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三十一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22 19:59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三十一卷

佛说观无量寿经疏


第三十一卷


请掀开经本,二百四十八面第五行,从最后两个字看起:『 二明信虽间断,于一切大乘不得疑谤,若起疑谤者,纵使千佛绕身,无由可救也。』

这是善导大师为我们开示,上品下生人受法不同,他给我们说了三条,这是第二条,这个第二条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谤大乘,谤大乘法,我们在讲席当中讨论过很多,这是自古至今学佛人的通病,就是菩萨戒里面所说的,自赞毁他,在瑜伽戒本里面,这条戒是重戒,由此可知,这个自赞毁他,特别是修学大乘法门的,对于自己所修的这一门赞叹,对于不同宗派,不同行门的就加以恶意的毁谤,这个罪就非常之重,所以千万不要大意,粗心大意的把这一条就含糊看过,那就错了,因为大小乘佛法,都是诸佛如来度众生的方法,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机缘不一样,千差万别,因此佛应机说法,说了无量法门,前面善导大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法一定要契机,这个契机就是你听到之后,见到之后就生欢喜心,这个法就跟你就有缘了,跟你有缘那么你学起来就会法喜充满,很容易成就,跟你有缘的这个法门,未见得跟他也有缘,他有缘的法门未见得我有缘,所以大师明白的告诉我们,各人依著自己有缘的法门,欢喜的法门都能成就,所以我们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面,所看到的五十三位善知识,那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态度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怀疑,这个怀疑就是对于其他大乘经论,修学法门要怀疑,毁谤这个罪业就重了,纵然是千佛绕身,这佛是大慈大悲,一千尊佛都帮不了你,都救不了你,可见得谤法的罪非常之重,这是我们特别要留意,决定不得疑谤大乘,这是第二。

『 三明已上诸善似亦无功』,上面所讲的,亦信因果,不谤大乘,这个是经上讲的,这两句他修学并不是很认真,不是说他没有学,他也有学,用现代的话来说,他的功夫未必得力,是这样一个状况,可是他还有一个特长,这一点是非常之可贵。

『 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这个难得,实在是不容易,他有这个心,这个心乍看好像是私心,但是后面有他成佛之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那这就不是私心,这个是真正的大菩提心,这一念也是上品下生的条件,前面两条做的功夫不得力,这一条功夫得力也能往生,这也能往生,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唯发或说唯独,这一个心,非常非常的真诚恳切,念苦,这个娑婆世界很苦,苦不愿意受想离开,真正想离开娑婆世界,真正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乐生诸佛境界,这个乐当喜欢讲,非常喜欢西方极乐世界,希望自己赶快往生,有这个强烈的意愿,那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希望早一天圆满菩萨大悲行愿,也就是说,希望早一天能够证得,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们一样的境界,然后才有能力再回到娑婆世界来普度众生,他有这样的真实信愿,这就叫发菩提心,他有这种信愿。

‘此义第三福中已明竟’,这个意思这三福,第三福,第一句就要发菩提心,前面讲得很透彻了,所以这一段是说明上品下生人,他必须具备的条件,在经文上这三句,我们翻开二百四十六面看经文,这倒数第四行,这经文后第二句看起,我们所讲的就是这两句,『 亦信因果』,这上一次讲过了,『 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这刚才我们所看到善导大师的注解,再往下看经文,『 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这就是教给我们把前面,所修的这三个条件当中,只要有一个条件,真实具足都能往生,何况这三条统统具足,那哪有不生的道理呢,功是功夫,这一点也要清楚也要明白,德呢,你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获,这个叫德,所以此地的德与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这是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要你真正下功夫,这个功夫是在心行上,心是圆满的愿力,行要真正去做,一心一意去念佛这是功夫,所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样,我们在佛门出钱出力做这些好事,这是福德这不是功德,一定要搞清楚,功德能帮助我们超越三界,脱离轮回,往生不退成佛,福德不行,福德果报就是这个六道里面的福报,心行善的得人天福报,造作恶业的,那就是鬼畜生里面的福报,所以种种善行是属于福,这些都必须清楚,必须明瞭,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未必有功德,怎么说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呢,功德里面必定与清净心有密切的关系,清净心,真心,这个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德能,所以心愈清净,这个人的福德也就愈往外面显露了,这个福德是自性的称性的福德,不是修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这个一分清净就有一分的受用,一分的享受,十分清净就有十分的享受,那个叫福德,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不见得有功德,这是教给我们回向求生。

