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教起信與入門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18 18:42     标题: 佛教起信與入門

佛教起信與入門

佛教起信與入門 

李慶宏居士著


  《佛教起信與入門》內容簡介
  第一章 什麼是科學理論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模型
  第四章 外星文明的狀況
  第五章 關於人類未來的預言
  第六章 信佛的開始:如何皈依佛教
  第七章 佛教的基本教規:居士五戒詳談
  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
  附錄

  《佛教起信與入門》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第一是講述佛理,論證佛教的真實性和信佛的真實利益,使世人起信;第二是講述佛教的基本教義和修行方式,以便世人能順利的進入佛門,信佛修佛。

  現在很多人對佛教感興趣,想要瞭解佛教,但往往因為佛理太過深奧難懂,佛經都是古文寫成,而不能如願。本書一方面消除語言上的障礙,以現代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佛理;另一方面,針對佛教理論太過深奧和紛繁複雜的狀況,努力去繁就簡,不單純以佛理來表述佛理,而以現代人常用的科學方法和科學語言來表述佛理,以便於現代人理解。

  長期以來佛教被認為是一種與科學不相容的宗教,究其原因,是佛教理論太過高深,而直到現代之前科學尚未發展到足夠的高度,難以理解和論證佛理。但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當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研究方式深入考察佛教後,我們就會發現佛教和科學是完美相容的。在宇宙物質和精神深度本質的認知方面佛教達到的程度遠高於現代科學所達到的,而在物質世界可觀測事物的運行規律方面現代科學則比佛教精細得多,但兩者本身毫無矛盾之處。而在研究方式上,科學理性的研究方式既適合用來研究科學,也適合用來研究佛教。

  現代人學習和研究佛教,完全可以用科學理性的方式進行。至於修證佛道,則最好要回歸正法時代修深禪定的方式,或者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本書第一章名為「什麼是科學理論」,主要是就是講什麼是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目的是為破除迷信,弘揚佛教正信,確定以科學理性為學習和研究佛教的方式。讀完本章,讀者雖然或許科學知識尚不足夠,但所擁有的科學精神,卻足以與最尖端的物理學家們相媲美了。

  第二章名為「佛教的宇宙模型」,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就佛教的理論體系給出個層次體系清楚的結構化模型來,並與現實相對照,論證佛理。佛教作為一個揭示宇宙一切最本質和最深奧真實的思想理論體系,必然是無比深奧複雜的,但現在只要結構清晰,層次脈絡清楚,就是比較好理解的。讀完本章後,讀者即可對佛理有一個宏觀的、全面系統的瞭解。

  第三章繼續講述佛教宇宙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的生命模型」。介紹佛教生命六道輪迴理論的細節和佛、菩薩、辟支、羅漢四聖道的狀況。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兩個小專題,第四章講述外星文明的狀況,第五章講述佛教關於人類未來的預言,既是對佛教理論體系的細節補充,也是對佛教理論的繼續論證。

  第六章及以後則是本書的下半部分,講述佛教的入門。

  第六章詳談三皈依,包括為什麼要皈依,皈依儀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具體內容等。

  第七章詳談居士五戒,包括如何受戒和受戒的注意事項,居士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各條目在當今時代的具體細節內容等。

  第八章談佛教的修行,分別談為求人天福報,比如富貴和長久富貴、健康長壽、生活美滿、消災免禍等的佛理解決方案和佛道修行,以及為往生極樂淨土的佛道修行,和為自覺覺他最終成佛的佛道修行。

  第一章  什麼是科學理論

  嚴格地說,即使缺少與科學的相容,信仰就是可以成立的。因為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否符合事實並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或者說,是否有利於我們的願望的滿足,是否能讓我們感覺更加快樂。

  這兒的「利益」、「願望的滿足」、「快樂」,也許很容易讓您聯想到「發財」、「得到一億美元」、「吃飯睡覺」、「嫁個好老公」、「和美女做愛」什麼的,這些當然是快樂或滿足的一部分,但您也許可以再想得更廣泛些,比如說:內心的寧靜和歸宿,自我實現的感覺,愛人和被人愛的感覺,純淨祥和聖妙快樂的感覺……或者更美滿一些,比如說:我要永遠處在快樂無憂自在圓滿的狀態中。

  宗教要求人拋棄利益麼?從最深遠和廣闊的角度講:不是的。準確的說它通常只是要求人不要太過追求世俗的利益,而要追求更長遠的利益,比如說:在天堂享受長久的、無憂無慮的快樂。當我們以宏大的宇宙觀科學系統的考察包括我們人類可見的一切和不可見的一切在內的宇宙一切的時候,我們將發現宗教和科學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我們生命的快樂。

  我這本書的目的無非也是這個。

  這也正是有些人抱著「宗教歸宗教,科學歸科學」的心理,不管其真實性如何,埋頭就信某一個宗教的原因。這個邏輯的主要問題在於:如果一個宗教本身不真的話,那麼信它是否真能得到好處就很成問題。另一方面,您是否仍然有好奇心,比如說:為什麼信神能得到好處呢?

  這兒我可以先直截了當的回答你:您所信仰的神靈,比如說耶酥ji 督,或者阿彌陀佛,是真實存在的,信祂們是能得到相應的好處。

  這下也許又有人得問了:有嗎?他們在哪兒?

  的確,這樣的反應是符合真正的科學精神的。但是如果我不能立刻讓你看到,比如說讓你看到阿彌陀佛出現在你的面前,你就說祂並不存在,卻同樣是完全背離科學精神的。

  或者我另外舉個例子吧。比如如果有人對你說:1萬億光年外有一塊5公斤重的石頭(目前人類觀察到的最遠星體距離我們約140多億光年),那麼你所能作的回答只能是:我沒有能力觀察到一萬億光年外的事物,我無法判斷你的話是真是假。當然也許你可以反問:那塊石頭的存在與否,與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麼?

  這才叫真正的科學精神。

  讓我們再來詳細談談什麼是科學理論。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他著名的《時間簡史》中對此有精確的論述:

  「為了談論宇宙的性質和討論諸如它是否存在開端或終結的問題,你必須清楚什麼是科學理論。我將採用頭腦簡單的觀點,即理論只不過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聯結這模型和我們所觀察的量的規則。它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不管在任何意義上)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實在性。如果它滿足以下兩個要求,就算是好的理論:它必須在只包含一些任意元素的一個模型的基礎上,準確地描述大批的觀測,並對未來觀測的結果作出確定的預言。例如,亞里斯多德關於任何東西是由四元素,土、空氣、火和水組成的理論是足夠簡單的了,但它沒有做出任何確定的預言。另一方面,牛頓的引力理論是基於甚至更為簡單的模型,在此模型中兩物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和它們稱之為質量的量成正比,並和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然而,它以很高的精確性預言了太陽、月亮和行星的運動。

  在它只是假設的意義上來講,任何物理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不管多少回實驗的結果和某一理論相一致,你永遠不可能斷定下一次結果不會和它矛盾。另一方面,哪怕你只要找到一個和理論預言不一致的觀測事實,即可證偽之。正如科學哲學家卡爾·波帕所強調的,一個好的理論的特徵是,它能給出許多原則上可以被觀測所否定或證偽的預言。每回觀察到與這預言相符的新的實驗,則這理論就倖存,並且增加了我們對它的可信度;然而若有一個新的觀測與之不符,則我們只得拋棄或修正這理論。至少被認為這遲早總會發生的,問題在於人們有無才幹去實現這樣的觀測。」(摘自《時間簡史》第一章)

