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教不能学而不修,修而不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2-25 13:20     标题: 佛教不能学而不修,修而不学



有人喜欢研究佛教经典,可是他不修行,脾气很坏,烦恼很重,也不受戒,也不修禅定,但他很会讲,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本人却做不到,像这种人能谈得上成功吗?仅仅成为一个佛学专家,所谓研究古代文化。

还有一种呢?看不起研究佛经的人,也看不起讲经说法,主要是修,认为“你们大讲理论,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

不能数食不饱,也不能盲修瞎练

佛怎么说呢?佛说只要理论不要实践,数食不饱,你光是数这个菜,那个菜,数来数去你自己也没饱,因为你没有吃进去啊。但也不能盲修瞎练。

没有理论就是无知,没有修行就扑个空

你光想修,不懂理论,理论是指导啊,没有理论指导,那是盲修瞎练。好比你只知道吃,也不知道这东西该吃不该吃,饭也抓来吃,面也抓来吃,大便也抓来吃,小便也拿来喝,乱搞,没有理论就是无知,没有修行就扑个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15 19:30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佛经介绍】《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脱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为本经的重心,现今居士所受的在家菩萨戒即出自此品。

  【佛经原文】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优婆塞戒经》

  【经典解释】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这里所说的五事,首先为亲近善友,有善知识的教导,我们就不会走错路。然后断除嗔恨心,这样就可以断除恶缘,随顺师长的教诲,对一切众生生慈悲心,这是修行菩提所必须具备的。然后则须勤行精进,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的良田,若发起此心,则得速成无上菩提。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8-7-8 16:24

回向就是要放下、去掉对善根、福德的贪着。功德、善根不能留给自己,要回向给所有的众生。

  有些人觉得:“我积累的功德、福德给众生了,那我怎么办呢?我是不是就不能解脱、不能成佛了?”这是凡夫的想法。你把功德、福德回向了,放下了对功德、福德的贪着,你的功德、福德才能圆满。

  我们的功德为什么不圆满,福德为什么不圆满?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就是因为有执着、有贪着、有欲望。这是一种障碍,是功德圆满,福德圆满的障碍。去掉对善根的执着,去掉对功德、福德的执着,功德才能圆满,福德才能圆满。把功德、福德回向给众生,愿这些能够成为众生成佛之因,这是一种使功德圆满、福德圆满的方法。

  前面的发心和后面的回向,这两个没有太大的区别,一个是在做功德之前的发心,一个是在做功德之后的发心,两个都是菩提心。

  回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以悲心,将功德、善根回向给三界一切众生,若是回向给一两个众生或一部分众生,不是菩提心,不圆满;第二个条件是愿这些功德、善根成为众生成佛的因。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这两层含义,才是圆满的回向,才是和菩提心等同的回向。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回向也有世俗的回向和胜义谛的回向。刚才说的具有两个条件、两层含义的回向,是世俗谛的回向。胜义谛的回向是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有空性智慧的摄持。回向的时候,回向者自己,回向的对境(一切众生),回向的功德和福德,三轮都是如梦如幻的,都要观为空性,有这样的境界、见解的摄持,才是三轮体空的回向,这种回向是胜义谛的回向。

  作为凡夫,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登地,很难做到真实的三轮体空的回向,但是我们可以做相似的三轮体空的回向,这种回向很容易,谁都可以做到。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这些就是相似的三轮体空的回向。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