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界法师: 没有一个人,可以带着妄想往生!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4-7 15:45     标题: 净界法师: 没有一个人,可以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过去只能当回忆。但问题在哪里呢?因为每一期的生命,都会留下些东西下来,当然有好的,我们也不否认,过去有美好的一面,但是从唯识的角度,大部分都是生死业力、都是障碍的多,我们留下的痕迹,坏的比好的多太多了。

  我们今生开始要处理生死这问题就来了,如果你学佛只是让你自己增加福报、来生活得快乐一点,那你这个问题都不要去碰,你该干啥,还干啥,你就糊里胡涂过下去,反正来生做个大国王、大富长者,享受一下快乐的美梦就算了。但是如果你要了生脱死,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你要把这个隐藏无量劫的水沟要打开来,去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业力、第二个思想,就是你的妄想。

  如果你今天是走圣道门,走难行道的、藏传佛教的,它两个都要做,叫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们要处理业力的问题,也要处理思想的问题,因为他要生生世世在三界流转,慢慢的忏除罪障、积集资粮。

  净土宗我们占了便宜,只要处理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暂时不处理生死业力,叫带业往生。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带着妄想往生,不可能。你一定要正念,净土宗你可以先不碰你的业力这一块,但是你思想这一块要处理,因为它要求临终的时候,你的烦恼、妄想,不能在现行位,必须在种子位,它是在一种调伏的状态。这问题就来了,净土宗对于思想问题,要求非常严格,你只要一念妄动,你说我就动这一次,对不起你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一念妄动你就投胎了,你哪还有机会说:诶!我后悔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没有了!你只要一念妄动,你就要付出几十年生老病死的代价。

  所以临终的时候,你只要做错了事情,你就要付出代价,要用一生的生命,去偿还你当初的错误,再来一次。但是我要提醒你,来生再来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如果你有志于往生,你最好把握住现在,你最好把握现在。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5-12 09:38

净土宗的正行在于改造你的思想!

净界法师

 净土宗的正行在于改造你的思想。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每一天都很准时来听。等到这个百丈禅师讲到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这个老人家很感动,圆满了,就跟这个百丈禅师顶礼感谢。他说我以前,也是在百丈山的一个老修行,我领着一群弟子修行,我当时也是有一点心得,有一点禅定的,但是我的弟子问我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说这个修行人你有禅定,因果还能够障碍你吗?他说,我当时就说不落因果。那么他讲这句话,就有两个问题了:第一个,这个思想是错误的;第二个,你这个错误的思想,还宣说给别人听,这是一种业力,造口业了。所以他业力跟妄想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就使令他堕落到狐狸的这个色身五百世。

  那么如是的辗转,最后一世,他得度的因缘成熟了,遇到百丈禅师说法,他出来听了以后,他把他的心中的结解开了。百丈禅师说,你不能说不落因果,你要说不昧因果!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是逃不开因果的。

  所以你看我们往生净土,我们也没有说摆脱因果,就叫带业往生。业是可以带走,带到哪里去呢?带到净土再来处理,你不要去刺激它,对不对?你有这个地雷,你可以不去碰它。

  那么这个修行者他听完以后就心开意解了,后来他就说我在你后山的山洞里面,请你老人家明天来帮我收尸。所以百丈禅师带着弟子去的时候,果然在后山的山洞,找到一个很大的野狐狸把它埋葬。

  这个典故在禅宗是很有名的叫野狐禅的公案。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他为什么能够从狐狸的轮回当中,跳脱出来?他凭什么摆脱轮回呢?因为他改变了第七意识,第七意识是轮回的开关。

  诸位,你今天会投胎,除了你有生死业力以外,你对三界的果报,或者对人或者对事或者对财物,一定有某种程度的执着。你执着愈重,你轮回就愈难出去。

  所以这个第七意识,诸位要知道,它是整个生死轮回的一个很重要的开关,就是一种执取、爱取。想要往生的人一定要注意第七意识,你一定要把对娑婆世界的执着降到最低,要淡薄,你才有办法带业往生的。因为第七意识的执着,它对业力是有主导性的,它会主导这个业,会激发业力,让业力活跃起来。所以我们一方面忏悔业障,让自己的生死业力降低,一方面更重要是怎么样?调伏爱取!你的爱取势力薄弱了,它就不容易去激发生死业力了。所以我们要知道,整个第八识,它讲轮回的力量就两个重点:一个是外有业力,第二个内有颠倒妄想。

  这个就是我们唯识学所要认清楚的轮回的真相跟处理的方法。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5-16 13:51

轮回的因素是什么?相续是什么?怎么转变?

净界法师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一个轮回的因素是什么?第二个轮回的相续是什么?第三个轮回是怎么转变的?

  第一个我们先谈谈轮回的因素。

  一个人会轮回有两个因素,外在的因素就是你的生死业力。所以我们一个人不要轻忽你的业力,我们在讲佛法概要的时候说过: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带业往生。你不能把罪业的力量弄得很强大,诸位知道吧,尤其是罪业,你一定要是怎么样呢?令我临终无障碍。你要是发生车祸横死,你很难保持正念的。所以我们一开始要怎么样?多忏悔,多修忏。

  所以你第一个,你要好好的处理你的业力,把你的罪业想办法降到最低,把你的善业的整个比例慢慢的拉高。因为你善业会让你身心安稳,罪业会让你身心躁动,你不容易保持正念。因为我刚刚讲过,业力会透过感受刺激你,所以轮回的第一个因素,你要善加处理你的业力,所谓的断恶修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个你要处理你的颠倒妄想,带有执着的妄想,这两块。那么这两个因素,当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种轮回的力量。外有业力,内有颠倒妄想,所以业力跟颠倒妄想一结合的时候,你就跑不掉了。如果你只有业力没有妄想,没事,你看很多的修行者,他成就以后证得我空以后呢,他虽然有生死业力,阿罗汉很多人业力都没有处理,但他证得我空观,他可以入这个所谓的灭尽定,入偏空的三昧,他照样没有轮回。

  所以只有业力没有妄想不会轮回,只有妄想没有业力也不会轮回。但是当妄想跟业力结合的时候,你来生一定要得果报。

  所以说轮回的相续,就是因为业力跟你的颠倒妄想结合在一起,这是第二个。

  那怎么办呢?我们怎么去从轮回中跳脱出来呢?