  這兒我們可以看到,理論只是用來描述觀測到的事實,以期對未來的觀測結果有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預言,觀測和事實本身才是唯一重要的。以科學理論來否定觀測和事實,才恰恰是徹底的反科學態度。這可以被稱為是「科學迷信」,即過多相信科學理論,不明白科學理論從根本上講仍然只是一些假設而已。「迷信」的反義詞不是「科學」,而是「理性」,反對迷信,最重要的是發揚科學理性。

  換個角度講,這其實也說明,我們人類正是生活在信仰當中:我們相信很多科學理論的成立,並用它們來指導我們的生活。而事實上這些科學理論從來沒有被「證明」過,也將永遠無法被「證明」。

  我可以再舉個具體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清這個概念:

  我們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不變的近30萬公里/秒,但即使是這個簡單的物理學概念也從來沒被「證明」過,因為我們所知道的只是現有的實驗結果發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近30萬公里/秒,但我們永遠無法斷定下一次測試的結果也是近30萬公里/秒。我們只是相信下一個時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原先那樣的近30萬公里/秒而已。所以說,我們對科學的相信也是一種信仰。

  雖然無法徹底證明,但只要已經被足夠的試驗證實,就可以信之為真,這是符合科學精神的。因為人在這個世界,是一直在生活的,並不可能非要瞭解了一切,才可以開始生活的,很多時候沒有證明的概念,也要使用。佛陀曾經作過一個比喻:譬如你中了一支毒箭,然後別人幫你找來個曾經的大夫治,你是拼命問這位大夫是從哪兒來的,用的是什麼藥,藥方如何,採用這藥方的原理呢,還是趕緊讓這位大夫治呢?的確,即使這位大夫曾經解過一百例這樣的毒無一失敗,也並不意味著第一百零一次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治療,卻是必定身亡,如果因為未被「證明」,而拒絕採用,不但毫無科學理性可言,相反根本就是大傻瓜。

  如果你確實是以這樣真正的科學理性精神來信仰和應用科學的,那麼你就可以信佛,並且很容易理解佛教的真實理論。相對而言,信ji 督則確實會有一定的麻煩,因為你可以看到《聖經》的一開頭就和現有的科學理論不大符合,裏面說先有大地和菜蔬果子然後再有太陽、月亮、眾星,和現代人觀測到的明顯不合。信仰,確實是沒有證明就可以信,但自相矛盾總不是回事吧。你到底是信先有太陽再有地球還是先有地球再有太陽呢?你總不能兩個都信吧?

  當然,《聖經》開頭部分另有深遠的神性因素。如果您已皈依ji 督,我樂意看到您還是繼續信,並希望您的信仰更加虔誠和富有意義。

  至於尚未有宗教信仰的讀者,我還是建議您信仰佛教,因為佛教不但真實,而且信佛有極大意義。

  也許我們可以先把釋迦牟尼看成一位大科學家,當然「大科學家」的稱號相對於「佛」、「世尊」或者「正遍知」、「世間解」(這些均同「佛」一樣是「佛」的別稱)這樣的稱號而言是遠遠低了,但請允許我為了把佛教理論更通俗易懂的講清楚,先這麼說吧。釋迦牟尼作為大科學家,他的出發點與現代物理學家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樣是為了揭示宇宙真實狀況。他的科學實證主義精神與現代物理學家也沒有什麼不同,其實佛教裏對真實、實證的要求甚至遠高於世俗的科學家團體。釋迦牟尼與現代物理學家的區別主要在於具體的研究方式上:他是以精神修行調整個人的身心,達到能夠遍知宇宙無窮真相的;而物理學家們則以實驗觀測加理性推導為主要方式。在結果方面,兩者是相容的,並且釋迦牟尼所看見和指出的遠遠多於和高於目前物理學家們所看見和指出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沒有任何實驗,單憑精神修煉就能知道那麼多?對此我只能說:這是宇宙真實狀況本身所決定的。科學家們的研究方式對不對?也對。有沒有意義?有意義。能不能適用於人們生活?能。但是由於宇宙的複雜度和真實屬性遠遠超過一般人所能感知的程度——不管是人們在曰常生活中的感知還是物理學家們在物理實驗中的感知——只有通過深度的精神修煉才能感知宇宙更深遠的真實。

  這正是古代東方三聖的另一位聖賢李老君所說的:「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道德經》第47節)

  李老君也可稱得上是一位大科學家,他在2500多年前的遠古時代就已指出太陽與地球人之間的準確空間關係,這在他唯一流傳於世的《道德經》中隻字未提,我們是從古代東方三聖的另一位聖賢孔子的故事中瞭解到的:

  「孔子東遊,遇兩小兒辯。一小兒曰:曰出於山東是以屬東;一小兒曰:曰歸於山西是以屬西。孔子不能決,以之求老子,老子笑曰:曰本無根基,何以算東西。」(《列子·兩小兒辯曰》)

  科學家們必須深刻注意到這意味著什麼。2500多年前的人,完全背離當時一般人的經驗,憑空就指出太陽在宇宙空間和地球人位置關係的準確狀況,是多麼了不起的科學成就!而這還很可能只是他看到的很小一部分,我們可以注意到他只是在被別人問到的時候,簡單的回答了一句,而顯然對被後世稱讚毫無興趣,他的《道德經》據說還是在出函谷關飄然消失之前應太守尹喜力邀才寫下的,並且《道德經》隻字未提這些驚人的科技發現。

  如果他提了,比如說,給出一個太陽系的真實模型,結果會怎麼樣呢?我們現代人當然會更加相信他。但在他之後的一、兩千年內,人們卻反而會更不容易相信他言說的真實性,以致也許是否能流傳至今都成問題。

  我相信當時的釋迦牟尼佛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優勢在於,他在世時就深受信仰,信徒眾多,所以即使說些當時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話,也仍然可預期被人相信。再加上他看得極其全面和真實,所以儘管他的本意在於引導人心,很少描述宇宙物質世界的客觀狀況,但這少量的描述整理下來,也已經極其驚人了。

  虔誠的佛教徒通常會把釋迦牟尼佛看成絕對真理的化身,我也這麼相信。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清楚的知道:「理論只不過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在它只是假設的意義上來講,任何物理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所以對於科學家來說,您也可以显籎為,我這兒根據佛經整理出來的整套理論也只是一個物理模型,一個由一系列假設構成的理論體系。

  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哲學論文,叫做《真理是絕對的》,而我現在又贊同任何物理理論都是假設,都是臨時性的,這是否有所矛盾?對此我的回答是:NO!沒有矛盾。

  我這兒關於真理的定義與亞里斯多德相同,即「真理就是符合事實的描述」。我在《真理是絕對的》一文中指出,任何一個判斷,或者符合事實,或者不符合,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不是,並不存在既符合又不符合的情況。唯一的「例外」僅僅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實」,但這不能成為否定真理絕對性的理由。

  需不需要我舉出些絕對真理的例子?沒問題。請看下面幾句: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人。」
  「如果1+1=2,那麼1+1=2。」
  「你在過去的10年之內未曾把太陽永久毀滅過。」

  那麼物理理論呢?物理理論,作為對事實的描述來看,它當然也是個判斷,只是它作為理論與一般的描述不同的是:它一般應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人們所希望的未來永久適用性。你總不能說「我吃過飯了」,或者「那邊有條河」,「世界上曾經存在過人」是物理理論吧?那未來永久適用性,就只能在往後的時間裏不斷證偽了。也即是說,物理理論,就是上面「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實」的判斷。我不贊同「真理只能被證偽而永遠不能被證明」的說法,準確的說法只能是「被期望擁有未來永久適用性的科學理論只能被證偽而永遠不能被證明。」只有在這個意義上「真理相對性」的說法才能夠成立。

