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心才能跟观音菩萨感应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6-11-22 09:19
标题:
真心才能跟观音菩萨感应
清朝时,厦门出现旱灾,很多人因为饥渴而死的。有个僧人就向天祈雨,祈雨时就默默祈祷,说如果天下雨,就割肉来谢天。两天后,没有雨。他就想,既然要向天求,就要相信天。既然相信天,就先割肉来谢天。只要谢天后,天一定会下雨。他真的割肉了,人就昏死了过去,当天就下雨了。
出现干旱本来是众生业障感召,但僧人为了祈雨,就亲自代替众生受苦,就用了割肉的苦行。而受苦前,天虽然没有下雨,但他相信虔诚一定感动天,就如此做了,而真的天就给他满愿。众生向观音菩萨祈求时,如果有这个心,一定能满愿。
众生的心,很微细,有时候觉得自己很信,其实未必,因为没有考验过。比如说相信菩萨,要怎么才算相信呢,按照弘一大师的说法,要把刀架在脖子上时,快要砍头时,仍然能相信,这才是真相信。比较遗憾的,许多学佛人,顺利时喜欢拜菩萨,觉得菩萨灵。如果生病了,求了几次,病没有好,然后心中就起怀疑。要知道,这就是业障现前。信心是一种功德,真的信心,才能解脱。要拥有真的信心,不容易的。
修观音慈悲法门的人,也会遇到各种考验,乃至生病,或者事业不如意,或者zai 难等。顺利时相信观音菩萨,不见得功夫,只有到了不顺时,生病时,走投无路时,常不满愿时,仍然能相信观音菩萨一直加被于我,这才是真功夫啊。
末法时代,观音菩萨特别开许了一个法门,就是求观音签。这个宋朝到现在就有了,据说是观音菩萨化身亲自做的。这个签可以预示吉祥,比如事业,感情,婚姻,乃至求子,生病,家宅,或者这笔生意该不该做,或者病是什么病?有一些犹豫不决的事情,可以通过观音签来指示,这是观音菩萨特殊的方便。但求到了签,就要恳切的相信。要有这个信心。尤其是许愿时,一定要先做善事,念诵《普门品》,然后自然满愿。因为观音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也是福不唐捐的。千万不可抱着跟观音菩萨做交易的心态,这个心态是伪心,得不到真诚的感应。
我们学佛人,修行佛法,自然希望可以看到实际的效果,得到实际的利益,或者真实的感应等等。但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很轻松的感应佛菩萨,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感应,有的人可能就慢一些,或者不是那么明显,原因何在?先看印光大师是如何说感应的:
其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显感显应者,现生竭诚尽敬礼念供养,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及业消障尽,福增慧朗等。冥感冥应者,过去生中曾修竭诚礼念等行,今生虽未修习,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觉,祸灭福臻,业消障尽等。冥感显应者,宿生曾种善根,今生得蒙加被。显感冥应者,现生竭诚礼念,不见加被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等。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显蒙加被,转祸为福等。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获种种益也。了此则知功不虚弃,果无浪得,纵令毕生不见加被之迹,亦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废。感应之道,微妙难思。略书梗概,以勖来哲。)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菩萨大慈大悲,普为法界众生恃怙。由兹举国人民,各皆信奉,故有家家观世音之常谈。
------节选自印光大师:“石印《普陀山志》序”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编者注: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见增广《石印普陀山志序》)亦未尝无感应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59页 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首先说一点,不管你是什么心态诵经、持咒,念佛、拜佛等等,决定有利益,决定功不唐捐,这一点根本不需要怀疑,只是有的时候,你获得的利益,可能是冥冥之中,逢凶化吉,你不知道而已,这个信心,每一个人都要坚定!
但上面两段开示,我们也可以看出,感通的原因,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你过去世,修这个法非常努力,宿世积累的功德,在今生成熟了,所以呢,有的人好像也不怎么费力,一念就获得很大的感应,很到不可思议的加持,这是他过去世努力的结果,今生在吃老本。如果你过去世,可能没接触过佛法,或者接触到了,修的也不够努力,积累的功德比较小,所以今生得到的加持就小。那么还有一种情况,你过去世,没接触过佛法,或者接触了,修行的不努力,但你今生接触到了,你非常如法并且精进用心的去用功,今生现世,不需要等到来世,就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感通,具体可以参看《了凡四训》,他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力,直接把今生命运改个180度转变,让算命的人丢了饭碗。
那么我们现在,不说过去世,不管过去世你修的如何,因为过去我们无法改变了,我们学佛人,要学会把握当下,即便过去世修的很好的人呢,今生即便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也没必要骄傲自满,那很可能只是你在吃老本而已。如果今生不努力,以后这个福报过去了,你又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了。
如何把握当下?更好的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把佛法在今生,就修出成就呢?
