维摩经佛国品注:「力强为因,力弱为缘,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

  从此两段经文,就可看出佛教对于宇宙形成的认识了。现代科学直到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成立以后,才认识宇宙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可是佛教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指出宇宙是成住坏空不断循环的「因缘轮」(见十二因缘经及大智度论等)。

  在最近十年当中,西方顶尖物理学家发现了「粒子」(Lepton)与「微子」(Quark),对于分子和原子的行为及其间的相互作用,有更进一步的新认识,更加证实了「因缘轮」的学说。

  十九世纪的科学家认识了物质的最小构成是分子;二十世纪科学发现分子是由许多原子构成的,公认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最小构成单位;随着电子显微镜的突飞勐晋发展,科学家可以透过电子显微镜,而观察原子内部的精微结构,证实了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外围是不同层次的电子绕转着,原子核内是中子与正子合成的核子。举例说,氢原子内,只有一粒电子,在一层轨道上绕着核子旋转;氦原子内则有两粒电子在绕核子而旋转。已知的九十八种元素,各有其不同的电子数目,及不同的层次(如s、p、d、f)轨域,每层各以两个、八个、十八个、三十二个、五十个、七十二个或九十八个电子数为满数。电子及中子、正子等的不同数目的组成,现出不同的元素,如果分到最基本来看,都是一体的,只是数目的不同所造成的物相不同而已。当两个不同元素相遇之时,两元素之原子的电子环互相结合,重新排列每环电子,直到排列完满为止(其实这些电子都是虚体的波状,而不是固体),现出力强为因,力弱为缘的情形。举例说,某甲原子最外围的电子环有七个电子,某乙原子最外围的电子环只有一粒电子,那么某甲原子就会夺取新遇到的某乙原子外环那一粒电子。两原子的结合,前后相生,现出一个新的物相,正符合维摩经所讲「因缘相假,然后成立诸法」的学说。

  补充说明

  「原子结构以氢原子为最简单,它的核心只有一个质子(正子);原子核的外围只有一个电子,在一环轨道层上,绕着核心旋转。这是由于质子的正电荷与电子的负电荷互相吸引,数目相等,所以电子在轨道上绕核心旋转。氦原子的核心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原子核的外围有两个电子在绕行,数目相等于核心的质子。

  物理学家们至今认为:构成原子的基本电子轨层及『次轨层』,有很多不同的层数排列方式。一般说来,距离核心最近的轨层上电子满数为两个;向外面去,是第二层,电子的满数为八个,是最稳定的(但有时会形成为主环六个电子,及一环『次轨层』—上有两个电子);第三层轨层,最多以十八个电子为满数(但有时会分为主环十个电子,次环六个电子,及另一次环两个电子);第四层轨层,最多以三十二个电子为满数(亦可能分为各次环,电子排列次序为:十四个、十个、六个、两个);第五层,第六层,及第七层,情形与第四层相似。

  电子轨层愈增多,原子的体积愈大。

  原子在失去电子,或夺取电子之时,就会变成离子。中子是质子(正电)与电子(负电)的结合,因此是中性。

  中子若放出一个负电子,它就会变成质子(正子),质子若放出正电,就会变成中子。」

  物理学家一向认为,这些电子和质子都是固体的微粒;现在的新发现—它们都只是波状虚体的「能」而已,并非固体的。

  电子是极其活跃的细微东西,科学家曾以为,电子是物质的最极限的最微构成单位,但是,近十年来却发现,电子并不是最后的最微单位。新的发现,证实了「粒子」与「微子」才是更微细的单位!这种新发现,引起物理学的又一次大革命。

  首先,它促成物理学家进一步了解「电磁吸引力」(Electromagnetism)、「质量吸引力」(Gravity)、「核子吸力」(Nuclear Forces)…等的成因,都是粒子与微子的「基本相互作用的不同形色」(Different Aspects ofBasic Interaction),这一个学说称为「统一磁场学说」(Unified Field Theory)。用这种统一磁场学说,可以揭露宇宙多相的构成。例如:世人最重视的贵重鑽石,其实只不过是碳原子的密集组成,与烧火用的黑炭,并无分别,只是碳原子组合数字的多寡疏密不同而已。形成这种组合排列不同的成因,也不过是由于高热而引起粒子与微子的相互吸引力异常而已。

  「统一磁场学说」可算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一项最伟大的学说之一,是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后,与量子力学说并重的发现。统一磁场学说达到了爱因斯坦三十多年所无法达成的目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物理学的发展梗概:

  远在公元前四百六十年,希腊哲学家底莫克里斯(Democritus)就已经倡言:物质是由不可见的分子构成的。但是此一分子学说并未为世人接受,世人仍认为物质只不过是空气、水、火、土四个元素构成。

  十八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西(Antonine Laurent Lavoisier)发表:世界是由许多元素构成的。例:水是氢和氧结合而成,盐是由钠与氯构成,糖是由碳、氢、氧三元素构成。

  一八oo年,英国的一位自修成功的小学教师约翰?达尔顿(JohnDalton)发表「原子学说」:化学元素是由看不见的细微原子组成的,而且,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及原子价不同。

  一八九七年,科学界发现电子。然后,原子学说渐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观念。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九一一年)前,法国物理学家居礼夫人(Marie Curie),发现辐射元素「镭」,物理学从此开始运用辐射能研究原子结构,发现了原子核。一九一九年又发现正子。

  纽西兰物理学家鲁德福(Emest Rutherford),于一九一四年初次运用辐射镭及辐射铀的放射线照射原子,放大投射于一幅薄薄的金箔上,发现原子原来是一颗「空虚」的东西。并发现原子中心有较为实质的核子,佔原子物质的大部分。在核子的周围,有发光的小粒「电子」,环绕着核心而旋转,电子各有一定的轨道,略似地球与各行星环绕太阳而公转。核子内又有正子与中子。

  今天,随着物理学的进步,我们更可以明白地看见,原子核内含有两种小粒:含有正电的正子(Proton又名质子)及中性电荷的「中子」。电子是佔有负电的小粒,比正子及中子的体积小了两千倍。在正常情形之下,原子的电荷是等于零。因为原子核内的「正子」数目,与外围轨道上的「电子」数目完全相等,正负抵销。

  可是,电子绕着原子核而旋转的情形,又被发现与行星绕日的情形相似而实异!在太阳系,是太阳的巨大体积吸引力把太阳系的各行星与物质吸住;但是在原子之内,却是外围轨道的电子被核心的正子所吸引住,因而维繫住原子聚结成形,这种吸引力,就是「电磁吸引力」(Electromagnetism)。这种异性相吸的电磁吸引力,使电子被正子吸引住;但是,电磁吸引力有另一种倾向—「同性相拒」(Likes Repel),于是,在原子核内的许多颗正子之间,就有彼此互相排斥的情形。必须另有一种更巨大的力量,来将「正子」与「中子」吸住于核心内,使之不互斥而散开,这种巨大的吸力,就是强大的「核心强吸引力」(Strong Nuclear Force),比较「正子」的互斥力大上至少一百倍,所以能予以控制。

  在原子,除了上述的三种力量之外,还有一种力量,名为「核心弱吸引力」(Weak Nuclear Force)。它比较电子的电磁吸引力要弱了一千倍,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吸引力量,但是,它调节着某些辐射衰变及核子的变形(Nuclear transformation radioactive decay and transformation);儘管它是那么微弱,它却是调节太阳中心的高温核子反应(Thermal Nuclear Reaction)的关键物质。倘没有这种微弱力量,地球上的生命形态就无法生存!

  德国物理学家普兰克(Max Planck),于鲁德福发表原子构成学说之时,也发表了另一种重要的物理学说「光子学说」(Photon Theory)。他说:光线并不是如一般科学家所说的,是一串继续的「能」的川流;相反地,光是由许多许多小组的「光子」(Photon)的「能」所组成的。光子,又称为光量子,是极其微细的物质。

  普兰克的发现,引起科学界对于比电子更微细的物体「光子」的注意。发现「光」的组成,是最细微的能力的个别单位。

  这个发现引导日后的「量子机械力学说」(Quantum Mechanics Theory)—发现「能」的最细最微的单位是「量子」(Quanta);光的「光子」(Photon),也是由许多许多更细更微的「量子」力所组成的!一个「光子」就是一串的光量子力。

  当两颗游离的电子在太空中相遇之时,彼此都身荷负电,自然就会相斥。这种电子相斥的行为,是二者各别放射出一种电力来,将对方拒斥排开。这种互相排斥的电力是很微弱的,微小到只可以用「量子力」来计算。实际上,它是电子放射出的一连串的微细小包的「量子力」所组成的「光量子」(Photon),即是所谓「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这两颗电子如此互斥之时,也交换着彼此互射的量子能(Quantum Energy)。

  这种荷电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九四o年代,三位物理学家菲曼(Richard P.Feymann)、史温格(Julien S.Schwinger),及谭蒙那格(Sinitiro Tomonaga)三氏联合发表的「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 Theory)理论。重点就是在于说明上述电子之间彼此交换「光量子」的情形。此一学理非常准确成功地可以预计电子的行为,至今仍为全世界物理学家所推崇,并且有些物理学家认为,它甚至可以用来解释上述的其他三种吸力。

  既然「光子」是电磁相斥作用的使者,那么,在另一种情形之下,电磁互吸作用,自然也是由「光子」作为使者的了。即是说,异性相吸的电子与正子之间,彼此互相交换着「光子」的「量子能」!我们所以能够如此紧牢的站在地面,一般说法是因为有地心吸力在吸着我们。但是,地心吸力怎么会吸住我们的呢?一般人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到上述的量子电磁力学学说发表,我们才明白,原来是我们身体内的原子,不断与地球的物质内的原子,彼此互相不停地不断地交换着微微量的量子能组成的电磁「光子」,或称为「吸力微子」,而产生吸力,将我们吸住(请参阅拙作「禅定天眼通之实验」蒐集「凌空升浮」一文—我们若能以心力促成体内原子的正子及电子电荷改变,就不再与地球的物质内的原子相吸交换,而变成相斥,获得暂时的打坐凌空升浮)。

  我们无时不在与地心吸力交换着无形无体无实质的「空虚物质」能,而我们一些也不感觉到!听来很玄吗?但是,这是事实,这是物质与能力互通的事实,也是「色即是空」的阐释之一!

  物质分到最细最微,是原子;原子再分下去更细微的构成是正子、电子、中子,可是还可再分下去,分到更细微的构成单位光子、量子、微子……到了微子,那已经是无色、无相、无体、无形、无质的「空虚」了。这样还不够说明色即是空吗?反过来说,从空虚的微子一直构成到原子、分子、元素、物质,不就是「空即是色」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经亘古以来的名言,除了在修行上与哲理上的意义之外,实乃揭示宇宙构成的物理奥秘的真理!可惜没有很多人能悟得出来。

  是的,这个多重多元宇宙,有物质的宇宙,有非物质的宇宙,有反物质的宇宙,还有未知成分的宇宙,互相交错结合,成为複合多元的宇宙。在物质宇宙与非物质宇宙及反物质宇宙之间的连结点,就是「虚子」。这个字,是我自己杜撰的,直到如今,物理界仍未有这样的发现,我的推论,留待未来的科学家去考定罢!

  不过,当前物理学家,都承认有一种空虚无实质的辐射能,从宇宙各方面射向地球而来,每一秒钟以千兆粒(1000 Trillions)计算。这种空虚无一物的东西,名为「微中子」(Neutrino) —是一九四八年,物理学家甘模(George Gammow)所发现及命名,它比电子微小了二十至八百倍不等。当它的速度极大时,就会产生一种力波—这些「微中子」无时不在穿射过我们的身体,而我们毫无感觉于这些宇宙辐射线之一。

  最近的科学实验显示,核子反应炉也产生类似的辐射「微中子」。于是物理学家们推论,认为宇宙中无穷尽的「微中子」,可能是从那些毁灭中的星体放射出来的。一颗从「坏」到「空」阶段的星体的核心,有着高压与高热,在压缩中的电子与荷正电的光子结合,形成微中子的辐射巨波爆炸,使星体(在此阶段被命名为新星Nova)爆炸而发出无比的强烈光茫,这样的巨爆的光茫,比星体原来的光巨大上几十兆倍,甚至于可以掩盖过一个星系的光茫使之失色!

  天文科学家大多数认为,我们这个物质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约两千亿年以前,这个空虚的「太空之蛋」(Cosmic Egg)的一团最最高压及密度极大的物质,发生了「巨爆」(Big Bang)。巨爆的结果,放射出无限数无穷尽的「微中子」。都是空虚无物的!

  然后,这些空虚无物的「微中子」,因缘和合,逐渐形成物质!然后那些微小的游离量子、微子等等,因缘和合,渐渐形成原子,从原子形成元素,再因其原子价不同而形成各种分子,进而构成物质宇宙的许多星系光漩。

  华藏颂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世界。」

  华严经云:「……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非是心识思量境界……如因陀罗网世界等,亦如镜灯,重重交光,佛佛无尽……。」

  佛经对于宇宙的构成认识,散见于各经,不胜枚举。此处讲佛佛无尽于无限的多元宇宙之中,分明就是说明佛是一种非物质的能力,充满于多元多重宇宙之中。故此金刚经中佛说「勿以相求我」,又说「有相皆妄」。现在,我们已明白了上述的许多物理发现,应该对这两句名言也有新认识了吧?

  一九三二年,美国加州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卡尔,安德逊(Carl Anderson)博士,从实验发现了一种荷有正电的「类似电子」的奇怪物质,那就是「反物质」与「反电子」(Anti-electron and Anti-material)。一九五五年,柏克莱的加州大学物理系发现了「反光子」(Anti-proton);一九五七年,发现了「反正子」(Anti-neutron),物理学又进入新的纪元。大自然奥秘又再揭发,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

  到了八o年代,科学界已经相当熟知「反物质」,也在实验中製造了不少的反物质(请参阅拙作「反物质」—收集于单行本「夜半钟声」内)。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E=MC2,说能可转化为物质,物质亦可转化为能。科学界已证实了,只要有充足的能供用,就可製造出物质或反物质。不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一个製成的「反电子」遇到普通的「电子」,两者就会发生撞击,发出高能强烈的甘玛线(Gamma Ray),一闪旋即消失无踪!

  能的消失,似乎打破了物理学上着名的「物质不灭」及「能力不灭」两大定律,至少表面是如此。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电子能力其实是化为更微细的「微中子」!

  远在一九三o年代,奥地利物理学家颇利(Wolfgang Pauli),早就预言「微中子」的存在。他说「微中子」是不含电荷的、空虚的。他的理论在一九四八年因甘模博士发现「微中子」而予以证实!也证明了物质与能量都是不灭的定律(一九五六年完全于实验中证实)!

  「微中子」是极难发现的,因为它们是空虚为体的,不含电荷,又不与任何物质发生电磁反应,它们对于强力的核子能也无反应,也具有「免疫力」。甘模(Dr.George Gammow)发现微中子比电子小二十至八百倍,当它速度极大时,会发生重力来源的「力波」(这也可证空生万法)。

  然后,从六o年代迄八o年代,先进科学家纷纷发现宇宙仍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微中子」!到现在为止,至少已发现一百多种!物理学家仍然不断地在实验中发现更多「空虚」、微细的物质构成单位!几乎是每星期都有新发现!

  要详细列举那些发现的最微细单位,殆实不可能,而且,也非作者的物理学常识所能应付,恐怕也不是每一位读者所能接受及消化的。在此,我只简略地提出一个简单的概念以供读者参考!

  从已知及证实的最微末单位开始升级向上数:

  空虚无质的「微中子」(Neutrino)、光子(Photon)、粒子(Lepton)、电子(Electron)、正子(又名质子Proton)、原子(Atom)、分子(Particle)、物质(Material)。

  但这只是物质构成的一面,还有另外的一面,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上文所述的物质最微单位「微中子」等等,都各有其相对的「反物质」,唯有「光子」除外。光子本身就是它自己的反物质,也可说光子并无反物质。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原以为,物质细分到电子、正子、中子,已到达最终,不可再分。一九三二年,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伦斯(Ernest O Lawrence),发明了电磁迴旋加速器(Cyclotron),运用电磁场来加速荷电的分子,达成极高速,使原子在高速旋转中,释放出内部的能量。一九四六年,改良成「同步电磁迴旋加速器」(Synchrotron),能产生两万万电子伏的高能游子(Ion又称电离子)—这一发明,能将一光束的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率射出。

  到了八o年代的今天,同步电磁迴旋加速器又已改进到更加强力更有功效。设于加州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太空宇宙电磁加速器」(Cosmic Costron),巨大到长达两英里。其巨大的加速能力,可以将电子加速到比无线电波还快,只需一千万分之一秒钟就可射行两英里的旅程。这些加速了的电子,在到达其终点目标之时,其速率已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

  在这样超高速射出的电子或正子(质子),无疑地,必因高速而挟着巨大的「能」!当这一颗电子或正子被放射到最终点目标之时,和另一颗电子或正子相撞,这相撞的两者之间,那些高能变成了物质—奇怪的殆如电子或光子的末子(Mesons),它们是不稳的,在不到一百万分之一秒钟之内,就分解为电子或正子。这种瞬息即分解的「末子」,体积比电子为大,但是比正子与中子都小了几千倍。

  超高速的加速器,又可将原子撞击分解为另一种也是短命的微细单位,称之为「卑子」(Baryon),又名重量合子。它较正子与中子的体积都大,在很短时间之内,分解成为中子或正子。上述的「卑子」则分解为电子。

  这两种东西:「末子」与「卑子」,彼此之间因有「核心强吸力」(Nuclear Strong Force)之吸引,而凑在一起,联合成为「合子」(Hadron)。

  科学家越来发现越多的这一类奇怪的细微物质,上面说过,已多达两百种,多到连命名都找不到足够的希腊字母了(物理学惯例,上述各种「子」名,都是用希腊字母及名字而命名)。这些千奇百怪的细微物质单位,多采多姿,真好像是海底的细微生物那么使人目不暇接!

  一九六四年,一位特别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才青年穆利?乔曼(Murray GellMann),又有突破的新发现,引起物理学的又一次重要革命!他的发现成就,使他荣获一九六九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乔曼的新发现就是:「微子」(Quark)是更细微的、虚无为体的物质构成基本单位!

  这话须较为详细从头讲起。

  乔曼发现:已知的最细微单位「粒子」(Lepton),无论用怎样特别高强力量的加速器,亦不能使之再分裂,而且又无形无体,又无显着可见的内部结构。最常见的「粒子」,就是「电子」(Electron),含有负电,绕着原子核而循轨运行。另一种常见的「粒子」是「重电子」(Muon),比电子体积约大两百倍,是很不稳定的,很容易分解,成为「电子」,而于分解过程中,放出「微中子」(Neutrino),这些更细小的能单位。

  他发现第三种常见的「粒子」,是比「电子」更重更大四千倍的「超级重电子」(Tau又名T电子),也是很不稳定的。

  他又发现:微中子(Neutrino)其实也是一种「粒子」,不过形体较小,而且不含电荷,又无实质。上面说过,「重电子」分解过程中,放出「微中子」。「微中子」也有好几种。

  从电子反应而产生的微中子,又稍微不同于从重电子分解放出的微中子,分别称为:「电微型微中子」与「重电子型微中子」(Electron-type Neutrino Muon-type Neutrino)。

  于是,在理论上,理应也有第三种可名为「超级重电子型微中子」(Tau-type Neutrino )。不过,直到彼时,迄无实验上的发现。

  归纳起来,「粒子」(Lepton)共有六型,分成三对:

  电子(Electron)与电子型微中子(Electron-type Neutrino);

  重电子(Muon)与重电子型微中子(Muon-type Neutrino);

  超级重电子(Tau)与超级重电子型微中子(Tau-type Neutrino)。

  在「粒子」阶段,都是无实质的,但是再升一级的构成单位,则较为略有实质,通称为「合子」(Hadron)。它的体积,大约是一公釐(Millimeter)的一千亿分之一,换言之,一千亿颗「合子」才可凑成一公釐那么长(One Trillion Hadrons Span One Millimeter)。

  「合子」一共有两百多种,已被发现,它们都是短命的,其生命顶多只有一秒钟的一百亿分之一的时间。它们可依其辐射分解程度而大致区分为两大类:轻量合子(Lightweight Hadron)分解为电子。这一种,分解为两个电子,被命名为「末子」(Meson)。另一类,辐射分解为三个正子(质子Proton),被名为「重量合子」或「卑子」(Heavyweight Hadron,Baryon)。

  由于这些「合子」都是不稳定的,容易辐射化解为电子与正子,故此,显然它并不是物质原子的最微单位。

  乔曼博士进一步研究发现:「卑子」(Baryon)的组成,是均匀对称的立体三角型(中国人称金字塔形)。他在一九六三年发表称:所有一切的「卑子」(Baryon),都是由三个基本微小单位构成的。他命名此种单位为「微子」(Quark有译为「粒子」,我照美加的中译习惯,译为「微子」)。

  「微子」的英文名「夸克」(Quark)。有人说是乔曼博士採用着名的爱尔兰大作家「意识流」文学宗师再斯(James Joyce有译为「乔哀斯」)作品「芬尼根的觉醒」(Finnegan’s Awake)一书内的怪异僻字。原文「夸克」是蛙鸣之音,但在德文中,夸克之意为「微尘」。

  乔曼博士原籍德裔,可能是採用德文的原字「夸克」,而非採用意识流小说的蛙鸣之声罢?或者他也顾及到一语相关的暧昧不明含义?在此都无须深究,我认为译之为「微子」甚为妥切。

  但是,「微子」(Quark夸克)完全是空虚的、毫无形体实质的,谁也没在电子显微镜下见过微子夸克。乔曼博士的发现,在六十年代,是被一般科学家认为不足採信的数学游戏而已,需要到稍后才获得世人的肯定!

  乔曼博士将常见的两种「微子」,分别命名为「上微子」(Up Quark)与「下微子」(Down Quark)。他发现:一颗正子(质子)内含有两颗「上微子」及一颗「下微子」;一颗中子内含有两颗「下微子」和一颗「上微子」。

  他又发现:「卑子」(Baryon)的裡面,另外有一种不同的「微子」,他命名之为「奇微子」(Strange Quark)。

  这些发现,使他能够解释各种「卑子」(Baryon)的组成,举例说:一个Delta-baryon有三颗下微子;一个Sigma-baryon有一颗下微子、一颗上微子和一颗奇微子。

  此外,有正必有反,每逢有一颗徽子,就会有一颗「反微子」(Antiquark)。即是说,在「卑子」(Baryon)的构成之内,有三颗「微子」,也有三颗「反微子」。举例:一颗中子(Neutron)—是「卑子」之一—它的构成是两颗「下微子」和一颗「奇微子」,与之相对并存的是:两颗「反下微子」和「反奇微子」(2 Anti-dowm Quarks and 1 Anti-strange Quark)。

  每一颗「末子」(Meson),则是一颗「微子」与一颗「反微子」所构成的。举例说:一颗皮型末子(Pi-meson),含有一颗「上微子」与一颗「反微子」;而一颗鲁型末子(Rhu-meson)则含有一颗「下微子」和一颗「反上微子」。

  乔曼博士的发现及其理论,奠定了「微子」(Quark)与「粒子」(Lepton)并立为物质最微构成单位的物理观念。

  一九七四年,华裔的丁肇中博士(Dr.Samuel Ting)在国立布鲁克希汶实验所(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发现第四种不同的「微子」。同时,在史丹福大学的加速器实验的李克特博士(Dr.Burton Richter),也发现一种新的「微子」。丁博士与李克特博士所发现的新微子,命名为「灿微子」(Charm Quark),是上述「奇微子」(Strange Quark)的相对物质。丁李两氏因此荣获一九七八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九七七年,他们又发现了第五种微子,命名之为「美微子」(Beauty Quark),并且待着未来将会发现,与「美微子」成对的第六种微子,已预先定名为「真微子」(Truth Quark)。

  史丹福大学的宇宙高速电离加速器,向「质子」(「正子」Proton)发射高速的「电子光束」,大部分的电子都旋转通过,并无岔飞;但是,偶然有些电子会反弹,以相当巨大的角度弹开,显示着那颗「质子」之内必另有不能透穿的。由此而发现及证明了微子的存在。微子是空虚的,并无内部结构的,也无形体的。微子与粒子,是物质构成的最微细的单位,这是当今顶尖物理学的最后发现了。而且微子与粒子都是空虚的!

  在上面,我不厌其详地引述当今顶尖物理学的发现,相信已足够证实了佛经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合乎宇宙自然法则的科学真理了罢?