  说实在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业忏干净,这是事实。我们不可能把无量劫来所造的业,在你短暂的几十年的生命当中,把它处理干净,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处理业力,我们只能当助行,就是让业力的势力降低而已。我们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不可能,我们顶多是带业往生。

  所以诸位要知道,业力你不可能清除干净,但是你要想办法让它的势力降低!这就是为什么要忏悔,虽然它忏不干净,但是你必须把它忏成不增长业,让它的势力相对薄弱,让它的势力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所以处理业力不是我们的重点,从净土宗的角度不是我们的重点。净土宗在处理你的思想就是正念,你要培养一个正念。因为你临终是随念往生,所以忏悔业障只能当助行。那么随念往生,这个地方就变成两个问题,你的念头里面要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怎么样呢?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这两种的修学。第一个把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这种执着破坏掉;第二个把往生的愿力坚固的生起来。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5-16 13:55

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

净界法师

    第4卷

  请打开讲义第十三面。

  那么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我们临命终呢,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的。但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说弥陀的本愿功德它是已经存在的,但是你必须把它启动起来,套一句蕅益大师的专业名词,叫转他成自。

  你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

  那么转他成自的重点有两个,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第一个提起佛号,第二个顺从本愿。

  所以这个地方就牵涉到你念佛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数量的问题,第二个是本质的问题。

  从净土宗的角度,佛号多多益善,因为那个佛号,它是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庄严。所以佛号进入到我们心中,的确会产生一种熏习的力量,不思议心、不思议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号真的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加持力,的确会让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但是你要往生,那就不是提起佛号而已啊!那就是一个思想的问题,你必须要顺从本愿!

  我们以前都是怎么样呢?顺从娑婆世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的轮回,为什么我们死了以后,一般人来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报,你跑不掉的,你哪儿都去不了,涅槃你也去不了,净土你也去不了。一般人死了以后,一定要在三界再得一个果报,因为你对娑婆世界太顺从,问题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我们的心态,要把顺从娑婆式的心态,调整为顺从弥陀的功德。但是我们从一种杂染的缘起,要转换成清净的缘起,这个中间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是什么?

  空性的智慧!

  说实在的你没有空性,你不可能直接从杂染的顺从转成清净的顺从,你转不过来的,一定是先把它归零,再重新开始。一个人不修空性,我不相信你能够把厌离娑婆直接转成欣求极乐,很难的。你不把过去的空掉,你不可能重新开始嘛!你带着杂染的缘起去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杂染。所以空正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你的人生重新开始,让你的生命重新归零。所以念佛的本质,就是你的心理的素质,你的智慧的水平的观照。其实念佛的本质,比念佛的数目更重要,因为你的心态你顺从娑婆世界,没有顺从本愿,你所念的佛号全部夹杂生死业力,没有一句佛号是顺从本愿的。

  诸位你平常创造的都是生死业力的佛号,你临终的时候,怎么可能出现往生愿力的佛号呢?那个佛号从哪里来?因为你没有这种心理准备嘛!所以改变你提升你佛号的本质,就变得很重要了,你不能只是创造佛号。创造佛号谁都会创造,一句佛号念诵听,你自己创造一个音声你听得到,这个就是一句佛号。关键是它可不可以往生?不一定。我相信它是一个很殊胜的资粮,但是,是不是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所有的事修都要理观?就是你的心理素质不提升,所有的佛号就不可能提升,因为它是你的心创造出来的,不是佛号有问题,是你的心有问题。所以蕅益大师在讲净土法门的时候,他开宗明义,是心作佛,所以才有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态不随顺佛陀,你创造不出跟佛陀相应的佛号,因为你的心态决定了佛号的状态。我们不可能达到佛陀的境界,但是你起码顺从嘛,你至少你是跟佛陀同一个道路嘛,你不能抗拒佛陀嘛,你不能背道而驰。我达不到佛陀的境界,但至少我顺从。所以这个从一个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而转化成对极乐世界的欣求,空性的智慧,先把它重新归零,再重新出发,所以这个空性的智慧,就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5-18 23:11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净界法师

    好,我们来把它做一个总结,我们这个佛法概要,我们分成两段来总结,第一个,结示法要,第二个,总结劝修。我们来看看这个法要,原则上我们一念心性,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

  但是在操作当中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用攀缘的心,来操作这一念心性,产生的结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个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一般来说对报障是认命,我们一般佛教不处理报障这一块,叫老病死的果报我们不处理,认命。

  我们是先处理业障,忏悔业障,这个积集资粮,先处理业障,在这个叫道前基础。那正修的止观,是对治烦恼障,是在修行当中对治烦恼障,我们因为一念不觉的错误操作,就在一念清净本然的心中,创造了生死轮回的三种障碍。

  当然我们也可以逆向操作,我们根据佛法的道理产生觉悟,发心、正见、修行、证果,会把三障转成三德,转报障为法身德,转烦恼障为般若德,转业障为解脱德。当然第一个转的就是般若智慧,先把这个烦恼转成般若观照的智慧。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劝修,这个地方有两个偈颂做一个总结,先看第一个,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这个是蕅益大师的净土宗的修学,他提出四个重点,净土宗的修学:第一个,持戒,净土宗我们要先求临终无障碍,我们凡夫的心是受不了刺激的。

