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22 23:15     标题: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难值难见』,「《净影疏》云:明值佛难。生当佛时,名之为值,目睹称见,此皆难也。诸佛经道,难得闻等,明法难闻。于中先明经教难闻」。这是经上的第二句,难值难见。隋慧远大师解释得很清楚,这句经文是说明,值就是遇,我们遇到佛是非常难得的一桩事情。为什么?生当佛时,你出生到人间,跟佛同一个时代,这叫值,就是遇到了。

跟佛虽然同一个时代,你有没有见过佛?经上说舍卫大城,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了不少经典。这个城确实在古时候是大城,居民十万人,古代十万人的城市确实是大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过佛,佛每天出去托钵见过;有三分之一的人闻名,没有见过面;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连名都没听说过,都不知道。

生在跟佛同时代,同住在一个城市里面,不见得人人都认识,人人都知道,所以这难事。遇佛那是很有福报,没有福报的人遇不到。遇菩萨、遇阿罗汉、遇善知识,都要有福报、有缘分,这是提醒我们要珍惜。

『诸佛经道』,「经」是经典,所说的这是经典,「道」是修行的方法,这道路。难得闻等,不容易得到,不容易听到,于中先说经教难闻。「手得经卷名之为得」,这个得字,你得到这部经典。「耳听曰闻」,我们听到有人讲这部经,听到有人读诵这部经。

「亦可领诵名之为得」,这个诵名就是念佛,名是阿弥陀佛的名号,称诵名号你听到了,也叫得。「耳餐」,餐是采取的意思,我们听到了,这就是大乘教里常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句佛号你在一生当中听过一次,这个名号印在阿赖耶识里头,这是阿弥陀佛的种子。

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灭,生生世世都跟着你走。不一定在什么时候,来生后世又遇到缘,再听一声阿弥陀佛,你的印象就更深,把阿赖耶识里这个种子就提起来。所以眼见耳闻都得无比殊胜的利益,但这个利益不在这一世。

这一世我们得到的利益,你就可想而知,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习过,所以听了欢喜,听了真发愿,真正要到极乐世界去。那听这一部经,这一部经的内容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还详细把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做了一个比较,让你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楚,你有所选择。只有彻底明了的人,他才有正确的选择,知道这个世间只有苦没有乐。这是要我们冷静细心去思惟观察,你就明白了。

这个世间人以为是乐,佛说了一句话说得好,殊不知乐是苦因。现在很快乐,死了以后到三途,也苦了。为什么到三途去?享乐的时候造罪业。造什么罪业?贪瞋痴。享乐的时候是不是在造贪瞋痴?自己纵欲,贪图名闻利养的享受,贪心是饿鬼道。如果有人障碍你的贪欲,你就瞋恚,甚至于造杀业,地狱道去了。愚痴,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这畜生道去了。你能把这个东西看清楚、看明白,你就不会干这些傻事了。

『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遇到真正善知识,听到说法,能够去修行,这个难。我讲经这么多年,在我身边的出家众、在家众,可能在家众修行比出家众还好一点。我也是耳闻,耳闻我自己都吓呆了,天天讲经,这些出家众听经,彼此都互相说,「这是师父说给别人听的,不是说给我们听的。」我也承认,为什么不是说给他们听的?因为他们不听,说也没用,这跟我一辈子,什么也没学到。我们回想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讲经确实我一堂都不放过的,在哪里讲我都跟到哪里,我们是常随众。常随众有十几个人。老师讲经字字句句都是为我讲的,我们是这样的心态,所以能学到一点东西。

老师是给别人讲,不是给我讲,那我不是什么都学不到?那十年不是白跟了?所以你能学到多少东西,说实在的话,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后来的弟子把它结集成经典,留传给后世,我们今天得到,展开经卷字字句句是为我说的,不是为别人说的,与别人不相干,我才能看得懂经,我才能体会到意思。

这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读诵、你听讲,一点诚敬心都没有,你什么都得不到。那没有跟我见面的,他们在网络上听经,在电视屏幕前面听经,他有我当年学佛的那个心态,「法师字字句句是为我说的」,他就得利益,他就真学到了。如果说法师讲的是为别人,与我不相干,他什么都得不到。

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讲经教学,是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普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分。他能接收多少,那是他心态的问题,印祖所说的,你有几分诚敬,你就得几分利益。我曾经说过,我用惠能跟神秀做比喻。神秀大师追随五祖时间长久,总有十几二十年,成为五祖座下的大弟子。五祖的法没传给他,传给一个大家根本不认识的惠能,什么原因?我用这个做比喻。