  愣伽经三曰:「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

  如如就是真空,这几句话亦是说明宇宙构成之理的。

  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大地,依于水轮风轮空轮……。」

  空轮就是指出虚空的圆满轮转成实,又由实轮转成空。

  佛经常讲的空无边处(Akasanantyayatana),是无色界之第一天,无色界就是非物质界。

  般若经四百八十三讲「十六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本性空、自性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

  愣伽经一说七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在我愚见看来,这些「空」,并不是单指心而言,因为心物相通,心之理也必须是符合宇宙生化之理的。佛经所讲的空,也就是根据宇宙生化基本之理而来。佛经对于心、物、空的认识,如果我们拿上述的超越时代的顶尖物理学发现,来加以相互印证,那是很有启发性的。

  物质(色)的构成:(由大到小递降的次序)

  色不异空图解:

  现在,让我们把上文各章的物理学最新发现的物质构成法则,归纳起来,予以摘要重述(如前表),以便读者更容易明瞭。

  宇宙的基本最微构成是「微子」(Quark)与「粒子」(Lepton),现在已经由最精密的物理学予以证明,微子与粒子都是空的。

  佛经说宇宙是「成、住、坏、空」,又从「空、坏、住、成」,互相循环不绝。这是一个「空轮」,空有互通,生灭同时,三千大千世界与三千小千世界,无限佛土,就是无限大的时与空,也就是宇宙的真相与真理。一切都是因缘化合化生,一切都有因有果在不断循环。顶尖端的宇宙物理学都纷纷予以证实,而许多世人仍是执迷不悟,妄指佛教为迷信,到底谁才是迷信呢?

  摘自:《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作者:冯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0 06:50

 设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群集了世界顶尖核子物理学家。其中以义大利核子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博士(Garlo Lupia)为领导的美国与西欧各国科学家一百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宣布从实验发现了「W粒子」(W-Quark)与「Z粒子」(Z-Quark)。一九八四年又宣布在实验中发现了「顶粒子」(Top Quark),证实了一九七六年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高能加速中心所发现的「顶粒子」的存在。

  这些科学新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极有助于核子物理学与太空物理学完成量子力学、次原子的强吸引力、弱吸引力、电磁作用,与质量吸引力等的交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模拟物质宇宙从巨大爆炸而形成的状况,追寻宇宙的起源。

  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每一个原子内有一个原子核心,称为核子。核子是由质子(正子Proton)与中子(Neutron)所合成,外围是一群数目与正子相等的电子(Electron)。但是,构成这些电子与正子的更微小基本单位,是有形无体近于虚无一物的「微子」与「粒子」(详见拙文「西方顶尖科学走向佛学空观」)。当代的顶尖物理学家大多数都从研究微子与粒子着手,去探讨宇宙的构成与形成。

  科学家们认为每一个原子之内均存在有六种粒子,或三对粒子,即是「上粒子」与「下粒子」;「顶粒子」与「底粒子」、「W粒子」与「Z粒子」。到一九七七年底,科学界已从高能加速分离器的实验证实了五种粒子的存在,但是仍有「顶粒子」未获充分的证实(详见上提拙文)。

  最近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的发现「顶粒子」,补足了上述实验的虚悬的一角,也是又一次的证实了「次非物质」的存在,和证实了物质是从空虚形成。

  华严经云:「世界之初,先成虚空。」

  如来出现品又云:「先成无色界,次成色界。」

  华严经远在几千年前还未有高能加速分离器、电子太空望远镜之时,就已经指出宇宙的构成来源了。这显然不是初民的丰富想象的产品,而是对于事实的真知。

  现代科学家,大多数都已承认物质宇宙之外,还有非物质及反物质等宇宙。对于我们的物质宇宙,大多数公认是源起于虚空,而发生的起程则是「大爆炸」(Big Bang)及继生的扩散作用(Expansion)—初时这是两派学说,后来才渐渐合为一套综合理论。

  西方科学家对宇宙起源的学说发展,并非一蹴而成,可说是几经艰辛,才挣脱了中古「黑暗时代」的「天圆地方」,及「上帝以七日时间创造世界」等神权思想。

  欧西社会思想被神权的教廷控制了十五个世纪,直到一五四三年,才有哥白尼(义人Nicolas Copernicus)挺身而出,指出地球是圆的,地球并非教廷所称的宇宙中心,太阳才是宇宙中心。哥白尼导致科学界对太阳系的认识,但是仍未知道太阳系以外的星系。哥白尼的革命性学说,遭受到教廷的抨击,并且逮之下狱,终于将他当作妖言惑众而焚死!

  一七八四年,威廉?赫尔斯秋(William Herschel),製成初架天文望远镜,发表观察太空所得指出:「太阳系」并非宇宙的全部,只是庞大的宇宙中一个很大的圆形星系的一员而已。这是西方科学界人士初次认识银河系。

  一九oo年,天文学家伊斯敦(Cornelis Easton)发表学说指出:「银河」不是直线河流,而是一个迴旋的圆形星云系统;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旋转光臂边缘的一个小小迴旋星系,银河系才是宇宙。

  一九二o年,英国天文学家哈劳?沙甫理(Harlow Shapley)用统计证实:太阳系在银河系迴旋光臂外缘的位置。

  一九二九年,美国天文学家艾特温?赫伯尔(Edwin Hubble)发现:宇宙中有无数迴旋的星云光漩系统,并且发现各星系不停地离开我们的银河系,越去越远。他从天文望远镜观察记录的距离数字变化,推断出来:宇宙在不停地扩展之中。

  一九三六年,英国天文学家弗烈特?海勒(Fred Hoyle),发表「大爆炸学说」(Big Bang Theory)指出:宇宙的形成,是由于一团高能氢气团的大爆炸。现阶段的宇宙扩展,是大爆炸的馀波,故此各星云系统不断地放射般向四方进行。宇宙中的氢原子无时不在形成,亦无时不在爆炸,各星云系统不断地在旋转。此生彼灭,生灭循环(爆炸毁灭了的星云系统又成为新的星云系统)。

  一九四o年,美国天文学家佐治?甘模(George Ganunow),发表「宇宙从空虚无物形成」学说。他认为:宇宙是从虚无一物产生的,从非物质先形成「次原子」的无形粒子、微子…等,然后形成原子,进入物质状况,再进而相聚,到了极大密度,缩压到极点,发生巨大爆炸,辐射出去的气体逐渐形成星云系统。

  一九五二年,美国加州巴洛玛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华特?巴德(Walter Baade),使该台直径五公尺,世界最巨大的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测量及证实星云系统之间及其与地球的距离,建立划一的宇宙测距制度,也证明了各星云系统确实在不停远离我们的银河系,宇宙确实在不断扩展及扩散之中。

  一九六三年,德国天文学家史密德(Maarten Schmidt)、加拿大天文学家雷德(Robert Roeder),与戴尔(Charles Dyer)三氏,分别发现喷射星云(Quasar)。

  一九六五年,加拿大天文学家约翰?黑谨斯(John Higgins)发现:太空有微波辐射,证实了「大爆炸」学说。

  一九八三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家阿伦?古斯(Allen Guth),发表「大泡泡学说」(Big Bubble Theory),将已为全世界公认的「大爆炸」及「虚无形成宇宙」两学说更推进一步。

  以上只是扼要简述,其中部分新知实须予以略加详细讨论。

  在近两三年以来,全世界的尖端科学家,都分工合作地倍加努力于探讨宇宙的形成及其来源。天文学家致力于运用最新的无线电电子天文望远镜,测量各星云系统的距差变化;核子物理学家注视高速分离器所析离出的,次原子的最细微的虚体无形粒子与微子;化学家专心分析来自太空的陨石所含的化学元素;高能物理学家研究太空实验站,在太空所截收到的宇宙辐射线、X光线及甘玛线;相对论学者进一步研究宇宙形成演变的程式……无论自由世界或苏联铁幕内的科学界,都承认「大爆炸」及「宇宙从空虚生成」两大学说,并在尽力求证之中。虽然其中也不无异说或修正意见。

  各星云漩系的驰散,是由于大约一千五百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馀力所致。这是全世界科学家所普遍公认的。数学家根据当代已知的宇宙天文资料计算,获得一个推论:这一个宇宙将会扩展散开到一百兆立方光年(一百乘一后面加十三个零,100 Trllion),那么巨大的空间。

  但是,另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无限大的。美国着名的天文学家卡尔?沙岗(Carl Sagan)就说过:「也许宇宙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宇宙,而是一个封闭的宇宙(Closed Universe)。」

  他说的话并非毫无根据;最近许多天文学家说:就是用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无线电天文望远镜,也顶多只能收到四百亿光年为极限的最遥远星云辐射线。有些天文学家因此怀疑:是不是四百亿光年以外就是空虚无物?是不是就是我们宇宙的边缘?我们的宇宙是不是好像一个透明的球体形状?四百亿光年以外就是球体的牆?或者是像鸡蛋的外壳?这些疑问导致「大泡泡」理论的产生。

  还有一个很为科学界熟知的宇宙物理定律,那就是:任何直线射出的物体或力量,无论穿越过宇宙太空多久,最终必会重回到出发点。宇宙中并无最终直线,任何直线都终结于圆圈(请参阅拙作「浅谈因果律」)。我曾经说过这一宇宙运动定律,可比作抛出去的飞曲尺(澳洲土人的弧形飞尺「般莫灵」Boomerang),终必飞回原处。我指出因果律是源于宇宙运动律。

  我认为,我们的这一个物质宇宙,形似圆球,这是不会错的推论。运动的最完美形态是圆形,各星云漩系是圆形旋转的,各漩系装在一个更巨大的透明圆球内,这巨大的宇宙圆球也在不断旋转之中。这个宇宙巨大圆球,是物质的,它的周围边缘是物质进入非物质的接壤,可说是物质宇宙旋转力量的迴向牆。就像鸡蛋的外壳,蛋内物质旋转,到了鸡蛋壳内层就自然迴向,转来转去,仍在壳内。这就是所谓「封闭宇宙」的情形。可是,我们的物质宇宙的外壳,并非有形的,它实在是因为受到外面四方八面包围着的虚空非物质的平均压力所形成。

  当代顶尖科学家们在现阶段只认识到,我们的宇宙是封闭的球状大泡泡,但是还不知道这个大泡泡之外的无限虚空之中,还有无数的大泡泡;而这一层无限虚空,也只不过是无数层次的虚空之一而已。虚空是无穷尽无限大的!这是我的认识。

  韦陀经云:「宇宙是一个大泡泡,无限虚空中有无限数的泡泡,每一泡泡都有大智慧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佛经所说,微尘数佛土内法界,均有佛在说法。

  上文我说,虚空非物质的平均压力,导致我们这一个物质宇宙的迴旋而成为球形的封闭宇宙,而且无限虚空之中有无数的封闭宇宙。虚空非物质也会有压力吗?我认为有的,我的推论并非毫无科学根据。

  一九八o年,苏联莫斯科大学的「理论及实验物理学研究所」(Institut for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Physics,Moscow)宣布从实验中发现:微中子(Neutrine)这个无形无体的次原子非物质,能够穿透任何物质;就算一道十亿公里厚的铅牆或钢牆,也不能阻拦微中子的穿透。微中子穿透它,就像穿过一层薄雾一样容易。每一粒微中子,荷有十四到四十五个「电子伏特」(Electron Volts)的电力与压力(一颗正子,或名质子,它的压力是此数的三千万倍)!

  加拿大安大略省桂府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物理学家约翰?辛浦森(John Simpson)及其助手科学家们,随即证实了微中子确有压力—每一颗在五十个「电子伏特」以内。「微中子」在一九三一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颇利(Wolfgang Poli)首先发现,继之在一九五六年由美国洛斯?阿拉漠斯科学实验研究院(Los Alamos Scientific Laboratory)的两位物理学家克来德?考文(Clyde Cowan),与弗烈特?连斯(Frederick Reines)证实存在。(详见拙文「西方尖端科学走向佛学空观」)

  上述这几位加拿大科学家,同时还发表新发现:所有的次原子结构单元,正子、中子、电子、光子、重子(Proton, Neutron, Electron, Photon,Graviton)…等,彼此之间都有相互的作用。或者结合而成为原子,或者被其他原子吸收,或者被其他原子再次射出;但是,微中子则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存在的,而且充满于外宇宙的虚空之中。

  芝加哥大学的太空物理学家大卫?殊拉默(Astrophysicist David Schramm),亦于一九八二年发表理论说:微中子是有压力的,在宇宙外的虚空之中,有无限无数的微中子瀰漫着、相聚着,汇合成为巨大的压力,并聚成也许有六千万光年直径那么大的圆形大泡泡形状。微中子的压力,极可能是使物质宇宙成为「封闭宇宙」的力量之一,微中子可能是宇宙之间最具有主宰巨力的非物质。

  我们的物质宇宙,既是一个封闭的圆球或蛋形个体,那么在这个体以内的亿亿万万个星云漩系,显然是经过「大爆炸」之后,从一个极极高能的中心或球心向四方八面迸射扩展,各自旋转形成。它们的喷射,从短距来观察,是直线的;从整程来看,则是飞射到尽头—宇宙大泡泡的外壳—即转弯,成为抛物线状,终于成为圆圈形的运动路线。如此不断运动着、循环着。这是因果律的本源力量。我也敢这样断言:天文学家所发现各星云漩系逐渐远离我们的银河系,其实只是各星云漩系在不断循环运动向外扩展的阶段,它们终将回归的。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只需在一隻巨大的玻璃圆球中心内燃点一隻爆竹或「花火」,观察它爆炸之后,其火花与彩烟如何在圆球内喷射流转循环。这样,也许就会多少获得宇宙大泡泡大爆炸的大致情形。不过,我要再提醒的是,这不是唯一存在的大玻璃圆球,还有无数的圆球或大泡泡,超级宇宙还是无限无穷尽的,并非有穷的!西方科学家所说的「封闭宇宙」,其观点也仍然是局限于我们这一个物质宇宙,并未触及在宇宙之上更大更无限的超级宇宙空间,更未论及超级宇宙以上还有更超级的宇宙,永无穷尽!我的认识,深信将来的科学家将会一步一步予以发现及证明。我认为宇宙、超级宇宙、超超级宇宙,是由小到大一层层包涵的泡泡。这些认识的来源,是佛经与最新宇宙科学知识的比较。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斯卡波洛分校(Scarborough College)的太空物理学家菲立浦?郭隆保(Philip Kronberg),经过多年分析从人造卫星所搜集而得的外太空辐射能—这些是未经地球大气层吸收或过滤的—获得一个结论:在各星云漩系之间,存在着稀薄的气体,而且在这个宇宙泡泡外面四方都有充分的非物质气体,其压力足以封闭这一个物质宇宙!

  在麻省剑桥(Cambridge, Mass.U.S.A.)哈佛大学的哈佛史密生尼安太空物理学研究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有一位太空物理学家华来斯?特克(Wallace Tucker)说过:成团成串的星云漩系,像处女星座(Virgo Constellation)有超过两千座星云漩系聚在一起,是很常见的情形。各串组星云漩系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恐怕并非最主要的相聚力量罢?一定另有未知的不可见的什么东西在维繫着它们,甚至于在一个漩系内的个别星体运动,也好像有一些无形的什么力量在影响着它。

  芝加哥大学的太空物理学家殊拉默(David Schramm)认为:微中子是物质与非物质之间构成最微单位,它们的存在构成虚空的空间。从美苏两国的科学实验发现:微中子的数量,在比例上,是无穷尽的;在体积上来说,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那么微小。

  西洋社会,从公元世纪开始,十多个世纪中,一直受到罗马天主教教廷颁定的旧约圣经创世纪的影响支配而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及世界,上帝在水面行走,先造光明,次造黑暗,次造空气、日、月、人类与动植物。并且认为:世界是平面四方的,天是圆的,世界四边的尽头边缘外,是黑暗可怖的大海。又认为:地球就是世界的中心,太阳和月亮是绕着地球而转的,天上一切星辰都是绕着地球而转动的。

  这些原始的宇宙观,被奉为圭臬,不容侵犯。中古时代的欧洲,因此陷入神权至上的「黑暗时代」,民智难开。

  公元一五四三年(中国明宪宗时代),义大利威尼斯大学的数学家兼哲学家哥白尼?尼古拉斯(Copernicus Nicolaus)发表学说指出:地球是圆的,太阳才是宇宙中心,地球绕日而转。此说使他招致横祸;他被捕下狱,被控妖言惑众,终被焚死,其学说遭教廷痛斥为邪说。

  一六oo年,义大利哲学家布鲁诺(Fiordano Bruno),发表学说认为太阳并非宇宙唯一的中心,只不过是宇宙无数星系之一而已;地球也只不过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之一。布鲁诺因此被教廷指为妖人,将之烧死示众。

  西洋社会对于宇宙的探讨,从此停顿。直到一七八四年,荷兰学者赫尔斯秋(Herschel)用自製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是圆碟形星云系统银河系的一部分。

  一九oo年,英国天文学家伊斯敦(Cornelis Easton)指出:银河系是一个迴旋不已的星云系统,太阳系位于其中一隅。

  一九二0年,哈佛大学天文学家沙甫理(Harlow Shapley)指出:银河系是具有漩臂的,在我们附近的一大撮繁星,其实是漩臂的一组星系。

  一九二四年,美国天文学家赫伯尔(Edwin Hubble),在加州威尔逊山上,用当时最新式的直径两公尺半天文望远镜初次发现:字宙在不停扩展散开,除了我们最邻近的星云漩系之外,一切星云漩系都不停地飞离我们。

  赫伯尔的划时代学说—「宇宙扩展学说」震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世人开始注意到宇宙的辽阔无边。

  赫伯尔随即于一九二九年发表各星云漩系的测距方法及纪录,他提出用光谱分析测量星云的运行速度与距离的方法,至今仍被公认为最佳的。

  我们都知道,日光射过三菱镜(三面玻璃)以后,产生折射作用,使白光分为七种颜色。我们向迎面射来的阳光喷洒水雾,雾中就出现七色的彩虹,这也是折射分光的原理。从分光可知道光内原来含有七色,更知道有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与红内线。

  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把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所收到,从太空深处的星云射来的光,放大分光,印成光谱,现出虹彩般七种颜色。分析这些光谱,就可判断出星云漩系的距离是远是近,更可分析出星云所含的化学成分,因为每一种化学或矿物元素,各有其光谱的特点。

  用光谱测量星云的运行速度与距离,原理很简单。

  当我们看见一列呜呜呜笛的火车,从远处奔驰而来到我们面前时,火车的汽笛声很高很尖;当火车越过我们,离开我们,渐渐远去,它的汽笛声音也随之降低了音调,越去越低沉。

  光的强弱也有类似火车汽笛声的高低变化情形。一个星云漩系越远离我们而去,它所放射的光,自然是渐渐弱了,在分光谱上所见,它的光谱越来越趋向红光的一端;换言之,分光谱上面,红光部分面积越大,就表示星云漩系越去越远。再从分光谱的变化计算光速标准,我们就可算出这个星云漩系距离我们多远。当然,动辄以千万光年计算;换言之,它的光是经过好几千万光年才射到我们地球。即是说,我们所看见的星云漩系,已经是几千万年以前的它了,并非现在的它!

  一九四九年,美国天文学家巴德(Walter Baade)接掌美国加州巴洛玛山天文台,运用最新的直径五公尺无线电天文望远镜,重新再测量各星系的距离,更加改进确定分光测距制度,于是测量较前更加精确了。比方说,测量银河系最近的邻居,安德鲁美达星云漩系(Andromeda Galaxy),就发现它的距离比从前测得的远了两百万光年。

  到了一九五o年代,巴德已经用测距纪录成功且实证地建立了「宇宙扩展学说」,为全世界科学家所公认。从「宇宙扩展学说」,又发展出「大爆炸形成宇宙」学说。

  一九四八年,约翰斯?霍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两位物理学家劳夫?阿尔忽(Ralph Alpher)及罗拔,赫尔曼(Robert Herman),发表他们的数学计算,认为银河系中心正在以光速移动,离开其形成之位置。两氏预计出分光谱上红光部分越来越增的数字,两氏认为此乃「大爆炸」的馀力。

  一九六五年,在美国纽泽西荷默地(Holmdel)镇的贝尔研究实验所(Bell Laboratory)的两位物理学家:阿诺?宾齐亚(Arno Penzias)及罗拔?威尔逊(Robert Wilson),用最新设计的微波天文望远镜收测银河系中心,证实了上述阿尔忽与赫尔曼两氏用数学预计出银河中心移动的红光增大数字,并由此证实了「大爆炸」学说之正确。宾齐亚与威尔逊两氏因此一研究成就,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氏是收到了大爆炸形成银河系一千五百亿年以后传来的回音。

  一九六三年,德国天文学家史密德与加拿大天文学家雷德及戴尔三氏,分别发现喷射星云(音译「规沙」Quasars)。这些非常遥远的星云漩系,大多数远在一千二百亿光年以外。它们的光要经过一千二百亿年才射到我们的地球,现在所发现的喷射星云漩系,已是一千二百亿年以前的面貌而非今时之形了。这些怪异的星云漩系,有奇怪的喷射直线光团,从漩系中心射出,好像一支箭或弹道,它的光谱上的红光移动部分很大。

  上面说过,从美国宾、威两科学家收到我们的银河系中心一千五百亿年之后传来的回音,可以推断现今的宇宙可能在一千五百亿年前形成。这些遥远的喷射星云漩系之群,位置在那么远,可能就是宇宙大爆炸射出的一批一批前驱;从观察它们,也许可以知道宇宙形成的起源和过程。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罗德与戴尔两氏发现:遥远的喷射星云漩系的体积,比以前天文学家的想象大得多,不过似乎是密度很稀的什么物质。这些巨大喷射星云漩系射来的光,被一座跟我们仅距三十亿光年的喷射星云漩系吸收了不少,所以其体积看来,可能较真实的大小会少了很多倍;就拿这座三十亿光年外的喷射星云漩系来说,也比我们的银河系大了一百倍!这个发现,已被普林斯敦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天文学家们所重测而予以证实。

  加拿大西岸维多利亚(Victoria)市多明尼安天文台(Dominion Observator)的天文学家约翰?赫普金斯(John Hopkins)发现:他所观测过的二十九座喷射星云漩系的中心,都有一团围绕着光明中心的霭雾。他怀疑这些霭雾是巨大无形的高能虚空,或是「黑洞」(Black Hole)一类的非物质虚空。可能是这些巨大无形的虚空的非物质高能,放射出强大的辐射,而形成星云漩系中心,并放射出巨大强烈的喷射直线光炬,直冲宇宙。霍金斯说:「我们所见的情形,可能是星云光漩正在形成之中的过程,就是:星云漩系从强度高能的虚无之中形成!」

  霍金斯的发现,对于「宇宙从虚空无物中形成」学说,颇具强而有力的支持;但是,当科学界重新再衡量此一学说时也产生新的疑问:星云漩系在衰老时期是否会变得暗澹和安静一些?它们是从虚空渐渐形成的呢?抑或是从大爆炸突然形成的?我们的银河系是否曾经是一个喷射星云漩系?

  图一:远看「一颗星」,近看是一团星,至少有十万个星球。这类星云,遍佈于银河系,和宇宙其他星云漩系内。

  图二:远看一团光雾,近看才知是一个星云漩系。

  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Mt.Wilson Observatory)天文学家荷顿?艾尔柏(Holt Arp),对于喷射星云漩系纷纷显示红光转移增大的情形,提出另一学说。他认为:那未必就是距离越来越远,也可能是由于星云衰老而爆炸喷射光炬及红光。确实,当一颗星体衰老时,会逐渐从年轻的蓝光转为衰老的红光,最后迸发全部残馀能力,突现白光,缩小爆炸而毁灭,天文学家称之为白热矮星(White-hot Dwarf)。

  不过,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家都公认以光谱测量天文距离的准确性—宇宙确在不断扩展之中。

  但是,扩展是无限的呢?抑或是有限的?

  有人主张无限,有人认为有极限。加州科学研究所(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 gy)的科学家阿伦?山第茨(Allan Sandage)主张:宇宙的扩展是有限的。另一位科学家詹斯(James Gunn)则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谁能观测得尽?」

  一九八五年,美国的太空穿梭机(Space Shuttle)飞上太空,运用直径二点四公尺,最新式的太空无线电天文望远镜去探测太空,预计将会获得比地面天文台收到更精确清楚的太空星云图片。全世界科学家都寄望这座耗资五亿美元的太空望远镜,寻得星云漩系与喷射星云漩系的谜底,更盼望能探查那些外外太空的虚空非物质之究竟。

  在现阶段,世界各着名天文台都摄得许多「喷射星云漩系」与「无线电波星云漩系」(Radio-Galaxy)的照片。举例说,美国海勒天文观测台(Hale Observatory)摄得的一座喷射星云漩系—天文编号为「M87号」,就是一个典型的「喷射星云漩系」,而且是一座「无线电波星云漩系」,它喷射出的强烈光炬,长达一万光年。那光炬的来源,是接近中心的一环非物质的无线电波,所射出的高速高能极细微电子,形成强大磁场。从虚无之中射出物质,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是事实,为举世科学界所承认。

  M87号漩系具有双重身分,它喷射的光炬仍然可见,它无色无形的漩系部分则不可见,只有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才收得到、见得到。

  芝加哥大学太空物理系的科学家们,用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收得的一些喷射星云漩系照片,却是完全虚无不可见的。我们肉眼不能见到它们,普通的照片也显示不出来,唯有经过特殊技术处理,才成为肉眼可见的星云漩系照片;其实它们全都不是物质的漩系,它们都是由无线电波组成的一团一团高能的非物质漩系!

