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1 13:24     标题: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是上师法王如意宝最殊胜的补处之一——龙多活佛、秋吉尼玛活佛的前世,也是列绕朗巴大师的大法主,也是多竹千仁波切的大心子。尊者守持戒律清净圆满,并精通显密经续论典,也示现获得了光明大圆满的成就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宁玛派高僧。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

“往生”指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关要”是成办此事的关键要素。“关”是一道关卡,“要”是要害,能过去就到了彼方,过不去就留在此方。这条路是在心上走的,它的关要在于自己,“外支”弥陀已成,以内支是否具足来决定能否往生。
“外支”指阿弥陀佛的智悲力已经圆满成就。往昔五劫结成大愿,无数劫积累福慧二资粮,十劫前圆满成佛,愿海的一切内容都无余实现。或者想,弥陀是法界藏心,以一切种智遍缘法界一切众生,如观掌中酸果;他的慈悲见一切众生如独子,不忍心众生受一点苦,必然与乐拔苦;他的力量能无碍入一切众生心,只要众生具有信心等就立即拔济。像这样,弥陀愿海的一切承诺全部实现了,有最极圆满的智悲力。
接着要知道,往生是一个缘起事件,内因外缘和合才能成办,因此,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具足因缘。因缘非常多,归摄起来在扼要处说有三个,叫“信、愿、行”,次第是由信起愿,由愿实行,由行而满所愿证所信,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所说。
现在要知道,往生的关要是在自身上发展出信、愿、行三个要点。其他名词也会说到胜解、欲和精进修善,或者信、欲、勤三字诀,这是一个缘起链上的不同表达。信和胜解同义,愿、欲、好乐、志同义,精进行善、修净业或者行同义,这样就能贯通。再缩减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愿和修善。既然有愿就有信在里面,或者有胜解驱使他发切愿,所以,“愿”字里摄了“信”字,它代表眼目、见解、智慧,代表内在驱动的缘起。有时说“信、愿”两字,有时说“愿”一字,都是一个内容。如果再缩减,用一个字来代表往生关要的话,那就是“愿”。因为有切愿必定有深信,愿修出来了,信一定在里面,而且,以愿的驱使决定会发起实行,因此,说到最简单,往生的切要就是一个真实的愿。
又要知道,成办往生是两厢情愿的事,一定要愿愿相合,这是它的要点。阿弥陀佛一方有救拔众生出苦海、往生极乐净土的大愿,也有让众生到净土后圆满成佛、普度无量众生的大愿,这是他建立净土的初衷。首先要知道,弥陀因地看到十方世界的众生非常可怜,落在生死里出不来,因此要建立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极其胜妙的净土,他要成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发明了无上如意宝——六字名号,实现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下至十念都能往生的极其简易的方法,只要众生信他,愿意生他的净土,念他的名号等,临终就被摄到了净土,一生净土就脱离了轮回。所以,阿弥陀佛的愿望是拔济我们出轮回、生净土、得解脱,这是他的第一个大愿心。对我们来说,一定要有出离心,否则自己不想出去,特别耽著轮回,那佛也没办法勉强。
其次要体会阿弥陀佛一乘悲愿的内涵,他要摄持一切众生普皆成佛,这是佛的本心。他不想让我们只得到阿罗汉果位,而是让众生到净土后都进入大乘大义门,念念增益无量菩提善根,迅速完成普贤行愿,之后分身到无数刹海里拔济众生,来完成智悲力的伟大事业。为了顺应佛的殊胜大愿,自己要发菩提心,普摄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国;在极乐世界成就后回入生死界,利益无边众生。有了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摄我们生净土成佛的愿合在一起了。
这就知道,所谓的愿,要有结合净土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这就和佛摄我们解脱成佛的愿相合了,叫做“两厢情愿”。当自心的愿和佛愿相合时就决定得到拔济,这是缘起的大道理。因此,往生关要就在修这两种愿上面。
“修心”是针对不定聚而言。如果是决定聚,就像“三个半包子”的故事那样,有些人一听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等就死心踏地,不愿待在这个世界,一心往极乐世界走,想去净土成佛、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心恒常猛利,这叫做吃最后半个包子,是由前面三个包子的基础而来的。这类人前世熏习了很好的善根,一触发就发得出来,他是净土的好根器。这里是针对不定聚的人来说的。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修净土不必要修心。要知道,信愿是慧行,要通过思维等来发展。对不定聚而言,自心在信愿行三方面还非常欠缺,尤其信愿上不能恒常猛利。没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往生就不会决定成办,而往生的根源又在信愿上,因此,怎么修心把信愿发展出来,使不定聚变成决定聚,是这里说的最关键的内涵。
大师亲见了心上怎么发展出对苦谛等的胜解,发起对娑婆秽土的厌离;怎么发展出对释迦佛圣教量的胜解,出现对极乐净土的欣求,像这样,非常清楚发信愿的方法,能直接指示我们怎么修。然后说到,在信愿的驱使下,怎么步入精进修善品的轨道中。对于信、愿、行或者信、欲、勤或者胜解、欲、精勤行善的缘起机制、心上的生起规律非常清楚,直接作指点,就叫“直指”。
再者,在共小乘出离心的内涵上要修共大乘的菩提心,怎么在前行的基础上建立大悲心、取佛果欲来生起菩提心,对这个修心机制也非常清楚,能给我们直接指点。如何基于对释迦佛教量的胜解,发展出对超越世间的净土殊胜境界的深忍信,从而一心一意地走净土这条易行道,对这个修心的轨理也非常清楚。之后直接指示我们,单凭自力在秽土成道和兼仗佛力在净土成道有什么区别,教导我们明辨其中的难易,就会出现唯一求生净土的决断心。像这样,把出离心、菩提心和深信佛的力量、有超越世间的清净境界,从而发展出的修易行道的欲心配合起来,就出现了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力。这样看清楚了在心上如何发展信愿行的轨理、修净土正因的方便,直接为我们指示出来,就叫做“直指”。

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
祈请完全成熟我相续

西琼大师首先虔诚地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祈请上师阿弥陀佛加被自己的相续完全成熟,由此来利益一切众生。
由于达到了障碍无余清净、功德无余圆满,高出一切之上,而且授予自己解脱、成佛的利益,因此称为“上师”。由于阿弥陀佛以光明摄受众生,成就了普照无央数世界的大光明,故称“无量光”,光明具有无边的德,能使具信者得安宁、得智慧、得清净、得福德、消罪业等等。他面向从地狱罪人到十地菩萨之间全法界无量无数的有情,通通摄持他们成佛,故称为“怙主”。以这样忆念功德和恩德,身口意三门恭敬地作礼敬,称为“敬礼”。由敬礼就打开了加持之门,也就是自心诚敬的缘故,能领到上师无量光怙主的加被。
之后祈请彻知彻见的阿弥陀佛当下加被我的相续,让它完全成熟。也就是无碍的佛力注入心中,能带起自心无边的功德,信心、愿力、智慧、慈悲、福德、神通等等无余成就。
以下西琼大师将向我们讲授往生西方净土的重要道路。

此处,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首先要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然后给予教授大小乘圣教的圆满正法,要在领得此恩德上实做。

“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把往生看成解脱、成佛的极殊胜道路,对它的利益产生了胜解,特别努力去寻求。有这种志愿的人该怎么做呢?先要领到上师善知识的恩德。领到怎样的恩德呢?首先得到他的欢喜摄受,然后他传给你大小乘的圆满教法,这个恩一定要领到。
什么原因呢?往生极乐世界是成佛的捷径,首先要通过听闻等明白整体、圆满的大小乘道的走法,对这些生了定解,再配到净土上,就会明白怎么走这条路。也就是,小乘道应具的支分,暇满、无常、业果、苦以及它上面的每一分等等,怎么在自身上修;合到大乘道里,愿行菩提心又怎么修等等,对于完整的修道次第要有所了解。成佛需要圆满的因,这个因要在自身上圆满地发展,而发展又有一定的次第,这就需要过来人或者深达如来教法的善知识来传授,才能在自心中引生定解。所以,首先要在善知识处领到明白大小乘圆满教法的恩德。

对于彼上师,以意乐——信心以及加行——承事的作业,于三门上不松懈地做来如理亲近。

怎么来领恩呢?弟子的心和上师的心相应,在缘起上才能领到法教,心意才流得过去,不是凭世智辩聪、技巧能力等能领到的。
有人想:不是有书吗?我也能看懂,我比上师讲得还好。
其实,这没有真实利益。佛法都是心上的,如果没有信心、恭敬以及三门令喜的承事,心和心就不可能相应,反而起骄慢、诽谤、不敬等的重大过失。
所以,对于传授圆满大小乘教法的善知识,要用信心、恭敬为主的华严九心的意乐,以及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等加行上的承事(“承事”是广义的),在身口意三门的依止上不松懈,更不允许骄慢、狂妄、起邪见、感觉无所谓等等,要用这样的心和行为来如理亲近。以这个缘起,就使得自己在道上没有障碍,能迅速得到如来圆满教法的密意,迅速趣入修行。这是道的根本,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
这里的“上师善知识”,特指能教授我们圆满成佛之道的方法,并指示如何结合往生西方净土来成办佛道的善知识。缺善知识是不行的。我们就像在旷野里盲目奔走的小孩,不知道目前的处境以及要趣往的净土的情况,也不知道怎么从轮回泥潭里拔出,将心归向极乐世界,又不知道怎么来修持可以逐步趣向净土,最终圆满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善知识来指点。
譬如,如果善知识没给我们讲授外前行——暇满、无常、轮回苦和业果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追求世间全是魔障,心不可能从中抽出。尽管口头说大话,“我要成佛”“我要即生开悟”等等,实际心心念念处在现世法里,如果没有善知识传授暇满、无常,就不会退掉耽著现世的心。对于轮回也非常无知,需要善知识讲授轮回里的各层苦难,下方三恶趣怎么苦,上方修罗、人、天怎么苦,才知道轮回完全是苦性,毫无真实安乐可得。或者要向我们介绍人间八苦,我们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苦的。又要为我们解释苦苦、坏苦、行苦的体性,我们才会得到“有漏皆苦”的定解。如果没有善知识这样传授,我们根本发不出往生净土“厌”方面的意乐。
再者,如果善知识没有向我们讲授怎么发展大乘心,我们的大乘善根就无法萌发,根本不知道以推己及人之心,把轮回苦放到一切众生上去看。知道众生是我母亲,对我有大恩,他们如今都和我一样陷在轮回苦海里,每当念恩时,就想到我不能不报恩,那太恶劣了,无数有情都在轮回里受这么大的苦,我怎能坐视不管呢?这样才能发展大悲心,由大悲意乐会挑起将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重担。如果没有人这样宣说,大悲心起不来,那大乘的根就没有了。再者,如果没有善知识向我们开示解脱利益——真正的寂静、安宁,以及佛果的利益——无上圆满的功德、有救度众生的圆满能力等,我们怎么发展出求解脱心和求佛果的心呢?这些都要善知识来教导。
有了这些教授后,再向我们说明,为什么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能迅速达成解脱和成佛。这就要宣说《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等经教,我们才知道共道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怎么配在别道的西方净土法门上来修。诸如此类都要有善知识的指点,再往上还有很多层面。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1 13:24

总之,这些方面都要依靠善知识,如果没有具功德、通经教等的善知识指点,我们很难得到密意。为了这一点,自己要发出大的诚心,以念德、念恩来具足信心、恭敬,之后做出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的行为。这样和善知识的心契合,他心中的法才能传到你这里,你才会明白佛法,这不是靠自己的骄慢、能力能得到的。善星比丘能讲十二部经,提婆达多能力超群,他们在佛法上不但没成就反而堕落,这就可见自心必须具备德相才能获益。佛法是师徒相传的,自心要有合格弟子的内涵,否则绝对不可能成办。懂了这以后就知道,从前面开始就要如理亲近善知识。

而在暇满的身所依这种体性上,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以及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

接着从暇满开始,由胜解、欲、精进——心上的发展次第着手修心。胜解,指了解到暇满的身依难得、义大,超过十万如意宝,对它的稀有、殊胜价值,有一种不可夺的理解或认识;由此会发起取心要欲;以取心要欲推动,就会对于护戒、积资、净障等任何大小善根精进修持。这是它生起的道理。

从胜解出取心要欲

首先要思择如今得到的人身是何种体性。“暇”就是这个身所依已经脱离痛苦深重的三恶趣,脱离了庸俗无想定的长寿天或者追逐五欲的欲天放逸状况,又不是处在人间无佛之世、边地,也不是自身喑哑不堪能闻思修,以及内有邪见障蔽入圣法等等,脱离了这些无暇状态。这就明白,自己这个身是闲暇之身,它能安然自在地处在修法状态里,是这样的体性。“满”就是在差别上,内外方方面面的修法因缘都聚合了,就像薪柴、火等聚合,一点就能燃一样。自己得到了人身、生在中土、诸根具足、没有重的颠倒业、具足正信能趣入正法,自身具备这些圆满条件。从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外在条件来看,佛出世、佛说法、法住世、自己有善根趣入、得到善知识摄持,他缘上具足圆满条件。这就了解到,我的身所依是暇满的体性。
这种情形如同万年昙花开,极其难得。这么多顺法的因缘,过去必定修过很多善、积过很多资粮,如今才这样呈现,任何一点都不是无因而生。可见缘生可贵,在我们极其短暂、转瞬即逝的人生中出现了非常吉祥的光明,它就是暇满宝。
然后想到,人的根器非常殊胜,超过旁生百千万倍,连天身都比不上,其他饿鬼、地狱等身更不用提。依靠人身能积资粮、能持戒、能发菩提心、能修胜义法,特别是能够往生净土等等。这样了解后就知道:我的身是最好的修法所依,用它能摄取到超出现世名利、来世人天享受等无数倍的利益,能成办解脱、成佛的道,我的身具有大义。
这样对暇满身的难得、义大等产生胜解后,必然由于了解它的难得而发起珍惜心,不愿浪费,感觉浪费人身去造罪的话,就像用金器盛粪便一样愚痴。再者,一想到它圆满具有修行的功能就会发起欢喜,特别想利用这次人身去摄取乃至尽未来际之间无边广大的利益,这样就发起了取心要欲。这就是由胜解出现欲的道理。
此“欲”又是从辨别义与非义的智慧而来。所谓“心要”也叫“坚实”。就像芭蕉树看起来壮硕,但剖开来里面什么实义也没有,得不到坚实,泡沫看起来有,寻找时没有,幻景也是如此。像这样,世上充满了虚诳的相,看起来温馨、美好、有意义,实际寻找连微尘许的意义也没有。或者鼓吹是乐,其实是在颠倒地使用概念,以佛法的智慧观察时,发现完全是苦、是恶趣因。来世的福乐也一样,看起来是乐,用更深的佛法辨别智去观察,发现仍是三苦的因,只会导致苦。
像这样,当我们的心能够辨别义和非义,知道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真实的,这时就像剥笋要取到心那样,想得到真实的东西。有了这个智慧眼目作指导,加上对人身意义的胜解,两者合起来就会想:我一定要用这个人身取到真实的、非常好的意义。自己的志愿会扩大,想取到利益自他的最坚实的法上的利益。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志愿或者善加运用人身的愿望,这叫“取心要欲”。

