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贤法师:当虚拟开始规定现实,人们从“娱乐至死”开始“娱乐求活”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2-22 16:40
标题:
明贤法师:当虚拟开始规定现实,人们从“娱乐至死”开始“娱乐求活”
2016年1月19日,由禅风文化主办,盈瀚投资、盈天文化、ID-Studio、千核数码协办,广州市佛教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的“2016年首届禅风论坛暨禅风文化新媒体发布会”在广州四季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佛教界、传媒界、文艺界、企业界和商界的代表共一百多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2016首届禅风论坛主题为“佛教文化与新媒体”,分为两场分论坛“新媒体时代下当代佛教文化传播”和“禅话人生:佛教文化与生活”。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中心副主任、青海北海禅院住持明贤法师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发言。
明贤法师:各位法师、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讲话的主题是“由一个‘没有圆周的圆’说开”。刚才一位老师的发言中提到了去中心化,同时又提到了“互联网+”,都是绝佳的话题。只是,佛教人士而言是否反应得过来?未来的弘法格局会不会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大背景下,加来加去加糊涂了呢?
为什么我要谈“没有圆周的圆”这个问题呢?前几天有一位居士来问:观音菩萨千处祈,她为什么可以千处应呢?一个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如果到处祈求、到处都能解决问题,这可不光是如互联网般互通一个消息的事,得帮人办事,还得办成,这是什么力量?
我回答他说:观音菩萨这个能力,你且这么理解,把它当成一个没有圆周的圆,因为,精神原点如果没有圆周、没有边界,便没有中心,这人的能力跟先前就不一样了。人们因为有了“我”、有了自我为中心的原点,便产生了边界,精心罗致,边界越森严人生越痛苦。边界隔绝中,人的无限贯穿能力被削弱了,最终只能将有为的主动用在谋名谋利的饮食男女之事上,围绕自我这精神原点去全力追求。
谈到互联网工具,我个人是有一点使用经验的。2006年,我记得佛教界还有很少有法师用博客和微博。那时我参与“中印友好年、重走玄奘大师西行之路”这么一个活动,被誉为最早使用博客的僧人。当时法师中使用博客的两位,一位是学诚法师,一位就是我,网络雅号“和尚博客”。这个博客到现在为止的粉丝数是 400多万,是延参法师微博的一个零头(延参法师微博有4000多万粉丝)。当时我觉得微博太费时,只愿意用博客,结果落后一着,现在微博只有几万粉丝。
在网络时代我们来谈“没有圆周的圆”这个问题,其实关乎到人的精神世界。当精神原点边界的外延特质是贪嗔痴,那么边界是越森严越苦。像延参法师这么多粉丝,我相信他对于这些粉丝第一个贡献肯定是快乐,让大家轻松,并且有自信。
而精神边界这里所巩固起来的就是关于“我”的问题。有“我”就苦,没有“我”才快乐。
我们这里可能要考虑到互联网一个新的特点:佛法在互相传递时,人际之间我们往往是从“苦”来谈起。刚才黄夏年老师谈到,在网络的佛法介入点很有可能不是这样,要谈现世、要谈安乐、要谈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如果这么来划分,以“苦”为介入点,近乎“死”的佛教,较难使“看一半内容、零思维、双倍情绪反应”的网友产生共鸣。以“生”为介入点,“人生佛教”的介入点,就是以安乐、以自信、以希望为介入点,这是容易让网友生发共鸣的。
如果说现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好机遇,那就是网络,对佛法而言,此一机遇正如一张最后的船票:紧握机遇、渡向彼岸!似乎,了生死的佛法的网络契入点,渐渐由“死”转向了“生”,也正从电视话语下的“娱乐至死”转向网络话语下的“娱乐求活”。
美国作家叫尼尔·波兹曼,在早期有一部对于当代媒介“话语”进行深刻分析的著作,叫做《娱乐至死》。《娱乐至死》谈到电视媒体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话语进行重构的残酷现实。它说因为有了电视媒体,政治、经济、法律等,甚至包括文学,它们的方式全都被改变了。
如今,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时代即将过气,我们现在实际上进入了“娱乐至死”的“后娱乐至死”时代。网络时代来临了,这不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了,很可能,是一个“娱乐求活”的时代。
因为网络上人们从娱乐作为切入点,从找乐子作为介入点,但网络与电视这两种工具完全不同,它让人参与并进入另一个社会,很可能,人们在那里找到一种新的生活。
