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六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22 19:28     标题: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六卷)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六讲)


净空法师讲述


请看经文,前面介绍西方世界的环境,介绍过教主阿弥陀佛。今天的经文,要跟诸位介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教化的学生,古德称之为化伴。请看经文。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这一段,是介绍这个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当中的这个两大类。一类声闻弟子,一类是菩萨弟子。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导师。那么,这些人都是佛的学生。诸位看了经文,也许会说,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有小乘的声闻?因为,在四十八愿里面我们晓得,他方世界,定性二乘都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法门,纯粹是大乘法;所以说是,极乐世界没有小乘人。小乘人也不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个地方就得说明了。此地所讲的声闻,或者讲的阿罗汉,名词与小乘相同,其实都是真实的大菩萨。前面跟诸位说过,天台所判的四教,有藏、通、别、圆;贤首则判为五教,所谓,小、始、终、顿、圆。那么别教七住菩萨、圆教七信的菩萨,都是断了见思烦恼。就断证上来说,与小乘阿罗汉是相当的、等齐的;但是,在愿力、在见解、在修行上来说,要比小乘的阿罗汉,超过的太多太多了。所以,名同而实异啊!我们晓得,确确实实是菩萨。那么但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我们知道,烦恼是可以顿除,习气同样地难断。那么,换句话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依然是带著过去生中的习气,必须在西方极乐世界,渐渐地断除。那么,如果说,在他方世界,以往都是修学小乘,小乘的习气很浓、很厚,一下子除不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阿弥陀佛一定是先以小乘教义来教他。就是顺著他的习气,顺著他以往所学,这样子就更是契机契理了。而后,再逐渐逐渐地把他的境界往上提升。那么,这一点意思,我们必须要懂得。所以,也有这个,阿罗汉这个意思在。你比如讲,这个先修小乘人,并没有断见思烦恼,他是伏断烦恼;伏了烦恼之后,发愿带业往生。那么,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当然,先断见思;这个断见思就是事一心,证得方便有余土。可是,在习惯上来说,是证得阿罗汉果。这是讲他方的习气,说之为阿罗汉也未尝不可。那么,这个数字,太多太多了。诸位想一想,不要说四果罗汉,就是初果的圣人,小乘初果之人,在我们的世界都是相当稀有。而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太多太多了,几乎是数不尽的。诸位想想,这个庄严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四十八愿里面,有一愿说,就是第十四愿,佛曾经讲,他说,假如我成佛,我国中的声闻弟子,三千大千世界悉成缘觉,这是一个比喻话,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所有的众生,都证到辟支佛的果位,大家合集起来,用百千劫的时间来计算,要是能够知道数字的,那我就不成佛。那么,现在阿弥陀佛成佛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声闻弟子,果然如他老人家所的,不要说是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计算,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辟支弗,也没有办法计算出来。不独声闻是这么多,菩萨往生的那个数字,也是无量无边,无法计算。所以说,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在大本经里面,赞叹极乐世界菩萨的种种功德,经上,也就是佛,给我们举了二十三个比喻。那么,诸位从这里看,这个地方,刚才我是都讲过了,这一段是已经讲过,诸位看一看,‘声闻、阿罗汉,名同小乘,实是大乘,如别教七住,圆教七信,断见思之类。’

这是大本,就是无量寿经;那么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种种功德,有二十三种比喻。那么,这二十三种,我们在此地也略为跟诸位介绍。因为,赞叹菩萨的功德,能够激发我们自己念心。那么,我们如果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具备这些功德利益。

第一是智慧深广。我们在娑婆世界求智慧的确不容易,到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是有深广的智慧。像佛所说的,犹如大海。这个大海是比喻,比喻它的深,像大海那么样的深,海那么样的广大,看不到边际。

第二是讲定功。这个三昧,就是定。三昧不动,就像那个须弥山王一样。我们看大山,它坐落那个地方,如如不动。

第三说是慧光明净,超过了日月,就是智慧光明亮清净。清净是一尘不染,智慧的光。

第四,净法满足。像这一些我们要注意到。净是清净,一切法里面无不清净。‘满’是圆满,‘足’是具足。那么,我们想想,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这两桩很难得到。特别是这一条;那一个人不想修自己的身心清净呢?可是,我们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不能够称心满意。