由取心要欲发精进

“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以及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这一句是基于胜解因果律发起的如理作意,或者说符合法的心理。也就是,想摄取心要是对果的希求,而果是由因而来的,利益的因是善,虚假、卖弄、自私、诳骗等的小手段都不叫善,全是恶,只有善能实现利益。
善主要包括守戒、积资、净障三大类。首先要符合因果律,守持断恶修善的戒,断恶就离了苦,修善会发生人天以上的利乐。戒是秉持不违犯,有了这样纯正的心,就能出生无数世出世间的善法庄稼,得到无数利乐。它叫做“道基”,就像一切有情的人和动物,无情的矿物、植物等都依止大地而生存,世出世间的利乐都依止净戒而存在。像这样,修善的第一个部类就是守护戒律。其次,在戒的大地上要得到任何成就都要积聚顺缘、遣除违缘,这叫“积资”和“净障”,两分因缘和合会得到所求的果。因此,把善摄在护戒、积资、净障三方面当中,当然随着道的次第升进,三者在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各种内容。
总之,对这三大类所摄的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都要发起精进来修持。一切功行都由精进出生,一切妙果都由精进实现,精进能成满一切,没有精进不可能完成,所以,在发生了取心要欲后,接着要对任何大小的善发起精进力而修持,来实现人身的大义。就像农民知道这片田地非常肥沃,是生长许多善妙庄稼的所依,这样认识到价值后就想开发它,这就有了以此来实现财富的欲。但是,光有美好的愿望也没用,必须去种因,于是他在欲的驱使下开始行动,辛勤地播种、耘田、施肥、护养等等。经过这样修因,到秋天就收获了丰盛的庄稼。像这样,大师由胜解、欲和精进三环节,告诉我们在依师之后怎么来实现人身的大义。

如是修积的彼等善根,也为了自己得生极乐世界后作诸有情义,而以回向发愿的助伴转变的话,不成为往生清净极乐刹土之正因的善,是任何无有的。

接着,为了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后能广作无量有情的义利,要以内心的祈愿把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在这里,经由回向这种方便,所有善根没有一个不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因。这是点铁成金的方法,下至一丝一毫善根全部成了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因,要了解回向所起的枢纽作用。
这里要看到胜解、欲、结局三个环节,了解缘起链的走法。首先是胜解,自己如果不求生净土,落在秽土中,那会无穷尽地轮转,无法超出,也无法实现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望;如果选择往生的道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具足信愿下至十念就能超生净土,当即得到解脱,迅速成满菩贤大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可见利益极大且简便易行。对这两方面深信不疑,是此处胜解的重点。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深信的两个部分,从自力来说,我一直在轮回里漂流,无法超出;就他力而言,一旦胜解了阿弥陀佛的悲愿力量,下至十念都能往生。对这两方面有了确信,自然会发起这样的愿欲:我今生一定要生极乐世界,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
一旦有了这个愿,就会有往向、还向两重回向的内涵,这就是从胜解出现欲,相合于《往生论》回向门所说。往向回向,就是对所作的功德,祈愿自他一切众生都去极乐世界,达成解脱;还向回向,就是我到极乐世界成满无量功德后,入园林游戏地门,化无数身入无数刹海来利益一切众生。有这样的立愿就叫“回向”。这也是怙主法王如意宝《愿海心髓》里祈愿的内容,往向、还向都摄在里面了。祈愿一切结善缘、恶缘的众生,临终无障碍见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往向的回向;之后一切众生都得到佛的授记,迅速显发智悲力圆满的大用,广利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还向的回向。
这样会通以后就知道回向的内涵。也就是要对自力、他力两方面作权衡,如果单取自力,那在此土修行,非常难成就,可以看到解脱难、成佛难、自利难、他利难等等,这叫“难行道”;如果兼仗他力,肯归投弥陀愿海,具足信愿下至十念都能往生,一往生就解脱,登不退,迅速现前成满普贤行愿,因此叫“易行道”。这样衡量清楚后,对于往生极乐那是万牛莫挽,一切大乘行愿也都合在这上面来实现。这样有了胜解,所修的一切善根都会如是回向,把它全数投资在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一切自他利乐上面。
往生主因——愿
这里要注意,回向是往生的关键。“诸法为缘性,枢要在欲心”,诸法都由因缘而起,如是因得如是果,不会有另外方向,而掌控因缘的关键或枢要就在欲心上。离心不会造业,不会有果,而心离开了愿欲不会有方向,不会有启动,所以,欲是实现诸法的根子,就像门的枢纽掌控着开关一样,它一启动就朝所欲处运行了,缘起必然往那边发展,此外没有别的缘起道理。
了解这一点就知道,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要因在于愿,而回向是愿的一种。修持善根以后,以猛利欲回向到所欲之处,即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成佛、利益无边众生这个目标,这样善根就转变到这个地方,一点一滴都成了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绝对没有漏失。
这样就了解,如果信愿具足,一切诸行都是为净土而修,没有别的方向,那就叫“一行”,就像众流入海,同样得到海的名字,万行趣向净土,都成为净土之行。以这个缘故,无论修世间善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是出世善中小乘戒定慧三学,以出离心受别解脱戒、修各种禅定、修人无我空性等,以及大乘善的发菩提心、六度四摄等,只要回向净土,通通称为“净土之行”。下至于弹指之善,散心念佛、一称名、一举手、一顶礼、一赞叹、一瞻仰,或者奉一香、一水、一花、一灯、一供养具,或者一念修行乃至十念,或者一施、一戒、一忍、一定、一慧,一切善根回向极乐,以愿力摄持的缘故,虽有快慢之别,但都将成就往生。
就像经中说的譬喻,有人把一滴水寄托在大海中,愿此滴水不坏、不失、不变异、不枯竭,虽然经历多劫,还是能取出原来的水。这证明缘起不会空耗,即便经过多劫,还像当初寄存那样,果然得到原水,没失坏、没枯竭。像这样,我们下至以微小的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无论经过多久也不会失坏、不会枯竭,决定会以回向的力量而达成果报。
这样就明白,把万行统摄起来而成为净土一行的关键就是回向,它成为缘起的枢要,也就是往生大事因缘的枢要,再没别的枢要了,所以,在净土信、愿、行三资粮里,愿占据主要地位。这就知道,修大小乘有漏无漏、散善定善、事上理上等的所有善根,回向往生全部叫“一行”——净土之行。
这里还要区分两点:第一、回向的深切度决定往生成就的快慢;第二、有无信愿决定是否成为净土真因。
首先,如果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微毫之善回向往生都成为即生得生的因;如果没达到深信切愿,虽然回向,它的力量延缓,到第二生、第三生乃至推迟到来世实现。正如十二缘起里的爱、取、有三支叫“能生支”,一旦它的力量结成,必然感第二世果,会即生达成这个果位;如果爱、取、有三支没有实现,那就成为他世的果了。“爱”、“取”对应净土的愿或欲,“有”对应净业的强大程度,如果有深信切愿摄持,任作一个净土行都是非常深的净业,成为往生具力量的因;如果深信切愿没发展出来,那就可能成为远因,也许要在第二世、第三世乃至三世以后才实现,这就是深信切愿的重要性。这样回向叫做“点铁成金”的手段,具有转变善根的作用力。尤其配在特别的净土法门,含有大小乘圆满道法这个内涵上,可以看到,随着你回向的能力,会出现相应程度的善根,也会出现四土九品的差异。现在我们大的方面从大乘来着眼,那就是要有往生极乐世界成满智悲力大用来利益一切众生的发愿,这就成为往生净土成佛的因,使自他二利达到究竟的因。
其次要知道有无信愿的差别。如果有真信切愿,那就有真实的回向,以真信切愿摄持,临终下至一念、十念也决定往生;如果没有真信切愿,纵然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失,犹如银墙铁壁一样,也绝无得生之理,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这样判定。没有真信切愿就没有到量的愿欲,往生的枢要没出现,开关没打开,那就没法往生。
这就看到缘起上有决定的道理,由此就知道,最开始的关键是建立信愿,而且要力求达到深信切愿,其中又以愿为主要,它的产生是胜解。信是愿的根本,而愿是缘起的根本,行是要发出实际行动,像这样,在缘起上圆满地积聚、出现了,就会实现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胜妙的果;如果缘起上没达到切要,就不会实现往生极乐世界的胜果,因缘上缺乏的话,也待于进一步培植,或者延缓到来世以后成办。
有愿或欲,无论什么善根都转成了往生正因,即使没有行善,也会由愿而发展出善行;没有愿或欲,即使造再多的善根,也丝毫不会成为往生正因。因此,愿是正因中的主要,有此就有往生之因,无此就无往生之因,我们要在这要害处努力修集,才能出现净土的根源。
由于愿一旦发展出来,就会出生净业修行,所以着重宣说愿。所谓的愿,就是与阿弥陀佛摄持众生迅速超出苦海、圆成佛道的大愿海相应,也就是自方和佛方相应,才会被拔济出苦轮。符合佛心的愿欲有两方面:第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和佛拔济我们出苦海的愿相合。第二、扩大心量,看到尽虚空法界里的有情都是过去世的父母,他们与自己同样沦落轮回,无边无际的苦压迫其身,由此发起一定要救拔众生出苦海的悲心。然后想到,达成这个能力必须成佛,而在秽土成佛十分不易,对一般情况来说,哪里能速疾成佛呢?阿弥陀佛因地建立愿海,累劫修行无量的福慧资粮,圆成胜妙净土,使它成为迅速达至无住大涅槃的源泉。这样体会佛心后,发菩提心来求生净土,这就和佛愿海摄生成佛的心意相合了。总之,所谓的愿欲有这两方面,由于符合弥陀摄引众生往生来解脱、成佛的本愿,因此会达成往生。
愿、欲、好乐、志、誓是同义词,不同情况说法不同,意思一样。再者,在用语上常用信、愿、行,又会说到胜解、欲、精进,又有说到信、欲、勤,总之,三字要点的涵义是相通相类的,在不同的语境下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1 13:25

现在修愿的课题有两个:一、净土出离心,内涵是欣、厌;二、净土菩提心,内涵是为度众生成佛而求生净土。发展这两分净土的愿或欲,成为往生的关键。
接着我们顺着大师的指点,依次来了解如何修愿。首先说明如何修净土出离心,或者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对于主要的因——愿或者欲又要这样来修:

在修心次第上先修厌、再修欣,也就是退和进两步中,先退掉世间心,再发展净土心。用譬喻来说,身体往左走如果没退掉,就不可能往右走;身体往左走如果退掉了,就可以往右走,这在缘起上是决定的。放在心上也一样,如果心取娑婆秽土,就不可能同时取极乐净土。因为缘起方向是相反的,取秽土是往秽土里钻,取净土是要跳出秽土,就像一个人往污泥坑里走,就不可能同时脱出污泥走到干净地上一样。

因此,首先要退掉世间心,退掉就转了方向,开始发展往净土去的心。也就是要尽量退掉对世间的耽著,发展清净心,之后就开始往净土走,有了发展净土的因缘。程度上要知道,对于娑婆世界的耽著退了多少,就会往极乐净土进多少,这边退的多,那边发起的就多,有这样缘起的定向。

现在三有有情各自的身、处、友以及受用,此等一切唯是苦的自性,以及成为起诸惑业的顺缘,因此是众多过患的自性。由了知过患这一门径,对于一切过患方面数数地作意。从而有对生秽土退耽著的一个清净的心,首先能尽量地生出它来,这是极为重要的。

接着要明白修厌离娑婆之心或者退掉耽著世间心的方法。譬如面前有个食物,知道它有毒,取的心就退掉了,人都胜解服了毒会腐蚀内脏,遭受特别大的痛苦乃至死亡,所以他不要。无论这个食物是甜、苦、平哪种味道,一旦知道是毒就不再要了,这就是退耽著心的原理。

现在把毒扩大到娑婆秽土三界所摄的一切果报,要看到这全是毒,无论是甜味的欲界人天善趣乃至色界四禅以前,还是平味的四禅、无色界,还是苦味的三恶趣,通通是毒。之后要看到,秽土三界的所有法都是毒因,耽著心就彻底退掉了。所谓的“秽”就是杂染,包括三杂染——烦恼杂染、业杂染和生杂染。为了了解三界里的一切都是充满无边过患的自性,要认定两条:一、苦;二、苦因。苦是从果报——生来说的,生是生有,指受生以后出现的果报,包括根身器界等等。

我们认定时,要依照先苦后集的次第,广展开来对于娑婆刹土的方方面面作观察。“三有有情各自的身、处、友以及受用”,也就是在三界当中,有情各自的身体、处所、眷属、受用所摄的一切果报相。“身、处、友、受用”是归纳法,果报的主体是正报,指具六根的身,叫做“根身”;“处”是依报,指山河大地等的器界;有情都有很多眷属,这叫“友”;有情生存在依报环境里面会有根境和合的受用,也就是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得到的受用。三界果报的情形无非如此。

现在要看到,在整个三界六道里,正报、依报、眷属、受用等的所有内容全是苦的自性,要这样认识苦谛,在果报上没有一点真实安乐的自性。就像黄连全是苦,三界所有法就是一个个黄连,它的每一点、每一分、每一刹那全是苦性。当发展出对于苦谛的定解,这时知道这一切就是个大刑场、大厕所、大火坑,耽著心就会退下来,不再求了。因为一求就会被火烧死、被水淹死、被罗刹鬼吃掉、上了一辆驶往刑场的车,或者入了唯一奔向苦的恶性奔跑当中,这种奔跑只会把人累死、苦死,跌倒了爬起来又不断地奔跑,继续把人累死、苦死。总之,要明白娑婆不清净刹土的果报全是苦的自性。“自性”,就是定性它的本性是苦,丝毫乐也没有。以这种认识就知道,生死法在果上全部是苦。

接着要在集上了解。受生在这样的区域里,当根尘相对时,由于过去的烦恼种子、苦种子没解决,一触到境就起烦恼和业。这一切都成了滋长烦恼和业的因素,叫做“成为起诸惑业的顺缘”。在整个境界里,由于有我执,遇到合我意的境就生贪,对于不合我意的境生嗔,感觉自己比他人高生慢、比他人低生自卑、跟他差不多生竞争等等,无量无数的烦恼都基于“我”而起。然后以烦恼力驱使,为了自我求到私利就会造非福业、福业、不动业,成了感召下一期三有生有的因,这叫“苦因”。

像这样,只要受生在秽土取了有漏蕴身,就会落在正报里,周围有依报的环境,受用各种顺心不顺心的境界等等。而且,内在有萨迦耶见或我见,以执著“我”的缘故,不断地起贪嗔等无数的烦恼,造杀盗淫等无数的颠倒业,一直被锁在苦的世界里。这就看到,整个秽土是无量无数众多种类过患的自性。

这样透过闻思取得部分或全面的定解以后,就可以由了知娑婆不清净刹土有很多过患这个门径,数数地作意一切具过患的方面。这样思维后就不想要了,对于秽土的处、身、受用等的耽著会逐渐退下来。这是修心的缘起之理。

就好比要去一个国家,原本签证都办好了打算过去,后来知道那个地方在暴发战争,或者流行非典等的传染病,一染上不出五天就会死等等,知道这个过患马上会取消计划,不去了。同样,我们过去不知道真相,认为这片土地有很多名利财色等等,感觉在这里发展非常有前途,能得到特别大的安乐、成果,就一心想求取,往里面奔。由于爱而发生了取,由于取而有有,由于有而有生,就到里面去了。现在反过来,看到这边有很多过患,越想越觉得可怕,越不想去,这就退掉了爱。当爱发展成了乖离、想远离的心,所采取的方式就是舍掉,不进去,往这里进取的业或各种行为也就中断了。这边各种各样的事,心里的牵挂、缠绕、处心积虑、日思夜想等等,耽著系统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心理、行为等全部退下来了。退了以后,心的空间就腾出来了,杂乱的因因果果全部止息下来,这时就出现了清净心,或者说心里有了空间。对这个世界采取退的态度,想把世间事全部歇下来,不去干了。这时,他身心的能量就开始转化成往清净方面、往净土方面、往解脱方面走了。

