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阿弥陀佛是从真如生的,示现报身、应身、化身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5-12 12:47     标题: 阿弥陀佛是从真如生的,示现报身、应身、化身

「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住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这些话把真实慧的意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教行信证》这里头说得很好,跟《大乘止观》里面、《大乘义章》里头所说的都相同。说明这桩事情,佛陀在世讲经教学常常提到,提到的次数愈多,说明它愈重要。真正学佛,把这些名相搞清楚、搞明白,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佛法在哪里?日用平常真得受用,所以叫它做真实利益。

  无为法身就是实相,实相就是真相,无为不是有为的,有为不叫法身,无为的是法身,无为不生不灭,有为是生灭法。《大乘百法明门论》里面告诉我们,百法是天亲菩萨将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所说的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是一切法的归纳,天亲菩萨看到六百六十法太多了,教初学有困难,所以再把它归纳,归纳成百法,做为法相宗入门第一本书。这一百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为法,第二类是无为法。有为法里头又分为四科,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四种,无为法是独立的。所以叫「五法三自性」,有为的四法加一个无为五法,「八识二无我」,二无我是人无我、法无我,把法相宗内容说尽了,法相宗的纲要。实相是真相,实相就是法性,法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一如,名相说得多,处处能看见,在大乘经教里头。

  然则弥陀从如来生,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如来就是前面讲的真如、法性,阿弥陀佛是从真如生的,示现报身、应身、化身。在极乐世界实报土里面见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同居土里头、方便土里面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是应身佛。往生的人,临终时候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那是化身佛。应身、化身无量无边,每天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计其数,从十方诸佛剎土里面去往生的,阿弥陀佛接引每一个往生的人现一个化身。这个化身,你喜欢看的什么身相(阿弥陀佛的身),他就现什么身,化身来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你见的是应身。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应身佛跟报身佛的身相是一样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为什么?因为到极乐世界你所受的身是法性身,不是法相。也就是十方诸佛剎土里面十法界的众生,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念头(讲心)是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变的,心现识变。

  极乐世界那个里头没有阿赖耶,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往生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自己知道,他把这个身体放下不要了,他的灵就上了莲花去。上到莲花去之后,莲花就合起来,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时间很快,剎那之间就到了。但是这剎那之间他在莲花里产生了蜕变,他的灵体原本是有阿赖耶的见分在里头,现在完全脱离阿赖耶,也就是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不知不觉转八识成四智。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那个花开见佛的时候,他的身是法性身。花开见佛,见到的世界是法性土,完全不一样,法性身不生不灭,法相有生灭,法性没有生灭。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他的那五句话是法性身,那不是法相身。为什么?法相不清净,法相有生灭,法相是波动的相似相续相,法相不能够生万法。它不能生万法,它能够变万法,它可以让万法产生无量的变化,随着念头就发生变化,所以念头太重要了。

  修行修什么?简单说就是修正念头,念头修正,一切法相统统正。心正一切法正,心邪一切法都邪,我们的心不正,有偏有邪,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邪正的标准,就是经上给我们讲的德目,自性本具的德能。譬如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业,这就是德目,五戒是德目,六波罗蜜是德目,六和敬是德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德目。这个里头一科一科就是一组一组,随便哪一组你抓到了,认真学习,统统能成就。法门无量无边,成就是平等的,所以佛在《般若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总得要真干,与德目不相应的、相违背的统统放下。此地所说的这些名相,何尝不是德目!要能抓得住。

所以佛经里面所讲的义理、境界是没有止境的,为什么?它是从自性流出来的。自性没有止境,深广无际,因此经典亦如是,你的心愈清净,悟入的境界就愈深、就愈广,你会悟到真的东西。几十遍下来,心才会清净。我们一般凡夫是浮躁的心,只能得到一点佛学常识,今天讲佛学,佛学就是佛教的知识、佛教的常识,它的真实义并不知道。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是从这里头有所体悟,文字上没有。由这些文字、经文、音声的启发,你领悟了,悟入的深广与你自己的清净平等跟慈悲愿力有关系,愈慈悲愿力宏广,悟入就愈深。到这个时候,你才喜欢经典,稍稍能领略到佛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一门通了,门门都通,这真正生欢喜心。