『 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这个世尊是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这一段是叙述往生时候的盛况,佛菩萨大众来迎接,这个上三品从迎接的场面上来看,很明显的不相同,上品上生所看到的是无量诸佛来欢迎,没有讲数字,无量诸佛,上品中生的呢,有一千尊化佛,千佛来迎,上品下生的是五百佛来迎,在往生的时候,所看到来迎接的场面,就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品位,当然这个庄严的盛况,别人见不到,他自己见到了,我们读了这些经文要努力,要力争上游,希望自己将来往生的这个场面壮观,这是真的,这世间都是假的,昙花一现,那个不需要争取的,这个是要认真争取的,如何争取呢,经上所讲的修学条件我们一定要有,要去做,这一段里头,善导大师把它分成九桩事情来给我们说明,大师的开示在,二百四十九面,第二行,我们从最后这一句看起。

‘临终圣来迎接’,这个圣众来迎接,『 去时迟疾』,就是你去的时候的快慢,迟疾就是快慢的意思,就这一段文里头有九桩事情,叙述这九桩事情,第一个呢,是说到命终的时候,这个境界现前,这个佛来接你是什么时候呢,命终的时候,诸位要知道,命终的时候他并没有断气,没有死,这经上说得很好,『 命延不久』,这个就是他在断气之前不久,可见得他人很清醒,很明白看到这个境界,福报大的人,在这个地方我们讲福报,这个福报大的人,在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苦,临终的时候没有痛苦神识清楚,态度从容没有恐惧,这个恐惧是一般人贪生怕死,听到死就非常恐怖了,这个人没有这个危险,态度神情非常安定,看到这些佛菩萨来迎了,他还会告诉旁边的人佛菩萨来了,我看到了,我要跟他去了,你就晓得往生是活著走的呀,不是死了走的呀,是跟著佛菩萨走了,这个身体臭皮囊不要了,他丢掉了不要了,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一生成就的法门,如果死了再去投胎,那是第二世了,这个没有这一生,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这是福报大的人他清楚,他会告诉家人,他旁边身旁的人,会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这是决定往生,这个一点都错不了,这个福报差一点的人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临终的时候有病苦,这个精神体力非常衰弱,这有病苦,如果这个往生的缘成熟了,他在临终那一刹那,也没有恐怖,这你看他的表情,能看出来没有恐怖,临走之前看他嘴巴好像在动,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但是这个气,他中气不足没有声音,我们也听不出,这可能就是他见到佛菩萨来了,很欢喜想给你们讲,讲不出来,有这个情形,这是真正的往生,他说不出来,或者看看他嘴唇动没有声音,但是你看他那态度神情,一定是非常安详,非常的欢喜,绝对没有一丝毫恐怖,所以我们一生修福,希望临终不生病,临终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的时候走得自在,这个人才叫做真正会享福,走得自在,我们看古时候,和现在在台湾,在美国,在这个马来西亚,在香港我都见过听过,念佛往生的时候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见得这个法门不骗人,在我们台湾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不生病没有病苦的,这个四十年当中,至少有五十个人以上,这是讲他有能力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那个念佛有瑞象往生的,要这样的估计的时候至少有五百人,所以这个岛真的叫宝岛,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四五十年之间有这么多人往生,真正不可思议,这个地方实在是太殊胜了,那么别人能做到,说实在话,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去检点的,把我们自己做不到的那个因素,把它消除,我们也做到了,那些因素呢,经典所讲的,这就是标准,佛在经上所讲的这个修学的标准,我们衡量衡量我们有没有做到,有没有认真的做到,有没有圆满的做到,做到了要保持住,不能把它失掉,将来往生净土,佛菩萨来迎,我们就真有份。