第五,平等如地。这个地在佛法里面,常常用它来表法。平等如大地,大地之平等,你比如说,它一切都能够承受。你洒上香水,它也如如不动。你就是粪便放在它上面,它也如如不动,这就是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心就平等了。所以,菩萨里面有地藏菩萨。地藏是代表平等心。而平等,在菩提心里面,是直心的意思。所以,它是相当的重要。那么,我们学佛,头一个就是要修平等心。而在中国固有文化的教学里面,我们晓得,是以孝道为基础。孝道就是建立在平等如大地的理念上。晓得十方三世是一体,无二无别;这才叫真平等。也就是佛家所讲的一真法界啊!这一点,希望我们要细心地体会,要拓开自己的心量,犹如大地,无所不载啊!拓开自己的心量,无所不容,一切,我们都能够包容。

第六是讲清净如水。这个清净如水的意思,是说这个水,尤其是清净的水,它能够把这个污秽肮脏,都清洗得干干净净。那么,这个是比喻菩萨的功德,能够把一切烦恼、不净,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取这个意思,清净如水。

第七是犹如火王;这个火在此地比喻烧烦恼之薪。把这个烦恼比喻作柴火。‘火’,比作智慧。那个烦恼遇到智慧,烦恼就消失了。这个柴火遇到火,都会烧尽了,都烧成了灰尘了。

第八比喻,如风行世。这个风是比喻无碍,就是没有障碍,通行无阻。

第九是把它比作虚空,犹如虚空。虚空的意思是说不著相;一切它不执著,像虚空一样。

第十讲是净如莲花。这是讲清净。莲花,诸位晓得,是出污泥而不染,在此地,也是取这一个意思,取不染污的意思。

第十一是比作大乘。大乘,鉴别小乘。这个‘乘’,原来就是车乘的意思。古时候的小车只能乘坐一两人;大车就可以能乘很多的人。这个大车,在一般讲,在从前马车是最大。马车可以乘十几个人。那么,当然现在的车比从前更进步、更大了。一列火车,可以坐几千人。那么,这个取,是运载量广大的意思。

第十二是比作如震法雷。雷的音声,这个打雷了,你看有多少人,这个心里面,都有震动,都惊动了。这个取意,取惊觉的意思。还有很多人,他还没有能够警觉到,雷声一响,他警觉到了。那么,这个雷是比喻佛说法的音声。

第十三如雨甘露;这个雨字念声,当作动词,就是落下来。这个是我们讲,降甘露的意思。这是比喻菩萨功德,能够滋润一切众生,犹如甘露水啊!

第十四如金刚山。这个是比喻一切魔王外道,不能够动摇你。这个意思,我们也要多多地留意。因为,我们现前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正如同佛在楞严经里面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魔王外道的言论,充斥在世间;随时随处,我们都能接触得到。假如,自己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慧眼,很难不为他所动摇。但是,诸位要晓得,如果为魔王外道邪知见所动,那是我们自己最大的不幸。我们这一生,势必又要空过了;换一句话说,我们得不到成就了,被魔王外道所欺骗了。

第十五如梵天王。梵天是最极清净。‘梵’就是清净的意思。梵天王,在梵天当中是最清净的了。这个取意,是取这个最善的意思。我们世间人所讲的善良。世间里面善良的人,当然,是以梵天为最胜,取这个意思。

第十六,如大树王。这个大树王也是比喻。树大,则荫凉大;它能够遮荫,特别是在夏天,大太阳的底下,我们要遇到一棵大树,都会在大树底下乘凉。那么,这就是荫福众生的意思;我们世间所讲,保佑众生,取这个意思。

第十七,如优昙花。这个优昙花,就是我们所讲的昙花。昙花是难得见到的,难得见到的,所以说,‘昙花一现’。那么在本省还比较多。像我们往常在大陆,只听说过昙花,没有人见到过。那么,在本省,昙花很多,也能看到。可是昙花开的时间的确很短。那么,这个是取‘稀有’的意思。诸佛菩萨出现于世间,也就像昙花一样,难得见到。这是讲,在我们这个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就不一样了。那一边,诸佛菩萨无量无边,那是常见的。

第十八如金翅鸟。这个金翅鸟,它有很大的威力。我们晓得这个世间的龙很大。但是,龙就怕金翅鸟。所以,佛,这个经里面,举金翅鸟,他这个意思就是他的威力,能够降伏外道。

十九,如众禽游。‘禽’是鸟,好像许多鸟在这个旷野当中游戏。这个比喻是喻比无所隐藏的意思。自由自在,没有隐藏的。他的智慧功德,全都展示出,给一切众生,来观摩,给一切众生学习的机会,没有隐藏的。

第二十是犹如牛王。那么,这一句,我想,可能与印度当年这个风俗习惯有关系。因为,在西方,一直到现在,都还有斗牛的这个风俗。那么,牛王呢?当然,这是斗牛里面,这个牛是非常地勇敢,它这个体力超过它这一类。所以说是比喻无能胜的意思。

