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而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生。为让正法重现,自当深入检讨,痛下针砭。以下所举,非针对任何特定人士或道场,乃是站在建立正确知见,及振兴佛教的立场,剀切陈言,衷心疾呼。
(一)对佛教的误解:民俗外道误为佛教,民间有许多习俗,或外道种种作为,皆非正信佛教,兹列举如下:
*算命看相:以抽签、卜卦、紫微斗数、摸骨......等方式,断言一生祸福。此系由于人对自身未来迷惘无措,盼能藉此指引方向,佛教则主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缘。
*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合乎自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已证阿罗汉果者,则所到之处皆是净土,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圣人心转境。”做最佳注脚。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内在的心性远比外在的地理更重要。
*跳神扶乩:此系民间信仰的仪式,以灵媒为桥梁,进行种种祈求。此绝非佛教的产物,而是巫术的范畴。
*掷筊杯:人无法与神鬼沟通,便依我见自问自答,揣测神意,实则乃是概率问题,并不可信。
*烧冥纸:始于汉朝纸商的促销术,沿袭至今,甚且衍生出纸扎冥具,祈令亡者受用的习俗。
======================================================================
大愚居士:
翻遍经藏,佛陀从未教导“掷筊”、“求签”这种活动,“起乩”、“招魂”、“观落阴”纯粹邪说,更非佛教。烧纸钱、中元普渡、放天灯祈福、求香灰、符水,等等均非佛教。
======================================================================
(二)错误认知--消极、悲观、崇拜偶像:
佛教揭开生命的面纱,彻见其本质是苦、空、无常的,对于佛法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义,认定佛教是消极而悲观的。其实,佛教对造恶消极,对行善度众则抱持舍我其谁的态度,十分积极。佛教愿拔一切众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观,而非“悲”哀观。更有人批驳出家为不孝、逃避责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担。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才是真正大孝,因为出离的是烦恼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积极!
外教徒常批评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设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让礼拜者见贤思齐,学习佛的精神和行为,并非祈求保佑。就如同国旗、国歌、十字架,皆为精神的表征,佛像亦是表法的。佛教原本就是即相离相,不离世间,不染着世间,而《金刚经》更是句句破相,何来崇拜偶像之事呢?但得无相,即心即佛。
======================================================================
大愚居士:
世俗宗教,崇拜神明,仅为祈求身心安乐,并未跳出感官层次的满足,正所谓:“众生长夜在生死中,忆念五欲、贪着五欲、爱乐五欲。心常流转五欲境界,永没五欲,莫之能出。”自身欲求不满,便向神明开口要求,完全是人的自私心态作祟,反更要求神明来配合人的自私价值观,人的傲慢愚痴,莫过于此。因寺院功能不足,导致今人误解,实为正法悲哀。
佛法教导人认清身心、生死的本质,都只是众生本有清净、光明自性上显现的作用,经由修行,便不再受色、生、香、味、触,这些作用的困扰,证得果位后,更要以大愿广利群生,悲愿无尽,何来逃避?
