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四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22 20:20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四卷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四卷


请掀开经本三十五面,倒数第四行「 第六会通二乘种不生义者」,这个在净宗修学确实是一个问题。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到底二乘种性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注解里面说得很详细。在这一段里面,尤其有几段开示非常重要。

第一个是在第三十八面,世尊告诉须菩提尊者说:一切法皆是化。这句话在三十八面,倒数第三行。这就是凡是现象都是自性变化所生的,六凡法界如是,四圣法界也不例外。我们要问: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化?是化。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一真法界是不是化呢?也是化。

诸位要知道,能化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的真性,常讲的我们自己的真心,正如同我们晚上睡觉作梦一样,梦中所有的境界,无论是好的境界,还是恶境界,到梦醒之后,我们都晓得,原来是梦境。梦从那里来的呢?梦是我们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外面有东西变现到梦境里,没有这回事情。是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这是我们由于梦境很短,很容易醒过来,对这个现象,我们瞭解比较清楚一点。但是现前这个世界,再扩展到整个宇宙,再往外扩大,像佛经里面所讲的:无尽的世界、无尽的众生从那里来的呢?还是自性变化出来的。

所以金刚经上,佛说一句很有名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因为它是变化所生,它不是永恒存在的。这个变化所生的相,在我们感触当中好像它确实有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存在,殊不知这是我们的错觉。实际的状况是什么呢?实际状况是这种变化的相续。这是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叫相续相。前面变的这个现象,跟后面变的这个现象相似,一个一个相似,这个继续起来,我们就觉得这个现象存在了,是这么一回事。就好像我们看电影,电影影幕上所现的这个现象一样,那是一张一张底片在那里交替时候的相续相。所以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是,所有这些变化的,它的性质就是有生灭。

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佛家讲的有情众生,就像现在人讲的动物。动物有生老病死,这就看出它是生灭相;植物有生住异灭,它也是在变化。植物的变化,我们观察更容易明显。像这个春夏秋冬四季,它的变化非常的显著。矿物有成住坏空,在这三种物质里面,矿物的观察时间比较长一点。现在用考古的方法,确确实实证明了所谓桑海沧田,地形也有变化。现代科技发达了,我们用高倍的望远镜看到太空当中的星球,有新生的,有爆炸毁灭掉的,这是世界的成住坏空。佛给我们说了一个总的现象,它是生灭相,那我们就要问了: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生灭相?华严经上所说的,毗卢遮那佛的净土。华藏世界是不是一个生灭相?经上肯定的告诉我们,不是的。为什么都是真性变现出来的现象?一个有生灭,一个没有生灭。这道理在那里?佛是很讲理的人,他不随便说话的。

现象之生,凡真有性就会有相,性是能变,相是所变,有能必有所,就如同有因必有果。我们六道凡夫用的是生灭心,所以现的这个相就是生灭相,生灭相是变幻无常。佛的境界,佛与大菩萨,他们的心是真心。真心是什么呢?真心是不生不灭。我们凡夫用的是妄心,这个妄心是念头,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我们用的确确实实是生灭心,所以变出来的现象是生灭的现象。诸佛菩萨变现的现象,它是不生不灭的现象,就是这个道理。

生灭现象是自性变现的,不生不灭的这个境界,也是自性变现的,统统是化。所以这个化里面就有净土,就有秽土,有法性土,有法相土。真心变的叫法性土,生灭心变的叫法相土,统统是化。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参透了,就恍然大悟,佛所讲的话没错。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说诸法平等没有高下呢?统统是自性变现。决定没有自性,没有自体,所以说一切法毕竟性空。这个性就是它的本体,一切法决定没有它的自体,乃至于经典里面所讲的,菩提涅槃亦复如是,那怎么不平等呢?生佛平等。西方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平等,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作用上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虽然是平等的这个现象,可是我们感受不相同。为什么会有感受不相同呢?这个里面是迷悟有别。悟了的时候,他感受是清净的,净土、秽土都是清净的。如果不悟,也就是迷了自性,那这个感受就有苦乐之分了,就大大的不相同了。这些都是佛菩萨讲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当中的纲要为我们说出,我们明白了,佛还是要学;不但要学,要认真的学。为什么呢?唯独认真的修学,我们才能够证得诸法实相,跟诸佛菩萨一样,才能够证得圆满的觉悟。这佛经里面讲的圆觉,圆满的觉悟,圆觉之后,这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的离苦得乐。