第二十一,如大象王。象,是非常聪明;而且呢?它是懂得人性,它能够调顺,这个是比喻善调一切众生,取这个意思。

第二十二,如狮子王。这个狮子王是佛说法,我们常常比作狮子吼。那么,这是讲它的威德,取这个威德的意思。无所畏惧。

最后是旷如虚空。那么,这是比喻佛的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完全是平等,犹如虚空,对待一切万物一样,完全是慈悲、平等。那么,这二十三种比喻,末后有一个总结。如果要是广说,是百千万劫都不能够穷尽。那么,由此可知,这诸菩萨的功德,实在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不但是我们讲,我们是无法尽说,就是诸佛如来也都是说之不尽。

请看下面经文,那么,这也是结由佛的力量。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文,与前面完全相同。但是,意思与前面不一样。因为,前面所讲的是成就,依报庄严。此地所说的、所指的是成就正报庄严。阿弥陀佛是以光寿无量为庄严,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了。那么,他老人家的那些学生,是以数量众多,无法计算为庄严。那么,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一点意思。法会的殊胜,一定要人众多,才显得它的殊胜。可是,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更难得的是一乘了义的大乘佛法,真正如古人所谓‘曲高和寡’。换一句话说,在人众众多这样庄严的场面,在今天真是愈来愈少了。这也就是说明,我们的社会,从科技上来讲,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从道德上来说,现在整个世界,道德观念,一天比一天低落;在学问的水准上来说,一般我们讲民众的知识,一般知识不错。今天的社会那是相当的普遍;而在高深的哲理,确实不如以往。佛法,在以往由于国家的护持,国王大臣的拥护。所以,法师讲经,会场上有几千人,有几万人,这种场面出现。的确是非常地庄严。这样的盛会在今天已经是不多见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种殊胜的法会,庄严的场面,真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那么,这个依正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愿力、行力所成的。行愿是能成就;光寿无量,声闻菩萨无量无边,这是所成就。与阿弥陀佛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完全相符合。由此可知,愿力不可思议。这是几句要紧的,我写在此地,希望诸位能够记住。阿弥陀佛愿是讲他的四十八愿;行是讲他累劫修行。才能成就佛自己光寿无量;他的学生们就是化伴,这学生无数,这是所庄严的。

请看下面经文。依正庄严都说过了。这个后面要紧的,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的。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那么,我们把这个阿鞞跋致,给诸位作一个简单的解释。这是梵语,中国文的意思叫‘不退转地’;里面包含著有三个意思,就是三不退:位、行、念。前面的经文给我们说过,极乐世界的环境、极乐世界的人事,种种庄严。实在讲,这个经上讲得太简单了。认真的讲,说不尽!这些话的目的,是教我们生起信心,应当有信心发弘愿,求生净土。在一切行门里面,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一种殊胜超绝,不可思议的法门,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是最为稀有,也最为难闻。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福慧,你怎么能够闻到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你果然相信了,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就能够圆证三种不退转。那么,这个就是阿鞞跋致的意思。

这个第一种叫位不退:意思是说,只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在那边,最低限度也相等于声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是阿罗汉了。换一句话说,到那边去之后,最低限度,这个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就断掉了,不会再生起。所以,我们说地位不会退转。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修行人总是进进退退。一般进得少,退得多。所以,这个修行很难有成就。这个,不退堕到凡夫地的太少太少了。我们每一个同修,你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修行,今天还是在凡夫地,原因在那里呢?就是退得太厉害了。第二种叫行不退:行是讲他在度化众生。就度化众生这一点来说,他不会退到二乘的地位上去。这个度众生是很难的事情。你很热心的把佛法送给他,劝他来修学。有的时候,不但他不接受,他还要毁谤、还要侮辱。那么,你难不难过?你想,唉呀!众生难度,算了!我还是当小乘去吧!不找这个麻烦了。这个就是容易退堕的原因。那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天天在十方世界,帮助佛度化众生,遇到种种障难,你也不会退堕。第三讲念不退:这个‘念’意思是说,自自然然你这个功夫增长,精进不懈,一直趋向如来地,这是最难最难,在西方极乐世界都得到了。不退到凡夫,不退到小乘。在大乘里面,不退转。这种三不退,唯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圆满的证得。