  人們曰常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判斷都不像科學理論那樣無法分辯真偽,所以我仍然主張真理絕對性的說法。「真理相對性」的概念小而且缺乏意義,並且作為一個深層的哲學概念,容易成為歪曲事實、混淆視聽、粉飾醜惡的工具。因為反正真理是相對的嘛,那就不要去管是非善惡了!「真理相對性」的概念很容易被人這麼引用。看過本文的讀者以後可以用這句話來徹底否定「真理相對性」:「具有相對性的是科學理論,不是真理。真理是絕對的。」

  關於「真理」和「科學理論」的概念分析到這兒,應該足夠清楚了吧。之所以在講正題之前要講這些,是因為我現在要講述的是宇宙的一系列根本屬性,涉及一系列新的、乃至不可思議的重要理念,那麼與讀者詳談什麼是科學理論的清晰概念,就成了我不得不先做的事情了。這大概也是霍金在《時間簡史》的開頭覺得自己有必要深刻講述什麼是科學理論的原因吧。

  下面讓我們趕快進入正題:我們這個輝煌燦爛的宇宙世界!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一節  釋迦牟尼佛關於我們這個宇宙的描述

  時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信佛,我的回答總是:因為我相信釋迦牟尼佛關於我們這個宇宙的描述。這個回答可能經常出人意料,以致別人聽到後一般都不知該怎麼反應。

  和大多數受長久唯物主義教育的現代中國人一樣我也一直都是無神論者。不過我從科學實證主義的角度出發,還是相信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尤其在人類精神領域,現在的科學研究還處在極初級的階段,並不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指導,所以對精神領域的事物,比如鬼神,神通等,我都不置可否,而對據說信了會有好處的宗教,比如佛教和ji 督教,我則傾向於接近。後來因為自己有些靈妙的感悟,又接觸了些特異的人,自己也開始精神修行,對這些興趣逐漸增大了起來,只是因為關於心靈的理論難以驗證,所以我還是不能說深信。真正開始深信是注意到佛陀關於宇宙自然科學的描述之後。

  2500年前就能對我們這個宇宙的狀況作出那樣準確的描述,實在太驚人了!

  最初只是看了《佛教科學論》(索達吉堪布著)中關於「三千大千世界」的簡要介紹:佛陀以一千個太陽,一千個月亮組成的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而以一千個小千世界形成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我當時想,2500年前就能指出宇宙星體的基本狀況,是多麼驚人的準確,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全知一切的說法也許並不誇大。而且我還注意到:這無數個太陽、月亮的說法根本就是當時的普通世人無法認識的,佛陀說這個於增強世人對他的信仰非但毫無幫助,反而容易令人疑惑,除了佛陀是在真實的向弟子們述說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合理的解釋。

  我後來查到了《起世經》中佛陀關於三千大千世界的詳細論述:

  「佛言。比丘。如一曰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曰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曰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魔身天。千梵世天。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於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我在此分析認為:

  一、小千世界對應的三維空間即為銀河系。理由如下:

  1,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講,說明這一千世界有一定的聯繫屬性,並且尤其說明了此小千世界「猶如周羅」,也即不僅圓,還帶螺旋狀,正是銀河系的形狀。

  2,從數目上看,千曰千月與銀河系1千億顆恒星的數量相比當然差了很多。但我在這兒要強調指出的是:整個佛教理論的核心是「人」,人是「正報」,物是「依報」,佛並未把無數沒生命的星球放進去,他關注的只是有生命的曰月世界。 「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單越。」均是指各種類型的外星高級智慧生命(他們的特點和生活狀況將在後面「外星文明的狀況」一章中詳述),這當中的「千」是虛數,總的尺度是數千個。美國科學院院士、尋找地外理性生命(SETI)研究所所長德拉克(Drake)是現代SETI科學的奠基人。他將一個星系中發現存在理性生命的概率寫成了由簡單因數構成的公式:

  Nc=N ·fp·nLZ·fL·fI·Fs

  其中,Nc代表一個星系中可檢測到理性生命社會的數目,N 是一個星系中恒星的數目,fp為有行星環繞恒星的概率,nLZ為適合生命演化的行星的平均數,fL代表生命域中生命起源的可能性,fI為生命產生理性的概率,Fs也稱為社會因數,它代表理性社會能存活的時間和恒星壽命之比。在這個公式中,多數因數隨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瞭解而變得越來越大,只有Fs因數非常不確定。也就是說,一個理性社會能夠存活多少年,以地球人類的演化來看,真正大規模影響環境的技術社會,也就只是半個世紀的時間,今後還將持續多長時間,這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數字。社會因數Fs是決定SETI科學命運的因數。

  根據這個方程式,SETI的資深天文學家Shostak估計我們銀河系有1萬到100萬顆行星存在理性生命。

  《起世經》還提到除了這四種類型的大州以外還有「八萬小洲」,我推測是其他類型生命的星球。

  兩者大尺度上相當接近。

  二、三千大千世界對應的三維空間即我們當前觀察到的整個宇宙星空。

  關於三千大千世界經裏的解釋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為計算起來要三個千連成,所以叫成「三千大千世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古代流傳下來時這麼定名的,但無論如何,從流傳下來的結果的字面意義上看,三千個大千世界(30億個星系)在大尺度上接近目前觀察到的星系數量(約10億個星系),而單純大千世界一百萬個星系則差得較遠。不過無論是哪種解釋,都已經是相當驚人的準確了。

  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時成住壞空的,也意味著這確實應指當前整個宇宙星空。

  三、經中一個世界對應的空間包括但不止於我們一曰月的三維空間。

  經中所述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梵世天。」均是不同於我們這個三維世界的宇宙空間。不過佛陀把這些「天」與我們這個三維空間合在一起論述,顯然意味著這些「天」與我們這個「天」關係密切。

  四、三千大千世界仍只是整個佛教宇宙模型的一部分。

  還有很多層天,以及佛淨土並不包括在這兒所指的三千大千世界內。並且類似「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宇宙空間也可能有無量多個。這些將在下面的核心構架中論述。這兒先簡單談一下我們這個宇宙世界的起源和未來。

  我想大家首先關心的還是未來,那麼我們显粍未來。上面已經提到我們這個宇宙世界有成住壞空,目前我們當然是在「住」的狀態下,那下一步就是「壞」了。但大家先不要著急,因為這「成住壞空」是無限循環著的,我們人的神識也是可超出這個「壞」掉的三千大千世界永恆不滅的。

  毀壞我們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是大火劫。《起世經》云:「諸比丘。云何世間住已轉壞。諸比丘。當於彼時。無量時長遠時。天下亢旱無復雨澤。所有草木。一切乾枯。無復遺餘。譬如葦荻乘青刈之。不得雨水。乾枯朽壞。無復遺餘。如是如是。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乾枯。亦復如是。諸比丘諸行亦爾。一切無常不久住。不堅牢不自在。破壞之法。應當厭離速求解脫。」

  看上去很像太陽進入紅巨星狀態使地球變熱的情況。根據估計,太陽將在50億年後進入紅巨星狀態,這一狀態將持續約10億年,光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好幾十倍。到那時侯,地面的溫度將升高到今天的兩三倍,北溫帶夏季最高溫度將接近100℃。

