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十善业道经(一一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5 09:30     标题: 佛说十善业道经(一一二)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二集)

  

2000/12/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经文第三行: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四神足」,昨天跟诸位讲了第一个「欲」;第二个叫「念」,第三个是「进」,第四个是「慧」。这些名词在经论里面用得非常广泛,它应用的处所不一样,意思就不相同。这个地方是讲『神足』,神足也叫「思惟」,也叫「如意」。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意」好懂,我们讲「称心如意」。欲望能称心如意,意思上面说过了。

  今天跟诸位介绍第二条「念」,在经论的注解里面叫「一心正住」,这是「念如意足」。从这个说法,我们念佛的人立刻就能体会到《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念就如意了,念就自在了。「一心」是真心,确实这才能称得上「正住」。一部《金刚经》,须菩提向世尊请教的,就是心要安住在哪里;中心的问题是在此地,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麽地方。安住不妥当,你就不如意、就不自在,那称之为「邪住」,不叫做「正住」。正住是一心,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正住。

  我们要怎样契入这个境界?净宗法门妙,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你就能契入这个境界。诸位要记住,「老实念」,关键在老实。我们念佛念了很久,没有得到一心正住,是什麽原因?我们不老实。怎麽叫不老实?念佛里面有疑惑,这就是不老实;念佛里头有夹杂,就更不老实;还有间断,所以修了这麽久,功夫不得力。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纲领是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一心,「净念相继」是正住,那个「住」是佛住,菩萨也是住在「佛住」。通常我们说菩萨住六度,声闻住四谛,缘觉住十二因缘,这个「住」是讲存心,存的是什麽心。天人住十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只有三途的众生,他那个心住在贪瞋痴里头;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是三途众生。

  所以,我们自己如果起心动念也落在自私自利,也落在贪瞋痴慢,天天搞是非人我,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前途是什麽?前途是三恶道。你走的路,走的是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这个世间很短暂,一百年光阴,一弹指就过去了。你到哪里去?到恶道去。谁教你到恶道去?你自作自受,没有任何一个人干涉你,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左右你。你作佛、你下地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什麽人都帮不上忙,什麽人也障碍不了,佛菩萨对你也无能为力,这个一定要懂得。

  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对众生的加持是教学,教导我们。我们能接受教学,能够领悟,能够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六道回头,从十法界回头,我们向一真法界,这叫回头是岸。六道、十法界是什麽?是妄想、分别、执着。「回头」就是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着舍掉,要舍掉六道!六道最重要的业因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造成六道轮回。「见惑」归纳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想法;「思惑」: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五大类。你把见思烦恼总共十大类统统放下了,统统舍掉了,从这里回头,这一回头就是十善业道。

  所以,如果对於「见思烦恼」不能够理解,这些名相很繁琐,也不太好懂,你就记住最简单的「十善业」。十善业的反面是十恶业。从杀、盗、淫回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从妄语、两舌、恶口回头,我们一生不打妄语,不自欺欺人,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你就真的回过头来了。「回头」,回头是佛菩萨,就不再作凡夫,我们要去作佛、作菩萨了。意三就是贪、瞋、痴。从贪、瞋、痴回过头来,不贪,不瞋,不痴。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贪,出世间法也不贪,你的念怎麽会不清净?这个时候才「一心正住」,对待一切众生,就跟诸佛菩萨一样,自己决定是一心正住。教化众生,他是菩萨种性,用「六度」教他;他是声闻种性,用「四谛」教他;他是天人种性,用「十善、四无量心」教他,这是教化众生的方便。与自己一心正住有没有妨碍?决定没有妨碍,这样才成就无量无边真实功德。