那么,还有三个意思。这个也是佛经里面常讲的,这三种不退:第一种叫大乘不退;第二种叫已得不退;第三种叫未得不退。这个要跟诸位来谈一谈。那么,什么叫大乘不退呢?这个大乘不退与前面三不退里面的行不退、念不退很接近。他不会退到小乘,换句话说,他决定不会退到自了汉,这个叫大乘不退;已得不退,这一点,在我们这个世界很难保持。譬如说,我们已经得到的‘定’退掉;我们已经得到的这个开悟,有时候会退转,又迷失了;我们证得的果位,也会退掉,也会退转,很不容易保持住。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所证得的,决定不退转。譬如说,在菩萨位子上,五十二个地位,一步一步的,只有往上升,没有退转的道理。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诸如华严经的这个例子。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已经看,初住以上的,才有地位,为什么呢?位才不退  初住以上的位才不退。十信位的菩萨,经上为什么不说?原因就是,进进退退。十信位是进进退退啊!这一种情形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了。所以,你所证得的,决定不退。那么,这是讲已得不退,实在是难得。你比如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能够有这样殊胜的功德,那我们很喜欢,凡是我们所学过的东西都不会忘掉,忘掉就退转了嘛!那么,诸位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保持住?保持不住,会忘掉,会退失掉。这是我们学东西很难成就的一个障碍啊!你要是愿意博学多闻,愿意一闻永远不忘,那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你听一遍永远不会忘掉。的确,在那边是一闻千悟啊!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后面这个未得不退。你没有得到也不退。这个意思是说,只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所没有得到的,为什么讲不退呢?因为它没有任何障碍会阻碍你精进。像前面所讲的不退,非独指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老参、那些老学生,就是刚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也得到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正如同经里面所说‘五逆十恶’,如果在临命终的时候,他能够猛然回头,十念就可以往生。这个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虽然是下下品往生,也能够得三不退。这是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加持这一些业障深重的众生。也是持名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才有这样殊胜的好相。那么,这一段经文,确实是难信当中的难信之法。

那么,我们晓得有这种不退转的好处。也许有人要问,是什么原因,教出生到西方世界的人,都能够圆证三不退?古大德引用经论里面,给我们简单的解答这一个疑问。第一个是三种不思议的因缘。第一个是讲心性极致,这是讲三要—‘心要’,意思是说,心性平等一相。名字、相状、皆位,皆称性缘起。完全从礼上来说的,他那里不退。第二就是讲境,境界;持名奇功,非常之奇特,这个功用。讲到这个境要,他是以一句佛号为他的境界,所缘的境界;这一句佛号是所缘的境界。执持名号,这个‘持’,就是智慧照了;在般若经里面讲的,观照般若。因此,它的果报不可思议。那么,我们想想,我们念佛,这个口里念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观照般若?如果是观照般若,那你这个念佛,就相应了,那就真正有相当的功夫。第三是讲这一个法门。弥陀大愿,显示出这是法门要。导师—阿弥陀佛,他在因地当中所发的四十八愿。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生皆不退;只要往生,个个人都能够证到不退转。那么,这是古德从理论上,给我们说明心要、境要、法门要。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人人都证三种不退。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殊胜。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都见到了。

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引这个十疑论,给我们讲,有五种因缘。这个五种因缘,我在此先念一念,然后,我们再来给诸位作一个简单地介绍。