我们还是先看《了凡四训》,毕竟人家是成功人士,是非常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注意,大家不要只是看到袁了凡他做的很多好事,当然做好事种善因得到善报是必然的,但这个善报在哪一世成熟,不一定!你要注意一些细节:
己巳(公元1569年)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这一段可以看出,了凡先生,他非常有定力,他能静坐三天,不起一个妄念,试问,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也就是说,了凡先生一开始,他就有很好的一个禅定根基,只是他还不知道怎么运用,或者说还没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价值。再看:
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云谷曰: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这一段注意,云谷禅师,不是简单教了凡去多行善事那么简单,而是一上来先说改命的根本:“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佛法从来都是心地法门,心外无法,即便你做10000件善事,但不知道善用其心,那么这10000件善事的功德,也是很小的,那么自然也很难改变命运的齿轮。那么也就是说,改变命运的关键,是心,什么是心?如何用心?我们念佛的心,持咒的心,诵经的心,对不对呢?怎么做呢?看《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是怎么跟我们说的: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说,杂乱心去念地藏菩萨呢,只能得到世间善报,并不能得到“深大利益”,也就是说,还是能起到一定的改变命运的作用,但效果不大(也对应了印光大师说的,大则大应,小则小应,无不应之理,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你想跟袁了凡那么惊天动地的把命运改个180度,很难!命运本身来讲,是过去世累劫的业力推动,他的惯性力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大幅度扭转命运,仅仅杂乱垢心是不够的,或者说,你更多的利益功德,是在未来世彻底成熟,今生只能得到一个花报,想大幅改变命运比较困难,今生得到点小利益而已。那么再看蕅益大师是怎么注解这一段经文,他老人家怎么解释这个杂乱垢心:
蕅益大师《占察善恶业报经注疏》:
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不达心外无法,名之为杂。自心还取自心,名之为乱。妄起种种染著,名之为垢,所以虽复称诵,不得为闻。以未闻地藏二字之实义故,地即心地,藏即性藏,心性无二,安得有杂;既本无杂,何由有乱;既已无乱,何得有垢。今彼不达无二心性,所以本无杂乱垢中,妄成杂乱垢障,不闻地藏之圆名也。若于名字位中,圆闻一实境界而生于慧,则心无杂;随于观行位中,圆思唯识真如而生于慧,则心无乱;次于相似位中,圆修一行三昧而生于慧,则心无垢乃成决定信解也。然虽杂乱垢心称诵名字,亦获世间种种善报,所谓现离衰恼,后生人天,渐渐熏习,终成佛道,但现前不能即得广大深妙利益耳。
这一段,就告诉我们,想修的无杂无乱无垢,要学习一实、唯识、三昧力等种种诸法,简单讲,就是你要修定修慧,才能彻底打破过去世的业力束缚,突破命运枷锁。那么也许有人说,你这个要求太高了,说现在的人没有这个根基,现在是末法时代啊!那么这是你的思维认识,祖师大德对不同众生的根基说的一些对机开示我们暂且放一放不谈,我们直接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众生的,: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注意,是说的一切!而不是说,末法时代众生,你们不行,不能成就。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都是有充足的信心,我们为何对自己没有信心呢?当然,因此而狂妄自大、执理废事、妄谓证道也是不对的,但不高推圣境,也不自甘凡愚,这种中道之心,是每个修行人都应该具备的吧。
再看宣化上人的一段开示:
【我们现在是生活在末法时代,为什么叫“末法”?就因为人人都不认真修行,躲懒偷安,只在名利上用功夫,所以佛法变成有名无实。现在大家打禅七,就是要脚踏实地来修持佛法,把末法的颓风改正过来,使末法成为正法。
佛法,只要你会用,世间所有的一切法都是佛法。可是人们所行却与正法背道而驰,专门往邪法上走。修道是要往真的去做,可是现在我们所行所作都是戴着假面具,没能躬行实践,认真修行,这样误人而且误己。我们在这里用功,就像在雕琢一块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使它光亮,成为一件有用的器皿。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但能否成佛就要看我们认不认真。谁认真谁就能成佛,不认真就不能成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个禅七就快打完了,第二个禅七又将开始,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空过。把光阴空过,想再把它找回来,是不容易的。】
没有什么所谓的末法,这都是看人的,你能认真修行,如法修行,你那里就永远是正法时代,对于你来说,不存在末法。如果你不认真修行,那么即使你生在释迦牟尼佛身边,对你而言,也不是正法,也是末法时代。所以这都是事在人为而已!
