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贤法师:修白骨观可以对治贪欲,却不能太极端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8-25 15:53
标题:
明贤法师:修白骨观可以对治贪欲,却不能太极端
“观身不净”是佛陀初转法 lun时讲述的法门。不净观有多种,其中一种称作“白骨观”。这种观的逐步形成,对不善调节者而言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在完全可以把握的范围中,此观会成为大乘人修行的直接动力。
白骨观是观什么?观自身的白色骨架。对凡夫而言,进行自身的白骨观可以对治贪欲。释迦牟尼佛讲述此观后,又说出另一种观:慈悲观,也称为慈心观。此观可避免因修习白骨观而产生的过分厌离,它们是互相调节的。所以,修行是一件需要小心谨慎的事。
佛的初转法 lun期间,一部分阿罗汉在尚未证得阿罗汉果位时修观白骨。行持过程中,首先是内外的循身(内循身、外循身,很像现在的瑜伽,但此种修习是基于佛理的)。
循身观:坐在座位上,安静下来,心无杂缘,身心收持到座位上。想:我现在是在打坐,已经没有任何分心的事情,我现在是坐在坐垫上……一再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确定之后,再从上到下循身——教瑜伽的张蕙兰讲的是“上下检查放松”,其实就是循身观。
“检查放松”,比如检查头皮放松了没有?检查面部肌肉放松了没有?如果没放松就放松一下。检查肩部、检查腿部、检查脚趾放松了没有?如果放松了就继续检查下一部位,如果没放松就调节一下——这是在体表所做的循身观。
循身观的根本作用,是将人向外驰逐的心意识收回来。“这人很可恶”“那生意应该做”……分析这些事时,人心意识外散,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让气流溢到脉管外面。
有人打点滴时,医生扎针前在他手上拍两下,见脉还没鼓起来,便说:“你的静脉不好找啊!”这是气秉藏到脉的深处,说明此人的心过分内收。有人将胳膊绑起来,一拍就发现静脉很粗,一针就扎进去了,根本不费劲,医生说:“你的静脉很粗啊!”为什么会出现粗大的情况呢?是心过分外散。
气与脉是两样东西:脉,是身体中比较固定成型的脉管,比如血管、静脉与动脉;气,是顺着脉管流通的根本生命元素,分为若干种。当人心外驰时,气便向外散,人心也显得粗大;当过分思考自我的问题,比如过于低沉、过于算计或过于失意、过于自卑,气便内收到最核心的部分,脉管也随之缩小。
循身观将过于内收的向外放,过于外放的向内收,进行合理调配,让气血如理如法地走人身气脉的轨道,不致发生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调心方式。
为什么循身观只检查几个部位是否放松便能让气脉归位?按修行的道理讲,需要理解一个重要原理:气就是念头。
平常说的“呼吸”,书本上讲是进出的气,但我告诉你,实际它就是念头。“气”便是念头,念头粗大气就急促,念头细小气就轻和。
内在来讲,就像佛的自受用身一样,对于人的“自受用”而言,气就是念头;对于“他受用”、身表以外的形式而言,气有一些进出,是流动性的物质。
明白这个道理便会发现:四念住的修行实际是调整气脉,调整气脉实际又是在调整心念。原来它是一个调心的方式,这一调心的方式很简单:循身观,从上到下了解自己,从内向外了解自己,这便是自我调节的方式。有对内在血管、骨肉的调节方式,有对外在皮肤、腠理的调理方式。总而言之,白骨观之类的观法都是利用这一原理。
释迦牟尼佛指导一群修行者修习白骨观时,眼看白骨观即将修成。大家坐下来一循身,生理的骨架包括手脚的骨质便都出来了。
这绝不是联想,而是内观所得。因为平日的执著,才使得人们了解色彩的方式必须要通过眼球,但是当一个人进行内在的循身观,有了一定基础之后,眼根便逐渐开始脱离对眼球的依靠,一些内在景象便浮现出来了:发现内脏很清楚,骨骼也很清楚……
一旦内观到了骨架的程度,便开始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对社会、对自我价值的理解。一开始还能有一些贪心,还能有几个朋友;等到发现自己原来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时,便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了——这群人开始厌世。
由此可以知道:人对自我的支撑,完全在乎观察的深入程度、对于自我的了解程度。对自我了解到一个比较和谐的程度,便觉得生活很有希望;对自我了解到一个极其严苛的程度,或是了解到骨架、骨髓、皮肤里或是血肉细胞的程度,就开始想要放弃生命了。
他们过激地单方面热衷白骨观,观出了骨架,观出了头盖骨、脚趾骨……而且一旦观出,睁着眼睛有这些,闭着眼睛还是这些,醒着是它,睡着了还是它(真正修行一定是如此,只要一用功,便一定会延续)——这便称为“内障”。
出现内障后,有人考虑:“还是去问一下佛吧!看佛怎么讲,佛觉得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另外一些人说:“问佛干吗?人生如此地无意义,原来身体就是这样一些四大的杂烩。为什么还要它呢?为什么受苦负累而不尽快处理掉它?”这样一说,便有很多人附和:“好!那我们集体来吧!”于是走到悬崖边跳下去自杀。
释迦牟尼佛看到这么多人自杀,便派阿难尊者与其他弟子立刻赶到那儿将剩余的人召集回来,告诫说:“你们的白骨观即将要修成功,紧接着修下一步,便可获得果位。”于是大家按佛的教授修慈心观。
慈心观是观什么呢?坐着修行时,观想母亲,观想那些在生命中慈善柔和的形象,以产生慈悲心。
已经具备白骨观成就的人,观照能力极强。观照母亲时,观想从生他、养他到逐渐长大的过程,一作慈心观,母亲的形象便出现,白天晚上挥之不去,这样也很难过。观到母亲如此辛劳,很多人孝子心切:“佛啊,我就不出家了吧?回去孝敬母亲吧!”这也有问题,于是佛接下来让大家观“舍”,将所有观的功德回向于“舍”。不管她有多么慈悲,也要逐渐地远离。因为世间不管是人还是物,都是无常的,是苦的。
依此方式观修,很快便舍离了对于这种境界的深入,也舍离了对于那种境界的深入,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便没有观念上的反复,没有了对于人生价值理解的危险。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