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有空,可常带自己的孩子到寺庙礼佛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6-6 17:41
标题:
有空,可常带自己的孩子到寺庙礼佛
离我家住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节假日,我便会带儿子去寺庙礼佛。有人也许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教小孩干这些,不是迷信就是迂腐。
其实,我带自己的小孩去礼佛,一则希望佛菩萨能够保佑家人平安,二则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佛法的熏陶,像佛菩萨一样具有一颗慈悲之心,能够普度众生。一个人没有普度众生的济世情怀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要知道,古代的那些名人学士很多都是受到佛法熏陶,精通佛理,具有济世情怀的。宋朝的范仲淹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为了教育儿子,我曾经把范仲淹的故事说给儿子听。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宋朝著名的宰相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在一个寺院里面读书,家里很穷,一天只能吃一锅粥。那锅粥早上煮好了,冬天冷,就在外面冻成块,然后他把这个粥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就着咸菜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断齑画粥”,就这么清苦。有一天他在寺院里面发现了一箱埋在树底下的黄金,这么贫穷的书生,见到黄金没有心动,他不声不响地把黄金又埋回去了,自己心里面根本不去挂碍它,没有偷盗的心。“不义之财君莫取”,圣人的训导他记在心里,绝对不犯偷盗戒,他心里想的都是国家,为人民分忧。
后来他去算命,就问相士说,你看我将来能不能做宰相?这个相士觉得这个穷书生口气好大,想要当宰相,就表现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范仲淹看他这个样子,马上就改变了口气,问:我如果当不了宰相,那将来能不能当一个医生?古代的医生是很穷的,不像现在医生这么富裕,古代人行医不是为钱,真的是为治病救人。这个相士听到这个人,一下子从大富大贵的宰相又降到了医生,表现出很困惑的样子。范仲淹就说了:当宰相可以救人,当医生也是可以救人,如果当宰相,能够救天下人,如果当不了宰相,我也希望当一个医生,能救几个算几个。这个相士听到他这番话非常赞叹,说“你这样的胸怀是真宰相心也”。果然,后来范仲淹做了宰相,他儿子也做了宰相,这就是果报。
范仲淹后来当了宰相,以前读书时安身的寺庙派人来找他化缘,说:“这个寺庙现在有破损,您老人家现在荣登相位,来帮助一下我们寺院吧。”因为范仲淹把他自己所有的钱都拿去布施做好事了,所以家里没有钱,于是他就想起那个寺院里面大树底下还埋着一箱黄金,然后告诉这个寺院的代表,你回去在那个树底下挖,果然是一箱黄金,于是对范仲淹就更加赞叹。这是十方赞美,都是因为他有廉洁的操守,不偷盗。
一个人还没有名、没有利的时候,能不为名利所动,这是读书人真正的功夫;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就是因为范仲淹有这样的道德、人品与修养,所以才能在如此复杂的官场中,“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范仲淹家里,有一块非常好的宝地,就是所谓的“龙穴”。一般人会用来做什么?就会赶快把祖坟葬建在这里,希望福荫以后的子孙。可是范仲淹并没有这样做,他反而把这块地捐出来建学校;这地在苏州现时是一所高中的校址。近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利益自己,而是希望让更多人在这优美的、依山傍水的环境中求学,这样的话,读书的效果就会特别好。由此可见,范仲淹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别人、帮助别人,处处都为别人着想,这就是菩萨心场。由于他的心量广阔;心量愈大,福报就愈大,所以现在一千年过去了,他的子孙、家道还是很兴旺。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兴”,范氏家族即是最佳的典范与写照。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应该静下来,观照一下、检视一下自己的心念与行为?我们平常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以自己的利益考量为出发,还是既想到自己,同时亦想到别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做到无我,但是能够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处,拿出来跟别人分享,如此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快乐,生命就会变得更有意义。身为佛弟子,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呢?听了范仲淹的故事,难道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范仲淹一样有作为吗?真是这样,那么有空,我们不妨常带自己的孩子到寺庙礼佛,多受佛法的熏陶,千万不要误认为这是迷信或迂腐什么的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