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成观法师:楞严偈义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2-1 17:37     标题: 成观法师:楞严偈义解

 
    前言

  今天「课诵班」正式开始上课了。「课诵」可分为两种:一者共修用,二者自修用。我们先从自修这部份开始学。今天先教第一课,即早课中的「楞严咒偈」。在教唱诵及敲法器之前,我先讲解这个偈子的意义。你们若先了解其意义,然后再学唱诵,这样便更能深尝其法味。我分段解释,你们事后可以请录音带回去多听、多思惟。唱诵及法器则要多加练习。现在请翻开课诵本第三页。

  大佛顶首楞严经赞佛偈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注释:

  「南无」:这是敬礼、顶礼、皈依的意思。

  「楞严」:即「首楞严」的省称,其义为「健行一切法而得究竟」精进地修行到一切的智慧与福德都圆满,而得到种种的禅定三昧神通,坚固不坏,称为「首楞严」。

  义解: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讲『 大佛顶首楞严经』 的法会上,会中有诸佛、菩萨,多与会的声闻、缘觉等圣众,因此修念诵之弟子,须先归敬与会圣众;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注释:

  「妙湛」:「妙」即微妙;亦即不落空有(不落于空,亦不落于有);因为二乘着空(落于空),凡夫着有(落于有),唯有佛及菩萨才能不着空亦不着有,故能迥出三界,迥出二乘,立于中道。因此才能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湛」即清彻;清而能见底。「妙湛」形容心如湖水般又清又明;亦即心明达于究竟、微妙,不着空有。

  「总持」:梵文是陀罗尼。中文译为「咒」或真言。总持的意思是总摄;此法门能总持一切义,摄持一切法,故称总持。

  「不动」:指菩提正觉之心不可动摇,不退转,不可破坏。

  「首楞严王」:这个「王」不是指我们世间上的王,而是指得证一切福智圆满的法王,指的就是佛世尊。

  义解:

  甲、文句

  「妙湛」是「心明」,表示性。「总持」是「语明」,表示相。「不动」是「意明」。这是称赞世尊的功德,能心明、语明、意明,三业皆明,性相不动,菩提心坚固,所以为一切世间最为尊贵者。「首楞严王世希有」是赞叹世尊精进健行,到一切福智都能圆满之境界,是一切世间最极稀有、最为可贵的。

  乙、义理

  佛所说的法,其数无穷无尽,其义无量无边,讲也讲不完,所以世尊讲经到末了时,常会宣说一个或多个「陀罗尼」(咒),用以该摄整部经的义理,以便弟予修行摄持。例如:『 般若心经』 之末有一个心经咒,以涵摄整部心经的妙义。『 法华经』 很长,结尾时亦有「法华三陀罗尼」,总摄『 法华经』 的精华。『 楞严经』 亦是如此,以楞严咒来涵概整部『 楞严经』 的义理与修法。很多经典都是如此:先经后咒,以真言总摄经义。

  「陀罗尼」也译为「真言」或「咒」。真言之义为:佛语真实、无有虚妄,故称真言。真言如何真实不虚呢?

  一、真言咒语本身是代表诸佛菩萨的修行境界,这是真实不虚的。真言是诸佛菩萨修持达到最后的结果,虽简短几句,即已总摄其修行之精华与功德。譬如将草药提炼成「精」一般,虽则是一点点的精髓,却非常珍贵。

  二、真言咒语的意义不会因为时空、地点、人物、及念诵的音调等等的不同而改变其意义,所以是真实不虚的。凡夫所说的话,多半会因为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其义。例如「风流」这个名词,在古代是表示一个文人举止无拘无束,仪态自然,很洒脱,而且才华纵横,能诗能赋,所谓「风流惆傥」是也;这本是个意思很好的赞词。但在现代就不是这个意思了;现在若讲一个人很风流,便是说他品德不端,到处拈花惹草,是很难听的贬词。所以古今「字同义不同」的词语很多。另外,由于地点的不同,而令「字同义不同」的例于也所在多有。例如日语,很多汉字与中国字虽同,但因为国度的不同,意义则完全两样,例如日语中的「大丈夫」,其义为「没关系」、「没问题」;而「丈夫」在日语中之义则为强壮、 坚固。至于中国人所说的「丈夫」或「先生」,日本人则说是「主人」;凡此皆是一种文字,由于地点不同,而产生「字同义不同」之例。又以受持人而言,佛菩萨的真言,任何人诵持,其效果都一样,并不是印度人念便比中国人念来得更有效力;也不是中国人念就有效,而老美念则无效。再以腔调来说,例如台湾话,南北腔调不同,意思也会有所不同。譬如「糖果」一词,南部有些人说成「含」,是个名词;而在台北,「含」则是动词,是含在嘴一畏的意思,绝非「糖果」之义。诸佛菩萨所说之真言咒语,便不会像凡夫之语言那样,由于地点的不同,意义也就跟着有所变动(如中国与日本,南台湾与北台湾);只要把「咒」的音发出来,其意义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毫无变异。若发的音不是很正确,也许威力会稍微减小一点,但其不可思议的妙用,则决定不失。