======================================================================
□资财无量摄诸贫民、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婬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维摩诘经)
□于一切处,救摄一切贫穷众生,充济所须,令其满足。安慰一切苦恼众生,获身心乐,令其欢喜。成熟一切善根众生,心意调柔。令其清净,究竟无上菩提之道,如是示现充满十方。
□以我善根,愿:一切趣生、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功德圆满,不可沮坏,无有穷尽,常得尊重,正念不忘,获决定慧,具无量智,身口意业,一切功德,圆满庄严。
□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依怙者,为作依怙,游他国者,为作示导,入海之者,为作船筏,涉沟涧者,为作桥梁,处旷野者,为作泉井、寒冻之者,为作柴薪,盛暑炎毒,为作清凉、处黑闇者,为作灯明,疲乏之者,作软敷具,饥饿之者,作甘美?。渴乏之者,化作甜浆,为裸露者,而作衣服,亢旱饥馑,为雨五谷,病苦之者,为作良医,令疾除愈寿命延长,孤独鳏寡,而为侍者,诸贫穷者,为作伏藏,随彼行住,不相舍离。若远行者,为作伴侣,并作车马令达所至,若邪见者,为说正法,令住正见。地狱苦者,我誓入彼地狱之中,拔济令出,堕饿鬼者,为作清凉甘美饮食,除热饥渴,堕傍生类,虎豹?狼熊罴师子,化作肉山,以充食噉。复发是愿:食我肉者,悉得充饱,不相食噉。象马牛羊?鹿等兽,我为彼作肥腻软草。若诸众生食肉、噉草五谷饮食,随意所须悉令充足。处人趣者,随所乐欲,我悉供给,令无所乏。复发是愿:愿我悉得成就一切陀罗尼身,随诸众生,所在之处皆为救护,作如意树及作贤瓶,出无尽财,给施一切具足圆满。或作医王除其疾病,以大悲手,执法关钥,开涅槃城,示佛知见。三僧只劫,难行苦行,救诸众生,安住涅槃、真实解脱。(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我当为一切众生作舍,令免一切诸苦事故。为一切众生作护,悉令解脱诸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皆令得离诸怖畏故。为一切众生作趣,令得至于一切智故。为一切众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明,令得智光灭痴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炬,破彼一切无明闇故。为一切众生作灯,令住究竟清净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导师,引其令入真实法故。为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与其无碍大智慧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大悲,不舍众生,代一切众生而受诸苦。所谓地狱苦、畜生苦、饿鬼苦,为利益故,不生劳倦。唯专度脱一切众生,未曾耽染五欲境界。常为精勤,灭除众苦。
□菩萨尔时,作是念言:“一切众生,在生老病死,诸苦难处,随业流转,邪见无智,丧诸善法,我应救之,令得出离,又诸众生,爱网所缠,痴盖所覆,染着诸有,随逐不舍,入苦笼槛,作魔业行,福智都尽,常怀疑惑,不见安隐处,不知出离道,在于生死轮转不息,诸苦淤泥,恒所没溺。”菩萨见已,起大悲心、大饶益心,欲令众生。悉得解脱。
□遍守护一切世间,有怖畏者,令得安隐,有疾病者,令得除差,有苦恼者,令得免离。有过恶者,令其厌悔,有灾横者,令其息灭,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我愿保护一切众生,终不弃舍,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大方广佛华严经)
前已言及,今之诸多学人弊病,乃在误把方便当究竟。方便法门已将佛教正法带往可怕、危险之边缘地带。求感应多过求真理。讲经弘法往往门可罗雀;邪说异端,神通感应则每每门庭若市。若做一切佛事,以闻香、见光、见佛、治病等感应为诉求,只为消灾解厄、现世福报,则佛教与神道教有何差别?
神通感应作为增强信念之增上缘原是无可厚非,然并非万能之利器,若以此度众,绝非长久之计,盖个人宿业有别,佛力固有不可思议之处,仍须视个人是否能虔诚求忏,及罪障轻重而定。八正道中未列“正神通”,《阿含经》亦告以:“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吾人所应依者,乃是自心、真理,而非神通。盖神通非究竟解脱之道,由身口意造作之业力,因缘果报之法则,并非神通所能抵制。
末法时期,学道者难以成就即在“求”、“着”二病。灌顶求消灾、持咒求解难、拜佛求见光、静坐求开悟、喝符水求病愈,凡有神奇灵异每每趋之若骛。殊不知,佛法乃是心法,修习密宗而欲成就佛道,亦当断烦恼,方可证果位。身染疾患,不就医求诊,而坚信持咒即可治百病。诸如此类,着相而求,比比皆是。却不知病有二种,一为生理疾病,如头痛、感冒等。一为业障病,即群医束手,药石罔效之病。色身乃四大假合,本有生灭,难免不调,自当求医服药。至于四处求医仍无起色者,或恐为业力所感之病,此种病情则当求助于佛法,一心忏悔往昔过愆,真诚改过,礼佛诵经,多做功德,以期能解怨释结。