第一个是:弥陀大悲愿力摄持。

第二个是:佛光常照故。

第三个是: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演法音。

第四个是:纯诸菩萨,以为胜友。

第五个是: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

因为有这五个殊胜条件,所以,他们证这个三种不退转。那么,这个五段,我给诸位略略的说说。这个名目,希望大家要好好地把它记住。所谓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就像大本四十八愿里面所说。阿弥陀佛讲,我要作佛的时候,凡是闻到我的名号,归依精进,就能够得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这个第三忍就是无生法忍、寂灭忍,与诸佛法永不退转;那么,他有这么一个愿力在。所以,我们晓得这是阿弥陀佛愿力摄持的。他今天成佛了,凡是生到他那个地方,必证三不退。那么,这是讲它的因。缘呢?它也特别殊胜。第二佛光常照:佛,前面说过,有智慧光、有身光。佛的智光、身光常照你,于是,你自己的菩提心念念增进,所以,绝不会退转。如同大本经里面所讲,见佛光明的人,必定生清净、平等、慈悲心。那么,凡是念佛之人,只要这个念与佛相应,凡是相应这个念,佛放光明,摄受这一个人。纵然,这一个人在险难之处,他也可以避免,他也不会堕落。这个是佛光常照。换一句话说,他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他念念觉而不迷。诸位要晓得,念念觉而不迷,这个就是佛光常照的殊胜功德利益。若不是佛光常照,我们六根摄六尘境界,是很容易被外境所迷惑的。所以,佛菩萨真的保佑我们,我们自己要能够觉察得到。那么,第三就像前面经文,我们所读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六尘说法,这个是不退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人容易退转,那就是,我们闻法的机会太少了。学佛的人,自己都有这种经验,一听佛法,唉啊!头脑就清醒了,心地就清凉了。许多的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三天不闻佛法,烦恼完全恢复。因此,我们这边闻法的机缘,真正是所谓‘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这就是我们退转的原因。那么,回过头来看,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而且是二六时中,简直是没有间断的。换一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会有烦恼的薰习。一天到晚,念念当中,无有间断,殊胜佛法的薰习;他怎么会退转呢?所以说,退转的缘没有了。第四讲那一边的善友,就是你的同伴,你所接触的人,都是纯诸菩萨。换一句话说,连个声闻缘觉都没有。前面所讲的声闻实在都是菩萨,纯与菩萨盛会。这个里头,没有恶人啊!我们这个社会,你容易退转,就是有很多恶友。所谓恶友就是,有很多好朋友,他不信佛的,他常常要拉你去玩。你在这个地方听经,他说,那个地方好玩,今天很难得嘛!我们一道去玩玩,把你拉回去了。你要往佛法上精进,这一些人把你拉到五欲六尘。有的时候,自己做不了主了;有的时候,为了情面,唉呀!找多少次不能不应付,他一应付,又退转了。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种情形,所以,那边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没有魔、没有外道、没有邪知邪见的人,外缘殊胜;内里面没有烦恼,念念生长智慧,这是不退转的原因。最后这一条说,到那一边去,寿命长久。寿命永劫,与阿弥陀佛一样。生到那个地方果报就是无量寿。寿命长,佛法虽然无量无边,你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学。这个也是你不退转的原因之一。你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那么,又如起信论上所讲的,起信论上说:‘生彼国者,常见佛故,终得不退。’这一点,我们也要记住。起信论是马鸣菩萨造的。马鸣菩萨,在大乘佛法里面,他有很崇高的地位。那么,这一位菩萨也是求生净土的。起信论里面说得清清楚楚;起信论这一部书,我在讲习当中,在大专讲座当中,特别为大家介绍。因为,在这一个时代,一般人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实际上,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邪思说法,如恒河沙。’的时代,众生求知识的欲望,愈来愈大,愈来愈迫切。大乘的经论,数量很大。古人形容所谓是‘浩如烟海’,我们怎么能够读得尽呢?如果,要不涉猎,自己心理面,总免不了有遗憾的感觉。马鸣菩萨早晓得,末法众生人的心理,所以,他依据百部大乘经,就是重要的大经大论全都包含,像华严、法华、楞严、楞伽、般若,这些诸大乘经,叫百部大乘经。将经中的义理,把它浓缩成两卷的论文。换一句话说,我们读了这两卷的起信论,你就读了百部大乘经了。由此可知,这个两卷的起信论,对于一个研究佛教教义的人来说,它是如何的重要。起信论的注解很多,历代也有不少的人,在讲这一部论典。但是一般的讲演,总是受时间的限制,不能够细讲。那么,我们华藏图书馆,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一个道场。所以,我们有许多重要的经论都可以细说。像六祖坛经,我们就讲九十四座,也就是九十四次,才把它讲完。我们每一次是一个半小时,讲了九十四次才圆满。这一次起信论,我们预定讲一百次,每一个星期讲一次,也就是两年圆满。所以,我们可以细细地来讨论这一部论典,作为我们将来深入大乘经藏的一个基础;将来,我们在这一个录影室里面,也要把这个部论典,当然,不能像在讲堂那么详细,可是,也得要好好地把它讲一遍。帮助供养诸位同修,修学大乘。那么,这是这一段讲的,往生皆登不退。

底下一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补处菩萨很多,显示出这个地方特别的庄严。请看经文。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这个数字太大太大了!其中,就是指这个三种不退之中;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个当中,多有一生补处菩萨。菩萨,称之为补处,换一句话说,菩萨的地位,它到了头了。这个意思就是候补佛,那个地方佛出缺了,他就到那里去成佛了。那么,由此可知,补处菩萨与佛,只是有在位,不在位的差别,除这个之外,没有差别。那么,换一句话说,他的修证已经圆满了。与佛实实在在没有两样,那么,这个称之为补处菩萨。像我们这个世界,候补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的内院。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候补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过去之后,在五十六亿万年以后,他降生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这是为贤劫第五尊佛。同样地,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是候补佛,将来,阿弥陀佛入灭了,就是观世音菩萨在那里候补。那么,这是讲,这一生补处菩萨。