  三、真言的「真实不虚」亦指加持力真实不虚。「加持」共有三种,称为三密加持,即:心密加持、语密加持、 意密加持。这三种秘密加持简称为「三密加持」。只要你如法受持法门,诸佛菩萨就会秘密加持你。例如你持阿弥陀佛的本尊咒,若如法受持修学,阿弥陀佛就会依其愿力来加持你,满足你的所求。你若如法受持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咒,本师即会依其本愿来秘密加持你;你若如法持文殊菩萨的咒,同样,文殊菩萨也会依愿来加持你。这是因为咒语里面,即含有诸佛菩萨的「本誓愿」(三昧耶)在,你若一一如法受持,佛}首萨必然悉知悉见,不违其本誓来加持你。此事乃真实不虚,故说真言之加持力真实不虚。

  四、 真言令行者满愿真实不虚:行者若如法修行真言,一定能圆满地达到他的愿,此亦真实不虚。一般而言,每一个真言都各有不同的目的;譬如药方,每一帖药所治的病不同;真言亦然,要治病,有治病的真言;要长寿,也有长寿的真言;要开智慧,有开智慧的真言;要消业障,亦有消业障的真言。种种目的,有种种不同的真言。真言皆是诸佛菩萨修行境界的精髓,只要你如法受持,依教修行,诸佛菩萨定会依其本誓而来加持你,而成满你的修行,此亦真实不虚,故说真言能成就行者,真实不虚,因此而得名为「真言」曾有人问:佛如来是否会再成为凡夫?那是绝对不会的;既己修证成佛,正觉菩提之心不退,便不会再变成凡夫。『 圆觉经』 中有一句话:「已炼成金,不复为矿。」纯金是由金矿中提炼出来的,既已炼成纯金,便不会再变回去,成为未炼时的金矿。除非佛世尊慈悲示现为凡夫相,来度众生;但那也只是表面上看似凡夫,心实非凡。

  什么是「菩提心」呢?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已发欲成就菩提之愿,但尚未成就菩提。这种「菩提心」其实是「菩提愿」,或是求菩提的愿心、因心。另一种是已经成就菩提的清净无染、功德具足圆满之心,此即诸佛菩萨果地的「菩提心」:此时全心皆是菩提,纯一无杂,故称为菩提心。诸佛如来得此菩提之心,时时都住于无上正觉的境界,不再被诸天、魔王、 外道、 乃至凡夫等种种境界之所动摇破坏了。此究竟菩提之心无有倾动(「不动」),是三界中最尊最贵的,所以佛如来堪称为「世尊」。

  总结而言:偈文中最初这两句,是赞叹佛的智慧至上至尊,也是赞叹佛的自受用身或「智德」,亦即是称扬赞叹佛之自证境界。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注释

  「销」:是去除、涤除、去芜存菁,犹如提炼的意思。例如炼金为纯金,炼铁为纯钢。

  「僧祇」:是「三大阿僧祇劫」的省称;「阿僧祇劫」之原义为无量劫,亦即很久很久的无量数劫。

  义解

  甲、文句

  佛的加持,替我(阿难)销掉亿劫以来的种种颠倒想法,因此使我不必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就能证得自己的法身。(依一般显教的修法,菩萨从初发心开始到成佛,须经历五十五阶位的修证,共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是「渐教」的修法;至于善根福德因缘殊胜之人,若更得修行「顿教」者,则不在此限,彼人便可「当下承当」、 「顿悟见性成佛」;或者若有密教因缘者,得修习真言密教,依三密加持而「即身成佛」;因楞严法门实含禅与密二大法门,故这句偈文「不历僧祇获法身」便具有顿教的意义。)

  乙、义理

  赞佛偈有很多种;

  一、赞释迦牟尼佛的赞佛偈,

  二、 赞阿弥驼佛的赞佛偈,

  三、赞药师佛的赞佛偈,

  四、『 楞伽经』 中有大慧菩萨的赞佛偈,

  五、『 楞严经』 中有阿难的赞佛偈,即是本偈。

  『 楞严经』 中一开始,讲述阿难有一天被**魔登伽的母亲用邪咒摄去,幸而世尊以「首楞严神咒」敕令文殊菩萨去解救他,方免于破戒体;之后佛应阿难之请而开示修行之法,佛一步步地方便示导,阿难终于因而开悟。阿难开悟之后感动啼泣,长跪合掌而以此偈称赞如来功德,兼以发愿、迥向;其内容之文字、义理皆殊胜无比。自古以来,中土所有道场之早课,都须诵此偈,且早课都从此偈开始。若欲真实修学,不能光是读诵经句,还须了解偈文之意义才好。六祖大师说:「空诵但循声,与义作骤家。」只是念诵而不解其义,那就像在唱山歌一样;「与义作骤家」的意思是:与经文之义格格不入的意思。阿难赞佛,以偈中最初的四句话,便把佛世尊的最重要的功德,言简意赅地称扬赞叹到了,实在太好了,这一来是由于阿难已经开悟了,二来再加上承佛威神,才能得如是智慧,作如是宣说。连地藏王菩萨,已能化千百亿化身,广度众生,都自言说这全是由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威神慈悲加持所致;关于这点,大家必须好好地去思惟体会。