这个第二桩事情就是,『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华来应』,我们这里有感,佛就来应,感应道交,第三是说,五百尊化佛同时授手,这些佛都招手来迎接,都招手,第四是说,『 圣众同声等赞』,来迎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赞叹的,确实值得赞叹,无量劫来生死轮回苦不堪言,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超越三界,唯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里面所谓的易行道,其他法门叫难行道,我们善根,福德都浅,业障深重,难行道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真的难,出不去,像我们这类根基如果遇到易行道,那这个一生就成熟了,遇到易行道要缘份,这个缘份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能够遇到,遇到了真正能够把它抓住,依教奉行,这一生满愿了,了生死出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诸佛如来那有不赞叹的,第五点意思是说明,这一个往生的人罪障消灭了,所以说清净。

『 五明行者罪灭,故云清净』,他在因地当中发的菩提心,这个时候逐渐逐渐能兑现,我们今天要发个大菩提心,心发得很圆满,像前面所说的,我们能力有限,我们很愿意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帮助人需要智慧,我们智慧不够,需要财力,我们没有钱,单单有这颗热心,这世上做不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这智慧神通德能都恢复了,你心圆满了,这事上样样也都能做得到,换句话说,行上也能圆满,在今天,我们现前虽然这个能力很有限,如果我们尽心尽力去做了,也等于圆满,所以要尽心尽力去做,但是我们讲善事,讲好事,了凡四训里头,把这个好事辨别得很清楚,这个好事到底是真的好事,还是假的好事呢,这个好事里头有真假,有偏圆,偏是偏在一边不圆满,所以说好事有的好事不是圆满的好事,有很圆满的好事,这个有要能力去辨别它,有半满,这半是指这事情只有一半的好处,还有一半是缺陷的,有满足的好处,所以这种有邪正有大小,差别可多,所以做好事也不容易呀,有福报是你前生修的,做好事那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好事实在讲,表面上看到的好事,其实问题很多,不是真正能够种了善根,真正培了福报,好像我们种了一颗种子一样,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上,将来开花结果,你要种在沙土,种在石头上不但没有收获,种子也会烂掉,世间人修福也就像这个样子,所以这是真的有福的人,他才能修福,才能够种福,没有福的人,想种福也种不到,这是说明他这个罪障消灭,智慧现前,心地清净,这是发的无上道心。

第六说明这个往生的人,虽然见到这个境界了,就是佛菩萨来迎接他的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现前了,现前的时候他心里面还有一点疑惑,是不是真的往生,是不是真的佛菩萨来迎接,心里有这个疑惑,所以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与五百化佛都说我来迎接,欢迎你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你一听的时候呢,这心安了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这诸佛菩萨来欢迎,来迎接。

第七就是,这是蒙诸佛菩萨来欢迎,来告诉他,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他就自己看见自己,坐在莲花之中,坐在莲花里,莲花慢慢地合起来。