候补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的内院;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候补佛。释迦牟尼佛法运过去之后,再五十六亿万年以后,他降生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这是为贤劫第五尊佛。同样的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是候补。将来,阿弥陀佛入灭了,就是观世音菩萨,在那里候补。那么,这是讲这一生补处菩萨。

这个,佛在无量寿经里面说过,他告诉弥勒菩萨说,他说,此世界中,就是指我们娑婆世界,是讲一个大千世界。佛说,这个世界当中,有七百二十亿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些菩萨,每一位都曾经供养无量无边佛,就像弥勒菩萨一样。那么,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一些菩萨众无量无边。我们如果真正觉悟了,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晓得,你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菩萨数目当中之一呢?你也是啊!就看你几时觉悟。这个意思,到底下,我们要跟诸位来说明。

在华严经里面,有一段这个意思。我们读华严经的时候,再看这个西方净土,使我们深深感到一代时教。这个一代,我们就释迦牟尼佛来讲。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连头带尾就是五十年,教化众生,这叫一代时教。唯有华严经这一部经,说明一生圆满成佛,这是讲得最究竟、最圆满的。那么,这个就是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代表华严经这个法门。初参文殊菩萨,得根本智,这是个基础。没有根本智,就没有修行的本钱,也就没有成佛的本钱。所以这是非常非常地重要。然后,五十二位善知识,他得的是差别智,也就是后得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差别智是无所不知。所以,我们在般若经里面讲,般若无知,是讲根本智;无所不知,是讲后得智;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那么,这个就是他一生圆满之因。一圆满成佛,这是两种智会啊!根本智,破烦恼障;差别智,破所知障。两种智慧合起来,破无根本无明,所以一生圆满成佛了。但是,他一生真正圆满之因呢?是以,最后普贤菩萨,就是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才是真正圆满成佛的。这是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的。是以此净土,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劝进华严海会一切圣众。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到普贤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这个意思上来看,我们很容易看出,华严就是大弥陀经也。华严经就是大弥陀经嘛!而这个弥陀经呢?可以说,它是略华严经也,是个简略的华严经。诸位在一切经里面,那一个不是看中了华严呢?华严经太大了。我这个地方写的一段,希望诸位要多看几遍,你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是这个意思,诸位要是体会到了,你就把这个小本弥陀经,当作真宝了。为什么呢?它是华严经的略本。换一句话说,它是华严经的精华之所在。八十卷,再加上四十卷,除掉重复的,九十九卷,那么长的经,真的,念一遍,都要花十几天的功夫。你一天念八个钟头,你要把一部华严经念完,恐怕得要半个月到二十天,你才能够把它念完。你要是一天念三卷,那这一部念完九十九卷,正好一个月,一个月才念一遍。念前面,不知道后面,前面都忘光了。如何来受持呢?这个小本弥陀经,太好了。只有一卷,文字不多,便于受持。这一点是佛真正大慈大悲啊!我们有这一部弥陀经,什么都够了。

或者,有人要问,这一个世界,候补佛只能有一位,如果这么多了,那怎么办?像从前帝王时代,这一个国王皇帝,他的储君,太子,就是候补他的位子的这个太子只能有一个啊!要是多了,那不是麻烦事情了吗?那么,诸位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前面已经略说过了。候补阿弥陀佛的是观世音菩萨;而后补观世音菩萨的则是大势至菩萨;其余的没听说有那么多。诸位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候补佛所以多,并不是单单它那个世界的候补佛;而是十方世界的这些候补菩萨,几乎每一天都不离开阿弥陀佛,都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所以,它那个地方候补佛多了。你比如说,我们这一边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常常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弥勒是候补佛,但是,他不是西方世界的候补佛,他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候补佛。所以,有一些人,他大概过去世常常修弥勒的法门;对弥勒菩萨,有很深厚的感情;他不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发心求生弥勒净土。希望将来,就是五十六亿万年之后,弥勒菩萨,降生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他也要参加一会,作弥勒菩萨的大弟子;像释迦牟尼佛会下的舍利弗、目犍连一样,帮助佛弘法利生。这个愿未尝不好。可是,往生弥勒净土并不简单,弥勒净土距离我们虽然近,但是,它的条件很高。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所以,他的净土,条件是要具备唯心识定。那么换句话说,你要是没有这个条件,你虽然对弥勒菩萨有很深的感情,弥勒菩萨也没有法子帮助你。可是,你要真正想生弥勒内院,又没有这么深的定功,也没有这么大的智慧,去研究唯识。有一个办法,希望你多想一想;咱们可以往生西方净土,西方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你生到西方净土之后,你再转头过来,再到弥勒净土,那是易如反掌啊!为什么?弥勒菩萨常常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学,他到那儿上课,在那里教唯识。你要遇到他了,‘弥勒菩萨,我很想到你弥勒内院去参观参观,好不好?’那弥勒菩萨一定说:‘好,没有问题,你跟我一道去。’这就去了嘛!这就讲你不必去费那么多脑筋,去修唯识,也不必费那么长的时间去修唯心识定,一样可以到弥勒内院去观光观光。这个是最稳当的一条道路。所以,你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菩萨的净土,可以说,你完全都得到了。这样殊胜的所在,你要是不去的话;那你实在是个愚人,你不算是聪明人。聪明人那一个不希望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十方诸佛菩萨国土,你天天自由自在,喜欢到那里去,就可以到那里去,没有一切障碍。换一句话说,十方世界,你全都得到了。这个才是真正聪明人。