啰嗦了这么多,是给大家一种信心,每个人都是可以的!
那么还有一种论调,说你这个深大利益,是指的禅定智慧来证果啊什么的,想世间改变命运,不需要这么高的要求。其实这个禅定智慧,恰恰是入世间必须的,不管是佛菩萨圣人游戏人间度化众生、转大fa 轮,还是凡夫在世间治国平天下,经商做事业,乃至于与家人朋友相处,你没有禅定智慧,单不说你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乃至于你自己的烦恼,你都无法面对。你看苹果老总乔布斯,他平常经常打坐,有问题需要他来决断,他不知道怎么处理,怎么办?打坐,让心回归宁净,那么他就有智慧去知道怎么做!梦参法师也讲过,我们看:
【佛教有这么两句话,业如果能转的话,便没有因果了,还讲什么因果呢?我前生造了很多业,今生一定要受报的。如果我假借佛的力量把它转了,因果就没有了。业如果能转的话,没有因果,因果论就不存在。但是,如果业不能转的话,没有一个人能成佛,永远是众生,业还是不能转。这个问题非常的微妙,大家想一想,如果业能转了,业如果消了,所谓定业不可转,能转的是靠三昧加持力;你要是能达到三昧,就没有这业了。】
所以可见,禅定智慧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须的,如果说,想业尽情空了生死,需要的禅定智慧确实比较高端,那么你想转变某些命运定业,可能不需要那么高的禅定智慧的功力,但不是说就可以一点儿没有、一点也不修、一点也不努力,或者完全排斥修禅定智慧,你至少得相似的去达到、去学习。禅定智慧也是分很多层次的。
下面回归正题,再看怎么修定修慧,高深的我们不讲,只是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怎么做,想深入学习的呢,可以参看《阿含经》、《楞严经》、《唯识学》、《摩诃止观》、《圆觉经》等经典深入细致的学习。
还是先看《了凡四训》里,袁了凡怎么做的: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语余曰:「符录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注意哦,这一段,云谷禅师又说到诀窍了,“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这就是关键,念头专注,你求什么来什么,写什么灵什么!再看: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这一段云谷禅师,又把改命的通关秘籍暴露无遗,“不令间断”,“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这一段,直接与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经文对应,我们看: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
一个关键:“一切时一切处”“不令间断”。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仅仅是为你让你多念么?当然不是!有的人说,我一天18个小时念佛,行、住、坐、卧、工作,我慢慢念,但不间断,只能念2万地藏菩萨圣号。跟你每天专门拿出3个小时,突击念完2万地藏菩萨圣号,哪个效果好?答案是前者!一切时一切处!而不是数量多就一定好!为什么?我们看《童蒙止观》里智者大师的开示:
如果种种魔境恼乱修行人,经年累月不去的话,除了端正其心,正念坚固、不惜身命、不怀忧惧之外,还需诵大乘方等经(楞严、维摩等经)以及治魔咒(楞严、大悲等咒)。若是在禅定中被魔恼乱,就立刻默念诵之,心中存念三宝;如果是出禅定后,也应诵咒来自我防护,加上深切地忏悔惭愧,以及诵一切戒。如此则邪不胜正,久久魔境自然消灭。魔事的内容实在很多,一时也说不尽,总而言之,修行人应该善于辨识才好。
这就是涉及到一个问题,出禅定后,怎么保任的问题(当然这里不太贴切,保任是开悟以后才能有资格说的,但我们这里相似的借用一下,其实道理类似),或者说的通俗一点,你做完每天的定功课,融入这个社会的大染缸里,你怎么小心翼翼的保护你的劳动成果!什么劳动成果?你的定课,刚帮助你把心清理的清净了一点,你一入社会,看部电影、唱首歌、玩玩手机、刷刷微信,乃至于发个脾气,说说绮语等等,这些所有的事,就是魔事。为什么叫魔事?干扰你的清净心,侵蚀你的功课的成果!为什么有的人,抱怨说,我怎么做了那么久的功课,还是不能至心啊?很简单,至心不是靠你简单定课,就可以突击出来的。而是你必须在平时每一分每一秒,保持专注,保持觉性,心不散乱放逸,点点滴滴去培养自己的习惯!金刚经说:“善护念、善付诸”,就是告诉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保护自己的念头,不要乱打妄想。
那么扯了这么多,怎么做呢?怎么在平时“保任”呢?有三个方法,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地藏菩萨都告诉我们了(所以鼓励大家深入经藏找答案),我们看:
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
方法一:唯心识观。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应观察,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
