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八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22 20:16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八卷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八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一面,一百零一面最后一行『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大段,在科判里面,这科判在一百零三面第一行,这是科判里面是第六大段,就散善显行缘,这一段就是本经的,定散二善,这一段是讲的是散善,经文分五个小段,我们刚才念的是第一个小段。

前面,这个韦提希夫人,见到了十方诸佛的刹土,这个是仰仗世尊特别的加持,也是她的机缘成熟了,展现出十方的佛土,韦提希夫人,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求愿往生,请求世尊教给她,修往生的方法,这个尔时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世尊微笑了,这个微笑是表示非常的欢喜,欢喜她选择得正确,没有选错,欢喜呢,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本怀,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如果要去请求,世尊给我们介绍一个法门,他必定就是说这个法门,这法门他没有说,这个夫人选中了,因此非常欢喜。

在这个时候佛放光,这个不是常光,是从口,这个光从口出,无色光,从口出,这个光放出来呢,照著频婆娑罗国王的头顶,我们晓得国王也是被幽禁在七重的内室里头,前面我们看过了,国王现在的际遇是夫人最关心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没有答覆,韦提希夫人之前,先放光照这个国王,这就是对于韦提希夫人的安慰,这佛是面面俱到,国王虽然幽禁在深宫里面,这个佛光没有障碍,佛光一照,在这个韦提希宫里面也见到国王了,好像我们今天讲这个透视了,彼此能看见,当然频婆娑罗王也见释迦牟尼佛了,见到非常欢喜,头面作礼,礼拜释迦牟尼佛,他没有大心,没有求出离三界了生死,没有发这个愿心,所以这个佛光照注,也帮助了他证得了小乘三果,小乘三果也算是很不错了,夫人的心量大,不愿意住这个娑婆世界,要找一个不闻恶声,不见恶人的地方,这个心量大,所以每一个人的求愿,佛都满他的愿,佛都满他的愿,你发大乘心,满你大乘愿,你发的小乘心,满你小乘愿,统统满愿,这个叫作圆满功德。

这是说明频婆娑罗王证得了斯陀含果,这个阿那含果,尔时世尊,告韦提希,这转过来就答覆,韦提希夫人的请求了,这一段经文在本经里面是最重要的一段,这个观经两段经文非常重要,后面上品上生章,在此地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三福,非常重要,对于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修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开始,我们果然能够依照佛的教训去修行,就决定往生,这佛就叫著韦提希夫人『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凡夫佛说甚深的道理境界,我们很难体会,因此佛在说法里头,说了许许多多的比喻,我们从比喻里面能够体会到佛所讲的真实义,这个是说法的一种方便,也是说法的一种方法,她见到阿弥陀佛国土了,也发愿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佛就问她,你知不知道,阿弥陀佛去的距离我们这个地方不远 ,弥陀经上讲,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佛国土确实不远,到后面我再给诸位来介绍,下面这就提出这个要紧的方法。

『汝当系念,谛观彼国。』,这是教课的方法,净业一定能够成就,这一段善导大师给我们开示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老人家开示的在一百零五面,我们看这一段文,一百零五面第四行,我们把这一段注解念一念,言尔时世尊告韦提已下,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段文,正明,正是明白的告诉韦提希夫人,许说,言阿弥陀佛不远者,正明标境以住心,这一句话非常重要,这个是修行的纲领。

境是境界,西方极乐世界,住心,就叫我们的心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叫住心呢,实在讲就是永明大师所讲的,有净土,你心里头真有了,心里有了就是常常放在心里,而不会把它忘记掉,不会把它失掉,是你心里头真有了,你心里面有净土,你就决定得生净土,这个很重要,有许多人天天念佛,心里头没有净土,心里面还有些什么东西呢,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有这些东西在,如果这个东西一现前呢,这佛就不要学了马上就走了,可见得他心里头没有净土,心里面真有净土,其他的东西统统放下,统统都舍掉了,这叫真的有净土了,这就叫住心,这个是能不能往生,就是决定在这一句里头,这一句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讲的,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真信切愿,就是住心,就有了,所以永明说有净土,善导说住心,澫益大师讲信愿,这三个人讲的言语不同,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一个意思,可见得它非常重要。