所以佛说经有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随著我们境界而说,随众生的常识,随众生的理解来说,这个我们很容易懂。一说我们就明瞭,就很容易接受。一个是随他的见解而说,因此有许许多多的开示,我们听了不懂,好像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违背,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也没有办法接受。但是佛那个说法是说的真话,随顺我们的说法,也不能说是假话,诸位细细体会里面这个意思,这才是真正佛没有妄语。无论是随俗谛说随真谛说,都是真实不虚。

我们要从这个里面细心去体会,迷悟程度不相同,境界层次不相等,佛要教化这许许多多众生,以我们世间人的观察,那真是苦口婆心。他也有不思议的善巧方便,用现在的话来说,教学的方法手段无量无边,只有一个目标,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证得实相,这是佛教化众生的宗旨目标。

可是在众生这一方面来说,可以说是无始劫以来就迷惑颠倒。这个迷,经上常讲的迷倒,迷惑颠倒,是愈陷愈深。像掉在泥里面去的时候,愈陷愈深,不会说陷下去,他会爬上来,这个很困难很不容易。我们无始劫以来,迷惑在六道里面,一世比一世严重,麻烦在这个地方。所以佛纵然有圆满的智慧,有不思议的善巧方便,我们依然不能得度。不是说佛的智慧不圆满,不是说佛的方法不好。我们自己有业障,业障太深太重了,对于佛的开示,我们很难体会。就是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往往把佛的意思错会了,尤其是佛不在世,留下来的这个经典,我们看错意思,想错了。连个问的机会都没有,佛在世,我们有过错还可以问问,佛不在世,连问的地方都没有,这个就是业障深重。对于诸佛所证的究竟圆满的境界,我们要想得到,要想契入,实在是很难。

像这个华严经末后:入不思议解脱境界。那个不思议解脱境界是什么呢?如果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入是什么意思呢?入是完全明白了,完全觉悟了。那就是悟,那就是入!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证得,你证到了。这个是佛法教学最终的目标。佛教化众生究竟圆满之能事,假如我们不能契入这个境界,佛对众生的教化就失败了;虽然教,达不到这个水准,达不到目标,这个教育就失败了。当然佛对于那些法身大士没有问题,好教。对于这个大乘纯善的众生也好教,对于我们这些人难教。我们这些是什么人呢?前面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读过,善导大师给我们开示得很明白。所以诸位要记住,前面讲九品,上三品是大乘极善之人。大乘极善的人,我跟诸位报告过,大乘心量大、见解广,心量大见解广,起心动念都能为一切众生的真实利益著想,这就是大乘极善。念念想众生的真实利益,这种人好教。中三品的人,是小乘根性,也是善人,小善。什么叫小善呢?小善的时候,虽然很善,他的思想见解不广,他很保守。我们中国人常讲择善固执,他有这种固执的劲,所以他这个戒律持得很严。持戒精严,这是一种择善固执。那个大乘人不一样,大乘极善,虽然他的境界不是菩萨境界,他很接近,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是属于这一类型。这上三品,中三品都是善人,不造罪业。我们是那一种人呢?我们是下三品的,造罪业的。罪业造的有轻重不同,如果造五逆十恶,那就是下下品往生,造的罪业轻一点的呢?这就是下上品,下中品的,我们是属于造罪业的众生。这一类众生难度,难度居然有人得度,这什么原因呢?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这一生当中造善、造恶与环境关系很大。俗话常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生活环境有关系,这就是善导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讲的遇缘不同,我们遇的是善缘,这个成就就很顺利了;遇的缘要不善,我们多少会受他的影响。很明显的,像我们学佛,如果我们学佛运气很好,一般人讲运气,运气很好,一开端就遇到好老师,好同参道友,那这个学佛就一帆风顺了,就进步非常的快速。假如一开端遇的不是真正善知识,把我们引入歧途叉路,这个麻烦就大了。从那个里面再回来很困难,难在那里呢?难在先入为主。这是我们要很慎重,知道先入为主这个道理,这一桩事实的重要。

