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2-10 17:09     标题: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听课,有个比丘尼法师开示,他说他常常跟学生说,不要攀缘,你有修行了,自然会有人护持你,没有修行时,缘分是攀不到的。

  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尤其是在做佛教事业,我们要做事业,要端正自己的发心,发心是想要事业做的更大?还是想要给自己修的更好一点,福报大一点呢。如果想要自己福报大的话,就切实的老实的修,念佛,做善事,做义工,福报就大,福报大了,缘分就来了。

  弘一法师说自己做事情,都不希望成功,不成功才明白自己的业障。这是修行者的真实语啊。一个事情的成功,是需要众多的因缘和合的,不是独立完成的。要怎么样聚合这样因缘,就看个人的福报了。有福报的人,能一呼百应,这也是他累世结善缘的结果。

  古德说,未成菩提果,先结众生缘。先要结缘,那要如何结缘呢,就要奉献自己。什么叫做善缘?就是你曾经有恩于他的人,才是你的善缘。宇宙的法则是守恒的,先要付出,才有回报。你要施恩于人,人才会报恩于你。所以,结缘,就是施恩,就是布施我们的恩。

  做佛教事业,一定要靠佛菩萨的加持力,和龙天护法的加持,一切的功德都是三宝龙天的功德。没有三宝龙天,许多事情都无法成就。好好的结观音菩萨的缘,多诵《普门品》,做义工,一切的事情,都交给观音菩萨吧。

  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朝山,办法会,共修等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福德庄严。百劫修相好,好好修,好好结善缘,好好拜观音菩萨。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现在贤劫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齐出来度他,也没有办法。

  忏悔,是每个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课,甚至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每刹那每刹那的必修课。只要没有成佛,就要不断地忏悔,一直到你成佛为止,才圆满。

  忏悔就是改过,不断地改习气,消业障。业障消完就成佛,习气改完就成佛,忏悔忏到极点,就成佛了。


  为什么说不忏悔的人,佛都救不了。佛无时无刻不在度众生,但哪些众生得度呢?肯忏悔的那一部分众生得度,肯回头的那些人。

  佛度众生是平等的,不是说这个众生我度,这个众生我不度他,不是这样的,不管是善人、恶人、一阐提人,谤法之人,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一切众生与我是同一体。所以说佛光普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每个众生都在佛的救度范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众生没有得度?没有得度的,就是不肯忏悔的人。所以众生得不得度,并不在于佛,而在于众生自己。

  佛有三不能,其中之一即是“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有缘?能相信、肯忏悔的人,这是有缘人。不相信,不肯忏悔的人,就没有缘。

  那就象有好多人对佛法不理解,就有这样的疑问,都说佛光普照,为什么不来度我?为什么只度一部分众生,不度另一部分众生?还说佛的智慧是圆满的,为什么不用神力把这个世界的众生一下子度尽?

  为什么佛不把这个世界变成美好的世界?就这样来谤佛。你不肯回头,你不肯忏悔,佛怎么度你?下面举三个例子,打三个比方来说明。

  第一个比方,好比有一位母亲,和儿子失散了多年,现在找到了,千方百计救度孩子,接儿子回家,可是儿子不认这个母亲了,一见母亲就逃跑,一见母亲就逃跑。

  母亲一面追,儿子拼命地跑,就算前方是大火坑,有百千鬼怪毒蛇也不顾,还是要一味地逃跑,母亲拼命地呼唤,也没有办法,只能伤心欲绝泪流满面。

  这个儿子不认这个母亲,还一味地抱怨,我的母亲好残忍好狠心,不来救我,不要我了。你说这个孩子,愚痴不愚痴?

  第二个比方,有一个人生病了,得了绝症,别人劝他到医院去看医生,他偏不去,也不吃药,也不打针,也不治疗,他自己也知道他的病很痛苦,但他就是不听别人的劝告,拒不就医,还说,你们不是说现代的医学很发达很高明吗?

  既然医学这么先进,你来把我医好啊!这个医生很可怜他,给他开了药方,亲自送来,他不但不服用,还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自己就是死活不吃药、不打针、不接受治疗,医生来主动给他治,他还逃跑,边逃跑还边说,医生太不慈悲了,不来救我,医学是假的,是迷信!根本不能救人!

  第三个比方,月亮在天上普照,本没有意思要照到哪里,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是湖泊还是海洋,一律普照。

  地上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一个月亮的影子,没水的地方就看不到影子,或者有水但水不平静也看不到,只有清净的水才能看到月影,这并不是月亮的问题而是水的问题,所以你不能怪月亮只能怪水。

  人的心妄想杂念,就好比水波动浑浊,感应不到佛菩萨的加持,就好比浊水现不出月影,不是佛菩萨不救你,你不肯忏悔,不肯回头,你不知道你每时每刻都在做着错事,所以就一直堕落下去。

  佛菩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救你,也只能流泪叹息,无可奈何!