众生着相,尤好光怪陆离之异象,举凡放光、分身、飞天、遁地...... 往往穷追不舍。以此求着之心,极易为谈玄说怪者误导,或为神棍所骗,终至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实则,纵有通天之能,若烦恼不断,贪嗔痴不除,轮回之苦,在所难免,于生死有何益哉?切不可求见瑞相,当以降伏自我为修行本分。若由心性下手,把烦恼弄通,方可名为真神通。
======================================================================
大愚居士:
很多人会问,人类历史上,很多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各种意外这类悲剧,怎么也没看到神明们出来使神通救人?难道神明都见死不救?为何拜了神明这些zai 难依然发生?佛陀则教清楚了,人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除非人自己愿意向善、互助、关怀、扶持,没有其他人能强制改变这些共业(若可以,则神明动用神通改变人心即可,使世界人心中纯善无恶、无私互惠,一劳永逸,屠杀征战等等之事便无从发生),随意使神通只会惑乱人心,完全无助于消除人对利益的贪图,若某人有神通,能否请他告诉我们股票何时上涨,让全体人类都能过富裕的好曰子。
至于全球气候暖化、资本主义造成严重贫富不均、爱滋病、工业污染、水灾、地震、毒品、儿童受虐、种族冲突、等等,那位自称大神通,麻烦他立刻使这些问题消失。
凡符合以下“五种邪命”绝非佛教:
1、诈现异相:向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2、自说功德: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令所见者,心生信敬,以求利养者。3、占相吉凶:攻学异术,卜命相形,讲谈吉凶,以求利养者。4、高声现威:大语高声,诈现威仪,令人畏敬,以求利养者。5、说所得利:说自得俗利如何,以动人心。为取利活命,故名邪命。
======================================================================
(六)广立道场而无“法”的熏习
所谓:“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丛林制度,可对治好逸恶劳之习性,藉团体大众之力,督促行人吃苦用功,而造就唐宋时代佛教大兴。当今各地道场林立,出家众终其一生皆忙于建塔盖庙,然则庄严宏伟的道场,却仅三五僧众安住。若无“法”的熏习,不注重僧才之培育,道场只是一座无生命的建筑物,无法滋长法身慧命。能令佛法生生不息者,在于“法”之熏习,而不在建筑。
当今生活形态更迭,教内虽有大道场,亦不乏小道场,然住公寓之风尤盛,无法凝聚佛教的力量。再者,流弊所及,今之僧众甫剃度,即不受师长管教,不受僧团规范,顺任习气而行,依凭我见而为,稍有逆境现前,即收拾行囊,离师他去。或单独一人,或二人结伴,或三人成行,三三两两购置公寓,自成道场。或出家未久,经教不通,心性不明,即自行闭关、阅藏,而不知闭关之真正意涵,乃在关闭恶业、妄念,非如囚犯,禁锢其身,而自谓修行。
======================================================================
大愚居士:
道场不是漂亮庄严、诵经敲钟、有人礼拜、仪式排场多才叫道场,看经中说什么是道场。
======================================================================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狮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维摩诘经)
(七)错误的持戒观念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为行者所应持,亦甚值称许。然对“持戒”无正确认知,则往往流于死执相上之戒。以曰中一食而言,每有学人未加判别自身条件,而坚持行之,三餐份量作一餐解决,导致胃下垂,健康状况恶化,仍死命坚持,彼以为如是即为修行,复又以此自傲,轻视未持戒者。
学者应知,戒之梵文为:波罗提木叉,意指“别别解脱”。由是可知,持戒之目的即在解脱。坚持戒律者,烦恼未除,一味盲目精进,自视持戒修行,却只落得一身病苦,犹沾沾自喜,自诩为修苦行。此乃误解苦行之真谛,以色身受苦,即为苦行,斯乃肤浅之见。所谓苦行者,无分别心是也,不执着心是也,慈悲喜舍是也。岂可以挨饿、病苦错解!
曰中一食乃佛世时,僧众之生活方式。今曰时空变易,是否能持,当视个人情况而定。首要者,当知持午之目的在去贪,若心未解脱,云何曰持戒?修行宜中道,不为受人赞叹而修(此亦是依欲望而行),法无定法,切莫将修行固定于某一形相,所谓圣人的标准,即是没有标准。一切法无常,如何订出持戒之准的?若强言之,则不外:心安、放下、解脱即是。
□波罗提木叉者,离身、口、意不善邪业,律者,入戒威仪,深经、善义,遮受一切不净之物、及不净因缘。(大般涅槃经)
□佛阿含教,及毘尼中,说波罗提木叉,菩萨摩诃萨应学,不见戒相,及我能持,不着戒,不着见、不着我。(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