这一句里面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分齐不远,这里说出来了,从此此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过十万亿刹,这十万亿佛刹,即是弥陀之国,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十万亿个佛国土能说不远吗,下面说了,明道里虽遥,去时一念即到,这一念就到了,这能算远吗,所以确实不远,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特别是在华严经里,华严经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念劫圆融,这个十玄门里头所讲的,这个地方给我们讨论的,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问题,时空在佛法里面说都叫做,不相应行法,我想学佛的同修,要稍稍涉及到唯识法相,唯识法相入门最浅的东西是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作的,天亲菩萨作这部论,目的是接引修学大乘的同修,它是根据瑜伽师地论所作的,瑜伽师地论将一切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还是太多了,六百六十法对于初学人来讲,还是相当烦琐,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归纳成一百条,那么百法里面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心法,第二愿是心所法,第三类是色法,第四类是不相应行法,第五类是无为法,一共分成这五大类。

时间空间是属于第四大类,叫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绝非事实,不是事实,我们今天讲空间讲十方,我们就讲四方,譬如说我们是以台北市为中心,基隆在我们的北方,新竹在我们的南方,假如我们以高雄为中心,那新竹就变成北方了,那就不是南方了,可见得这个方位不是真的,没有一定的标准,时时刻刻在变化,不是真的,同样一个道理,时间亦复如是,这个时间是一个假的抽象的,过去人还不太容易认识清楚,现在方便,现在大家常常出国旅行都晓得时差,我们这里是白天,在美国是晚上,我们是晚上它是白天,那你说中午,我的中午午时,纽约晚上巳时,在这一个地球上,时间就没有一定了,离开地球之外,那就更不相同了,如果我们拿月亮来说,月亮自转一周,就是一个白天一个晚上,正好是一个月,在月球上一天一昼夜是我们地球上一个月,每一个星球都不相同,所以佛给我们讲,时间空间是我们抽象观念当中产生的东西,没有事实,因此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就是长时间可以变成短时,短时间也可以变成长时,可以变成无量劫,这个我们一下也想不通,也不能体会,我想我们同修不少从前在学校念国文,念过黄粱梦,那个黄粱梦里面所描绘的,岂是不是几十年的时间变成几秒钟,那作梦时间只有几秒钟,他在梦境里面,真的就感受过了几十年,醒过来黄粱还没熟,黄粱是什么,高粱米,小米,那个小米煮东西很容易烂,很容易化,还没有煮熟,他梦醒了,已经在梦中过了几十年了,说明了时间确确实实是可以浓缩,可以展开的,这些在华严上是不思议的境界。

因此从事相上来说,西方世界距离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事实上讲呢,一念即到,这个一念,不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尽虚空□法界统统到,我们再问,这一念到底是多长时间,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现在用科学仪器测量不出来,佛在经上常常说,那是粗说,那不是细说,粗说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个生灭叫一念,如果你要是明白体会到这个事实,这一念就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再一念就回来,咱们就这么算法,这一秒钟,可以西方极乐世界十万八千次的来回,它哪里算远呢,很近是不是,一秒钟可以往返十万八千次,所以它就不远了。

这个是事实,你要问为什么呢,虚空法界是我们心性变现的,所以一念,必定是涵盖圆满的心性,那哪有不到的道理,所以西方世界真的不远一念就到,这个第三个意思,明韦提等及未来有缘众生,这一句我们要注意了,如果没有这一句,这个法门是世尊专门对韦提希夫人说的,她能得利益,我们则未必得利益,因为有这一句那就行了,未来世,这未来世,我们现在对佛来讲,是佛当时的未来世,有缘众生,这个有缘很重要,什么叫有缘呢,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叫有缘,你对于净土法门,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你真的相信,真的想去,真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你就是有缘的众生,有缘众生,这个缘要加强,当然没有缘,给你讲的你不相信,你不会接受,给你一说,你很喜欢听,你还会点头,这就证明你有缘,你不反对,你可以接受这个法门,缘要加强,怎么加强呢,要注心观念,这个就是把这个缘加强,定境相应,这个定境相应,是讲功夫的成就,也就是我们常讲,一心不乱,这相应就是一心不乱,成就成就,行人自然常见,这个常见就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极乐世界,你在现前就能见到,这个常见是指的这个,有斯三义,故云不远也,这里面含著这三层意思,所以佛说阿弥陀佛的国土距离我们不远,我们把这个经文底下一段再念下去,我们才好讲话。