  这样忏悔三次保证因缘马上变

  如如佛光,祝福同修,法喜充满,一心念佛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的是,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一种是初学者,一种是老参。

  初学者,他才不管你安不安稳,初学者就是他没有功德,他赶快看到什么功德都抢着要,拜佛也很用功、持戒也很用功、到厨房工作也很用功,因为初学者他没有功德,所以要的就是功德。

  但是老参的修行就不是这个意思了,诸位要知道,老修行,当然我们也要去追求功德,但是你要一个重点,要把你已经造作的功德保存下来,这很重要。

  我们可以这样讲:你是一个初学者,你有资格发脾气。(呵──)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功德,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你根本没有树,怎么烧也无所谓。

  但是你是老参,你没有资格发脾气了,因为你这个树太多,你连一点香烟都不能存在,这个太危险,因为你输不起了。

  所以你的功德愈大的时候,你要愈谨慎,绝对不能够晚节不保。诸位要知道,你功德愈大,你发一次脾气的损失,那就不得了。

  你说他一个初学者,反正他也没功德,他耍耍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哈──),是不是?他根本就没有功德林嘛。

  所以佛陀讲忍辱,这个对老参是特别重要,你要求一个安稳的功德。就是说,我们回忆刚出家的时候,花了很多的心在这样贫脊的土地,现在好不容易盖上一片森林了,你要好好地保存它。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不了。那这个问题是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分析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

  我们的内心,古人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内心能够包容天、包容地、包容宇宙万物,但是包容不了一点点的委屈。

  你会发脾气,你就是有委屈,你觉得这个是不公平的,你就是认为不公平,你才发脾气。你认为我的付出跟我的代价不成对比,我不应该得到这个结果。

  但是诸位要知道:因果它不是讲今生的,是过去、现在、未来。所以诸位你要永远记住一个观念:所有的外境、所有的逆境,都是你内心的罪业变现出来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事实上如此。

  所以我们遇到了逆境,你不应该发脾气,你应该到佛前忏悔,因为你一观照:哦,我有这个罪业。那你到佛前忏悔,你就说:「我弟子XX,过去曾经造了一些罪业,所以这个罪业逼出来的时候,变现这个痛苦的果报,我向佛菩萨至诚地忏悔。」说三次。我跟你保证,因缘马上变化。

  我们一个人很大的悲哀,是什么悲哀?恶性循环。你过去造了罪业,这个罪业变成逆境的时候,你自己感到委屈,感到委屈就发脾气,发脾气就又造罪业,造了罪业。

  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又是一片逆境,这个时候你要发脾气,发脾气又造罪业。那你这个痛苦,几时能够消除呢?你这个不是恶性循环吗?

  所以修行人要把痛苦从这个地方,古人讲:「截断妄流」,从此打住。你只有一个方法,透过智慧的观照,看到一个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因为他感到委屈。

  为什么他有委屈呢?因为他作出错误的判断,他认为痛苦是别人给他的,所以愚痴是所有罪过的根源──无明。

  其实我们说穿了,人没有什么好委屈的。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创造了来生的你,你必须要为前生的你负责,难道不需要吗?你前生选择这样做,那你今生必须要无条件地承当。

  因为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所以你今生不是为你自己负责,还要为你前生负责,就是这个道理。重点是你不能糊涂,一个人绝对不能对因缘法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子是不可以弥补的。

  特别是我要提醒所有的老参,当你内心有一点点戒定慧功德的时候,我必须提醒大家:你没有发脾气的理由、你没有发脾气的空间,因为你输不起了。

  你只要发一个脾气,你可能要从生命当中,回归到过去过去,你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才为这个发脾气付出代价。

  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不但是往前冲刺,这个安稳也是很重要,把你既有的功德好好地保护得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佛陀的慈悲,看到菩萨有这个问题,他白天、晚上修习功德,佛告诉他:你要修忍辱,要向内观照,一切的问题,都是前生的你创造的,你必须为前生的你负责。

  只忏悔以前的罪业能彻底清净业障吗?

  忏悔的时候,要在诸佛菩萨、上师三宝面前发誓发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再也不造这些恶业!”这个决心是返回对治力。

  有这个决心才能彻底弥补罪过,彻底恢复原状。没有这个决心,忏悔做得再好、再如法,也只能减轻罪业,不能彻底恢复,因为你没有返回对治力。

  如果还想继续造业,继续犯戒,还有这些想法,就说明了你不是真心的忏悔。

  若是你真心忏悔的话,还能有这些念头吗?刚才服毒药了,现在抢救过来了,但是你说,自己断不了这个,以后还要喝。

  你能有这个想法吗?不可能吧?同样,忏悔的时候如果还想继续犯戒,还想继续造这些恶业,那你就不是真心忏悔了,就不能彻底恢复原状,不能彻底清净恶业了。






                                                                                                




图片附件: 48.jpg (2022-11-10 16:45, 326.4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45877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3-24 16:06



    凡为众生,皆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趋乐避苦。

  故利吉乐,为众生所求所欲也。

  人者,知理而行法。以知为始以信而行。知利而不行,乃信不足也。信有其量,或一分,或二分,或三分,或十分,如是如是。信有何量,行便何力。故于正知正见,一分信得一分利,十分信得十分利。于邪知邪见,一分信得一分害,十分信得十分害。以当今世道邪知邪见多,故不学传统文化,不学佛法,则必受邪知邪见所害。

  眼所见色,耳所闻声,身所触受,鼻所嗅气。口所尝味。乃信之根也。

  以贪受阻而生嗔,贪心有何重,嗔心便何量。

  因趋利避害,故知利而为,知害而不为,故一切佛法修学,如念佛,持咒,诵经,应知其有何利。又以人亦健忘故,其利应诵满三百遍。改变恶习亦如是,应诵满其利害三百遍。若不如此,则必半途而废也。

  与人讲经说法,应注意七个问题:(1)为什么讲?(2)为哪些人讲?(2.5)他有几分信?(3)在什么时候讲?(4)在什么处讲?(5)讲什么?(6)怎样讲?(7)有何效果?






                                                                                                




图片附件: 8.jpg (2022-11-10 16:46, 23.1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45878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