  在更長遠的尺度上,與大爆炸相對應的大收縮(這還有待觀測)也將導致宇宙過熱(最後收縮為極熱的奇點乃至歸於空無)而無法容留生命。

  不過在此之前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生命似乎都已轉世到更高層的世界中去了,這是《起世經》中描述此火劫之前的一段:「云何火災。諸比丘。火災起時。諸眾生等。皆有善行。所說如法。五見成就。無有顛倒。具足修行十善業道。無覺觀禪。不用功修。自然而得。時彼眾生。以神通力。住於虛空。住諸仙道。住諸天道。住梵行道。如是住已。受第二禪無覺觀樂。如是證知。成就具足。身壞即生光音天中。地獄眾生。畜生眾生。閻摩羅世。阿修羅世。四天王世。三十三天。須夜摩天。兜率陀天。化自樂天。他化自在天。及魔身天。乃至梵世。一切眾生。於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則名為世間轉盡。」

  大火災不僅把我們這個世界燒掉,還向下燒滅地獄,向上燒毀梵天,但這似乎是件好事情,因為轉生去的光音天是個不錯的地方。光音天裏面眾生以喜悅為食,住於安樂,自然光明,具有神通,可乘空而行,因為沒有音聲,而由定心所發光明替代語言傳達彼此之意,故稱光音天。

  這世界「壞、空」的階段,也即現有宇宙「奇點」之前的階段,現有的物理學家們是不能就此提供任何具體描述的,但對佛陀來說卻顯然不是一個問題。世界壞掉是大火災,那「空」的階段,因為是「空」,我們當然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我們再來看看世界是如何成的。這同樣在《起世經》有述:「諸比丘。云何世間壞已復成。諸比丘。爾時復經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曰月時節。起大重雲。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車軸。或復如杵。經歷多年。百千萬年。彼雨水聚。漸漸增長。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滿。然彼水聚。有四風輪之所住持。何等為四。一名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墮。四名牢主。時彼水聚雨斷已後。還自退下。無量百千萬億由旬。當於爾時。四方一時有大風起。其風名為阿那毗羅。吹彼水聚。波濤沸湧混亂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沫聚。擲置空中。從上造作諸梵宮殿。微妙可愛。七寶間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磲瑪瑙。諸比丘。以此因緣。有斯上妙宮殿牆壁。梵身諸天。世間出生。」(《起世經》世住品第十一)

  《聖經》創世紀開頭「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上。」這梵天的成立,正是先天地,然後水。

  梵天成,然後下面一層層天依次先後形成,直到我們人類可以看見的這層天。「諸比丘如是作已。彼大水聚。復更退下。無量百千萬億由旬。略說如前。四方風起名阿那毗羅。由此大風。吹擲水沫。復成宮殿。名魔身天。牆壁住處。如梵身天無有異也。唯有寶色粗細差降少殊異耳。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諸天宮殿。化樂諸天宮殿。次後造作兜率陀諸天宮殿。次造夜摩諸天宮殿。」

  《起世經》中從梵天到我們這層天之間共有七層天,分別為魔身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各層天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光明程度,每層天都要比下一層天光明很多倍。而宇宙大爆炸初始就是極強的光,然後隨著空間的擴散光的強度逐漸減弱。那麼根據

  1,先後次序
  2,光明程度
  3,這些層天與我們這個空間同時成、住、壞、空

  這三個重要屬性,我傾向於將以上各層天與宇宙大爆炸對應起來,也即我們這層天中的大爆炸,對應著上面各層天的不同變化。剛爆炸最亮的時候是魔身天、他化自在天等,然後隨著光亮變弱又逐漸生成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再弱又成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最後人類世界出現。

  三千大千世界內的各層天是緊密相關的,相對而言,超出三千大千世界的各層天中的生靈因為處在某種程度的「定」中,與我們關係似乎要小一些。

  《聖經》開頭「神的靈運行在水上」之後,立刻就是「神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或可視為宇宙大爆炸的開始。

  夜摩天下面的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似乎在深度精神修行的境界中看上去像座山,也即須彌山。請看經中:「諸比丘。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即復造作須彌山王。次作城郭。雜色可愛。四寶所成。謂金銀琉璃頗梨等寶。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便有須彌山王。出生顯現。諸比丘。又於是時。毗羅大風吹彼水沫。於須彌山王上分四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雜色殊妙。七寶合成。所謂金銀乃至硨磲瑪瑙。以是因緣。世間出生四大山峰。彼風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為三十三天。造作宮殿。次復更於須彌山王東西南北半腹之間。四萬二千由旬處所。為四大天王。造作宮殿。城壁垣牆。皆是七寶。端嚴殊妙。雜色可觀。如是訖已。爾時彼風又吹水沫。於須彌山王半腹之間。四萬二千由旬。為月天子。造作宮殿。高大城壁。七寶成就雜色莊嚴。如是作已。復吹水沫。為曰天子。」

  須彌山周圍又有八山七海。其中的阿修羅世界及閻羅王掌管的地獄世界等我們這兒就先不多說了,我們人類世界就在其中的堿海裏,同樣是「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注意這個水沫應是對應的梵天中的水沫)造就的:「復次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水沫。又散擲置斫迦羅山外。於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萬小洲。並餘大山。如是輾轉。造作成就。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便有此四大洲八萬小洲諸大山等。次第出現。」

  成就了這個世界後,人類開始出現。《起世經》裏面說人類的起源是光音天上的天人貪吃了地上的食物,結果「其身自然漸漸澀惡。皮膚粗厚。顏色濁暗。形貌改異。無復光明。亦更不能飛騰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滅沒。」

  吃了地上的食物,就有了人類的性欲,然後人類繁衍生息,直到現在……《聖經》創世紀裏夏娃給亞當吃食物,然後兩人就有了性行為,大致可看作是上帝給作者講述這個過程的寓言。

  光音天人下降,有可能是化生人間,與猿猴無關,但也並不徹底排除猿猴進化的可能性。佛教在這方面非常開放,具有真正的科學思想。大家可以看見人可能生「猴孩」,也即退化的品種,那麼猿猴進化到一定程度生人孩也不是完全不可想像吧。

  我以前曾經以是先有人還是先有世界來簡單的否定唯心主義,並懷疑這個問題是否還值得討論,但現在看來,至少以這個來否定佛教的唯心主義肯定是不成立的,因為佛陀顯然是說先有大地和食物,然後才有人的。

  由此我們也可知道,佛教的唯心主義遠不是一般想像的那麼簡單,至少這個「心」絕對不單純是指「人的意識」。

  第二節  整個宇宙模型的核心構架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如果愛因斯坦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佛教上,那麼寫這本書的將可能是他而不是我。並且,也許,他在物理學上將有更大成就。愛因斯坦後期反對量子力學中「觀測本身會影響觀測結果」這一驚人論斷,說明他對佛教理論的理解還不是極其精深——儘管他已經做出了那樣深刻和準確的判斷。

  這兒的宇宙就是指包括自然和精神在內的一切。

  一、終極本原:識心

  在佛教的宇宙模型中,宇宙中的一切,包括我們這個宇宙三維空間,和上面已經提到的其他層次的空間,以及我們人的意識,這些所有的一切,都產生於心。

  為了區別於心臟的「心」,或者單純表示人類意識的「心」,我在下面將統稱此「心」為「識心」。佛教的唯識論,即萬法唯識,八識唯心,故定名「識心」是很恰如其分的。

  另一個表示此終極本原的常用名詞可能是「心性」。但「心性」這個詞感覺過於抽象。從科學角度講,名字其實是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名字所指代物件的屬性,下面將會經常提到「識心的屬性」,如果換成是「心性的屬性」,兩個「性」,未免有些彆扭。所以我還是用「識心」這個詞。