  所以临终的正念是要有条件,我们没办法做到无条件的正念,像初地菩萨,什么条件对他来说都是一样。但是我们凡夫的心,一定要有一个安稳的条件。所以你要注意,你的业力这一块,这就是为什么,你要勤修忏悔,坚持四重,你要创造一个让你临终正念有利的条件,你必须在安稳的情况之下,这第一个,持戒。

  第二个,净土,我们对弥陀的皈依,信愿持名;第三个,观心,这个很重要,你要有一定的调伏力、引导力;第四个,善友为依,善用团体的共修的力量,一个人修行是容易懈怠的。所以它这个四个,持戒、净土、观心、善友这四种力量,你如果能够遵守,你就容易达到临终的正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5-20 12:13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最后的一个偈颂做总结。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当然我们安住心性以后,我们就从心性里面,开始观察人生的因缘,观察因缘呢,我们先看看我们的过去,就是我们过去是怎么过的,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他说他观察以前做凡夫的时候,他做白狗的时间,不是狗哦,是白色的狗哦,针对白狗,他做过的白狗的尸体,如果堆积起来像须弥山这么多,那你就知道这个轮回有多少次了,就做白狗,纯白色的狗。所以我们过去已经经历过很多的老病死的折磨,这就是我们的过去。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现在,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我们有些人对今生是满意的,也就是说你很幸运,你的善业表现出来,不是说你就是没有罪业,不是这个意思。是你前生临终的时候,把善业的开关启动了,其实你还是有很多罪业,它是保留在阿赖耶识,你临终的时候,把善业的抽屉打开了,所以你今生很快乐。

  有些人是比较不幸的,他前生触动了罪业,所以他今生很不幸,但是这个都是短暂的,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面临死亡。这个今生的因缘,大家都是过客,所以人生弹指有何欢,这是我们的现在。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未来,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我们合理的推论,假设我们没有结束生死轮回,我们可能到人世间成男作女,我们也可能到三恶道,戴角披毛……总而言之,我们将历经无穷无尽的生死,我们将在每一次生死当中,就要受到老病死的折磨。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生命水流,过去、现在、未来的相貌。

  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所以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求生净土,否则等到投胎以后,我们就要付出一生的代价,来弥补这一次的错过的机会。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就是说,当然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这生命留下很多的业力跟烦恼,这都是我们要面对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4-5-20 17:19

净界法师开示。

  凭什么“善终”是五福、净土宗里面最重要的?印光大师说:你平常福报要省着花,原有本事买一百块的钢笔,你买六十块就好,四十块干什么呢?临终的时候用。有本事买两百万的房子,你买一百五十万就好,凡是你能够受用的东西,都要稍微克制一下,不要任性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随自己的感情尽性的受用福报,这个对我们很不利。就是;你本来规划要花一百块,那就花六十到八十,刻意的留一些给临终。印光大师说:为什么这个人临终的时候那么苦恼?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第一个福报薄、第二个他为什么没有人帮他助念?因为他平常没有帮助别人,这个都是有因果的。

  临终的时候能善终有人开导,对我们是何等的重要,但这个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你往生的时候,刚好晚上三点钟,都找不到人,那你自己都没有福报;反之,有些人他临终的时候,刚好是礼拜天大家全在,又是十点多,也都睡饱了,一叫个个围过来,他就是有这个福报!

  所以人要去修;第一个福报留一点到临终用,这是印光大师的建议,以他老人家的建议,是说只能够花六成,留四成。看到衣服,你本来想要买一百块,买六十块就好;每一件事都保持四成的余地,然后你回向愿我临终无障碍,先把它存起来。第二个,有人有问题的时候,你尽量帮助别人,这两件事都很重要。等你障碍现前时,自然有人在身边伸出援手,这平常就都要往这个方向去修。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4 10:01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为重要?

净界法师

    学员: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为重要?

  师父:理观,简单的讲,就是对道理的观察,佛陀出世以后讲了很多的道理。当然天台宗的天台智者大师的大智慧,他把所有的真理,他把它做一个归纳,把这个道理分成三块,空、假、中三观,这个天台智者大师不可思议,其实整个大乘的观法是非常复杂,非常多元化的。

  他能够用三个简单的东西,把所有的止观,一百部大藏经讲的止观,全部做一个总结,没有离开空假中三观,没有。当然他空假中三观,是观一念心性,观一念心,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他第一个先观空,再观假,再观中,这个天台的观空,它跟小乘不一样,小乘的空是观外境的变化,它是观,向外去观这个六尘的所缘境。

  大乘的观空一定要知道,你这出去你就不是观空了,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大乘的观空是回光返照,观你心性的本体,你是本来是清净。我再讲一次,你这个方向错,你就完了,大乘的空观它不观外境的,因为你外境观不完,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有一个根本就是以心为本。

  所以它一开始观空,就观你从什么地方来,你的内心的本体是什么,找到我们的生命的本来面目。我们在三界里面打滚太久了,我们在三界里面攀缘太深,我们基本上已经几乎忘了我们家是什么样子,因为你在外面流浪太久了,家长得什么样,你都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我们要试着回家。

  我们为什么会离家越来越远,这个地方有道理,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相状,会产生执取,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的业力,有善业有罪业,这个业力在表现的时候,它一定是有一个相状,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相状没有错,相状它只是如实的把这个你过去的业表现出来,它哪有错呢?

