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净界法师: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8-12 14:13
标题:
净界法师: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解释:我们的目标是无分别,当真理真实出现的时候是不能分别;但是过程一定要分别,你过程没有分别,没有用文字的引导来修正你的思想,那你就不能悟入真理了。这个分别要怎么分别呢?我们说明一下。
这个分别的方法,这个地方的方法是讲行相,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心”。大乘止观跟小乘止观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小乘止观它的空,是对外境全盘的否定,它就从无常下手,反正一切法被无常一观照以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东西都消灭掉,没有价值。所以小乘的空观,它所对的境界是五蕴诸法,整个五蕴被他的空观一对治以后,全部消灭掉。大乘佛法的空观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它是保留外在的因缘,这个因缘依他如幻,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动它,你知道它是生灭相,但是你不能去破坏它。
那你要去破坏谁呢?所以大乘的空观它所要对治的是你心中的遍计执,你心中的名言妄想。“遍计本空”这一句话的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内心的平等,这就是遍计本空。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人,诶,这个人对我很好。当你动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你的心开始不平等。这个时候你马上要观照:这个人对你很好,你已经落入了不平等。不平等就是说,你已经开始在造业了,这个生死业力开始启动了。你要把不平等调成平等,你应该观照说:这个人对你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坏,你的心就平等了。
所以你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你心中的名言,你要记得一句话:多用否定的话,少用肯定的话。诸位如果读过《大般若经》你会发觉,佛陀在《大般若经》里面,很少用肯定的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这个意思。
但是你要注意,否定不能否定单方面,要二方面都否定。若你想这件事情对我有好处,你便开始不平等,你要开始对治:其实这件事情对我,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你的心平等,就是远离二边。所以你对于每一件事情,你都用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你的心安住在平等。
所以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修大乘空观的时候,你尽量少用肯定的字眼,多用否定二边的字眼。你不能否定一边,因为否定一边,一高一低也不平等。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他刚开始修观的时候,是先破对外境的执取,先破所取相,就是对外境保持平等,然后再对治能分别的心。因为这个外境对我们是比较疏远,所以我们比较好对治,刚开始先对治对外境的不平等,然后再对治内心对自我的不平等。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于一切法唯有识性”,就是把我们这种有所得、不平等的心,带入到平等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去,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进入到平等的圆成实性。依止这个平等观,“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这个就是修行大乘止观的整个过程。
修行大乘止观,我们也说过,整个大乘止观,它很强调内在的改造,它不改变外境,外境完全不动,因为依他如幻,一切法有它背后的因缘,你知道就好,但是它是让自己用平等心来面对。
我们看黄河,黄河泛滥一直是中国很大的天灾,你看黄河一触动的时候,生命财产的破坏不得了,所以治理黄河永远是历代君王一个重要的政策。刚开始是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他用围堵的方式:你会泛滥,我就做很多的堤防来阻挡你。结果,这个水你不要看它看似柔弱,其实坚强,它一发狠的时候,再大的堤防都被它冲破,就失败了。大禹很聪明,知道这个水不能跟它硬挡,要疏导,把它疏导到一个干旱的地方灌溉良田,不但没有坏处,还有好处。
其实我们的心也是这样,看似柔弱,但是它要狠起来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对心,你能够硬压,像外道的无想定?其实这个无想,完全把这个心的功能、思想完全压住,这不是一个好方法,来生它会更严重。
诸位要知道,大乘的止观,就是你要很勇敢地面对内心错误的思想,然后用佛法慢慢地加以导正,不要去压制你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念佛,当然这是刚开始的方法。我错误的思想一来,我就去拜佛,对,刚开始我们不一定要去跟它硬碰。但是你要慢慢培养一套方法,来疏导这个错误的思想,就是“遍计本空”,就是用否定的言词,把你的思想永远保持在平等,使令你离开好坏得失的对立。
因为这个好坏得失,都是你自己的概念创造出来的,世间上的事情哪有好坏?世间上的事情就是“依他如幻”,它就是随顺很多的业力,显现很多的影像,然后一直一直地过去、一直一直地过去。但是我们在过程当中,说这个是好、这个是坏,又产生很多很多的业力种子。所以我们应该让内心保持平等,这就是所谓的“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这就是整个大乘止观的相貌
。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8-12 14:14
学佛不能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得从内心上下功夫,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功夫,磨练自己,把所学的佛法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念佛、念咒就在修行。没有学佛前,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还很友善、会照顾,学佛后完全变了,把自己封闭、隔绝起来,对自己的家人不管了,生活统统不顾了,不照顾父母、不管孩子、饭不做、家务放一边,只顾一个人修法,别人说什么都不听,自己还非常有理由:这是把一切都放下,专心念佛修法!觉得这样最清净,要是遇到些事情占用自己的时间,心里就很烦躁,认为耽误自己的修行,影响自己进步、解脱。
这不是学佛,这样做是与佛法的精神相悖的,这样做不论修多长时间都修不好,不会进步,即便自己认为很清净,那也是暂时的,时间长了,家人就会反对你,朋友反感你,你想修法,就会受到来自家人的阻力,还会与家人产生矛盾。
佛法的精髓是慈悲,我们要学佛,就要学佛法的精神,而不是进行表面的形式,慈悲从哪里开始,从我们身边的人开始。首先就是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家人进行照顾,让家人欢喜,觉得佛法真好;原来我们脾气不好,现在改好了,不发脾气了;原来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现在主动承担了;原来总去埋怨家人,现在不埋怨了,转变成感恩,感激家人对自己付出,这样家人就会支持你、赞叹你,渐渐地也会跟着你去学佛,至少也会支持你学佛,不会再反对你。
对待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以前在工作中不愿意奉献,多干一点儿就抱怨,对同事不友善,怀有戒心,常常算计或者运用心计,背地喜欢说别人的坏话、闲话,现在改了,愿意奉献,愿意帮助别人,不再斤斤计较,这样大家都会喜欢你。
再有就是每天都慈悲地对待所有遇到的人,能够相遇就是有缘,没有缘分遇不到。我们在每天的待人接物当中,修慈悲、修忍辱、修布施、修宽容。遇到来欺辱我们的,因为一点儿小事,骂我们几句的,我们修忍辱,忍下怒火,不去争辩;遇到可怜凄惨之人,我们修悲心,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们,使我们的内心柔软;遇到喜欢占便宜的人,我们修布施,不和他们计较;遇到曾经损害我们的人,我们修宽容,以德报怨。这样每天才是真正的修行,每天都在进步。
每天有条件时,就抽出一定的时间专修自己的法,这个法要坚持不断,天天都要修,修法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就算每天修法时间不长,也会有很大的收益。我们在修法的时候,发心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一切众生快乐幸福,修法要回向给一切众生。
我们平时的生活该怎样还怎样,学佛后,该做的事情更要积极去做,在外在的行为上我们要做的更好,但是内心不要贪着,清楚明白一切都如梦幻一样,都是假的,统统都放得下,不必太较真,不必太认真。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就是内心中把一切都太当真了,放不下!其实所遇的人也好、事情也罢,都是来来去去的,一定的时间、地点、原因相聚,然后又分离,每天所遇的人和事都是在帮助我们进步的,我们要时时刻刻地欢喜。
真正的功夫是在尘世中练出来的,我们生活在尘世中,要把尘世当成一个道场,在每天的生活中用功夫、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进步,内心把一切都放下,这样才会自在,才是真正的修行。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