这个第八个意思,就是随著佛的身后,这一念顷,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第九就是莲花在七宝池中,这是讲往生的盛况,下品下生,这个三品叫上辈,我们在无量寿经讲上中下三辈,这上辈里面就有三品,这个上辈上品中品下品,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上三品往生的,第一个条件是大乘善人,是大乘善人凡夫,大乘凡夫,这个凡夫我们才有份,如果不是凡夫我们就没份,是大乘善行的凡夫,我们努力,这个上辈往生我们有份,前面曾经跟诸位说得很多,什么叫大乘呢,心量大,心大行大就感得上辈往生,这一点非常重要,什么叫心大呢,起心动念替一切众生想,这个心就大了,不要想个人,想个人心量太小了,不要想我一家,不要想我这个小团体,这个心量都很小,一定要想到这个一切众生,纵然不能够想到虚空法界,虚空法界我们接触不到,至少我们今天生在这个地球上,现在交通便捷,资讯发达,地球上拐拐角角地方发生的事情,我们都会在电视广播上立刻就知道了,我们这个心量,至少要遍及这个地球,要有这个心量,与经典所说的就相符了,这个力量能不能做到,那不必去论它,我们尽心尽力在做,一个人力量做不到,集合大众的力量再做,像我们图书馆,由六十八年成立以来十五年了,我们道场大概是台湾最小的道场,没有比我们这里更小的,实在是个最小的道场,但是我们的心量呢,确确实实遍及全球,我们在这里讲经,大家不要看到,这个地方听经的人不多嘛,只有一百多个人,殊不知我们的音声传遍全世界,这经一讲完了,录音带就流通全世界,所以我们的心,我们的行虽然力量不大,有一分力量我们尽了一分,有两分力量我们尽了两分,世界上许许多多地方,我们几乎每一天都收到从大陆来的信件,从海外来的信件,很多对我们很赞叹,那些人没有来过,来过一看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都是些事实,所以在外面名称很响亮,实际上我们是最小最小的道场,这就是我们心量大,道场很小这心量很大,做的事情很广,我们的录音带录影带,我们的经书统统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所以才能够流传得这么广,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的,这一次我们到大陆,馆长发了大慈悲心,想在大陆,这个赠与中上学校的学生奖学金,当然大陆学校太多了,都是中等学校中学大学太多了,我们那有这么多钱去想事情呢,送一个学校两个学校,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这样发心,事虽然有限,心是平等的广大的,这些统统符合佛在经上讲的,大心善心凡夫,这是上三品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这个下面经文,在二百四十七面第二行,第二行最后两个字,『 一日一夜莲华乃开』,这个诸位要记住,这个一日一夜是讲我们这个地方的时间,这个前面都交待过,我们这地方一日一夜时间不长,这个廿四小时莲华就开了,华开见佛悟无生,你想这个多快,太快了。『 七日之中乃得见佛』,七天这个时间,统统算我们这个世界的时间,就见到阿弥陀佛,『 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虽然见到佛了,佛的那个微细的相好,这大经上说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一看就明瞭了,他说,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一下看真的看不清楚,所以到三七日后才了了见,才把佛的相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 闻众音声,皆演妙法。』,就是下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是在三七日之后,三七日之后,见佛闻法,比起前面两位稍稍差一点,也差不了多少,这个要知道差不了多少。『 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这里讲到他方的利益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的烦恼没有断尽,带业往生的烦恼没有断尽,智慧德能没有显现,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一加持使烦恼没断的就好像断掉了,能力没有现前的好像现前了,实在讲的是乘阿弥陀佛的愿,跟那些大菩萨无二无别,也能够在一刹那当中,分身十方无量无边刹土,供养诸佛,度化众生,他的能力立刻就有了,这个有是佛的神力加持。

『 经三小劫』,这个三小劫也是我们这个世间的算法,这个时间长,经过三小劫。『 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这个时候得的,得百法明门,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我们本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位是到了初地菩萨,这个讲的是自己亲证,不是佛力加持,这是自己真正证得了,真正到这个位次了,实际上佛力加持的时候,一加持的时候就等于到了第七地第八地了,但是自己真的是凡夫,所以经过三小劫自己功夫,自己真正功夫已经到地上菩萨了,到初地菩萨了,我们这个世界不能比,我们这个世界从这个算大乘来讲,从这个初信位的菩萨,要到欢喜地足足修行,一个阿僧祇劫,人家这三小劫你这个阿僧祇劫,这个时间上不能比,你看这个多快,在我们这个世间佛讲,需要一个阿僧祇劫才能够证得欢喜地,从欢喜地到第七地这个七个位次,又要一个阿僧祇劫,第二个阿僧祇劫,第三个阿僧祇劫就更难了,只能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愈往上面去愈难,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修满才证得法云地的菩萨,就是第十地的菩萨,这个两个比较比较,西方世界的时间就很短很短,这个自己真正能够证得的。