  你是罪业表现出来,它就给你一个不如意的痛苦相状,你这个善业起现行,它给你一个快乐相状,相状没有错,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我们不知道缘生缘灭的道理,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在相状产生了坚固的执取,糟了,我们的心住在相状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今以后就离家越来越远,因为你的心本来没有相状,结果你住在相状,你就被相状牵着走。你要能够回家,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两句话,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就是你要勘查因缘的生灭相,这个《楞严经》很强调,你没有把因缘的生灭相参透,你就回不了家。来,我们来试着回家,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什么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比方说这是我们的心,一个明了的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一念明了的心,这是我们的境,我们过去的业力,现出来的身心世界。这个整个六尘的境界,我们的心跟外境一接触,啪,接触了,它创造一个识,根尘碰撞一个相状出来,一个了别的一个分别心,一个识,根尘识,把识给创造出来了。

  但是这个识这种分别心,这种妄想它很快就过去了,它带有相状,但是我们没有让它过去,因为你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创造一个相状,创造一个分别的时候,当这个相状,本来外面的相状消失的时候,你的心中的相状没有消失掉,关键在这里,你抓住不放,本来这个相状已经过去了,但是你还没有过去,问题就在这里。

  外在的相状已经变成你心中的相状,然后你就从此以后在心里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攀缘它,从此以后对你来说,你就挥之不去了,是这样子来的。其实它本来是过去了,它本来就是一个生灭相,结果你搞得变成不是生灭相,就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就是说我们总会觉得说,是哪一个人,哪一件事情伤害了你,其实不是!人事的因缘它是一个业力的显现,它本来很快就过去了,它会让你一时的痛苦,但是它不可能,创造一种长时间的挂碍,不可能。长时间的挂碍是你自己捏造,你自己抓住相状不放的,是你自己不愿意,放下你心中的相状,问题在这儿。

  所以这就为什么你会离家出走,因为你不想把心中的相状放下,然后就牵动了另外一个业力,这造成了生命的恶性循环。我们一生当中把自己的心,弄得负担很重,我们从小到大,从你开始有分别心,小时候你的分别心比较薄弱,你都是直觉的反应,但是你慢慢长大以后,你的第六意识开始活动以后,你就不断把外在的相状往里面倒,弄得你压力重重,弄得你心中,心有千千结。

  现在我们要考虑我们是不是该把相状放一放的时候了,就是说你把那个相状往心中倒,第一个你的心弄得很被动很痛苦,第二个你临命终的时候也不自在。所以我们永远会活在过去就是这样,因为你这个相状,是过去的业力变现,它本来是很快过去的,但你又是执着过去的相状,结果你失掉了未来。

  你背着相状走,你就没有未来可言,你永远活在过去,你永远活在过去的回忆。你走不出过去,你就没办法开创未来,你就创造了生命的一种轮回的力量,就是十二因缘里面的爱、取、有。

  为什么我们所造的业力,会变成有呢?会变成一种强大的成熟业力呢?一定经过你爱取,你不执着相状,光是有业力不能变成有,不能构成有。我们没办法去改变我们所有的生死的业力,但是你如果把相状放下,阿弥陀佛就可以救拔你,如果你愿意把心中的相状,好的相状坏的相状全部彻底放下,就把心带回家了。

  其实我们心中本来就没有相状,你也不需要相状,首先你要先知道,你要回家你要知道,相状对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你能够把一切成败得失的相状彻底放下,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本体即空,离相清净。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不必把相状去掉它,本来就没有,你只要把它放下就好。

  很多人修行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去掉你心中的相状,还在那个地方,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不要去擦它,你本来就清净,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就把它放下就好,你去擦它干什么,你的镜子里面本来就没有灰尘。

  所以这个空观,是一个人很重要的成败关键,因为你不修空观,你假观修得再好,你的水平就不高了,这个人档次不高了,你很难成就了。你几十年来,你的心中累积这么多的灰尘,你的心根本就没有造业能力了,你根本动弹不得了,你被你自己的蜘蛛网,都绑得紧紧的,你的心已经根本没有能量了,你就光是应付人事的成败得失,你就受不了,你哪还有时间念佛呢,你哪还有什么忆佛念佛呢。

  诸位,你要想一想到底是谁绑住了你,是谁障碍了你,你要把这个关键找出来。不要向外面去找,业力显现相状,它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它是一个生灭相。但是为什么这个生灭相,你接触以后,你在你心中变成挥之不去呢,就是你有爱取,你的心里面,有一种取着的一种毛病,一种盲点,就是攀缘心。

  空观的智慧就是在调伏你的攀缘心,不是在消灭相状,你的病治好了,相状自然脱落,你的内心生病了,关键在这。所以空观是在疗治你心中的攀缘心。我希望我们大家慢慢知道,当你放下的时候,你会得到更多,就是说你要试着,你放得越下,其实你的生命越开阔。

  我们现在思考模式错误,我们以为我们要追求,我们才有安全感,这其实是错的,你自性本来很多功德,之所以没办法显现,是因为你追求太多,而不是你放下太多。你如果愿意把相状慢慢的放下,慢慢的放下,你能发觉生命更开阔,阿弥陀佛的光明,对你的照射更强烈。

  所以这个大乘的一心三观里面,空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先离相,不是叫你把相状拿掉,它本来就没有,你不要拿掉,你只要放下它就消失了。所以空观是让你放下心中的相状,回到清净的本性,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开始做生命的调伏跟引导,我们放下以后,我们还有一些等流习气。所以净土宗它还要观两个,这个假观,净土宗主要是观,一个观众生法界,一个是观佛法界,这个佛法界主要是弥陀的法界,观娑婆世界轮回的痛苦而厌离,观净土的功德庄严而欣求,调伏爱取,那么最后欣求净土,这假观。