像这样,首先把像潮水般涌向轮回里欲乐、上界禅定乐等的心退下来。退下一分,心就空出一分、安闲一分,没落在染污缘里就有了清净度。也就是,要退掉在不清净刹土里受生、发展等的耽著,尽量修出不贪生死的清净心,它就成为发展欣乐、产生希慕净土心的前提条件或重要因缘。这个基础打好了,再修欣求心会非常顺利。

当往娑婆世界走的颠倒能量退了下来,就有心力往净土走了。像刚才说的,往东走的步伐、冲动停止了,就能往西走。如果一直往东走,就很难集中心力往西走。别人劝的时候稍微回一下头,勉强地、不由衷地走两步,趁别人没发现又拼命往东走,这样哪里能挽得回来、拉到净土去?必须自己心中生起了胜解,知道娑婆世界是秽土,只有惑、业、苦,没有一点清净的,的确是罗刹洲、大粪坑、大屠宰场、大火坑、大毒薮等等,看穿了它,求取的心才会退下来。当求取的大浪潮平息了、退了下来,才开始发展对净土的欣乐、希愿。由于它是前方便的缘故,所以大师说,首先尽量把此心生出来,这极为重要。

熟谙佛经,详知三有过患

不清净刹土的过患要结合《正法念处经》《阿含经》等来了解。《念处经》说到从地狱到欲界夜摩天之间五道的情形,看后能直观、具体地了解这些苦相。《阿含经》里有很多对于天界、人间等的描述。一般人要多读这些经,才不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是对于一分一分成百上千个内容,发生具体的了解。

譬如会了解地狱、饿鬼、畜生非常深重的苦难,掉下去极其恐怖,简直无法想象,自然显出恶趣的苦。对于人间,可以结合佛宣说八苦的各种经教。其中生苦和五取蕴苦要通过佛的教量来发生定解,其他老苦、病苦等可以观察自己出生以来到现在身心上经历过的苦,再看看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天灾、战争、瘟疫、心理疾病、爱恨情仇等等,对人类的苦会大致了解。

对于修罗和天界,主要依靠《念处经》来了解。修罗有福无德,特别好战斗,那种战斗非常可怕,整天在粗大的烦恼中,了解后会感觉生到修罗界过患很大。之后是天界,四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等,都可以通过《念处经》来了解,会发现他们处在很大的坏苦、放逸苦当中。天界的五欲享受超出人间百千万倍,一对比就发现,我们享受的一点现世欲乐微不足道。当看到欲界天人整天处在放逸中,一直随逐天女、欲境等的享受,心根本收不回来,就像火被大风吹着不断燃烧那样,这时对放逸苦会有很深的了解。再者,对于坏灭苦也会有很深的感触。天宫的景象那么美,天人们有那么多高级享受等等,然而最后全部破灭了,天人们死得不自在,多数被业力卷走落到恶趣。

像这样通过佛的经教,认识到秽土纯一是苦,最终全部落入苦中,对我们发起求生净土的愿有很大的帮助。

放眼全土,明娑婆无常业苦

不清净刹土指娑婆世界,也就是由十亿个小世界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阶层,或者从地狱到天界之间的六个道,又有器界和情界的内容。我们现在要从整个世界大的框架来看,建立秽土世界观,这是修厌离心最完整、最彻底的方式。当心中初步呈现整个世界的状况后,就要按照佛的圣教量,了解下界如何、上界如何、人间如何、与人共处的旁生如何等等,认识六道的具体情形。之后怎么看到它的苦相呢?要把握世间的无常、有情苦的轮转以及业的机制这三个要点。也就是,首先建立起大的世界框架、规模,认定以后,根据佛的教量,从最大的范围抉择它的无常、苦和业果。能这样做的话,对娑婆世界的情形会产生彻底的了解,从头到尾看穿了,就能一下子认定它纯一是苦的自性。

先看无常,首先观察器世界的变灭无常,从三灾的相看到它的结局。如果相信佛的教量,在这一个上面,就可以初步认定全是苦相。我本人也是从《阿含经》等教量中得到很大利益,也就是相信佛的圣教量,了解整个世界的形成、演变、衰坏、空无,全部由缘起律规定了,无论是怎样的世界,最后全部破灭一空。对于三灾的相要多看佛经,譬如《阿含经》里好几个篇章讲述三灾、七日等等,要多去相信、认定,而且很细节地一点一点在心上刻画、认取。虽然自己还见不到那些情形,但由于相信佛语,也会产生无常的定解。当整个器世界的无常相在心中呈现出来,这时就会感觉这个世上没什么可贪的,它的后边际是坏灭一空,哪里有什么实义?再寻找也得不到什么。所以,如果快的话,从一个无常就能初步感觉世间都是苦的,这上面没有实义,是无我的、幻化的。

接着观察有情世间的无常,看到无论圣者还是凡夫,凡是在世间中出现的现象全是无常的,没有一个能逃出无常的力量。这时会感觉,无常是一切有为有漏法的法性,最终全部灭掉,没有意义,都是苦的。这也是非常大的观念,会让我们冷眼窥破整个世间。这时对于佛说的“一切行都是无常,是变坏的自性,不能依靠它,有为法都非常令人厌患,应当寻求出离[1]”等等,才有所体会。在这个世间出现过的圣人们最终全部归于涅槃,这些方面可以看《涅槃经》《阿含经》等,会引生定解。这上面得力以后,初步会感觉娑婆世界是个苦世界。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1 13:25

或者观察天界和人间,先不看恶趣世间,因为那非常苦,一般人不会要,连动物都知道苦苦不好受,不会耽著。人最耽著的是五欲乐以及定生乐受、舍受。如果能退掉对于乐受和舍受的耽著,那在这世上就没什么想求的了。这时要依靠《念处经》,因为我们看不清现前人间五欲的无常相、苦相,才特别耽著,如果按照佛的教量,从头到尾看到天界的乐受、欲境以及结局,人的眼光就会放得非常长远,当发现他们当初修善,升天后最终全部掉了下来,就开始退掉对天世间的耽著。虽然以有漏善的势力升上去了,但支撑不了多久,又要纷纷破灭掉落下来,这就看到,整个天世间没有一个能免离无常、免离苦。看清这一点,对我们厌离整个世间、想脱离娑婆秽土有很大帮助。

或者下降到人间,把人间第一位的转轮王摆出来。那时人寿无量岁,人类普行十善,不造恶业,世界非常美好。要看到转轮王当时的情形,他的福报、威德、权势等等如何辉煌、炽盛,之后又怎么归于坏灭。认识了这些,就不再耽著人间享乐了,因为人类的顶点是转轮王,再怎么发展都超不出,而他也无法超越坏灭的结局。《阿含经》里有近十篇经文讲述转轮王时代的状况,如果能静下心来,特别尊重佛语,一个一个去看、去讲、去认识,最终一定会得到很深的定解。之后就能看破这个世间,从对整个人类世界的乐、幸福、美满等的耽著里退出来,这都是因为看清了真相,所以要知道,要退耽著一定要看清真相。

再者,如果对死后的情形不了解,最好通过佛经了解业果,了解恶趣苦。对业果的相一个一个仔细地检点,会发现自己一生造了很多堕恶趣的业,死后必然要往下走。下面的情形如何呢?会看到,从等活地狱到阿鼻地狱之间都极其可怕。那是轮回的底层,就像金字塔的底端一样广阔庞大,里面的苦无量无数,受苦的时间漫长不见边际,刹那不断地受苦,没有比这更剧烈的苦难了。了解这些以后会发现,恶趣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掉进三恶趣后再出来就非常困难了。从地狱里出来,还要在饿鬼道、畜生道里面转,即使生到人间,也很难如理取舍因果,又会造恶堕下去。

我们这一世非常幸运,以善缘聚合得一个人身,但它非常短暂,眨眼就过去了。死后要么上升要么下堕,上到天界非常困难,现在很难积聚升天的因缘;而往下堕太容易了,罪业很容易造下。就像佛经所说的,往下堕的众生就像大地的微尘那么多,生善趣的幸运分子只有指甲上的土这么一点,所以必须正视自身目前的状况。

一旦了解堕恶趣的可怕后果,就知道这样耽著下去没意义、太危险,要赶紧想一条出路。可见,看清不清净刹土的真相,才不会耽著。之所以耽著,是因为错认为这边有我,那边有乐、有实义,必须要争取。人总是不甘心,总想为自己求到快乐,由于有这个错误认定,我们的心就一直牢牢地黏在上面,不愿离开,这就叫“耽著”。怎样才能让心离开呢?不是强硬地把人拉开,尤其这个时代宣扬自由、平等,人都听不进教训,稍微批评两句都受不了;必须让他自己看清楚这是毒、是苦海、是在不断地受刑,一旦看清了,紧抓世间五欲的心才肯松开。所以,退世间耽著的唯一方法就是修外前行,而且量度要非常大。

认清无常之后要观察苦,按照《念处经》,在三受上观察,三恶趣的苦苦非常重,善趣有非常重的坏苦、行苦。这样就发现轮回全是苦,从而退掉对它的耽著。

之后观察业,看到身心怎样造业而卷入生死当中。抉择业的时候,先要了解十善十恶的因缘果报。又要知道,以我执起三有爱落到有漏的轨道里,掉进恶趣、轮回当中;发起出离心,息掉三有爱,明了无我,才能从轮回中超出,像这样,要了解娑婆秽土是由什么力量运行的。利根人通过观察十二缘起就会了解,没有我以为有我,没有乐以为有乐,然后我去求乐,这种错乱机制不断地妄动,像疯子一样,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哪里还会求取呢?根性稍钝的要从果推因,从四谛着手,先看到苦,再了解集,就会知道整个不清净刹土的情况如何。只要看清真相,发生定解,耽著就会退下去。这是从总体情形而言,是从最好最圆满的情况来说的。

行净土道,须先退秽土耽著

中等情况,暂时没办法阅这么多经,下这么多功夫,但起码也要学《普贤上师言教》和《道次第》,明白前面的内容后,着重发展对于无常、苦、业果的认识,这是初步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都很好。

如果有时间,还要结合佛经里具体、亲切的描述来取得认识。对于前面说的大部头的经,最好能一个一个看过去,这要下非常多的功夫。说到因果,要看很多经;说到苦,像《念处经》也要看几十卷;说到无常,《阿含经》等中也有很多内容。了解这些对我们生厌离心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说特别有希望,厌离心会逐渐生出来。如果能持续不断地努力,那厌离会越来越大,对世间的耽染会逐渐退掉。如果实在没有很多时间、精力、因缘条件,那也要尽量争取,第一步一定要在这上面用功,好好地学《前行》,不断地思维,有时间就看相关经教,一定要退掉对轮回的耽著。虽然退耽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办法一蹴而就,但只要下过功夫,在外前行上好好地学过、看过、讲过、思维过等等,就会发现心开始动了,在一点点往下退,会有各种感受、变化。

我们末法时代的人,常颠倒、乐颠倒的毒熏得太深,善根机制已经僵化、麻木了,所以,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契而不舍地去做才可能达成转化。我们心上熏的是什么呢?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这个世界,家庭、学校、社会都给你展示这个世界非常美好、有意义,鼓吹爱情、名誉、事业、钱财、感官享乐、影视、歌舞、体育、竞争、科技等有乐、有意义,应该争取。这样熏了以后,心一直往里面冲,一碰到那些境,就发起很强的求取心,附著力非常大。由于从小就开始熏,在几十年里熏了成千上万次的乐颠倒执,心里充满了为自我求乐的冲动,所以破除的难度非常大。

我们往生净土最大的障难就在这里。只要还承许现世法有乐,那就表示不投降,只要还承许这里面有永恒、有实义,就说明不服输,而且在伪装、矫饰,做出各种有乐有意义的假样子,跟正理完全相反。乐颠倒不退掉,我们的净土修行就障碍重重。刚才说了,第一步的重点就是修厌离,虽然处理方式有略、中、广的差别,但当前的大重点就在这上面,这是不会有变化的,而且一直要在这上努力,这也不会有变化。只要用心学就会发现,自己的观念在松动、转变,跟过去的思想不一样,开始承许人世间很苦;接着不断地串习,观念越来越清晰,才能引发厌患心;厌患引发得越强,耽著就退得越彻底。这边退完了,不再盯着不放,才有往那边看的可能,心才开始转移,开始思考自己要求什么、要到哪里去等等。这种考虑较为深远,有很大的善根、心量才可能出现。一般人被现世乐执封锁了,连为来世着想的心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状态,每个人都要正视这一点,知道自己善根浅薄,要赶紧培养。

化解掉对现世的耽著后,接着要退掉对来世的耽著,这就更深远了。一定要懂得人天善趣是苦的本性,加上《念处经》,以及四谛、十二缘起等的教法,才会发生更大的眼光,对三界果报一点不求。如果细致地学了几百页的《念处经》,详细了解了上界天的情形,之后就不求天界了。而且会发现,他们都是过去行善非常好的人,比我们现在不知道好多少倍,他们第一世修善,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逃不出无常、苦的结局。那时会感觉,只是行一点人天善道,没有回向解脱成佛,就没有很大意义,终究还是败亡,还是落到苦中。

像这样,视野扩展得很大,多次去了解,才会发生这些观念。这些轮回里的事实,社会不可能提供,世间文化不可能提供,儒道两家也不可能提供,其他就更加免谈,只有在佛的经教里能找到。找到以后逐步了解,就会看穿三界,对三界普遍地发生厌患,那就有希望,厌离心有内涵了。

欲出生死,当选极乐之路

如果通过比量,看清了整个三界的情形,深刻地认定它就是苦,一无是处,无一点安乐、实义可得,那当然不想要了。这样发出了全分的厌患,有了到量的厌离心,就完全不会系著在轮回上。然后就想:我是处在这个状况里的可怜人,没办法解决自身业惑的问题。之后想到极乐世界,欣求心自然会起。也就是,按缘起理道,开发出对轮回苦的胜解,把耽著娑婆的心退得一干二净,对极乐才会发生全分的欣求。要知道内心正反面的发生机制,对秽土全部消极的话,对极乐就全部是积极的,这时会极力想断除秽土的错乱苦相续,一心一意寻求解脱、寻求净土,想回到能真正安身立命的极乐世界。

厌离生死之后,再说解脱的利益就会一心向往。在解脱道中,又有单以自力成办解脱和兼仗他力成办解脱两种。一比较就发现,单凭自力解脱非常困难,尤其现今时代,如果观察自己在十年当中修行进步了多少,会发现没退步就算好了,可见以自力行道非常艰难,不知何时才能完成,一旦落下去又没希望了。这时就认识到,一定要往佛的净土走,依仗他力来完成。这里面还有缘起,要看自己对得上号吗?条件够不够?要理智地抉择,然后发现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合适。