『 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这个十六观,第十四观里面是上三品,请看二百五十一面,倒数第二行『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我们先看到就看这一段,这是讲到中品,中三品,中品上生,中三品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是持戒行善的凡夫,这个上三品是大心行善的凡夫,大乘心量的,这个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下三品是造作罪孽的凡夫,那个没有善造作罪业的凡夫,所以九品真的是普度一切众生,连造作五逆十恶,临命终时遇到这个缘份都能往生,这个中辈上辈统统是修善的,都是属于善人,这个地方所说的这个修行的方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四桩事情,善导大师注解里面有开示,在二百五十三面,第二行,我们看这段文,这个就是讲『 受法不同。』,受是他接受修行的法门,『 即有其四,第一个,明简机堪与不堪。』,刚才在文里面念到,若有众生,这个若有众生这一句,这是拣别那一类的人,可以得到中品上生,下面就说出来了。

『 二明受持小乘齐戒等』,这个齐字跟斋字,古时候可以通用,这不算是个错字,古时候可以通用,但是一定要念成斋,跟这下面有三点的斋字是一样的意思,念成斋,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小乘齐戒,实实在在说,这个大乘小乘,前面大师给我们说得很明白,完全在于心量,心量大的持小乘戒,小乘戒也变成大乘菩萨戒,心量小的人受了菩萨戒,菩萨戒也变成小戒了,这个开示是真的,为什么呢,符合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这个一切法,随心而转,心是一切法的主宰,所谓是万法唯心,又常讲的,一切法随心所转,它符合这个道理,也符合这个事实,由此可知,形式上的戒律不足以为凭,在中国一切小乘戒都变成大菩萨,中国人的心量大,像在泰国在锡兰,这大乘戒也变成小戒,他们的心量没有中国人这样的广大,这一些明白大乘经论的人都不会怀疑,从戒相上来说,五戒八关斋戒,是在家学佛必须要遵守的,五戒是根本戒,八关斋戒是属于加行戒,在家人不能出家,出家的功德非常殊胜,想出家很难,但是出家人功德在家人可不可以得到呢,也行,也可以得到,那八关斋戒就是出家戒,出家戒是在家人受的,在家人受出家戒,他的有效期限是廿四个小时,一天一夜,八关斋戒期限是一天一夜,就是你修廿四小时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修廿四小时的出家人戒律,是这么一个意思,专门给在家人修这个出家的功德,是这么一个意思,对于斋非常重视,实在讲,斋它的本意,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叫真正叫斋,这个生活会影响情绪,情绪会影响心理,因此佛对于这个生活就非常讲求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说话要小心要谨慎,不能乱说话,吃东西要特别小心,要讲求卫生,而且吃的份量要少,不可以暴饮暴食,那会伤害身体,所以教导人早晨这个早点要吃得好,所谓好是注重营养,早点要特别注重营养,中午要吃饱,这个饱不能吃得太饱,太饱肠胃就出了问题了,晚上要吃得少,为什么呢,晚上要休息,吃多了的时候,心不容易定下来,所以晚上要吃得少,而佛当年在世的制度,是日中一食,早晨也不吃,晚上也不吃,所以这斋的意思是日中一食,你不能像出家人天天吃斋,至少你一个月当中修一天,一个月当中修一天这个八关斋,这样就很难得很殊胜,如果有时间,我愿意修两天,八关斋戒要每天受,那没有法师,没有法师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可以受,依照八关斋戒的这个仪式,这个条文在佛菩萨面前自己念,自己受持可以,这个戒可以自己受,不一定要有法师,没有法师可以自己受,但是一定要严格地做到,所以斋这个是从生活上帮助我们,稳定情绪达到身心清净,它这个意思,精神是在此地。