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如实修行,一定要如经典上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有身的行为,像前面礼拜,身的行为;口的行为,赞叹,口的行为;意的行为,意是意念,起心动念。经本上佛告诉我们,「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心愈清净,智慧福德愈广大,为什么?称性,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所修的非常有限,自性本具的是没有边际的。要肯定每个人本来都是佛,跟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两样,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那就是一念不觉,迷成这个样子。所以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惭愧心生起来,为什么阿弥陀佛如是的伟大,我渺小得这个样子,我本来跟他一样,为什么会堕落成这样子,会激发我们勇猛精进。

今天弥陀慈悲,加持我们、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我们要接受。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协助没有条件,什么原因?我们是一体。他承认,我们不承认。他承认,到我也承认,这渐渐就入境界,那阿弥陀佛加持就特别有效果。修行终极的目的是求生净土,往生净土之后,目标是成佛,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成什么佛?就是成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这是赞叹。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要礼敬。为什么要礼敬?因为他本来是佛,花草树木也是佛,山河大地也是佛。我们看到天主教教宗,每到一个地方,下飞机第一桩事情是亲吻大地。这非常有意义,这表示爱心。《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对人、一切都要礼敬,礼敬把我们的傲慢心化掉了。傲慢的烦恼不能轻视,孔夫子说得是非常非常好,你观察人,这个人有傲慢、有嫉妒,我们就对他敬而远之。为什么?他不是真的,全是假的。《论语》上这一句话,我们入世观察这个标准,他表现得再好,「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他吝啬,他傲慢,夫子说,「其余不足观也」,都是假的,全是假的。学佛要干真的,不干假的,搞假的是凡夫,他不是佛。

第三「作愿」,作愿是发愿,意业。「谓修净土之人,清净意业,发大誓愿,如实修行奢摩他,求生彼国,是名作愿门」。奢摩他就是禅定,这有个括号,「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散乱之心也」。佛常说的,止心一处,有的时候也说制心一处,都是一样的意思。我们的心止在哪里?止在佛号,念念就是这一句佛号,一句佛号之外,心里头没有任何东西,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我们修行的方向就是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极乐世界,一个心愿,亲近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之后,永远不离开,那十方度化众生?分身去了,有这个本事。到达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有神通,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所以他有能力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化身去的。

尤其是大本里面所说的“阿弥陀佛,光明善好”,善好两个字赞叹到极处。“胜”是超胜,何况世尊亲口宣说“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通常在理上讲,佛佛道同,成了佛,佛是绝对平等,决定没有高下。为什么特别赞叹阿弥陀佛?“佛中之王”,这就有高下,“光中极尊”,那就不平等,阿弥陀佛跟一般的佛就不平等了。诸位要知道,理上是平等的,事上不平等。事上确实阿弥陀佛比一切诸佛要超胜很多,原因在哪里?世尊在大经里面给我们交代清楚,一切诸佛因地发心、发愿不相同,成了佛,证了果,以行践愿,因为因地的愿不相同,所以在兑现的时候,殊胜之处也就不相同。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愿,那个愿之伟大,确实很多诸佛在因地里没有发过那么大的愿,所以成佛之后,在相上讲,那种果报庄严就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道理在此地。

  佛心都是清净的,清净心里头没有界限;佛心都是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想到这个事情了,诸佛一看阿弥陀佛,欢喜,没有嫉妒,也没有说“阿弥陀佛这样做,我也这样做”,没有,没有动这个念头。有这一念,你好胜,要比赛了,不甘落后了,这个观念,这是凡人的观念,不是佛菩萨的观念。佛菩萨观念:阿弥陀佛这样做,我们大家促进他,一样的。弥陀所有一切成就、所有一切功德,就是一切诸佛的功德,就是一切诸佛的成就。所以,诸佛在十方世界招生就行了,劝告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自己不必再去搞一个极乐世界,用不着。阿弥陀佛已经搞了,别人还搞什么?不需要了。这才真正体会到一尊佛所做的事情,就是一切诸佛所做的;一切诸佛心愿想做的事情,一尊佛就替他完成了。这些地方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你那个心才真正会得到清净,会得到平等,会永断烦恼,超越轮回。要跟诸佛菩萨的心相同!随喜功德,功德是平等的,里头没有差别。所以是一样的殊胜。


净土大经解演义·科注及精华节录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5-15 14:32 编辑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