这就是说,在一个全新的格局中,网络时代给佛法的弘扬留下了一个新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关键问题是“话语”,或者是“话语权”的问题。刚才王雷泉老师笑谈说网络社会没有“网络中央”。但当我们看到延参法师微博上4000多万粉丝的时候大家震惊了,他在微博上发一句话岂不俨然是一个大指示。
所以,对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借王雷泉老师的话说,“因特网的特点正如因陀罗网”,它是以任一众生为中心的心灵平等互鉴的生命功德共同体。
因此,把先前的中心形态变成以生命为主体的新形态,可以说是扁平,也可以说立体,不光是大家都能来平等相处,而且还能直接参与。现在网络上实际早就已经从图文的参与进入了视频社交时代,我们从只能被视频强化催眠到直接参与视频互动,已有很多情况发生了改变。
以前我们讲,对“有为的主动”如果过分依赖,对“无为的放下”过分不放心,我们可能会产生苦。可是在自己也可以参与的时代,情况就有变化了。
练武功的人有个词汇叫膂力,膂力就是功夫特别好的时候,一拳出去,力量的渗透能够传递得很远。人们有可能通过网络的工具让自己膂力将尽的时候,由苦出发,收获一个乐的结果。这需要佛教界共同的重视和努力,尤其需要各位老师和专家学者为这个时代指出更新的路径。
刚才有老师打了个网络时代非常有意思的比方,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猪来付钱”。媒介常常是娱乐至上,但网络媒介,则有可能,“从娱乐开始得到‘常乐我净’”,反复切磋的人生经验,虽然不是人际间的直接传递,但网络这个工具真的能够传递佛法的正能量。佛经的书本载体,正从人际间的传递渐渐过渡到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该怎么来定义?一开始有人讲网络是虚拟的,可是它的功能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正日益规定和决定现实生活形态。我们需要重新来定义它,网络到底是不是虚拟的?
网络不是虚拟的,因为虚拟的只有人的情绪。贪嗔烦恼是虚拟的,现在人们通过网络的空间把贪嗔变成了实际的帮人、害人、助人、毁人的事实,干坏事也通过网络,干好事也通过网络。网络实际上俨然是一个实体,网络就是一个将各种烦恼实体化了的另外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在我们现实人的世界里面,应该有伦理、社会法律等方面的限制。人的展现是不完善的,有很多层次被隐藏背后。可是在网络空间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人都会真实。你只要让他匿名,他能把他所有人性的最劣根、人性的最优点都充分展现出来。
因此,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问题:因为网络时代的参与,当下人的生活智慧事实上完全在改变、全面发生改变,网络有可能会指导并规定人的生活。
今天我们禅风分论坛这场的主题是禅话人生,谈到的是一个生活的问题。其实生活也并不简单,尤其是我们要知道生活的纲领:人际有人际的纲领,网络有网络的纲领。木心先生有一句话,他说“没有纲领、无法生活”。世俗生活的纲领和网络空间的纲领需要去构建,构建好了才有更强势的力量来指导我们什么时候该放下,什么时候该提起。
纲领重建是一个需要。不光现实生活中构建佛法方面人际间的纲领,还有网络的纲领也需要。对“有为的主动”,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放不下的,可是放不下就反而陷入被动,陷入被动就有苦,苦用什么方式来解决?佛教文化在网络世界的传递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因为这里提供人生的新纲领,在这种纲领引领的下面,我们有可能来解决人生苦的问题。
所以,如果谈网络时代佛教的定准,很有可能也是这样:没有佛法纲领、人们无法生活。确认纲领就可以开始生活。
先前人际间的规则,可能还会发生重构,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打破规矩,另成方圆”开始。网络时代有网络时代新的“方圆”,网络虚拟出现在网络实体上,网络时代已经给予我们一个新的社会秩序。
网络就是一个新的人类社会,它是一个新社会,存在一种新的佛教发展契机。不可以忽略的是,网络这个社会有可能让你看到丑恶,但也有可能,它使你比在现实社会看到更多真实。
网络这片万丈红尘,是佛子立足处,也是转身处。当虚拟开始规定现实,网络就是真正的现实。
为什么说虚拟开始规定现实?如,某人在网络上发表了意见,可是遭遇了反对意见,多了,你就有麻烦了……这就是说,当虚拟的负面声音过多,其现实的正面形象倒地!
当虚拟的网络规定现实,虚拟就是现实;网络是情绪的实体化呈现,是另外一个实体世界。这里无意赞美这个实体世界,而是提醒,我们必须面对。
网络一定程度上一直在规定现实世界,这个实体世界的呈现需要更多的智慧。希望,参与到这个实体世界上的人,也能够从实体的世界里面获得生活的新动力。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请各位法师老师指教,谢谢!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