  这些照片,证明「超宇宙」中「非物质宇宙」的存在,也证明了非物质的高能超过物质。这道理很简单,我们不是也知道无线电波、微波、雷射光束…等次非物质的高能吗?为什么还要怀疑「超宇宙」中的非物质宇宙及空间的存在?

  无色界的非物质,绝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无色界的宇宙群,已经逐渐为当代顶尖的天文学家、太空物理学家与核子物理学家等新一代科学家所认识。他们各自致力于实验证实无色界的存在,虽然他们的肉眼看不见非物质无色界的能,他们的科学仪器可以感觉得到,可以记录得到,可以凭着感觉来翻译成可见的照片,让肉眼看到。

  一般人总因肉眼不见,就不相信非物质能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不因肉眼不见而不信。科学家从实验和间接的接触之中,从太空物理现象等等途径,认识了无色界。

  相对论是今日举世公认的宇宙物理定律,但是,当初爱因斯坦何尝肉眼看见「相对论」?他的灵感是超过常人的想象力的。

  近年来,核子物理学家发现粒子,但是他们当中谁曾以肉眼见过粒子是什么形状?他们都能虚心研究,从实验结果证实了无色无形的粒子、微中子…等非物质的最小单元的存在。可是,直到如今,谁要想拍摄一张粒子照片,像拍摄人像或风景那样,仍是不可能的,只有高能高速分离器才分析得它们出来。由于它们的反应有徵,科学家就认识了这些肉眼所不能见的非物质是组成多元超宇宙的一环。

  我们常人去照X光检查身体,人人知道X光的存在及其作用;可是若不印出照片来,谁知道这无形的射线能射透人体,把骨骼都照出来?X光射透人体,人哪有感觉?我们都知道无线电波存在,但是谁肉眼看得见它?若不去拍电报,若不打开收音机,收听无线电台广播音乐,怎肯相信无线电波确有其存在?我们都知道有紫外线、红内线、甘玛线、镭射线、核子辐射线,可是谁肉眼看得见?

  否定非物质存在的人,不妨先从接受X光、无线电波、紫外线…等非物质无形无色的存在入手。对于无色界的认识,是需要领悟的,也不是文字所能传递的。

  无形的电磁场,无色的非物质宇宙,都不是物质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所能够信服的;可是它们并不因其不信服而不存在。量子力学、光波、次原子的强力、弱力、电子轨道…等,都不是肉眼能见的,但是它们都存在。科学家若不相信它们,不逐一去实验发现,则我们今天仍将停留在古老的黑暗时代,相信地球是方的,并由一隻巨大的海龟背着支持浮在海面。

  着名的麻省科学工学院(MIT)一位物理学家威斯柯夫(Victor Weisskopf)说:「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它不可看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及相信。在科学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超过你的直接经验的。」

  他又说:「我们必须打开心眼来认识科学。」

  大楼炭经卷一阎浮利品第一(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合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众比丘饭已,后会于讲堂上,坐共议言,可怪未曾有,是天地云何破坏,云何成就……。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诸比丘,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时,尔所四千天下世界,有千日月,有千须弥山,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龙宫,四千大恶道,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七千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万种种大泥犁,是名一小千世界,如一千小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名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名为三千世界。悉烧成败,是为一佛刹。」

  大楼炭经卷五灾变品第十二:「佛语比丘,天地有三灾变,何等为三?一者火灾变,二者水灾变,三者风灾变,是为三灾变……尔时,四大天下及八万城,诸大山及须弥山,皆嶔峨动摇……譬如脂膏湿着大火中,即无烟亦无馀矣……所有非常无坚固乃如是,是为老极,故当创厌远至得解脱自然之道……须弥山王尽破坏,无复有燋山土处,诸泥犁一切皆破灭尽已,畜生禽兽皆复灭尽已……后人皆死尽,及四王天,忉利天,焰天,兜率天,无贡高天,他化自在天,梵迦夷天,人皆灭尽……索久久大风起,名曰来柯沙,上行至故第十六天上,闪坏败破散灭尽……大风复吹破坏消灭,悉尽天下日月所照中万物……天地共遭大风灾变时竟一劫后,复更始生之法……复如遭火灾变后,复更始生一劫成竟……。」

  大楼炭经卷六天地成品第十三:「佛语比丘:天地破坏,更始成之后,人皆在第十五阿卫货罗天上,其天上人,以好喜作食,各自有光明神足,其寿甚久长……其时无有日月,亦无星宿,无有昼夜,亦无一月半月,亦无年岁,窈窈冥冥无所见……劫名为灾坏时,有四时因缘,一者久在地尽便火起;二者久火尽便水起;三者久水尽便风起。稍生后天地成,从成复败,如环无端绪……。」

  起世经(隋朝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卷一阎浮洲品第一:「……佛告诸比丘云……世间成立,世间散坏,世间坏已而复成立,世间立已而得安住……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夜天……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名小千世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

  「……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宫殿,帝释所居,三十三天已上一倍,有夜摩诸天所居宫殿,夜摩天上,又更一倍,有兜率陀天……兜率天上……有化乐诸天……又更一倍,有他化自在诸天……又更一倍,有梵身诸天所居宫殿;他化天上,梵身天下,于其中间,有魔罗波旬诸天宫殿,倍梵身天上,有光音天,倍光音上,有遍淨天,倍遍淨天上,有广果天,倍广果上,有不麂天。广果天上,不麂天下,其间别有诸天……名无想众生……倍不麂上,有不恼天,倍不恼上,有善见天,倍善见上,有善现天,倍善现上,有阿迦尼吒诸天宫殿,诸比丘!阿迦尼吒已上,更有诸天,名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是界分,众生居住,是诸众生,若来若去,若生若灭,边际所极……。」

  起世经卷九,世住品第十一:「佛语:诸比丘,于世界中,有四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

  若天若人,世中算数,欲取其量,经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终不可得。

  何等为四?诸比丘!

  若世界住,此不可得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若世界住已坏,亦不可得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若世界坏已复起,此亦不可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若世界成已住,此亦不可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

  诸比丘,此等名为四种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若天若人,无有算计而能数知,若干百千万年,若干百千万俱致年者!

  ……所有世界,转住转坏,无有间时,或有转成,或有转坏……。」

  佛说长阿含经卷二十一第四分、世纪经三灾品第九(后秦佛陀舍耶共竺佛念合译):「佛告比丘:有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云何为四?

  一者,世间灾渐起坏此世时,中间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二者,此世间坏已,中间空旷无有世间长久迴远,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三者,天地初起向欲成时,中间长久,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四者,天地成已,久住不坏,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是为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

  ………………

  佛告比丘:以是当知,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

  大生义经云:「诸法皆因缘展转相生。」

  ——大宋鸿胪卿传法大师施护三藏译

  从佛说诸经来看,可见佛陀对于宇宙的循环,及多元複度虚空世界,都早已有很明白的科学说明。用古典物理学来衡量,或用世俗无知的井蛙之见来看佛语,是不知佛语宇宙真相的奥妙的;但若用最新与越来越进步的宇宙学、太空物理学及量子力学…等顶尖的科学知识来看佛语,就会知道佛语多么精妙深奥地开示了宇宙的真相及真理。

  摘自:《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作者:冯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0 06:51

天外有天,并非新观念。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世讲说阿含诸经时,早就以数百万言剖析宇宙外还有世界的情形。佛陀开示: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小千世界周围,有一千个太阳,有数千个月亮(详见阿含经各卷)。又说在此一小千世界(银河系)之外还有无数的小千世界(银河系模式相似的星云漩系),合成中千世界(我们的中型宇宙),无数的中千世界合成大千世界(大宇宙)及三千大千世界(超级大宇宙)。都是缘力及业力自然发生的,生灭循环不绝。

  中国儒家却说「天无二日」;ji 督教遵从犹太民族的氏族旧约创世纪之说,坚称只有一个上帝及由上帝创造的地球,并且只有一个太阳;中古时代的教廷还说太阳是绕着地球转行的,地球是四方的;现代的ji 督教仍然坚称只有地球有人类。

  当代的先进科学家大多数已经接受了天外有天的观念,太空科学的发达也不断陆续证实了我们的宇宙并非唯一的世界。虽然仍有少数笃信ji 督教的科学家,仍在强词夺理地企图挣扎维护「只有一个太阳及一个地球」的观念,他们唯一的根据就是旧约创世纪,他们最有力的辩护就是「科学迄今未能证实太阳系之外还有太阳系世界」;他们又常说:「看哪!太空火箭、太空船,都没有找到另一个太阳系,更没有找到另一个地球,遑论另一个世界的人类!上帝只创造了这一个太阳和这一个地球的万物与人类!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人类!」(见英文ji 督教月刊各期的科学论文)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新发现,证明了天外有天,最新的一宗发现尤能证明:在我们的银河系内还有很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系!而这只不过是宇宙学、天文学及物理学等结合的新发现的开端!将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最近发现新太阳系的事,是震动全球科学家的兴奋佳讯。ji 督教的科学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发现的成就;不过,他们仍然振振有辞地说:「发现了另一太阳系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能证明另一太阳系就会有人类!」

  不错,是还未能证明另外的世界有人类;但是,来日方长,将来总会有一天,未来的科学必会发现及证实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我们绝不会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灵!仅仅在四、五百年前,教廷还说地球是四方形的呢!还把发明天文望远镜的科学家伽利略下狱,判以妖言惑众之罪,予以焚死;又指哥白尼的地球绕日运行之说是妖言,而将之逮捕繫狱!如果两百年来的科学家们都步步信奉教廷派的「日绕地学说」,二十世纪的今天,科学会进步得如此神速吗?会有人造的太空火箭和太空科学探险船飞向太阳系外面去吗?

  短短的两百年,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数十年之内,科学进步突飞勐进,从火车进步到飞入太空深处的太空船;从蒸汽轮船进步到外太空舱;从分子结构进步到对微中子结构的瞭解;从物质世界进步到非物质空间的认识;从单一世界进步到多元宇宙的接触;从电力进步到雷射和电磁力,并以之作为太空航行的原动力……怎能断言在未来的岁月中,就没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现在来谈谈近来发现新太阳系的事,这是对于「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观念初露的一点科学证明曙光,是值得我们讨论的!

  一九八三年,美国太空署发射的太空科学探险船的仪器,发现在织女星(Vega)的蓝白色光芒的外围,存在一环宽阔的气体与灰尘,极似那些新星系在形成行星群之时的现象。此一景象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密切注意。

  一九八四年,太空仪器又发现了同样相似的烟尘之环,并且将之摄影拍回地球。这一个烟环,是在地球南方天空的一颗并不很显着的星球外围,这颗星球被天文学家命名为贝他?匹克多里斯(Beta Pictoris之音译);几乎是同一时间,太空仪器又发现另一个巨大炽热的烟环,正在环绕着奥菲克斯星座(Ophiuchus之音译,原意为「玩蛇者」)内一颗名为范?比斯布洛克(Van Biesbroeck之音译,是纪念天文学家范?比斯布洛克而命名)的晦暗星球。

  有些信仰ji 督教的科学家一直认为:只有我们的太阳系才有行星,别的星系是不可能形成太阳及绕行的行星的。这种论调,直至一九八五年仍然常见于ji 督教的刊物中,并对一般太空科学家与物理学家抨击不遗馀力。其中有一篇ji 督教科学论文说:「你们这些违背上帝意旨的科学家,竟然斗胆去探测外太空,找寻另外的太阳系行星和人类!须知上帝并没创造它们,你们的科学努力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从事科学研究必须遵从上帝的意旨,获得他的欢心。」

  但是,科学仪器最近发现及拍摄了两处太阳系外的新太阳系及其行星的形成。西方科学家们大多数信奉ji 督教,但也不是人人相信旧约创世纪的。他们信仰ji 督博爱平等的精神,而放弃旧约中犹太氏族狭窄的创世上帝,他们不惜违反教会的权威,而去寻求宇宙的真理,不惮其烦地与少数顽固派的ji 督教科学家笔战争论。西方科学家们若不是有这种勇气去寻求真理,倘若只是屈服于中古时代教廷教会僧侣的钦定落后观念,那么今天二十世纪末的一切科学会进步到这样高度吗?恐怕还是停留在黑暗时代中罢!

  科学仪器可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只有机械的客观发现。在我们太阳系的旁边就发现了两个太阳系模式星系,行星正在形成!科学仪器的新发现是不争的事实,「唯神派」的少数科学家们现在手忙脚乱,不知道将怎样向他们的犹太人上帝交代?

  从这次的新发现,开明的科学家们更加获得了坚固的信心:宇宙中到处都有太阳系模式的行星系统—有些已形成,有些正在形成之中,有些已毁灭,有些正在毁灭之中—既有行星系统,就可能有生灵及高智慧的人类。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讲阿含经时,已经开示:三千大千世界中,此一世界成,彼一世界灭,生灭同时,生灭相续,永无休止。又说:各世界内,都有众生。佛陀讲华严经及法华经,亦皆详述宇宙中的各种空间、各种星系世界,及各种形相的色界与无色界生灵众生。佛陀这些开示,向来被很多人误以为是神话,甚至于不少高僧学者也视此种多元宇宙观念为荒诞不经,竟擅予摒弃,在讲经时避而不谈,又倡言什么「正信不讲神通」的谬说,只讲修行做人之道而已。却不知道修行之道是与宇宙奥秘有密切关係的。不明白宇宙又怎能彻底瞭解佛理?此等矫枉过正的大师们,根本未能体会佛陀说法为何要叙述宇宙!他们也未能瞭解佛法并非只是济度人间,而是普济多元宇宙各世界的各种有色、无色、物质、非物质一切生灵的,佛法并不只是在人间!大师们为什么要恐惧被那些无知之徒讥嘲为讲「神话」以致不敢讲解佛经内超宇宙、超三界的佛光普照现象?可能是大师们对于现代科学的认识不够,更惑于一般一知半解之徒落后的旧科学观念罢?

  我深深感觉到,今后必须完整地、毫无怀疑地讲解佛经内的一切超自然现象,而不可自卑地以为那些「神通」都是「神话」,甚至于视讲「神通」一律是「妖魔」、「邪魔」、「邪信」!的确,所谓「正信不讲神通」的口号,都是矫枉过正的,而且在佛经上是毫无根据的!佛法是以多元複度宇宙,无限世界的无限众生为济度对象的,为什么我们硬要假科学、假儒学地去否定?为什么我们要把广大辽阔的佛法佛理缩小?当然,提出此等落伍狭窄口号的大师们,在其时代,科学还没有今天发达,而大师们也未涉猎过太空科学,他们的恐惧是可以瞭解的,他们的动机也是至善的。只可惜自以为「正信」,却把人导入了儒学歧流的陷阱!

  我认为:学佛人从今以后必须兼以新科学智识作基础,才可以领悟佛陀开示多元宇宙乃至修行的种种至理,才不致于困惑迷失!至于那些自命为「正信」,又自视为很「科学」的人,他们若不能接受佛陀及诸佛菩萨开示的宇宙真相,只可说是他们佛缘太少也太没有福缘罢!

  太空物理学家们为什么那么兴奋于新太阳系的发现呢?因为,ji 督教内信奉旧约创世纪的人,一向指斥科学家没有事实上的证据,可资佐证另有太阳系,而这两次新发现就是有力的事实答覆!

  不相信旧约创世纪的那些科学家们公认:複度宇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公认:在宇宙星际中,存量最丰富的氢气与氦气,会发生质子作用而逐渐旋转,酝酿形成星云漩系(Galaxy)。那作用的过程就是:气体不停旋转,逐渐定向一致,好像漩涡一般,越旋转,聚集气体越浓密,密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在旋转的中心汇成高能高热。各条漩臂周围逐渐聚很多浓密的烟云,有些烟云密度大到相当程度,就会自行旋转形成一个较小的「质子太阳」(Proton Sun)系统。我们的银河系星云漩系,就是从虚无的「空」,自然发生成为「有」的氢及氦,逐渐加速旋转,密度增加,成为星云漩系。其内的许多团团烟云,又随着星云漩系中心的旋力,而各自旋转形成了一个一个太阳系,我们的太阳系大约是在四百六十亿年前(46 Billion)这样形成的。

  我们太阳系在形成初期,旋转中心的那一团高能高热气体火球,陆续抛射出一些高热气团。有些被抛射得很远很远,但有些跑得不远,逃不出太阳的吸引力,因此不停地环绕着太阳运行;由于太阳吸引力与各团气体体积不同、距离不同,各种作用的综合,使各团气体各有稳定的运行轨道,绕日而行。各团气体渐渐冷却,成为扁平椭圆碟形的迴旋气团,形似一个小型的星云漩系,那就是形成行星的「行星前期星云」(Preplanetary Nebula)。它渐渐冷却,邻近的小气团分别成为太阳系的各个行星。

  反对者认为这只是理论,并无证据可兹证明。那些「创世纪」的信徒说:这些自然形成星系的理论,完全没有根据。没有根据吗?没有证据吗?

  我们的太阳系内的各行星,直到今天,仍然是循着同一方向在椭圆碟形的轨道上,环绕太阳而行,而且都是在同一「黄道」(Ecliptic)的扁平碟形上面。这不就是证据吗?

  各团小气团,主要成分为氢气,及一些氦气,还有一些其他的细微杂质(Impurities ),科学家称之为「星尘」—推断这些烟雾状的星尘的来源,可能是从前的星系爆炸毁灭,而散布在太空之中的灰烬—这些星尘含有很多种元素,包括:铁、硅(硅)、硫、氮、氧、碳等等。它们在「行星初期星云」内互相亲和结合,成为细小的石子或岩石。此时,太阳系中心那颗「质子太阳」逐渐收缩,变为更高热,其热度使那些绕飞的碎粒熔化及气化,在最内围接近太阳的那些碎粒,只有铁和硅两种元素可以抵抗那高热,而仍然维持固体状态;在较外围,温度较低,就形成了一些「水冰」;在最外围,形成了「乾冰」(液化二氧化碳)、甲烷结晶及氨结晶等等。

  「创世纪」的信徒们也批评这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是,宇宙学家们已经从科学的光谱分析方法,得知太阳系内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月球…等星球的地质成分最多的是铁元素;甚至于佔地球面积最多的海洋地壳,也是含铁为多的较薄岩层,只不过它的薄壳上盛了海水。太阳系外围的,较远的星球冥王星,以及各卫星,还有那些彗星,它们都被厚厚的冰层包着。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的中心是铁元素的岩石,但是其外围是冰冷的压缩气体,非常深厚,吸引了更多的氢及氦,滚成一团巨大的冰冷气体星球。实际上,土星与木星的地质成分与太阳并无二致,假如它们的体积够大,凝固到了某一程度,也许就会引发高热的核子爆炸,而成为一个小太阳。

  在太阳系内围逐渐形成行星的各气团,起先仍在一种原始状态,我们的质子地球也还是在重重的氢气与氦气包围;后来突然地,质子太阳爆炸出高热火焰,压力将氢氦都驱逐到太阳系外面,这一理论,现在可以从察新星形成过程获得明证。宇宙中许多新星都喷射出像颱风般的气流,将其表面的一些物质喷向外太空;有些新星会突然爆发,它们全都放射强烈的紫外线。这些新星的行为,就是我们太阳曾经发生过的动态写照,我们的太阳在其年轻阶段发这种脾气,把它周围的空间扫除得乾乾淨淨,只剩下一些巨大的固体飞石在环绕飞行。

  在最初的七亿年之中,太阳又发生过数次爆炸,使得各团质子行星的碎片胶着成团,才渐渐成为今日的形态。这种连续的震动,使我们质子地球的铁元素坠入内部,而形成地心;较轻的熔岩浮向表面,后来冷却,成为地壳。

  可能在这时期,我们的月球亦形成。美国太空署的阿波罗月球火箭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标本,经科学化验,其地质与我们地球的地壳岩石相同—从这一事实来推测,那么,可能是在大约四十亿年前,当我们的地球仍然是在幼年时期,它可能曾与另外一个巨大的行星相撞,以致地球的地壳一块被撞脱了,到了外太空逐渐随着地球旋转而成为今日的月球。有些科学家认为,太平洋可能就是由于此一事件所形成的低陷地壳。自然这些都尚待进一步研究才可证实,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太阳系的形成,经过上述阶段之后,又继续了大约五亿年之久。今天,我们仍可从月球、火星、水星等星球的表面,看到处处被轰炸的伤痕。不过在地球,由于地壳的漂移,与风雨气候的侵蚀,已看不到此种被轰炸的伤疤了。

  后来,大轰炸终于突然停止了,那大约是三十八亿年前的事,这是将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用碳十四测定所知的年代约数。太阳大爆炸及行星互撞的馀波,造成了不少陨石流星,偶然飞坠在地球上。

  太阳渐渐衰老,不再像年轻时代那么常常爆发了,渐渐安静下来了;饱受太阳年轻期爆发轰炸的各个随从行星,也渐渐冷却下来,外壳硬结为岩层。但是,内心的熔岩及岩浆气体不时地喷出,是为火山爆发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与行星运行旋转的力量所致。如果行星本身的重量和吸引力不够,这些喷出物质就会喷向太空去,我们地球本身的重量提供足够的地心吸力,使喷出的岩浆和气体都不致逸出太空,而且停留在地壳表面或不远之处。那些从地心喷出的气体,包含二氧化碳、硫磺气、水汽、氮气…等,有些是从前在初期吸收自太空,有些是岩浆发生化学作用析出的。这些气体喷出地壳上空不远,遇冷而凝结,变成雨水,落下来,淋在地壳表面,从高地流向低地,渐渐汇成溪流、小河、大川,汇成湖沼、海洋。这些水流沿路侵蚀了地层的岩石,刷走不少矿物质,带到海洋去。这是由于正负电的作用,云层上发生了闪电;又有阳光中的紫外线不断照射着海洋中、湖沼中的氨基酸,就开始形成了原始生命……后来逐渐进化到高等生物,出现人类。

  上面所述太阳系及行星的形成过程,乃至于到原始生命的形成……都是现代科学从实验与地质挖掘的发现,及化学物理的发现等逐步推证而得的结论,并不是凭空的毫无根据的想象。五千年前的以色列民族,想象出一个人形的上帝,在水面上行走,说光是好的,就创造了光和暗;然后,就创造了天地、万物与人类—这种信仰并不是基于科学理性的,只是神权时代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崇拜,而形成的神话产物!是禁不住现代科学的分析的。照旧约创世纪说,宇宙中先有了一个人形的上帝及有了水,才创造出万物了!水是一个氧和两个氢结合而成的。现代科学已知道,在原始宇宙的太空中,只有大量的氢和氦气,并没有自然存在的游离氧气,因为氧气还被禁锢在,各行星火山爆发,喷出的水蒸汽之中。植物出现之后,熔岩喷出而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以后把氧气放出来,才在空气中有游离的氧气!换言之,必须等到氨基酸形成原始的生命形态,又发展成为含有叶绿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内的碳,进行光合作用製造糖,放出氧气到空气中,才有大量的游离氧与氢结合成更多的水,这是现代地质学的常识之一。从这么简单的事实原理来看,就知道不可能先有水才有宇宙了,怎可能先有一个人形的上帝在水面上行走及创造世界?