离开娑婆秽土以后,可以去五方佛的刹土,或者去十方世界任何一个清净刹土,但并不是无因就能往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行。衡量起来,除了极乐世界,往生其他界外刹土的条件都相当高,不容易去,这都是缘起决定的,不是凭个人的想象就能达成。我们随顺佛的教量、诸大祖师们的诚谛之语,尤其上师法王如意宝一再强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容易,往生后的功德非常殊胜,所以,从容易生和生后得大利这两点来看,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的首选,是最好的选择。恰美仁波切在《选择刹土文》里,对于佛的报身刹土、化身刹土,以及此世界的各种殊胜刹土,都做了明确的介绍,我们抉择后会认定,唯一要往生极乐世界。

看破了秽土以后只有一条路——往生清净刹土,而清净刹土很多,如何选择呢?我们要衡量自身的条件。作为末法时期障深慧浅的凡夫,唯一应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在所有清净刹土中,它的门槛最低,只要具足深信切愿,行门上的要求并不高,下至临终十念就可以往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说到,观经三福——世福、戒福、行福,也就是世间、小乘和大乘三类福,只要具备一类就可以往生,所以特别容易。之后,根据佛的教量了解往生后得到的殊胜利益,必然生起“我一定往那边走”的愿望。

总之,经过这些抉择,发生了理性的断定,就不会变动,之后一心欣求极乐,信愿的力量会摄持着心唯一往净土走。

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耽著退下几许,如是对于清净刹土的具大力的愿欲之心就有尔许出生,所以,如是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过患思维后耽著力小的话,如果再对清净刹土的处、身及受用的功德方面,依于如《无量寿经》之类的教量数数作意而思维,那么将会获得对彼等功德深信不疑的坚固胜解。

通过前行的修法或者佛的经教,思维了秽土也就是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过患后,对娑婆世界的耽著力就变小了,会非常接受净土的功德。再详细指点净土经教,心就会非常顺,能够随顺教法去思维。

法界里只有净土和秽土两种,秽土完全是苦的、无实义的、不净的,一旦看清楚了,心马上就会反应。不可能只有这个全是苦的地方,否则我们就没希望了,所以,在它之外肯定有净土。而且,在身、处、受用等功德方面跟秽土是相反的,这边有多少过患,那边就有多少功德。只要不是持断灭论,以人的灵性自然会想到:这个是假的,那肯定有个真的;这个是苦的,那肯定有个乐的。了解了净土经教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要的就是净土,所有希望、想要实现的利益全在净土里。

这里的一分、一点、一滴全是苦的。身是不净的、苦的,是装苦的容器,整天这里病那里恼,非常可怜。如果取到了地狱身,那更要漫无边际地受刑。即使取到了上界身,也只是庸俗度日,毫无实义。再看处,大劫的三灾、四季的变化等有很多苦,真是不理想。再说受用——色声香味触,这些东西一下子就变了,都是假的,我们却像疯子一样拼命追求。天界的五尘看起来很好,实际也是诳惑天人的。

像这样,看到五欲等毫无实义,求乐的希望就唯一放在净土上。也就是,对于秽土看得越多就越是心灰意冷,简直没法看下去,全部是苦;换一个方向去看净土,就发现前途来了、希望来了,所有的美好、实义全在那里,这时就会全心地向往净土。之后,我们就按照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以及净土大论典——《往生论》等来思维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了解这里的一水、一花、一风、一香等是何等的殊胜,都是从佛的无漏心中现出来的,能赐给我们法上的无量受用等等。

这样对比观察,对秽土的过患看得越多,对净土的功德就越胜解。如果懂得人间八苦,在这上起了厌患,那反过来看净土没有八苦,必然对净土生欣求。这种对比非常明显,这边没希望,那边就有希望;这边的身这么苦,那边的身那么乐;这边有多少苦,那边就有多少乐,两者在每一个地方都是截然相反的。

如果没有思维轮回苦来引发厌离,那欣乐净土的心就很难生起;如果在生死苦上思维得多,看得真切,那佛宣说净土境界的教量一来,心就会非常敏感、有接受力,也就容易发生胜解。譬如,取了这个世界的有漏身,就无法脱离各种生死苦患;一旦生到那个世界,得了莲花化身,那是清虚之身、无极之寿、光明之身、金刚之体等等,就彻底解脱了业苦,永享无漏大乐。这样一对比,就明显看出那个世界的功德。虽然不是现量见,但比量有一个特别巧妙的地方——这边是黑的,那边是白的就显出来了。知道了这边的苦,即使还不清楚净土到底好成什么样,但佛的教量一来就容易生信。会相信阿弥陀佛是那么慈悲,累劫精勤地为我们修福慧二资,给我们创立极乐世界,就是让我们没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等,到了那里是那么好,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脱出了大苦海,到达了大乐洲。

再说五欲,一接触这里的色声香味触就生贪婪、嗔恚等,常常引生烦恼和业,使我们失败无数次;而在那个世界,见色、闻声、触风、嗅香、饮水等,都能够寂灭苦患,引发菩提善根,一直在道上增进,两者一比较就很明显。或者,这里有三恶趣,堕进去要长劫悲惨地受各种剧苦;极乐世界里连恶趣的名字都没有,也没有天界的堕落苦,因为解决了无常的问题,都是无量寿。像这样,无常、苦都没有了,一切起惑造业的根源——我执我见也没有了,就像经中所说,凡是往生的人,连一刹那计我和我所的念头都没有,也没有任何有漏业等等。那里是无漏的大乐洲,一登净土就解脱了轮回,不再入生死苦流。

像这样,对这边的苦认识得越深刻,越厌患,对那边的利益就越能起胜解,生欣乐。只要数数地作意而思维,就会产生远离怀疑、无人能夺的胜解。胜解坚固了,后面一系列好事就都来了,欲、精进、一心回向、一心跟阿弥陀佛相应等等会自然出来。然后就能保证一生坚定不移地往净土走,在净土上就有了具相的归依、具相的信心、具相的发愿、具相的行持等等,这样就落到实处了。

我感觉心就像一条河,我们在修心之前,全是往轮回里流的。修了外前行它就开始退,退过来就往反方向流了。它的趋势是这样的,这边退了那边就进,这边舍了那边就取,这边退多少那边就取多少,一定要知道心上的这个缘起规律。

大家现在的危险性在哪里呢?该舍的反而去取,而且取得不亦乐乎,求取心非常大,这就很危险,心完全往生死里流,哪里是往净土流呢?又怎么能往生呢?如果不先退掉这个心,往生是很渺茫的。现在很多人都在自欺,口口声声地说:“往生极乐世界,小菜一碟,这还用修?我肯定能往生!”这种人不知惭愧,不知道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求现世者,连求来世的念头都起不来,却轻视净土修法,最重视的是现世五欲,这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人认为:“我把五欲看破了!”但他对这个世界的“名”——胜负、地位、权利、荣誉等等,还非常耽著。这很关键,不要小看,从古至今,多少聪明人在这上吃了大亏。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没经过前行的洗炼,想转颠倒心是非常困难的,大家切莫自欺。

[1]《长阿含经》:“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诸有为甚可厌患,当求度世解脱之道。”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5 17:24

清净刹土的境界超出了世间量的范畴。量有两种,世间量和超世量,也就是面对杂染世间境界的无欺智,和面对清净超世境界的无欺智。我们目前只有世间量,最多看到生死范畴里的事,而这也只局限在现世的一段,其他方面的事情都需要佛来指示,我们才会明白。净土不属于轮回,凡是由惑业力出现的三杂染现相,在净土里一点也不存在,它超出了世间,这就唯一要依靠佛的教量去认识。
古德常说净土境界“超情离见”,就是指它超越了世间情见,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能认识的,实在没法言说。然而释迦佛以大方便智,仍然对于娑婆世界的具缘众生,用譬喻、对比、数字等做了最好的接引指示,由此能让具缘者生起很大的胜解,从而趣入。这些表示法或者指示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流布在人间的净土经教。根本经教是《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还有很多兼带探讨净土的教典,这些就是教量。

净秽对比思维

清净和杂染相对。杂染是指,以我执为根源而起惑造业,这种错乱的力量会变现出世间假相。随着业的善恶差别,会出现下界恶趣、上界人天等的各种情形,也有相对越来越安乐、妙好等的状况,但这一切全是错乱的,里面的处、身、受用等全是苦性。
世界看似坚固,实际是无常坏灭的。地水火风四大zai 难常常发起,最终出现大三灾,把整个世界摧坏无余,说明它是无常的、苦的。再看根身,从地狱到天界之间,以惑业的力量止不住地现出一个个蕴的现相,一段接一段地相续下去。譬如人身是生老病死等八苦的所依,从中出现无量的苦和苦因。同样,上界天身、下界恶趣身等也全是苦的自性。就受用而言,根境相对时产生各种苦受、乐受、舍受。现在人说的感官享受、甜美生活、新鲜感、刺激感、情爱等都落在这里面,实际全是苦性。
知道这些以后,才可能对清净生起胜解。当错乱消失,就逐渐要回去了。脱离了惑业苦三杂染,就会逐渐还归清净,有清净的现相。那不是由妄执力现的处处有障碍的境界,也不拘于妄识的范畴,它叫做“超世的境界”,叫做“净土”,按照轮回的错乱境、苦境等,可以做各种相应的立名。这种教法会把我们引向清净的境界,会让我们对此发生胜解,发生欲,力求修持证入它的方便,有这么大的作用。
清净境界里同样有处、身、受用。处就是清净刹土的器界状况;那里是界外净土,有净土的受生状况,也有它的身;以及色声香味触等净妙五尘的受用。这些方面就是净土的功德,它不再变成苦,唯一是安乐的因。在我们娑婆世界,不论怎么走都要走到苦里;而到了那个世界,不论怎么走都是越来越增上,从乐到乐,从明入明,最终彻底消尽二取迷乱,回到本来的常寂光净土,它是这样的缘起。我们如果从方方面面作对比,在这上数数地作意思维,最后一定会生起远离一切怀疑的胜解。

随顺教量修行的关键——对释迦佛起信

西方净土的境界唯佛与佛乃能了知,除佛以外,连十地菩萨都不能全分明白,所以,随顺教量起信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我们来说,这又要集中到对释迦佛起信上,能否对佛生信,持佛为导师、量士夫,决定后面的过程能否深入开展,所以至关重要。
这又有随教起信和随理起信两种。随教起信是说,我们先不谈高的,把眼光降下来,了解我们拜的释迦牟尼佛是怎样一位导师?他从哪里来?来这个世界干什么?说了什么话?等等。说到趣入的途径,可以先学《悲华经》,知道释迦佛的五百白莲花愿是何等伟大,历劫以来如何行菩萨道,以及如何在这个时期降临娑婆世界成为众生的大导师等等。善根较好的人可以直接这样进入。他会告诉你,要拜一个人为导师必须了解他,了解以后就不再观察了,一切都以佛的语言为量,唯一跟着佛走。了解了这些,知道佛的高度、佛的智慧不可思议,再相比自身,见识像蚂蚁一样渺小,心识全是错乱的,有什么值得自傲自负的呢?这时会把自心全分地交给释迦牟尼佛,全分信受佛语。知道佛所说的很多境界都超出世间,我唯一相信佛,像这样起了信就好办。但是,这也不是简单的事,为了开展这一点,需要一开始就进入具体的了解,凡是不知道的事情,不可能凭空就知道。
这样了解会出现非常宽阔的背景,有非常大的缘起的明了,之后信心的根子会出现,会有非常大的归依基础,这以后才是真正随佛的教量来修行。谈到整个生信的过程,需要好些时间去读、去了解、去熟悉,现代人在这些方面特别欠缺。当这些装到了心里,之后就会出现真正的归依心,也就是被释迦佛感动了。我们可以去看,世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人吗?谁的智慧、悲心、能力等超过他了?只要去比较,好好去体会,必然对释迦佛生起诚信。
或者可以去看佛讲的法。譬如《阿含经》里就有很亲切的指授,以接近普通人、相应凡夫水平的方式来做接引,看后容易相应。我们首先从小乘的基础发生归依,再往上走会越来越强大。只要开展出广大的见识,到了某个时候,的确往后就只听释迦佛的,不再以其他人为导师,这就有了转变的缘起,它特别重要。只要对释迦佛生了信,从此以后就不再拜其他人为导师,对于世间理论、权威专家、外道学说等五花八门的说法,瞟都不瞟一眼,根本不会拜服。一旦知道释迦佛智慧的高度和他的大悲心,哪怕仅仅认识到四谛说的是真实解脱道,都会出现全分的归依,心里完全断定,再没有超出其上的导师了,跟任何世间专家、外道师、天神等作比较都是如此。如果进一步阅大乘经,那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生起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心。
这样一来就好办,归依之后一直按照佛的话语为量,佛是怎么说的,就按这么来信受。讲娑婆世界无常、苦等的状况也相信佛,他是现量见的,毫不怀疑;同样,讲唯识也相信佛;讲空也相信佛;讲佛性也相信佛;这么一路上去讲到净土的时候,对每一句都非常相信,绝对不怀疑。这样的话,我们就真正往信心的路上走了。