一百零二面,第四行最后一句,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这一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看佛讲这一句话的语气,也非常的肯定,使我们看了一点疑惑都没有,我们再看善导大师的开示,一百零五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言汝当系念,这个以下说明了,凡惑障深,心多散动,若不顿舍攀缘,净境无由得现,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法,名为净业成也,这是把我们的毛病诊断出来,凡是凡夫,六道凡夫,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社会,读大师这一段开示,感触尤其是深,惑是迷惑,障是业障,我们确确实实迷惑,业障深重,什么是业障呢,我要把这个迷惑跟业障,简简单单给诸位报告出来,迷惑就是心不定,妄想多,这个妄想是什么,自己也不晓得,就是这个妄念一个一个接一个,永远不停止的,这是惑,业是我们错误的造作,我们对佛法,对世法,对人对事对物,想错,看错了,做错了,得的许多苦果,这个不善的果报,这就是业障,这两种都深,这个深字是贯彻两个字,迷惑也深,业障也深,这个是大师在此地一语把我们病根说破了,心多散动,这个散是不集中,我们常讲,我们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动是定不下来,这是大病,有这种现象,无论修学那一种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呢?

我在讲席里,常常给同学们报告,佛法的修学无论大乘小乘,无论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你要问它修的是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修定,统统是修定,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修定的方法无量无边,修定的门径无量无边,统是修定,这个心多散动,你就定不下来,定不下来就没成就,不但是禅宗著重定,那一个法门不著重定,我们念佛著重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所以这一点诸位要知道,只要是佛法,决定都是修定,戒定慧三无漏学,它是以定为枢纽,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我们现在有这么多毛病在,这就障碍我们得定,在所有一切法门,不得定就不能成就,净土法门不得定也能成就,这就是它容易,它方便,但是这个不得定也成就,不是说完全散动的这个心念也能成就,那没有这回事情,总要收敛一点,这个收敛也有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呢,只要它不散不动了,这就行了,只要达到不散不动就可以了,这就是往生的标准,所以这个功夫在修定里面是最浅的功夫,最浅的功夫,一般古德所说的伏烦恼,我们把这个散动的心伏住了并没有断,但是你能伏,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它就接受了,有这么个条件就行了,如果这一句佛号伏不住烦恼,这个散动就是迷惑,就是烦恼,你的功夫伏不住,不能往生,能够伏住就往生,不像其他法门,其他法门要断掉。

换句话说,要得比较深一层的定,他才能够脱离轮回,我们念佛的人占的便宜太大太大,依照佛经的说法,这个修定真正得定,定有浅深等级不同,在我们六道里面,这个定功分八个等级,我们常讲四禅八定,这八个等级,不能出三界,到第八定,那个入定的时间,经上说八万大劫,他入定在定中能够住八万大劫,出不了三界,必须再往上提升一层到第九定,第九定是阿罗汉所证的,他住在这里,像这个四禅八定,前面讲的频婆娑罗王,证得阿那含果,那他的境界是四禅八定的境界,不是第九定,四禅八定的境界,世间禅定没出世间,可见得难,如果在净土法门,说实在的话,连那个初禅的定,我们达不到,我们也能往生,这个我们放心了得大自在,初禅是真得定,我们要什么样的功夫呢,我们只要有夜摩兜率的功夫就行了,夜摩兜率是欲界,没得定,没得定,他修定,修定不及格,所以这种定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未到定,虽然修定没成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六十分及格,他只有二十分,所以他这个色界天去不了,他还只能在欲界,但是我们念佛这个功夫,能够有二十分能往生,他们要到六十分才能到初禅天,我们只要二十分,三十分就可以带业往生了,你说完全没有,没有不行,不能往生,最低限度也修定也有个二三十分,这样程度才能往生,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的,不致于在这一生,把我们这么美好的一个机会错过了,所以一定要修,要认真的修,我们修行为什么不能得定?