  固然,一般宗教信仰是不能以理性作为基础的。谁爱盲目信仰旧约创世纪那些古代犹太民族的神话,是他的自由。但是,从理性的自然科学观念来看,这就有所比较及选择了。佛教的起世经及宇宙观念,是如此接近新世代的科学发现,佛教的因明学又是如此科学化,可见佛教是一种从理性进入的宗教。理入行入,这是与任何神权思想迷信的宗教都不相同的!可惜的是,佛教今日已被渗入了非理性的神教迷信色彩,同时又受到了理学老夫子们的影响,而排斥佛经内的一切超自然现象和科学内涵,更受到了一知半解的落伍理化教科书的影响,而排斥佛学与科学的相互印证。

  从新科学的发现,我们知道了太阳系与行星的形成过程。更可断言,凡是在太空中的气团都可能会形成星云漩系及太阳系星云与行星;凡有行星就有可能形成生命,就有可能出现高智慧的人类,这都是从色界欲界而言,无色界的生命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当然,这些可能性,还是有折扣的—「可能性」(Possibility)是一定的,但是「或然率」(Probability)则很不稳定。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星系的中心太热,消耗能量太快,寿命太短—有些星云太早爆炸毁灭;有些又太贪婪,不断併吞较小的星云。战斗的结果是造成太多的辐射能,使色界生命不能生存;有些星云又太寒冷,不适合欲界生命。所以,形成生命的或然率是受到很大影响的。只有像我们太阳系这样的衰老暗黄 se太阳,或更衰老的红色太阳,才有较多的可能发生行星及生命。总之,一切条件都须恰到好处,才有利于行星形成及欲界生命出现。

  死硬派的旧约信徒科学家,就是以此一理由,来否定宇宙中还有别的地球及人类。已被新的科学发现击败到必须背水一战的这些死硬派,他们说:我们的太阳系与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备容许生命生存条件的地方。太阳与地球的巧妙位置关係,不太冷不太热,有一定的巧妙轨道,这一切都是上帝的特意创造与神奇安排!新科学始终没有找到另一个地球与人类,可证我们的确是由上帝创造的。为什么上帝只创造这一个地球呢?因为上帝喜欢这样子,这是随上帝高兴的,我们没有权发问。

  这些死硬派却没有用数学计算过,我们这个宇宙银河系内有多少亿兆个太阳系,也不计算这估计大约四千亿个太阳系之中,形成行星的可能性及或然率是多少?形成有利欲界生命的地球又是多少?就是拿亿分之一可能性来说吧,也就有一千个地球系统了。

  上面所说的亿分之一的或然率,是已经排除了那些「双黄蛋」式的双子太阳系统的。在银河系内,很有不少太阳系是「双黄蛋」,两个太阳彼此互相吸引绕行,这种「双黄蛋」式双日系,显然不利于地球形态行星的形成。不过,电脑计算机的估计说,有些「双黄蛋」式的双日系统,两个太阳彼此距离很近,也有行星以双日为中心而循轨道运行,「双日」等于「单日」,也有可能形成有生命的地球;另外一种「双黄蛋」,是两个太阳相距很远,那么行星仍只绕一个太阳而行;也有些行星是轮流交替绕着两个太阳而行的,好比交换舞伴一般。电脑这些发现,已非我们常人所知了,因此,只好把它们摒除于考虑之外。不过,我们从此可知,宇宙中真是光怪离奇,什么都有,没有一定的法则,都不是用我们已知的地球物理常理可以断定的,正符合佛陀所说的无常!

  死硬派的旧约信徒们又会说:就算科学是对的,若照地球的生命发展过程历史来说,从最原始的单细胞植物,进化到人类,已需要至少十多亿年之多,而且还必须有水,有陆地,才可形成。是不是每一个地球都具有这些条件呢?

  生命一定必须在结实的海洋陆地上才会形成吗?现代最新科学发现的答桉是:「不一定!」最新的科学发现说:木星外围七彩灿烂的气体中,就有可能存在生命!这一个新发现可以答覆死硬派罢?

  背水一战的死硬派又有一说,他们坚称:既然科学说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温床,那么,须知水的存在必须在华氏三十二度至数百度之间;倘若温度太高或太低,水就不能以液体状况而存在了。地球有海洋,是因为上帝创造地球,使它的位置距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气候不太冷也不太热,所以才容许水的存在,才容许生命生长(按:旧约创世纪没有半句说到,上帝创造地球的位置恰到好处,而且根本没有提到地球和宇宙,只说上帝创造了光和暗、天和地)。一个新星通常在年老时就会突然陡增热度,变成白热,即所谓白热矮星(White-hot Dwarf),然后不久就爆炸而毁灭,那样的高热也不容许生命存在。我们的太阳现阶段是中年的橙黄 se,将来也会突然陡变白热而爆炸毁灭,别的许多太阳系也早都爆炸毁灭了,哪还会有生命?哪还会有人类?

  这些论调似是而非!论者并未计算过这一个小宇宙(银河系)内有多少亿太阳系,更未计算过三千大千世界(超级大宇宙)内有多少兆兆亿亿的太阳系,此生彼灭,此灭彼生,先后形成色界欲界生命的或然率多么大!

  论者更不懂得宇宙中无色界(非物质)空间与多元化时间,其内还有多少的无色生命形态和高智慧人类—我们所熟知的佛、菩萨、神仙、天魔、灵魂、鬼魂…等,就是这些无色界的各种形态,各种能力不同的生命的一部分。

  科学家们并未因受到旧约信徒们的抨击而灰心。相反地,新一代的科学家,大多数都更加积极地透过巨大的电脑天文望远镜,去找寻宇宙中其他的太阳系及生命。想要在太空找寻像我们地球这样淼小的行星,等于是在太平洋中去寻找一粟,谈何容易?只好找寻有行星系统的太阳系,目标无论如何大一点点,但是茫茫亿兆繁星中,从何着眼呢?

  天文学家们有他们的构想。他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那些略带扁椭圆形的星云团。由于巨大的行星往往对太阳也有相当的吸引力量,双方互相拉扯,就使轨道变成椭圆形而不能成为正圆形了。举例说,木星对太阳的吸引力,就一拉一扯地来回相差了四十六万英里之多—这可以从地球观察得到(地球距木星约十光年)。

  自从一九三八年以来,斯瓦摩尔学院的斯普鲁天文观测台(Sproul ObservatorSwatthmore College),由着名的天文学家彼得?温?狄?金普(Peter Van De Kamp)领导,一直都在彙集此类的天文资料。他的方法也一直被天文界採用。他们最少已发现了距地球仅六光年之处,有两个大小如木星的行星正在环绕一个「红色矮星」(RedDwarf)—被命名为巴纳德星球(Barnard's Star)的太阳而运行。

  天文学家对于这些发现未感满意,他们认为巴纳德太阳太晦暗,不够清楚,于是他们採用更新的方法,那就是「红内线天文学」(Infra-red Astronomy),即是用红内线来观察天文。不过,红内线天文观察很难在地球地面上进行,因为地壳上的大气层吸收了大部分的外来射线;因此,科学家们在一九八三年初向外太空放射了一个「红内线天文观测卫星」(Infrared Astronomy Satellite)。主持此一计划的科学家,是美国加州着名的喷气研究所(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之简称),所址在洛杉矶的柏沙甸拿市(Pasadena.L.A)的哈尔模特,奥曼博士(Dr. Hartmut Aumann),与阿里桑那州吐桑市(Tucson,Arizona)基特峰国立天文观测台(Kits Peak Obseratory)的佛烈特?基列德博士(Dr.Fred Gillet)两氏,他们把红内线天文观测卫星指标指向夏季南方天空第五最亮的一颗明星「织女星」(Vega)。

  红内线天文观测卫星拍发回来的资料,颇令两位天文学家惊喜不置!原来,织女星的周围有一圈星尘烟雾,可能是形成行星系统的初期碟形,这就符合了一向所估计的织女星五十亿年的年龄了!这发现很振奋了天文学界,因为这是第一次的有力证据,证明外太空确有太阳系及行星系统正在形成!

  其后,红内线天文观测卫星又拍得更多其他行星系统形成的资料送回地球。一九八三年,它又发现了南半球上空的明亮星球福尔玛豪特星云(Fomalhaut),其外围有扁椭圆形的行星形成气体。一九八四年,又拍摄下比他?匹克托里斯星云(Beta Pictoris)的行星形成扁椭圆形烟圈。

  比他?匹克托里斯星云,是因它的形状似画家所用的油画画架而命名的,该拉丁文的名字就是「昼架」的意思。这一团星云并不很明亮,一向不很受天文界注意,直到一九八三年才渐渐受到较多的观察。一九八四年,美国柏沙甸拿市的「喷射研究所」与阿里桑那州立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即是前者的理察?泰力尔(Richard J Terrile)及后者的布烈福?史密斯(Bradford A.Smith)两氏合作,在智利的拉斯?坎班拿斯天文观测台(Las Companas Observatory可意译为「同伴」),用一百英寸口径的电子天文望远镜拍摄得该一星云的无线电波,由电脑处理成为圆形,发现该一星团不但有着行星初期的碟状气环,而且还广达于半径六百万英里的两边。估计此一太阳系比我们的太阳系大上十倍!

  两氏说这个「画架星云」的行星形成气环已经相当完备,而其中心的太阳内围则没有星尘气体,这情形颇似我们的太阳系现状。可能它已经在气环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行星。

  一九八五年,奥曼博士陆续透过红内线卫星摄得很多资料,足以证明在我们邻近的许多年轻星团之中,至少有十分之一是已经具有「行星形成气环」的;这消息振奋了全世界的天文学界及宇宙学家!也成为一九八五年天文大发现的头条新闻!

  不过,所发现的行星形成气环都尚在初期阶段,可能需要五十亿年以后才会有成熟的行星出现,这是天文学家们感到美中不足的。

  美国阿里桑那大学的当诺?麦卡锡教授(Donald McCarthy)与其同仁们,因而进一步从事更精密敏感的红内线天文观测。这是用一种最新的技术,称为「红内线斑点消除学」(InfraredSpeckle Interferometry),以剔除红内线照片上被大气吸收过滤后引起的变形,这样就可以让科学家更清楚地看到,星云气环内的行星本体及其太阳的本体,这是一种革新的新技术。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麦卡锡博士宣布用此技术发现了第一颗外太空的太阳系行星,那就是距我们地球仅二十一光年的温比斯布鲁克8B号星球。这星团早在一年前已被天文学家注意到它有一个黑球环绕着它运行,麦卡锡发现及证实它是一个行星,就给予它这样的命名。那是一个比木星大了几十倍的一团气体星球,温度约为华氏两千度。显然有些科学家不承认它是一个行星;有些科学家说:这是一个正在冷却之中的「棕黄 se矮星」(Brown Dwarf),是介于新星与行星之间的过渡星球。

  不管怎样看法,这颗行星确是一个有力的具体证明,可证外太空之中确有很多太阳系行星形成,反证我们太阳系并非宇宙中唯一的太阳系,并非如旧约信徒们所称的:「上帝只创造了这一个地球!」科学上的证明又一次彻底推FAN了旧约创世纪的神话了!而且,新科学的发现越多,越来越与佛经内记载的宇宙情形接近!

  这一次的先锋性伟大新发现,已经替天文学打开了新方向!麦卡锡博士说:他自己就期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天文学界会发现更多更多外太空的太阳系及行星!

  美国太空署现时正在计划进一步观测外太空,将会有系统的发射「太空观测站」到地球的大气层外面去,以避免大气层的阻隔,及改变来自太空的射线。太空署预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发射一座「赫保氏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乃纪念首先发现银河系的天文学家赫保氏),该镜设置有红内线侦察器(Infrared Detector)。太空署预定于一九九o年发射太空红内线观察站(Space Infra-red Telescope),专门蒐集太空的红内线天文资料。这两座将在地球大气层外围轨道运行的最新式电脑操纵的电子天文望远镜观测站,其敏感效能比现时的「红内线观测卫星」(IRAS)高上四千倍。

  太空署又与阿里桑那大学合作,发展一种将在太空中运行的高度敏感的「宇宙观测望远镜」(Astrometric Telescope)。太空署更有长程远瞻的伟大计划,发展探测宇宙深处的「深宇宙摄影船」(COSMIC),俾可直接飞到宇宙中将行星的照片拍回地球。当这些太空新计划一一实现之后,就会进一步发现及证实宇宙是有无限行星的。

  总之,未来新太空科学越来越多的发现与证明,都将更能印证佛说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真相,也可见佛经确是超越时代的,蕴藏着宇宙奥秘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0 06:53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三世一切说,菩萨分别知: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悉了知,如是无量世,觉悟相不同,方便究竟行,具足诸佛智。」

  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卅二之二之一偈中云:「……世界初成时,先起色界宫,复于欲界天,次第起宫殿,次复于人间,各各造住处……。

  「……慈悲依智慧,功德依方便,法身无所依,譬如大地起,饶益诸众生,水陆群萌类,各各得安乐,依虚空众生,及欲色诸天,二足四足等,一切悉饶益……。」

  华严经卷三十六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曰:「虚空悉为一切万物所依……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依虚空住,谓无色界众生处,色界众生处,欲界众生处,此三界悉依虚空,而彼虚空无有迫迮。如来智慧亦如是……。

  「……火劫起时,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皆悉炽然,烧尽无馀……。

  「……大风起名曰坏散,悉能坏散磨灭大千世界……。」

  同篇偈内有云:「一切三世间,欲色无色界,离我及我所,安住于虚空。」

  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中又云:「……菩萨离痴愚,心意淨无量;修习诸善根,具足无量愿,度无量众生,令至安隐处。平等观法界,于彼无所着……。」

  华严经的另一段着名偈语云:「过去无量劫,安置未来今,未来无量劫,迴置过去世……。」

  普贤行愿品又一偈云:「无量劫即一念,一念即无量劫。」

  有一说谓:一个小劫是大约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八十个小劫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约为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下文当再详论。

  华严经云:「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

  清凉国师华严经疏注解为:「是故缘起要互相依。」至为明白;又说:「诸缘相望,全体形夺。」这句话,更为透闢。拙文「西方尖端科学走向佛学空观」中,提及次原子结构内的强弱各力的情形,更可证明缘起与诸缘相望,全体形夺。

  华严经卷十四讚佛品第二十的偈颂中有句:「……妙相无不现,犹如一切法,因缘和合生。」

  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

  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佛国品第一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观世音菩萨……等三万二千人,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馀四天下来诣佛所,而为听法,复有万二天帝,亦从馀四天下来在会坐,并馀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等,悉来会坐……。」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云:「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若此……如无色界色……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慈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捨?曰:所作福祐,无所希望。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同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

  同经菩萨行品第十一云:「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诸佛色身、威相、种姓、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淨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得念总持……。」

  法华经序品第一曰:「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其名曰:阿若侨陈如、摩诃迦叶……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得陀罗尼……供养百千诸佛……。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药王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与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四大天王……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等,与其眷属,万二天子俱……有八龙王……各与若干百年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

  「文殊师利……说偈曰:我念过去世,无量无数劫,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

  佛说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如是等恆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是诸国土……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大智度论卷四释初品中菩萨云:「问曰:几时名阿僧祇?答曰:天人中能知算数法,极数不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十百名千,十千名万,千万名亿,千万亿名那由他,千万那由他名频婆,千万频婆名迦他,过迦他名阿僧祇。

  「……如是,菩萨一阿僧祇过,还从一起……二阿僧祇中,心虽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称我当作佛。三阿僧祇,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我于来世当作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佛,为初阿僧祇……从罽那尸弃佛至燃灯佛,为二阿僧祇……从燃灯佛至毗婆尸佛,为第三阿僧祇……。」

  阿僧祇,阿者即是「无」,僧祇即是「数」。

  阿僧祇(Asankhya),又名阿僧企耶(Asankhyeya),是古代天竺计算数字十进位的第五十二个位数,拿现代数学术语来说,即是「十」的「五十一次方」。

  根据「俱舍论」所载,今再用现代数学术语译出如下:天竺古代算法,有六十个位数。最小的第一位为「一」,第二位为「十」,第三位为「百」,第四位为「千」,第五位为「万」,第六位为「洛叉」,第七位为「度洛叉」,第八位为「俱胝」,第九位为「末陀」,第十位为「阿瘦多」。

  第十一位「大阿瘦多」—百亿

  第十二位「那瘦多」—千亿

  第十三位「大那瘦多」—万亿

  第十四位「钵罗瘦多」—十万亿

  第十五位「大钵罗瘦多」—百万亿

  第十六位「矜羯罗」—千万亿

  第十七位「大矜羯罗」—兆

  第十八位「频跋罗」—十兆

  第十九位「大频跋罗」—百兆

  第二十位「阿刍婆」—千兆

  第廿一位「大阿刍婆」—万兆

  第廿二位「毗婆诃」—十万兆

  第廿三位「大毗婆诃」—百万兆

  第廿四位「昷蹭伽」—千万兆

  第廿五位「大昷蹭伽」—亿兆

  第廿六位「婆喝那」—十亿兆

  第廿七位「大婆喝那」—百亿兆

  第廿八位「地致婆」—千亿兆

  第廿九位「大地致婆」—万亿兆

  第三十位「醯都」—十万亿兆

  第卅一位「大醯都」—百万亿兆

  第卅二位「羯腊婆」—千万亿兆

  第卅三位「大羯腊婆」—万万亿兆

  第卅四位「印达罗」—十万万亿兆

  第卅五位「大印达罗」—百万万亿兆

  第卅六位「三磨钵耽」—千万万亿兆

  第卅七位「大三磨钵耽」

  第卅八位「揭底」

  第卅九位「大揭底」

  第四十位「拈筏罗阇」

  第四十一位「大拈筏罗阇」

  第四十二位「姥达罗」

  第四十三位「大姥达罗」

  第四十四位「跋蓝」

  第四十五位「大跋蓝」

  第四十六位「珊若」

  第四十七位「大珊若」

  第四十八位「毘步多」

  第四十九位「大毘步多」

  第五十位「跋罗搀」

  第五十一位「大跋罗搀」

  第五十二位「阿僧企耶」

  算到十的五十一次方 ,这就是「阿僧祇」(Asankhya),全部写出来,就是在「一」的后面有五十一个零: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这样庞大的数字,在中文上我已词穷,不知如何称谓?

  在阿僧祇之上,还有十个更大的方次,每自乘一次成为高一级的数字。

  新华严经「阿僧祇品」四十五说:

  「阿僧祇」「阿僧祇」为一「阿僧祇转」,拿现代数学来表示:(10的51次方乘10的51次方)。

  「阿僧祇转」「阿僧祇转」为一「无量」,拿现代数学来表示:(10的51次方乘10的51次方)乘(10的51次方乘10的51次方)。

  「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拿现代数学来表示:(10的51+51+51+51次方)平方,或(10的51次方)的8次方。

  「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拿现代数学来表示:(10的51次方)的16次方。

  「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拿现代数学来表示:(10的51次方)的16次方乘(10的51次方)的16次方,或(10的51次方)的32次方。

  「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拿现代数学来表示: (10的51次方)的32次方乘(10的51次方)的32次方,或[(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4次方。

  「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现代数学可写为:[(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平方乘[(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平方,或[(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4次方。

  「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拿现代数学来表示:[(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平方自乘四次,或[(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8次方。

  「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现代数学可写为:[(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16次方。

  「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就是[(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32次方。

  「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就是上述不可称的自乘(平方){[(10的51次方)的32次方]的平方}。

  「不可称转」「不可称转」是「不可思」,是上述「不可称转」的自乘(平方)数字,大到难以表示。

  「不可思」「不可思」自乘为「不可思转」。

  「不可思转」自乘为「不可量」。

  「不可量」自乘为「不可量转」。

  「不可量转」自乘为「不可说」。

  「不可说」自乘为「不可说转」,已为「无限大」。现代数学以∞符号来表示,∞形似阿拉伯数字8的横置。

  到了「不可说」阶段,数字已大到这样—十自乘三百四十万七千八百七十二次方(10的3,407,872次方),如果写出来,一字后面不知有多少万个圈?

  上面提过「劫(Kalpa)」有大劫、中劫、小劫。

  祖庭事苑曰:「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

  小劫就是「器世界」成住坏空一个週期所需经历的时间。器世界就是欲界的一个世界,物质宇宙之一—我们所知的太空宇宙。

  阿僧祇劫就是我们的物质宇宙成住坏空10的51次方次所需经历的时间。

  「无限阿僧祇劫」,就是上述的「无限大」次数的阿僧祇劫,可以用现代数学方式表示为:(10的51次方乘8)

  这无限大的天文数字,已非文字所能表达了。

  祖庭事苑八卷的作者睦庵(宋),摘解经论,对于佛经所讲的「时」与「劫」均有很清楚的认识。他说:「日月岁数谓之时,成住坏空谓之劫」,正显出他对天文学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现代人大多数往往只知「时」而不知「劫」。

  「时间」,其实只是一种错觉。

  地球上的人类,以「日出」至「日没」再到下次「日出」,定为一昼夜,并划分为二十四小时。每一小时又再划分为六十分钟,每一分钟又再划分为六十秒钟。这是人为的时间观念。

  地球不断在自转,而且绕着太阳转,谓之「公转」。每绕日一週,在现世阶段,需要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即是人类看见日出日没三百六十五次,亦即是地球自转了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次,人类就称之为「一年」。

  但是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常常每廿四「人定」小时转一週的。绕日而转的时间,也并非永远都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最近,西方的尖端天文学家已经从电子天文望远镜收集的资料,计算出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不断在变化!在十万年以前,地球绕太阳一週,只需三百三十天!一百万年前,地球绕日一週只需两百八十二天。换言之,地球逐渐衰老下来了,越来越慢,将来也许绕日一週需时四百天或更多。

  当地球初形成之时,转速是比现在要快得多的。太阳初形成时,转速也比现在快;现在的太阳是已经在进入「坏」的阶段途中了,太阳已经开始衰老,它绕着银河系中心而转行的速度也渐渐慢下来了。科学家估计大约还有一千万年,太阳就会突然爆炸,散尽一切热能,化为虚空,即是走上「空」的阶段。

  地球是太阳系当中的一颗行星,地球与金星、水星、火星、土星、木星、海王星、冥王星等为较大行星,还有许多较少的星体、飞石……各在其无形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而旋转,情形像电子群的环绕着核子而旋转。各行星或星体距离太阳远近不同,各别的自转与公转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念。依距日距离次序分述如下:

  最接近太阳的是水星(Mercury),距离太阳约三千六百万英里,自转速度为每秒钟二十九点七英里,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八十八天。

  其次为金星(Venus),距离太阳六千七百二十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钟二十一点七英里,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二百二十四点七天(即是一年只有二百多天)。

  第三为地球,距离太阳九千三百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十八英里半。公转绕太阳一週需时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一年)。

  第四为「火星」(Mars),距离太阳一万万四千一百五十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十五英里,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一又百分之八十八年,火星一年等于地球将近两年。

  第五为木星(Jupiter),距日四万万八千三百三十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八英里点一,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十一点八八年(11.88yrs),即木星一年等于地球十一年多。

  第六为土星(Saturn),距日八万万八千六百一十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六英里,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二十九点四六年(29.46yrs),即土星一年等于地球将近三十年。

  第七为天王星(Uranus),距日十七万万九千二百八十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四点二英里,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八十四点o二年(84.02yrs),即天王星一年等于地球上八十四年多。

  第八为海王星(Neptune),距日二十七万万九千三百五十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三点四英里,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一百六十四点七九年。换言之,海王星一年等于地球上164.79年,将近一百六十五年。

  第九为冥王星(Pluto),距日三十六万万七千五百万英里,自转速度每秒约二点七英里,公转绕日一週,需「地球时」二百四十八点四三年(248.43yrs),即冥王星一年等于地球上二百四十八年多。

  由此可见,单在太阳系之内,各星球上的时间已经不同。如果你移居到王星上去,你才住一年,你老家的亲人早已经过了二百四十八年多,生生死死,已经四代或五、六代了;当你再回地球探亲时,你才增了一冥王岁。换言之,假如你二十岁移居到冥王星,一年后回地球,你才二十一冥王岁,你留在地球的一岁儿子,已经老死了将近两百年,他的玄孙已经二十五岁,比你还老!