所以儿童读书,启蒙的老师决定他一生,现在一般不太注重这个。古时候,家长对于自己儿女上学,第一个老师,他非常慎重。这第一个老师,他的选择,学问不重要。教小朋友嘛!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德行最重要。就是要小孩跟著老师的时候,在德行上的薰陶,让他从小把这个根扎下去,先入为主,这个很重要。我们学佛法也是如此,我们接触佛法,这第一个老师,那是关键的人物。今天善知识少,学佛一开头就真遇到善知识,那个运气未免太好了。很少人能遇到,纵然遇到了,你对这个善知识有没有信心呢?如果没有信心,那就当面错过了,这就非常可惜。所以这桩事情仔细说来还在一个缘字。你跟这个善知识有没有缘份,关键在缘。没有缘份,虽然跟他几天,听听他的东西,也听不出什么味道来,再听听别人的,那个人说得也不错,听得愈多学得愈杂,这个头脑就复杂了。妄想就多了,分别执著也多了,对于自己修学造成了困难,造成了障碍。不知道佛法修学与世间法的修学不一样。

佛法修什么呢?佛法修定。这个诸位要知道,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佛法的目的是开智慧。没有智慧,你不能够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你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智慧从那里来?从禅定当中得来。所以佛法修学不是别的,它是修定的。在净土法门里面就是修清净心,无量寿经在经题上讲得很明白,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平等觉,就修这个。弥陀经里面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清净平等都是定的别名,我们是修这个。所以最怕这个头脑里面搞得太复杂了,太麻烦了,这个要不得。真正把这些问题肯定,认清楚了,我跟诸位同修说,很难很难。

我这个马上过年了,过了年六十七岁了。我二十六岁学佛,到今天我才真搞明白、才搞清楚。所以我常讲,从前讲的经都不作数。为什么呢?没搞清楚啊!搞清楚之后是个什么现象呢?这所有经书统统不要了。以前我很喜欢经书,现在我看到经书都摇头,才知道印光大师那个念佛堂里头只有一本阿弥陀经,了不起啊!我们比不上他。为什么呢?他心真的清净了。你念这么多经书就不如念几本书那么样的专,那么样的精。念几本书不如念一本书,真正做到专精。再往里面专门深入下去呢?最后就是一句名号。那一卷经也不要了,确实如此。

为什么念佛堂里还要念一卷阿弥陀经呢?这一卷阿弥陀经是定心的。这个心里面不定,有妄念嘛!一部经念下来,妄念没有了,然后佛号提起,那个佛号才起作用。起什么作用呢?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它才起相应的作用,所以这一卷经,通常三遍往生咒,或者是七遍往生咒,这个目的就是定心的,都是把妄想念掉,以清净心来念这一句佛号,也就是大经所说的:「 一向专念」,「 一心专念」,就是这个意思。这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采取阿弥陀佛这个方法,推崇阿弥陀佛接引的方法,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功德能够教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往生,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佛度众生这个愿才圆满。佛对九法界有情众生的教化才不至于落空,这真正了不起,这就是一切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到念佛法门。