下面经文,就是佛劝我们往生。这是本师苦口婆心。请看经文。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

这一句话是本师苦口婆心,劝我们应当发愿。这个众生闻者,就是这一切人有这个缘份,听到释迦牟尼佛说这一部经。我们今天有这个缘份,我们也是闻者之一。现在佛劝我们应当发愿。发什么愿呢?要发愿,

‘愿生彼国’,为什么?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好处就是在此地,像刚才跟大家讲的弥勒菩萨,十方诸佛菩萨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能往生了,这些上善之人,诸佛与这些补处菩萨,你可以跟他们聚会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你怎么不开智慧呢?你怎么不长学问呢?你怎么不成佛道呢?所以说,这是本师迫切、苦口婆心劝勉我们,应当要发真正的大愿,这个大愿就是愿生西方净土,是发这个愿。我们看应当这两个字,才能够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苦口叮咛,惟恐我们听了之后,像耳边风一样,听过就算了,而没有能够从听闻而生起信心,由信心生起往生的大愿;由愿力,我们认真地来修行。所以,本经这是以信、愿、行为三资粮。所谓三资粮,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也可以说是往生的三要素,这是讲到三资粮。那么,这是我们要记住,信愿行—净土资粮。资,好像是资本、本钱;粮是讲的道粮。在从前,出门旅行,身上总要带一点钱,旅费,还得要带粮食,因为,以前旅行不见得到处都有旅馆可以住,都有饭店可以吃饭。如果遇不到旅馆,遇不到饭店,你自己带著有干粮,所以才能够维持,这个旅途上不至于有什么饮食上的欠缺,所以要带水,带干粮。那么,在此地用这个比喻,如果,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上面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所以,这个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一定要具足。

何况,古大德常说:‘临终的往生,全仗愿力。’完全依靠愿力,愿力实在是不可思议。那么,从本经上来看,佛,首先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用意是劝信。到这一段文,这是劝我们发愿。愿,这个力,实在是不可思议。世出世间法,我们常讲:‘有愿必成’。只要你这个愿力不退转,一定会满愿的。所以这个愿力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极乐世界,所以有这样的庄严,大家想一想,还不是阿弥陀佛自己在因地里头,对世自在王所发的四十八愿。所以,那个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啊!当然,也是众生净业所感。众生的净业与阿弥陀佛愿力集合而成西方世界依正庄严。

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说,他说,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一切诸根皆悉败坏。人到死了,没有几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个五根都烂掉了,都坏了。这个身体渐渐变成枯骨,骨头变成灰,灰再化成泥土消失了,没有了。所以,我们的身根是假的、是虚妄的、是幻有而不是真有。是无常,不是常常存在的啊!不是真金刚不坏身啊!身且无常,身外之物,那一样你能保持得住呢?你的名闻利养,你在世间种种的地位,你的这个多大的这些财富,你的产业、你的眷属,没有一样你能够带得走啊!到后来都要散掉的啊!这一点你要觉悟啊!菩萨给我们讲:‘唯有愿王,不相舍离’这个愿王,当然是指的十大愿王。你要是能够像普贤菩萨发这个十大愿王,到你临命终时,什么都带不走,愿王跟著你。就像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所发的这个四十八愿,他生生世世没有一样东西会常跟著他的,唯有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也是愿王啊!生生世世不相舍离。所以,今天有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果报。由此证明,这个愿力不可思议。愿力是修行的先导啊!好比它在那里引路,我们出外面去旅行,对于那个地方不太熟悉,我们请一个向导。愿力仿佛是向导,导引著我们往前精进。那么,极乐世界,不要说别人,等觉菩萨尚且发愿往生,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等觉菩萨里面,只要一提起来,那一个不知道,文殊、普贤?我们看看,文殊、普贤,他所发的愿。普贤菩萨,有一首颂,这一首颂就是他发愿往生的,他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文殊菩萨求生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偈子,与普贤菩萨,可以说完全相同,就是简略了一点,它是五言颂:‘愿我命终时,尽除诸烦恼;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那么,我们看了这两位大菩萨,这两位都是等觉菩萨。他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话。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在道业上、在学问上、在德行上、在福报上,那一样能够比得上,文殊、普贤?文殊、普贤,尚且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如果还要麻木不仁,还要不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太愚昧了吗?