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烦恼,妄想,习气,就止不住,这个原因在那里,此地给我们说明了,若不顿舍攀缘,原因就在攀缘心,大师在此地教我们,你只要把攀缘心放下,你念佛二三十分就很容易拿到了,这是六七十分不容易拿到,二三十分很容易拿到的,要把攀缘心舍掉,这个攀缘里面包括的境界非常非常的深广,不但世间的缘我们不攀,我们放下,出世间的缘也放下了,这是说你真正想往生,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你就得要这样做法,古来许许多多祖师大德,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呢,没找到门路,什么门路呢,一生当中决定超越轮回,圆成佛道的门路没找到,他几时一找到了,他就统统放下了。

像莲池大师,我们看莲池大师的传记,那也是个了不起的人,通宗通教,什么都修,什么都学,他找到这一条门路了放下了,不但世法放下了,佛法也放下,他老人家说的两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深反省,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三藏十二部放下了,不要了,八万四千行饶于别人行,这些修行的方法,让你们去修,他自己怎么样呢,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成功了,这就叫顿舍攀缘。

再看蕅益大师,再看近代的印光大师,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看到这些人,还不觉悟,那就迷障太深,都麻木不仁,所以真正想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你一定要懂得顿舍攀缘,因为你要不能够顿舍攀缘,净境无由得现,这个净境是什么呢,清净心,换一句话说,你的清净心决定不能现前,诸位要知道,心净则土净,自己真的得清净心,你才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才能够感应到西方净土的现前,那么由此可知,我们心不清净,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了,这个境界是魔境,你没这个功夫都现前了,这不是好境界,境界一定与自己修持的功力相等,这个境界是好境界,这个境界不相等的话,绝对不是好境界,那魔变现来欺骗你,所以这个修清净心是太重要太重要。

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这个就是佛教给我们修学净土的方法,修学净土的纲领,我们怎么样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经上,安在一个佛名号上,所以这一部经,净土五经都可以选择,五经都是指归净土的,你喜欢那一部经,专持这一部经,这个太重要了,你说五经都好,我五经都持,是好,心散乱力量不能集中,这个不可以不知道,五经偶而读一读可以,意思都瞭解了,我只选择里面的一种,持一部就可以了,执持名号,这个名号六字,四字都一样都好,一直念下去,我们的心安了,我们的行住了,住就是不动的意思,就是安住在一部经,一个名号永远不变,永远不动了,你的心当然就定了,我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这个心不定,还有同修写信给我,他要修净土法门,告诉我,他很有野心,住就不野,野就不住,那那里能成就呢,不能成就,这野心是狂妄愚痴,大概这个野心在学佛的人,最有野心的时候不外乎两个,一个就想通宗通教,什么都要学,另外一个就做佛官,做佛教会理事长,那是野心做佛官,不外乎就这两种,这两种心都不定。

若依此法,名为净业成也,你能够依照祖师教给你的方法,这就是净业成就了,换一句话说,你决定依照这个方法,虽然现在功夫还没有成就,就可以给你讲,你这一生决定往生,因为你虽然还没有开步走,你这个路对的,方向正确的一点不错,只要走去一定就到达,你没找错路,是决定得生,底下大师特别告诉我们,亦令未来世的众生,这一句话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包括尽了,由此可知,这一个法门,这个经典,不仅仅是为了韦提希夫人一个人而说,她不过是一个引子,是引发释迦牟尼佛为一切大众宣说这一个法门,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经典里面,世尊给我们开定散二善,定善就是经里面讲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散善就是讲这一段,三福以及后面,第十四观。

第十五观讲的,九品因果,这是属于散善,这个一百零六面,倒数第四行,我们看大师这一段开示,从第二个字看起,机有二种,这个机就是众生的根机,也就是众生的根性有两种,一种是定,一种是散,若依定行,即摄生不尽,假如佛只用这个定善,来接引十方众生,定善接引十方众生就不能普遍,这个尽就不完全的意思,你只能接引一部分,不能够圆满的接引,为什么呢,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才能够往生,换句话说,它跟大乘其他法门没有两样,这个法门就不能算为第一法门,好在它除了定善之外,它还有散善,我们把它念下去,是以如来方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这一句话就好,佛给我们开了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才叫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得度了,所以诸位想想看,定善讲修定,我们对于修定来说呢,实在讲没有把握,真的没有把握,不要说是出世间的禅定,就是世间四禅八定,不要多了,初禅,最起码的初禅,我们就没有办法做到,初禅不过是升到色界天而已,我们都没有能力,初禅要什么条件呢,我们讲得最初一点,色界不是欲界,必须把欲断掉了,才能到色界,欲有五种,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心里头确实没有这个念头,这五欲念头确实没有了,这才能够升初禅天,假如你修定修得不错,可以在那里盘盘腿面壁,一个星期不出定,两个星期不出定,如果你对于财色名食睡,念头还有一点放不下,换句话说,初禅没份,你才晓得这个事情是真难,这不是假难,事上放下不行,要不动心不动念头才行,就明瞭完全用定善没有几个人能往生。