  所以这个整个理观呢,就是在调整心态,你心态调整好了,一句佛号再提起来,那就是一句佛号信愿具足,无量光、无量寿。佛陀的话真实不虚,只要你方法操作正确,真的是一句佛号,真的是无量光、无量寿。

  理观为什么,对净土宗这么重要呢,简单的讲就是因为你念佛,当然你念佛你只是想要求平安,那就另当别论了。你如果从求往生的角度,了生死的话,你就要注意临终的正念这一块,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三个条件。

  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两个就是理观,你要能够不贪恋、不颠倒,你的心态要调整。你临终的时候提起佛号,你的心态要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个心态要同时现前。第三个正念分明,这个正念分明就是提起佛号,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所以理观呢就是说,当然它的目的,就是先把你的心态调整好。净土宗的往生应该具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大乘的善根,一个是净土的善根,两个都有需要。大乘的善根来建立一种心灵的力量,心力不可思议,从你的心中的妄想执着中把它释放出来。第二个净土的善根,把佛陀的力量把它导归到你的生命当中,一心归命,所以心力跟佛力的结合,就是你往生的时候了。所以理观,跟净土宗的念佛的事修,一个强调心力不可思议,一个强调佛力不可思议。

  就是蕅益大师说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就是为什么要修理观,因为加强你心灵的力量,临命终的时候,你如果是心有千千结,这个佛号对你帮助不大,不是佛陀没有准备好,是你没有准备好,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当月亮准备好的时候,你的水也必须要准备好,这个东西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准备。

  我讲实在话,阿弥陀佛该准备的都准备好,这个阿弥陀佛的圣号,佛陀能够做的已经做到极限了,他能够做的部分做到极限。他整个四十八愿的功德,都灌在一句佛号里面,身为佛陀他已经做了他最大的努力了,他这个佛号,已经该有的东西他都准备了,但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问题在这儿,你准备好了没有?

  感应道交,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责任都推给佛陀,说我不往生,阿弥陀佛你没有慈悲心,不能这样讲,是你没办法跟他感应,你没有准备好。所以理观就是在做一些我们的准备,理观成就心灵的力量,你对弥陀的一心归命,是创造佛陀的力量,这个就是感应道交,我这个问题先回答到这里。有没有问题,理观跟事修的配合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6 16:53

怎么分清我是在理观还是在打妄想?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我的问题是,我们初学的时候怎么分清,我是在理观还是在打妄想?

  师父:好!理观它是对道理的观察,道理的观察它是有条件的,要依教起观,我们必须要把佛陀的言教加以学习,你不能够自己开创一个修行的道路。我讲实在话,修行是有道路的,刚开始你最好遵守道路,如果你是初学者的话,你乖乖的把佛陀的文字背下来,去理解、理观的时候,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你刚开始你不要自作主张,自己创造一个文字,你最好不要。我说实在话,初学者,你没有资格写偈颂,很多初学者写了偈颂说,师父,你看这是我的心得,我丢到垃圾筒里面去。你一个初学者,你写什么偈颂呢,对不对。祖师的偈颂多了去,你就把它背下来就好了,你写的偈颂会比祖师好吗,对不对。

  老实一点,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的祖师,已经开了很多的道路。如果你跟蕅益大师有缘,你就背他的偈颂,你跟印光大师有缘,他有很多的开示的法语,你把那个法语基本的文字背下来,他那个法语一定会形成一个道路的,它会引导你的。

  这个道路,你顺着他的文字去思考,它就会把你带到空性去,你顺着他的文字去思考,它会把你带到假观的,调伏跟引导去,你都不要去费心,不要自作主张,人不要自作聪明,你把祖师已经安排好的道路,拿过来,你叫依教起观。

  为什么叫天台教观纲宗,依教起观嘛,你要先学习教法,要不然你怎么观呢?所以你只要是根据祖师的教法这叫观,你自己创造一套叫打妄想,简单讲就是这么回事。因为你没有人印证,你说我想我打坐以后,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是不是,那你要开悟,那你真的有心得,你讲出一个偈颂也可以,但你要没有心得,你讲这个就是戏论妄想。

  所以说我们刚开始就老老实实的,把祖师的偈颂背下来。当然你要先学习,这个偈颂是怎么的思考模式,然后你就顺著文字下去思考,依教起观,文以载道,慢慢慢慢你每次观,观久了以后那个道,那个文字里面的相,就会释放道理出来。

  然后那个文字相,你第一次读,喔!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可能没有感觉,但是你不要放弃,不断的思惟,慢慢慢慢你会发觉这个文字相,它会释放一种光明,诶,你就有点味道。喔,这句话有意思喔,有意思,从文字般若转成观照般若,它会在你心中会慢慢出现光明。

  所以这个是佛法的文字,跟世间的文字不一样。所以你这个修理观就是,你先把这个祖师的话先背下来,就这么回事,来做你内心的引导,等到你融会贯通了,熟悉了,你可能就不需要祖师引导。但是你是初学者,你最好乖一点。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6 16:54

日常生活空闲时是提起佛号比较好还是观照比较好?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譬如说开车、做饭这种时候,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是提起佛号比较好,还是观照比较好,这两个?

  师父:你开车的时候观照,你就发生车祸了,你开车的时候,当然就是修止就好,你观照,你有本事一方面思考,一方面开车,危险啊是不是。所以你如果是不用去思考的,你可以念念佛,但是你一般你观照的时候,你最好是在佛堂,是心不旁骛的时候,你不能一心两用,你一心一用,都不见得做得好,对不对?