  「識心」即本書中佛教宇宙模型的終極本原。

  由於它是終極本原,我將拒絕回答一切關於它如何產生的問題,而只認為有必要定義它的一系列屬性和此後的一系列規律。

  如果說「奇點」已經與人們極其遙遠的話,那麼「奇點」與「識心」的距離比人與奇點的距離更加遙遠。即使是最愛提問題的哲學家,也確實不必繼續追問了。

  我們主要分析識心的屬性。

  到目前為止,關於識心的屬性,只有佛陀,或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的等覺菩薩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破盡物質和意識等識心派生出來的一切之後才能認識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關於它的描述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即沒有時間先後概念;不增不減,即沒有空間大小概念;不垢不淨,即沒有人類美醜分辯的概念。

  現在這個時代,人的靈性越來越弱,但人的理性、知識和理解能力越來越強。相應的人越來越難以通過靈性修煉直接認識宇宙本來的真相,但卻更容易通過他人的描述得到理性的理解。本書主要就是精確的描述這個識心的模型,並希望人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生起強大的信心,並進而修行、實證。

  在佛陀那個時代,講的是「信、解、修、證」,因為佛陀三十二相、大威神力,一看就能讓人起信,而且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很流行精神修行的,佛陀的弟子很多都是大根器的人,很容易進入佛陀那個靈性的世界,理解佛陀關於靈性世界的教導。而現在沒哪個人有佛陀那樣的大威神力能讓人剛一接觸就生信,那麼我這兒就主張「解、信、修、證」,將解和信結合起來,讓人們在理解的基礎上信仰和皈依。

  現在很多人不信,或者不感興趣,或者感興趣而不全信,或者雖信卻只是信些細枝末節,比如半信半疑的求些在世的小小福報,是因為他們不瞭解。瞭解了並認為確實有道理,自然就深信了。

  從另一個角度講,若是光有信,而不解,那等於你不知道你信的是什麼,也就等於沒有用。比如你相信萬有引力定律,那你也得理解萬有引力定律啊,你若是根本不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具體什麼內容,那你這個信,算什麼回事呢?

  同時,對於已經深信和皈依的佛教徒來說,大家也都不是釋迦牟尼佛那樣的正遍知者,也都有個理解的問題。

  現代人理性和知識強了以後,將比較容易理解識心在時空上概念。我們這個世界,是個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的世界,「識心」則可理解為沒有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是四維的物體。這樣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擁有三維空間的人類所無法想像的神奇屬性。比如,沒有三維空間的大小概念,或者說,就是無限大;又如,它可擁有無限多個三維空間,並且這些三維空間的關聯也是無限的。我們拿二維空間的世界來和我們這個三維空間比較,也許能比較容易理解四維空間與我們三維空間相比較的意義:

  1,一個三維的物體,無論它大小如何,都可以包含無數個二維的平面;

  2,一個三維的物體可以劃分成無數個各種形狀的平面;

  3,對於一個二維平面空間中的觀察者來說,如果有三維空間的存在,那麼他的觀察很多情況下將是不可思議的。比如如果平面中有一條線橫貫當中,要把一個物體從線的一邊移到另一邊,必然要接觸和經過這條線,但如有三維空間存在,我們可以輕鬆的把物體不通過線而移到物體另一邊,那這在二維平面空間中的觀察者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可以包含無限多個我們這個三維空間,並且這些三維空間之間可能有著深刻的相互影響。

  物理學界早已有時空多維的假設。《科學》(Science)雜誌2002年5月第296卷上發表的一篇題為《時空,捲曲的膜和隱藏的維度》簡要介紹了一下物理學界關於多維時空的假設。

  「文章說,在研究宇宙結構的演變時,科學家們發現,人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時空必須是四維的,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多維的時空更容易被描述。那麼他們為什麼不應該存在呢?實際上,和很多人的直覺相反,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多維時空的存在不僅是可能的,而且為了保持對時空描述的一致性,它們必須存在。舉例來說,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了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在一起,物理學家們提出了當代物理學中最尖端的超弦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構成我們宇宙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一些被稱之為「弦」的極微小的亞原子物體。弦論同時告訴人們,我們生活的這個空間實際上應該至少有十個維度,其他六維緊緊地捲縮在一起,由於其極為微小,人們無法用通常的方法探測到它們。」

  「文章認為,人們之所以感覺不到多維空間的存在,是因為人們的視場(Field of View ) 被限制在一個低維的膜中,而這個低維的膜被鑲嵌在更高維的膜中。這些膜之間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碰撞產生了一系列的大爆炸,從而演化出多重宇宙結構來。在此之前,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2001年6月第411卷的文章也同樣認為,我們這個宇宙只是多維空間的一層,多重的宇宙是以多層膜的形式存在於一個多維的超空間中。這些另外的時空可能只有原子大小,也可能無限大,我們可能探測不到它們的存在,但它們卻對我們這個宇宙的物理現象產生深刻的影響。」

  這兒我們看到物理學家們其實比我這個哲學家還要過分,乾脆假設個「十維」之類。只是問題在於我們連四維空間也不可能描述清楚,更高維的說法顯然就更缺乏實際意義。佛陀,正遍知,看清了宇宙多層空間的真相,但表述起來也是比喻,比如合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及我們這層空間等在內的多層空間,說成是「須彌山」,是一座「山」。

  佛教裏有「一芥子藏須彌山」的說法,這「芥子」,就是一種極小的物質,可以認為是佛教四維空間模型的比喻。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在一般人看起來是比喻,對於佛陀和他高修行的弟子來說,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看到我們這層空間和臨近的幾層天的狀況,或許就是佛陀描述的那樣。我們要時刻注意到很多經書都是佛陀對他高修行的弟子講的,而不是對我們這些幾千年後的俗人講的。

  總的來說,識心這「四維空間」乃至「多維空間」物質的模型,只是一個便於理解的描述,或者稱比喻。識心的真實屬性看上去只有個人通過深度精神修行才有可能認識,並且即使認識了也難以用語言向人描述,正如你永遠不可能向人描述出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會是什麼模樣的。

  大概正是因為它的屬性只有通過深度精神修行才能認識,並且在深度精神修行中似乎可以將它「無限」的化用,所以佛教傾向於把它稱為「心」類,也即概念上更接近意識一些。《道德經》中的概念則偏重於物質一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德經》第25節)

  對這個先天地生,為天地母的概念,李老君顯然也無法定義,只是勉強的稱之為道了。

  既然這些大智慧神通力的聖賢也無法說清楚,所以我可以很坦白的說,我這兒關於「識心」屬性的討論是非常勉強的,主要就是引經據典和理論分析。

  由於它是所有物質和意識一切的本原,所以我們是不能定義它是屬於物質或是意識的。它沒有時空概念,沒有物質的形體,只能通過深度的精神修行認識,產生意識或者稱形成意識,這是接近於意識的屬性;同時它又沒有人性,沒有人的欲望,沒有人的美醜、善惡之類概念,所有萬物都由它而生,這又是接近於物質的屬性。

  佛教中雖教人向善,但在修行當中,修行到極高層次以後,要直驅本心時,還是要拋棄善惡等一切概念。《道德經》中也說,「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惡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芻狗,就是草紮的狗,人們對它是沒有喜惡概念的。

  從實際情況上看,如果認為識心這個宇宙終極本原是有善惡概念的,那麼如果它是善的,那麼整個人類世界的一切就都是善的了,如果它是惡的,那麼人類世界的一切就都是惡的了,而事實上世界有善有惡,善惡在於人自身的觀念,這證偽了識心具有善惡概念的假設。

  因為識心不具有人性,所以儘管識心的概念是比佛更本原的,但它並不是適合人們崇拜的物件。崇拜它和崇拜一個電子、崇拜真空、或者崇拜你家裏的電視機恐怕沒什麼區別,都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崇拜有人性的物件,才可能得到對人來說有意義的結果。佛教徒要皈依的是三寶,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並不是皈依「識心」。