神秀对五祖有百分恭敬,神秀得的利益是百分利益;惠能对五祖是万分恭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所以衣钵传给他,没传给神秀。你就想到,这个跟老师在一起时间长短没关系,听经多少也没关系。神秀可以说,五祖说法,神秀一堂不缺;而五祖说法,惠能大师一堂都没有听过,只是最后召见半夜三更在方丈室里面,跟他讲《金刚经》大意,他就上了这么一堂课,一生当中就听这一堂课,我们估计不超过两个小时,他得万分利益!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祖师大德、中国古圣先贤无不是教给我们,直下承当,这一句话重要。佛对谁说的?对我说的;孔子对谁说的?对我说的,直下承当你就全得到了。你要客气,要不敢当,不愿意,那好了,那你什么也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祖宗恩德的加持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也看你的心态是什么。

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态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发心依教修行,为人演说,那个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为什么?你不为自己,你为别人,为众生。这个心态跟佛菩萨的心态完全相同。佛菩萨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都是为一切众生,没有自己。

「《圆觉经大疏》曰」,十五是第十五卷,「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药,名善知识」,这是从对治上来说的。这个善知识为什么称他善知识?他知道真妄,哪是真哪是妄,凡夫不知道。道德仁义礼是真,贪瞋痴慢疑是妄,他们知道,我们不知道。

我们知道就决定不干妄,妄就会放下。贪瞋痴慢还是喜欢,还是舍不得放下,好朋友!道德仁义礼,不理它,好像对我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好处,排斥、拒绝,这是什么?不知道真,不认识妄,不知道病,也不认识药。病发作,知道苦了,为什么得的病不知道,怎么样来治这个病也不知道。

现在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身边这些人,如果是真正学佛,真的把经听懂、听明白,真的依教奉行,你的心态完全不相同。这娑婆世界是妄,极乐世界是真。六道轮回是病,念佛求生净土是药。你真搞明白,你能不干吗?我们没有真放下,还有许多牵挂,还有许多杂念,那是什么?愚痴,迷惑。真搞清楚、搞明白,心态就不是这样的。所以真回头不容易,真难。

「是谓能了别真妄」,了是明了,别是分别,真正明了分别哪是真、哪是妄。「通达真际」,真际是真性,真际,明心见性,叫实际。「知众生根」,知道众生的根性,「应病与药」。所以今天绝大多数的学佛人,在大乘佛法来说,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得不到受用。在现前不能离苦得乐,将来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是只有善根,不得真实利益。

我们自己好了,家庭好了,社会就好了,国家就好了,世界才能恢复正常的秩序,它真的是阿伽陀药。如果真觉悟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那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来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真正得大圆满。这叫真正的善知识。

净土大经解演义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3-22 23:18 编辑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23 13:16

信是世出世法的根

   「复因弥陀威德加持,会众善根悉皆增上」,故云『所当为者,皆可求之』,真正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会疏》云:所当为者,当为往生愿行者。皆可求之,能顺佛经可得之也」。随顺佛经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希望往生,希望成就我们的大愿大行,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就圆满了。

    这段末后这句话很重要,「段末佛垂诫曰,现即亲自见闻,故不可于佛灭度后,于极乐依正净土法门复生疑惑」。这最后一句话,『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现在大家在大会当中见到,你不怀疑,佛灭度之后,有没有怀疑的?有,少数人。

    绝大多数的人不怀疑,为什么?善根深厚。特别是生在中国这个地区,为什么?祖宗教得好。中国古代传统的教学,没有教人怀疑的,跟外国不一样。外国从幼儿园就教怀疑,我在美国住得很久,美国幼儿园就是这样。我们看到韩馆长的孙子,五、六岁去上幼儿园,就教怀疑,就要提醒他:这社会上坏人多,可别相信人,人家会拐你骗你。从小就这样教!

    中国自古以来教,一定要相信,仁义礼智信,信是世出世法的根,「信为道元功德母」。从小就教你信,教你不妄语,不可以欺骗别人,要相信,相信人性本善。学佛,相信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学佛的人第一个要相信我自己本来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你要不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你决定不能成佛。

    所以中国古时候念书人都相信,圣人、贤人、君子,这读书人的目标,等于说三个学位,一定可以得到。精进不懈,你可以证得圣人,圣人也得不到的时候,肯定可以得到贤人。所以人要立志,人要向上去求,总是要把最高的学位拿到。佛教人都是希望人成佛,不是说你成菩萨就不错了,这不是佛陀的本怀。

    佛陀的本怀,确确实实是希望你证得佛果,这才叫得度圆满,没有成佛总是不圆满。我们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佛的心理,我们这一生决定把目标摆在成佛上。得到极乐世界的助缘,得到阿弥陀佛的教诲,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净宗法门是真正圆满究竟、简单容易,人人可以修学,个个可以成就。遇到了要珍惜这个缘分,不要错过。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