  因为你对这个理观,我们可能是很生疏的,我们喜欢执着,喜欢攀缘,所以这个理观对我们是比较生疏的一块,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轮回当中。所以你在开车的时候,要跟人家讲话的时候,你顶多也只有提佛号,听听佛号的音声没有坏处。但是你修理观,一开始要万缘放下,你试试看,万缘放下,你都不见得做得很好,你何况是开车呢。

  所以你初学者要万缘放下,你一天要抽出一点时间,如果你不会修理观,你就老老实实的听经也可以,因为你这个听经,一个好的善知识,他会从讲经的过程来引导你的心,你就顺着他的思考模式走。他会施设很多的名言,可能也会讲一些故事,增加趣味。但是他总而言之,他会有办法引导你,他的布局会把你带到那个意境去,如果你不会修理观,你就先听经,就这样子。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6 16:55

如何放下心中害怕的影像?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我是想问,刚刚师父说,我们要将我们人生之中的经验,就好的、不好的相状都要放下,那我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其实我们的经验很多时候,都是从日常生活之中累积下来的。就是说一个譬喻,就有人曾经给蛇咬过,他下次看到蛇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很自然的就会起害怕这个心理。

  师父:因为他害怕心中的蛇的影像,他蛇的影像没有放下,所以他是有害怕的心理,他不是害怕外面的蛇,他其实害怕的是心中的那个影像。这个唯识学,我们会详细说明。

  所以你每一次修空观的时候,你对相状就会慢慢松脱,你可能看不出来,但你会觉得,诶!你的心慢慢淡薄,慢慢淡薄,你的心会慢慢平等。你以前对于好坏的反应会很强烈,你会慢慢淡薄,你会知道这个是对这个是错,但是你的反应会比较越来越少。就是你的心,对那个相状、那个执取慢慢调伏了,相状还是有,对错你也知道,但是你会慢慢的淡薄,你那个执取的心会慢慢的调伏下来,你修空观久了,你会觉得。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6 16:56

我们念佛老是打妄想怎么办?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说你的心理建设已经好了,然后都摄六根来念佛,可是你专注在一个境界,就是听自己的佛号的声音来念,可是这个时间,因为我们的专注力很有限,是可能几分钟、一分钟、两分钟,然后又跑去想东西,我们该怎么办?

  师父:妄想有两种这个我们待会儿会讲,我先事先讲一下,不是所有的妄想都要提理观,也不见得小题大作。有些妄想,你直接提佛号,它就消失掉了,尤其是表层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来势汹汹,你提佛号以后把它压下去,它又出现,又一次比一次猛烈,那这个时候,你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你的理观就要对治了,你就要面对它了。

  你念佛的时候,它妄想一定会起来,因为它不会放过你,因为你跟它太熟悉了,你现在不管它,它就来管你了。所以你如果妄想起来的时候,你第一个先不要对治,继续念佛,正常情况如果是表层妄想,它会自己消失掉,像日常生活那些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东西,它只要是没有根的,没有执取的妄想,它自己就消失掉。

  但如果说这个妄想,它消失掉以后再来,你又念佛又把它调下去,又再来,来了第三次,你就知道这个问题严重了,它不是一般的妄想,它是带有爱取的坚固的妄想,这就是你启动理观的时候,你就先把佛号停下,你就知道这个真正的敌人来了。

  这个待会儿我们再说明,到底什么时候是继续念佛,什么时候要启动理观。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6 16:57

我们如何真正的念好佛?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最后讲到说,这个鼓励念佛的学人,就是一天念三万、五万、八万、十万声佛号,那是不是蕅益大师赞成我们每天用多念多少声佛号,来调伏烦恼?

  师父:当然你时间多佛号念的越多越好,但是你也不能老是抓他一句话,他也讲过,你信愿具足,一句佛号也是往生,对不对。那当然身为一个鼓励的话,当然你念越多越好。但你要注意你的时间,你一天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你就把这个小时好好念,重在品质,这是大方向。

  大方向就是,弘一大师说的宁可少不可草,你有多少时间,你就念多少句佛号。你只有一个小时,你硬要念三万声,你不是佛号念得很糟糕吗,对不对,你要念得清清楚楚。心态的准备是比较重要,因为这个往生与否,在心态的准备,在信愿之有无。心态的准备就是你一种临终正念的准备,那至于佛号当然多多益善,但是要注意品质,是这个意思,要念得清楚,听得清楚。

  期中座谈-7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念从心起,我们从一念皈依的心,去创造一个佛号的声音,这个声音再听回去的时候,当你听到你自己的声音的时候,你的生命已经产生了变化,因为你的生命,创造了两种强大的力量出现,一个是心灵的力量,一个是弥陀的力量。

  什么是心灵的力量呢,套一句蕅益大师的专有名词说,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其实我们自性本来有很大力量,只是你没把它释放出来而已,没有把它开发出来而已。所以我们透过理观,我们把那些障碍我们内心的问题都把它消灭掉,这个时候你的心,更加的灵活,更加的明了寂静,这个时候,你心灵的力量发挥出来了。

  第二个,阿弥陀佛的音声,它代表弥陀所有的功德,你启动了弥陀四十八愿的加持力,所以佛力不可思议,这两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呢?简单的说,心力带动佛力,佛力加持心力,从这个心力带动佛力,我们可以知道,你内心的力量是主动的,佛陀是被动的。也就是说,你准备了三分,佛陀给你三分的功德,你准备了五分,佛陀给你五分的功德,你准备了十分,阿弥陀佛把所有的无量光、无量寿全部送给你。