跟着佛去看净土

佛在此土讲的“净土三经”是最重要的教量,此外没有更根本的教量。不仅我们要遵循,整个教法期里的所有菩萨、祖师们没有一个不需要遵循的,因为释迦佛是娑婆世界此期教法中最大的导师。
那么,我们现在就跟着释迦佛去看净土。就像先前看轮回那样,上上下下看清楚,轮回是不是唯苦无乐?那也是佛带着我们去看的,由于相信佛的圣教量,心里就完全定了。譬如看无常,经过佛的介绍,如果具信的话,那就不必再想了,法则是定的,各时期的状况也是定的,轮回法绝对都是坏灭的、苦的,哪里能求到常、坚,得到真实安乐呢?这就是第一步,信受秽土周遍是苦,这就是随佛的教量了知的。接着,净土是另一番世界,那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同样要跟着释迦佛,从前到后看清楚,看好了以后,我们的心就定下来、踏实了,知道该怎么做了。
现在跟着世尊看《无量寿经》里所说的净土境界。佛当时住于深寂大定,光耀巍巍,一刹那间住无量劫,佛以一切种智亲自给我们指授极乐世界的缘起如何,我们看后就会明白那里的真实状况。经中讲到,久远劫以前,阿弥陀佛当时是一个国王,舍弃王位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出家,名叫“法藏比丘”。他发了大道心,宣明自己的愿,要建立净土摄持众生普皆成佛。世自在王佛当即加被他,让他开启广阔的天眼、法眼,看到210亿刹土里各种粗妙的状况、各种庄严之事。他就在极宽阔、精细、不可思议的了达中结成了自己佛国的蓝图,把这些刹土的庄严统摄在一个佛国当中实现,用了五劫结成四十八愿为主的愿海宏图。之后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不断地修持无量的福慧资粮、不可计数的波罗蜜门,最终成就了极乐世界。一定要随顺佛眼观照的指示去看这些大缘起,由于深信佛语,对这一切完全相信,就会从缘起理上了解,极乐世界的一切真实不虚。每一种庄严都是从大愿而来,从福慧资粮而来,从无量的三摩地、智慧力、回向力摄持而来等等。
大缘起展开以后,我们就开始知道,净土的一切都是从真实缘起而来,没有一点虚妄现相。极乐世界完全是阿弥陀佛住真实智慧来庄严的,这最可靠了。我们这个世界是以我执我见、烦恼和有漏业的缘起力来的,所以是虚假的、无常的、苦的。而极乐世界是从智悲力的大用而来,是弥陀因地无分别智自在以后摄持净土,作种种庄严,所以每一点都真实不虚。像这样,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会从缘起上对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不可思议的摄生事业、不可思议的力用等,拜服得五体投地,由衷地生起景仰心、归命心、礼拜心、称赞心等等,要这样去了解。
接着是四十八大愿海的内涵,要按照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指示来了知。其实,阿弥陀佛的愿海无量无边,释迦佛针对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意乐说了四十八愿。离开这些教量,根本没有发生胜解的可能,这是唯一的、最好的样本,也是最好的教化方式。我们要特别信仰释迦佛的教量,信仰佛给我们的指示,一言一句都视若真金、视若妙宝。从中要看到弥陀因地的悲心如何,一个个大愿是怎么立的等等,对四十八愿要仔仔细细地学。学了以后,会对于“弥陀愿海是度生根源”这个大重点发生胜解,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也会很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而且,一心要跟阿弥陀佛相应,跟大愿海相应。
学的时候,从第一愿到四十八愿,每一条都要研究清楚,才知道阿弥陀佛的本心是什么?无数劫以来积资、回向,所建立的净土能给予我们什么真实之利?怎么免恶趣?怎么得解脱?怎么得相好?怎么得金刚那罗延身?怎么得辩才?怎么实现普贤行愿?怎么得无量寿?在极乐国土里,水鸟树风怎么说法?怎么出现了事事无碍的境界,在一处能遍观无数刹海?怎么成就了菩提树,让往生者一见色、闻声、嗅香等,诸根恼患当即息止,而且直到菩提间得不退转?怎么从众多方面摄持往生者的心,念念增益菩提善根,顿时登入不退转地?怎么一生到那里,就停息了所有计我和我所的念头,一下子入了出世无漏的境界?怎么加被国中人民,出现最低都是百千亿那由他级别的极其广大、不可思议的神通?阿弥陀佛怎么放大光明遍十方法界,摄持一切念佛众生?怎么发明名号,以最简易、直捷的方便让众生受持,使得具信者即生往生,如果因缘没到,也加持他常修梵行、具足功德、转女成男等等?高位菩萨又是怎么由闻信名号证入清净解脱等的大三昧?阿弥陀佛又是怎么面对苦海众生做临终接引,让我们以最简的方式往生?往生的最低条件如何?等等,这些全部设计好了。我们就按照弥陀大愿海来修行,这些方面都属于大的缘起。
像这样,一定要对净土经教——释迦佛的圣言量发生信心。由于对娑婆秽土有了极深广的认识,了解了三界六道广阔的差别相,在四谛、十二缘起、人无我等理性的教法上也有了基础,之后再看净土经教,就会对净土的每一分功德发生很多认识。这两方面合起来能够引发胜解。
经中进一步讲到弥陀成佛以后出现的净土庄严,这也是释迦佛以最恰当的方式给我们作的指示。净土的真实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然而释迦佛彻见净土庄严后,仍然应着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意乐,出现相应的教量,用相应的语言来说明。譬如常常用“宝”字,或者跟娑婆世界作比较等等,说明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胜妙功德。《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等中都有很多描述。如果有前面的基础,再碰到这些文字就不会很愚蠢地认为:那里只是黄金为地、七宝为林等等,不过如此;而是会感觉净土里的一切全是精华、精妙,都是从佛的无漏心中出现的妙相,实在没办法表述,只能用妙宝来形容。像这样,要按照佛的指示,看到净土宝地如何、莲池如何、水如何、鸟如何、讲堂如何、饭食如何、遍游国土的情形如何等等。学习净土经教以后,会发现这些的确不可思议。
另外,要想发生胜解,学《往生论注》极为重要。天亲菩萨在论中指示了二十九种三类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这是对《无量寿经》的一个归纳,把佛现量见后宣说的话语作归类,让我们好记。昙鸾大师的解释也非常好,对秽土和净土作了详细的对比,突出净土的不可思议、弥陀悲愿的不可思议、超情离见。我们学了菩萨、祖师们的教典,会非常容易数数作意而思维,对每一个庄严会产生胜解。
所以,对净土庄严产生胜解的一个大方便就是学《往生论注》。里面表述得非常具体,水如何、风如何、花如何、地如何、触如何、光明如何、光焰如何、大义门如何等等。这样一类一类学好了以后,再跟娑婆世界处、身、受用所摄的各方面情形作对比,就发现差距太远了。对娑婆世界的愿望之心、希望从中求到安乐的心,通过思维外前行的法会全部退下来;在净土方面,详细具体地依随教量作思维后,欣求心会逐步地发出来,最后会结成坚固的大胜解,没有人能夺得走。
学前面的四十八大愿,也要详细、具体、多番地思维,这样逐步会发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整体的理解,之后凝结成团,出现净土的正见。这是修净土法的眼目,是发生愿的能源,非常重要。只要做好了这些,打好了基础,净业的修行会建立起来,从今到未来际之间的成佛之路就由此开启了,之后逐渐地深入,永不反悔地走下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比我们无数世的生命计划加起来还要长远无数倍,意义极其深远,哪里是一点小的理解,嘴皮上的一点说法,或者知识分子的一点习气能够建立的?所以,我们应当低下头来,信受释迦牟尼佛的教量,深入地开展这条无尽风光的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5 17:25

如何引发对净土量级的胜解

佛在《无量寿经》当中,仍是运用和世间圆满比较的方法,突显出超世的量级,譬如音乐、相好、受用的福报等等,《往生论注》也是这个方式。我读了《念处经》《阿含经》等之后才发现,发生净土认识是需要基础的。如果对于《念处经》里,从四天王天一直往上,逐级有了闻思的了解,发现越高的天受用福报的量级越高,比下面高出千倍万倍,之后会出现一个理解,净土经教一过来,才知道它在比较什么。
譬如三十三天离人间的距离太远,天子们拥有的天女、住宅、寿命、光明等等就超过人间转轮王很多倍了。再到夜摩天,又提高了好大的倍数,境界变得更加轻幽、妙好、自在等等,光明、寿命等又提升了很多倍。了解了这些,对于佛在《无量寿经》中的话就能起胜解了。也就是,从人间到天界一级一级往上走,发现它的因是持一种戒到两种戒到三种戒等等,善行越大发展得越高。了解了有漏缘起上升的路线后,再看到他们最后都要掉下来,就会明白世间都是无常、苦的本性。再对照净土,它属于无漏的法界、是涅槃界、妙受用界,对这些才会发生认识。再者,从安乐的级别上也会得一个理解。那时就想:这样一级一级上去,净土比最高的还要超胜无量无数倍,太不可思议了!对它的殊胜立即会产生认识,这是比量认识。也就是结合佛的教量作对比,心里会出现一种认定、相信,这就成为发生愿欲的根源。
不然如果不知道它那么好,为什么想去呢?不这么比较,怎么会发现达成它的方便极其简易,而给予的真实之利是那么殊胜、不可思议呢?又怎么会认识到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所无?阿弥陀佛的悲愿多伟大,对我们的恩德多大?等等,这些都要通过认识来开启见解。一旦得了胜解,欲自然会出来,一定要懂得修心的缘起道理。后后以前前为因,前前当中又有若干引发心的步骤,这些都叫方便,是引我们的心往净土走的方法,这里有很多段路,需要做很多努力。我们懂了以后,就不会落在无因、颠倒因的见解里,认为不必要因就会出果,或者处在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状态。
很多人很好笑,一提到净土,要么简单处理,要么自以为是地认为一定能往生,或者只是口头说说,或者轻视否定,或者说大话,好像根本不必要因就能实现果等等,这些都来自无知。实际上,引生信愿的一切因缘都要在自心上去成就,它是一大修法,属于慧行。蕅益大师说,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前者如目,后者如足,目足双运才能到净土。一谈到慧行,很多人就认为没什么具体要修的,不必要学习、开发、增长等等,这都是不明白路径随便说的。
像这样,首先要有下下的基础,知道这个世界的情形,知道怎么一级一级上升,升到最后的境界如何、量级如何等等。这些内容,佛在经中都说得清清楚楚,我们要仔仔细细地去研究、去认识。然后想:如果脱离净土法,以自己的力量修人天善道,到底能到达什么层次?假如修到天界,那种境界比人间高出多少层次?这样一直比到最高。之后观察:净土境界比世间最高的情形超越多少?自力跟佛力配合,达成的过程又简易多少?等等,这才知道净土法门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再不会以轻慢、侥幸、狐疑等的态度来面对净土,而是发展出深忍信,它就是净土的根子。
只要在一个方面得了胜解,开发力就很大。譬如学了《念处经》,单从音乐上比较,就会发现从轮王到四天王天,到三十三天,再到夜摩天等,怎么样一级级上去。一旦清楚了这些,就会知道极乐世界的音声妙到什么地步。虽然不是现量见到它多么不可思议,但依靠佛的教量,看到世间和净土量级上的差距,有了确信,就会大致知道净土的音声到了什么地步。就像投资时,虽然没看到具体情况,但一个可靠的人做了介绍后,大致能够了解,马上决定投资,或者对那件事的向往心会出来。
音乐是如此,饮食、宫殿、花池、光明、神通、寿命等方面都差不多。也是一一观察、比较,之后秽土和净土之间量级的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会让你产生胜解。这方法很朴素,对刚起步的人来说又特别切实有效,的确会发生认识。譬如寿命,从四王天开始一级一级看上去,上上超过下下很多倍,再看极乐世界,那是无量寿。再说光明,当一个夜摩天的天人快死的时候,一道光明照到三十三天,那里的天人们都惊呆了:怎么有这么大的光明?从来没见过!其实,这还只是夜摩天天人临死时光明退减的余光状况。这样比上去,极乐世界的光明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又比如饮食,转轮王常常受用八万四千种美食,那是非常好的。再看三十三天善法堂天,天河里有什么饮料,食品之地里有什么妙食,树上有什么妙果,色香味如何等等,就发现天人们的受用比人间轮王的受用大得多。再看夜摩天,那更是不一样。这样一直看到净土就知道,原来极乐世界是全自动化,饮食都是从如来妙心中流出,吃了以后不会生贪,而且自动消失等等。像这样,通过人、天、净土三级的比较,或者把天界分得更细作比较,马上突显出净土的高妙。
再看飞行,转轮王要借助轮宝或者象宝、马宝,才能驰行四大部洲。天人不必,想到哪里去可以直接腾空飞行,越往上神通的级别越大。这样逐级增上,再推到净土,可以在一食顷周游无数佛国,那就更不可思议了。
再说莲花,轮王出世时,王城的公园里有自然莲花池,里面都是妙宝体性的各色莲花,这是由行善的福德力出现的。再转到天上,级别又扩大了很多倍,莲花的大小、数目、色泽、品质等都远远超过人间,人间的好东西跟天界的美景一比就黯然失色了。再看净土的情形,国中有无数莲花,每一朵都有百千亿花叶,放出各色光明,光彩夺目,超过日月。它是从佛的无漏心中出来的,而人间天界的花是从有漏福德力出来的,这样了解后就很生信心,相信净土的功德庄严无比殊胜。而且达到了自在无碍的境界,每一朵花中放三十六百千亿光,每一道光明里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每一佛又放百千光明遍满十方世界,为十方世界里的众生宣说妙法。这就是依报正报无碍的境界,依报莲花的相实际也是佛,佛中又现出依报的相等等。一路比较下去,对净土会越来越生胜解。
再看法上的受用,在三十三天当中,天鸟会说“不要放逸”等的法。帝释天王看到天子们不争气,特别放逸,有时候也会说说。天子们听了天王的话,善根深厚的还可以,会有所收敛,但绝大多数是不行的。好一点的听完可能愣个神,觉得应该改一改,但没过多久就旧态复萌,完全乐不思蜀了,重新陷入天女、五欲的包围圈里。这就看到天人们非常苦,心里基本没有法。再看极乐世界,国中周遍宣流法音,水、鸟、风等都在说法。另外,天上的鸟是高级旁生,有些人说法的动机、行为有不如法,就被罚到天上做说法鸟,它有福德力,有一点智慧,充当天界的警戒员。而在极乐世界,所有鸟都是阿弥陀佛神力变化出来的,可以应听者的意乐说无数种法,是这样殊胜、不可思议。
再比较风,也是从轮王到天界再到净土逐层比较。转轮王出世时是人间最好的时代,从普遍情形来说,世上没有人造恶业。风一吹,就会发出很多微妙音声。但比不上天界,天界的风一吹,音声比人间美妙无数倍。而到了极乐世界,那就妙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了。而且,发出的音声全部在说法,这就更不可思议了。这么一想,又会对极乐世界产生很大的信心,从这里就出现愿了,愿的能源就在这里。
再说宫殿,跟现在的建筑相比,轮王的宫殿已经很大了,但是放在天王宫殿面前,那就是一个小角,可能还没天王的座垫大。因为福德的量级不同,而因果的变现率又很大,所以天王就比轮王高很大一个级别。除非像顶生王那样,他属于特别的轮王,竟然福德齐天,但他的眼睛要动,还是比不上天帝。这样一级一级比上去,欲界天到顶点怎么样,色界天又怎么样等等,心里就很清楚了。之后看极乐世界的宫殿,它随着人的心可大可小,还可以悬在空中。那是从阿弥陀佛心中出现的,整个法界都在加持它。你只要有善根,它的如意宝性就会随着你的心现出宫殿来。而且,宫殿的任何一角里面都能呈现十方刹海的情形,它叫做“无量宫”“越量宫”,越出了分别心的量。我们分别心的量叫做“傻呆量”“固执量”,由于坚固的执著习气、业习气,使得一切境界变得很死,是多就不是一,是大就不是小。但是在那个量里,小大没有障碍,在很小的空间里,能出现无数刹海的现相。
又可以比较神通。天人们出生时有宿命通,知道前世造了什么善业而来到这里,但过不了多久,天女们一来他就忘了,一辈子在五欲中放逸,这看《念处经》就非常清楚。最后死衰相现,他又会知道自己将堕落到哪里去,非常苦。再看极乐世界,一生到那里就开发了极广大的宿命通,一直知道多少百千亿那由他世之前的事。再说天眼,从四王天一级级比上去,生到极乐世界得到的天眼,下至在百千亿那由他以上的世界范围里,非常细的色法都看得清清楚楚,明察秋毫,天帝天仙们哪里比得上?这才知道它的量级所在。要尽量这样去比较,才知道净土不可思议。
再看受用五欲的情形。譬如天人们看到光明特别悦意,听到音乐也格外舒心,到浴池里洗澡也觉得很舒服等等,到哪里都快乐,然而享受了五欲就生贪,增上放逸苦。再看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到哪里都发生无漏乐,它的深度、寂静度等是天人们无法想象的,然而接触五尘时丝毫不生贪,唯一增上修行的觉受证量,是这么不可思议。这一点结合《往生论注》会有很深的体会。论中说,这一系列不可思议都是如意宝性,尤其昙鸾大师的解释处处切中要害,不断地说“焉可思议!焉可思议!”没办法用我们的思维、语言来说它。
我们虽然不知道净土的庄严到底怎样,但这并不妨碍对它发生胜解。怎么来起胜解呢?相信佛的教量,跟着佛首先去看秽土的情形,不但要了解受苦的情形,连享乐的状况也要知道。而且,我们喜欢乐、喜欢高,那就跟高层境界比高,不是跟恶趣比高。所以,对于轮王、一层层天人的受用、处所、身体等,都要有详细、具体的认识,以此作为衬托,就会显出净土的高度。
再看主尊、眷属的情形。比如三十三天的帝释天王,掌管三十三个天人的区域,往上就管不到了,而且最后还要堕下去。很多凡夫天王都落得来生不如意,长劫在黑漆漆的下界里受苦。对比弥陀教主,他住持国土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整个国土无衰无变,他的眷属都是清净海众菩萨,有无量的一生补处菩萨。他的世界清净无比,全是自在地随法运行。这就是国主、眷属等的殊胜。
像这样,有了《念处经》《阿含经》等的基础后,再从方方面面一级级地比较,极乐世界的殊胜就突显出来了。我们只要在心中一分一分地去认识、起胜解,经过很多的努力、积累,一分一分地成长,最终就会结成一个强大的胜解力量。那时就不必再多想净秽的差别,作很多比较了,因为这些转心的步骤都经历过了。不必再想什么,一出来就有一个具体的欣的力量,已经修成了具相的信愿。所以要知道,信愿是具体的,是由修心的缘起出现的,是闻思的结晶、是思维修的结晶,必须要这样认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5 17:25