“又守记内心者,则知贪想、瞋想及愚痴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得此三昧已,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信毗婆舍那观心。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梦参法师解释:【你要修行,一个学唯心识观,观唯心唯识。在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在你一切时,包括二十四小时,昼夜二十四小时,你睡觉也好,吃饭也好,作梦也好,工作上班也好,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做的,对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在这个中间你产生一个识别,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三个加一起叫十八界,一切时一切处你的作业离不开这十八种。这十八种由哪起来的?无明。咱们前头刚才讲过的,依着无明而起的,应该你观察这一切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十八个种。这十八个,你的行、坐、住、睡眠、说话、语言,包括你一切动作,一样也离不开,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你也离不开。行住坐卧、语言、动作,色声香味触法,这十二件事,你的一举一动,在这十二件事当中,你去学一学,全是心,全是识。你把这十二种观察了,离开我的心,离开我的识,一样也没有,不要在这个去起执着。怎么样把它破除,你不是想断烦恼吗?你在这十二件事上下功夫。你观察外边所有一切现相,包括你的言语,包括你的行动,包括一切人的言语、行动,就是行住坐卧一切作做,任何人都离不开。你眼睛看见的一切色相,耳朵听的一切声音,鼻子所受的香嗅,你舌根所感受的味道,耳朵所听的音声,心里头知道这叫法,心里知道一切事物都叫法,在这十二种事物当中,你观察观察,哪样离开你的识、离开你的心?在这上你下手。下什么手呢?作修行的功夫。离开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你还有什么东西?没有了,让这些止住。你观的时候让这些止住,让它不干扰你的心。
观的时候得有智慧,照了全是虚妄的,把你的心住在你的思惟起心动念上,让你心好的不去攀缘,不好的也不要去舍离。就是不起分别,好的不贪恋,不好的也不弃舍,这叫无分别一心。我们都趣向好的想得到,生希求想得到的心,你不高兴的事听都不想听,但是你非听不可,为了生活你必须得去做。谁愿意下苦力?没办法,为了生活。假如你生活看淡一点,一个一个你就追源溯本,先从你内心上起,心不计较这些了,欢喜的自己不求得到,得到是祸害,厌恶的也不求舍离,随遇而安,遇到什么境界就受什么境界。
但是要认识它,怎么样认识它呢?这些都是假的、暂时的,不是永久的。第一个观你这个肉体,顶多一百年,也有活不到,咱们依最大的限度拿一百年来定吧!不看自己,你观察观察别人吧!观察那个生的,观察那个死的,死了之后他把什么带走了,生的时候他带什么来了。咱们中国说句俗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类都是这样子,有的认识到,有的不认识。不认识什么样呢?贪求,没完没了,永远追求,给来生作业,就是这样子,到处都攀缘,这叫攀缘心。在他攀缘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在造业,造生死业。
在你念念间都应当观察,你心里所缘念的,心里所想的就是缘念的,有些个好的缘念不舍,愈想愈大,求发财,愈多愈好,愈大愈好,没完没了。你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心很明白。得到,要得到个什么?你这个就用你另一个观念说,你得到,究竟能得到个什么?最后死掉了,还不是失掉了吗?外边一切境界相,像财富,你最后能得到吗?得到会失掉。你到死亡的时候,哪件能带得去!这是粗观察。细观察,一切有形有相所知道的事,无形无相的事,都是你心想的,是心的相;心相是虚妄的,没有一个实在的。在这个时候,你念佛念法念僧。特别是念法,念什么法呢?生灭无常苦的,一切法没有是个快乐的。咱们所贪恋的,再念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求不得,这八苦交煎,哪个你能离得了?你的思想就念这些个,这些个所有一切的唯心所现、唯心所变,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你这样念,你就正念现前了。
不论长短、好的恶的、得了失掉的,这些个见,无量的想法,你自己去观察,都是分别,自己心里在那分别。这一分别,问题就有了。你喜欢的好的,你想得到,据为己有。你不想得到的,不好的,你要排斥。你想想你这个思想,你把它拿出来自己认识自己,心有这些相吗?你观察观察你自己的心。如果我们学佛的弟子,学了佛,入了佛门,你想到佛法僧,有这个缘念。根本闻不到佛法的,闻到他也不相信的,他有这个缘念吗?他缘念是车、财,怎么样发财;色,色包括一切所喜欢的东西,一切物质,喜欢的想得到,不喜欢想舍掉;乃至事物的长短、方圆、大小、好恶,你心常想这些都是虚妄不实。