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佛门也常讲殊途同归,统统归到净土,统统归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那有二乘种不生的呢?那个二乘种不生,实在讲是过份的执著,不肯接受这个法门,那就没法子了。只要他不坚持,对这个法门能够生欢喜心,这是这个意思。因此十方小乘众生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发愿求生,决定没有妨碍,统统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个过去生中的习气很重,小乘的习气很重,绝不是一下就能够改过来的。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他还证阿罗汉果,然后回小向大,他那个速度很快,证得阿罗汉果,摇身一变就是菩萨。他的速度快,一变成菩萨,就是经上所说的,阿鞞跋致永不退转。所以这些事与理我们都明瞭,才不至于产生疑惑,疑会造成修学的障碍,这是这一段的大意。文同修们自己去看。

再看第四十二页,倒数第二行,第七段,大师在这段里面要告诉我们,韦提希夫人听了释迦牟尼佛的开示,他得的什么好处?得益分齐。分是一分一分,齐是等齐。他所得的利益,在菩萨阶级里面是跟那一类的菩萨平等,等齐。这个文是这个意思,字面上是这个解释。四十二页倒数第二行,我们从最后一句看起:问曰,韦提既言得忍,未审何时得忍,出在何文。韦提希夫人说,他得无生法忍,什么时候得的?那一段经文里面,说出这一桩事情?

底下答曰,这是善导大师为我们开示的,韦提得忍,出在第七观初。这个经是十六观,就是有十六大段,第七段里面,第七观。经云,这是引用经典里面这段话,说明它的出处。「 佛告韦提,佛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音势至侍立左右,时韦提应时得见,接足作礼,欢喜赞叹,即得无生法忍。」这是讲得利益。

他的运好,生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可以请佛亲自来为他开示,感应真正不可思议,使他真正见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这种见佛就楞严经上讲的,现前见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属于现前见佛。佛灭度之后,现前见佛这个事情有没有呢?有。可是愈来愈少了。我们在高僧传里面、在居士传里面见到过,现代少了。刚才说过愈来愈少了,现前见,像韦提希夫人,这是感应所见,这不是定中,不是梦中,真的在现前见的。另外有在定中见佛的,再其次的有在梦中见佛的,这都是瑞相,都是好相。为什么我们现在见不到了?不是佛不愿意让我们见。如果佛还有个念头,我不愿意跟你往来,那佛就变成凡夫了。为什么呢?他有分别有执著。诸位要知道,佛的心清净平等,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佛在那里呢?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呢?障碍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他那一边没有障碍。什么障碍呢?还不是妄想执著。我们的妄想太多了,分别执著太厉害了,所以将见佛的这个缘份障碍住了。由此可知真正用功的人,真正用功的人没有别的,他妄想少了,分别执著少了,于是乎缘成熟了,现前见佛的机会就多了。

如果我们知道这一桩事实,我们见佛这个机会不会比韦提希夫人差了,不会比他差。所以要认真努力修学。从那里下手呢?从断恶修善下手,从舍弃自私自利,念念都想众生的真实利益。这个真实利益,就是帮助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唯有念佛往生,是真实的利益,其他都不是真实利益。为什么呢?其他的纵然极善,也是人天有漏的福报,福享完了还要堕落,所以它不是真正的好事;真正的好事是要帮助人,劝导人念佛往生。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又能够尽心尽力努力去做,这就跟十方一切诸佛度众生的大愿相应了。所以应当以这个法门,广泛推荐、介绍给别人,这是极善,这是真善。有这个善心善行,妄想执著自然就少了,因为妄想执著的来源、根源都是自私。念念想自己,这个毛病就在这个地方。这个方法是帮助你把病根拔除,不要想自己。可是有很多人,真的是想不开,听的时候都点头,点完了就忘掉了,还是要想自己。自己还要多赚一点钱,将来日子过得舒服一点,还在想这些。

