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这样念佛是不行的,所以你必须改一下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6-12-28 16:53
标题:
这样念佛是不行的,所以你必须改一下
好好地过日子。家庭和睦平安,身体健健康康,工作一切事都顺顺利利,一切事都吉祥圆满,这才是修行的结果呀!念了那么多年的佛,修行了那么多年,结果家不像个家,人不像个人,天天吵,天天闹,身体不好,外貌也不庄严。不能这样!好好地过日子,在家里好好念佛。只要发心了,做任何事情都是念佛的,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是念佛的。 如果你没有发心,整天在佛堂里念阿弥陀佛,也不是念佛,不是修行。你嘴里“念阿弥陀佛”,这不叫念,心里念才叫念。
嘴里念这叫“叫”!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的都是乱七八糟的,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作所为都是杀盗淫妄酒。心是贪嗔痴慢疑,嘴里是“阿弥陀佛”。心里念的是魔,嘴里念的是佛。这不叫念佛,叫“叫佛”、“念魔”!这样还能好吗?“我身体不好,怎么办?”“念佛,念佛就好了。”过几天、过几个月,又来电话,“哎呦,念了,不管用,还不好,怎么办?”不是不管用,你念的是魔,不是佛!“我念的是阿弥陀佛”,对,你嘴里念的是阿弥陀佛,但你心里想的都是魔啊!因为你心里想的都是世间乱七八糟的琐事,都是贪嗔痴慢疑,这样念佛肯定没有用。
念佛肯定能管用,不管你头痛还是脚痛,但是你得会念啊。你心里念的是魔,这不是着魔了吗?心和口一定得相应,心里想的是佛,嘴里念的是佛,这样才是对的,这样才是念佛的。念六字真言,你最起码得有慈悲吧!真正念观音菩萨的时候,就要念菩提心,念慈悲心。什么叫念慈悲心?心里多发慈悲心,这才是真正念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的本体是什么?
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才是观音菩萨。“南无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他的名号。那真正的观音菩萨是什么?是大慈大悲。你念观音菩萨的话,要念大慈大悲。不念大慈大悲,你嘴上“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不是念观音菩萨的,你也没有念大慈大悲啊!
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验关头,须在欢喜、烦恼中取得证明。这时,真假的心,很明显地可以辨别出来。
大抵上,真心念佛的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还是念念不间断的。因为欢喜动他不得,烦恼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然不能动,那么,死生境上,自然不会惊怖。
现在人念佛,遇到一些微小的或喜、或怒景象,就把‘阿弥陀佛’撇到脑后去了,怎么能得到念佛的灵验呢?
念佛也好,念菩萨也好,都要从心里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31 20:57
大家听《华严经》,须依之修行,则成佛快。何以故?听了《华严经》智慧广大,堪修圆融法门故。故曰:“圆人受法,无法不圆。”若智不圆,则圆法还是偏法,实法还是权法,大法还是小法,出世法还是世法。因随世间心转故,则出世法还是世法,故曰一切法唯心转。
前日讲华严悬谈十种缘中第三依主者,主即法主,乃合十法界为一身,亦即合三世间为一身。十法界者,四圣六凡为正报;三世间者,有情世间、正觉世间为正报,器世间为依报;三世间为一法主。要知此义从何下手呢?不知诸位琢磨了没有?晚学琢磨就此一句阿弥陀佛,即三世间以为一身,《弥陀经》上水鸟、树林、一切有情、无情皆演法音;约树有七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是器世间说法;约鸟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及共命之鸟,是有情世间说法。又有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说法,于海众中,除去出世三乘,余皆凡夫,同一佛身。故声闻、缘觉、菩萨,乃至凡夫说法,皆是佛说。白鹤、孔雀等畜生乃非畜生,皆阿弥陀佛。经云:“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故白鹤阿弥陀佛、孔雀阿弥陀佛、鹦鹉阿弥陀佛、舍利阿弥陀佛等等,实皆佛一身。佛为何现畜生身呢?为令法音宣畅流传,故须现各种身,此为有情说法。至无情说法,“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等法,此为无情说法。是故学佛法人,须于此中观想,以起信心。即知佛实以三世间为一身。佛法难信之法,有智慧者能生信心,无智慧者难信故。
推而广之,不但西方水鸟树林是佛说法,即此世界之有情无情音声,亦皆佛说法。明朝朱太祖与刘伯温行军,至山中闻杜鹃鸟声,朱太祖即向刘伯温曰:“此鸟叫声,颇似说话,究竟所说为何?”刘伯温曰:“杜鹃对圣驾说‘独掌山河’。”朱太祖很高兴。又问:“对你说的什么?”答:“对臣说‘辅弼山河’。”又问:“对农夫说的什么?”曰:“麦黄快割。”彼以世间心闻则世间法矣,若以念佛心闻杜鹃声,岂非阿弥陀佛么?