这第三呢,我们看这个第三,看这个文,『 三明小戒力微,不消五逆之罪。』,五逆是大罪是重罪,这个小乘戒律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为什么呢,小乘戒律它最大的力量,能够帮你得定不能开慧,所以小乘最高的果位,证到阿罗汉,阿罗汉的定,佛在经上讲,他那个定的名字叫做第九定,世间的禅定有八个阶段,四禅四空,我们常讲,四禅八定,八定里面包括四禅,不是四禅之外还有一个八定,四禅就是这个四禅天的往生的条件,往上去有四空天,所以合起来世间禅定有八种,比这禅定更高一层,那就出了三界了,所以阿罗汉所证得,所成就的叫第九地,他出了三界了,这是戒善功德可以能够达到第九定,但是不能破无明,不能开智慧,有定没有慧,所以这个重罪消不了,当然轻罪是可以消除,五逆重罪他消不掉。

『 四明虽持小戒等,不得有犯。』,这个戒一定要清净....,可是这戒要持得清净,是非常非常之难,不要说现在,现在我们环境不好,环境不好就是诱huo太多了,这诱huo就常常容易犯戒了,不像古时候,古时候社会环境好,人少地大社会非常单纯,没有什么诱huo的能够可以动心的,民风淳朴,所以这个心容易定下来,这古时候大环境好,古时候那修行成就的人,要叫他到现在来一样不能成就,现在这个世界是花花世界,五花八门是不是,这个五欲的享受诱huo,他们在今天也成就不了,他们在今天也成就不了,他们这个运气好生在那个时代,是不是,那我们在这个时代如果能成就,说实在话,那功夫高,高过他,不高过他,在这个世界不能成就,犯了戒怎么样呢,犯了戒要忏悔。

『 设有余□』,这个就是戒律上有毁犯。『 恒须改悔,必令清净。』,所以佛法有忏悔法,犯戒有些自己知道,当然自己要至心忏悔,改过自新,有一些自己毁犯,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呢,必须要有人提醒,谁提醒你呢,第一个是老师,这是老师的责任,第二个同参道友,真正的好同参,同学提醒你,其他的人虽然见到了呢,不会说的,这个也是礼貌,不会说的,唯独一年有三天,任何人可以公开,来说你犯戒的,说你过失的,这个就是夏安居最后圆满的三天,我们这一年当中修行的总检讨,在这个检讨会上,这个是许可的,佛特别许可,在这个检讨会上,若有过失人人都可以说,不是在这个三天呢,不可以说,这个三天上叫自恣法会,就是夏安居时候在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年一度的进修教育,平常九个月在外头宏法利生,讲经说法游化一方,这三个月回到佛的座下,接受再教育,三个月圆满的时候,最后圆满这个三天的时候就是总检讨,好像现在开检讨会,这个一定要接受,接受任何人的批评指责,求改过自新,所以必令清净,一定要自己身心清净。

『 此即合上第二戒善之福也。』,这在三福里面就是第二福,第二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符合于这一条。『 然修戒时,或是终身。』,终身持戒的,或者是一年,像这个现在在这个南洋,有发心出家的,出家一年,一年满了他就还俗,有出家一月,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的都可以,到时候他就还俗了,这个在现在说呢,就是接受佛教教育,他这个接受教育修学期间,他是有限的,发心出家了也有有限期的,也有一生的,在中国出家,大致上都是终身的,都是尽形寿的,但是现在在泰国的时候不是的,我们晓得泰国是有期限的,有三年出家的,有一年出家的,有半年出家的,有三个月出家的,有一个月出家的,像泰国的国王,国王他是一个月出家的一日一夜,一日一夜这就是八关斋戒了,这是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出家的,受持这个出家戒,这个一时是总说。