佛在经上讲的:财为五家共有。还没有到时候,还不相信。为什么不把它散掉呢?为什么不把它做好事?这个好事就是刚才讲的,用它来推荐、介绍净宗法门。多做这些,钱用光了,明天没饭吃了怎么办呢?明天自然有人送来,不要著急,不要操心,真的一点都不假。但是世间人难信,不容易。这「 信」之一字是非常之难,所以金刚经上说:「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个清净信心非常非常不容易培养,必须对于这个事实因果真正透彻了,他才能够做得到。这一桩事情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么样深的道理确实很难体会,很不容易懂。没有懂就肯听话照做,那是大善根,这个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做得到的。

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他说如来这诸佛如来,他不是一尊佛,「 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这段文在四十三页最后一行下半段:「 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他此地讲的有异方便,跟我刚才讲的原则上完全相同,就是心清净。心地清净了,你就能见到佛,佛就现前。清净心的修法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修什么?都是修清净心的方法。在此地他所举出来的:「 次下日想水想冰想,乃至十三观已来,尽名异方便也。」第十三是观像念佛,就是想佛像。在这十三观里面,这一条比较上容易,比较容易。你家里供养的佛像,你常常想这尊佛像。所以我们供佛原则呢?供自己非常喜欢的佛像,你会常常想他,常常将这个佛像印在心里面,你因为想佛就不想别的了。把其他的妄想就断掉了,这个就是特别的一个方便法门。用这个法门把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打掉,使我们的心达到清净。

我们再看底下这段文:「 欲使众生,于此观门,一一得成,见彼妙事」,这个妙事就是见佛、见菩萨,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正报是佛菩萨,依报是宝池、莲花、行树,这些都是属于依报,会见到这些事情。刚才说了,有现前见到的,有定中见到的,有梦中见到的;但是诸位一定要知道,见到之后如同不见,你的心还是清净的。假如见到之后,一欢喜了,完了,清净心失掉了。喜怒哀乐、爱物欲都是烦恼,你才晓得佛菩萨很慈悲。为什么不现像给你看?一现像,你烦恼就来了,烦恼已经够多了,断都断不掉,佛菩萨怎么忍心给你添烦恼呢?所以不现相给你看,你心地清净,一切境界都不能够染污你了,佛现相给你看。

想当年慧远大师,远公大师在净宗修学的方式上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庐山建念佛堂,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这点要注意。同修是固定的,不是来来去去的,志同道合,这些人在一起共修,所以他能够成就。所以净宗后来的道场几乎都是以庐山道场为榜样,就是到了民国初年,我们净宗最后一个道场,印光大师的灵岩山寺,真正成就的也都是发心常住在道场里,不是来来去去的。来来去去的人有,那是挂单参学的,不是常住在里面的。大师慈悲也帮助别人,让你到这里看看道场的形式,这个课程的安排,用功的方式。希望你在这里观摩,然后到别的地方去建立类似的道场,所以他是准许别人来参学的。真正修行的,常住在这个道场里,这才能成就;不是常住,不是天天不断的薰修,成就很难。为什么呢?众生习气太深了,三天不念佛就俗不可耐了,这是真的。面上就没有光彩,常常念佛人,相貌会转变,体质也会转变,愈念容光愈殊胜,愈念身体愈强壮。在佛法里面讲是感应,在科学里面讲完全讲得通。为什么?心地清净,完全恢复了正常,所有一切疾病、忧虑、衰老的因素都是妄想执著。所以中国一个老话说:忧能使人老。这个忧患的人很容易衰老,心地清净,没有忧愁,没有牵挂,这种人不容易衰老,这是现在科学的说法。无论从那里讲都能够讲得通。所以净宗这个法门,特别是诸佛菩萨对于修学的加持,使他能够得到现前的利益;现前的利益不仅是见佛、见菩萨、见瑞相。像我刚才讲的,改变我们的体质,远离烦恼忧患,身心清安自在,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这些都是现前真实的利益。