  在此首先解释「销我亿劫颠倒想」这一句。众生有种种颠倒的想法,常把快乐的事当成不快乐的,而把不快乐的事当成快乐的。譬如说睡懒觉这件事,一般人总觉得没事的时候,躺在床上睡懒觉很过瘾,迷迷糊糊,懒洋洋的,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好不惬意!又有些人觉得一周五天或六天的班上下来,辛苦、紧张、劳累,好容易才捱到了周末,就应该好好地睡它一大觉,否则就好像对不起自己一般。这就是一种颠倒想;为什么呢?因为睡觉其实是「大无明」,以无明为乐,岂非颠倒?世间人种种贪瞋痴亦然。譬如与人谈话时,若只讲清净之事岂不甚好,但很多人却不爱讲清净事,而偏乐说染污事,总爱说些别人的闲话、坏话、丑闻,评断他人的是非得失、笑话他人的缺陷、乃至爱说脏话等等。世俗人聚在一起闲谈时,听者也好、说者也好,对于别人越不清净之事,越是觉得有味,说者口沬横飞,听者津津有味;然而其中若有人偶而说某甲在某方面多好多好,当场听众便觉得十分乏味,没多大意思;其实是心里又嫉又羡,心中在吃飞醋,眼红,甚或心里很不舒服,很不以为然,总想反驳一下,表示某甲并没有那么好。众生就是这么颠倒!尤其是若听说某人学佛学得很好,更是如此,嘴巴上虽也漫应赞好,或说「阿弥陀佛」,其实心里不很高兴,很不服气,心里暗中不平道:「其实他学佛哪有我好」或:「怎么都只是赞叹他,却不知道我其实也不错,实在没有眼光!」像这样,也是颠倒想!须知众生所有的颠倒都属于「想」,从「想」而来,为「想蕴」所摄;众生一切的烦恼也都是从「想」开始的。所以一有「颠倒想」时,一切的烦恼都随之而生了。久久熏习,这烦恼便成一种习气,烦恼习气越来越重,即成为「烦恼障」。

  「习气」是什么?好比你用一个坛子来腌制泡菜,泡菜都吃光了之后,坛子里的汁液也倒掉了,但是坛子里仍然有泡菜的气味存在,怎么洗都去不掉。我们凡夫也是一样,心中不但有极浓厚的「烦恼泡菜」的味道存在,其实整个身心的坛子里都还浸着很多的「烦恼泡菜」哩!众生心中这种颠倒的烦恼习气存在为时太久太久了,所以称为「亿劫颠倒想」。释尊讲经说法,使阿难开悟,犹如以一把大火猛然一烧,把亿劫的颠倒想全都烧光、销熔了一般,故说「销我亿劫颠倒想」。

  接着解释「不历僧祇获法身」。由于佛世尊的加持,阿难不必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很快地就能证得法身。修行的进展太快,有时也是很危险的,容易出差错,所以须有师僧教导,有佛力加持。好比你要渡过急流,你若能光靠自力游过去,那当然很好;但因水流太急,无法单靠自己游水到得彼岸,于中流很容易被冲走,所以须有人帮助,随行若有善友用一条绳子把你绑住,你若快被冲走时,就拉你一把,方不致蒙难沉溺。佛世尊就是这样,用一条绳子把阿难(及其他众生)绑着,拉拔他,令他很快地安然度过修行的急流险滩,速到开悟的彼岸。

  总结而言,「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两句偈讲的是如来化他及利他之德。首两句「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则是赞如来的自证境界,佛的自证境界只有佛世尊能自证、 自知、自受用,凡夫于此无法了知。阿难系承佛威神,以这两句话来赞叹释尊度众及利他之德佛世尊的「恩德」。而佛的自受用身则是「断德」与智德,就是如来的「三德」。阿难这四句偈把佛世尊自利及化他的了,这无疑是由于佛力的加持,阿难乃得如是赞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2-1 17:38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注释

  「宝王」即是成佛。

  甲、文句:是一切圣果之王,切法宝之王。如来度他、令他受用,是「智德」

  ,这三者合在一起「三德」都赞叹到,也就是指佛世尊。成宝王」愿我阿难如今即能证得菩提之果而成佛。我若能成佛,不是自己成道就好,还要度尽如恒河沙数之多的众生。

  乙、义理这两句偈中,上一句偈是讲阿难自证之愿,第二句是讲化他之愿;自证化他,自度度他,故这两句偈即是总说阿难之大愿:「愿成菩提,愿度众生」。在此二句之后的六句偈,则是进一步详细地明言他将如何履行他的大愿。总结而言,从「愿今得果成宝王」到第十二句「终不于此取泥洹」是阿难发大愿:阿难自己开悟之后,发大菩提心,要成就无上菩提,度脱一切众生。

