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五类经典都要学,就不会偏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3-26 20:42     标题: 五类经典都要学,就不会偏了


学佛目前有两种调子,一种是一门深入,一种叫次第,好像一步步的往上走。学了初级到高级,像上学一样。我想,应该要按五类经典来学,是不会偏差的。对应过来,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类经典,没有说谁是低级的,最是高级的。这五类经典,好比金木说火土,这五大元素,没有那个元素是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的,都是平等,只是作用不同。

  比如土部的经典,是地藏菩萨的经典,“地藏三经”,一般来讲。土部的作用是比较稳重。我们生命中需要很稳重的特质。历代祖师都很重建庙,造佛像,建设道场,这就是地藏特质的体现。讲戒律,讲因果,建庙,这些保证物质前提下,才能有更高的飞跃。像有些人看了空性经典,以为什么都是空,天空地也空,觉得人生乏味。这就错了,这类人要多读《地藏经》。

  《地藏经》讲业果报应的很多。这类经典不懂,你学佛久了,就会狂妄。一狂妄就糟糕了,可以说“地藏三经”有利于打好基础。不管在修行还是弘法上,法,财,侣,地,都特别重要。这就需要地藏菩萨。

  属于木的经典,是《华严经》和《药师经》。讲佛的境界的。缺少木的经典,就会缺少灵气,生命要有所追求,不是只要吃饱喝足,物质够了就好了。还有更高的追求,就是菩提树下成正觉。那要追求什么?一般宗教讲,死后去天堂,去极乐,去哪个享受。但佛教不一样,佛教的追求就是普贤菩萨的境界,就是要成佛,成就万德庄严。

  你看佛长的庄严,凡夫长的不够圆满。这就是生命追求的目标,万德庄严。所以普贤菩萨是佛的长子。就要行十大愿。

  属于火的经典,应该属于《法华经》,《法华经》是佛的知见,是要度众生的。怎么度众生,就是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化身。众生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就是观音菩萨的经典,佛门广大,就广大在这部《法华经》的表现上。所以每个行业,都有观音菩萨的化身。

  属于金的收敛的经典,是弥陀佛和弥勒佛的法门,就是生命依止的地方。修这类经典,会让人收敛的性质。老年人,女性,就比较适合修净土。历代属于男众的丛林,叫寺,一般的寺是以华严为格局。华严属于木的,如春天一样百花绽放的经典。所以禅宗就有一股磅礴的气势,这其实是华严给予的启发。那女众的,就属于金的,所以女众一般叫庵,净土庵,观音堂。很小的,念念佛,念念观音。大概这样子的。

  属于水的经典,就是般若部。中国人的智慧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老子的思维模式,老子讲,万物是个圆圈,怎么走,还是回到原点。一种的佛教的般若思维模式。般若思维模式,就是水月道场,时刻建好。哪怕会回到原点,我也要精彩的活。这是般若的智慧。

  如果要系统,这五类的经典,都要涉及。人首先作为一个生命体,他就需要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特质。你修行也要的,也要这五种特质。佛法要健康发展,这五种经典都要有人去弘扬,才可以的。如果变成其中一种,就很可怕的。

  有些人讲一门深入,念佛就好了。念佛属于金的,很收敛的。你收敛过度了,那就沉默,没有活力,那也是很危险的。万物的发展推动,都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来推动的。金木水火土都要,既要华严的富贵的境界,也要净土的,也要《法华经》慈悲一切众生,还有般若的智慧,还有地藏法门比较实在的建庙安僧的经典。

  佛法比较健康时,一定是这五类经典都很蓬勃发展时。大家去看就知道了,华严、法华、地藏、般若、净土,这五类都要有。佛教才是健康的。只要偏向一门,佛法就不健康。

  大家去观察,你只偏向土,只要建庙,没有般若弘法,结果变成神庙。民间到处建神庙一样。如果只偏向般若,没有建庙,天天讲空,无我。那人是社会的人,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物质都没有办法保障,佛法就变成哲学,大家去听一听就好了。所以既要建庙,又要般若弘法,既要华严的富贵,生发,又要净土的收敛。这五类都要。

  有些人天天讲空,空到最后,就变成没有福报了,知见偏了。只执着于有,福报一直抓,抓到死都放不下,死后就变成主财鬼去了。执着心就越强大了。一般我都劝人,要念《普贤行愿品》,《药师经》这些木的经典,《金刚经》属于水的经典,《法华经》属于火的经典,《地藏经》属于土的经典,弥陀经属于金的经典。要念这五类经典,生命就比较中庸,不会偏激。这五类是缺一不可的。

