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腰身的佛像代表真正的工夫境界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8 14:43
标题:
腰身的佛像代表真正的工夫境界
譬如打坐,像你们坐起来都有问题。你们每一个人,用四川话说都是勾腰驼背。年纪轻轻的练武功,大概都练坏了,都没有练对。你看每一个人的背都很厚,都是乌龟背。可是看你们的相,每一个出家人都有福气,你们出去有庙子住,皈依弟子很多,有好饭吃。就是《汉书》上蒯通给韩信看相说的:“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你们好几个都是龟背,有一点福气。当年在台湾的严家淦、蒋经国都是龟背啊。但是做工夫,背这样就不对了!
背上脊柱由尾闾到头,整整二十六个骨节(颈椎七、胸椎十二、腰椎五、骶骨一、尾骨一),讲小的就不止。在两块肩胛骨中间,这里的穴道,练武功的过去叫“还阳穴”。昏了过去的人,把他拉起来坐着,用腿在脊柱一顶,把他肩膀、头往后一扳,气一出来通过就救过来了。道家称这里的气脉叫“夹脊”,两个肩胛夹到的。
所以打坐的时候不要故意挺腰,身体放松,心气也沉下,可是两个肩膀向后拉开,颈椎靠到领子这里,佛像就是这个姿势,这样就头正尾正了。结果你们大家坐起来习惯这样弯腰驼背,身体圆圆的好像很舒服啊,腰松松的,可是气脉不上路了,如果肩部一拉开,精神就不同了,身体姿势都要改过来。
如果打起坐来,头向一边偏,那一边颈部骨节就有问题。所以想要改正,自己晓得注意,就改正了,慢慢气就走通,身体统统改好了,就是有伤也都会好。有的人两个肩膀溜肩的,普通人叫做美人肩,认为女孩子溜肩,走起路来蛮好看蛮漂亮,你看大丈夫男子汉就不是这样。
所以你真修行打坐,中国塑的佛像,宋朝以后都是塑的大肚子,那就不对了,你不要看。隋唐以前的佛像,你到龙门、敦煌去看看石刻佛像,都是三围标准的,这就是打坐的姿势,千万要坐好。这个肚子,如果姿势不对坐久了,腰椎这个地方会向后面弯起来,肚子自然会大出来了,无形中腰椎会向后面靠,如果弯曲在那里,肚子越来越大。两腿麻痛得要命,心里头念的是“我的妈呀!”不是“我的佛!”参的是“妈呀,痛的是谁呀?”这个时候自己就要注意向前面倾,屁股朝后面翘一点,否则肚子越来越大,下面两条腿的气脉就走不通了。
腿的气脉很重要,两腿的气脉不通有什么用啊!所以我常常说你们念早晚功课,“皈依佛,两足尊”,讲教理是福德具足,智慧具足叫“两足尊”。讲功夫境界就是神足通,两个脚气脉没打通,不能起神足作用,两脚的气脉要是打通,就不同了。如果练武功的话,你这一步下去一走,好像没有踏到地,在空中走一样。所以“皈依佛,两足尊”,坐对了,气充满了,气脉就打通了。
肚子大大的,背厚厚的,坐起来一坨,就像一个圆球,才上座就昏沉,一路昏沉到底,出家参禅一辈子没有用,到我手里都没有办法把他改好。那真要改呀,要痛打一顿才行!那真要打是打什么?把他这些穴道、气脉、骨节都转变过来。譬如有人经常爱打哈欠,为什么?昏沉,就是他头部这里气通不过,脑部氧气不够,年纪轻轻就经常打哈欠了。打坐坐起来头脑容易昏昏的,颈椎那里有问题了。
有人坐起来就昏沉,圆陀陀的坐在那里,肚子大大的,如果供弥勒佛像,就到那里拍照就行了,是个活的大肚子弥勒。你想修行修道,如果修成一个大肚子,那要打三百板屁股了,那是修什么行啊?那五脏六腑都出了问题,都不对了。所以真正修行,功夫真到正统的定境,身材自然变成隋唐以前西藏密宗佛像的样子,这是标准身材。这个时候想偏、歪、弯,都不会了,内在自然很清楚的,有一点不准确都要改正。