这个玄义的部份,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是第二个部份,再看第四十五页第二卷是本经的序分义。同修们都清楚,我们讲的佛经也讲了很多,读了也很多,古德的注解也看得很多。通常一般经都开为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善导大师在这本经的注解里面,他老人家开了四分,就是正宗分里面,他开了二分,四分第一个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三是得益分,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一分原本是正宗分的,特别强调这一点,这是增长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真实发愿,求生净土。晓得这个利益,现前当来决定得到,这个法门不落空,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利得益分。末后流通分,这是本经的四分,四分起止,注解里面都有交待,我们也不多说了。经文依据善导大师所分的段落,全经总共有三十三段,我们依照这个段落来跟诸位介绍。

第一段「 如是我闻」,在第四十七页。这一段文字最少,只有四个字,这是序分里面的证信序。 世尊在世的时候为众生讲经说法都是用的言语。所谓是音声做教体,没有写文字,没有写出书本来流传。这个经本怎么来的呢?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老师过去所教的东西记录下来,整理出来写成书本,流传于后世,经本是这么来的。当年负责整理的这个人就是世尊的侍者阿难,因为他是佛的侍者,一天到晚跟著佛,不离开佛的身边。不像其他的弟子,其他弟子不一定天天跟佛生活在一起,因此佛有些地方说法的,有些人还没有听到的。像我们看到经里面所讲的这些列入的大众,人数多少不一样。有些人听到,有些人没听到,唯独阿难,他是什么场合他都参与,所以他听得最完整。大家推他出来做整理经典的负责人,这句话是他说的。「 如是我闻」,我就是阿难自称,如是就指这部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说明不是传闻,传闻恐怕有错误,这是亲自听闻的,所以说如是我闻。

大师在此地特别为我们说明,他说得也不很深。这个如是我闻,说得最详细的是大智度论,大智度论里这一句的注解,份量篇幅很大,有几十页之多,解释这四个字。那是真正喜欢深入经藏的人可以去读去,一般特别是初学没有这个必要,初学的人是愈简单愈好,愈容易愈好,愈亲切愈好。所以如是也可以说,这是善导大师讲的:如众生意,随心所乐。这个说法说得非常之好,佛的经典称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如果佛说的,大家听了不欢喜,掉头而去了,佛度众生的手段就完全失败了。必须要叫听众听了这一次,第二次是不得不来听,那他的教学手段成功了。这就是佛所讲的,都是众生喜欢听的话,是众生最需要的开导。因为佛的开导能叫听者当下就得利益,他怎么不来?他当然要来。所以说是随众生的爱好,随众生的需要而说的,这叫如是。所以这个如是,如众生心,如众生的爱好,如众生的所需,或者是如众生之所求。佛所说的,正好达到听众他们的愿望,所以这才非常喜欢听。

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讲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所说的真叫千差万别。为什么说这么多?为什么有这些差别?因为众生的心不一样,众生的爱好不一样,众生的需要不一样。所以佛说种种不同的经教,适合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这一点我们要明瞭,也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呢?我们完全瞭解了、明白了,才知道我们学佛不需要所有经都要念,不需要。我们真正想在佛法上有成就,一个法门就成功了。那你要问,那一个法门?那一个法门你自己知道。我刚才说过,你喜欢的,你需要的,你很想的,很有受用的,这个法门就对了嘛!所以在这个大藏经里面选择经教,什么是标准呢?自己是标准。因此,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这个是决定我们选择法门的第一个条件。有人喜欢我要发财,别的我都不要,有没有这个经典?有。保证你发财,这一点不假,有些人想到发财还要死,这个死太苦了,我想不死行不行?行。有教你不死的方法,随你需要,最聪明的人,根性最利的人,是这些你们所求的都是鸡毛蒜皮,都是点点滴滴、枝枝叶叶,这个福德不圆满。我们要求究竟圆满的智慧福德,那就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今天这个法门就是究竟圆满的法门,世出世间凡圣所求的、所希望的,统统在这个经典里面;换句话说,叫你什么都圆圆满满得到。因此诸佛如来介绍众生的法门,统统推荐这一部经,道理在此地。佛是希望你们得究竟圆满法,而不是希望你们在圆满法里面,得一个几种法门,一种、二种法门,这不是佛的愿望。

