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南怀瑾: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22 12:42     标题: 南怀瑾: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南怀瑾语录:我们上古老祖宗的那个时候,人都自然,不用修道,个个有道,在道的境界。他在睡觉时“徐徐”,“徐徐”是怎么个睡法?就是睡觉很悠然,舒服得很。难道现在的人睡觉不悠然?现在的人睡觉是很不悠然,很紧张。尤其是在外国文化生活影响之下,每一分每一秒都紧张得很,所以睡觉睡得很不好,加上闹钟也闹不醒,很可怜。

  南怀瑾先生为人处事,喜欢随顺自然,不事做作。即使某些不甚圆满的事,他也以自然之心对待,而不勉强为之。例如,他人到中年时,头上渐渐添了许多华发,他却不以为意。55岁那年,他去理发店理发时,理发师建议他染发,可以显得年轻许多。他没有接受这个好心的建议,还写了一首《理发师劝染发戏作》的诗:“世人多畏发初白,却喜头颅白似银。免去风流无罪过,何须装扮费精神。渐除烦恼三千丈,接近仙灵一性真。对镜莞尔还自笑,依然故我我非新。”虽是游戏之作,内中包含了体悟人生的智慧和洞透自然的禅意。

  老子对人生的看法,不像其他宗教的态度,认为全是苦的;人生也有快乐的一面,但是这快乐的一面,却暗藏隐忧,并不那么单纯。因此,老子提醒修道者,别于众人,应该‘我独泊兮其未兆”,要如一潭清水,微波不兴,澄澈到底。

  南大师认为,“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知识都不执著,人生只凭自然”。他说:“古人有言:‘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东西方表达的方式不同。佛学未进入中国,‘无学’的观念尚未在中国宏扬,老子就有‘绝学’这个观念了。后来佛家的‘无学’,来诠释老子的‘绝学’,颇有相得益彰之效。

  “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这种心情,一般人很难感觉得到。尤其我们这一些喜欢寻章摘句、舞文弄墨的人,看到老子这一句话,也算是吃了一服药。爱看书、爱写作,常常搞到三更半夜,弄得自己头昏脑胀,才想到老子真高明,要我们‘绝学’,丢开书本,不要钻牛角尖,那的确很痛快。可是一认为自己是知识分于,这就难了,‘绝学’做不到,‘无忧’更免谈。‘读历史而落泪,替古人担忧’,有时看到历史上许多事情,硬是会生气,硬是伤心落下泪来,这是读书人的痛苦毛病。其实,‘绝学无忧’真做到了,反能以一种清明客观的态度,深刻独到的见解,服务社会,利益社会。”

  “绝学”二字,并不是放弃学习的意思,人一生下来就开始了学习,怎么可能放弃呢?南大师的解释倒是比较贴切,更进一步说,就是放弃世间那些分辨好坏、美丑、荣辱、尊卑、贫富、善恶等等观念,做一个自然人,用一颗自由的心去感受世界,亲近自然,享受本真的快乐。这有点类似于佛家的去妄念、去我执。

  如佛家云,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好坏美丑等等都虚无不实。南大师说“真理只有一个”,实际上连一个都没有,或者说个个都是真理,就是我们那颗抛掉好坏美丑等世俗观念之后的本心。但是这些观念很难抛掉,它们原是寄居在心上的杂草,却像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一样,几乎把我们的心都控制了。修道的目的,就是要铲除这些杂草,驱逐这些乱民,使自己重新成为心灵的主人。这就是“绝学无忧”。

  如何修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章传授了修道的方法。后来的道士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修炼气功的方法,也是修炼之一法。但他们需要躲到深山老林,躲到道观静室中去修,甚至还要“闭关”修炼,境界就不高了。如果他们还抱着修炼成仙的念头,境界更低,跟世俗之人追求功名富贵没有两样。如果他们还运用“采补”、“炼丹”等等方法,这就走上了邪路,跟世俗之人偷盗抢劫没有差别。

  老子的修道方法,无处不可以修。就像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找到任何一个有水土的地方,都能萌发嫩芽,开出小花。通过对后世学术思想的观察,老子的道实际上刚问世就已经失传。因为自庄子之后的所谓道家学派,早已偏离了老子的道。

  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这跟中国人做学问的习惯有关,学者们往往有一个牢固的观念: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只能如此,不能如彼。学者们之间多的是争论,少的是交流,很难彼此之间互取所长。但自然的渗透还是有的,却没有主动的融合。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又跟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中国古代的学者比较难以靠学术本身维生,除非他依附某种政治势力。庄子不愿意依附,所以他一辈子这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学者们为了“竞争上岗”,当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批评其他学说而维护本门学说。在老子、孔子时代,这种竞争应该说还是比较有绅士风度的,到了后世,学者们的某些竞争手段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西方的学术发展之路应该说优于东方。例如古希腊时期,智者叶文诺开讲座,收费五个银币,他凭这项收入来源,即可过上富裕的生活。而孔子授徒,收费不过十条干肉而已。一辈子教了三千多个徒弟,生活还很拮据。西方学者无须依赖政治势力即可生存,所以其学说始终独立于政治之外。在学术交流方面心态也平和多了。因为这种差别,中国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等,几乎都是针对统治者设计的产品,而西方学说却较多地关注平民生活。

  老子的道学也以关注平民生活为主,他想把每一个人都变成自然人,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把统治者变成一个不要多管闲事的圣人,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那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不过心里明白而已。偶尔也会发发言,依从民意,点到为止而已。这种设计肯定不对统治者的口味,无人订购是肯定的。其中某些附件也曾被后世帝王使用,但老子的本意肯定不愿这样拆零出售。

  对于普通人来说,修学老子的道学,把自己变成一个自然人,或者说“真人”,倒是摆脱烦恼的绝好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大家都是“假人”,脑袋里装着一些虚假的观念,用虚假的面目走到世人面前,采用一些虚假的手段,追求一些虚假的目标,享受某些虚假的快乐。修道的目的就是去假存真,使自己不受虚假的世俗观念困挠,“人之所畏”,我独不畏。别人都说吃海鲜好,我要看看它对不对我的口味和肠胃;别人都说当官发财好,我要看看它对不对我的性格和脾气;别人都说清茶淡饭太寒酸,我喜欢就天天品尝;别人都争先恐后发表高见,我默默无语独悟真如;别人都聪明伶利自逞其能,我少一点杂念,留一份闲情,看花开花落;别人都欲波翻滚苦求俗乐,我一心清净,与道同体,如千古深潭,清澈明亮而微波不兴……

  到了这种“去假存真”的境界,那么,即使静居独处,也不会感到孤独;即使身处闹市,也不会被红尘扰乱了视线;即使在众说纷纭的场合,也不会被他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就像一滴净水,到哪里都不会失去水的本性。即使偶为杂质所侵,也可以随时蒸发,复归于一滴净水。老子说,“上善若水”,能如水一样无为无不为,无可无不可,无求无不求,无往无不往,又能保持自身的纯净本性,也就近乎道了!

  一日一心得

  人,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非自愿,去更非本意,几十年光景,稍纵即逝,因而,还是卸下面具,放下包袱,像毕希纳所言:人啊,活得自然一点吧!我们应该像一朵云,具有云的飘逸,是否下雨总是那样飘逸。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