内心想不分别这些个,离开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没有一定标准的,你认为是坏的,他认为是好的;你要舍,他要贪。为什么?无始劫来的一种惯力。造业的心,那个心有种惯的力量。很多人,如果我们佛弟子看到这个是不对的、是非,有很多人看着对、不是非,那就矛盾了。有些是顺生死的,他去造业顺生死流。有些是逆生死的,不顺生死流,逆转它,像我们佛弟子就是这样子。但是无论哪一个,顺境、逆境、好坏、是非,都是心生的。所以大家经常都念心生种种法生,众生心生的,心灭种种法灭,把这一法离开心。这个心是妄,妄心,离开心,哪一法能够自己自立。法跟法有差别吗?没有差别的。众生的心要能达到这样子,你还有什么善、有什么恶。“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凡是因缘所生的,善法也是空的,恶法也是空的。如是观察一切诸法,唯心想生。若离开心,一法一相自见无有差别。有差别是众生心的分别,法本身无差别。
在我们修习当中,应当知道我们心,先要知心相,心在思惟什么,心在想记什么,在我们心里头的贪瞋痴,这个心里头怎么样去掉它,怎么样转变它,这个就要修唯心识观。地藏菩萨教我们,你要知道你这个心、认识这个心,所有外边一切境界相,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这些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境界相,而这些境界相离心无相,离开你的心没有境界相,你认知它,所有境界相都是你的心,离开心外境界相也没有了。因为我们随境界相而转,心向外驰攀缘,随念而感觉着起的觉知,但我们都要止心不起,不可能。我们能做得到的,当你心一感觉所想的不对,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不让它相续。刚你一发觉起的念头不对,当下就制止它不再继续想下去了。因为我们这个想心,就我们心的思惟一天想,跟善法相应的少,跟六尘境界跟恶法相应的多。所以你觉到了贪瞋痴这个念头一起了,能够马上截止。
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能够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这个功力已经很强了,使它不相续。我们现在没有修到起心动念都是善念,这个还做不到。但是你能够做到的,你发觉我这念头不对,不再想了,马上能制止它。因为我们这个心所想的都是不善业,以我们众生心现在没有修,修的功夫不到家的时候,知道你一心起心动念不对,离开三宝,离开法了,那你能够把它止住,这个力量就是你闻到佛法之后的功力产生力度。一般我们说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则为发心的菩萨。我们自己感觉我们平常的修行是不是这样子呢?能不能够止心不起呢?不可能。恶业感果的时候得有事实,没有造成恶业的事实不会感果的。你刚一起念,你就把它止住了,那不会感果的。】
方法二,真如实观:“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
梦参法师解释:【学习真如实观,观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实相,这叫真如实观。思惟的一切法性,就是心性无生无灭,一切法皆无生无灭,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远没有分别的念头。分别想都没有,当然没有分别事实了,这是真实性门。怎么样观呢?就观真实性,思惟想心性无生无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我们读《心经》的时候,观自在菩萨就修这个观,他照见五蕴皆空,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现在这种境界相,没有一切分别想。就是你观想真如实性当中,不住见闻觉知。】
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二者、钝根。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如是等人,即应学习真如实观。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观。
那么这两种观行,就是让我们在做完定课的日常生活中,怎么去关照自己的心念,保护我们的战果不受六贼的侵蚀。这里只是简单先列一下,想系统学习的,希望能自己深入研究,毕竟微信平台,不是法堂,不好说太多。这里只是一个引子。
简单一点的话,你不会上面两种观行,或者说,你一下子做不来(这个就需要你多拜占察忏,因为这是占察经下卷的内容,多拜忏,自己的智慧开了,根基利了,就容易学习做到了),那么你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就这么看着自己,时刻保持一种觉性,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比如你吃饭的时候,哦,我现在在吃饭,乃至于你夹筷子,哦我现在夹起筷子了,然后,把食物放到嘴巴里,哦我当下正在把口饭放到嘴巴里准备咀嚼,这每一个细节过程,或者可以再分的细致,你心里都要保持觉醒,要知道自己当下在干什么,你就是一个摄影师,要把自己的一天的每一刻每一秒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念,捕捉到,拍摄下来,一天都是这样去观察自己。同时呢,这一个方法,也适合平时很忙,需要动脑子去做事情的人,因为我们凡夫不能一心多用,你做动脑子事情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内观,没事的时候,或者说做的事情,不需要你分心动念头了再修止观,下面说怎么修止。
