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学佛人的生命,要绽放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4 11:57     标题: 学佛人的生命,要绽放


有的人一学佛,也感觉很枯燥,很单调,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也觉得没有意义。这样子其实是学偏了,佛法不是叫你死板的,也不是叫你入定放光,不是叫你死的很好看,预知时至就了不起。佛法不是这个价值。佛法的价值,在于让人的生命,要像华严一样的绽放。难得来人间一次,一定要绽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世俗人也很想生命绽放,所以中国才有如此灿烂的文明,有歌曲,艺术,绘画,有书法,有建筑,有各种思想,诸子百家等。这个是外在形式的生命绽放。那学佛,不仅绽放外在的生命,更应该绽放内在的生命。

我第一次颂地藏经时,真正感受到,原来世界还有如此的宽广。这个世界,不仅有天道,而且不仅是一层,还是二十八层天,不仅有神,神不仅有土地神,江河湖海乃至草木都有神。不仅有饿鬼,也有各种大力鬼王。佛放光,不仅放一道光,而且有各种光。这个是世界如何灿烂多彩。你看开头时,地藏菩萨出场,也是非常的灿烂:南方世界涌了香云,有香花,有金银珠宝等。你不觉得生命是多么的多彩吗。这个世界,不是外在的世界,而是内心的世界。要明白,内心的世界是如此多彩。

大家看到修行人,在寺院里,暮鼓晨钟,粗茶淡饭。好像觉得修行生活很单调。但我们却很难发觉到,修道人内心的那种灿烂和多彩。这个灿烂和多彩,是谁给的呢。大家看佛经中,佛菩萨出场时,他都不是一个人,他背后都跟着无量无边的菩萨眷属。而且每次出场,都六种震动,天华法雨,吹大法螺。这个场面,不是非常的庄严、灿烂,和多彩吗?所以修道人的生命,应该要很多姿多彩。

修道人的世界,应该是多彩的。这个多彩,不是物质享受的丰富。生命有三种层次,一种是物质的生命,一种是艺术的生命,一种是灵性的生命。我们追求物质享受,好车好房,好吃好用,这个是追求物质生命的层次。那我们修行,不应该局限在物质享受上。物质上可以尽量简单。如果你想,你一辈子都在享受这个物质,那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应该追求艺术的生命,和灵性的生命。

艺术的生命,像文学家、书法家、艺术家,这些就是艺术的生命。一个作家,能写出灿烂的文章,写出动人的情节。这里不是他内在的生命吗?这些文章,能给后人愉悦感,给人美感,让人心灵高尚。这样子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拥有艺术生命的人,死后至少到天上去享受。所以人间聪敏者,在书法绘画艺术等有卓越成就的,许多都是来自天上。他们能创造如《西游记》、《观音菩萨传奇》等旷世奇书。人类的文明,因为有艺术的存在而多姿多彩。

修道人不仅要开发艺术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开发了灵性的生命。灵性生命一开发,他物质的生命,心灵生命也会跟着开发。所以世间人真的修道人,他的成就,毅力都是不可思议。像玄奘大师西去取经,像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那还有在儒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明朝的王阳明,他前辈子就是僧人。在文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如苏东坡,他前辈子也是僧人,是五祖戒禅师再来。近代能独领风骚的,艺术家文学家,一般都和佛学,或者道学有相当的关系。因为这两种学问,开发了人类灵性的生命。

我想,你要真的修行,物质上有匮乏,也没有关系。但内心上一定不能贫穷。心中要有道。也就是说,灵性生命一定要在成长。永嘉大师讲的,“穷释子,口称贫,实则身贫道不贫,身上常穿百衲衣,心中却怀无价珍。”因为修道人,他开发了灵性生命,他每天都在享受生命中带来的法喜。那这个法喜是什么,是上成佛道时,又能下度众生。

修行人的生命,他一定要很活泼。不一定要唱歌跳舞才叫活泼。他能带给众生种种的欢喜。近代的已经圆寂的净慧老和尚,他一个很活泼的典型,他创办了生活禅,能和大学生一起对话。他因为活泼,他培养了许多弟子,不仅是高材生,而且各个都能去一方开天辟地。还有近代的广心上人,他是弘扬弥陀净土的,他每次来观音寺,就是带领大家唱阿弥陀歌,还会带领大家跳佛教体操。他每次来,我们都感受一种非常欢快愉悦的氛围当中。

学佛不要学的很死气沉沉,这样子要很小心了。也不要学的绑着一个脸,做的不动,感觉像土地公一样,这样子只能迷惑那些村妇。生命需要活泼和灿烂。你想看,你要去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是很美吗,很灿烂吗?那个美和灿烂,都是我们的心。


要入道,其实是不容易的事情。现在人喜欢学佛,拿着书本,或者祖师大德的论,在学习。这个只是学习的部分。还不能算入道。怎么样才能入道呢?