经文里头说,所以者何?这里头有两点意思。第一:也许有人说,娑婆世界也是佛国嘛!何必舍此求彼呢?兜率内院,也是净土,距离我们这么近。西方净土,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何必舍近求远呢?这个话,乍听起来,好像也很有道理。刚才讲了,其实不然。因为,弥勒净土虽近,它的条件很高。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成就为心识定,那是不得其门而入。西方净土,看起来好像是远,实际上容易往生。那就是它的特别之处,是带业往生。那么,第二:也许有人问,十方诸佛的刹土,无量无边,为什么要单单叫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国土?东方药师佛琉璃世界,为什么我们不往生,要去往生西方?那么如果说提出这个问题来说。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在一切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十方诸佛国土,我们拿来比较比较。的确,西方殊胜。再有一点,如果,佛劝你往生东方,你又说:‘那还有西方又何必一定要指东方呢?’由此可知,这个是毫无意义的戏论。如果我们是真正的佛弟子,是佛的好学生,就应当听佛的教诲。佛教我们求生西方,我们就依照佛的教导,求生西方;这才是佛的好学生。

后面,我有一句话在此地,奉劝诸位。‘发愿求生佛国,诚为今日当务之急,即为世间第一智人。’千万不要自己再耽误了自己。这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曾经听到过这个法门,曾经在这个法门里面用过功夫,下过功夫。换一句话说,我们的愿力不坚固,为外境所转了。所以,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机缘,常常错过了。希望这一生,我们再也不要错过了。这是,我在此地劝勉大家。

下面一段经文,正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了。你既然发愿了,发愿要行。前面讲过,信愿行是这个法门基本的三个条件。行?怎么个行法?请看经文。经文里面,正式指示我们‘执持名号’。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这个意思讲,不可,‘以’当用讲;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根福德因缘,要多啊!少了是不行啊!在此地我们先要把这个因、缘、果,就一般这个因缘果,跟诸位略说一说。诸位请看这一个表解。凡是学过一些佛法的同修,都晓得佛法是讲因缘生法。佛法它是将一切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法,一类是色法。心法是四元生;色法是二元生。那么,这个地方讲的四元。这个因呢?就是亲因缘;这个里头包括三个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个四种缘生的心法,结果了。如果,说是色法,像植物与矿物;它有亲因缘,它有一个增上缘,它不需要所缘缘、无间缘,这两种缘。但是它需要它是需要增上缘,有亲因、有增上缘,它就结果了。所以,佛法里面平常讲因果,当中这个缘省掉了;实际上,应当怎么讲呢?因、缘、果。‘因’加上‘缘’,才会结果。‘因’如果是没有‘缘’,它就不会结果。所以,佛法里面,讲这个解脱之道、讲这个了生死、成佛道,它的缘、这个因就在此地,这个依据的理论就在这个地方。那么,从因上讲,我们本性,就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从因上说,本来具足的。缘上呢?这所缘缘、无间缘,这是事造的净土。所缘,就是我们现前这个一念之心,所攀缘的西方极乐世界,这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无间就是我们所缘的这个缘不能够间断。念念,心里面想著净土,念念愿生净土,这个就是无间缘。增上缘呢?佛教给我们一心持名,这是正修;持戒修福,这是助修;正助双修,这是自力。到临命终时,接引往生,这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力量;这叫二力法门。所以,我们具足这个四缘了,将来一定有这个果报。这个果报是往生圆证三不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一生圆满成佛。圆证,‘证’是证什么呢?证性具十法界,证事造净土;叫你亲证这个境界。那么,这个是四元在此地,简单说明这个理论的依据。如果,我们真正在这个道理上,能够体会到一些,对于西方净土这性具、事造,就不会怀疑了。我们的信心才能够真正地建立,我们的愿、我们的行,都是真切的。往生净土,在这一生当中,必定成就。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