  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注释

  「深心」:「深心」是指大悲心及菩提心。大悲心是悲,菩提心是智。悲、智具足,深广无量,是故此心甚深难测,名之为深心。

  「尘」:「尘」是微尘。「剎」是剎土,指如来上,也就是、个「佛世界」;一个佛世界约等于一百亿个太阳系,而像微尘数那么多的佛世界,可说是无量无边。若用一般电子计算器去算,数字恐怕都不够用,可能算不出来,那真是超天文数字了。

  甲、文句阿难说:我要把我这证菩提、度众生的甚深之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我觉得必须如此,才能上报佛恩于万一

  乙、义理「将此深心奉尘剎」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阿难发愿要到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去度化众生。第二层意义是:为度众生,我阿难即使粉身碎骨,都在所不辞。换言之,阿难不只是要度他目前所住的这个娑婆世界中之众生而已,而是偏法界诸佛剎土中的无量众生,他都发心要度― 亦即,不因人种、地域、语言、服饰、信仰等种种差别,只要是未成佛的众生,他都发心欲度。他要以此悲智具足所深发的广大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之众生,他觉得这才足以回报佛世尊度他开悟之恩德。总结而言,这两句(「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是对前两句的发愿(「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再作更进一步的申说。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五浊:劫浊、见浊、 烦恼浊、 众生浊、命浊,合称五浊。

  (1)「劫浊」表示时代是污浊的,是指在很浊恶的时代里生活。

  (2)「见浊」是指知见污浊,也就是观念恶浊。如现在众生有种种的浊恶之见。(3)「烦恼浊」是跟着「见浊」而来的。因为观念不正确,就会起种种烦恼。这是因为如果观念或见解不正确的话,就会令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成污浊。

  (4 )「众生浊」是因为观念不正确而起烦恼,起烦恼就是众生受污染了,故称众生浊。

  (5)「命浊」一方面指的是寿命很短,另‘方面指的是众生依不正当的职业而活命,亦即是「邪命」

  甲、文句

  我(阿难)伏跪在地上,祈请世尊为我作证,证明我已经坚定了我的意志要证无上菩提,要度化无量众生,此心是坚强的、 清净的;且我发誓要先度五浊恶世的众生,就如一切菩萨都发心要度五浊恶世的众生一样,我亦不落后。

  乙、义理

  台湾有一句俗话:「我凭这盏电火作证」,其实这是句欲话:因为灯泡会坏掉,电线也会短路,因此在灯前以灯作「证人」来发誓,有什么用呢”灯若不亮了,你发的誓愿就无效或停止了吗?因此发大誓愿,要像阿难,在佛世尊面前说,请佛为作证明,这才有用。阿难发誓愿,犹如地藏等大菩萨要先去度五浊恶世的众生一样,为什么呢?五浊恶世的众生最苦,最需要人去救度。

  1 .劫浊五浊中的第一浊是「劫浊」。「劫浊」,是指众生生长在污浊的时代一畏,在那样的时代里,整个众生界都污染至极,到处都没有清净之相可得。所谓污浊,是与清净相对而言,若世界污浊,即成娑婆;若世界清净,即成净土。此劫浊是五浊的总说或总相,以下四浊则是分别说,或分别解说污浊之相或世界污浊之四大主因。