  当然以肉体移居冥王星是不可能的事,此段只是要反映出时间的「虚妄性」与「相对性」。

  「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的「光谱」之一的外围无数组「太阳系」之一。我们的「太阳」,一些也不伟大,只是一颗橙色的将灭的「矮星」(Dwarf),比它周围的其他亿亿万万颗太阳,相形见绌!整个银河系,估计至少有四万万亿个「太阳系」,大大小小,多逾恆河沙数。

  我们的太阳,一般人误称之为不转动的「恆星」;其实,它也是一个「行星」。它的公转速度是每一「地球小时」旋转一百万英里,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行一週,需「地球时间」二万万年(200,000,000yrs),太阳自转一圈需「地球时」二十六天。换言之,假如你能到太阳上去,看见「日出」、「日落」—银河系中心的那一团巨大的「煎单面鸡蛋」形的星云光芒的「出」与「没」,是太阳上的一天—已是地球上的二十六天。你在太阳上度过「一年」,地球上已经是二万万年。你来太阳时刚二十岁,抛下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你在太阳上才住了一年,你在地球老家的儿子的子孙都传了不知几万代了。你的妻子、儿子、孙子,都死了二万万年,化为乌有已久了,而你才二十一太阳岁!因为你的生命是服从你的「生命时钟」的。从地球观点来看,你已经是二万万二十一岁,实际上你仍是二十一岁,你只活了那「一」太阳年,并没有真活了二万万年;或者你在太阳上活到八十五岁才死,你也只是八十五岁「生物时间」而已。只是你在太阳上住了活了六十四「太阳年」,地球上你的子孙认为你是六十四乘二万万年的寿星,即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万年零二十岁。

  假如你到了更遥远的太空深处,又假如你到了银河系的中心—须弥山之一,它的运转速度大约每一(地球时间)秒一千万英里—它绕着太空深处的一个更加庞大不知几亿倍的「极度浓密高能的光与热中心」而旋转,情形有些相似于各个太阳带着太阳系的行星星体绕着银河系中心而运行。银河系中心需要四万亿「地球年」才可运行一圆周,它的自转速度大约每秒十万英里,需要四千万「地球年」才能旋转一个圈。在银河系中心的一天,等于在地球上四千万年;一年等于地球上的四万亿年!如果你到了银河系中心居住,到达的时候,你是二十岁,第二天,你是二十岁加一天;但是从地球来看,你已经是四千万岁多了!你在银河中心住一年,地球上已经经历了四万亿年,生生死死,不知多少世代了!肉体自然无可能在银河中心的高热强能之中生存,这是另外一件事。上面说的是时间观念的虚妄与相对性。

  我们的银河系,又只不过是这一重宇宙之中一个星云光漩系统而已。除了银河系之外,还有不可计算的无数的星云光漩系统(Galaxy),大小各别,环绕着这一重宇宙的中心而运行、旋转。情形就相似于我们的银河系中,四条尖臂内的千亿太阳系,环绕着银河系中心的运行。

  这一重宇宙的中心,又带着它的不可说不可说无数的星云光漩系统,绕着一个更为巨大不知若干亿兆倍数的极极高能光热中心而运行!可说我们这一重宇宙,亦只不过是无数无数的宇宙系统之一而已。

  甚至于那个再高一级的极极高能光热中心,我们姑名之为「超级宇宙中心」,也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超超级宇宙之中的一个小小宇宙系统而已,还有无数的宇宙在同样地存在,及绕着一个更超超级的中心而旋转运行。

  那些超超级的宇宙中心,自转一个圈,需时是「地球时间」的不知多少亿兆兆年。你若能到达那边,你若居住在「彼岸」,你的生物时钟,依然是二十岁,你在那边只过了一天,地球上已经过了不知几个阿僧祇年数了!你在彼岸,俯视地球人间,在你的几秒钟之内,你已看见了人间历劫几千万年,你看见了地球的未来与过去;你看见银河系怎样从虚空之中因缘化合而形成,你看见它经历「成」、「住」到「坏」的阶段,也看见它将走上「空」的未来。你看见我们太阳系的成住坏空,更看见我们地球的成住坏空,你观尽了世间,看尽诸法,无一不是空!

  摘自:《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0 06:54

 因果律成为新科学的支柱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古典物理学已发展到颠峰。当时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乔云爵士(Lord Kelvin),曾有此豪语:

  「未来的物理学已不可能有任何重要的新发现了,纵然有所发现,也不过等于向地平线上空,增加两个小小的黑点而已!最多只能形成两朵小小黑云。」

  曾几何时,一九三零年代,爱因斯坦以「相对论」震撼了古典物理学的基础,海辛堡更以量子力学说彻底地推FAN了古典物理学。这两朵黑云所挟来的飓风暴雨万均雷霆,完全地取代了古典物理学,成为今日二十世纪末的宇宙学、太空物理学、核子物理学与理论物理学的新基础!相对论否定了古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念,量子力学指出宇宙物理的变幻无常,两者异曲同工,领导科学界认识宇宙的奥秘,启发了人类的新智慧。

  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根据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而发展的新物理学,在各方面都有卓越的伟大成就。例如:宇宙大爆炸源起学说及证据的发现、粒子的发现、四度至十一度时空的发现、超光速的发现、无限多元超级宇宙的发现、医学进入四度空间、军事学进入太空的准备、太空探险船探测土星木星、太空穿梭机探测太空、生命起源之谜……各种科学成就,美不胜收,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这许多新科学发现,几乎每一件都可以成为佛教经典奥秘的诠释或旁证!

  不幸仍受两百年前至一百年前落伍古典物理学智识所束缚的人们,只知教科书上的陈腐观念,并奉之为圭杲。以其腐朽的唯物观念来看世界,而否定一切他们未知的真理。妄指佛经所讲的超自然记录与宇宙真理为「迷信」!其实,他们自己缺乏充足的最新科学知识,对于事理未曾深入探讨穷就究其理,无知而固执,心智不开,执迷于落后的古典物理化学,或在形而下哲学内兜圈子,或在文字学中钻牛角尖,那才是真正的「迷信」!

  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哲学虽是人生重要的思想骨干,可是无论何如也只是宇宙真理的一端而已;无论如何伟大精妙,哲学总不能超越宇宙,也终归只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渺小的人类在宇宙中只占微弱的地位,其思维难以超越经验世界;哲学总不外是人生经验的精华,始终在经验世界内转圈子,对于超越经验世界以上之事理的探讨,极其有限,其认识也极其贫乏!

  佛学对于宇宙本源及其与人生的关系,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佛学是一种综合科学与哲学的深奥学问。单从哲学途径研究佛学,也是不够的,必须亦从科学途径研究佛学。先从科学明白宇宙整体现象及事物之理,对于研究也有事半功倍之效,若徒究文字之学,著了文字相,那就很容易深陷旋涡了。

  基于此种观念,我主张从新科学角度来比较佛学。从比较中,很容易产生许多顿悟,也越来越发现佛学中之科学层面的伟大,佛学不单是在哲学上卓越而已。从了解佛学之科学面,也得以比较容易了解佛学的哲学思想。

  因此,在这里讨论量子力学学说与佛学的比较,应该不算是多余的事。

  古典物理学只认识物质的最小单位为分子、原子,并不认识次原子以下的世界;只知物质的质点在空间有绝对的位置与速度,并不知道其相对性,也不知道波动(Wave)的特性是没有绝对固定的位置。事实上,从实验发现,波动具有干扰(Interference)与绕射(Diffraction)现象——波的振动有「正」有「负」,会互相干扰抵消(而质点不会互相抵消,只会相加)——原子内的电子与中子,都具有波动性,会产生干扰或抵消现象,也没有固定的位置。古典物理学用质点的位置,来表示质点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而量子力学用波动作用(有译为波动函数,因其作用一词,兼具有函数之义,也可用函数来表示),则比较合理。

  量子力学说指出,波动作用不是经验世界中的实物,它是虚的,不是用经验世界任何已知标准所可测量的。不过,它与位置、动量、动能、位能等等都有关系。波动作用不是可测量的量,但是,透过波动作用可以测得其他良的可能或然率(Probability),也只能说大概在那里而已。量子力学学说称此为「测不准无常定理」(Uncertainty Principle),Uncertainty这字原义也可译为「无一定」、「无常变化」,这在说明宇宙中的物理现象。宇宙物理原无确切固定的现象,一切都只不过因缘而生,一切无常无定,佛经早就讲过了(见阿含经)

  量子力学内的另一重要发现是「叔丁格作用」(Schrodinger Function),此理论指出:一切能测的量,都只是观测的对映现象而已。对映的作用,由物理学家叔丁格以数学方程式表示出来,故称之为叔丁格方程式(Schrodinger Equation)。不同的物理系统中,各别的位能、作用、质量都不同,对映作用就不同,从对映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波动作用——也随之各异;科学家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这些关系,称为「波动方程式」(Wave Equation)。又说:「波动作用」是「波动方程式」的「解」。这些都是很专门的学问,这里避免艰涩的数学方程式,只作浅说而已,并不足以代表原说的精华。

  叔丁格指出:观测会引起被观测对象的物质变化(请参阅拙文「科学家对于遥控心力的追寻」)。

  古典物理学认为:质点不能从底位能到比它能量高的位能去,亦不能穿过高位能的障碍,而到另一个低位能位置去。这是错误的见解,量子力学的新发现之一,就是质点可以穿透高位能的障碍。核子的阿尔发衰变(Alpha Decay),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古典物理学视质点与波动是两回事,这也是一种错误;事实上,量子力学学说告诉我们:质点与波动是两回事,这也是一种错误。事实上,量子力学学说告诉我们:质点与波动是可互换的,根本上是一体二元。古典物理学认为质点的存在是有限制的。而量子力学学说指出:质点的波动在宇宙空间到处存在;若以数学函数来表示,则波动函数的绝对平方,在任何空间都不是「零」。这种二元观点,接近佛学所讲「有无」、「生灭」的二元观念。事实上,宇宙的一切都是如此,佛学的「有无」并存,「空有」并立,「生灭」、「断常」循环,完全符合宇宙物理的真相。

  不过,量子力学是用来解释宇宙物理的,其宗旨并不是用来解释佛学。而且,佛学对于宇宙物理法则的说明,也远不及对人的「空」、「性」深入广及。量子力学所发现宇宙的「空」源,并不是探讨人的「空性」;人的「空性」,自然有其宇宙空源的根,但是并不等于就是宇宙物理之空。两者仍是有很大差异的。我只能说,量子力学学说及由之而发展的科学新发现,越来越接近佛学内的科学宇宙观点,不能说它就是佛学内讲求「性」、「空」的原理。我也无意认为佛学的「性」、「空」学说,超越量子学说或不及它,因为这根本是两件事,只宜比较,而不宜互相衡量。

  量子力学学说的「波动作用」、「叔丁格作用」、「测不准无常定理」等,配合宇宙源起于「空」的各种学说与科学发现,包括「大爆炸」、「大泡泡」、「宇宙扩展」等,都指向宇宙及超级宇宙的空源。无疑地「空」是宇宙之源及最高最终亦是最初境界。身为宇宙内欲界一小小微末分子的人类,又怎能超越宇宙的空源?「性空」虽不是经验世界所获致或表达的东西,到底也还是以人生经验为始点,没有理由硬说「性空」超越一切,甚至超越宇宙一切;承认其非超越,或者更接近空观一点罢了!自视超越就已经是惹了「尘埃」了,岂真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的空性,既不超越,也不低落,既无一物,何来超越?何来低落?本来如是!

  量子力学与佛学空观是通往超宇宙空源的两条歧途同归的途径,这是我的感觉。我认为两者只有互补作用,而无尊卑敌对之分;因为从量子力学与新科学的其他新发现入手,先去了解超宇宙的本体及「空」源,再回过来研究佛学的性空,有很大的方便。不过,首先须做到无我执,否则,本位主义很容易导致幻相:不去我执而想做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是太难了。

  华严经毗庐佛说:「不超越」。空性是无执。心经说:无智亦无得。空性与万物同体同源,空性无我。离开宇宙万物万象而谈自性,无异是苍蝇追自己的尾巴,团团转,越转越自迷。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前面四句,若先从研究宇宙入手,明白空与色是不同而又相通的界,且是互相循环的状况,那么第五句针对自性的话,就迎刃而解。否则,倘以经验世界去捉摸,终是瞎子摸象;倘从古典物理学去看,也必定著了执迷!以经验世界的观念去求空性,是很难体会金刚经所云:「身相、即非身相,是名身相;庄严佛土,即非庄严佛土,是名庄严佛土」,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的。如果先从宇宙太空物理学入手,了解了宇宙,就容易领会。量子力学无疑是这一方面最方便适合的跳板。

  量子力学是最新尖端科学的基础,它解释宇宙基本构成力,指出宇宙万物不可测定、不可思议的无确定性及无常性,甚至量子力学本身也是不确定的,没有可以死守的不变公式。无常无定原是宇宙的现象。

  当前举世物理学家都从量子力学的门槛进入宇宙科学,对于量子力学造诣最深,而且颇有新贡献的物理学家之一,当数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USA)的物理学家约翰·阿启波特·威勒博士(Dr.John Archibald Wheeler)。他是举世公认的量子力学专家,基于量子力学的进步研究,他提出不少崭新的发现与见解。他说:「今天的物理学家们,分头从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两端,发掘神秘大山的隧道,有些杰出的物理学家们已经由质点的研究,发现了宇宙万物是以几何方式交织于十一度时空空间的(Eleven Dimensions);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学说专门讨论多元空间。在尚无新理论学说的情况之下,量子力学仍是唯一最能解释多元多度空间的学说,至于多元空间的发现,只好称之为承认物理学(Recognition Physics)。」

  威勒博士认为:「承认物理学」将来会一步步深入认识及解决,量子力学学说所述次原子世界内的怪异现象。怪异现象之一就是质点的生灭散集都是偶然率的(即是佛学所讲的缘缘——本文作者注)。

  七十三岁的威勒博士,在新物理学上的卓越成就,多得不胜枚举。他于一九五二年始创专门研究太空黑洞的「黑洞物理学」(Black Hole Physics),他所创的「黑洞」名称,已为科学界公认采用;他是「几何力学」(Geometrodynamics)的发明人,被称为「几何力学之父」。几何力学是综合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而在两者范畴之内发展的几何学。

  并非佛教徒亦未曾接触佛学的威勒博士,曾经说过:「宇宙一切事态发生,都循环因果系统而发生的。」又说过:「时间和空间都是空虚无有成形的,假如取消了时间,宇宙就停顿在某一须臾的永恒;假如取消了空间,宇宙就成为没有空间的混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有空虚。」

  威勒博士是在讲宇宙物理,并非在讲佛学。可是,听来多么像是佛学!佛经说:「一切法皆空」(见瑜伽师地论卷十五)。

  宇宙从空虚形成之始,「大爆炸」前的第10的负43次方秒,客观的现实尚未出现,空虚之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本来无一物。直到其后,有了辐射,有了扩展的运动,才出现时间(因为有进行程序)和空间(因为有扩散),才形成客观的现实,然而一切时间空间又将归于空虚(佛经早就指出这种「万法归宗」的宇宙真理,但是现代人至今仍不是人人有这种认识)。威勒博士希望知道为什么宇宙会有这种因果循环的现象。

  在现阶段的科学,在未有更具革命性的新学说出现之前,量子力学学学说无疑仍是最接近宇宙奥秘的权威学说;只有从量子力学学说去研究物质的过度情态——次原子的那些电子、中子、粒子、微子等等的变幻无常,似是而非的现象——才有可能寻得答案。

  一般人的所谓常识,都是对经验世界的反应与估量判断,对于非经验的世界则是怀疑、否定的,此因陷入了我执。古典物理学家们坚持,现实中一切事物都必须遵照古典物理学的定律法则,比方说「动者恒动,静者恒静」之类的落伍物理观念。殊不知这一类观念或法则,只适用于这一个地球上而已,出了太空才几百英里,它就已经不适用了;在宇宙中,动者未必恒动,静者亦未必恒静,宇宙的运动,是有许多形态的,因缘而异。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革命,推FAN了古典物理学的绝对物理观念,功在万世。不过相对论仍将古典物理学的机械力学说(Mechanism)视为合理,而用来解释大规模的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并加以进一步的诠释。这些诠释,在现在的新一代量子力学物理学家看来,已经感到很不满意了。爱因斯坦当时也没有自满,他也曾说过:宇宙客观现实的真相,还有待人类心灵力量努力去寻找。他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们会获得答案的。

  量子物理学家们现在获得的答案,尤其是威勒博士的学说,非常耐人寻味。他认为:事物的因果关系建立于次原子世界之内。他发现:次原子世界内的质点,如电子、正子、粒子等,它们的行为是完全反复无常的(Capriciously),变幻不停的。

  他发现:「原子及次原子世界的质点,在未受到观察(Unobserved)之时,是存在于其本身各种统计可能的物理状态。举例说,铀原子天然存在与一种『量子力学』机械虚幻状况(Quantum Mechanical Never-never Land);它是铀元素的原子,又可是铅的原子,又可是铀衰变(Decay)的原子。这几种不同性质的『未受观察状况』(Unobserved St ate)彼此共存——就好象一卷菲林胶卷片已经拍摄了几格不同照片的影象,尚未冲洗,各照片共存未变——但是,一旦受到机械或人类肉眼的观察,这些原子就起变化了!

  无论是用肉眼观察这些辐射性的闪烁原子,或者是用仪器,如盖格氏计算机(Geiger Counter)及自动记录仪(Chart Recorder)来观察这原子,都会引起原子的突然变化,而现出它可能的诸『相』之一;通常它会现出它们最常现的相。原子在受到观察之下,也会彼此互相选择选择;不过,是随缘的选择,碰到什么就选择什么,颇有一点类似在『轮盘赌』上面滚跑的骰子。作伪的赌馆能叫骰子滚到有利赌馆作弊的轮盘上,骰子可能滚到什么最可能的号码上去,却无法解释其何以如此;同样的,量子力学能算出原子的机率,但是仍无法解释这粒原子,及其次原子的质点怎样作为,怎样选择,是成为铀元素呢?抑或以铅元素面目出现?单独的原子如何依缘与其他原子化合现诸相?这仍不是当前的科学家所可思义的;可是,那单独的原子(本来未定为铀元素,抑或铀同位元素,抑或铅元素的原子),一受到肉眼或机械仪器的观察,就立刻变为上述三种元素中任何一种的原子。这是一件事实,可从实验贯彻中证实。也就是说:『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Nothing exists until it is observed.—Joha A. Wheeler)」

  威勒博士与量子力学物理学家们对于此种神秘的物理现象,认为奇异而且不可思议,至今仍是虽知其然而尚未知其所以然。

  尖端物理学的发现,至此已经是玄之又玄了,谁能从经验世界的观念去接受这些已发现的事实?佛经说「诸法唯心造」,早就指出物的虚妄性,与心力观察引起的「存在」了。量子力学科学家威勒博士的发现,恰可作为佛经此语的最佳支持!我这样说,该不算是牵强附会罢?

  从威勒博士的观点来看:观察是因,原子受到观察者注视而起的变化,乃变为什么元素是果!

  因果律(Law of Causality and Effects)在一般人看来原是迷信,而予以屏弃的;但是在量子力学物理学家,例如威勒博士,都并不认为因果律是荒诞的迷信,相反地,毋宁是宇宙最重要的循环法则。威勒博士说:Without Causality,is only chaos ,totally alied to our picture of physicalreality。(倘使没有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完全不是我们所知的物理现实了!)

  在威勒博士及其他量子力学物理学家的提倡下,古老的「因果律」已像火凤凰般死灰复燃,成为当代顶尖科学家承认的宇宙真理定律之一,脱除了佛教的色彩而成为科学的支柱。

  威勒博士等物理学家发现:在次原子世界中,那些反复无常的个别质点及量子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互相抵消,而促成群体质点行为的因果作用。于是,在宇宙中,从显微生物的阿美巴(Amaeba)到庞大的星云漩系,无论大小,一切的运动,都无不遵循因果律而进行。威勒博士曾经以浅出的幽默口吻解释这种奇异的现象,他说:「一个说“yes”,一个说“no”,可是毕竟结合起来了。这种奇怪的婚姻结合——个别的混乱质点与群体的结合,造成一种奇异的因果宇宙! 」

  量子力学物理学家尼毅(Nathan Rosen)、波里士·仆多斯基( Boris Poldolsky )、及爱因斯坦,三人于一九三五年发表联合公报指出:在次原子世界内,各个个别的质点彼此之间有交织关系,互相依存。最近,法国巴黎大学南区分校的物理学家阿伦·阿斯柏(Alaim Aspect),以多次的实验证实了此一理论之正确,这种互相依存的观念,也是与佛经相符的。

  至于佛经讲到宇宙的成住坏空的循环:

  瑜伽师地论卷二云:

  「……于第三静虑中,有俱生风起,坏器世间……此之风界与器世界,一时俱没……从此坏已,得二十中劫住……世间已坏……如是二十中劫已……世间复成。尔时最初于虚空中,第三静虑世界成……三千大千世界,从上而起,与彼世界所作依持……」

  增一阿含经三十四卷七第四十之一内载:

  「比丘当知,一切行常不得久住。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六日出时……须弥山亦渐渐融坏,三千大千国土,皆悉融坏……三千大千刹土,亦复如是,洞然火出,靡不周遍……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复命终……比丘当知,是时若七日出……须弥山渐渐融坏……亦不复见尘烟之分,况且灰乎?是时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悉皆火然……三千大千刹土,悉为灰土,亦无形质……劫还成就时,虚空之中,有大云起……复生千海水,复生千四天王宫、千三十三、千艳天……化自天、千他化自在天……」

  各佛经均有类如此段之记载,说明多元宇宙成住坏空,又再从空生的循环。亦说明宇宙万物互相依持,因缘而生,可说无不符合最新太空物理学的发现。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兼哲学家布列斯·巴斯卡Blais Pascal)曾有诗:

  It is infinite sphere, the center of which is everywhere, the circumference nowhere!

  此诗句灵感是否得佛经,无法考证,但的确很像佛经的口吻。

  大乘起信论曰:「虚空无边,世界无边,众生无边。」

  诸佛经内世界无边的,除了阿含经之外,各经也都很多,实在不胜一一枚举;佛经总是讲宇宙的不可思议多元交织复度空间,不幸这都不是一般人所能领会的。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Niels Bohr)说过:「复度宇宙的复杂,不是人类智慧现阶段发展所能穷其究竟的。」威勒博士说:「宇宙物理的神秘,总会渐渐被科学一一揭开的。」

  对于观察会引起个别原子内部的改变,威勒博士说过:「我不敢用心力或意识这一类字眼,来形容其观察能引起原子反应,但是的确令人无法不联想到意识上面去。」

  佛经说「诸法唯心造」,佛经说的「因果律」,如今从量子力学「叔丁格作用」学说的实验发现来看,显然是完全精确地开示了宇宙一切物理。人,无论什么身,也都只是宇宙的一小分子,没有什么理由非要强调人所追求的空性超越于宇宙的一切。不从我执来看人的空性,客观地从科学的新发现来比较佛理,或者还能较容易明白一点。也许亦较容易获得无执的空性罢?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0 06:55

 一九八二年八月廿九日下午四时十分,物理学家创下了灿烂的史页:德国的重游子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vy Ion-Research简称GSI)发现了第一o九元素!这惊人的伟大发现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

  已知的化学元素,有一百零八种,其中只有九十二种是存在于天然环境。第九十四种,钸(Plutonium)则存在于铀矿之内。原子价高于铀的重价元素,则是人造的—例如一九四o年人工製成的镊(Neptunium)—有些是在核子反应炉,或高能加速器中造成的;又有些是从氢弹爆炸的馀烬炼成的。

  钸元素须从铀元素分离出来。用它所造成的核子炸弹威力奇大,震撼世界,它亦是核子反应炉所需用的燃料。其他人造元素各有用处,尤其有助于医疗。人造元素「美利坚(Americanium)则用作家庭的烟火侦察器。

  发现新元素,对于科学家而言,其意义尤重于实用。科学家对于发现新元素欢喜若狂,因为发现新元素就是又进一步发现宇宙的奥秘!多增加对宇宙的瞭解!