『 此时亦不定』,可见得这个出家的时节不一定,过去这个香港的洗尘法师,在香港提倡短期出家,这个短期出家的一星期,办这个短期出家的法会,让一般人到寺院里面,过七天出家的生活,好像在台湾我也听说有人模仿这个,办这个七天出家的,这些都是属于短期的。

『 大意皆毕命为期』,真正出家,一定是尽形寿的,一定是一生的不得毁犯,这个戒律一定要严,要精严,持戒这一桩事情,佛在经上为我们立法,一定要知道他立法的精神之所在,立法的用意之所在,如果这一点不明瞭,就谈不上持戒了,而它的精神立法不是重在条文上,而是重在精神上,戒行的目的是要心清净,换句话说,心要清净了这个戒就具足了就圆满了,心不清净这个戒律就没有学好,也没有完全做到,所以它戒律是因戒得定,定就是清净心,可见持戒是手段,得定是目标,因此它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一类的戒律,叫做止持,止是禁止,你要受持,这不可以做的,不可以做的,那众善奉行呢,叫作持,你一定要做的,你不做就犯戒了,所以他有止作两门,一种是犯罪的不可以做的,一种是利益众生的你一定要做的,你不做就犯戒了,所以我们要懂得它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此佛在戒条里面没有写的那些恶,因为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个社会上有了,不能说这个戒条上没有,我做就不犯戒,那就错了,譬如抽香烟,抽香烟好不好呢,这大家都知道不好,这个戒条上没有,那抽香烟不犯戒,其实你要懂得它的精神呢,那他就犯戒了,它不是个好事情,于自己不利,于别人也不利,害自己也害别人,这那里是好事呢,佛没有写在条文上的太多太多啦,所以像这个戒律就包含现在国家的法令规章,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统统包括在这其中,这是我们做人必须要遵守的,一定要遵守的,都在持戒的范围之内,万万不可以说这戒条上没有,万万不可以说这戒条上没有,那就错了,我们再看底下的经文,二百五十一面,最后一行,最后三个字:

『 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教给我们,以持戒的善行,回向求生极乐世界。『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是说往生的状况,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因为他是小乘心,小乘心所感得小乘圣者,跟著佛一起来欢迎他,从这个地方我们真正体会到,佛与大众来迎,实实在在是自性唯心变现的,所以大心就感大菩萨,小心量的就感得声闻,同样一个道理,要不善的心行,我们常讲一个人无恶不作,不做善事,不做好事的,他自性会变现恶鬼,恶神临命终时来迎接他,这个临终都有人来迎接,这个要知道,你们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临终的时候看到家亲眷属,那是什么人,都是已经死了的人,那个就是鬼神来迎接,这鬼神当中还有很多怨家债主,怨家债主要一来迎,你一看到害怕,你不会跟他去,他变现你家亲眷属的模样,哎唷你看是亲人了跟他去了,他回头转个面现了真面孔,那你来不及了,你已经被他控制住了,所以地藏经上讲的,临终见到的家亲眷属,差不多都是怨亲债主,都是这些来讨命的,来讨债的他们变现的,不是真正的家亲眷属,这个道理呀是一样的,因此我们明白这一些道理,晓得这个事实,我们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就要小心,要存善心,要做善事,尤其是遇到这个法门,一定要认真依教奉行,发大乘心,将来接引的是佛与诸佛如来。

『 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这是讲花开了,这些所说的这个得的利益,全是小乘利益,这个也是在生之前,长时间对于小乘佛法的薰习,这个根深蒂固,我们讲习气很浓厚,这个到西方世界自自然然感得佛说法也说小乘法,这个无情说法也说的小乘法,他证的果位也是证的小乘果位,这个地方所说的,所证的就我们常讲,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 是名中品上生者』,这是中品上生,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