  2 .见浊「见浊」是指观念恶浊,这是世界污浊第一大主因,因为知见、观念是心态、思想之卞,知见、 思想可决定行为的取向。换言之,人的思想观念(知见)可决定一切。佛说众生的观念大多颠倒、不正确;观念一不正确,整个心态就随着起了污浊之相;反之,观念正确,心就清净。怎么才是观念正确呢?即是据守于佛之中道,也就是所谓的「正知见」。而现今有正知见的人实在很难得。世人的)切,以思想为最重要;然思想的范畴很广,而「思想」的精华就是「观念」。例如所谓「孟子思想」,其内容包含很广、很多,但他所提出的「人性本善」便是孟子学说的精华。「王阳明思想」也很广,而「知行合一」这个见解便是王阳明学说的精华,这也就是王阳明主要的观念。一派学说的精华(或主要观念)很重要;因为在一派哲学浩如烟海的理论之中,若某些地方有点差错,还不太打紧;然而如果其精华的观念中,即使仅有些微的偏差,就整个方向都偏了。由此可见「知见」的重要性。而我们众生在此「见浊」之世,有很多观念都是有偏差的,观念偏差就会做错事;一般人对自己的行为,常会找一些合理化的借口;心理学中所说的「合理化」,就是指「似是而非」的借口而言。例如自古有这样的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观念」就有问题,其意思是说:人若不为自己着想,就会遭到天诛地灭之灾(义即:人绝不可能不为己着想)― 也正因为大家都是只为自己,所以我也为自己着想,并不能算错;因此我必须为自己着想,否则就违反「自然之道」。简言之,就是人若不自私,便会遭到天地诛杀一般,因为不自私是违反自然的;进而言之,即是说:人若不自私,那是不可能的事;人若不自私、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话,连老天爷都不容― 所以其结论是:「人应该自私才对;因此,我自私是有理的,是应该的,是没有错的。」这是自私的人在为其「自私」找借口。在希腊哲学里有一学派称为「诡辩学派」(杨朱→ 诛),就是提倡这种利己的哲学。与其相反的是「斯多葛派」,或称「坚忍学派」,是利他主义者。在中国也有一派哲学提倡利己主义,即杨朱的哲学。与其极端相反的是墨子,墨子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墨子说:为了利益天下人,头都磨破了,脚后跟也因奔波而磨得快没有了,也在所不惜。这是墨家的精神。而杨朱则正好相反,他们主张「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连拔身上的一根汗毛来利益天下之人,都不肯了,更何况「摩顶放踵」呢 这是绝对的自利主义。这派学说主张:若每个人都只顾自己,只为自己好,不去管他人,那么天下就都没事了― 其实这是「似是而非」,所谓歪理十八条。现代也有与这种类似的学说;其实它并不够资格称为「学说」,应该称其为「邪说」才对;这就是胡适之所提倡的所谓「健康的个人主义」(见「胡适文选」及「胡适文存」)他加了「健康」这两个字,这是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作法,其实是「很不健康」的。他说: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只一心为他自己个人好,而各自去打拚、努力,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互相妨碍,社会也就会发达起来。这种论调乍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却是「似是而非」!胡适之的思想,据他说是褴觞于丹麦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个人主义」(胡适称之为「易卜生主义」而来,其实据我看倒是属杨朱一脉。现代社会从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开始,个人主义非常蓬勃发达;而个人主义却与浪漫主义的理念有关,两者皆是强调「个人的发挥」强调发挥「我」,而不强调集体,是集体主义、极权主义的反动,(可说是矫枉过正)。所以易卜生式的个人主义,其实可说是「新杨朱主义」。而胡适之的「实证主义」则是源于罗素及他的老师杜威而来。我在青少年时代对这些「先进的」思想家着迷得很,以致被误导得无以复加。他们的书我几乎整套都买了,且以很神圣崇拜的态度详细拜读研究,还到处介绍给人家看,甚至逢人生日就买来作为礼物送,真是造业不少!因此我在青少年时,思想上被这些「先进」误导弥深。据实而言,任何人在观念上一旦落到「个人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坑洞里,任何修行都将变成不可能, 必然处处碰壁!而胡适之、罗素这些人,在世俗人眼中却是非常受欢迎的「哲学家」或「思想家」! 这些人实可说是当代「见浊」的代表者! (附及,我们还没谈到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希特勒呢!)

  3 .烦恼浊「烦恼浊」是众生由于前面所说观念错误(「见浊」),且依照这些错误的观念或思想,而做出错误的事来;因为思想错误,造成行为错误,而令众生陷入困境,烦恼不已,因此称为「烦恼浊」;所以「烦恼浊」是依「见浊」而来,「见浊」为「烦恼浊」之因,「烦恼浊」为「见浊」之果。譬如有很多人认为「人生是来亨乐的」。但要享乐就必须先要有钱,所以他拼命赚钱;一看钱重,就变得非常现实、变得唯利是图,于是什么坏主意都可使得出来,因此无可避免的,种种烦恼也就跟着而来了。又,由于心中只认钱,认为有钱可赚就好,于是依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为业的人,处处可见;而且做这行业的,在在处处生意都很兴隆。例如钓鱼场、 养殖鱼苗、海霸王、土鸡城、酒店、酒吧、酒家、舞厅、马杀鸡、及各种se 情行业… … 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谋财而设。种种问题、种种烦恼、种种苦难,也都深植于其中。

  4 .众生浊「众生浊」是指:由于众生造作种种烦恼业,就产生种种品类不同、性类不净的众生。因此,众生之所以污浊(「众生浊」),是从前项「烦恼浊」而来。「烦恼浊」为「众生浊」之因,「众生浊」为「烦恼浊」之果。例如有专以杀为业的众生,有以偷盗为业的众生,有以邪淫为业的众生、有以打妄语、欺诈为业的众生,有造酒、卖酒、饮酒的众生。这些都是最先由于观念(思想)的错误,于是身、 口、 意三业都跟着错了:于是,由种种烦恼生出种种众生。于各种恶业中,依打妄语为业的众生可说为数最多;不但为数多,而且还活得非常光彩哩!像有些律师,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讲成黑的,有罪辩成无罪,反之亦然!其它如侦探、间谍等更是常以妄语为手段去办他的差事。再者,进而言之,即所谓的文学家、小说家、 戏剧家、诗人、词家之流,乃至电影界、 演艺界… 等,也常在依妄语而活命:文学家、艺术家所自称的「艺术」或「创造」,其实是凭空编造出的一个个虚妄的境界、或情节、 或故事来求得名利等,这其实就是妄语。「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强说」的「愁」,当然也是属于虚妄之语,因为实在并「无愁」可言,只是为了作新词而胡调。甚至政治家的办事手段也常脱离不了妄语。