  因此,当英国剑桥大学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十六日,宣布确定证实德国的新发现,消息立刻震撼了全球科学界,纷纷致贺庆祝。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最基本最原始的是氢原子。

  华严经云:

  「世界之初,先成虚空,次成无色界,继成色界,后成欲界。」

  此段经文在新科学上,已经获得证明。氢原子是从虚无形成的最简单的原子,核子的磁力使它吸引了一粒电子环绕核子转行,核子内有一粒正子(质子),数目与电子相等。这颗活跃善变的氢原子,外围只有一重环轨,只有一粒电子在循着这无形的环轨运行。当氢原子捕捉另一粒电子纳入其系统之后,它的环轨上就有两粒电子绕着核子而运行;核子内的正子数目也变为二,这颗新的原子就是氦原子。原子价为二,这是第二号元素。

  如此类推递增上去,各环轨有s、p、d、f各种方式排列,第一圈环轨可容两粒电子,以两粒为满数,超过两粒的,另加一圈环轨,是为第二环轨,电子数目是以八粒为满数。外圈电子数目多的,可以夺取其他原子外面的电子,合组成四粒的半满或八粒的满数,成为稳定状态;外圈电子数目少的,则可能被外面别的原子夺去。

  原子的性质,因电子数目及相对的正子数目而别。核内只有一粒正子,核外有一粒电子在第一圈上的,是第一元素,名为「氢」(Hydrogen),其原子价是一,有两粒正子及两粒电子的是氦(Helium);这些都是一圈的。三粒的是锂(Lithium);四粒的是铍(Beryllium);化学代表符号依次为:H、He、Li、Be。

  有两圈环轨,合计有五粒电子的是五价的硼,化学符号为B(Boron);六粒电子的是(Carbon),化学符号为C;七粒的是氮N(Nitrogen);八粒的是氧O(Oxygen);九粒的是F(Fluorine)。

  这样一路递增上去,天然存在元素可数到第九十二种,这裡只依次列出各元素的代号,及提出常见熟知的元素中文名称,其他则省略。详情可从化学元素表查得:

  第十元素:Ne(Neon氖)十一:Na(Sodium钠)十二Mg(Magnesium镁)十三:Al(Aluminium铝)十四:Si(Silicon硅)十五:P(Phosphorus磷)十六:S十七:Cl(Chloride氯)十八:Ar十九:K(Polassium钾)二十:Ca(Calciun钙)二十一:Sc二十二:Ti二十三:V二十四:Cr二十五:Mn二十六:Fe(Iron铁)二十七:Co(Cobalt钴)二十八:Ni二十九:Cu(Copper铜)三十:Zn(Zinc锌)卅一Ga卅二:Ge卅三:As卅四:Se卅五:Br卅六:Kr卅七:Rb卅八:Sr卅九:Y四十:Zr四十一:Nb四十二:Mo四十三:Tc四十四:Ru四十五:Rh四十六:Pd四十七:Ag(银)四十八:Cd四十九:In五十:Sn五十一:Sb五十二:Te五十三:I五十四:Xe五十五:Cs五十六:Ba五十七—七十一:La-Lu七十二:Hf七十三:Ta七十四:W七十五:Re七十六:Os七十七:Ir七十八:Pt七十九:Au(Gold金)八十:Hg八十一:Tl八十二:Pb(Lead铅)八十三:Bi八十四:Po八十五:At八十六:Rn八十七:Fr八十八:Ra(镭)八十九—一o三:Ac-Lw一o四:Rf一o五—一O八未详。

  古老的物理学「元素不变定律」说:元素不能变为另一元素;当代的物理学早已证明它不正确。现在我们都知道,元素虽不能以化学方法改变为另一元素,却可用物理方法改变。在宇宙太空中,元素随时在变化,生灭成败,循环不绝。在地球上,有科学家运用核子反应炉,或高能加速器将元素的原子内部分离,製成新的元素。例如新元素「美利坚」(第八十九种),就是人造元素之一。

  德国的「重游子研究所」,设于达姆斯他特(Darmstadt)市郊的最新式高速分离器,将一颗铋(Beryllium)原子分离,造成一颗新的第一o九号元素的原子。虽然它的生命只有很短促的一分钟,但是已经足以使科学界更深入瞭解宇宙太空的原子生成过程(见图解)。

  高能加速分离器的原理简说:

  (1)用高能加速原子射击一组原子。

  (2)高能原子将目标原子击散,分离成为正子(质子)群。

  (3)再经分离,到达终点,分为「正子」(质子)与「反正子」(反质子)两种。原理不难,实行却很难,因为需要极高的核子能,从这方法製成新元素更难。

  一九七四年美国物理学家製成第一o六元素原子,及一九八一年德国重游子研究所製成一o七号元素之后,又发现游离的一o九元素。虽然至今尚未发现第一o八元素,但仍可证明:宇宙太空中各种元素随时可变为另一元素,变幻莫测。这并不符合古老的物理观念—元素不变定律。

  元素的编号,是以其核子内正子(质子)的数目作为编列次序,正子的数目决定原子的性质及原子价。第一o九元素即是说明这颗新核子有一o九粒正子。

  核子内除了正子之外,还有中子。中子的数目影响核子的稳定度及辐射活动。同一元素核子内的中子数目,可以有不同的数种形态,称为同位元素(Isotope),各有不同数目的中子。到现在为止,物理学已知有两千种同位素,但是推论至少有八千种。即是仍有六千种尚待发现。

  物理学家们知道,只须增加正子及中子给核子,就可製造新元素及同位素,以追寻宇宙中尚待发现的六千种元素。可是,理论简单,实行却不容易。

  核子内正子与中子两者彼此互斥,物理学称之为「互相排斥」(Coulomb Repulsion)。只有把正子与中子两者强迫挤在一起,极其紧贴,核子的强力才可压倒这种「相互排斥」力量,而将两种质点联结起来。

  大多数的新人造元素,都是将较轻的元素,例如氧,与另一种人造元素结合而成。但是人造元素太稀少罕有了,所以再造新人造元素并不容易。

  一九七三年,苏联都伯那(Dubna)市郊联合核子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ofNuclear Research)的物理学家尤里?奥更尼辛(Yuri Oganesian)认为:人造重元素,无须使用另一人造元素,只须将某些稳定元素的核子彼此结合即可。

  这也还有很大困难。将一元素核子与另一元素核子结合,必须把一元素的核子交由高能加速器加速,射向另一元素核子,而且旋射的力量必须大到可以压倒「相互排斥力」才可结合。故此必需用很高的辐射能,因之必会产生高热,而太高的热又会使结合的核子立即飞散。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新建超级高能加速器的副主任大卫,史葛博士(Dr.David Scot t)说:「这情形就像捏黏土。两团黏土慢慢捏揉,可以互相结合。若用力将两团黏土掷向牆上,两者非但不结合,反而全散碎。核子分离亦复如是!必须恰到好处地用高能将核子射向目标,才可结合。」

  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採用此一原理,在高能加速器内用氩(Argon)原子去勐烈轰炸铅(Lead)原子,试图用此法製成第一oo元素飞尔米(Fermium是一九五二年义大利物理学家飞尔米Erico Fermi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发现,因以其名为名)。结果非常成功,并且还製造了好几种人造重元素。

  西方各国科学家对于苏联的此项成就颇表怀疑,认为可能又是苏联的宣传,只有德国表示可以置信。上述德国「重游子研究所」物理学家安布鲁斯德(Peter Ambruster)说:「我们缺乏美国科学家的人造元素,例如:居礼(Curium)、加里福尼亚(Califomium)爱因斯坦(Einsteinium)等等作为目标元素。我们只有採用苏联的方法,用天然元素撞击天然的目标元素。」

  重游子研究所于一九七一年装设UNILAC最新式高能加速分离器,一九七六年启用。一九八一年,证实苏联的方法有效,并以之製成第一o七号新元素;一九八二年八月製成第一o九号新元素。这些成就在太空物理学上意义极重大—它複製了宇宙中新元素的形成及灭亡的过程,使科学家证实了宇宙中无时不在生灭之理。佛经说「诸法如幻」,又获一明证。

  这项实验是用铁原子发射,轰击的目标是铋原子,由于高温控制得宜,结合核子并无立即毁散,只射出一粒中子,然后这颗结合核子分裂,成为新元素一o九号—一共有一o九粒中子。它的寿命只有一秒钟的五千分之一,真的是「如泡沫、如电、如幻」(金刚经语句大意)。

  从铁核子与铋核子结合而成的第一o九元素毁灭之时,消失了它的新身分,它放射出一个阿尔发质点(Alpha Particle是一个氦气核子,有两个正子与两个中子),而变为第一o九号元素(一o九减二等于一o七)。这个一o七号元素,迅即又放射出一个阿尔号质点(一o七减二),变为第一O五元素。之后,它的一粒正子转变为一粒电子,放出一粒正电子(Positron),就变成一o四号元素,一o四号元素又分裂为二而毁灭完毕,成为游离的游子之类,须待未来因缘再生。

  从一o五号元素开始,新元素都没有命名。今后科学界可能不再为新元素命名,而仅以其正子之数目为编号次序;在过去,则有命名,多数是纪念发现人。例如一九四o年居礼博士(发现镭Radium的法国着名女物理学家之子),发现新元素九十三与九十四,应命名为居礼元素而不命名,只编号,对于科学研究者反而更方便,一目了然,一看编号便知是具有几粒正子。这是题外的补充说明。

  中古时代的炼金术士,妄想用化学方法将铅炼成黄金,那都是行不通的;若用物理学方法,採用高能加速分离器,在理论上应该可能做到炼铅成金。这裡并非鼓励炼金兴趣,只想说明,元素互相转变已经被新科学证明其可行性。原理很简单,只需把核子内的正子数目增或减,就成为性质不同的元素!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分校的高能加速分离器,现在正从事于一项非常昂贵的实验。将每公克价值三十万美元的钙同位元素(Calcium Isotope)光束,射向目标的人造新元素「居礼元素」(即第九十四号,极其稀少,全世界今仅有数公克),以图製造一一六号新元素(即是两者的核子结合,共得正子一一六粒)。如果成功,将是二十世纪末又一次最伟大的物理学实验成就!

  从这些实验成就,我们可以知道,物质是可以转变为另一物质的,元素也可转变为另一元素,元素的原子可以化解为极细微的质点游子,转化为无色界的非物质,转入另一空间,也可以还原。物质与非物质是相沟通而且可以互换的,物质与物质之间也是可以互换的,并非不可互换转变。

  点石成金,并非不可能。假如点石的手指具有高能,或者具有非物质的能,使石头内的原子的正子数目变为七十九,石头就变成黄金了。说穿了,一切的物质,一切的元素,都是数字游戏而已。基本上都是从「空」而生成的,从零变为一,一变为无数。从一粒电子的氢,递增到一o九粒正子的新元素。佛经说「空生万法,万法归空」,这些话早就把宇宙原理洞若观火般看得清楚了。

  凡人极少具有超越物质空间的能,当然无可能转移空间,不能变化,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点石成金或变现物质。但是具有非物质大能的诸佛菩萨,确能用其大能,使物质元素内的核子其正子和电子发生变化,或化为非物质的能;或化为不同的正子电子数目;或转移空间;亦可使非物质的虚空发生变化,转换空间,显现无色界的宫殿(宫殿是居所的象徵,未必就是木石物质的建筑物),再成色界宫殿,后成欲界宫殿。阿含诸经与华严八十卷,所言都是可信的,没有什么不科学的。

  欲界众生的细胞,都是由宇宙的各种元素形成的。人体的细胞构成,脱不了上述的九十四种天然元素范围;我们体内有铁、铜、钙、铅、铝、锰、金、银、锡、锌、硅……这些元素的原子,它们也只不过是宇宙空有循环的数字游戏而已。我们体内这些原子、核子之中,本来就存有其他空间;空间的转换,当然亦是有可能的事,只是等待适当时机。细胞内的钠电子,与细胞膜外钙原子的电子交换,形成电流,成为我们神经系统的电流反应,形成脑神经的思想作用。这些原子之间,及这些核子之中,还有那么些强力、弱力、电磁力、识力、吸引力所汇成的非物质之能,聚为中阴身。所谓灵魂,也就是我们三度空间肉体的第四度空间的存在体,这有什么不科学呢?现在连最新设计的电脑都会闹情绪,会有喜怒哀乐,会判别是非善恶;不光是只会做工、做汽车、做仪器而已。更複杂的人类反倒不可能具有六识吗?不会追寻阿赖耶第八识么?

  中阿含经卷二十四云:「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0 21:49

 一九五O年代,曾经流行过一阵子立体电影(3-Dimension Movie)。这种立体电影需要戴上特製的玻璃彩纸眼镜—一隻红、一隻绿—利用两者的偏差,眼睛可以看到银幕上的皮球向观众掷来,巨大魔怪向你扑来,观众惊喊闪避,歎为观止!实际上它只是二度空间画面的迭影,利用两眼视觉的差距而带来立体的错觉,原理非常简单。此种立体电影由于粗製滥造而不久衰落。

  一九六o年代末年,立体彩色照片及明信卡出现。昼面内的金鱼栩栩如生,十分立体,风景也层次分明,使人如在图画中。用二度空间平面印刷来表现三度空间,已经至善至美,然而不数年间,立体图片又都消声匿迹。大概是因为革新的平面图画印刷术与摄影术进步到纤毫毕现的精密,比上述的立体图片更立体,更逼真。已无需繁複的三层迭影印刷。

  一九七o年代,没有谁还记得立体电影或立体图片。

  一九八o年代初,立体电影经过改良重现,製作的技术较佳,风行了两年。至今亦已音沉响绝。但是,它的製作技术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予以参考,进一步成功的发展出现在的「四度空间超立体透视空虚映象」,英文称为「Holography」。

  具尔研究所、波音航空工业公司……都曾经投下钜资研究四度空间超立体透视空虚映象,数以千百计的顶尖光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各别努力研究。

  今天的四度空间超立体透视映象,已经相当成功,并且已经具有实用价值。举例说,瑞典的一家「雷射光束超立体透视公司」(Lasergruppen Holovision),已经製成了一种超立体透视身分证卡片。上面的人像照片是超立体的、虚悬地浮于空中的,宛然是持有人头部面孔的複製,比立体更具体。但是,触不着,摸不到,不在卡片表层,也不在底层,也不在中间,而卡片仍是平面二度的。这种特别的映象,需要很高度精密的光学技术才可製成,并非人人所可冒製或倣造。

  美国空军有些基地已经採用超立体透视摄影,及超立体透视摄影微波对于肉眼的影响,来检查飞机的机件及轮胎,以补肉眼检视之疏忽或不足。现在升上太空的穿梭机「发现」号,亦备有超立体摄影机来拍摄在太空飞行时,机身外壳的结冰情形。

  这种超立体透视摄影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它的功能,也许将来可比拟电脑的电子细胞(Chips)。

  简单来说,「四度空间超立体透视悬空映象」摄影机,是具有记忆力的,与一般摄影机不相同。一般摄影机是吸收对象物或人的光,将之集中焦点反射在底片胶面上,而超立体透视摄影机的原理,则是运用分光镜头。

  超立体透视摄影机的第一支分光,称为「参考分光」(Reference Bea),直接射到受影板上;第二支分光称为「反射光」(Reflection Beam),将被摄影对象的光反射。当第一支分光与第二支分光相遇时,两光互相干扰,产生漩涡与波纹,好比向平静水面同时投石子,引起两团涟漪,两波纹相遇所引起的波纹交错情形。这两支分光结合投射在受影胶片上,冲晒出来,映象与原物大不相同,映象是透明的,再用「参考分光」投射在这透明的映象上面,折光作用就使映象的交错波纹消失,而重现物体的原相,显示出三度空间立体而且悬空的空虚影子,物体的每一部分都纤毫毕露,极其清晰。

  关于它的原理,请看这裡的附图及说明,原理是简单的,制作可不简单。

  首先,需要将一雷射光束(Laser Beam)射出,透射一个三稜镜(Prism),将它分光为二,第一支为「参考分光」,第二支为「物体反射光」。

  第一支分光,「参考分光」通过三稜镜之后,直射于镜面A,被镜面折射而增大了体积,射在受影板上面,全面笼罩了受影板。

  第二支分光,「物体反射光」从三稜镜分出来,折射向镜面B,被镜面B折射放大后,射向被摄影对象物体,恰可罩住物体的全部,随即对物体的形状投射到受影板上。

  两支分光在受影板前交叉相遇,产生永久性干扰的波纹映象,受影板上的敏感曝光层受影后,产生三度空间立体映象。

  受影底片经冲洒之后,用雷射光束从受影板后面向前透射,就会在前面的空中呈现出悬空的超立体透视影象来。完全与原物一样,纤毫毕现,栩然如生,显微逼真。

  拍摄超立体透视影象,使用的雷射光束,必须光波长短一致,必须同色,故此不能使用白光,因为白光内含有多种不同波长,不能一致地创造精确的干扰画面,一般都是使用红宝石颜色的光束,以氖(Neon)为常用。

  图一:超立体透视映象拍摄原理

  一九四七年,匈牙利物理学家丹尼斯?盖博(Denis Gabor)发明立体摄影。他使用水银灯光製成首幅立体透视映象,并因此成就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其方法与技术仍未完美。一九六o年代科学家们发明雷射光束。一九六二年,瑞典物理学家爱默特?李斯(Emmet Leith)与朱理士?乌柏特尼克斯(Jris Upatnicks)两博士,发明雷射光束直射方法,改进立体透视摄影,成为对照强烈的立体照片,引起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研究。

  苏联物理学家丹尼数乌克(Y.N.Denisyuk),随即发明运用光束反射方法,製成超立体透视映象,比上述两博士的直射方法製成者更显微更逼真。

  直射方法所得映象虽然逼真,仍有些像看立体幻灯片,要用特别灯光照射它才看得清楚。但是反射方法的新式超立体透视映象,是将映象的光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一目了然,而且无需特别灯光照射,可以在普通白光下观看。

  一九六八年,美国普洛来公司(Polaroid Corporation)的史帝汾?宾敦博士(Dr.Stephen Benton),发明一种特殊的胶片,使超立体透视映象的底板可以用普通白光照射放映,无需用昂贵的雷射光束来放映。一九七二年,科学家来特?克洛斯(Lloyd Cross),将电影摄製技术与超立体摄影术综合,发明了超立体透视电影。

  但是,超立体透视映象及电影,至今仍未能以天然彩色呈映。它是变色的,用红光照射放映它,它就呈现红色;如用绿光放映,就是绿色。目前科学家们仍在努力研究之中,以求做到天然彩色呈映。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映象的大小,至今只能摄製及放映不很大的面积,最多只能摄製一平方公尺的映象。因为底片製作很複杂昂贵,若想摄制一幅巨大的牆壁全景画面,恐怕不太容易。

  超立体透视电影的製作原理,基本上与製作映象一样,不过比较复杂(请看附图及解说),由左向右逐项如下:

  图二:超立体透视空虚映象的原理之二

  图的左边中间是一座电影放映机,左端是一座雷射光束放射机,图右是一座集光镜头,再右是一座可转动的注油镜头,极右边是受影板。

  一、首先,雷射光束放射机(A),放射出氖光光束,射到第一座折光镜(B)。

  二、折光镜(B)将光速射到三稜分光镜(C)。

  三、分光镜(C)将光束分为两股,一股为「参考分光」(D1),另一股为「物体分光」(E),两股分光各向不同方向射出。

  四、第一股分光「参考分光」(D1),被折光镜(D2)折光,射向折光镜(F),被折射向滤光镜头(G)。然后从滤光镜(G)射向受影感光板(H)。

  五、同时间内,第二股分光「物体分光」(E),射向折光镜(I),折射向滤光镜头(J)。通过后,射向电影放映机镜头所放映的,二度空间电影片上的物体映象,然后直射向集光瞄准镜头(K)。通过后,光波已经平衡,射回可转动的注油镜头(L),成为长条光线之群,射到受影感光板前,与第一股分光「参考分光」交织,互相干扰成为波状,印在感光板上,于是製成超立体效果的透明显微逼真映象。

  六、电影机每放映一个画格,就投射出一条长条的「物体分光」与「参考分光」结合,印于感光板上。

  七、感光板被製成捲筒形状,放映时,从后面照射,前面空中即现出超立体的电影人物的活动情形,栩栩如生,巨细均显,几疑真人实体在空中出现(就算原电影片只是平面电影而非立体电影,也可以现出超立体映象),无需银幕(见附图二)。

  彩色图十三之一上幅是超立体透视空象电影模型「太空穿梭机哥林比亚号环绕地球飞行」的三镜头。下幅是阿波罗石膏像的头部,在空中虚悬出现的立体像。图中上角是研究员的手,持着一面玻璃板置于像前,以显示头像确非实物,亦非印在板上。请注意头像上方的烟雾状光雾,这是「第四度空间」以「三度空间映象」显现所产生的现象。

  彩色图十三之二,是一个人头骨在空中出现的超立体映象。

  超立体透视空虚映象,已经渐渐广为科学家所採用,考古学家可以将出土的古物、化石或骨骼,拍摄成超立体映象,作为代替原物的真实物体来研究,无须触动原物,更可从而追溯古物的过去形态(可能会在四度空间中保留记忆,再以三度空间映象重现)。医学家运用超立体透视摄影检视病人身体,不必惊扰病人太多,只须诊看悬空立体显微映象。拙文曾提到的四度空间摄影,就是三度空间立体透视映象与电脑计算机两者的结合技术,将三度空间的立体摄影,推进到四度空间超立体摄影。由于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之内,对于四度及以上的空间,无法瞭解,所以上述的科学家们,将四度空间的画面用三度空间立体的映象放映出来。

  明白了超立体悬空映象的原理,知道科学可以製造超立体的悬空映象,又知道科学可以使第四度空间的形相转变为三度空间超立体映象出现于空中。我们便不难瞭解,在大自然当中,第四度空间的形相,会转变为三度空间映象而出现。科学称之为「空间的转换」(Transition of Dimensions),这是宇宙中常发生的事。宇宙中的各种空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华严经卷三十六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四云:「……尔时十方各过八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等世界之外,各有八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等如来,悉现其身……充满一切法界,示现菩萨大妙庄严,放大光明网……。」

  华严经第三十九卷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四云:「……我成菩提已,于一切世界不可说劫,说微妙法,示现如来不可思议自在神变……。

  「……一切法示现无量无边自在,一切法无碍实际无量无边,犹如幻网,于无量劫为众生说不可穷尽自在……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身自在,何等为十?所谓令一切众生入己身自在,己身示现一切众生身自在,一切佛身示现一佛身自在,一佛身示现一切佛身自在,一切刹置己身内自在,一法身充满三世示现众生自在,一身入三昧无量身起三昧自在,一身成最正觉示现众生等身自在,一切众生身作一众生身示现一切众生身自在,一切众生身示现法身,法身示现一切众生身自在。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身自在……。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游戏神通,何等为十?所谓:菩萨摩诃萨,于众生身作佛刹身,而不坏众生身,是为第一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于佛刹身作众生身,而不离佛刹身,是为第二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于佛身示现声闻缘觉身,而不减如来身,是为第三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于声闻缘觉身示现如来身,而不增长声闻缘觉身,是为第四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于菩萨身示现无上菩提身,而不捨菩萨行,是为第五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于无上菩提身示现菩萨身,而不减菩提身,是为第六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于涅槃界示现生死相续不绝,而不着涅槃界,是为第七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于生死界示现涅槃界,亦不究竟无馀涅槃,是为第八游戏神通。菩萨摩诃萨,正受三昧行住坐卧现诸威仪,而不捨于正受三昧,是为第九游戏神通……。

  「菩萨摩诃萨,于一佛所闻法受持,悉能往诣不可说佛所,听受正法而不离本坐,亦不分身不起三昧,念念于一一三昧身门。出生不可说不可说三昧身门,一切诸劫犹可穷尽,菩萨出生三昧身门不可穷尽,是为第十游戏神通。」

  这几段经文,说明了宇宙的无限,法界无穷,时间空间的多元交织,空间(界)的可以互相转换。各空间本是相通的,当然一切法可示现无边自在,无量无边,「犹如幻网」。这些完全符合当今尖端宇宙科学的发现,诸佛诸菩萨原是空能,存在于多元的空间,当然可以自在自由显现于另一空间另一界,十种游戏神通是时空转换。

  华严经卷一光音天子偈颂云:「如来广大方便法,无量劫海所修集。彼生灭法如如相,法主音声方便门,如来神力遍十方,普照无量诸佛刹,十方诸佛皆悉现……。」

  尸弃大梵偈颂云:「佛身清淨常寂然,普照十方诸世界………………佛身如空不可尽,无相无碍普示现,所可应现如幻化…………………。」

  乾闼婆王颂偈曰:「如来示现广大法,演说清淨建法幢,一切众生无量门,如来为现种种形。」

  鸠槃荼王偈颂曰:「如来忍力成满足,无量劫行为众生………………最胜现身悉周遍,于十方界无去来。」

  诸菩萨偈颂曰:「一切光明出妙音,说诸菩萨具足行,佛子功德悉成满,普遍一切十方界…………………一一尘中无量身,复现无量庄严刹,于一念中皆悉见,是无障碍淨法门,三世所有一切劫,于一念中能悉现。」

  一切诸法胜音菩萨偈颂云:「佛身充满诸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

  师子焰光奋迅音菩萨偈颂曰:「普贤菩萨愿音声,遍满一切世界海,法身充满一切刹,普雨一切诸法雨,法相不生亦不灭,悉照一切诸世间,无量无数亿劫中,一切佛刹尘微道,卢舍那佛妙音声,具足演说本所行,一切佛刹微尘数,大光明网照十方,一一光中有诸佛,以无上道化众生,法身坚固不可坏,充满一切诸法界,普能示现诸色身,随应化导诸群生。」

  普贤菩萨偈曰:「刹海无有量,殊形异庄严,十方世界海,见诸杂种相……卢舍那佛,于众海中,演说正法,于一尘内,微细国土,一切尘等,悉于中住,一切世界,有种种形,悉于其中,转尊fa 轮……。一切三世诸如来,自在普现无量刹,一一境界一切佛,庄严刹海皆悉见,过去未来现在劫,一切十方诸世界…………………。」

  「佛以无量方便门,能起一切佛刹海………………如来法身不思议,无色无相无伦匹,示现色身为众生,十方受化靡不见。」

  经典说得已经非常明白,诸佛菩萨法身是存在于各种时空空间的大能,不生亦不灭,为度化各空间不同之众生,而应化示现各别方便之身,或为色身,或为无色身。为了度化我们地球的众生就示现色身接引。

  诸佛菩萨从四度、十一度或更高更虚的时空空间转入我们唯一熟悉的三度空间,乃从无色转入有色,现出色身,其方式之一,就是在我们的空中显现。这是最迅速方便的,何须託生为肉身那么耗时耗功?又得从婴儿长大,经过几十年修行,才可度人,岂不是太浪费时间工夫吗?除了佛陀于两千多年前设教普度的大事因缘而以肉身再来立言垂教,其他恐怕是并无必要託生肉身而来的了。今世许多自称是菩萨託生之流,无非都是自欺欺人罢了。

  我们明白了超空间的存在与可沟通,更知道了空间可以互换,那么我们就知道,诸佛菩萨时常在我们三度空间的环境或空中显现,是从超空间而来的。而且那是非物质的大能假託我们所憧憬的庄严色身法相而显现,并非在空中出现的佛菩萨就是真的实质的物质化的肉身。而那些法相,也都是变幻无定的,各随观缘憧憬而变幻,所以人见人殊。观音菩萨以慈悲故,时现慈母相,并非说观音菩萨就是女子,菩萨现慈相,是以慈悲接引众生。菩萨已是不生不灭的宇宙大能大智慧,何须有欲界男身或女身?