  有的佛教徒認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那是沒仔細辯析清楚心與佛的概念。佛無始無終、如如不動的屬性同與識心;佛全知一切的屬性也讓人感到他幾乎可以等同於一切;佛遍滿虛空、威神勢力不可思議的屬性也接近於識心;但我仍有更充分的理由不把佛等同於識心。

  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佛是有很多個的,如「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等,而識心只是一個,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將識心和佛合而為一。你總不能說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是一個佛吧。

  其次,在佛經明確的論述中,是把佛歸類於十法界的,所謂「十法界唯一念心」,佛亦是由心生的。

  其三,佛是有人性的,而識心是無人性的。

  所以我這個模型還是認為佛只是徹底覺悟,徹底回歸到本原識心的生命。

  同時,每個人,首先是每個人的神識,都是識心所產生的,或者說,都是識心的一部分。這就是佛教說「每個人都具有佛性,都堪成佛」的根源。

  我們是否有必要討論一下是否越是層次高的人或神,占有識心的比例越大呢?其實由於識心是沒有大小概念的,所以每個人在識心中「佔有」的那一塊的「大小」也是沒法討論的。如果一定要作這樣的想像,我傾向於認為是完全一樣的。層次的高下只意味著迷妄的程度不同,或者其他某些次要屬性的不同。也即是說,在這最根本的層次上,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與神是平等的,人與佛也是平等的,或者說,眾生是平等的。

  有的人修行深到一定程度,會產生某種一切都是我識心中的產物的感覺,這時你就要深刻注意到:其他人的識心也是識心,萬物不僅僅是在你的識心裏,而是在眾生的識心裏。

  我還勉強考慮了一個屬性。即在生活中,比較有緣的人或神,在識心中靠得更近。如果這個猜想準確,那麼你就一定要善待與你有緣的人,因為你們可能生生世世容易走在一起,善待他人,也即善待你自己。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是否會相應的影響到識心呢?當然是的。但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無法直接通過觀測識心來對此作出判斷,並且事實上也沒有人這麼作出過判斷,所以考慮這個問題似乎也沒什麼意思,我們不如把精力花在層次低些的研究上。

  識心,或者說由識心所產生的宇宙一切,它的發展變化是否有規律的呢?我們這個模型認為是有的。這也即是佛教中因果律的概念。佛教的因果報應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深層的哲學上講,就是「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如果不是相信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那麼我們人類的一切科學研究就全都可以立刻停止了。

  由於現在這個基於識心的宇宙模型比起我們目前能觀測得到的宇宙來看又大了無數倍,所以整個科學體系也就複雜無數倍了。我相信,即使從現在開始經過50億年的科學研究,人們對宇宙本質的瞭解還是及不上佛陀。這是由識心本身的屬性所決定的。

  不過,無論如何,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

  雖然物質和意識都與識心相互作用,但似乎意識的作用更直接一些,在佛教的理論體系中,有情生命是「正報」、物是「依報」,物質不能脫離於眾生的意識而獨立存在。

  這兒的意識並不僅僅指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意識,而是無始以來就存在於識心中的眾生的意識。

  佛教的宇宙和時空概念極其宏大。那吹動梵天水沫的阿那毗羅大風,那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推動力」,都源於之前無始以來無量眾生的意識,這樣的解釋,不知是否容易理解?

  在關於物質微觀粒子運動的研究中,「觀測本身會影響觀測結果」這一量子力學的驚人結論一直都是現代物理學家的心病。包括對量子力學作出巨大貢獻的愛因斯坦都曾竭力反對這一結論,但這一論斷卻得到了現在大多數物理學家的承認,而且,量子力學也已在現實生活中深刻運用,比如說,如果沒有基於量子力學建造的大量超大型積體電路晶片(比如電腦中央處理器CPU),現在的互聯網和資訊革命是不可能的。

  現在,物理學家們可以把物質和意識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徹底拋開這個心病。意識,實際上就是能直接作用於物質的,這在高精神修行的人群中甚至是件常事。比如《聖經》出埃及記中的摩西分開紅海,佛陀的弟子迦樓陀尊者則曾多次讓河神分開河流過河並且因對她言辭不敬而被她告到佛陀那兒去(這個故事將在本章下面詳述)。《聖經》「馬太福音」中耶酥在驅鬼治了一個女人的癲癇病後說「只要你有信心,叫這山移開也可以」。高修行的人可能以意識直接影響大型物體的運動,那麼我們一般人的意識,從它的識心本質上講和高修行人沒什麼不同,區別只是迷妄程度而已,它自然也有對著物質的直接影響力,影響一個微小的原子,應該很好理解吧。

  曰常生活中的物體都由大量原子構成,比如一塊1公斤的鐵就要由大約10億億億(1後面25個0)顆鐵原子組成,人們感覺不到自身意識對之的直接影響,而大精神力的人畢竟少,這就是人們形成「意識不能直接作用於物質」這個的習慣性概念的原因。但請注意:這僅僅是個「習慣性概念」,它並不比「太陽圍繞地球轉」這個習慣性概念更準確。

  認為意識與終極本原的相互作用更為直接,加上只有通過深度的精神修煉能夠認識這個終極本原,這是佛教偏重於意識的根本原因,也即是佛教被認為是唯心主義的根本原因。但鑒於我們認為識心是沒有人性的,所以我們又完全可以認為識心是個物,由此即可認為佛教是唯物主義的。

  其實,現在因為整個模型建立在物質和意識統一的基礎之上,認為識心是所有物質和意識的終極本原,所以唯心和唯物的問題在這個模型中是不成立的,也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您認可這個佛教的宇宙模型,那麼就只要注意識心的各項屬性即可以了,而完全不需要去管這個模型到底是唯心還是唯物的。

  佛教的唯心主義也被認為是「主觀唯心主義」,這一點則是我這個模型所徹底否定的。世界並不僅僅是在個人的識心中,而是在所有眾生的識心中。

  從精神修行的角度講,認為整個世界都是由個人識心中的產物,是「五蘊」中「識蘊」未破盡時的一個錯覺。《楞嚴經》卷十對此有具體描述:「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當然,精神修行修到破盡前面的色、受、想、行四蘊,就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境地了,我這兒只是從理論上簡單提一提,如果你有志於修行,請一定要深讀《楞嚴經》,以免在修行中誤入歧途。

  作為一個不承認有個人性化的終極主宰的思想體系,佛教確實是無神論。但如果我們認為「神」只是和人同樣產生於識心的一種生命形態的話,那麼作為宗教來講,由於信徒皈依的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我們也可以認為佛教是有神論。

  有一種自然神崇拜,如果崇拜的是自然整體,也即識心,那麼我上面說了,沒有意義。如果崇拜的是自然的某一部分,比如土地神、山神、海神、或者太陽神,那這些神(準確的說是依附於相應自然物件的精神類眾生)呢,因為祂們有一定的人性,崇拜祂們或許會有相應的好處。

  最後讓我們整理一下本節的主要內容:

  1,宇宙的一切均產生於識心,識心是宇宙一切的終極本原;

  2,識心是不生不滅,無始無終,沒有時間概念的;

  3,識心是不增不減,無大無小,沒有空間概念的;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認為識心是一個四維空間的物體,它包含無數三維空間;各個空間之間有著廣泛和深刻的關聯;

  4,識心是沒有人性的,它沒有美醜、善惡、得失等所有人性化的概念;由此可知佛教並不承認有個人性化的終極主宰;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佛教是無神論的;由此我們也可認為佛教是唯物主義的;

  5,每個生命都是識心的一部分;鑒於識心是無大小概念也無人性概念的,我們不可能判斷每個生命在識心中的「大小」或「重要程度」,我們的模型認為每個人在識心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由此我們否定佛教是主觀唯心主義的;