四大的水大是我们身上的血液、口水,乃至男女的荷尔蒙,身体的液体都属水大,我们人的身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所以我常说可以几天不吃饭,可是不能几天不喝水,你受不的,水就有这样重要。所以整个的地球,陆地是浮在水面上,水多于土地,生命也是这样。人老了,发福了肚子大了,身体里的水大多了,才会肥胖。肥胖是气不通,减肥最好做呼吸法,呼吸系统打通了,同时少吃米面,多吃青菜萝卜,少吃点鱼、肉,并且还要多运动,把汗排出来,把水大调整好,不让积水滞留在身体里头。
所以我们打坐修行出汗,多余的水大去掉了,人会瘦了。所以谈到做工夫的会瘦,我说当然,司马迁在《史记》上说到,春秋战国修道家神仙的人很多,所谓“列仙之俦,其形清癯”,修道家神仙这一派的人每个形体都很清瘦,好像减肥减得过度了,跟竹竿一样,因为身体的水大清净了。我们发胖发肥,是水分排不了,所以人这个生命泡在水里头。
你到西藏看密宗,经常看到两重宝盖,在中国道家用什么表示?葫芦。把葫瓜晒干了变成葫芦,道家带的葫芦可以装水,也可以装酒、装药。其实道家的葫芦与密宗的双重宝盖是同样的意义,是两个文化的不同表达,都是代表了人体的形象。我们这个生命的身体顶一个头,上面胸口下面肚子,中间一个腰,就像葫芦或者宝盖一样。
你看西藏塑的佛像,还有隋唐时代的古画,画的佛像都很漂亮,都是现代人选美一样选三围的,腰身细细的,屁股大大的,胸部挺挺的,都是这样。到了宋朝以后,画的佛像都是老朽不堪,肚子大大的,肩膀缩下来,打起坐来好像抱个西瓜在街上卖一样,抱着个大肚子,这是不通的哦!所以真的佛像是挺的。现在的画家画一个入定的老和尚,背是弯起来,下面肚子翘起来,好像越这样越美,根本就违反原则的。你看西藏塑的佛像,胸部一定挺的,腰一定细的,很庄严。不是你们坐在那里肚子大大的,像抱了一个西瓜,好多年也不吃,坐姿都不对的,所以要改。
整理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禅七日》《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等
我常感叹佛法的没落,自佛法传入中国,为什么东汉之后隋唐以前,学佛修行证果的人那么多;但在宋明以后,证果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就是修证的问题。自东汉以后,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间,修行有成就的人很多,尤其是隋唐以前,走的都是小乘的修持法门。后世有一个毛病,一听小乘就看不起,这也是颠倒因果。我也再三地说,学大乘没有小乘基础,根本就不必谈,等于小学基础没打好,怎么读大学呢!唐宋以后,大乘佛法一流行,尤其禅宗兴盛了,证果的人却越来越少,而说理的越来越多,讲理论玩嘴巴的人多,真修行的人少,越到后来,证果者越少,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静坐不一定要盘坐,但盘腿静坐很重要,你看隋唐以前塑的佛像三围标准,一定是两腿盘好,屁股是稍向后凸,细腰身,坐得很端正,这叫七支坐法。中国的佛像有些是大肚子的,那是宋朝以后塑的,比较不合标准。真正佛菩萨的相一定是很端正的。隋唐以前西藏塑的佛菩萨像是对的,一个真正有工夫的人,他的身体到腰部是越来越细,肚子会收进去,小腹越来越充实。不是说这里鼓出一大块就是丹田了,那是肉田,不是丹田。你看一个人肚子大大的,你用两个指头去碰却是松松的。真正修道的人这里是硬实的,并不用力,元气是充满的。