  印光大师也观察到这个,他弘扬净土时,是比较符合这五类经典。印祖弘扬念佛,也劝人念《地藏经》、《观音菩萨普门品》,念观音圣号,同时也把《普贤行愿品》归入净土宗的经典。刚好符合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类特质。

  一个法门有没有偏,就看有没有没这五种元素在里头。现在很多人念经学佛,为什么偏了,越是一门深入,得到的是偏激。因为没有这五类的要素。这个是给大家的参考。

  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3-26 20:44

 我们虽然学佛很多年了,但是常常怨天尤人,怨声载道,怨佛怨上师:“佛说某种法有何种功德,上师说某个咒语有何种功德,我学了,也念了,怎么还不好呢?怎么还没有解脱呢?”佛和上师讲的是法本身的功德,能不能得到要看你自己的本事。若是你的相续和法不相应,法和相续脱节了,法没有融入到相续中,修行没有融入到生活中,修行和生活分开了,甚至有冲突了,那就难了。

  皈依最终要皈依自性三宝。外在的这些形式只是一种所依,仅仅起一个提醒的作用。我们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激发内在的智慧。如果只做形式上、表面上的文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比如说磕头,它有很多含义,我们通过每个动作,能启发内心的正念、善念或觉性,这样才起作用,才有意义。否则,只是不停地磕,越磕越累,慢慢就没有兴趣了,一天比一天少,过几天就不了了之了。

  有些人非常勉强,把磕头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因为自己在学佛修行啊;只追求数量,给自己增加压力,觉得磕到了十万遍,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与收获。满怀期盼地磕啊、磕啊,把额头磕破了,两个膝盖也磕破了,身体也瘦了,十万遍终于完成了。但是相续没有变化,生活也没有变化。然后就怀疑了:“怎么回事呢?我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呢?”身上的病一点都没好,心脏跳得更厉害了,血糖更高了。家里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老公不理解,孩子也不听话,生活一团糟,还要修其他的法,就彻底没有信心了,开始动摇了。

  修加行时,有些人只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最终得不到利益,然后生起邪见。所以我要求大家先明理,这个很重要。明白道理后再如理如法地磕。其实顶礼也不是只用身顶礼,还有意顶礼和语顶礼。五体投地,念偈颂,念发愿文,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这都是顶礼。

  其实,心是才根本,言行都是由心来主宰的。若是心不正,言行也不会正;若是心正了,言行也会正。所以,在言语上、行为上没有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在心里。正知正见就是佛法,它能对治邪知邪见,对治烦恼,对治我们不好的习性。正知正见与邪知邪见是冲突的,不可能在相续里共存。一心不能二用,若是你的相续里充满了邪知邪见,就没有正知正见;若是没有正知正见,就没有佛法;若是没有佛法,就无法改变自己。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觉受,但那是偶尔的、无常的,并不是成佛了。真正的佛和三宝是本具的、原有的、恒常的、不变的,和法界是一体的。

 “上师,我想皈依,有没有什么要求?”没有要求。若是你真想皈依,就认认真真地学习佛法,老老实实地修持佛法。这样,你的身体会健康,家庭能和睦,事业能顺利,一切都能吉祥圆满,这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的!如果真想解脱、成佛,明白道理特别重要啊!也许有的人不爱听,一讲性空妙有,三轮体空,五种圆满,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手印、大圆满,都爱听,都感觉太殊胜了!一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都不爱听;一说认真老实地修持佛法,就不感兴趣。认为整天都说这些,一点都不殊胜。殊不知对我们来说,最殊胜的就是这些。除非你不想解脱、成佛。

  学,不会学;修,不会修,盲修瞎炼、虚度光阴。不要欺骗自己,大家各修各的,不用顾虑重重,不要问东问西,就看自己。尽管烦恼习气还有,但是逐渐减少了;以前脾气特别不好,现在也好多了;以前特别贡高傲慢,现在知道谦卑了,这就是进步。如果烦恼没有减少,习气没有好转,即使念得再多,打坐时间再长,也没有用,都是盲修瞎炼。有的人已经皈依、学佛很多年了,仍然烦恼、痛苦,一点转变都没有,说明没有如理如法地学修。

  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最了解自己,好好观察自己,念佛念心,修行修心。什么叫念心?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相续。什么叫修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一切都会风平浪静;把自己的心放正,一切都会顺利,一切都会吉祥圆满!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