  我们当代的顶尖科学家并无神通,也能使第四度空间以三度空间的形相显现,为什么佛菩萨有大神通就不能从高度超空间,以方便接引欲界众生,而在三度空间的空中显现?

  一九六八年,有人在五台山偶然摄得文殊菩萨在空中显现的照片;一九一六年五月,孙中山先生在普陀山佛顶峰天灯台,目睹佛菩萨多位显现向他接引欢迎;一九八二年、八三年、八四年,普陀山数次在空中显现庄严佛刹及诸佛菩萨;峨嵋山空中显现普贤菩萨……还有许多地方都有人见到空中有佛菩萨显现,不胜枚举。

  很多人认为这些是海市蜃楼(Mirage),是由于热空气的水分折射他处的景物于空中。不错,世上是有海市蜃楼的,大多出现在沙漠上空,但是,海市蜃楼的景物,与佛菩萨的显圣,两者并不相同。海市蜃楼是热空气水分反映地面某处的实物真景,比如说,一九八四年五六月间,山东海滨上空出现虚悬的现代化都市、火车、汽车等景物,显然是日本都市,那是海市蜃楼。可是,普陀山上空显现的不是现代化的城市,火车、汽车奔跑之象,而是金光灿烂的梵宫与头顶上有光环,身有金光的奇异相貌的佛菩萨微笑之相。是超立体的,是向众生接引之状,都不类世间任何一处的庙宇,也不似欲界的人类。他们的形相是透明的,却是超立体的,是活动的,有慈悲表情微笑的,有行动的。世间并无这样的肉身菩萨形相,也没有这样的金光四射的玲珑透明庙宇。泰国的佛寺虽是金瓦,青海大金瓦寺虽是金色铜顶,缅甸大金塔是金箔,但都是固体的,不是透明玲珑的,与空中显现的不相同。日本与中国大陆都没有金色透明的佛寺,怎会被热空气水分折射到普陀山上空?如果折射,为什么偏偏射在普陀山上空?却不折射到纽约上空呢?又不出现在伦敦呢?寺内的金身佛像又怎会反映到空中去呢?

  所以,佛菩萨在空中的示现,并不是一般的海市蜃楼,后者并不是从第四度空间以上来的,仍然只是三度空间内世界景物的折射。但是,佛菩萨的空中示现,是从四度以上,或者十一度以上的时空空间来到的佛力,转位为三度空间色相,以方便接引世人!

  当然,佛菩萨示现空中的许多被拍的照片,有真有伪,这需要冷静和科学头脑去判别的。

  无量寿经云:「……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唯识论十云:「神力难思,故能化现,化生,化佛……。」

  佛菩萨空中示现,只为方便接引。其实连那空中的超立体透明金光佛像,也还是佛力幻化之色相,那空中的金光梵宫琼楼玉宇,亦只是佛力一念幻化之相。学佛人应明白,佛经所讲的一切梵宫佛宇,无色界宫殿,亦都是佛力佛心所造的幻相。我们学佛,纵得佛菩萨示现色相,亦不应以相求佛!金刚经说得极明白:「勿以相求我」,又说「有相皆妄」!若以肉身为菩萨为佛,就更妄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2 17:58

时间的错觉


  很多学者在他们的论文内批评印度人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民族;又批评佛经时间观念最混乱最不可靠,也有人批评中国人不重视时间观念。从现代的实用主义眼光来看,尤其是以西方社会工业功利眼光来看,无疑这些批评很有嘲讽的立足点。对于一向悠闲自得的中国人与印度人也都不无带着侮辱的鞭策作用。
  “一寸光阴一寸金”与“时光一去不复返”这两句谚语,都很有好的立志作用。倘若用来警惕用途,那是很好的。在学佛修行上,必须及早实践,以免蹉跎光阴,误了修行。
  不过,提及佛经的时间观念问题,我可不能同意那些批评:我认为是批评者并未深入研究佛经,亦未认识科学,才会有那种肤浅之论!
  佛经所载的时空,都是复度多元无限无数的宇宙与时空,并非局限于我们这一时空,并非仅及于我们这一个宇宙,更不只讲及色界(物质世界)的时空。那都是超越物质世界及经验世界的。批评者的眼光与经验则只是被禁锢于他们的经验的有限局部的世界。从整体意义来说,任何单向的时空都是虚妄的。佛经就常常指出时空的虚妄性。


  其实,西方社会也不是没有人知道时空的虚妄性,爱因斯坦就说过这样的名言:
  “对于有信念的物理学家来说,所谓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的界限只不过是一种幻觉,它是一种顽固的存在的幻觉!”
  For us convinced physicist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s an illusion, although a persistent one.
  ── Einstein's letter to Michele Besso's sister.
  金刚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句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教人三者之心,具应沉空湛然清净,三处求心心不有,心不有处妄原无。这一般三心不可得,也是根据对宇宙的观察而悟得来的空觉。也是指出时间的虚妄性。教人勿执着,勿隔于有执或空执。不过,不仅宇宙科学的人,就不知道这些佛语金句的宇宙真理的来源及意义,所以常有人百思不解为什么三心不可得,如果先明了科学上时间的虚妄性,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华严经说:“未来是过去,过去是未来。”
  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五浊之世的地球上来看,是很难以领会那种超越现实的时间观念的。就我们的人生而言,不但是人类,就是其他生命,都无不是从出生到长成到老,一切事物的次序,都是向前进的。昨天是过去,今天是现在,明天是未来。到了明天,再回头看,“今天”也成了昨天。时间是一直向前走的。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日出日落的错觉,也因不断向一个方向自转而造成时间向前的幻觉。


  倘使地球不是只循环反时针方向自转,也不随着太阳公转,也没有周而复始的地轴倾斜度形成春夏秋冬,生物的生机不随着阳光照射而进展,倘使这些都没有一定动律与周期,倘使地球突然反时针的向东自转,忽而顺时针的向西自转,倘使地球根本就不转动,太阳也不公转,宇宙也完全不动,那么,时间就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意义了。
  我在前一篇论文中提过,我们的宇宙是真空的大爆炸所产生的,真空的朽灭;则化为质点,形成物质密度,使宇宙不断扩张,有了先后次序,于是产生了时空。这种扩张的次序,在空间方面,是上下四方八面的多向发展,但是时间方面,却是单向的,不过,当宇宙的物质密度,到达了临界密度之时,它就会停止扩大,超越了临界密度的另一边,它就会收缩。当宇宙有一天会这样收缩之时,原有的次序就会反向而行。形成时光倒流!到那种情况,未来就成为过去,过去也成为未来!


  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当然无可能见得到这种宇宙收缩而致时光倒流的奇象。但是,物极必反,我们宇宙必有一天会收缩,时光必然倒流!倘若届时的人类尚未用超核子武器自相残杀死光,就会看到时光倒流的奇象了。想来那也是令人悲喜交集的事,试想,人可以越长越年轻,以往做错的事,可以倒流消除,可以重头再来,以往的遗憾可以弥补,那不是很好吗?但是,人越长越年轻,从八十岁倒长回去,变成一岁,变成婴孩,还会变为一粒细胞……这岂不可怕?还有,死了多年的人,都复活了回来,亲人相见,固然可喜,但是,人人都活回去,全人类都活回去,终于倒流到最原始的人类,又再倒流成为未进化的灵长目,又再倒回去成为低等哺乳动物,像老鼠似的,又再倒回去,成为两栖类,爬虫类,成为低级脊椎动物,又再成为软体动物,又再成为单细胞生物,又再成为最简单的光质点……这岂非也是第一方式的毁灭?多么恐怖!
  就是我们的宇宙,也会不断倒流,最后收缩到成为本来无一物的真空。


  这种日子,我们的世代看不到,我们好比是庄子蜉蝣篇中的蜉蝣,生命那么短促,看不到宇宙收缩的恐怖景象。但是,诸佛是知道的,佛经许多段落都有近似这样的叙述,佛是认识这一个宇宙的虚妄性的,也认识众多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时空不一致,此灭彼生,一时生一时灭。如果从新宇宙学入手,就看懂佛经说的多元无数宇宙。
  在西方,三百年前,英国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埃萨·牛顿发表了他的万有引力学说与运动的法则,使后世的科学家得据以计算出太阳系各行星的轨道。牛顿的机械力学说解释了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是像小弹子似的,水与空气亦是由微小的弹子(原子)组成。
  可是,牛顿的学说内并无提及时间的方向。
  假若有人拍摄了一卷影片,记录下来地球以反时针方向自转却以顺时针方向绕着太阳公转的情形。这部影片,可以顺次序放映,也可以倒过来放映给你看。这就是时间可以倒流的一个浅显的比喻。除非你是已经从拍摄之始就看过,否则,你就很难判断,到底顺映的是真正的次序,抑或倒映的是真序。又除非你看到地球上生命次序的倒流,像:人越长越年轻,倒回去成婴儿,否则,你就不会知道倒映的影片是时间方向的倒流。
  在牛顿的机械力学说上,根本就未提到时间的运动方向。时间的运动方向箭头,你既可向前,也可以后退的!在现代物理学家看来,机械力学的时间根本就是可以倒流的!(Time is reversible)。
  假定我们以时间的某一点作为“零”,而我们又知道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公转速度,我们根据牛顿的机械力学方程式,就可以计算出行星在未来第一百万年的位置,也可以反过来计算出一百万年前的位置。这是一个浅释的例子说明牛顿的方程式是时间可以倒转的。
  牛顿的学说没有提到时间的指向箭头。很多建基于牛顿学说的后人学说,例如:麦斯维的电磁学说(Maxwell’s Theory of Elecma Electromagnetism)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还有量子力机械学说(Quantum Mechanics)等等,都同样地没有提到时间指向箭头。
  为什么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不提及时间指向呢?因为,人人都习惯了时间的单行指向,而且,这是一个物理学上最深奥的问题,没有人能完满的答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


  直到近年来,才有几位科学家对于时间问题发表了新的发现。
  首先,我要提及国际知名的日本物理学大家松下真一博士用数学浅说“时间”。松下博士认为时间并非单一方向直线的,他认为时间的持续是“非直线的”连续。他说:用一个二次变换所造成的半群(Semi group)作为“连续”的基础,若将系数简化,设二次项数之系数为2,则可将时间写成有关变数(Parameter)的正二次函数。
  他认为宇宙无始无终。在此方程式二次曲线的“下限”越来越长,越往“未来”则越短。而且,最“下限”处是时间的开始,正是和宇宙开始对应点。在此,一切都以光速在“时间”上远离我们,但无法达到,绝不是“有限”的开始。按照此模式推论,则旧约创世纪上帝创造世界之说就不可能成立,以时间构造而言,法华经所说的永远的佛性,却是正确的。
  松下博士又说,这个时间方程式的下限点,若使用“赫伯常数”(Hubble constant)仍然会成为Ho-1=-?h,应用到核外电子运动上,则可得到普朗克常数Ho之关系式,而能解释常数在宇宙中的意义。
  他又说,有此二次曲线,最少的下限之比-?h更小的“变数”会再上升,由此,可知“时间”是由未来向过去进行的。我们可由此知道,“虚”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无论在任何一瞬间都是表里一致的。
  松下真一博士的论文,发表于日本著名的,岩波书出版的“思想杂志”,详论“时间观念”,不过,就是数学家与物理的人,也未必全看得懂,不用提像我这样并非数学出身的门外汉,又兼以日文“水皮”之至,我上面引用的一段,是余万居教授所翻译的松下真一博士大着“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一书内的一段,读者若有兴趣,请参阅天华公司出版的这本名著,以窥全貌。
  从松下博士的一段话,虽然只是片鳞半爪,我们也可以由此证明华严经说“未来是过去,过去是未来”的确有超越时代的科学意义了。
  松下真一博士是一位出身九洲大学的数学家兼物理学家,曾主修数学中思想最艰深的“解析集论”,又在西德汉堡国立理论物理学研究院,参加“统一场”理论机“新宇宙论”等的研究工作,他是一位成就很卓绝,在国际数理及宇宙学方面知名度极高的学者。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更是唯一最有能力把超时代的数学物理学与佛学互相印证的东方学者,他的一九七九年出版的“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相当深入的比较了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像他的其他著作一样,他把佛经内的宇宙真理,透过他的国际学术崇高地位,用他的超级科学学问,介绍给世界科学家,他的贡献,是无法估计的。
  松下真一博士的著作,使我感动及敬佩。反观我们中国人,科学家虽多,却没有一位松下真一这样热心从事科学分析佛学的人。能不汗颜?至今为止,我只见到数十年前尤智表教授的著作“一个科学工作者对佛学的认识”,与黄明德教授的“空性与波函数”,在水平上都是超等的,不过,可惜像这样的超级好书,至今还未见再有出现了。
  松下博士的大着出现之初,我并未得见,但是,我以一个门外汉,也已经走上了科学印证佛理研究之路,出版了“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天华公司出版,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其中搜集的二十一篇论文,是蒙“内明”杂志两三年来每期以首篇刊出的),我固然是自不量力,勉强挑起这副重担,发奋自励的结果。但是,我比松下真一差得太远了。但愿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有人发心用他们渊博的学问去研究印证佛学,那一定会千百倍胜于我的幼稚探索,我多么热切渴望我们中国人也出现几位松下真一啊!
  松下真一博士也是一位有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在欧洲从事作曲和演奏,演出及录灌了唱片的有“亲鸾上人”(名作家井上靖作词)与“僧伽交响曲”“佛陀”等交响曲,这也是我向往的,我不敢高比松下真一,我自己也做佛教音乐及艺术歌曲,看来,这也是一种有趣的巧合。
  我同意松下真一博士的“时间非直线”论。若我所见不谬,我认为时间是圆圈线的,循环不绝的。在圆圈上的某一点,向前前进,终于又回到原来的一点,我的见解,不同于牛顿的机械力学说的“时间可逆性”倒流,我认为时间是一直向前的,但是,它是一个永恒的圆圈。不断的循环。事实上,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在同时!阿昆达磨经论强调时间内的“存在”“有为法”,与超越时间的“存在”无为法,同为一体。这是大乘佛教的特色之一,我想我的见解,庶几近之。当然,我的见解,也只是个人愚者一得,尚待科学的考验和证明。不过,我觉得我的观点也许并没有错。


  Circular time necessarily requires 5th and 6th dimension
  是的,在我看来,时间是圆圈形循环的,没有始也没有终,我们认为时间是直线前进,那是一种错觉而已,我们只是占了时间循环大圆周的极小的一段。因此,感觉不出来它的弧形方向,只是感觉到它的直线指向。可是诸佛以超越宇宙的佛眼观察,就看到时间是周而复始的圆周形运动方向,所以佛经记载未来是过去,我自问也有幸看到了时间的循环圆形。
  (二)时间的第一至第五个指向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的尖端科学家们对于时间的看法如何。


  这里要提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宇宙学家洛泽·片露斯(Dr. Roger. Penrose)。他原是一位著名于世界的数学家,在过去十年中,以其“黑洞”理论及数学计算之贡献为全球科学界所尊崇,他十年来一直领导牛津大学的数学研究组,从事研究数学上的新难题“螺线定理”(Twistors Theory)──这是研究宇宙时空构成基本数学结构原理的一种高深学问。
  片露博士从研究中发现:时间有七个指向,都是向前的,而且,都无法用已知的物理学来解释!
  片露博士指出,时间的第一个方向箭头,就是“心理时间”(Psychological Time)。就是人类心理上的时间感觉,那都是觉得时间是向前进行的,习以为常,我们人人都感觉到光阴似箭向前射,从来没有谁有异向之感(除非是在回忆中或是梦里,才会偶尔感觉到时光倒流),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我们都是由原子及次原子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原子与粒子等等质点,无异于宇宙的同类质点。按照牛顿定律与爱因斯坦学说,则所有的质点均有服从“时间可逆流”特色,那么,我们体内的构成质点,也理应具有同样的“时间倒流”记忆才对──也应该能够记忆“未来”,一如记忆“过去”。


  但是,不幸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能记忆“过去”而不能记忆“未来”,这是物理学上无法解释的。(如果有人知道“未来”,那就被视为“先知”或“预见”,似乎很神奇。其实,一些也不神奇。也不算什么神通,根本就是物理学上最基本的法则而已。从牛顿与爱因斯坦的两大学说来看预见,也只不过是质点的时间逆流本性罢了。)
  片露博士指出“时间”的第二个指向箭头,是“电磁辐射方向”(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举一浅例来说明如下:记得多年前有一家美国电影公司叫做“雷电华”(RKO)公司吗?凡是它出品的电影,片头不是都有一座无线电铁塔吗?铁塔形似巴黎铁塔,又似东京铁塔,这座矗立的地球上的RKO铁塔,不住从塔顶向四方八面辐射无线电波,一闪一闪的,记得吗?好,假若我们将影片倒映,就会看到,RKO铁塔的无线电波不是向四方八面辐射,而是从四方八面射向向铁塔尖顶的天线了。
  麦斯维的“电磁学说”(Theory of Maxwell's Electromagnetism), 并无提及“时间的指向”。但是,我们看见RKO电波倒流,就会大惊小怪。这就是等于看见投在池水中,看见涟漪一圈一圈的扩张,我们习以为常,但是看见涟漪一圈又一圈的倒回去,集合在投石的中心,我们就不免惊异了。从来没有人见过倒流的无线电波。但是,在天文学观测上,曾经收到过宇宙的无线电波回音,也收到地球发出的无线电的回归。从电磁辐射学说及电磁波的射向来说,“时间”是会逆向倒流的。
  这个时间的第二个指向,观念上已经多少有些佛教的意味了。
  片露斯博士指出“时间”的第三种指向箭头:这是“量子和机械力学”上的方向,科学界认为这个指头箭向,又向佛教的密教阶梯爬高了一级。量子机械学说解释次原子的质点互相作用,此一学说是相当违反传统物理学的,自从它六十年前面世开始,就一直成为物理学界争论的话题,此一学说注重质点的能量状况及其旋转情形及其或然律的存在(Probabilistic existence)。
  兹举例以浅说之:从量子力学说观点来观察抛掷一枚银币,它会说,这银币或然律是:百分之五十是人像,百分之五十是穗尾,只有等你接住银币,放开掌握,验看结果,才会确知到底是人像抑或穗尾那边,只有一边,决不能同时有两面。
  量子力学说不会告诉你:那百分之五十的人像显现或然律;或是百分之五十穗尾显现或然律,如何“突然”变为人像或是穗尾。观察之时,发生什么事和何时突然发生。这个浅例虽然听来不复杂,却是物理学家们多年长期争辩的基本观念话题之一。
  量子力学说对于时间的看法也类似如是。它认为时间是可逆向倒流的,它的方程式提供了时间可倒流的或然律。要详论量子力学说,非本文篇幅所容许,亦非我的学识所能及,上述浅例自然是隔靴搔痒,高明的读者可自行详细研究量子力学说。本文只可提供的定量子力学说指出时间的可逆性。
  时间的第四个指向,是最令人困惑不解的物理现象,那就是次原子质点(KAON译音)的衰变朽灭情形,基安子是一种中性的微质点,它会衰变成为更微小的物质点。在一九六四年以前,物理学界认为:无时间是向前抑或是向后走,任何质点的衰变朽灭的速率都是一样的。倒了一九六四年,普林斯敦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华芬治(Val Logsdon Fitch)与詹士·戈朗年(James Cronin)从实验发现了基安子在时间逆向的世界之时,衰变朽灭的速率不同于时间顺向之时。  



  Val Logsdon Fitch James Cronin
  必定有读者要问,两氏怎能制造逆向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啊!
  不错!不过,两氏做了很巧妙的实验,把时间指向倒转过来。
  量子力机械定理之中有一条很著名的定理,名叫“改变电荷──等位──时间”(Theorem of Charge──parity── Time 简称为CPT,此处为暂译),假若我们把我们现实的世界“物质”改变为“反物质”(例如,改变物质原子的电荷),将它反射在镜子上,这就改变了它的等位。把时间倒转,那么,结果就形成了与我们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当芬治与戈朗年两氏做这种实验之时,他们改变了电子的电荷和等位就发现了有些基安子的衰变朽灭速率有异于正常。这就可见,基安子等不稳定的质点,在时间逆行之时,其朽灭的速率会不同。要论证是很麻烦复杂的,简单的说,当我们改变了电荷(C)与等位(P)两项因等之后,时间(T)也会变成了一种常数,势非随之而改变逆行不可,反过来说,若要改变时间为逆向倒流,则(C)与(P)两项亦势非改变为相反不可。从基安子的衰变朽灭异速,就可以看出时间的另一种逆向可能性。
  迄今为止,物理学家们只有在基安子的实验中发现到时间逆向的第四种指向。而其他的质点,例如Uranium, Thorium, Radon 等,它们的朽灭变化,速率都与时间的顺逆无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基安子这样特别?如果相信是万能的上帝创造世界,怎么它会造出这样参差不一致的微质点来?上帝也会有错误吗?基安子虽小,问题却不大。
  芬治与戈朗年两氏的发现,使他俩于一九八零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上面所介绍的时间的四个指向,都是从物理实验中观察微细世界而发现的。下文要介绍的时间的另外三个指向,则是存在于无限宏伟的宇宙奇象。前面的四个指向,使物理学界至少不致反对或否定的,但是下文的三个,则一直是物理学界仍在争论未定的。
  先提的是第五个时间指向。
  一九七零年,上文提及的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大家片露斯博士协助提出了宇宙中的“黑洞”与“白洞”(Black Holes & White Holes)学说,有人问他白洞是什么样子。他就把一个“黑洞”的时空图解倒转过来,说这就是“白洞”,他这样做,就把时空都翻转了。揭示了时间的另一个指向。(一般来说,时空图解,是将时间放在一个轴上,空间放在另外一个轴上。通常地,以垂直的轴线来表示时间以水平轴线作为表示空间)。大多数宇宙学家都同意他的见解;认为“白洞”正是“黑洞”的时间逆向倒流。如果有人还不知“白洞”的存在,至少也得承认科学已经发现及证实了的“黑洞”,也应能推断黑洞的时间逆行。


  当巨大的星云崩溃毁灭,形成一团密度极大的漩涡,它的密度大到连光子也逃不过它的巨大无比的吸力场(Gravity Field)黑洞已经被天文学界发现存在于宇宙很多处,甚至于在我们的太阳系附近也有。黑洞是永远存在的。深不可测,黑也不可测。我们可以推论得知,黑洞的时间是会逆行的,逆行的结果就是形成白洞,爆炸成为一般物质。不过,迄今为止,还未有天文学家发现可观察到的白洞。(自然的也甚至有人怀疑黑洞的存在。不过,科学界大多数认为黑洞存在。)
  由于尚未有人观察见到黑洞,于是,白洞成为当前科学界争论的谜团之一。尤其是它牵涉到所谓可怖的“独一”(Singularity)情况──那就是说:在可怖的黑洞极高无限密度吸力之下,没有任何物质可以逃得它的吸力,连光子也逃不了(已知的任何物理学定律法则都不适用);它的“独一情况”,是隐藏着而不为外界所知的,白洞的情形恰恰相反,任何物质都可逃脱白洞,光子也可逃脱它,因此,白洞的“独一情况”就由于有光子的连续射线(光线)而成为可见的。而且,它的物理情况相当混乱,什么物理法则都有都可适用,它的时间,可能是顺向向前的,也可能逆行倒流,没有一定的规律,这是时间的第五个指向,是最混乱不定的,无定向的。
  白洞的理论,玄之又玄,完全脱离了任何已知的物理学范围,毋宁说是佛典内的形而上玄理,因此,甚至于连发现人片露斯博士自己也说,那是太玄了。许多物理学家根本就否定了白洞存在的可能性。
  片露斯博士多年共同研究者,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赫琼(Stephen Hawking),他是剑桥大学的物理教授,挺身而出,反击了一切反对白洞存在说的学者们,赫琼博士坚持确有白洞及黑洞。在一九七四年,赫琼博士以其独特的发现,震动了全世界的宇宙学界!他的发现是:“黑洞”其实并不是深黑色的;而是辐射高热高能炙热的,像任何高能辐射物体相似,而且,他说,“黑洞”与“白洞”两者的辐射方式并无不同,两者实际上根本就很难分辨──这样看来,则片露斯博士所讲地“时间”第五个指向, 就是有问题了。两位学者为此不同意见发生了争论,赫琼博士的共同研究人,宾州大学物理学家当?裴治(Don Page)支持赫琼。直到如今,仍在争论之中,未有定论。
  (三)为何未来心不可得?──时间第六个指向
  提起赫琼博士,我必须在这里说一说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给予我们的观感,这是我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份观看英国BBC电视特别科学节目之时所得的印象。