道家讲“中黄土釜”,身体这个神气是两个连环圈,道家是用个葫芦表示,葫芦两层,中间缩进去,下面一圈,上面一圈;密宗用宝盖或者莲台表示,也是双层,所以这个身体也是双层,就像葫芦一样。“中黄土釜”,脾胃属于土,“釜”就是饭锅、炉鼎,有些道书也叫做“中黄神室”,中黄神室充满,但不是肚子大啊!有些人打坐或打拳,肚子变得大大的,打坐又弯腰,以为是工夫,我叫这个是虾米包西瓜。有些画上的神仙也是那样,因为画家是外行。所以到了中黄神室充满,腰围一定细了,不管你怎么胖,这是必然的。当然也不能太瘦,像我抽烟太多,是靠不住的,不要以我为标准。你们看佛像身体是圆的,那是有它道理的。
静坐的外形很多,你们初学坐不一定要学七支坐法,你们就在藤椅上这样坐着,两腿放正,两手放腿上面,这是儒家的坐姿,叫做“端容正坐”。所以你看古人坐的木椅子,一定是端容正坐的姿态。我们六七岁读的《千字文》,有“形端表正”四个字,形体很端正,不是挺胸,是腰要正直。腰是生命的根本,练武功打少林拳、太极拳,重要是腰力。我们生命上下两个部分,就是在腰这里转折,腰正身体就正。你看我们很多同学还没有到中年耶!坐下来身体歪扭起来,弯腰驼背,不然就觉得难过,像这样的话,健康早就出了问题。你看以前满清宫廷的教育,还有蒙古、西藏方面有些地方,他们从小的教育,比较注重坐得端正了。在中国文化传统习惯是不坐软床椅的,坐软的床椅脊椎容易变形,变形就容易生病,所以现在的沙发床、沙发椅非常害人,像我从小到现在睡的都是硬板的床。
西方的运动不谈,现在连东方练武术气功的,甚至瑜珈的,都叫人把气吸进来,保持在下腹丹田,然后叫这个是“气”,那是完全搞错了,这是在玩弄“风”。而且把气憋在肚子里,只会搞得肚子愈来愈大。这么做,充其量只是帮助内脏运动而已。你注意一下八九岁的童子,他身子的肺部和胃部是圆满成了一条线下来的,他呼吸进来是遍及全身的。真练工夫的人,懂得吸气进来时,腹部是收进去的。普动人呼吸都是肺部作用,只用到一半呼吸,不要说息了,连气都不算。能练到气了,身体绝对会健康的。有禅定工夫的人,呼吸就不在肺部,而是在丹田,这是自然的。童子成长了,有了男女关系之后,气就破掉了,呼吸就只有一半了。丹田呼吸指的是在娘胎里用肚脐的自然呼吸,但这还只是气,不是息。成年人能做到随时都是在肚子这里呼吸的,此人一定健康。至于进一步练到长生,也要从这里开始练。
但是有许多人把这道理搞错了,尤其是女性方面。女性作调息,收小腹时,注意力不可以在小腹,举凡任何修法,都不可注意下丹田。凡是注意丹田,没有不出毛病的,男性也是一样。守下丹田会把肚子守大、肠子结厚、胃下垂,这叫什么功夫?隋唐以后塑的佛像,都挺着大肚子,这完全是错误的塑法,这种塑法是很害人的,实际上不是这样。你看密宗塑的佛像细腰身,臀部大,胸膛大。腰是直的,胸是挺的。所以我笑你们每一个都是弯腰驼背,我现在站起来,身体还不像你们那样弯。
所以看密宗很多佛像的图案,画得很科学的,不是迷信。从肚脐以上到胸口,你看画的佛像,我们中国塑的佛像大肚子坐在那里,这不是真的佛像。西藏画的佛像,那是真的,三围均匀,不管男女,工夫到了一定是这样。这是气脉的关系。
有些禅师教人一切不用心,这里不用心是要你不用妄心,没有要你舍去正念。他讲了前半句:后半句你要参啊!如果什么心都不用,那去学死好了,何必学禅呢?再不然学睡觉吧!所以真正禅定要摄心不乱,摄是收摄,一切妄心杂念要收回。
有些人说,那我只管心念收回就好了,身体不用管了,那又完全错了。四大的身体和思想的念头,身心合起来是一心,一心不乱,要身也不乱,不用谈气脉而气脉自然调和。所以我经常要你们注意,隋唐以前的佛像是对的,得定的人坐像就是如此了,还是细腰身,没有肚子,尤其胃没有凸出来,更不是弯腰驼背的。真的制心一处,或者念佛的一念专一,这个时候,身自然也专一,这个叫做摄心不乱,初步得定。
整理自《如何修证佛法》《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我说参同契》《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