  6,識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意識能直接作用於識心並與物質產生相互影響;科學研究應將物質和意識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修習至深佛法的人來說,這兒關於識心的具體「形象」、「屬性」的分析和描述,主要是為了便於廣大世人理解。如果你要進行深度的佛法修行,明心見性、證悟佛道,你應該徹底忘掉這兒關於識心模型的複雜論述,不要執著於這些世俗的概念,而應直接從釋迦牟尼佛的著述中吸取營養。

  二、識心的下一步:如何從識心產生其他一切

  這幾乎是個同識心本身一樣本原的概念。並且也只能從佛經中找到最多的答案。簡單的說,本來識心是平靜的,沒有世界,沒有眾生,但卻由於某種原因,突然有了「無明妄動」,就像大海中起了一個小漚泡,這個「無明妄動」相對於識心來講,它是虛妄的,但我們的意識和我們周圍在我們感覺來看是實在的整個世界,卻都產生於它。

  這同樣是只有通過深度的精神修行證悟到很高的程度才可能獲得到的認識,並且同樣極其玄妙難以用語言描述。我們可以看看《楞嚴經》中文殊菩薩對此作的比喻: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本來回歸識心的狀態下,是圓滿美妙的,卻突然有了妄想,有了妄想,就有了虛空,有了虛空,就有了世界,妄想澄結成為國土,妄想知覺就成為有情眾生。

  我看了《楞嚴經》後,大致理解了識心和由識心中的無明妄動生成我們這個虛妄的世界的概念,但關鍵的問題在於,理解歸理解,我雖然知道這個世界是「虛妄」的,但沒有這個能力認為,也證不了道。

  如何才能有能力這麼認為?修行佛道。

  其實佛陀的這些教誨都是對他的弟子講的。佛陀的弟子都是些精神修行已經很高的修行人,很多都是阿羅漢了,這些阿羅漢如果到現在出來,任何一個都可以成為一方導師,所以我們也不需要跟他們比。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比喻難以理解的話,那麼請看我下面的表述:

  1,你所擁有的只是你的感覺,至於物質本身是否存在,只對你的感覺來說有意義,對於你來說只有感覺是真實的。

  2,其他人所擁有的同樣都只是各自的感覺,並且各自的感覺都同樣是真實的。

  3,眾生的意識和感覺都是識心的一部分,並同時起作用。

  4,如果你進行佛教精神修煉,你可能會有新的感覺,這些感覺對於你來說同樣是真實的。

  5,你精神修行達到極深的程度,明心見性後,會覺得識心比其他所有一切事物都更真實,並乃至認為其他一切都是虛妄的。此即《金剛經》中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經中還有很多比喻,但基本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對這個解釋不滿意,可再深究佛經,或許能了悟得更透徹一些,或者,你也可進行深度的精神修煉自己實證。佛經中這方面講得比較深刻和透徹的可能是《楞嚴經》、《金剛經》和《心經》。我尤其推薦美國宣化上人講述的《楞嚴經》,請參看書後附錄的網址。

  三、識心所產生的宇宙世界:宇宙多層空間的模型

  我們上面已經談到了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等多層空間,但這些還不是佛陀所看見的宇宙世界的全部,比三千大千世界更大的概念是「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三者。三千大千世界只包括「三界」中欲界和色界的初禪天。

  欲界的特點主要是其中生靈有性欲。《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中將欲界分為「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十二種。

  色界的特點是其中生靈沒有性欲了,但還為清淨微細之色法所繫縛,喜歡光和色,有物質和色身,以光明為食物和語言,《長阿含經》卷二十舉出色界二十二天,即:梵身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嚴飾天、小嚴飾天、無量嚴飾天、嚴飾果實天、無想天、無造天、無熱天、善見天、大善見天、阿迦尼吒天。

  至於無色界,則是性欲和光色都沒有了,只剩下思想,佛陀根據其果報之勝劣差別將之分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處。

  注意各個經典所列舉的各界天數有所不一,《楞嚴經》未提欲界的魔身天,有的說法可能將魔身天同於他化自在天;關於色界二十二天的說法也有不同,舊華嚴經卷十三、新華嚴經卷二十一、大般若經卷四○二、佛本行集經卷九等則刪除無想天,而僅列舉二十一天。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立世阿毗曇論卷六、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等刪除梵身、光天、淨天、嚴飾等四天,而立十八天之說。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三、順正理論卷二十一、彰所知論卷上等更除去無想天而立十七天之說;阿毗曇心論經卷五刪除大梵天,另加無想天,亦立十七天之說;中阿含卷九地動經復刪除無想天,而僅舉出十六天之名。不過這些細微的差別對於我們目前的科學研究來說似乎無關緊要,因為我們連看上去離我們最近的四天王天都還觀測不到。

  這兒我們主要論述一下各層天的重要屬性。

  一、各層天的客觀實在性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已經理解上面識心根本模型的讀者是不用再提的,不過,針對一些人通常的概念,比如認為這些層空間只是存在於我們的精神中,我還是明確的論述一下吧。

  你認為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實在不實在呢?如果你認為是實在的,那麼其他各層天的存在就是實在的;如果你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是虛妄的,那麼你倒是可以認為這些空間是虛妄的,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實在的就只有識心了。

  亦即:我們這個模型認為這些高層空間並不是虛妄的,並不僅僅是個人的一種「精神境界」,它相對於其中的生靈來說是實在的,它的實在性並不低於我們所以為的我們這個空間的實在性。

  事實上也是這樣,這些高層空間與我們的交互遠遠不僅僅在精神層面。

  二、各層天之間的空間關係

  我們可以大致將各層天理解為各層類似我們這個三維宇宙空間的空間。各層三維空間之間的結構關係,我們可以簡單的設想為是平行的,一層在一層之上,《起世經》中有「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上。有遍淨天。倍遍淨上。有廣果天。」的說法。

  各層之間生靈都可能直接相互作用,而不一定需要通過其他層天。比如修彌勒淨土的人臨終往生彌勒菩薩的兜率陀天內院,看上去並不需要事先經過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夜摩天;又如上面提到的,我們人類是光音天的人下來而起源的,光音天上的人下來看上去並不需要經過當中那幾層天。

  各層天之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

  需要注意的是佛陀並未明確說把各層天認為是各層宇宙空間。佛陀面向的是生命而不是物質,他是根據生命靈性的特點劃分層次而不是根據物質空間的特性來劃分,比如畜生和人,都在我們看得見的空間裏。這兒各層三維空間的描述,只是我的一個比喻、一個形容,它只有便於理解上的意義而並不具有更深刻的理論意義,從根本上講,要以佛陀的論述為準。

  佛經中常有「十方世界」的稱謂。這個「十方」,雖然通常被解釋為上、下、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十個方向,但我們似乎也可認為「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只是古人沒有多維空間概念而採用的比喻性描述,或者稱是多維空間向量的投影。因為表示三維空間前面六個方向就夠了,後四個方向實在沒有意義。真正的「十方」應指五維空間。

  無論是四維、五維或者更多維,對於本模型來說,都是可以的,只是因為四維空間的模型就已經不可思議了,描述更高維則更不可能,所以我這兒就先只集中在四維了。

  我們目前觀測到的宇宙包含大量的有生命的恒星系。似乎每一個有高級智慧生命的恒星系就對應有從四天王天到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的總稱)的各層天,這些層天對我們人類世界的影響可能遠高於我們這個空間的其他星球對我們的影響。