  电视镜头先是对正了剑桥大学的一座讲堂,戏院阶层看台般的座位都坐满了学者与学生,还有许多站票听众。然后有人宣布赫琼博士到达。我看见一位瘦弱残疾的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戴着至少;两千度的近视眼镜,他坐在一辆四轮轮椅内,他的两腿斜歪而软弱无力地摆放在踏板上,他的两臂好像是完全退化的,只看见好像虚无一物的西装袖子和两只不成比例的手掌,不能动弹的手指。他的身体比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还小,使我疑心在那套虚虚的西装下面到底有没有躯体。他的领带打得很糟,白衬衫领子太宽,脖子太细,他完全是一付皮包骨的样子!他的不合比例地巨大脑袋,斜歪在一旁,嘴是扁阔而歪的,流着口涎。
  当一位健壮的青年推着轮椅,把他送进教室之后,全场的人都起立,纷纷鼓掌,不少人眼中噙着热泪,尊敬而怜悯地望着轮椅中这位可怜的残疾病人!
  他似乎完全没有生机的样子,可是他的嘴巴裂开笑意,他的深度近视眼睛内闪着无比的坚毅与智慧的精光!
  这位就是以物理学新发现震动全世界的赫琼博士!曾获诺贝尔物理奖地伟大物理学家!
  他被送到讲台上,开始演讲他的黑洞与白洞的新学说,他甚至于没有正常的语言能力,他歪扭的嘴巴发出呻吟般的含糊声音,没有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必须由他的护送者──那位健壮的青年男子,贴耳在他嘴边倾听,然后再予以翻译出来。
  您再也想象不到,这么一位显然是小儿麻痹症的被害人,又兼是脑子受过严重创伤而致白痴的人,口中咿咿唔唔声音,竟然化为最高深的物理学先进学理文字,经由他的学生翻译宣布了出来,引起全场的国际著名科学家与学生,肃静无哗地恭听和做笔记,几乎人人眼中都流下感动的热泪!
  我望着电视荧幕,我的热泪也奔流了。当我执笔提及这位赫琼博士时,我早已泪眼模糊!世界上自力奋斗成功的人不少,可是还有比赫琼博士更令人感动钦敬的吗?有谁见过比他更勇敢伟大的奋斗?一位白痴残疾到不能行动,连手都不能抬动,两腿全部瘫痪的人,他甚至于不能转动他的颈脖子,他甚至没有讲话的能力,他甚至于不大能转动眼球,他像一株奄奄一息的凋萎的植物,天知道他经历过多少艰辛和痛苦?怎样地挣扎奋斗?才成为举世同钦的伟大科学家?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22 17:59

他没有半点自怜自卑之色,他也没有骄傲的神态,他是那么自然,毫无矫作,他的微笑也是很难才表现出来的,然而他含着微笑,他发出声音也是极其困难的,可是他的嘴唇在不住颤动,他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研究心得的一切物理高能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吐露出来,由他的学生写在黑板上。
  我从来没有这样地感动流泪着看完一小时的科学节目,我得承认我并不全懂他说的物理学,我却听着,望着他。我从来没这样感动和受到鼓励。像这样的一位奄奄一息的全身残疾病人,在别人老早就在痛苦中等死了,可是,他多么勇敢啊!他是怎么样奋斗的啊!他给予这个世界全人类多么大的贡献啊!他的微弱的寸磷之火,照遍了全世界,再强的狂风也吹不灭这一点微弱的生命火焰与大智慧之光啊!
  我从来没有流过那么多感动的热泪,我从来没有这样感觉得勇气陡增!如果一位这样痛苦残废奄奄一息的人,能够发挥那么巨大的生命意志力量,用智慧照遍了人间!鼓舞了全世界,那么,我们这些有正常健康的人,可以行走,有正常脑子的人哪,我们为什么要自暴自弃?我们为什么要无病呻吟?我们为什么软弱懦弱?我们为什么要在自造的痛苦陷阱中自我折磨?我们为什么不拿出勇气来奋斗?我们为什么只想到自己?为什么只以自我为中心?
  我像剑桥大学教室的听众一样,离座站了起来,我鼓掌、我流泪,面向着赫琼博士,虽然我明知那是电视上的录影。
  下面是我纪录下来赫琼博士的演讲词的一部分:“时间的指向”的大意译文。
  “为什么我们无法记忆未来?”
  “人类的记忆力是很难解释的,因为我们不知脑子的工作详情,不过,我们知道电脑记忆能力怎样工作。因此,我可以一谈电脑的记忆力的心理指向。我认为电脑记忆指向与我们人脑记忆的箭头是相同的,这样的假定,应该是合理的。假使两者不相同,我们就可以只有一架能记忆明天行情的电脑。就可以大杀大斩股票满盘满钵了。(听众大笑)
  “在资料未纪录进电脑的记忆之前,电脑的记忆是一片混乱的,它的或然率是均等的一与零。在资料进入电脑之后,记忆就被整理成为有秩序的了,不过,为了要确使记忆正确,电脑必须使用若干“能”,这种“能”是像“热”一样会消散的,而且会增加宇宙内的混乱,我们可以显示出,混乱情形的增加,多于记忆秩序的增加。
  “当一座电脑记忆一件记忆资料之时,宇宙中就会增加和累积混乱。电脑记忆中的时间方向,它所记忆的“过去”,和宇宙的混乱方向,是一致的。
  “我们对于时间方向的主观,是心理上的时间指向,是由热力循环(Thermodynamic)的箭头指向决定的。这就使“热”力循环定律的第二律显得几乎微不足道了,混乱是与时间俱增的,因为,我们量度时间,是循着混乱增加的方向而量度的,这事你可以保险。(听众大笑)
  “在时间的开始或终结,一切都如常。古典的“相对论”解释宇宙时空构造,认为宇宙的开始之初,必是一团无限大密度的“独一情况”,而且时间与空间都是曲线的 。(singularity of infinite density & space-time curvature)在那种情形之下,所有已知的物理法则都垮了台。(听众大笑)



  “然而,量子力学说认为,宇宙时空可能是曲线的,宇宙内涵可能仍是有极限的,只是时空都没有边界和边线。它有些像地球的表面,不过多了两个“界”(dimensions)──地球的表面是有极限的,但是没有边线或边界──假若你在地球表面上航行,向着日落的方向,您一直航行下去,也不会碰着边界,也不会掉落在边缘外面。去年,我就这样实验过一次,我环游世界之后,居然又回到我出发的原地,我并无撞上砖造围墙,也没有跌堕在边缘外面…听众大笑)
  “宇宙的时空,可能相似于地球的表面,时间像是地球表面的纬度,它的纬度圆圈起点在北极中心。纬度越向南移,圆圈就越大,到了南极中央,又缩小到成为一点。



  上图摘自 Stephen Hawking“胡桃里的宇宙”
  宇宙在开始,是一点,渐渐扩大,像地球纬度到了赤道,就扩大到顶点,往南去,就缩小,到了南极中心,又变成了一个小点。
  “地球的北极与南极,都是以小点,都是始也是终,但是,它没有“独一性”;没有边缘──这是人家告诉我的,我可没去过北极。(听众大笑)
  “相似地,宇宙时间的开始与终结也是没有始,没有终。
  “宇宙大爆炸后的热力函数(Entropy ager Big Bang)──为什么,宇宙扩大的混乱的增加方向与时间的方向一致呢?
  “假若我们相信宇宙扩大了然后它又收缩,又没有边界没有边缘,我们又会有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在宇宙扩大阶段了而不是在宇宙收缩阶段呢?
  我们只可以用“弱者人类法则”来回答吧!(听众大笑──译注:物理学上没有Weak Anthropic Principle这样一条,这都是赫琼博士胡诌的。)
  “宇宙还得很长时间才会垮哪!到那时候,所有的星云星球全都燃烧完了,所有的霸子(Baryons 音译)都衰变朽灭成为更微小的质点,或是辐射波。宇宙将成为全部混乱,或为热力平衡状况(Thermaol Equilibrium)将不会有“热力循环”的时间指向(Thermodymanic arrow of time)。混乱不会再增加,因为宇宙将会已经达到完全混乱饱和点。
  “不过,将会需要一种完善的“热力循环”指向尖头(Thermodynamic Dynamic arrow of time)以给予有智慧的生命使用。
  “人类必须吃食物,食物是“能”的有秩序的“色”(form),把它改变为“热量”,则是变成了无秩序的混乱的能的形色。因此,人不可能生存于宇宙收缩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观察热力循环及宇宙学的时间箭头方向一致。......
  “我这段演说对热力函数有什么贡献呢?假若你都记得我讲过的每一个字,你的大脑就已经记忆了十五万片段的资料,即是说,你的大脑增加了十五万片段或单位的资料。当你在听我讲话之时,你已经转变了大约三十万个焦耳(Joule 每一焦耳等于一千万Erps)的有秩序的食物的“能”,转变为无秩序的热能了,这些热能散失于空气之中(从你身体的出汗`呼吸`散热而消失──这就是增添了宇宙的混乱大约3x1124单位,大约是相当于你从我的演说所得到的有秩序的能的两千亿倍之多!因此,我看我还是停止吧,要不然我们就全部退化变成了一塌糊涂的大混乱了!(听众大笑及鼓掌)
  赫琼博士以幽默的口吻简介宇宙的时间箭头,其中有一点最值得注意,就是他指出的时间,时间不是直线的,而是像纬度般圆圈的,不停波动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这一点观察与我前面提出的拙见相近,我在本文前段说过,时间是大圆圈,不停的转动;没有始,也没有终,佛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给与我这种时间上的启示。现在,总算在科学家当中找到了知音了。
  二十年前,美国德萨斯州大学的宇宙物理学家约翰威勒(John A. Wheeler)曾经发表理论说宇宙终有一天会收缩一直下去直到化为乌有为止。此一理论引起科学界的争辩:假使宇宙收缩,是否时间也随之倒流?碎了的瓷器是否会复原?死去的人是否会复活?是否一切事物都倒卷回去直到化为乌有为止?这种争论至今仍是未有结论的。
  假定会有宇宙收缩的一天,那么,在收缩的刹那,时间是会立即同时向前及向后进行的。碎了的瓷器会先碎后恢复原状,在宇宙收缩期间的人类,是否也会倒长回去越长越年轻,从成人倒长为婴儿呢?是否活人都是从死去的尸骨活回来的呢?植物是否从枯朽变为茂盛,从果实倒变为花蕾?从圣经启示录来看,“到了最后审判那天,所有死去的人都要复活”,或者正是此种情形吧?不过,大多数科学家都怀疑这种可能性,就是在笃信ji 督教的科学家,他们也认为纵然宇宙收缩,时间倒流,但是生命的进展仍将是从生到死的,不会从骸骨飞灰化为活人,果子也不会倒回去成为花朵。大树也不会倒长回去成为一粒种子。


  Death of the Universe
  我个人的愚见认为,宇宙将来在到超越过临界密度之后,于是就开始收缩,但那是空间的收缩。在时间方面,并不收缩,而是向另外一个方向前进,依然是向前的 ,而且依然是朝着无限大的曲线前进的,假若说宇宙现在是椭圆形或圆形的大泡泡,那么,收缩回去,到了一点,又从那一点又向另一界扩大,成为非物质的宇宙大泡泡。换言之,宇宙的收缩并不是倒回去的,而是一直向前面方向收缩的。就好比从北极中心的一点,向南移动成为越来越大的球形,超越过了赤道(以之比喻临界密度),继续向南,就一路收缩,缩到南极,有缩成了一个小点(非物质),将来,南极的一小点,又再大爆炸,成为物质宇宙,向北扩展,到了赤道之后,又再缩小,到了北极又成为一个小点,成为非物质的“空”。(所谓“空”,并非虚无的顽空)。这样不断循环,无始无终。而时间的箭头,始终是向前的,不过,这种向前,是循环曲线圆轨,所以现在可以追上未来,未来的未来就是过去。假若我们乘坐一架超光速数倍或数十数百倍的火箭,飞入宇宙深处,应该是可以看见过去发生的事务的光子活动的。
  赫琼博士认为时间像是地球上的纬度,我则认为宇宙的时间像是经度,空间才是纬度,当然我的推论尚无足够的科学证据,不过,倘若采信我的愚见,或者就可以把时空关系仍旧按照爱因斯坦的学说将时间用垂直的轴线来代表,而空间则用水平横向的轴线代表;而且两线成直角分别向前进。
  我认为我的愚见亦接近佛说的无始无终。
  赫琼博士认为当宇宙收缩之时,时间必然会走向过去。我推断他说的时间箭头,乃是我上两段所说的方向,虽非一百八十度的倒流。不过,他的语言实在难以听得懂,也不知道他的学生翻译得是否正确。有些人对他的了解是:时间倒流是“死人复活,碎杯子复原”式的倒流。这就并非我的印象了。赫琼博士亦于去年十二月份在芝加哥演说,他说裴治博士也对他说过,纵然宇宙收缩及垮台,时间也仍是向前进行的,赫琼博士这一次的话,我可没听错。如此说来,我在上文的愚见,大致上还不算离谱吧?可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了。
  上面提到时间的第六个指向,那是基于宇宙的扩大与收缩的。也许已经把人弄的头昏眼花,可是,我们还没提到更叫人头痛的时间的第七个指向箭头呢?下文我们不妨谈谈它。
  时间的第七个指向箭头,科学家看来,算是最神秘而又最难明白的一个──那就是宇宙中的热力函数增加(Entropy increases)的问题。
  热力循环物理学,本来是用于研究物理学过程上的热力循环的。一般传统的学校物理教科书说,任何物理过程所发生的热力转移,它的全部能量是保持原数的,只是改变了形式──例如:汽油燃烧的化学变化,使之成为机械能,推动气缸及车轮──热力循环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能量的保持不灭(energy conservation)。但是重的热力序数是由物理作用过程产生的,它与化学作用产生的热能不同,热力循环学的第二条定律,就是:热力序数总会增加至最大数。
  这里举两例浅说热力序数的增加;例一:戴在你手腕上的手表,是高度有序的一个系统,一旦它给摔碎在地面,零件散开。它就变成很凌乱无序了。例二:您发动汽车,汽油燃烧,一部分的热能推动气缸活塞披士顿,使车轮转动。但是另外一些热能并不参加工作,他们散逸于引擎内,增加了空气中的分子凌乱零星运动,这种零星的运动,是被当作废热而量度的,这就是增加了的热力序数。
  我们不可能看见掷碎的瓷器自动复原,掷坏的手表还原,也不会见到死去的人从骷骨或骨灰复活为活人!这是热力循环律第二条所不容许的奇迹,因此,就出现了时间的第七指向箭头!
  在我们的宇宙内,“热力序数”是趋向于最大限度(Maximum),宇宙学家们认为它可能是从“最小限度”(Minimum)开始的。赫琼博士的理论中认为,有秩序的小宇宙它的热力序数是小的,假若宇宙扩张到缩小垮台,热力序数就会倒转方向变得很大。
  片露斯博士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初,热力序数是很低的,后来才增加。
  假若我们去问物理学家,为什么宇宙的热力序数最初是最低的?为什么一路不断增加?也许物理学家也回答不上来。自从一百五十年前,法国物理学家们创立热力循环序数学说之后,迄今还未有人有合理的答案。
  这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兹举一例以说明之,假若我们焚烧一公升的汽油,根据热力循环定律,它的热力序数的增加是不能逆向的──这时间的第七指向箭头,指出不可能将时间倒转以使火焰还原为汽油。然而,这是表象而已。
  假若我们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火焰,情形就不同了。不错,汽油内的每一份子都遵从牛顿的定律,化为热能,不能回头,不能把时间的箭头倒转。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现了,在显微镜下原子内次原子结构、电子波、粒子等等,它们的行为却是可以时间逆向的(Time-reversible)!
  金刚经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在此一小实验观察中,有得一证明。汽油焚烧是“假”观,它的时间不能倒转,是“假”观,可不是吗?次原子微粒的反时间行为,不是证明了“空”观吗?但是,汽油焚烧的顺向时间作用,仍有其功用的,它的热能帮助了开汽车。因此,可以说:“焚烧汽油,即非焚烧汽油,是名焚烧汽油!”从“假”`“空”到“中”观,在佛法的哲学如此,在科学上亦如此,真理是一致的。
  不过,很多人仍未明了佛法与科学的相通。科学界尽管多人寻求佛法,却也还有更多人不肯接受“所谓时间即非时间”的宇宙真相。他们仍认为时间绝对不能逆向,另一派则认为可以,两派成为壁垒,互相争论。


  早在十九世纪末年,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鲁特维?褒滋曼(Ludwig Boltzmann)博士曾经实验要将时间的顺向与逆向两者结合起来。他的理论是将牛顿的机械力学内的热力系数平均。他把大量的微粒的行为的平均数作为预报它们的最多数的行为倾向,可是,结果是增加了热力序数,一八七二年发表他这篇“H学说”未几即受到科学界严厉批评,他的热力序数与或然率的关系方程式:S=klogw,被科学界认为是错误的,据传说因此含恨自杀于一九0二年,于今只在他墓碑上尚刻留着此一方程式。
  褒氏的学说是失败了,但是经过数十年之后,当前的一些物理学家,忽然又再重新提起褒氏的方程式来,他们认为热力系数是“统计学”上的奇象。只是在大量的物质系统才会有热力系数增加。
  但是,参考过上文所提及的赫琼博士的演说词,就会知道,纵然只有很少的物质,也会有热力系数增加发生。热力系数的上升,是由于运用或然率来预言未来;而不是由于牛顿的机械力学说方程式所提出的内在时间的箭头所致!
  因此,有些尖端物理学家们就认为热力系数并非只是抽象的统计学奇象。这一派学者,最著名的就是在一九七七年以其“非平衡热力循环学说(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的新发现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俄裔比利时物理学家伊利亚?皮里哥谨(Ilya Prigogine)。这位物理学家在比京布鲁塞尔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研究物理学,中心为热力系数。他摆脱ji 督教教会的影响力,进行纯科学的研究与实验,他也曾在美国德萨斯州立大学的统计机械学中心(Statistical Mecharics Center)研究,他自己也曾是一位钢琴家。他认为无论微粒数量多寡也都会发生散失热力函数的增加。从数学观点而言,纵然仅有三粒微粒,它的混乱或然率也是变幻难测的。
  皮里哥谨的美国德州大学同事汤美奥?彼得洛斯基(Tomio Petrosky)教授运用电脑来计算及实验此种变幻莫测的混乱,他在电脑屏幕上安排了模拟的太阳系图形,注入天文学家资料,使木星环绕太阳而运行,一如真实。然后,它将彗星注入。有些彗星,例如著名的哈利彗星,被太阳的引力吸引,有固定的周期回到太阳系内来旅行,这些周期是可以预测得到的。但是,有一些彗星就一去不复返,无法预测其周期。他投入一些彗星,使其轨道成为各条抛物线,恰巧介于太阳捕捉力与彗星挣脱力之间,这样就必能计算出彗星是否会被太阳捕捉的或然率。但是,当他再加入了木星的引力场之后(parabolic orbits),情形就不同了。他无法预测彗星要环绕太阳飞行多少次才逃脱飞入太空深处。
  举例说,他使电脑追踪一个弹道轨道(trajectory orbit)的彗星,要电脑计算其准确性到达六位数。电脑给他的答覆是:彗星将会绕日飞行七百五十七次。当他将准确性的要求提高为七位数之后,电脑的答覆是:三十八次(轨道),八位数就是二百三十六次,九位数就是四十四次,十位数就是十二次,十一位数是一百五十七次……彗星弹道的轨迹不变,只是次数准确性变化。
  皮里哥谨博士说:“从这些实验得知,动力学有些系统谈牛顿的弹道力学是毫无疑义的。因为,那都是一些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形而上现象!”
  我们需要无限大的资料才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哪些彗星的或然率。但是,无限大资料根本不可得!所以,彗星的行为是难以预料的。我们永不能将彗星送回原处。人为的稍一不慎,就会计算错误;彼得洛斯基的彗星不像牛顿的彗星,它忘记了它的历史,它变成了漫无目的的乱飞,时间不回头。彼得洛斯基无法预言彗星的个别行动,他只可以预报全部各彗星总数的平均行动或然率。从这实验看来,我们又重温了上文提及的奥国物理学家褒滋蔓的理论:混乱的平均数是可以预测的。热力函数是倾向最大散失的。


  彼得洛斯基的电脑彗星实验,将各个彗星投入相同的弹道,却得到很多不同的运行轨道,有的长,有些短,有些持久,有些很快就飞走。在真实的彗星亦情形相似。因此,他推测:那些彗星都可能是来自太阳系外的一些巨大星云的,它们是在混乱的弹道闯进了我们的太阳系。
  德萨斯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鲁曼?史模勒高斯基教授(Roman Smoluchowsky)说,彼得洛斯基的推论,可能是指彗星来自一座命名为乌尔(Oort Cloud)星云,这座星云是很多天文学家公认的彗星群的老家的。


  皮里哥谨博士希望彼得洛斯基的理论及实验会开拓出一个完美的时间指向的理论。他说:“时间不倒流现象,仍需有显微的物理定律”。
  皮氏反对爱因斯坦的“时间是幻觉”(Time is illusion)的主张。显然皮氏亦无知于佛经的时间虚幻观念。不过,从他上述的声明,我可以判断他自己已在动摇之中,至少,他已认识了在次原子的显微世界,却是佛说的极微微尘世界内,时间逆向倒流是事实。与我们六识所能感知的物质世界的时间是不同的。六识所感觉的世界与时间都是假相,佛说原有此种超世代的意义存在。皮氏呼吁科学家从显微次原子物理学去寻找时间顺向指向,不就等于是说明他已明知物质世界事件顺向的虚妄性吗?的的确确,时间是虚妄的!
  到目前为止,就我所知,西方科学界对于时间的看法,仍是意见分歧的,不过,很多科学家已经认识了上文所提的时间的七个指向,他们知道了时间并不是“单行道”,他们仍在继续研究摸索之中,希望终会有一天找出时间多向的谜底。等到科学家有更多的发现,我想,那些新知识将会更加方便于给我们多开启佛经佛理大智慧宝藏诸门。
  时间的七个指向箭头或许使您仍感迷惑,的确这不是每一个人所能立即接受的。不过,现在已经有些学者研究论证:爱因斯坦的“光速最快”理论并不完善。他们新发现是,发现外太空喷射星云以超光速膨胀,证明超光速的存在,既有超光速,时间就可以逆向倒流,时序是相对的。两物相对运动速度若大于相互传递信息速度之时,时间倒流,就是必然的结果。
  这种新的超光速运动学说,现时正在国际科学界中酝酿之中。等到成熟公布,我们用据以参看佛经,必将是很有兴趣的事。


  大方广佛华严经(晋译本)卷五十二,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八有句云:“如来非过去,除灭世间一切取故,如来非未来,无所起故,如来非现在,无生身故……”
  这是论如来藏,可是,如来藏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其中不也是蕴含着宇宙时间非真的原理吗?不也符合时间虚妄的法则吗?
  华严经卷三十四,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偈句云:“一念游十方,无量无边劫……” “不可说诸劫,即是一念倾……” “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未来……”
  越深入太空宇宙科学,越能发现佛说蕴含宇宙真理,佛经内真理奥妙深博,值得深思。从科学智识去认识佛经,我认为是一条开悟捷径。
  华严经卷三十七,离世品三十三之—品末有句云:“一切劫非劫。”
  原载香港《内明》第188期:1987年11月1日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