这个散善就方便,能令三途地狱众生,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个下面就给我们说出,修行的具体方法,请看经文,一百零二面,第五行从最后一句看起,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段经文,每一个字都不能够疏忽,尤其是最后一句,三世是过去一切诸佛,现在十方一切诸佛,未来一切诸佛,那我们要问了,一切诸佛修行成佛,依那一个法门呢,绝对不是统统依净土法门,统统依净土法门,佛何必说那么多经典呢,一切诸佛修行所依的,那是无量的法门,每一个法门都能成佛,依无量法门,这无量法门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这三条,所以这个三条,是所有一切法门共同的基础。

换句话说,你学教也好,你参禅也好,你学密也好,你念佛也好,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是决定不能成就的,好像盖房子,这是打地基,地基是一样的,地基上面盖房子,你想盖什么样子就盖什么样子,想盖多高就多高,地基是相同的,没有两样,这是真正的基础,所以初学的人常问我,学佛从那里学起,从孝顺父母学起,他一听了就觉得奇怪,这孝顺父母那是佛法呢,这经上明明讲的,第一个孝养父母,你不从这里学起,你从那里学起,奉事师长,这个佛法是师道,所以佛法是教育,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个人不知道孝顺父母,他会尊敬师长,没有那回事情的,那如果说不孝父母,会去巴结师长,那一定是居心叵测,别有企图,为什么呢,违反了人情,不顺人情的,所以是一定是先从孝顺父母,父母对于自己恩德最大,这个其次才是老师,一个人能够一生能够成就,要靠父母,要靠师长,所以我们的生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智慧,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父母老师的恩第一大,这个一定要知道的,所以佛在此地也不例外,直截了当的告诉韦提希夫人,你想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一定先从三福下手,从这里修起,为什么从这里修起,末后就说了,这三种福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瞭,要深深牢牢的记住,要认真把佛这一段的教训,彻底把它做到,这样才行,才能够成就。

三福第一福四句,第二福是小乘福,是声闻缘觉,第一条是人天福报,人天福报,第三条是大乘菩萨所修的福报,所以这个三条后面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后面,好像盖房子一样,三层楼,第三层一定包含下面两层,第一层不一定包括上面两层,这就是说明了,你要想成佛先要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了,还想成佛吗,没有这回事情,学佛要从学做人开头,这个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第一个是讲孝养父母,这个善导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多,诸位自己看可以作参考,我们这个注解的本子都赠送给诸位,大家细细去看,这个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人知道得不多,我们也可以说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点,为什么呢,现在社会教育已经不讲孝道了,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这个佛经里面还是常常讲孝道师道,常常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对于这一方面比较有一点印象,虽有印象,这印象不深刻,何以说它不深刻呢,你的修行没有进步,从这个地方看呢,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了,你会勇猛精进,为什么呢,出家,有很多人问我,出家怎样孝养父母,你们想想看,出家怎么孝养父母,出家人修行证果就是孝养父母,你没有修好,你没有开悟,你没有证果,你对你父母对不起,大不孝,所以这个孝养里头,包括的范围也非常之广,我们不但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身体我们要照顾到,生活起居要照顾到,这是物质生活,除物质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乐,物质上样样都照顾了,父母心里有忧虑,不快乐,这个不孝,怎样能叫父母快乐呢,那里这个因素就很多了。

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欢喜,兄弟不和父母伤心忧虑,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头痛,换句话说,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欢喜,才开心,这是你家里没有问题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里,你总要踏进社会去工作,你踏进社会去工作了,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板两个不合作,这父母又伤心了,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们不能和睦相处,这又麻烦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才明瞭不但家和,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和谐,天下要太平,这父母高兴,我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尽心尽力向这个目标去做,这个孝不是单纯,我们父母照顾到就行,那有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这是从事相上说,使父母在这一些事相上面忧虑没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进,你的学术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不进则退,退,父母就又牵挂,就又有忧虑了,这些统统都在孝道里头,然后才知道这一个孝道包括我们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虚空法界过去未来,这才全部,真的。

