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正确处理“定业病”和“不定业病”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5-2-9 20:39     标题: 正确处理“定业病”和“不定业病”

佛教“业报”即“因果律”,是有业因必有果报的自然法则。是“缘起法”观察众生言行所总结出来的定律。缘起法则是佛教教义的纲宗,最根本的教义就是“四圣谛”、“十二因缘”。缘起论是佛教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杂阿含经》卷四十七说:

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

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此指“因”,彼指“果”)。这是佛教缘起论的精辟表述。“缘”是指事物间普遍联系和条件。世间万事万物均处在因果联系之中,依仗一定的条件和相互作用而产生、发展、和消亡,没有固定不变、独立存在的性质。一切事物均由于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离散而灭谢。诸法从缘而生,诸法从缘而灭。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要知道:经济上有经济上的因果,道德上有道德上的因果,健康上有健康上的因果,是分毫不爽的。

佛教有定业和不定业之说,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业力。所谓定业,就是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是肯定的,山移水转都无法改变,俗话说“阎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称为定业。有一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不肯定,因为时候和因缘未到,不管你做了多少善事恶事,报应来临的方式和时间还不一定,暂时显不出来,所谓“积善以遗子孙,其福必昌;积恶以贻家人,其祸必危”,称为不定业。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定坠入地狱。但是不定业就不同,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它。这就为功德赎罪提供了理论依据。

“定业不能转”也不是“绝对”的,那怎么转呢?敬请参照《安乐妙宝》

敬录《安乐妙宝》封面词:

若欲消灾解难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事业顺利当持安乐妙宝
如入密坛灌顶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病苦离身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财源滚滚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超度亡灵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即刻感应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戒根清净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往生净土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上品上生当持安乐妙宝
欲灭五逆十恶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成就菩提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业障尽除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诸佛灌顶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三业清净当持安乐妙宝
费时少功德大当持安乐妙宝
欲得如意自在当持安乐妙宝
欲得无量福德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净密双修当持安乐妙宝
欲得无量三昧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忏除众罪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菩萨加被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护国息灾当持安乐妙宝
欲离鬼魅大难当持安乐妙宝
欲灭淫业重罪当持安乐妙宝
欲得观法成就当持安乐妙宝
若欲富贵长命当持安乐妙宝

《观佛三昧经》云:“有七种罪皆可忏除:一、毁无十方佛。二、断学般若。三、不信因果。四、妄用僧伽物。五、犯重食他信施。六、污比丘尼,尼即污比丘。七、六亲所行不净。是故行者,当如法持诵安乐妙宝,以期三密相应,无罪不忏,所求皆遂,以臻涅盘。”

何谓“定业病”和“不定业病”呢?据如上之推理,诸如各种“绝症”者,已是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此类“绝症”应属于“定业病”。定业病临床上只能靠些药物来勉强维持生命。可悲的是,到了临终的一刹那,还在为将死之人做无效的“急救”,这种“急救”若是用在佛教徒身上(尤其是病者有临终按照佛教仪规处理的强烈愿望,子女又做不到,或基于其他的障缘)那简直就是往该病者的身上“火上浇油”,从表面上看,医务人员“尽职尽责”地做到了“救死扶伤”,为人子女者也算是尽力尽“孝”了,可殊不知,这到头来除了落了个“人财两空”的境地外,更为致命残酷的要害是:对临终者做无谓的“抢救”,势必导致和严重障碍了临终者往生善道的机会!可悲呼!可叹哉!按照佛教仪规,应如何处理临终事宜呢?如印光大师说:“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印光大师指明了“临终三大要”: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开导危重病者至关重要,应满足病者在财产、债务、家庭子孙等想了未了之心愿,使其心无任何牵挂,才能放下诸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己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末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为垂危病人之临终助念,即助彼往生正念。《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人将死亡时,听觉在诸根器中最后丧失功能,所以助念佛号,能使病者安详往生。以了生死之信愿为因,以助念为善缘。印光大师说:“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观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栵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当一个人的心跳、呼吸刚停止时,其大脑及神经系统尚在运作,并未全部处于死亡状态,仍有一定的知觉,此时若移动触摸,亡者痛苦难忍,且人情痛苦之极,瞋心易起,瞋心一起,最易堕落。既使躯干四肢僵冷,但耳识犹存,当闻及眷属的悲泣声,必情牵悲恋,此时亡者之身,有如生龟脱壳,触动时定痛苦难当,只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己,故千万不可对刚死亡者搬动哭泣,以祸及亡者生生世世解脱无期。《大藏经》虽找不到人死后多长时间不能移动尸体的记载,但可据历代祖师大德们的经验之谈,即“病人气绝后十六至二十四小时,不能移动或触摸尸体,不能浴尸、更衣。应随顺着亡者断气时,或坐、或侧卧、或仰卧等姿势;亲友们切勿对着亡者哭泣或令人伤心的话别;分班持续不断地为亡者助念佛号(在病人垂危或脉搏、呼吸渐弱时即要助念,以不紧不慢的速度,以不高不低的音调,以字字句句分明的声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均可,务必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经心。助念中单用引磬,引磬声音不宜高于念佛声,应协调。

那么,何谓“不定业病”呢?是指医药能予治愈或治疗有效的疾病,称为不定业病。

佛言:“人命在呼吸间”。人身难得易失,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个,当生命垂危,诸种医药均无效的情况下,既使舍得以亿万财富来救治病者的生命,也是徒劳无效的。但尚有很多医药治疗有效的,由于支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只好中断治疗,任其加重病情而导致死亡者还有不计其数。面对这些身患疾病,无经济能力医治的困苦者,则急需资助救援,使那些贫困的病者能得以及时治疗,从而挽回宝贵的生命。

纵观当今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几乎都是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住院时令患者家属预交医疗费,往往要高于实际医疗费。当医疗费用了将近预交款时,医院会提前通知患者家属再交款,此时如患者家属没办法再交款,医院则立即对该患者停医停药,患者家属为了给亲人治病,定会想方设法,到处筹借,若实再借不到钱,那么只好将病人抬回家,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死去。“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在当今经济市场的社会里,几乎是处处讲钱,凡事都离不开钱,到处都布满了铜臭味。世风日下,医德沈沦,有不少病者家属,为了取得医生对患者的认真,并施展其精湛的医术,治愈患者的病情,则要向该医生送红包、送礼物,尤其是需要手术治疗等危重难治的病号,向医生送红包、送礼物更是病者家属所必行之路,经济上有困难,借钱也得送。更有甚者,医生向病者家属花言巧语或以暗示性的索贿现象也比比皆是。还有的医院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销售药品,不论对病人的疗效如何,不管患者经济上能否承受得起,所销售的药品,多多益善。医院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既有政策、社会的因素;也有医疗机构体制管理及医生医德等原因。既揭示了医疗机构所存在种种现实,这些现实的种种问题,绝非在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面对那些身患疾病,既无医疗保险,也无经济能力医治的困苦者,唯一的只有依靠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人人奉献爱心,有使那些身患疾病的困苦者得以救治。

当今,“一人患重病,动员全社会资助”的各种新闻媒介触目皆是,但真正能得到全额资助的为数并不多,然而,医院对依靠“善款”救命的患者,是否也能献店爱心?是否能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可以不检的各种临床检验项目,可否免掉?可否只收取“成本费”?或是连本带利的照收不误?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5-2-9 20:40 编辑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