  我们的心究竟安住在哪里?《金刚经》上佛教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正住,「无所住」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难!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我们凡夫做不到,怎麽办?佛这才为我们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方便。诸位要知道,所有的佛法全是方便法,真实法说不出来的,能说得出来的,全是方便法。所以佛在经上才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能说得出来的,佛能表现出来的,全是方便法。聪明人从方便里面悟入真实,这就是佛的教学真谛,从方便悟入真实。没有方便,对我们来讲,我们就无从下手,所以方便法要用,不能执着。经上举的比喻很好,像过河,我们要用船,船是方便法,过了河之後,船就不要了。还能背个船上岸吗?佛法就像船一样,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着它,执着它就错了,你就被它害了,这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必须教心地乾乾净净,一尘不染。

  禅宗六祖能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度化众生的心。「无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很困难,我们生心就不能无住了,心就有住,要无住就不能生心了,总是搞得两边合不拢,这是凡夫。诸佛菩萨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生心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生心。大家慢慢从这里面去体会,然後你才能够领略一点圆教的思想、圆教的义趣。

  空、有是同时的,这是大乘教里头常说的「不二法门」。所以欧阳竟无说:「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法就是佛法,世间任何一法不能够媲美的。」什麽原因?世法是从意识里生的,佛法是从真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怎样能契入境界?要用一心。起个念头就是二心。可是这个地方要记住,我们一般人起念是妄想,不起念是无明,都不是一心;凡夫不是落在妄想这一边,就是落在无明这一边。

  真心到底是什麽样子?大乘佛法里有个名相,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寂」就是无住,「照」就是生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的时候、做了以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寂照双融」的境界。凡夫做不到这个境界,凡夫做了一些好事帮助众生,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好事,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着了相,你心就不清净。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决定不着相,没有执着;不但没有执着,连分别、妄想都没有,这才叫做「一心正住」,你的念就自在,念就如意。

  「四神足」四条里头,这两条最重要;前面跟我们讲的「欲」,第二个讲的「念」,这两条最重要,尤其是「念」。我们实在讲是非常幸运,在无量法门里面我们遇到净土法门,这个法门方便,这个法门是用一句佛号,教我们把心恒住佛号之中。这是不是有念?是的,是有念。用这一念止一切妄念,无论做什麽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

  譬如说我们修六度,六度落实在生活当中,心里是阿弥陀佛;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学四摄法,心里也是阿弥陀佛;我们断十恶、修十善,心里还是阿弥陀佛;所有一切的修学,统统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起第二个念头,这个人叫念佛人,这个人决定往生。不但往生,品位高!决定不生凡圣同居土。其他法门里头,找不到这样的方便;修学其他法门没有那麽容易成就,这个法门容易。念念抓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命根,只有阿弥陀佛是真实,其他一切都虚妄,这才叫「老实念佛」,比什麽都重要!

  我们一心就住在「阿弥陀佛」上,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间断。日常生活当中,依着经典的教导。我们今天归纳五个科目,日常生活决定不违背这五科。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第二个科目「六和敬」,要真干!别人跟我不和,我跟他要和,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他跟我不和,他要走六道,我要跟他和,我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我能帮他,我尽量帮他,实在帮不了,也不能受他的牵累,他堕三途,我不能跟他去。

  所以,自己应当要晓得,他拼命往三途钻,拉都拉不回来,「算了!不拉他,让他去吧!」这不是不慈悲,不让他去,自己就被他拉进去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放手,等他什麽时候回头了,再去度他。帮助一个人绝对不是在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什麽时候他想回头,那个时候你去帮他,机缘成熟;不想回头的时候,诸佛菩萨都帮不上忙,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也是经上佛常常说的,先度自己,自己不能得度,要想度别人无有是处。

  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三学。三学,《无量寿经》上几句话讲得非常具体:「善护三业」,戒学;「观法如化」,慧学;「三昧常寂」,定学。这个开示非常精彩!下面一个科目,「六波罗蜜」。最後一个科目,「普贤菩萨十愿」。我们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遵守这五个科目,这是菩萨道。别人不走,我走!我知道这是菩萨大道,我们要把心住在这个道上,这是利他,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自利,自利跟利他是同时的。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念念不舍「阿弥陀佛」。好,今天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