全苦与全乐的对比

从四谛、十二缘起、空性等方面,也可以对染净两土作对比,显示出净土的功德,会容易发起坚固的胜解。
譬如思维五取蕴苦,会知道整个世间界全是苦的相续。因为脱不了有漏蕴,会再再地由前蕴结生后蕴,不断地在三有处受生,每受一生又要死,整个过程就是苦的,像这样一步步走向刑场,没法避免。
五取蕴是苦苦器、坏苦器、行苦器。从中会出一切人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的苦,还会出修罗战争苦,天界放逸苦、死堕苦等等。它是坏苦器,出现的一切乐受都会变坏而落入苦中,不胜忧苦,可见出来的一切乐也是苦性。它是行苦器,永远是苦因状态,携带着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一遇境就发生苦和苦因。再者,从不得自在来看,受着蕴的机制,不断地在三有六道里受生,无法停歇。像这样,它是迁流的生死相续,截断不了。就像黄河从源头源源不断地涌流,它是生死跑道里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竞赛,苦的机制无法停住,整个三有轮回全是这种苦性。这样就会断定,世间唯一是苦,毫无安乐自性可得。
如何才能摆脱呢?只有断除萨迦耶见或者我执这个发生惑业苦的根源,这方面的能量逐渐退减,才能彻底寂灭苦的相续。这就要现证空性来解决,一旦证空了,狂乱的能量就逐渐歇掉了。当支持无尽生死之流的动力源没有了,整个错乱机制就会退减下来、止息下来,接着就出现涅槃的寂静。然而,在短暂的一生中现证空性非常困难,必须断尽三界所摄的一切粗细烦恼,才能从轮回圈里跳出,按一般情况,对于浊世末法时期的人来说几乎不可能。
之后结合极乐世界来思维。由于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一个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就会被摄受到极乐世界。那里的情形如何呢?五取蕴的流断掉了,从这里会发现它是纯乐无苦的境地。怎么讲呢?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换成了净土清净的蕴。从生叫“莲花化生”,从力叫“金刚那罗延力”,从相续叫做“乐的相续”“法的相续”,从方向叫“不退转”,从结局叫做“毕竟当得一生补处”“毕竟成佛”,从开发度来说,逐渐开发出智悲力的大用,完成普贤行愿等等。像这样,会发现这是一个特别的缘起所支配的事件,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缘起。
弥陀无限的智悲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使得往生者都换了相续。在清净的蕴上不会发生生老病死等的任何苦,没有了恶趣,没有人天的一切苦受。再说,一切乐受出现时都不会起贪染,不会发生苦,所以它跟苦不连接,没有坏苦。国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人民寿命无极,无衰无老,也没有死亡。而且,它不成为苦因,烦恼种子、苦种子一点都不会现行。蕴的每一刹那都不是苦因状态,不会病发,只会越来越好,最终连最微细的二障习气都灭光了,它是不断升进,从乐到乐、从明到明的状况。因此,这个相续成了乐因,彻底离了行苦,非常殊胜。
过去它是苦因,就像一个人携带着无数难以治愈的疾病细胞,里面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非常苦,无法忍受,那是病发的状态,叫做“苦苦”;第二种属于病情缓解的状况,有假的乐受,觉得舒服一点;第三种是没有感觉的平庸状态,也就是舍受,就像酣睡或者被麻醉等那样,然而具眼者知道,里面的病因没有根除,还是发生苦的机制,它的缘起机制压根没变过。这就好比轮回的状态。
然而,一往生极乐世界,就不再起执著我和我所的念头,不起贪嗔等烦恼,不造任何执著我的业,处处都是法在加持相续而出现功德。所以,它的每一刹那都是往还归的方向、证入实相的方向、开发大乐的方向走,每一刹那都是正方向,是无漏安乐之因、成佛之因。这就从行苦状态、苦蕴接苦蕴接连不断的状态,转成了直线趣向佛道的不退转状态,叫做“乐因状态”,一个接一个地从乐入乐,很快就把一切分别执著的幻影全部退掉,毕竟成佛,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宏愿叫做“一乘大誓愿海”。这样认识以后,就会对极乐世界纯乐无苦的功德海发生胜解,有了胜解,自然发生希求的欲。

胜解量化的过程

胜解的量化有从了解到胜解、从胜解到坚固胜解的历程。我们最初依从善知识,听闻有关暇满、无常、苦、业果的修心道理,这是初步的了解,知道该怎么走,接着了解到净土的处、身、受用、眷属等各方面的功德,这是初步的结果;然后要引发胜解,使它强大到不被他缘所夺、无法引转的地步(“胜”就是强胜,“胜解”指特别强大、无法夺走的理解);之后还要发生坚固的胜解,那就出现了闻思的结晶品或者思择修的成果,按现在的话来说,已经有了观念牢固的基础。
“数数”指长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作意”是有意识地把心引向所缘境。也就是,对于四外前行以及净土经教等的法类,常常把心引到所缘境上作思维。这样心就开始变动,这是相当大的工作,必须在自身上完成。历代的祖师或者最切近的给你传授佛法的善知识,只能告诉你一个道轨、方法,或者举一两个例子,没办法把胜解直接放到你心里。这需要自己不断去练习,一般要有多年的努力才可能得到坚固胜解。
坚固的胜解是道的命根,有了它才可能出现道的生命。欲、精进、轻安,各种黑品的舍离、白品的修集,逐渐地向净土推进等等,整个一条道的生命点或者说命根、根源在哪里呢?就在胜解上。有了坚固的胜解,道的生命就有了胚胎,之后不断地按照缘起律去发展,才会出现道上的一切功德,所以这至关重要。
现在的主题很大,牵涉到的内容非常多。对于轮回秽土,要胜解到“唯一是苦的自性”,对于西方净土,要胜解到“唯一是乐的自性”,两者有天差地别的距离。取得了胜解,发生欲、精进等的根源就有了。但要知道,我们从无知、狭窄,充满疑惑、邪解等的状态,换成这种状态非常不容易,一般来说,没有多年的闻思是不可能办到的。从前常常用女人怀孕作譬喻,一开始只是胚胎的阶位——名色位,经过十个月的孕育才能成形。又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定是一点一滴积累才能达成。以及铁杵磨成针、聚沙成塔、聚滴成流等的譬喻那样,必须逐渐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教法只是告诉你修持的轨范,没办法让你一听就得胜解,前面也举了相当多的例子。譬如对轮回苦的定解,要按照道轨的指示,结合大量的佛语经教,一个个地体会,这样一次会变动一点,得到一点;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开始出胜解;之后还要不断地作意,不能离开,不但要作意还要去思维,从方方面面开展,这样开发坚固胜解的可能性就很大。
要知道,暇满、无常、苦、业果等都是巨大的主题。譬如,无常遍到一切行当中,娑婆世界的所有法全是无常性,既然是无常就是变灭的,最后就没有了。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能按照经教多方面地展开思维,在自己的努力当中,最终会出现坚固的胜解;如果处在依赖、简单处理当中,那就有欺骗性,自己骗自己,由于自身没经过切实的努力,就很难得到有力量的胜解。
器界情界、上界下界等的各种无常现相,在《阿含经》等的经教中有很多例证、启发性的公案、有加持的佛语,如果能铺开来细致地作意思维,每一次都会有一点认识。不仅如此,还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梳理、抉择,再三地思维。这样做了以后,几天的量聚在一起,有时候就会出现意外的收获。譬如一下子开始有感受,感觉整个世间全是坏灭的,没有意义。猛然间看到心上世间和出世间的界线,认识到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毫无实义,要寻求真实意义等等。类似的感受只要出现一次,就表示有希望。这已经是自己心里的东西,跟道听途说不一样,跟简单重复、应付考试等也完全不同。这样自身有了感受,对娑婆世界的厌离才开始出来。从方方面面抉择好了无常以后,再看到净土超越了行苦,一往生就到了不老之地、不死之地,再没有生死过患,国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等等,对此就会起胜解、希求,而且程度不是一般。像这样,一定要在自心上切实地开发出来。
再看苦谛,三苦、六苦、八苦、六道诸苦等等,把这些透到一切有漏法上,会发现轮回里的一切都是苦的,都是毒药,都是迈向刑场的囚车,一轮又一轮地拉去枪决,一次又一次地抛到最高又跌下悬崖。这样从头到尾、从点到线到面去思维,就会形成很大的认识,心里非常确定,就像这方面的专家一样。看到娑婆世界完全是苦海,就不想在里面求什么了。之后对观极乐世界,看到那里一点苦和苦因都没有,这时才认识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才知道极乐国土是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透过鲜明的苦乐对比,在苦上不断地作意思维,对娑婆秽土就发生厌患了,再数数地思维极乐净土的功德庄严,两方面结合起来,就会胜解极乐世界是大乐净土。
其他业果等也要结合净土去对观,这样的思择以后,心就在变、在动,生命的方向就开始转移了。
要知道,对不可思议的净土境界发生坚固胜解是一个巨大的课题,有志之士才可能达成,不是略微思维几次就能发生变化的,必须突破内在的无知、疑惑、邪解等各种障碍才有转机。因为当今时代的人根性陋劣,熏了各种邪解、邪观念,要解除一个都很困难。就像衣服上染了很多污垢,不经过强力地洗涤根本去不掉,我们心上的坏东西一拈就出来,一触到马上反应,没有两方面的长期闻思,很难产生强大的净土志愿。现代人对世间法的贪欲很大,对世界的理解混杂不清,心里充满了颠倒观念,而且自以为是,颠倒见特别坚固。如果没有数数地作意思维,那根本去不掉颠倒见,也就无法确立法上的胜解。
我们在世间熏的邪解非常大,叫做“邪胜解”,现在要反过来,建立起正面的坚固胜解。这个胜解一旦有了就深信不疑了,不会被任何世间说法蒙骗,也不可能被任何小见、小愿所欺诳,也不可能转到其他见解上,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动摇。一定要取得这种胜解,它就是净土道的大根本,叫做“道的命根”。
我们如理作意思维以后会起一点这样的心,这是个好消息,但并不表示达到了什么地步。还要聚沙成塔、聚滴成流,在这上不断地进行,像天天不可缺少吃饭一样,去营养这个修道的机体,让它一点一点地增长。只要按照缘起律去做,不断地努力寻求,积极地求取,凡是讲到娑婆苦、极乐乐的教法都拿来思维,在自心上相应,每次让它起一点,这样多年串习下来,就会出现猛利、恒常的胜解之心,这就是所谓的“量化”。也就是,从一点点开始,不断地努力寻求,把观察面拓展开来,从多方面思维抉择,这样变心的机缘就非常多。随着思维的开拓面越来越大,胜解也会越来越坚固,最终会出现净土大德所说的“深信切愿”。
这属于广大慧学的范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这里的慧学指发展观察慧,观察慧一旦开展出来,从方方面面看到缘起的真相,无知、邪解、疑惑等就逐渐在清除,胜解开始生长。之后要数数地串习,转变观念,再再地从心里建立起胜解。这个胜解的范围十分广阔,铺天盖地,娑婆世界有一苦,极乐世界就相对有一乐。这样最终会发现,那里有无穷无尽的殊胜大义,有不可思议的安乐受用,会认识到阿弥陀佛要惠予我们的真实之利到底是怎样的情形。这时,自然生起要去极乐世界的愿,比穷鬼听到金山想往那边奔的劲头还大。信愿一旦达成,去净土的心那是万牛莫挽。一提到净土,生起的好乐心是任何事都无法企及的,一说到净土,归投归命的心是义无反顾的。
像这样,把娑婆世界的苦集和极乐世界的大义联系起来思维,发展一个极其充沛、深广的净土情怀、净土观念、净土信愿,它就是净土之道的生命。有了坚固胜解,后面的发愿、精进修集净业资粮等等,都很容易出生,就像根已经扎稳,随着时节的迁变,枝叶花果等就会顺理成章地出来。也就是说,坚固胜解一出来,修净业的能量就出来了,这个充沛的能量就是修净土法的心力。它的量非常大、非常深、非常广、非常强,成为往生净土的动力源泉。有了它摄持,无论修什么法、做什么善,全部变成净土正因。仅仅念一句佛号都有很大的力量、功德,就是由于根源已经建立了。

三缘起链

总说

为了对净土修心的法则引发胜解,先要在缘起的正反面得到断定,从而会全力以赴投入此修心之路。缘起就是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反面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这里说到“三缘起链”,就是有胜解才有欲,有欲才有精进,有精进才有果,或者说胜解生了就会起欲,欲起了就会出精进,精进有了就会得果;反面来看,没有胜解就不起欲,没有欲就不发精进,没有精进就不得果。

比喻

譬如学生对某个高等学府的功德发了胜解,知道那里的学习氛围特别好,有很多大师级别的教授和精英级别的同学,在那里学四年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智慧、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智者。当他对各方面的功德发生胜解后,就发起了欲,在欲的驱使下,就发起了精进。对于考上那所大学的顺缘以及考不上的违品,会非常用心地取舍。顺缘方面,在读高中期间,对于各科课程都会认认真真地学,一项一项达到要求,他知道只有循序渐进地一一学成,才能考上最理想的大学。违品方面,他知道要尽量避免散乱等妨碍学业的因素,就把精力全部投注在学业上,不愿放到其他方面。由于他一直努力学习,精进地积聚因缘,最终就考出了非常高的分数上了这所大学。这就叫做“三缘起链”,由胜解起欲,由欲起精进,由精进得结果。
反面的譬喻,一个商人认为某项投资没有多少利益,不胜解这是非常大的商机,这样当然不起欲,由此就不会在积聚顺缘、排除违品上努力经营,更不会得到这个项目的利润或成果。这就是反面缘起的证成,也就是没有前前就没有后后,没有最初的胜解,整个商业之路就不可能开通,不会流到那个方向。这表示在佛法的修行上,如果对于果或义没起胜解,那当然不会有努力寻求的欲;没有欲作动力,当然不会百倍精勤地在积聚顺缘、免除违品等方面勇悍而行;没有勇悍而行,不具足因,那当然不会有增长、成熟乃至达成果位,也就是这条心上的缘起之路完全与你绝缘,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
这样正反面认识以后,我们在成办往生上要做一个理智的人,不要抱有幻想,要知道,有缘起就成功,没有缘起绝不会成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5 17:26