  5 .命浊

  「命浊」一则是指「寿命短」,一则是指「邪命」。我们人的岁寿比起大象、 乌龟等动物都要短,佛法中称短命为命浊,此为其义之一。再者,在这短短几十年岁月中,一般人都是迷迷糊糊地度过,我们现在有幸能值遇三宝而依法修行,才能活得比较不那么迷糊。然而人生无常,哪一天要倒下去,或来世要去哪里受生,也不得而知,更不知道下辈子能否再值遇三宝,亦不能确定。即使能再值遇三宝,还是得一切从头来过,所以人生实在很苦,人生无常、苦,这就是「命浊」的关系。来世若能再生为人,已经算很不错了,因为人的寿命虽只有几十年可活,不过反观朝生暮死的昆虫,我们几十年的一生之中,昆虫却须经过好几万次的生死!可知,朝生暮死的众生,几小时就过了一辈子,乃至于朝生,暮即死,实在是最可怜的了! 这是寿命最浊的众生。其次,命浊是指「邪命」而言:有些众生为了活命,而做种种不正当的职业,就如我刚才所举的例子:以杀生为业、以偷盗为业、以邪淫为业、以妄语为业、以卖酒为业等,都是以造恶业、邪业、不净业而自活命,故称「邪命」;以众生「邪命」者众,故称此时的众生「命浊」总结而言,这两句偈(「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人」)六两句偈(「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中所发的愿,明。如-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泥洹」:再于三界受生就是「涅盘」一词的旧译,其义为不生,即烦恼不再生起,或不甲、文句纵使只剩下一个众生尚未成佛(究竟度脱),我终究不在此处取涅盘而舍之不度。也是对第五、再作详细的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乙、义理一切菩萨皆是深发广大心愿,欲度无量众生,欲成就无菩提。菩萨为了度众生,就如同以一条绳子系着无量欲度河的众生,菩萨日夜辛勤地又拖又拉,虽受无量勤苦,亦在所不辞。阿难说他愿如今自先成佛,然后即广度众生;地藏菩萨则说:众生未先度尽,我终不愿成佛。他们都是已发普度众生的大愿;地藏菩萨则又更加慈悲就是了。总结而言,这两句偈也是对第五、六两句偈中所发的总愿,再更进一步发挥。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2-1 17:38

甲、文句

  佛世尊您具有大雄大力之智慧,又具有大慈悲之心。希望您更进一步地加持我,令我去除微细的无明烦恼。乙、义理「雄」原义为阳性。在此为指勇健、有力。此处的「大力」指的是智慧之力,是自利利他之力,特指如来的「十力」。佛世尊具一切智,无所不知;有三明六通、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及种种三味神通,都是如来定慧力的发挥,这些正觉之力,可以度脱无量众生。此外佛如来自证之智,又有加持护念众生之力,所以阿难赞叹为「大雄大力」。我们通常称佛殿为「大雄宝殿」,即是依此义而言。「希更审除微细惑」是希望佛世尊更进一步加持,使微细的无明烦恼能完全清除。此处「加持」二字并没有明显地讲出来;楞严经虽然也是显教禅宗的根本经典,但其中的主要修法却是以密教的修法为主,因此大藏经把『 楞严经』 列于「密教部」;因此可说,本经实是显密合一之法门;因为本经深涉密法,所以极重「加持」总结而说,这两句是求佛加持。「大雄大力」是智,「大慈悲」是悲;悲智具足,自利利他,所以能加持众生,令速得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令我早登无上觉十、于十方界坐道场夫指处义「道场」:有两种意义:其一,以狭义而言,是指世尊成道之处,或修道之场所;其一一,广义而言,是指凡是讲经、说法、传道,皆是道场;故不论是自修佛道「说法度众生之场所」而言。甲、文句,或传扬佛道之处,都得称为道场(此是原、修道之;在此则

