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警语】批评恶行和教人行善的尺度该如何把握?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9 17:42
标题:
【警语】批评恶行和教人行善的尺度该如何把握?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改过迁善、提升灵性可以说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哲学、心理、伦理、因果、宗教、科学教育就从这里展开。对自己是这样,帮助别人也是这件事情。指出别人的过失,教导人向善,互相指正促进就非常有必要了。但是凡事都有分寸,不能过分,否则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产生反效果。这一条就是告诉我们批评恶行和教人行善的尺度把握。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批评指责他人的坏事不可以太严厉,要考虑到他的承受能力。有的人性格坚强、心量较大,或许可以承受尖锐的指责;而有的人内向软弱、心胸狭窄,即使很温和的批评也可能让他不堪忍受;有的人恶习比较重,只有触到他的痛处才能猛然惊醒、回头;有的人习气比较淡薄,只需要点到为止就能很快改过自新;也有的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受环境逼迫,有不得已的苦衷,尤其要怜悯,不能过于严厉,触动他的伤痛。这里边种种情况、现象,都要用智慧判断,用最适当的态度言语,准确把握分寸,才能起到帮助人断除恶业的作用,而不会造成伤害。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教人行善不能标准太高,应当让他能够遵从跟上。每个人的根机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有聪明的,也有比较愚钝的;有善良的,也有坏习惯比较多的;有的受过良好素质教育,也有的没有机会接受作人的教育……各种条件都会影响他对善的理解和行持,决不能一概而论。教人行善要他能够做到才有实质意义。如果要求太高,对方做起来很吃力,就会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可能连低标准的善事也没有勇气去做了,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教他为善的目标。一定要因材施教才是成功的教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个性化教育”。实际上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成功经验,“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这句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摘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