所谓心妙法妙,一切音声皆微妙。音声,不可思议音声。如上次讲,有一诵《华严经》法师,令八十人各持一卷听之。法师诵时,听之者皆是各人所持之卷。此乃听经人及法师之心妙故,将凡音转成妙音。如我们上殿念《阿弥陀经》与八十八佛,字字与木鱼相应,此木鱼声声出字,与所诵无异。大家要向此处领会,哪个不是妙境?哪个不是妙音?如坐火车、轮船时,其机械的响声,我们心中若随之念佛,彼声即是佛声。西方之人念念念佛法僧,故水鸟树林皆出法音。我们心中若念念念三宝,自然不离念佛念法念僧,随心变现故。此种境界皆佛所使,佛即在我们心中。归功于佛,皆佛威神之力;归功于己,即自心大方广之力。我体即同佛体,念念如是观想,则自心即成佛心,自然福足慧足。照此法想,照此法作,自然皆与佛同。若与佛背道相驰,佛还是佛,众生还是众生。
能善观想,听《华严经》,哪怕一句半句,皆种下了金刚种子。念《弥陀经》,即华严境界,皆妙境。你我在此华藏世界中造罪,自然正报变成苦恼众生,依报变成荆棘瓦砾,一变一切变。佛身者法身也,法身无二体,一切国土山河大地,皆此变现,一切有情无情,一人成佛同圆种智,故皆能说法。诸佛遍你我心中,暗暗加被,令我等转恶归善。你我有一念善念,须知皆佛加被者。故知恩者当供养佛以报佛恩。所谓利益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如说修行供养等,即报佛恩。
我之大即佛之大,我之方即佛之方,我之广即佛之广,“大方广”是整个的,用得不对,即敌体相违;用得对,即三世一切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力即智慧之力,无畏亦属智慧。不能发挥与佛相同之“大方广”,即被魔所魔。烦恼现前不是起贪心,即是起嗔心、痴心,起惑造业。犯戒者,佛心即成众生心。若念念依三宝修行,所受戒,念念持之干净,则众生心可成佛心。只看众生会转不会。华严发愿文云:“愿生生世世眼中常见如是经典,耳中常闻如是经典,口中常诵如是经典,心中常悟如是经典,手中常书如是经典。”如此即成福慧二严,即成两足尊矣。五浊秽污世界,佛法不欺人,只怕人自欺。希望大家在六根门头好好转,转念众生之念,念阿弥陀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六道众生、本来是佛。
只因迷妄、不肯信佛、智者觉悟、见性成佛、释迦世尊、开示念佛。
弥陀有愿、接引念佛、观音菩萨、头顶戴佛、势至菩萨、接受念佛。
清净海众、皆因念佛、六方诸佛、总赞念佛、祖师启教、劝人念佛。
捷径法门、惟有念佛、历代祖师、个个念佛、古今圣贤、人人念佛。
我念有缘、得遇念佛、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常念佛。
眼常观佛、耳常听佛、意常想佛、身常礼佛、香花灯烛、常供养佛。
行住坐卧、常不离佛、苦乐逆顺、不忘念佛、着衣吃饭、无不是佛。
在在处处、悉皆是佛、动也是佛、
静也是佛、忙也是佛、闲也是佛。
善也是佛、恶也是佛、生也是佛、死也是佛、念念是佛、心心是佛。
无常来到、正好念佛、撒手归家、必定见佛、一道圆光、即性空佛。
了此一念、是名为佛、常住不灭、无量寿佛、法报化身、同一体佛。
千佛万佛、皆同一佛、普劝有缘、一心念佛、若不念佛、失却本佛。
贪嗔嫉妒、自丧其佛、酒色财气、污失真佛、人我是非、六贼劫佛。
一息不生、何处觅佛、地狱三途、永不闻佛、万劫千生、悔不念佛。
叮咛相劝、念自己佛、急急回光、休别觅佛、念念不昧、谁不是佛。
愿一切人、自皈依佛、回向西方、发愿念佛、临命终时、亲到化佛。
九品莲台、礼弥陀佛、得无碍眼、见十方佛、
大众虔诚同音念、临终必定见弥陀。
天上人间、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常念佛作佛,即按佛的教导修行,以佛为典范,就是是心作佛,则内心时时在佛,心心在佛,念念在佛。所以凡心就成为佛心,则是心是佛。这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是佛,必然决定成佛。
(金刚经)云:“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此处用如来,尽虚空,遍法界。非用佛也。众生起心动念,贪瞋痴慢,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皆包括其中。十法界众生,若干种心皆在如来体性当中。无所不知,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不来也不去,不增也不减,不垢觉也不净,如如不动是如来觉性。迷时不觉,众生的心是造六道轮回,觉后不迷,念佛之人,起心动念,皆是阿弥陀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口着在阿弥陀佛圣号,行愿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念念之中,朗朗开明,净念相继,徐徐契入境界,心外无物,物来不着,心性一体,愿愿相同,念佛相应,求生净土,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弥陀佛。心是佛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1-5 15:28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对于修净土的同修来说,成就往生净土的道业是终极目标。怎样能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基本是每一个净土行人都十分关心的事情。