第三种方法,就是云谷禅师告诉袁了凡的,也就是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自己的,一切时一切处的念诵咒语,或者地藏菩萨的名号,念的时候,也要保持觉性,就是你不能有口无心,要知道自己在念什么,念到什么程度呢?到得念头不动,念到你能控制你的念头止息下来,只有一个念咒或者念地藏菩萨的念头,其他念头没了,你能降服自己了。这个时候,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可以有大灵验。(以念咒或者称圣号一个念头代替其他念头,名为止,止住了其他妄念嘛,念的清楚、听的清楚,名为观,保持觉性,观察自己在干什么)下面看教理依据: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拿莫地藏菩萨摩诃萨)。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
综上,修行是要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警觉的,不仅是做每天定课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你做完定课,融入这个社会大染缸,你怎么出淤泥而不染,这个非常重要。当然还有一个更快的方法,在你还没有菩萨那样的能力之前,你少去大染缸里不就好了,远离电视、网络、媒体、新闻、报纸、qq、微信、社交等等,有人曾经问宣化上人,某弟子说:学佛之后就不喜欢应酬,有许多人说我越来越不正常了。上人答:那不就正常了吗?
具体怎么做,自己根据个人能力因缘,做出适合的选择就好。但是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收获,在佛法上,你投入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这是必然的。释迦牟尼佛,抛弃王位、事业、妻子、名利等一切去修道,才换来了却生死、成就佛果的巨大利益。方法就是上面这些,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有所启发。
最后祝愿诸位道友,可以像袁了凡那样,心想事成,福慧圆满,成就佛道!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2-6 10:28
释迦牟尼佛、历代高僧大德宣讲的大乘法门有很多殊胜的窍诀,若将其完全归纳,则可包含在“终生行持菩提心”当中。而菩提心,又主要通过以下五种力来修习。
【首先是引发力:就是反复强烈地在心中发愿:“从现在开始,但愿在这个月,或者在今年,或者在尚未死亡之前,或者直至尚未成佛之间,自己始终也不离开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第一个是引发力,即心中恒时具有一个强烈的誓愿,由此引发自己的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一个人心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比如晚上睡觉前,若想自己明天早上六点钟一定要起床,第二天早上正好六点的时候,就一定会醒过来。同样,若能在临死时猛烈发愿:“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即使现在无法生起,也一定要在中阴界时生起”,由于这个誓愿的强大引发力,依此力量推动,我们至少也能在中阴界时生起菩提心。
平时,应在心中经常串习:“从现在起,但愿我在这个月、在今年,或者死亡之前,相续中一定要生起菩提心!”由于众生的根基不同,有些教言书还说:“如果发现自己在一个月中保持菩提心比较困难,也可以缩短到一天。”比如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初转法-轮日,我希望大家能发一个世俗菩提心:“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我不顾自己的一切,只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如果有人根基没有成熟,尽管今天发了心,但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也没有关系,你们还可以继续发愿:“愿我在今年,一定要生起菩提心”,或者“在我没有死之前,能够生起菩提心”,甚至“直至我成佛之间,始终不离菩提心的境界”。
当然这里所讲的菩提心,并非一地以上的胜义菩提心,而是指一般人比较容易生起的世俗菩提心。生起了这种菩提心以后,应该小心防护,以免退失。
什么叫退失呢?去年我们在学《三戒论》时就讲过:一个人发了世俗菩提心以后,只要相续中没有生起“从现在开始,我不度任何众生”、“我要退失对大乘的信心”等恶愿,菩提心就永远也不会退失。所以,为了防止菩提心失坏,我们在今天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应该经常串习“愿我有生之年乃至佛果之间,一刹那也不要离开菩提心”的发愿,倘若心中时时能有这种强烈的引发力,菩提心在我们的相续中才会恒常不坏。