我们不建议刚学佛的人,马上去精进修行,去闭关,工作也不要,家庭也管不好,就想着去解脱。佛教不赞同这个做法。那要怎么样,首先要把人格和心态摆好,这个很关键。修行讲的是持久战,是恒心,他是比赛耐力,不是比赛爆发力。你可能可以持续一周不睡觉的念佛拜忏,但能持续一年吗?想要一辈子修的好,首先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是基础。这也是法华经说的,人相具足。这个是最基础的。

修行要一步步来,去实践中来,但末法时代众生,尤其是知识分子,他喜欢从文字中去获得。去听开示,去研究。所以他也会得到一些智慧,但不是大智慧。这类人,可以称之为老师,却不能称呼为修道人。修道人首先他的心,就要入道。这个不关于知识。

中国有两个神奇的人,一个是六祖慧能,他不识字,但他入道。另一个是王凤仪,他也不识字,是个农民,但他开悟了,他也入道。王凤仪为什么能入道呢,他一心要救杨柏,命都不要了,就要救他。杨柏是个好人,却入监狱,他觉得好人没有好报,不可能。他一定要救他,那他要学习谁呢,学习羊角哀。路上就遇到一个境界,黑夜中见到大光明,他就开悟了。

本来文字是好东西,但一旦执着,就坏了。毕竟凡夫的大脑能力还是有限的。他没有办法去思维。那比如二十四孝,讲到有个出家人,他父亲去打仗,但死在战场上,他母亲日夜思念丈夫,就让他去找。那战场上都是骨头,要怎么找得到呢。他就用诚心,把手指划出血来,滴在地上,终于他父亲的骨头跳了出来。他就背着骨头回来。他母亲就梦见丈夫回来了。这个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学佛法,可以用思维。但你修道不行,一定要用心去感应。我们讲的,和佛的感应,叫做感应道交难思议要重在这个感应,就是抛弃了思维,而产生的感应。再比如说现在人看到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鲤,鱼真的跑出来了。他用思维,说怎么可能。但其实,凡夫是不可能的。但因王祥那一念强烈的孝心,他就入道了。入了道后,他的境界就不同了,对于王祥来讲,是可以的。

已入道和未入道,那两个境界是不同的。好比说,你落入大水,你真心拼命求观音,那时的心就是入道的心,那你要得到感应就很容易。这个就解释,观音菩萨救度八难三途的原因。首先心要在道上。那没有入道,你去思维分别,你说,我用火烧烧看,试一试菩萨,那样子烧死了菩萨也救不了你。

心要入道,有多种方式,按照通俗来讲,就是起码要具足一种美德,而且去发扬他。比如说,关公很讲究忠义,宁可舍弃生命,都要忠义,所以他就以忠义入道。那孝子,有的人割自己的肉来治父母的病,这个孝心也能入道。有个妇人,她婆婆生病,听说要用胸部的肉作药引,她真的把割下来,一直流血,快要昏死过去时,来了一个老婆婆,教她用香灰一抹,她的血就止住了。病也好了。这个至诚恳切的心,就是入道的心。真的要发起这个心,很不容易,布施金钱都不容易,何况色身,又何况生命?

那你践行慈悲,你也能入道。这个跟识字不识字不关键。有许多老居士,他们不识字,一辈子辛苦,但他们对三宝很用心,很有信心。虽然不识字,却能背诵普门品,阿弥陀经。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已经入道,对佛有信心,他就入道了。入道后,你再想要了解真理,就很容易了。就像王凤仪,他一入道,许多真理都是他自己格出来的。

所以,只有先入道,才能谈学佛,谈修行。没有入道前,先把人做好,人格健全起来,品格培养好,福报培养起来。不要急着成就,急着看破放下,不要立地成佛。踏实一些。

转自:福安观音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