别说

如果获得了胜解,那么以胜解的力量就起励力求的欲。

胜解可以说一也可以说二,说一就是对于极乐净土的功德得到坚固胜解;说二还包括对于娑婆纯苦自性得到坚固胜解,以这两点就会发生胜解的作用力。在缘起上,胜解是因,欲是果,当胜解达到坚固,法尔就会起欲,力是缘起的力用,或者它发展的作用力。心上有一环扣一环的缘起链,在往生极乐的修心之道上,前因——胜解一旦有了,后欲自然会起来。应着两方面的胜解就有两方面的欲,也就是厌娑婆和欣极乐的欲。
如果见到轮回里苦得不得了,一点点好处也没有,简直没法待,就像臭气熏天的厕坑,又像最大的集中营最终都要挨宰,或者像充满了外相娇媚的食人罗刹女的洲岛等等,诸如此类,对于整个轮回界(特指娑婆世界),尤其是浊世末法时期的状况无法忍受,这样胜解了它是纯苦,自然有一种想从中逃出的欲,这叫“厌”。也就是,由于起了胜解,知道要挨宰受剧苦,以这个力量就会努力寻求摆脱轮回,这叫“厌离心”,或者想解脱的欲求。
另一方面,看到那边有极乐世界,弥陀世尊应时来救护,而且离开苦监狱去往安乐家园的做法简单,容易达成,接着就会出现励力求生极乐的欲,这叫“欣求心”。两者合起来,叫做“具足欣厌”,它就是具相的净土愿。

而欲有一个大的力量的话,对于能生极乐世界的方便——顺缘上的积资、逆缘上的净障的勇悍之行也就自然增长起来,由此决定是出生一个具有力量的精进。

这里说到,如果发展欲或变动心志、变动意愿的力量达到了非常大,那为了达成目标的积资净障的勇悍之行自然会增长。勇悍之行会不会增长,关键看前面的动力大不大。欲就是动力,动力非常大是止不住的,非做不可。
以世间恶法来说,譬如寻找异性,当产生了深度的爱恋,堕入爱海,就会一心去寻求对方,哪怕是刀山鬼窟也要过去,勇悍之行自然会增长。勇悍之行的增长就来自欲,它非常有力量。所以,爱情到了极深处,勇悍之行是怎么与日俱增就可想而知了。以此移到净土法上,深切有力量的愿或欲要出现,它就是发生勇悍之行的动力源泉。也就是要使得心勇悍、精勤,昼夜如求爱侣般自然而起,这种人从早到晚如救头燃般精进不息,他是闭生死关的人,或者几十年精勤地投注在净业上,我们都希望出现这个情形。
怎么才能做到呢?不是外面勉强做、硬克制,那准保坚持不到两三天就露馅了,那是装的,里面的动力源泉没开启。怎么来鼓起劲头,达到这种大勇悍心呢?就在于欲的发展。“欲有大的力量”是什么意思呢?要把它发展到猛利、相续不断的地步。就像爱情要进展到茶里也是他、饭里也是他、醒着也想他、梦里也想他,总之一心追求,那后面自然就发生最大强度的精进行为了。现在要看到,求往生的欲要发展到猛利和恒常;而猛利和恒常又要由胜解的力量来引起,它的因是胜解;而胜解要由观察的力量来引起,所以,必须对于娑婆和极乐两方面的过患和利益,从多种门径、数量,不断地引发胜解。这些方面做得越充分,心就变动得越大,胜解一来心意就要变。我们平常只是变一点点,程度远远不够,所以,如烈火炽燃般的精进之行就出不来。
我们平常或多或少有一点感受。譬如在一段时间里专门熏净土的经、论、祖师的注释,这些教法非常有加持,会加被学人引起他的欣厌。如果七天连续不断高强度、高密度地去讲、闻、思维等,会发现胜解出来了;胜解一出来,当时欲就会起,会对净土发生欣求,会很好乐,心一直缘在这上面;之后在念佛、礼拜、修集资粮等方面有一个劲头,特别想做,而且一碰到就连续不断地去做。这是很小的一次胜解、欲和精进的开展。但是,由于没有保持,很快又落到其他因缘里,这一点热气一下子又消掉了。这就是没成形,在缘起链上因不充分、扩展面不大、燃料不足,所以,遇到其他境风或世缘,一下子就歇下来了。再过个十天、二十天,热气就没有了,又懈怠、爬不动了。等到因缘积聚时又加一把油,再去观察、思维、熏习等,保持一段时间,欲又出来了,又有了动力,精进的相也起来了。这就看出,发起净业之行的能量一定要开出来,这方面蓄积得好,后面的精进自然出现,这就是修心的道理。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量上非常不足。如果量蓄积到很足的地步,那时渗透力、延展力是非常大的,这必须训练到像男女的爱恋一样。最初两人是陌生的,接触之后有一点好感,这不会发生爱情高潮事件。随着接触的次数增多,看到对方的好就喜欢,逐渐就从好感变成了贪恋。之后进一步发展,欲越来越强,就到了没法不想的程度,那真是坐着也想、走着也想,无论做什么事,心里就只有对方,一有机会两个人就要在一起。这就是因为取可爱相的胜解很大,随后就起了欲;经过不断地接触、熏染、串习,发展到猛利恒常的地步;接下来可想而知,各种追求的行为是不会断的,特别勇悍有力量,而且自然增长。就是这么个道理。
现在我们没达到这个程度,净土的修心链没有绵密有力地开展出来,就发现心不是沉浸在净土中,因缘就薄、少、间断,热气很小,可见往净土走的能量非常不足。我们可以去衡量,如果没达到一定的量,没有一定的心力,那可能今生就不能往生。如果净土的能量、修力处于浅层地位,虽然能生上去但只是在外围,或者得不到较高的品位。所以,一定要注意修心能量的蓄积、发展、升华、到量。
励力求的欲发展到恒常猛利具有大力量的程度,接着就会一心求生极乐世界,对于能生极乐的方便,会欢喜勇悍地去干。往生极乐是果,方便是因。方便又有两方面,任何果的达成无非积聚顺缘、排除违缘,因缘一聚拢就能成办。这里是说,要成办往生的果,顺缘的资粮方面一定要积好,积得越多、越充分、越深、越广越好,违缘方面障碍往生的因素要尽量排除,这两方面做好了就能成办往生。也就是,欲一旦达到猛利恒常的地步,对于修集往生正反两方面的事就会主动去干,勇悍的行为自然增长。由于蓄积了欲的动力或能源,在它的推动下,勇悍的行为会一天比一天增长。
人要有一个好乐、欲,然后就会日夜投入其中,不断地增长。好比对于影视、体育、游戏等非常好乐,入了迷,之后昼夜奋战,谁都拔不下来,整天都在增长。如果在净业上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那决定会生一个强有力的精进。积资上,念佛、一切善根作回向,以及一切有助于增长信愿行的方面,都叫做“顺缘”;净障上,谤法、造五逆,以及各种有罪过的事等等,都叫做“违缘”。对于障碍方面,会想方设法地忏悔它、清除它、截断它;对于好的方面,会不断去增长它,用心地培养它、扩大它。这就是积资、净障的修行内容。

如是则与现在不一样,出现了对于任何善的方面都远离懈怠的勇悍之心。

再看它下一步的发展。当欲已经发展出来,那时跟现在就根本不一样,对于任何善的方面都远离懈怠,有一个勇悍之心。
懈怠就是疲疲沓沓,提不起心,或者在恶法方面特别有劲头,在善法方面好像一点力气也没有,你推他也不会去干。为什么呢?因为欲和勇悍没出来,消极的能量很大。他总是说“我不能干、我不想干”等等,找一大堆借口,就是因为心里邪的机制没破掉,正的机制没发展。我们会发现他的正能量很低,因此视野也小,结果也小,因为心的缘起上没发生充分的转变。如果正的机制发展出来,那在善法上是特别有劲头的,没出现这个表明心上没发展。譬如出现生命危险,人为了逃命什么都可以做。因为他求生的欲很大,所以可以吃苦、可以承当,连卑微下贱、没人愿意做的都肯去做,甚至让他吃屎喝尿也愿意。那是什么原因?因为他的欲起来了。但在平常,连受一点点小损失或者要委屈自我都绝对不干。
这就看出,我们的心理机制上有很多违品,必须透过修心来转换。但是必须坚信,一旦建立起了修心的机制,一层一层的因缘推出来了,善的能量逐渐开展,之后在修善方面就根本不会懈怠。无论做什么,只要善的欲心一冲,一股强大的力量就出来了。

以此勇悍之心自在而转后,唯除善业之外,其他任何都不趣入,决定是产生这么一个。

像这样有了勇悍心,之后就完全控制住自心唯一往善的方面去做,不会趣入此外的恶道、邪道等,有这么大的力量,根源来自于对善的胜解。
从总体来说,一定要开启对因果律的胜解,它是一切白法之源。如果这个胜解能开出来,那行善是永无满足的,做起来特别有力量,超过了情人好色、商人好财。只要对善有最大的欢喜勇悍,那做起来就不难了。特别来说,要对净土发生胜解,然后起欲、起勇悍,那时修任何净土法都如饥似渴般修了又修,永不疲厌。什么原因呢?因为他的精进到量了,精进完全抓住了心,这就让行善成了非常简单的事,他的心力或者动力、能力全部往善的方面走,想不行善都不可能。
就像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很大的欲,他的精进是不得了的,真是废寝忘食。或者搞科研的人到了入迷的程度,可以从早干到晚,而且长年累月一直这么干。他有探索欲,这就助长了精进,精进一出来,其他就全忘了,茶饭不思,不分昼夜,好像不是这世上的人,一心沉浸在科学的钻研中。让他去外面浪费时间,或者做偏离这个方向的事都不可能,因为他已经建立这是最大的意义,其他都是小事,他要攀登高峰,结果一心投注在里面。这就明显看出,精进抓住了他的心,唯一往所喜爱的境上走,对其他事都评价很差,觉得没有很大意义。
像这样,一旦建立了净土上的胜解,看到它的利益那么大,逐级比较起来,比人间的帝王将相、总统富豪等的意义大无量无数倍,比天王等的利益也大无量无数倍,比做任何事的利益都大无量无数倍,这个胜解达成了,那欲是不必说的,一定会像古圣先贤们那样,修净土如痴如醉,全心投入。过去很多大德终生闭关,有的祖师每天只在一炷香的时间里接待客人,其他时间全部用来修净业。这股劲头从哪里来?就是从胜解来的。经过一步步发展,当精进到量时,就决定唯一投入到修往生净土的因上,不会落到别的地方。

如此则对以暇满摄取心要的殊胜方便——往生极乐世界,也由于因缘聚合之力而将轻易摄取。

这样的话,对于以暇满摄取心要的殊胜方便——往生极乐世界,也是由于因缘聚合的力量,轻易就能摄取,一点也不困难。
由于充分蓄积了正面的能量,如火如荼般不断地点燃,动力的车轮越来越快,正能量一直在增长,往那边发展,当然它的趋势决定会这样出现。反面的力量,由于他对轮回厌了又厌、退了又退,越来越消极,就一点都不想沾,认为那是毒,会损害最大的利益。像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修心成功了,以因缘聚合的力量,对于往生净土这个实现人身极大意义的殊胜方便,他都能轻易摄取,就是因为有了心力。

总结

这就是修信愿行的方法。胜解是修信,欲(含欣、厌两方面)是修愿,之后对于善精进自在而转,特别是对净业一心投入,心特别容易在善上、在净业上运行,这是行。这样就发展出了净土三因,以此决定能往生。这是缘起上具体的实修方法。他会从过去根本开不动或者表面运转、反运转的状况,发展到真实地在净土道上升进,由此将得到殊胜果位。
《瑜伽师地论》里用金匠炼金的譬喻来说明修心十分重要。如果没经过数数地火烧、水洗等,金子里含有杂质、不润泽,猛地去打就会打碎,没办法如欲而转,制造各种金器。善巧的金师会数数地用火去烧,去掉垢染,又数数地用水去洗,使它润泽,这些前行工作完成以后,再去打就能如欲而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在地制造金器。
这个譬喻表达了修心的做法。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心不肯如欲地运转,因为里面有很多违品——邪心、邪行、邪冲动、邪能量等等,如果不除掉这些杂质,它的力量会使得我们无法完成善行,在净业上修不出有质量的东西。这就是修心前的状态。也就是,对于轮回的认定是错误的,认为有常、有乐、有我、有净。以这种愚痴的力量(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产生各种颠倒的冲动、不如理的想法。这些串习成性蓄藏在心相续里,从而不断地引生负面的力量、破坏性的力量、颠倒的力量等等。正面的三宝功德、解脱胜利、佛的恩德、善行利益等等,没有数数地作意思维来滋润自心,所以表现出善法方面的意乐非常差。反面的为了自我任性妄为,贪嗔、懈怠、骄慢等等,这些方面任运而转。我们心里存在这两方面的情形,如果没有处理,骤然间想修些什么,基本不会有进展。甚至修法都跟欲望、自由意志、乱想一套等合在一起,导致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发生各种颠倒相,这就是违品存在的危险性。
所谓的修心,就是指前面要做的很多工作。比如要思维暇满和无常,把追求现世的冲动拿掉,遣除对现世法的贪婪。消尽了这些负能量,就会一心为后世着想,发出善心来。之后要思维业果和苦谛,把乐著世间的心全部退下来,使得能量进一步往解脱方向走。这样不断地思维轮回的无常、苦、无意义,因果的严厉等等,就像退掉金子上的垢染或杂质一样,退掉以后,障碍的因素就没有了。然后去思维白法——三宝、解脱、成佛等的大义,一心在这些法上运转,不断地出信心、欢喜、好乐等等。这样正能量、善能量就逐渐在启发、开动,心在受润泽。这样数数地润泽以后,负能量减掉了,正能量变得堪能,正面力量越来越强,不断地发展、涌动,这时再修什么善就如欲而转了,想修什么都不难。由于能量一直积聚在善方面,行善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结合在净土上,那就是不断地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恩德,极乐世界的三类庄严,这样一来,信心、恭敬心、归依心、回向心等等,经上说的“至心信乐”的内涵都会出来。由于他的心全分地往那边倾向,信心、欲求、精进等一系列善的能量越来越大,到了最后,修净业就成了非常欢喜、非常享受、非常渴慕的事情,哪里有困难呢?
这就看出,整个修心的过程就是内心能量的调整过程。心的能量表现出各方面心所的力量,把负的退减掉、正的发展出来,而且发展得非常充分、炽燃,之后一驱动就会自在快速地往那方面运转。相反,不知道修心的缘起,只是表面化地说两句,那就非常危险,因为口头跟内在不符合,完全处在自欺的状态。面对事情时,毕竟是内在的系统在起作用,如果有很多颠倒观念没清除,正面的善心没培养,那就只是颠倒做或勉强做,甚至说欺诳话等等,这就把自己陷在更加阴暗、曲折的牢笼中了。人如果伪装惯了,正面的就更难发出,这就导致口里说的又高又漂亮,但最后死得很惨。要明白这里的真实道理。
再打个比方。譬如一辆车有很多故障没清除、没调整,也没给它加油,只是看起来好看,有个漂亮壳子。司机还在别人面前吹嘘,显示它有多好,结果猛地一踩油门,轮胎就爆了,或者怎么踩也不走。实际上,必须提前把故障全部排除,而且要加好油,积聚正面因素,这样清除了违缘,具足了顺缘,再去开才能顺利运行。那时开起来轻捷、迅速,单手转方向盘都可以。由于车非常好,所以能迅速行进,没有障碍。修心的轨则大致如此。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5 17:26