  祈请佛世尊加持我,令我早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能于十方世界广度众生。乙、义理道场是自修及教他之所在。「坐道场」是坐于道场,身心不动。坐禅时须修一项「不动德」:亦即,无论如何我都不动,或身或心若有动摇,就是不安于「坐」了。坐禅的「坐」字,即是此意:「坐」者,不动也,不起也― 不起之深义为一念不起。一念不起,名曰坐禅;以不起念,故称「无念」为无上禅。又,所谓「不起念」,特指妄念不起之义,非无善念。于静坐时,身体若动来动去,屁股歪来歪去,就不够资格称为坐禅了:那样既非「坐」,亦无「禅」可言。又,坐禅并非光是身体坐在那儿、盘起腿来,就能称为在「坐禅」;必须身心皆「不动摇」,方得称为坐禅。坐道场说法度生时,更要身心不动,除了「身不动」外,更重要的是「心不动」,亦即心不为一切名利、称誉、 毁谤、 衰相、苦乐所动,乃至不为‘切内外之相所动,心恒住正法,如法修持或说法而不动、不畏总结而言说法度众生,舜若多性可销亡轮。轮者,不退之义,,方得名为「坐道场」「舜若多性」若多」与「性」「烁迦罗心」:烁迦罗的梵文是甲、文句,备泛两句偈也是求佛慈悲加持;从修证菩提自得解脱都祈求佛的威神加持,令速得成就。十。烁迦罗心无动转,八:舜若多是梵文会低平的音译合称,即是空性。,本义为轮之义,亦即是金刚辗转不息,破除一切障,不停地前进之义故称「金刚轮心」,到坐道场时,其义为空,舜,在此则表示精进之心勇猛纵使连「空性」都销解而化为乌有,我的金刚轮心(烁迦罗心)仍是坚固精进,勇猛不退。乙、义理这两句话与我们世俗所说的「海可枯,石可烂,此心不渝。」意思差不多。阿难一再地重发誓愿,在此则以金刚轮表示他的心永远精进不退? 不坏? 不退转,即使历经长劫,乃至连「空性」都可因时问太长久而已经销亡无存了,我的菩提之心依然不退转。总结而言,这两句偈是「结愿」。阿难发心之后,对他所发的大愿作个总结,再重发大誓愿,确定永不退心。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皈依。(前面已解释过,兹不赘述)团国口这就是「三皈依」。以大乘极理而言,佛实无涅盘,因为佛已证得常住不动金刚法身,这便是法身佛,自受用身。化身佛才会现有寿命之相,乃至现有从兜率天下生、出家? 修道、成道、转法 lun,然后入涅盘等八相。阿难在此结语时,回归到最基本的三皈依:皈依常住不动的十方法身佛,皈依常住不动的十方正法,皈依常住不动的十方圣僧。所以我说修行的开始是「三皈依」,历经无量修学,而得断惑证真,自见本性,开悟见性之后,还是回到「、一一皈依」。这就在暗示我们:「一切修行,皆以三皈依为本」,以三皈依为主轴:不但以二皈依为「始」,以三皈依为「终」,且于其「中问」,时时刻刻都不能离于三皈依。总结面言,这三句话是皈依的「总相」,即「共相」之三皈依;以下则为「别相」之三皈依。南无释迦牟尼佛廿-.南无佛顶首楞严望南无观世音菩萨甚南无金刚藏菩萨呈团同口这四句是三皈依的「别相」。首先皈依开示此法门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佛),其次皈依于令他开悟之法― 佛顶首楞严(皈依怯),及皈依观世音菩萨及金刚藏菩萨(皈依僧)。观世音菩萨表大悲,所以这是皈依大悲菩萨;「金刚藏菩萨」的「金刚」有三个意义:一、表智慧,二、表能断,三、表不动、不坏,所以皈依金刚藏菩萨表皈依大智菩萨。以皈依悲智一一根本菩萨故,能使行者成就菩提之本。另外,因为『 楞严经』 也属于密怯,所以有金刚;而金刚藏菩萨也是一切大金刚中的代表之一。「藏」,义为宝藏;金刚宝藏,即不可动摇? 不可破坏的金刚性德之无量无边宝藏,故称「金刚藏」。金刚藏菩萨,亦是密教之金刚护法,所以换句话说,这四句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及皈依金刚护法菩萨,而这些佛菩萨、金刚护法也都是令他得以闲悟的大善知识。总结而言,这一段是表「别相皈依」,或称为「殊相皈依」,是具体提出皈依的对象。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丁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团国口「肉髻」:佛顶上的凸起之相,其中有骨亦有肉,上有头发,右旋宛转如螺须n 。「百宝光明」:即百宝光,中含各种不同珠宝颜色的光明。「金刚」:本义是:自身不可破坏,而能破坏一切刚强的恶性众生或极恶之烦恼。在此指密教之护法菩萨,亦是护法金刚,他们职在护持真言行者,摧破一切邪恶。「密迹」:「迹」,行迹;指金刚菩萨的行迹是很隐密的,来去无踪迹,故不为凡夫之智所知所见,故称密迹。「金刚密迹」,又称「密迹余刚」「杵」:古代的一种武器,此为金刚护法镇邪破魔之利器,具名称为「金刚杵」,主要有独钴、三钴? 五钴三种。「哀佑」:「一公」是怜愍的意思。「佑」是庇佑、加持之义。「无见顶相」:亦即是佛顶,也就是肉髻的顶端。此顶乃一切释、梵? 声闻? 缘觉、兹p 萨所不能见,以表佛顶殊胜无上之义,故称「无见顶相」团园口甲、文句那时世尊从其顶上肉髻中,涌出百宝之光芒,其光芒中又涌出千叶的宝莲,宝莲华上有化佛(如来)坐在上面,这化佛顶上更放出十道的百宝光明;其一一光明都示现出有如十条恒河中的沙数那样多的密迹金刚,在百宝光中化现出来,这些金刚护法菩萨有的手中举着一整座山,有的持着五钴金刚杵,其金刚之数遍满了整个虚空界。大众仰望着这稀有的瑞相,心中既惊畏又敬爱,见此瑞相后,皆一致祈求佛世尊慈悲怜愍,摄受庇佑加持,其后,大众皆共虔敬专心一志地谛听佛无见顶相上(肉髻上),坐在宝华中身放光明的化佛,宣说神咒。