  所以同样一句佛号,谁能够把这个佛陀的功德,全部把它释放出来,就各凭本事。因为同样一句佛号,佛陀是平等的,身为佛陀他没有偏心的,他没有锁定哪一个目标,说要对谁特别好。这就是为什么,一场佛七打下来,有些人是满载而归,有些人只是跟阿弥陀佛结结缘,因为你没有准备好。

  我们从这个心态的准备,我们大致分成两类来看,一场佛七打下来,有一种人是消业障式的念佛,你看他七天创造了多少佛号,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皈依,一天打下来不可思议,创造了多少佛陀的功德。那功德跑哪里去呢,跑去消业障去了,他打完以后很轻松,他做生意很顺利,消业障式的念佛,因为他没有理观的带动,只有信仰,信心。

  当然身为一个初学者,可以理解,但是你应该还可以再进步,慢慢慢慢的你要学习经论,慢慢知道怎么去面对你内心的世界,怎么去调整自己,去加强你的心灵的素质,加强你心灵的力量,这个时候你心灵力量准备好的时候,你的明了的心,在跟佛号接触的时候,那这个佛号就不是一般佛号,佛陀给你更多的东西,因为你准备得更好。

  所以我们就会从一个消业障式的念佛,提升到一种往生式的念佛。你是要了生死的,不是追求世间的那种安乐的糖果而已,你要的是摩尼宝珠,因为你准备好了。所以你从一种信仰式的念佛,而提升到理观式的念佛,你的生命,是走在一个不同的道路上,你就是一个人,是走到人天的安乐道,一个是走到成就佛道,往生的菩提道,这两个道路,跑道不一样,因为你的心态提升了。

  所以我们从一种信仰式的消业障的念佛,怎么样提升为一种往生式的理观式的念佛呢?就是你除了佛号以外,你要有智慧的引导,关键就在这里了。你不能只是靠你的感情,你不能只靠你的宗教情操来念佛,不可以的,你要提升你心理的素质。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8 16:34

我们念佛的功德如何回向?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在念到就是说到回向的时候,有的老师说我们念佛的功德,就是去净土的资粮,不要随便回向给别人。

  师父:嘿嘿!那你还是大乘吗?(我就说,我们应该怎么样)要普皆回向啊,(就是在回向的时候应该怎么样),你要把你的功德,你要跟众生分享,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同成佛道,你的心量才会开阔。

  你怎么会把佛号收起来不敢释放,你要释放出来,无尽灯法门,譬如一灯燃百千灯,怎么会不要回向给别人,这个观念不对!

  学员:不是,这意思说,如果是有人往生了,我是说我把我今天念佛的功德回向给某某、某某我的好朋友、或者我的……

  师父:你不会损失,而且你会有更大的功德,因为你这个是跟菩提相应,跟无上菩提相应。回向,就是无尽灯,你把你一个小蜡烛,我们本来七天,所念的佛号是有限的,对不对,我们创造的佛号不管再怎么多,还是有限。你到最后普皆回向的时候,它那个佛号是百千万倍的增长,譬如一灯燃百千灯,灯灯相传无有穷尽。

  所以回向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把有量的功德转成无量的功德。我们没有回向,我们很难产生这么大的胸量,但是回向一般来说是最后一天。你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你先扣着你的身心世界,不要一开始就想要去考虑众生,一般来说正常情况,打佛七刚开始先管好自己。

  所以你看,那个天亲菩萨的五念法门,它是禅定心、智慧心、大悲心,它是先专注,然后再观照,自调到一个程度的佛号,运转熟悉的时候,再普皆回向,再修大悲。刚开始,你修行先不要把众生放进来,因为你的心是会扰乱的,刚开始先管好你的佛号,管好你的内心世界,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再考虑到众生的问题。

  所以这个次第很重要,你一开始就考虑到众生,你的心就乱了,回向很重要,但是它是放在最后面。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9 18:48

人临命终时为他念一声佛号,是否可以不堕恶道?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刚刚提到那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也讲人临命终时,如果有人为他念一声佛号的话,他起码是不堕恶道,那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念佛机,是不是也起同样作用。

  假如说我在院子里,每天都放念佛机,那当然有众生往生的时候,它是不是能受到这个功德受用?

  师父:好,请坐,请坐。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听到一句佛号不堕恶道,但是他要闻持,要受持,我想我们现在,你现在听过《佛法概要》,诸法的缘起,一定要从内心安立。

  如果你念佛号的时候,他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于他没有听到,他耳根已经败坏,也可能,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诸根败坏,理论上耳根会最后走,理论上,但是也有例外。

  你到一个现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呼吸了,那他到底耳根在不在,你也不知道,对不对。那我们放佛号没有坏处,但是对他有没有好处,难讲?第一个,他是不是相应,第二个,他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他是不是有信仰,这个很重要。

  他是不是相信,这个音声是一种功德相,因为信仰是双手,你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取宝。你如果对阿弥陀佛的佛号,你认为它只是一个音声,结果就是,他果然是一个音声,因为你没有信仰。

  所以,他这个会入宝山而空手回的,佛号在他的心中转一次的时候,不一定会留下珍宝,不一定喔。如果他没有信仰的话,他没办法去取宝。所以唯识学说这个信就是双手,所以这个牵涉到他本身对阿弥陀佛佛号的信仰,他的皈依,如果他完全不相信,那就有限了,那珍宝就有限了。因为他的珍宝在他的心中转一次,他没有双手就没办法取宝了。

  所以你敢说他听到佛号,他没有信仰能够不堕恶道吗,不能这样讲,那你要这样子成立的话,那这个佛法的因缘观要重新建立了,那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了,那就是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能够主导你了,那是他生的,上帝的思想。佛教的因缘观一定从内心发作的,谁给你来说都是助缘,你的心只要不相应,这个东西对你等于没有。