反面的问题

如此的殊胜关要任何也未持到,而随意想想“当然我去极乐世界”,以及凑巧对一些善趣入一点,而这样除了看似的仅嘴巴、仅文句之外,积聚一些能成就大义的具力量的因是毕竟不产生的。

“如此的殊胜关要”,指三缘起链,胜解、欲、精进、证果,或者欲、勤、心、安,或者信、愿、行、果,这些由前前生后后的关要。由于它是往生的关键,因此称为“殊胜”。
“任何也未持到”,指在修行之道上没有持住这关要里的任何一分。三缘起链上有从浅至深,包括三辈九品、三福乃至无量品类的状况。同样一个缘起的总法则,在差别相上有无量种,由于因行不同,导致感果不同,因此净土当中有无量无数的品位。这是说,我们现在不重视修心之道,这里的任何一分都没抓住。什么叫“一分”呢?譬如在胜解上,娑婆苦里面连恶趣苦都不懂,没有抓住,对于极乐世界的功德,连器情庄严的情形都不清楚,这样就一分欣厌也没有。
如果对于恶趣苦思维得非常好,虽然不怎么懂坏苦、行苦等,但由于害怕恶趣,他会有一种善根,觉得一定要往净土跑;对于净土的一分功德,比如一往生就能了生死,或者那里没有苦等等非常相信,这两个合起来就足以让他往那边走。这样的话,他有真切的一分胜解、真心的一分愿,所以拥有殊胜关要里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不重视前行的修持,对于恶趣苦只是表面上重复两三句,并没有听很多、思维很多,心里也没害怕过;在净土的方面,譬如往生的传记、往生后的功德等等,也只是表面听听,心里没发展,那就全都不算数,因为不是真信切愿。
像这样,在最低的上面都没抓到过,心没变过,这样吹大牛,随便想想“我当然要生极乐世界!”不好意思说不往生,怕别人认为是叛徒,把自己排除群体之外。他也会表面应付一下,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或者有些人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心里随便认为“我要去极乐世界!”“我当然要发菩提心!”等等。指这样一种情况。
在修善方面,偶尔碰到了善就去做一点,但发现他内心没有法的内涵。也就是没经过前行的修心,连暇满也不懂,只看到他整天放逸,过一点舒服生活。没有无常观念,也不怕业果,对恶趣苦根本想都不想。偶尔碰到一点事情也帮帮忙做一点,开法会的时候也跟大家一起参加,但说到归依,根本没这内涵。很多人就活在这种状况里,还大言不惭,说的话非常高、非常轻飘。实际去检查根本没有内涵、没有信愿,三缘起链上完全是空白,但其他缘起链不是空白的,譬如常乐我净颠倒执著就特别重。
这种人对因果不害怕,心里没有三宝,也想不到求解脱、生净土等等,这些功德丝毫没有。那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其实只是表面装样子,口里说说,笔下写写,参加一点活动,除此之外,要积累一些有力量的能成就大义的因,是毕竟不产生的。西琼大师一语指出这种状况。
这种人就像画在墙上的人,只有一个影子,里面没有心。由于听过一些,表面上也看过学过,再加上学知识的习气,口里也会一套一套地说,但心没变动过。他说起来一点不惭愧,好像他就像说的那样一定会往生,或者往生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他会说“我怎么会没有信愿呢?我相信极乐世界!我就是要去极乐世界的!”像这样表面上说一说。或者他听过这个经、那个论、这种说法、那种开示,听了以后不往心里去,从来没经过修心,之后就变成了重复句子、驰骋口头、佛教表演,装出各种样子,这叫“貌似”。内在的机制上,胜解、欲乐、精进、果德一个也没开通过,那些烦恼心——邪见、愚痴、放逸、自以为是、乐著生死、发展世间事业、追求新潮、五欲享乐等等非常有力量。按照缘起律去判断都是颠倒的力量,是不往后世、解脱、三宝、净土上靠的心的动向。
这样去检查就发现非常可怕。因为大多数心都是恶趣的因、生死的因,一直往那方面发展。正面必须有胜解作为道的命根、根源,后后的功德才能逐步发展,这上面一点没启动。从中发出欲乐、发出精进、让心在这上面运行等等,更是一点没有。所以这里讲到,要积聚一些有力量的成就大义的因,那是毕竟不可能产生的,没有缘起的缘故。这样才知道,必须认真地修心,跟往生净土结合起来。

由前行精修出离心

所以,当思维难遇教示正道的殊胜善知识的道理,以及暇满难得的情形,得则义大的情形。又要思维:此暇身也是不常住的,而为无常变易之自性的道理;此人身又是如果未入于积善累德之正轨的话,就要被恶业之力他自在转后,连续不断地取恶趣的生。进而思维:在那种阶段除了苦难受之外,得不到机会修解脱方便之正道。又思维:假使以久远前积集的善业之力一二次得到善趣,然而于彼中如现在般时时积累又积累不善业后,连生善趣的机会也没有,而须在恶趣中永远流浪,会这样出现,还有较此更大的恶事吗?

“所以”,指如果没修好欣厌二心,决定会落到前面说的表面化的状况上。这样的话,由于没有信、欲、勤或者信、愿、行的内涵,只是非常肤浅的情况,甚至很颠倒,那连积累一点有力量的能成办大义的因都毕竟不可能。以这个缘故,首先要思维前行引生出离心,这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思维呢?这又有别有总。“别”,指对于每个部分,首先由闻思发起定解,之后作分项的思择修,每个地方应当有一定的量起来。“总”,就是把依止善知识、暇满、无常、业果、生死苦等串起来思维,最后就对于轮回退耽著心,对解脱生希求心。然后加强它的量,一次又一次地引起它,达到猛利、恒常、相续的地步。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自己的心管制住,不再往娑婆世界流,一心求取往生极乐世界。有这样猛利的信愿摄持,那任做一分善根,都成了具力量的能实现往生的因。这就是我们要修证之处。
这里简要地按照大师的理路做一解释,具体各方面修法要结合《大圆满前行》或《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来做具体的修习。
首先思维:我跟能宣说大小乘圆满道要的殊胜善知识值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一个因缘事件,自身必须得到人身;有相当的信心和恭敬的善根;有缘遇到具足戒定慧、通达经教、具有悲愍、又能精勤说法等,像《大乘庄严经论》所说具足十德,最下也具足十德的八分之一的殊胜善知识。只有他有能力给我讲发展菩提道最终成佛的一切道的主体和支分,这在人间稀有少见。如果我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恭敬,见面也如隔山,会失之交臂。我们这一生还算是个善恶夹杂的人吧,说的不好听,也有很多狐疑不信、骄慢不恭敬或者懈怠等等,不算有很好的弟子德相,但是还有一点点信心、恭敬等等,会有一分值遇,这也非常难。所以要把握目前非常难得的机会。
把握机会以后学什么呢?学最大意义的解脱、成佛的道。那就要从对人身意义的思维开始。要这样思维:我遇到善知识,要开始学圆满的道法,特别是学即生生到殊胜极乐世界的法门。
然后想:这个人身好难得,无论从因、喻、数量哪方面观察都是如此。因上以持五戒等作为根本,以上供下施等积福作为助伴,还要跟清净的发愿结合,才能得到暇满人身,也就是在修法上有机会、有条件的这种身,这相当困难。观察自己或别人起的善心和恶心的比例,就会发现恶心、邪行非常多,端正的品行特别少。这才知道,从因上看,得人身者如爪上尘,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相当难得。所以要珍惜此身,一定要好好地用它来修行,特别是一定要生到极乐世界来解决轮回这个最大的苦患。
又可以从数量上看。地狱有情非常多,跟饿鬼相比,前者是夜晚的繁星,后者是白昼的星星。这样从下往上一层层比较,会发现是个金字塔型。最下面的地狱众生最多,多得不得了。往上一层,得到稍微高级一点的饿鬼身都很困难,非常稀少。再往上,得旁生身就更稀少了,因为旁生相对饿鬼来说,身体算是好的。再往上比到人天善趣身,那真是极其稀有。再比到人里面生中土、具善根、信圣教等的暇满身,那实在太稀有了,叫做“人中珍宝”。这就是从果呈现的数量差别上看,暇满人身实在太珍贵。
或者从譬喻来讲。人身难得的程度没办法用我们目前的大数量来表达,只有用盲龟值木、壁上撒豆等的譬喻,才能表达它的难得。盲龟在海底每一百年上升一次,要碰到茫茫大海里随风漂荡的小木轭,又正好钻到中间的孔里,想想有多难?几率实在太低了。这样思维就发现人身好难得。
之后要想:我得到了这么难得的人身,用它能办什么呢?这就要思维人身的意义,认识到它具有大意义。怎么具大义呢?凡是现前增上生、究竟决定胜一切道的方面,都可以用它来修持。也就是,人身有很大的修行能力,以根身、智能、周边环境等的条件,使得人身的所依可以发出离心、受别解脱戒,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以此修定、修慧等等。思维了这些,会感觉暇满人身有特别大的义利。
懂了这些后又要想:我这个暇满身不会常存,它只是以有限的善业力在此世短暂的显现,就像空中忽然出现美景,几分钟后又乌云密布那样,人身很快就没有了。这里要好好思维无常变易的道理,这又要通过“三根本”等来思维:我是决定要死的,什么时候死不决定,死的时候其他都没意义,只有法是后世道路中的依怙。这样思维清楚发起了胜解,就会懂得生在末世死缘众多、死期不定的状况,就像广场中的一盏油灯,风随时会把它吹灭。
这么难得的人身,如果不努力修法,很快就灭掉了。假使自己没有入到积善累德的正轨,没有上断恶修善的路,那还是在自由意志、颠倒个性的支配下起很多烦恼、造很多恶业,在一天里造的恶业都非常多。恶业不断地积下去,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流,到临终恐怕会被它淹没。
要知道,走行善的轨道很不容易,必须对业果有深忍信才能摄住心,规规矩矩地按因果律来取舍,按善道来行持,发展做一个好人的品德。这样去检查,降到最基本的层面来说,发展仁义礼智信容易吗?如果没有好好去思维业果,结合佛开示的大量公案对恶趣生恐惧心,那怎么会止恶呢?如果没有对善趣发欣乐心,又怎么会行善呢?没发生对业果的深忍信,怎么可能一直规规矩矩地在正道上走呢?因为我们自由任性惯了,烦恼习气特别重。
这样就想:如果在这个地方没做好,那临终就会被恶业的力量牵走,不得自在。“他自在转”,是说到那时身不由己,恶业的习性力量会一下子冒出来,而且非常强大,之后心就被卷走了。临终恶业一现前,就被卷入了恶趣,要在恶趣里连续不断地受生。譬如堕入地狱,在多少劫里不断地受惨烈的剧苦,苦不堪言。如果人类看到了地狱,那可能会吓得晕过去。多少劫以后,从地狱出投生到饿鬼、旁生当中,之后可能又堕下去,也许千佛之后还没出来,乃至多少亿劫还没出来,很可能是这种状况。一想到恶趣时间漫长、痛苦剧烈,就感觉太可怕了,一堕下去就不得了。这里要结合《念处经》三恶趣的章节一个一个去想、去观察思维,要从心底感到害怕,才不敢造那种恶。
再要思维落入恶趣以后的状况:在那个阶段,除了特别大的苦逼在身上难受极了之外,丝毫得不到机会去修解脱方便的正道。我们现在自由自在,法也不缺,什么都可得到,到那时就不是这样了,连安下心来思维一分钟生命的意义、善恶因果等也做不到。苦那么大,心根本安不下来,痛得像三百把利刀同时刺到身上,哪里还能思维?像这样,恶趣的苦非常重、非常大。这样受漫无边际的恶趣苦,真是世上最大的刑罚,千刀万剐、遍体鳞伤都无法形容。
接下来思维:经过了无量劫,终于从三恶趣大牢里出来了,幸好过去有一点善业现在成熟了,能得一两次善趣。但那时可能生到东胜身洲、西牛货洲等,即使生在南瞻部洲,已经到了法灭后的黑暗时代,不知善恶取舍,那还不是一样造恶堕下去?或者即使世上有法,但自己生到了边地或者外道家庭,整天宣扬断灭论、自由论、享乐论等等,从小就熏得一塌糊涂。一生执持邪见,一点不符合因果善道,没有一点善的气氛,那当然决定堕落,又落入漫无边际的恶趣当中。
有人说:我可能在有佛法的时期出生,生在行善的家庭,不受很多染污,我肯定会继续修行的。
但要知道,即使修行也跟现在差不多。我们现在说是修行,但里面的颠倒机制太强大,邪见、自以为是、狂妄、骄慢、自私、竞争等等,颠倒的心态一大堆。说是修行人,有修行人的外相,一碰到事情还不是起贪嗔痴、起邪见?还不是失念、不负责任、任性胡为、自以为是等等?像这样,这里造一个恶业,那里又造一个恶业,恶业积了又积,若干年以后没退步就算幸运了,发现这个心实在管不住,因为没有修行的力量。正面力量和负面力量到底哪个强呢?内在安装了那么多集谛系统,烦恼习性那么重,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碰到境缘马上出颠倒想、颠倒作为。而正面对三宝的归依、对业果的深忍信等,需要很有善根,非常努力地修集因缘才能发展出来。这样就想:不妙!如果那时候因缘欠缺,没遇到善知识,听不到法,没有人整天叮咛嘱咐,没有像钳子一样的东西来抓住我的心的话,那完了,还是做一两世人就堕下去了。
假如生到天上,那更倒霉了。天人基本管不住自己的心,欲界天放逸太大。那就好像做了一场美梦,之后大多数又要堕恶趣。这样来善趣走一次,马上又落入恶趣深渊,什么时候才能爬出来呢?
像这样,一定会出现在恶趣里永远流浪的结局,一波接一波,难以止息。那种状况不是人间流浪街头,乞食为生、饥寒交迫等可比的。在人间讨不到饭有一点苦,但忍一忍,饿一两天又能找到残羹剩饭,吃完了晒晒太阳睡个懒觉,感觉还挺乐的!不用辛苦地上班打工。但是,在恶趣里流浪就不得了了,那是永远的漂泊。不是刀山、剑树,就是油锅、火海,整日痛不欲生,连一口水都得不到,那种苦能受得了吗?真是无穷无尽的恶梦。轮回这么可怕,还有比这更恶劣的吗?世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轮回!

思维之后了解到,有漏惑业力所生的一切高高低低的生,唯一是苦的自性,不会超出。了知后,对于轮回退耽著,对于解脱励力求,要做到尽量生起这么一个。对此须要精勤。

这样思维以后做总结:凡是以有漏惑业的力量所生的高高低低的生,这一切只是苦的自性,不会超出。这时就给它定性了:轮回从上到下只有一个结局——永远陷在苦中。即使一时乍现好相,但也是骗我的,不是乐的自性。如果是真正的乐,那它就不会变成苦,而这些看起来乐,一下子又变成苦,超不出三苦的自性。轮回里的所有乐都跟苦相连,所有平静里都埋伏着苦因,最终都要卷入苦、落入恶趣。这才看清了它的性质。一旦定性了,心就不再动了,这不是我们要求的东西。
这样了知以后,在对轮回退耽著上、对解脱励力求上要尽量生起,再再地努力。如果欣、厌两分心起来了,再配在净土上,我们就会一心希求往生,那人生就唯一往净土奔了,不会有第二个方向,一定要这样努力,这样发出来的才是能生到净土的根本愿。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