【第二是串习力:就是一再地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既然已在诸佛菩萨前承诺过菩提心的誓言,今后就绝不能舍弃任何一个众生。无论行住坐卧,内心时时以正知正念摄持,念念不忘曾经发过的菩提心,这就是串习力。
今天我们已经发下了菩提心,平时就应当励力修持,不管出现违缘也好、顺缘也好,痛苦也好、快乐也好,生病也好、健康也好,都要稳固地在相续中串习菩提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熟悉修炼,这就是终生修习的第二个要点——从现在起,相续中不能离开菩提心。
要想不离菩提心,必须要经过长期反复的串习。有些人今天虽然发了心,但却从来也不修,只是以此为谈资,到处跟人炫耀:“你知道吗,我2005年7月10日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和所有的僧众一起发了菩提心。怎么样,厉害吧!”这种人的举动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我想即使再过五年十年,他们可能也不会把法本拿出来,认认真真修一遍。以前有些人也是这样,他们来到我面前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说:“我十几年前来过学院,当时还在您老人家面前听过五加行呢!”我就问他:“那你修了吗?”“还没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我的工作太忙了,而且我的地位也不一般哪……”在家人就是这样,一生的宝贵时光都在散乱中虚度了。
人生短暂,倘若你们自己没有紧迫感,是不可能自然而然成就一个法的。修菩提心也是同样,有些道友发了菩提心以后,一生当中都会念念不忘,经常以此对治习气,最终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而有些道友只不过是在闻法行列中听了一个传承而已,回去以后就把法本扔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继续固守自己的老毛病不改,在相续中根本没有少许的修习。虽然闻法的功德不可思议,不要说在座各位,就算是一只小虫在这里听,也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传承,但除此以外,这些教言对你们相续还有什么利益呢?你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
【第三是善种力:就是为了让菩提心能够生起并不断增长,而尽力地积累资粮;】
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增长,对此一定要积累资粮,这就是善种力。
作为修行人,平时一定不能离开修七支供、持诵咒语、放生等帮助我们积累资粮的善行。然而,有些人却大言不惭地说:“修世俗的普通善法只不过是人天福报,对我而言这些并不重要,唯有修持胜观大空性才能解脱轮回,才是最重要的。”乍听之下似乎言之有理,但仔细想想,这只不过是空口白话罢了。试问,你们真有胜义大空性的境界吗?如果有的话,倒值得我们深深随喜,但即便如此,世俗的善根也不能舍离,诚如帝洛巴尊者所说:“吾子那若巴,此现缘起生,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假如世俗的善法并不重要,那佛陀为什么还讲了那么多积累资粮的方便法,彻证大圆满的上师如意宝为什么一生当中还念了九亿多本尊心咒呢?
因此,无论修任何一个法,积累世俗的资粮都必不可少。它是白法的种子,有了它,没有生起的菩提心才能够生起,已生起的菩提心才能巩固、增长。
【第四是破斥力:当珍惜自己、执着自己的心念生起时,我们就应当思维:从无始以来,这种我执让我饱尝了种种痛苦。连我今世所遭受的痛苦、所造作的恶业,以及未能如愿以偿地修法等等,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因此,我应努力将执着自己、珍惜自己的这种心念赶尽杀绝;】
第四个是破斥力。破斥什么?就是破斥我执。在一切的大乘经论中,我执都是首当其冲的破斥对象,具体而言,它可分为细微的我执与粗大的我执这两种。有了粗大的我执,自私自利的心就非常猛烈,或者说自尊心很强,除了愿意为自己的亲友赴汤蹈火以外,对于其他人的痛苦,一概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而细微的我执,在《入中论》则被称为“萨迦耶见”或“坏聚见”,也就是将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
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我执如同哈拉毒药一样,必须要完全舍弃(原文:舍弃爱自如毒食)。”哈拉毒药是一种剧毒无比的毒药,人们一旦接触,马上就会穿肠封喉、中毒身亡,同样,自私自利的我执就像哈拉毒药一样,不管是谁,只要相续中有它,无穷无尽的痛苦就会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不仅在无始以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量痛苦,今世我们也因它造了很多恶业,修法不能如愿以偿。因为有了我执,在家人才会被我的儿子、我的家庭、我的工作等等牵绊,无法出家悟道;出家人也是为了我的房子、我的玻璃窗、我的院子等等劳神,始终不能放下、自在。由此可见,我执是修菩提心的头号大敌,它所带来的危害永远无法估量。作为修行人,我们一定要与它不共戴天,将所有执著“我”的念头斩草除根,令其永无立锥之地。
