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生命应该绽放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24 12:13
标题:
生命应该绽放
切莫把修行看的很容易,也不要轻易去评论他人。如果修行,我们只会照本宣科,没有生命体验,那不是修行。你去体验时,你会发现很多东西。
比如说吃素的问题,你吃素,你父母都反对,甚至哭闹,那按照世间法来讲,不顺父母,是不孝。但你孝顺了父母,却违背了你心中的道。那也是不忠,不忠于你的道。这时,你会如何?这里面才是修行的功夫。
如果你把抱怨父母业障重,不管他,只会去因果衡量他们,那是没有慈悲心。如果你只执着于感情用事,比如杀生来待父母,抛弃佛法真理,那么你不仅救不出父母出轮回,而且也会害了父母。一样,也是没有慈悲。所以,修行要理事圆融。这个圆融不容易。
当把真的佛法知识运用到现实时,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可以说很多无奈,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但正因为如此,生命体验才有价值。否则的话,要修行,只要把佛法背下来,他就是佛了。可见,这些不是。千万不要轻易把佛法,戒律,或者因果,去衡量别人。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的苦衷,或者是他们社会背景,身体素质,种种各种原因。所以,佛讲了戒律,是来要求自己的,不是拿来要求别人。像弘一大师,一辈子都往自己看,一辈子修惭愧。这个是修道人的榜样,我们做不到,但可以学习一点点。
我是赞同大家去体验,你去体验了,你会很真实。别人说的都不算。现在有种讲法,有些祖师大德,他们一辈子折腾,学禅又学密,到最后,就会死心到净土,死心到一句阿弥陀佛。然后我们听了,也觉得,祖师大德白折腾了,我不折腾,我就老实一句佛号。告诉各位,生命体验从来没有“白折腾的”,都有他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他的死心一句佛号,跟一个没有体验过的人,死心一句佛号,那个是不同的概念。为什么?生命体验不同。
如果学佛都学的很颓废,很没劲,很想躲起来,我感觉这个是不对的。生命是灿烂的,佛陀宣讲他的教法时,不是让我们颓废,让我们等死,死后去极乐。这不是佛陀的本意。你看佛陀,使用各种方法,让众生入佛道。又开示了《华严经》,《华严经》讲的是生命的灿烂。佛希望每个人的生命,灿烂如华严,庄严如华严。
像祖师,他们的生命力都是很旺盛的,尤其是禅宗的祖师。太虚大师说,中国的佛教在于禅。我们对生命的追求,不应该是死后烧出几个舍利,也不应该是死前能见到阿弥陀佛,也不是预知时至。学佛人的人生,难道只剩下死前的那一刻吗?不是的,我们的生命应该如灿烂。你看虚云老和尚,他们弘宗演教,建寺安僧,甚至一辈子受苦受难,但仍然不退初心。这不是可歌可泣吗?
很多人越修行,对一切东西都提不起兴趣,感觉都无聊。这样子修就修偏了。我们的生命应该更加多姿多彩。
转自:福安观音寺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24 12:16
读《地藏经》时,应该要读出一种欢喜。地藏菩萨说,要是有人在三宝门中,种下一毛一尘的善根,地藏菩萨都会来救你。你看,欢喜不?应该欢喜。学佛人应该内心常生欢喜心。
真的学佛人,对人生,对生命,是充满着热情,以及感动。而不是死气沉沉的。以前有个修道人,在山上闭关,那有个老婆子就供养他。三个月后,老婆子就派她年轻漂亮的女儿去,然后跟她说,你去抱一抱那个修道人,看他怎么回话。她女儿就去了,修道人说“三冬无暖气,枯木倚寒林。”那个老婆子一听,就说,供养了尽然是个俗汉,把他茅棚给烧了。就是说修道人他没有开悟,是个俗人。不值得供养。
唐朝时,在历史记载,许多老婆子,很厉害,都是开悟的人。那这个修行人要怎么答才正确。他讲,自己已经心如死灰,对外在一切没有感觉。那老婆子觉得他境界错了,修行人怎么能如死灰呢。那要是太执着,还起男女之情,那也一样错了,这样子还是俗汉,俗情未了。这里面就需要功夫了。
修道人不能太枯燥,有的人一修,就很枯燥,觉得生活没有味道,班也不上,活也不干,到处跑道场,这里念念佛,那里闭闭关,都在消磨自己福报。那太热情了,只会去追求五欲六尘,那也是不对,就会越跑越远,也是不对的。所以修行,不好修。
真的修行人,要对生活充满着感情。有的人不修而已,一修就搞得自己鸡飞狗跳。心也无法安定。那有两种可能,一种急着成就,心太高了,想成佛作祖。第二个,人格是不够健全的。人格不健全的人,要修行,就容易着魔。
有的人通过参禅,或者通过持咒,或者通过念佛,想要得到殊胜的境界。如果人格很健全,那没问题。如果人格有缺欠,其中有个表现,就是特别排斥。
真的修道,不能特别排斥,越看不惯某些东西,你就越痛苦。修行不是逃避,不是躲避,也不是你去排斥某些东西。这样子修行,你一定会走弯路。有的人很排斥感情,说亲人都是冤亲债主,排斥钱,说钱是毒蛇。排斥社会,感觉太丑陋。总是,凡是有排斥,都不是修行人正确的心态。
要修行前,我们先把人格给健全起来,生命是可以赞美的,可以讴歌的,不是死气沉沉的。人生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是佛,社会是积极向上的,恶人都他的优点。先要有这个思想,这样子我们的人格才能健全。
凡夫总是喜欢追求美好,善的,而排斥丑陋的,可耻的。那佛刚好相反,佛说,对于善的众生,我起慈爱心,对于恶的众生,我能起悲悯心。所以佛没有排斥的对象,佛的人格是健全的。
但要达到人格健全,是何等不容易。这就需要《地藏经》了。要学习地藏的精神,地藏菩萨也有看到众生的恶,但他能专门从恶中,找到他的善根,一毛一尘的善根。地藏菩萨说,我都会去救你。所以地藏菩萨内心,他救人,但他是法喜充满的。这才是菩萨的精神。
首先我们要接受法界的一切,然后去赞叹他。你看大地,不排斥任何东西,乃至人的尸体,粪便,垃圾,他通通不排斥。这就是地藏的精神。人不能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干净的。你想要最干净,那就是沙漠,没有粪便,没有污水,但沙漠确实寸草不生的。大地不排斥万物,所以大地能成长万物。
佛教能发展,就因为有地藏的承载万物的精神。尤其是丛林,丛林寺院,修行高的人也有,没有修行混饭吃的也有。那为什么寺院都能包容。这就是地藏菩萨讲的,众生有善根,他不舍弃众生,哪怕他犯错了,只要懂得忏悔,寺院都会留他。你说祖师不懂得对错吗?不是的,他懂得,但他懂得更高层次的,那就是超越对错的东西。那就是佛的善根。真的祖师,会懂得保护每个人的善根。
对立观念的人,善恶观念,对错观念,美丑观念,太强的人,可以做护法神,但无法成佛,成就佛的大方广的境界。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