  乙、义理

  【 此时师父在黑板上绘一佛顶放光? 化佛宣咒的简图,以图解说明。】 这一段是释迦佛从肉髻中放光,光中有莲花,莲花上有化佛。化佛顶L 亦放光,光中有十道百宝光明,十道光中的每一道光明,都有如恒河沙数一样无量的密迹金刚在其中化现,遍满了整个虚空界,大众仰观,又怕又爱。因为密迹金刚菩萨手持着五钴杵,又擎一座大山,好不吓人!由此可见,金刚之大力与威猛,若欲做移山倒海之事,恐怕也只是〔 举手之劳。大众见此威猛之相已,皆求佛怜愍,祈求佛世尊庇佑加持(因为佛所放光明,既然能化出如是大力威猛的金刚,可见佛世尊的威神之力更是无量无穷,不可思议),都一心地听佛顶上的放光如来所宣说之神咒。所以若能依这段经文去观想其像及其意涵,其效果是很殊胜的,一定可在观行力上增益不少。现在再详细解释一下「金刚密迹」。「迹」是痕迹,行迹。行迹秘密,不为人知,即称为「密迹」。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此即密迹之义。此金刚的来龙去脉,以凡小之智皆无法得知,故称为密迹;甚至连他在保护你时,也会不让你觉知;他若在降魔,你更加不知。中国古典小说及台湾的布袋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念动真言咒语」;一念佛如来的真言咒语,种种邪神恶鬼就被制伏? 破除了;因为佛的每一句真言都有很大的威力,且有金刚护法护持彼咒。彗〕 如若有「不洁之物」(鬼神)来侵近你,此时你若一心念楞严咒,金刚护法就会来为你驱逐不祥;然而他在大发神威时,并不会让你知道,此时你只要一心念咒就行(你念咒,等于是在对他下达佛世尊的敕令,故他即依如来之令行事)。密迹金刚在护佑众生? 护持佛法或修行人时,我们虽都不知不见,然而他却是一直不断都在出勤当差的。又如有人在车上念佛,他所乘的车子忽然与别的车相撞,甚或跌入山崖,车中念佛之人却能安然无恙;或有人在医院念咒,开刀时都安然顺利,而且所受疼痛甚小,并且康复极快。这些都是由于护法菩萨在护持行者。有的护法菩萨偶而也会现身,然而大金刚是很少现身的:他在作佛事时,通常行迹隐密,不为凡人所知所见,故称「金刚密迹」另外,「杵」是什么呢?〔 此时师父举实物示众〕 这就是金刚杵。你们能见到这最正统? 最原木的密教金刚杵,也算是一种福报。这支杵因为有五支分叉,称为「五钴杵」,代表佛之五智;上下两端合起来有十分叉,是十波罗蜜。以「十波罗蜜」度十法界,成就如来五智;五钴亦代表五方五佛及五人菩萨。另外这一支杵,有三支分叉,称为「三钴杵」,三钴代表佛的身、语、意二密。最后这支只有一支叉的杵叫「独钴杵」,代表一真法界,一道清净。我摆在这密坛上,没事不可来乱摸哟!总结而言,从这个图可知:经巾的「首楞严神咒」不是释迦牟尼佛「本身」说的,而是佛顶上的化佛(佛的化身)所说的。这密示着:以佛世尊之威德无量,故要降伏外道小小一个「先梵天」邪咒之法,根本用不着佛世尊亲自出马;佛世尊只要顶上一放光,且由光中的化佛说出真言,再命菩萨秉持真言去破邪,就绰绰有余了!换言之,无须劳动佛世尊的「本尊」直接去对付,只要问接再问接,派个代表去就行了(就搞定了)。这楞严咒全咒很长,你们若能学全咒,那自然是最好;若只受持咒心也可以。现在翻开第十九页,跟着我念咒已:咚侄他,喳,阿那隶,毗舍提,鞠啰跋阁啰陀, 盘陀盘陀你,跋阁啰谤尼洋,虎许都噱瓮洋,莎婆诃。这就是楞严咒的咒心,或称小咒。若不能持楞严咒大咒(全咒)者,光持此咒心也是威力无穷,速得乘神咒之威力,业障消除,福智增长,并速获本心,见自本性,入如来密因,速成菩提之行。

  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讲于台北  大昆卢弘法院「课诵班」同年复讲于美国 遍照寺!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八日初校于美国 遍照寺

  一九九九年十月八日定稿于台北 大昆卢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