为了彻底剿灭我执,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或以大乘菩提心的教言,提醒自己以利他为重,对我执不断践踏、轻侮;或挥舞着中观空性的利剑,将我执凌迟处决、碎尸万段;或以大圆满“本来清净”的导弹,轰炸我执的基地,使其永无翻身之日。只要能将我执灭尽,我们可以奋不顾身,这就是终生修持的第四个要点——破斥力。
【第五是发愿力:在每一次行善之后,都应当发愿祈祷:“但愿自己从今日起直至成佛之间,都能不离开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但愿自己在遭遇任何违缘障碍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持菩提心的良伴。”】
第五个是发愿力。今天我们放生了鸽子,念诵了《普贤行愿品》,做了一点善举,这时就应当在心里发愿:“愿我从今日起乃至成佛间,永远都不离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愿我在遭遇任何违缘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菩提心的良伴。”在这个发愿中,主要提到了两个要点:一、自相续始终不离修持世俗、胜义菩提心;二、无论遭遇任何违缘,都能将其转为菩提心的道用。
若想自相续始终不离菩提心,就要先生起菩提心。以什么方法才能生起呢?应以正在受苦的可怜众生作为观修的对境,或者阅读龙树菩萨、阿底峡尊者等高僧大德的传记,或是学习《入菩萨行》、《集学论》等引发菩提心的大乘论典,再或是闭目思维轮回的痛苦以及我执的过患……总而言之,我们应不惜一切代价令菩提心真正生起,生起以后还要想方设法令其稳固不退,日日增长。
假如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像昨天讲的那样,只是一个唯求自利的人,那我们就是一个“俗人”,而具有成办利他心行的人,才叫真正的“大乘修行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些人虽然已经出家十年、二十年了,但他的相续中从来没有丝毫的利他之心,这种人就与在家人没有任何差别,称他为“俗人”一点儿也不过份。
作为一名大乘的修行人,我们不仅不能舍离菩提心,在见解上也不能偏离大乘的轨道。以前有两个持戒清净、行为如法的修行人,去拜访阿底峡尊者,尊者首先为他们传授了小乘人无我的法门,他们听后喜不自胜、信心倍增,然后尊者又为他们宣讲了大乘般若空性的法门,他们听后惊恐万分,赶紧捂住耳朵,痛苦地乞求尊者不要再讲下去了。事后尊者感慨地说:“只有清净的戒律是不够的,倘若没有通达大乘的无我空性,修行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
现在有些小乘国家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他们的行为威仪非常如法,但却没有强调相续中利他的菩提心。实际上,只是一味注重表面形式而不调心,又怎能获得如来圆满正等觉的佛果呢?以前我去泰国时,对此就有深深的感触,同时对藏传佛教更是由衷地赞叹,我经常会想:“我简直太幸运了,今生不仅能遇到这么好的教法,而且还有行持佛陀圆满教法的机会,倘若我也像他们一样,那么不要说密法大圆满的见解,就连一般的空性正见也很难在相续中生起。”
以上讲的这五种力,大家平时一定要反复修习,如果我们一生中修持了这五种力,那么即使临死时什么善法也没修,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了。有些人经常抱怨:“我在学院呆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有见到明点?”其实,就算你见到了明点又怎么样?如果你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哪怕天天与普贤王如来见面,也不一定能对你成佛起到直接的作用。然而这些关键的问题,很多佛教徒根本不懂,鉴于此,我们极有必要将这些大乘教法,尤其是菩提心的功德,尽己所能地弘扬给他们。
谈到这个问题,我个人有很多感想:现在社会上的人,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张旗鼓地作宣传、打广告;ji 督教等其他宗教,也时常为了宣传他们的教义而举办一些慈善机构。可是佛教徒呢?只想自己得一点法,自己能够解脱就行了,至于弘扬佛法,却似乎非常为难,压根儿也没想过要把佛陀最殊胜的菩提心精华传授给众生。这种现象是当今佛教界最大的悲哀,与世人或其他宗教相比,佛教的未来不容乐观。每每见此情景,心里都非常难过,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双手合十,诚挚地祈请:每一位三宝弟子,尤其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对此绝不能再置若罔闻、处身事外了,我们必须要荷担如来家业。传佛明灯、续佛慧命,这个重任,我们义不容辞!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