历史上记载有宿有善根福德的逆恶众生一辈子不知道修行,临终得善知识开导念佛而往生的。生活中见闻不少一辈子苦修结果临终失念,随业力而去的。祖师们也真的很为难,说一定要一心不乱才能确定往生,容易让宿有大善根福德却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人闻之生畏而失去信心,错失大好的往生机会。说不用一心不乱非常容易成就往生,倒是迎合了普世的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收获的投机思维方式为主的现代人,但是也容易让本来就难以提起的摒除习气、精进努力的功夫一泻千里,为投机劣根洞开方便之门并为之提供肥沃的土壤与温床。佛陀在他的三十七道品里面一再地强调精进,在三十七种修道的方式中,精进被强调了五次之多。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不管用什么方式来修行,“精进”努力都是最重要的,只有“精进”努力的人,才有机会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展现出来,才有机会觉悟自己,才有机会成就自己。因为,如果我们不“精进”努力地去学习知识,我们连佛教的经典也看不懂的话,连路头也认不清甚至误入歧途,一味的憧憬着奇迹和速成的邂逅,又谈何成就自己的道业?“人之常情,纵恣则易,摄束则难”,将修行的天敌养得壮硕绝伦,最后让大好的解决流浪生死的机缘弄得只是与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是大概率事件。
“深信,切愿,力行”是净土法门的根本。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里讲:“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对“信”的开示更是透彻明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里不详细说,有缘同修可自行恭阅藕益大师原著)。信自为根,缺一不为真信。有真信自然有真愿,有真愿岂会在行上偷巧至成大拙?
到底要不要一心不乱才能确定往生也曾经是自己一度十分着力的重点。后来在大势至菩萨化身的印光大师赞叹“古佛再来也不能超出其上”的藕益大师(没有暴漏身份)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找到了答案:“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并对临终十念甚至一念就往生做出了明确回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
那么对于宿世既没有殊胜的善根福德现世又实在难以达到一心不乱的众生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提高自己往生的成功率了呢?印光大师慈悲开示:“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若必欲现生了脱,请如临命终,如堕大水火以求救而念佛,则必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否则难保定矣。”
由此可知,真正具足信愿的净土行人在行门上是没有心思去讨巧的,一味的行持还嫌不够,哪有许多打妄想的时间?我们不想博那种万万人中还难有一个半个的几率的话,需要以一心不乱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要知道,习惯向外追逐、散乱攀援状态下的信愿往往是有缺失的,骨子里总是有意无意的期待着神奇和捷径的降临。行门上的一心不乱既是促进我们信愿具足的内在力量,也是我们真正成就往生净土的保障。只管努力就好,能到哪一步不用去管他(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自然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悔之晚的懊丧。如《净土或问》所言:“人生在世,能有几时。石火电光,眨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身心,拨弃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思之思之。”
再说说佛菩萨化身是否完全等同于佛菩萨。净宗祖师二祖善导大师和六祖永明延寿大师都是明确了身份的阿弥陀佛的化身,两位祖师一个倡导专修,一个倡导万善圆修。一个在行门上指示专念,一个在行门上指示禪净双修。到了大势至菩萨化身印光大师之后,提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佛菩萨不是示现佛菩萨身而以化身示现,都是度化和其有缘的众生,有特定的群体(更不必说有化身异类的)。从几位祖师开示看:善导大师时代的众生福德根性信就能解决问题;永明延寿大师时期的众生根性散乱一些,需要禪净双修;到了民国时期,连因果都不信了,拔因去果、甚至瞒因昧果比较普遍,就以明因识果、老实力行作为契入点。用现代的教师层面类比的话,如果说善导大师面对的是博士生研究生,永明延寿大师面对的是大学生,印光大师面对的就是小学生。自己所在这个时期大家的根性(包括我自己),估计就是幼儿园的根性。所以祖师开示虽然也和佛菩萨本身的开示一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属性,但是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佛菩萨,祖师有侧重的方面,以佛菩萨身示现的时候范围更要广泛和深远一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