  佛教的因缘观跟外道的因缘观,最大的差别,就是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才能够缘起,一念心动,你念头一动,就是一个缘起,你念头不动,就没有缘起了。所以他心中跟佛号不相应,不相应是什么,最基本的相应是信仰,第二个就是愿力,第三个就是观照。

  他相应有浅到深的一种相应,如果你连信仰都没有,这个佛号对你几乎没有帮助,绝缘,几乎没有帮助,对你今生几乎没有帮助,因为你心中没有建立一种力量,你怎么去改变缘起。

  所以心力带动佛力,诸位你要知道,不是佛力带动心力,如果你认为佛力可以带动你,那你这个是外道思想,他力的思想。如果佛陀可以带动我们的心力,那应该每一句佛号进入了心中,应该结果都一样,因为是佛陀决定的,对不对,那就不应该有些人念佛有往生,有些人不往生了,如果佛陀可以主导的话,是不是,所以这个不能成立。

  所以是我们在主导佛号,你有多少准备,佛陀给你多少功德,这才合乎缘起,这个很重要。感应道交不能向外追求,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是有条件的感应,你准备好了多少,佛陀给你多少,这个才合乎缘起。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9 18:49

修行人要怎样做才能够保持精进、道心坚固?

净界法师

    学员:请问师父,一个修行人要怎样做,才能够保持精进、道心坚固?

  师父: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很多净土宗的人,过度的骄慢,说我心中有佛,我怕啥,不要这样子,业力不会放过你的,你不要去触动罪业。

  带业往生,它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我们在处理业力,诸位你要知道,你不能只是说停留在我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不能这样。你要有一个愿力,要有一个戒体,我一定要去断恶修善度众生。

  所以你受了戒,你会有一种愿力,一种戒体,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受个三皈五戒也可以,如果你真正准备好了,我建议你受菩萨戒,你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受了菩萨戒你再来念佛,你就完全不一样,你很多事情能够放下。

  所以你受了一个戒,你的身口意有一个标准,至少你的生命当中,会有所坚持,有所让步,你会知道有些事情你是要坚持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让步的。你会把生命至少画出一条线,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生命要有红线的,你不能碰到你自己的底线。

  好,我建议你先受个戒,第二个就是理观跟事修的操作了,我们刚刚讲很清楚了,你要有功课,如果你只有一路念佛都没有理观,可能你临终没有障碍你就过去了,但是你愿意下这么大的赌注吗?

  所以我们必须要储存第二念的反击能力,就是你的理观也要准备一点,当你的佛号操作遇到重大的障碍的时候,你知道怎么突破、怎么样把你从妄想执着中带出来。所以我建议你,理观事修都要具足,以佛号为主,但是旁边要有一种理观的能量,在旁边待命,这个就是功课。

  我们每一堂功课,都是为临终在准备资粮,临终的每一句佛号,都不是白白出来的,都是你平常的时候准备而来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无中生有的。所以你每一堂功课,都是在储存你的往生的资粮,理观事修,这第二个,一种定课。

  第三个最重要,相续不断,功课不要多,但是你要有恒心。你能够用功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可思议。就算你每天一个小时,你用功三十年,不可思议。不要再用暴饮暴食的修行,打佛七的时候,七天都不睡觉,然后回去以后都不用功,没有用,暴风雨式真的没有用。

  你这种完全是凭意气用事在修行,没有用。点点滴滴啊,功课不能停超过三天,说实在的,你今天很特别,休息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你就要警觉了。所以功课不能断,所以你要相续不断,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好,那么我们《佛法概要》,就跟大家研究到这里,我们很感谢陈会长陈夫人的护持,还有干部的护持,我们也更感谢诸位学员的参与,让我们这个法,课程更庄严。好,谢谢大家,阿弥陀佛!谢谢!谢谢!谢谢!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5-29 18:50

念佛时观照这个音声遍满十方有没有过失?

净界法师

    学员:请问师父,在念佛的时候,如果观照这个音声遍满十方,无量无边满虚空,这是不是会造成一些过失,包括心的散乱。

  师父:对! 对! (谢谢)对!容易散乱,对,你除非你真的是你对自己很有把握,不要这样操作,这个是法界观,这个很复杂,因为你一句佛号都不见得能够专注得了,你又观想这样子。

  如果你把这个当做一时的对治,偶一为之,那还可以,你不能当常法。因为你的心,光是面对妄想跟业力,要安住佛号已经是疲于奔命了,你又把它搞得这么复杂。就是你的心的造业能力没那么强,你这个牛,只能够去拉十公斤的车子,你要它拉三十公斤,强人所难。

  所以华严的法界观,很多人喜欢把《华严经》跟念佛结合在一起,但是事实上实际上操作不可能,很难,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真的很难,所以你就顾好一句佛号就好,你只要把它善巧的引导到净土就可以了。

  然后我们再这样子,那这样子会不会胸量很小?对!所以最后要回向,我们一般是先把一句佛号照顾好,到了最后再来处理大小的问题。我们一般念佛七天当中,先处理品质的问题,你保证每一句佛号,都通到弥陀的功德,通到净土的庄严。

  所以我们先求质再求量,那这样子我考虑自己,没关系。最后一天它不是有大回向吗?你不是会唱很多的偈颂吗?愿我临终无障碍,那祖师会安排很多东西让你去唱,你自然唱一唱你的心量就打开了。所以那个时候再来普皆回向,再来考虑众生,你再考虑这个心量的问题。

  但是你一开始的时候,你已经妄想粗重了,你这样子的话,事情就做不好。所以刚开始先摄心,先把一句佛号照顾好,到了第七天再来考虑,这个数量的问题,这样会比较好,好!我们这个问题回答到这儿,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