  從我們對應的四天王天是不是能像我們遠遠看到其他星球一樣看到其他星球生命對應的四天王天呢?我分析應該是的。因為上層天光明比我們強,人的感知能力比我們高。

  精神修行深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看到甘桥c精神相互影響的,高層空間的生靈也能直接影響我們這層空間內的事物。

  4,各層空間生靈的相互影響仍然要遵循一定的規律。這其實已經在上面的核心構架中說了,這兒再提一下。

  當然,目前只有佛教廣泛和深刻的談論了各層空間的狀況和與人類世界的相互影響。

  三界仍然不是整個宇宙的全部,超出三界之上的生命還有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四聖類,祂們不在三界內,與三界內生命的根本區別是:祂們的生命沒有確定的時間長短,祂們不入三界內的生死輪迴,他們可以是永恆的。大家也許還記得《西遊記》中孫悟空自稱的「俺老孫已超出三界外,身在五行中」吧,書中孫悟空原先跟菩提老祖修道,修道修到最高,那就是辟支佛類,從理論上講,是可能超出三界了,不過像孫悟空那樣好勇鬥狠貪吃貪玩不像超出三界的味道,超出三界只是他的自稱吧。

  佛教將三界內各層天的生命通稱為「天人」,和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三界內的其他生命合稱「六道眾生」,此六道和上面四聖合稱「十法界」。下一章詳細介紹六道輪迴和十法界。

  十法界仍然不是整個宇宙世界的全部。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在哪兒?西方極樂世界裏面的眾生很多是尚未入聖的佛教修行人,他們在極樂世界中的生命可長可短,有可能永遠在裏面,也有可能由於自身願望而再入三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也即肯定不在我們這個空間內。

  由此我們需要在十法界之外再添個「佛淨土」,即由佛願力產生的清淨世界。

  諸佛淨土中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好像對我們地球人來說最有名,或許也可以說是我們地球人與此世界的緣分最好吧,其他還有比如阿初啤佛的東方妙喜世界、藥師佛的東方淨琉璃世界等。這些都是他方佛的淨土。我們本地佛的淨土,亦即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叫「常寂光淨土」,修《楞嚴經》中的楞嚴大定有成可往生這個淨土,但可能修這個要求的條件比較高,我從沒聽人說是修這個的。

  不知是不是每個佛都有各自的淨土。不過由於眾生數量無量無邊,佛的數量也無量無邊,佛淨土應該也是無量無邊的。

  除了十法界和諸佛淨土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物質空間呢?因為現有的模型已經比已知的世界大了無數倍,已經極其極其的無量無邊、極其極其的豐富多彩和輝煌燦爛,已經極大極大的超出目前科學觀測可能達到的範疇,所以我目前的構架就到這一步了。

  第三節  模型的成立和論證

  與所有其他科學理論模型一樣,本模型成立的理由也只需要一個:那就是與觀測事實相符合。關於此,我可以非常自信的說:本書的佛教宇宙模型是一個無比宏大又具足圓滿的模型,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能夠證偽這個模型。

  具體的,比如說,科學家們永遠也無法證明模型中認為是所有物質和意識終極本原的識心並不存在;永遠也無法證明大梵天、忉利天等其他空間不存在;永遠也無法證明郁單越等外星世界不存在;關於這方面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已經在第一章中論述得很清楚,這兒就不再多說了。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儘管科學家們無法將之證偽,我也無法將之證實。但關鍵在於,事實上所有科學理論都是永遠無法被證實的,只是通過一系列的觀測發現與事實相符,而變得非常可信而已。所以我需要的也只是將之論證得非常可信。

  本書的宇宙模型是根據釋迦牟尼佛的論述和現代科學經嚴格的邏輯理性分析得出。現代科學的可信度我就不分析了。模型的論證將主要集中在論證釋迦牟尼佛是全知者上。

  請不要嫌我煩,這兒我又要提上面已經再三提過的科學理論概念了。因為大多數人的科學精神確實是不足的,我不得不再三加強讀者這方面的思維能力。從徹底的科學實證主義角度講,論證一個人是全知者是不可能的。就算一個人說對了一萬句話,為證明他的論述展現了一萬個大神通,預言了未來一萬個重大奇跡,你也並不能就此肯定他下一個預言一定是正確的,就像你並不能用過去100億年都有萬有引力來證明下一秒鐘還有萬有引力一樣。重要的只是這些論證是否已經足夠有力,以致可以被認為是「證明」了。

  我希望你像相信「萬有引力定律」一樣相信「佛陀全知定律」,甚至相信佛陀超過相信科學家們的理論。

  我們可以想像自己,帶著現代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來到2500年前的北印度,我們找到釋迦牟尼佛。我們不管已經有很多人相信他的事實,我們把他看做和我們一樣的人。然後我們聽他說:我是全知者。我們怎麼判斷此話的真實可信度?

  首先,在未聽到他的具體理論之前,我們可以看他的為人:他是不是個說謊者。這光聽他自己說,或者周圍其他人說還不夠,我們要根據他的生平事蹟,綜合的分析。

  關於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蹟很多讀者可能已經瞭解,不瞭解的讀者可以在google上搜尋「釋迦牟尼佛生平」等詞找到,也可以在很多書中看到,知識性的東西我這兒就不多說了。

  簡而言之: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釋迦」是家族名,「牟尼」是「聖者」的意思,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者」的意思。釋迦牟尼是當時北印度淨飯國的太子,生下來就擁有榮華富貴,本人容貌端嚴、英明神武、才智高絕、道德無瑕,其父竭力要他繼承王位做偉大帝王,他卻堅持出家修行,前六年訪道,修至無人可為其師,後六年在雪山苦修,後離開雪山在菩提樹下靜坐49天,睹明星而悟道。

  我們比當時人的一個優勢是我們瞭解他之後的一生。釋迦牟尼成道後,雖然弟子眾多,卻仍然過著苦行的生活,每曰一餐,乞討為生,當然更沒有女人,直到涅槃均是如一。

  這樣的人,你說他會騙人嗎?他有什麼理由要騙人嗎?他怎麼可能騙人呢?

  佛教尤其嚴格禁止未證言證(比如自己明明沒有某種大神通力卻說自己有),那是一種大妄語,要受地獄惡報的。這種道德觀念之強一般人可能不一定理解,但深入佛教的人卻能深刻理解其中含義。我現在說話都非常小心,怕一不注意說錯話破妄語戒。

  為了傳道,為了讓弟子更有信心而騙人,已經被我們否定了。比如上面「千曰千月」的說法只能讓當時的世人疑惑,至於大段關於外星人的描述(將在下面「外星文明的狀況」一章中詳述)恐怕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後世發展的實際情況也正是這樣,講述這些的《起世經》長期被大乘佛教徒們束之高閣避而不談,正是因為怕這些不可理解的內容反而令人起疑。

  好,你有深刻的科學精神,你永遠也不相信人,你相信即使一個人道德完善,他也可能判斷出錯,你只相信事實,你只看理論本身,那麼我們就來看事實,看理論本身。

  首先我們可以問:「你為什麼說你是全知呢?」

  注意:佛教本身是稱佛陀有「十力」,即:

  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禪定及解脫三昧等的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的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眾生過去千百萬世乃至無數世狀況的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惑餘習氣永斷不生的智力;

  我這兒簡而言之,稱釋迦牟尼佛為「全知」,當然也有根據,即佛有很多稱號,其中一個稱號是「正遍知」,簡單的說,就是「全知」的意思。作為一種信仰,我是主張稱釋佛為「全知」的。因為信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表述總是越簡單越好,沒必要去深入研究這十力具體分別指什麼,只要相信就可以了。從科學角度看,因為自然科學的全知力容易考察和驗證,所以我們的驗證主要集中在自然世界的全知上。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