我在讲这个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讲「 如是我闻」,也说得相当详细。就本宗的说法,善导大师的这个解释非常契机,也不违背理论,契机契理。那么我们看到莲池、蕅益大师的说法呢?对于契理的方面说得多,契机也包含在其中,我们合起来看,这个意思就非常的圆满。

就本宗来讲,「 如」还是依本经的说法: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在讲大经,我用这两句话,这两句话都是出在观无量寿经,都出在这个经上。说明「 如是」这两个字,「 如」字的意思就是没有两样。前面说过,净土、秽土、佛法界、众生法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都是变化所生的,统统是化土。平等...,无二无别,这是「 如」的意思。 所以十法界皆「 如」,无有一法不「 如」。诸位要入到这个境界了,这个境界叫做平等法界,平等法界也叫做一真法界。这是诸佛与大菩萨们所证得的境界,这是真的。为什么呢?他们没有变异,十法界变化太大了,它变动的。就好像什么呢?佛经里常常用水来作比喻。佛法界的水,水是平静的、静止的;众生法界的水是起波浪的,大风大浪。虽然同是水,它这个浪没有停过,所以它的变化太大了,刹那刹那在变化。那个平静的水没有变化,它平的,没有变化。佛心平,佛的境界没有变化。我们这个心不平,所以我们的境界是有很大的变化,十法界都是变化。六凡法界变化大,四圣法界变化小,小风小浪;六道的法界,六凡是大风大浪,是这么一回事情。

到了佛与大菩萨的境界,它那个水是平静的、不动的、静止的,那就叫一真法界。所以无论它是平静,无论它是大风大浪,皆是「 如」。都是水,都是自性变现之「 如」,「 如」是指这个意思。

如果真正懂得万法皆如,我们的心在法界里面得平等了,处世待人接物,决定没有高下,没有是非、人我,也没有善恶苦乐,都没有了,心清净了,心平等了。没有体会到这个事实真相 ,所以有是非、人我,有种种不平,这个因是从这里起的。

所以我们讲迷、悟。迷什么呢?迷了如是。悟什么呢?悟了如是。迷悟不二,迷跟悟就是「 如是」这桩事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什么?就是说「 如是」两个字。不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离不开这一句,这一句就两个字,就是「 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也是这两个字,所以佛经的集结,就把这两个字放在前面。如果人家问你:佛经那么多,讲的是什么?「 如是」就解答了。一点都不错,确确实实「 如是」。

我解释这个「 是」,用这个经里面的第二句「 是心作佛」。十法界都是是心作的,是心作佛,是心作菩萨,是心作缘觉,是心作声闻。我们现在是心作人;贪心重的人,将来是心作鬼;愚痴颠倒,是心作畜生;瞋恚心重,是心作地狱。十法界都是是心所作,究竟圆满大彻大悟是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晓得十法界都是是心所作,我们今天要是心作佛。你想能成佛吗?当然能成。为什么呢?成佛不要求人嘛!诸位要晓得,一切事求人难,这个事情不求人,求自己,只要你自己肯作佛,你就决定作佛;你不肯作佛,那就没法子。我肯作佛,那用什么方法让我在这一生当中圆圆满满真的作佛的呢?净土五经一论就是提供你作佛的方法。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你的愿望一定可以达到。阿难亲自听说的,就听说这个法门。今天把他所听说的介绍给我们,推荐给我们。所以前面冠上这四个字,四个字是阿难亲自听到,今天传给我们,介绍给我们,推荐给我们。我们也要像阿难一样,自己得到之后,也要如是我闻的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大众,这样代代相传,使佛法长住在世间,不至于断绝,这样才能报佛恩!报阿难之恩,报历代祖师代代承传之恩。 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