中国这个孝字,这个字就造得好,在我们中国这个造字,造字是有六个原则叫六书,它这个属于会意,叫你看到这个符号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现在世间人讲,现在有所谓代沟,代沟是什么呢,代沟就是不孝,孝没有了,这个字没有代沟,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才叫尽孝,所以这个孝字,真正做到圆满了,做到究竟了,给诸位说,在十法界里头只有一个人,成佛才能做到,为什么呢,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名没有破尽,那就是孝道还有一个缺陷,还不能圆满,所以这个孝道做到圆圆满满是成佛,所以我们出家,在家学佛也是一样的,我们的道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尽孝,何况俗语说,一子成佛九族升天,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么个道理呢,是因为他的儿孙当中,有一个作佛的,他儿孙作佛,他作不了佛,为什么呢,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福报不能分给你,不,这个功德不能分给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给你,佛有福报,一听说那一尊佛的父母,那还得了吗,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这个便宜,所以纵然堕落在恶道,这个恶道里头,阎罗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恶道,请他到天上去享福去了。

这个天到那一层天呢,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是什么,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没有功夫,你只有福报,只有福报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刚才讲的未到定,他虽然定没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较上要清净,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没有功夫,凭福报是到忉利天,我们俗话讲沾光,是这么一回事情,可见得我们世法里头人情关系,在六道里头都有,六道里头都有人情关系。

由此可知,我们处世待人接物,不能够尽心尽力,常常犯过错,全都是不孝,这一个范围包括得是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一个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观点来看,那就是经典上所讲的,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纲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说个什么,就说一个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不能出这一个字的范围,所有一切经教法门是这一个字圆满的相状,把它摆在第一,第一句叫,大根大本,从这里下手到最后还是圆满孝道,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始终不离孝道,第二句是,奉事师长,奉是依教奉行,就是要信老师,要听老师的教导,要把老师所教导的,我们统统做到,事是承事,老师对我们有恩,恩同父母,所以对于老师的孝敬,也跟对父母一样,现在这些观念淡泊了,事相也见不到了,从前这个学生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诲,父母忧虑,那就是大不孝,做老师的要不能把学生教好,那他不孝,他没有尽到孝道,现在跟大家讲这些事情,这讲故事,从前是这样,现在没有了。

我这个年龄还沾了一个边,我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上私塾,我记得我念过四个月的私垫,以后就改成小学了,才有学校的设立,早年没有学校,六十年前,我那个私塾是我一个亲戚的祠堂,大概学生有二三十个人,一个老先生教学,我父亲送我上学的那一天,带了很多的礼物,就是供养老师的,进了学校见了老师,先到礼堂,礼堂里面供奉著,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神位,供了一个牌位,在牌位面前三跪九叩首,行最敬礼,我父亲在前面,我跟著在后面,先拜孔老夫子,孔老夫子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坐,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老师行最敬礼,三跪九叩首,你知道这个礼节多隆重,老师接受家长这样隆重的礼节恭敬,不认真教导这个学生,怎么对得起人,他真的对不起人,他会受良心责备,家长诚心诚意用最恭敬的心情,把这儿女付托给你,所以管教就很严格,小孩不听话,有时候被老师打,被老师处罚,回家去了,打的时候哭哭啼啼,回家去了,家长知道,第二天买了礼物去谢谢老师,现在还得了现在按铃告状了,从前教育跟现在不一样,真正得到老师教育的恩德,小学教育里头著重在德行,因为知识没有开,培养德行,是以这个为主,我们今天教育里面讲的四育,这个是德育,在小学这个时代培养,这个知识那必须是要年龄大了之后,差不多十三、四岁以后,知识渐渐开了才讲学,才研究讨论,所以从前这个小学呢,大概六七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就是背书,老师督促在那里看著,这个书,每一天所上的书,要念一百遍,要念两百遍,前面所教过的温习一遍,今天所教的要念一两百遍,这样念熟了之后,一生都不会忘记,到以后用处就很多了,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能够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付一切事物的时候会得到启示,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怎么个做法,这叫师道,尊师重道,老师不是叫你这么尊敬,一定要你这么尊敬我,不是的,是你自己对于道业学业看得重,你才这样做,你因为看得重,别人在旁边帮助你辅导你,不敢掉以轻心,掉以轻心对不起你,你自己对老师不尊重,换句话说,对你的学业道业不尊重,无所谓,老师对你也就不要太认真了,为什么呢,你根本就不需要,何必认真去指导你,我跟大家讲讲这从前的事,现在看不到了。

可是诸位细细想一想,如果在今天要想自己道业学业的真正有成就,恐怕还是这个老路子有效果,这个新的教学法,我没有看到多大的效果,还是老方法有效,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