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未闻净宗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18 19:28     标题: 未闻净宗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是诸菩萨,虽能于佛法中,开显净宗以外之种种方便法门」。就是这些菩萨们,他们有能力,开是开示,是讲经教学,显是显示,是把它做出来给大家看,净宗以外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说明他们修学,他们都在真干。「但以未闻此法故」,净宗法门没有听说过。

那就是这些菩萨当中善根深厚的有成就,善根稍微差一点的被淘汰掉,好像参加考试分数不够被淘汰掉了,多少人?「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退退到哪里去了?退到声闻、缘觉,退到权教菩萨。

如果他要是遇到净宗法门的话,这些菩萨肯定是上品上生。为什么?他们有很好的基础,他不是凡人,凡人都能往生,他们还有什么问题?所以小乘声闻从须陀洹到阿罗汉,包括辟支佛,他们要遇到这个法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菩萨遇到这个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这遇不到真可惜。

下面说,「何以故?」假设个问题,为什么?「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菩萨都修三昧,三昧就是禅定,禅定功夫不一样,禅定的等级无量无边,不一样,不相同。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菩萨五十一个等级,那就是三昧浅深不同有五十一种。

初信菩萨有初信菩萨的三昧,二信就比他高,三信又更高一点,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五十一个位次再上去就是妙觉,总共五十二个位次。这大分,细分可多了,那有多少种三昧?佛经上讲无量三昧,你细分不就是无量吗?五十二个阶级是大分,等级不一样。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因为念佛三昧太殊胜,得一小小的三昧就能往生。这小小的三昧是什么?我们平常讲功夫成片,实在讲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功夫成片这个意思,就是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放下了,就叫成片。有这样的程度就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程度要高的,凡圣同居土里头也有三辈九品,凡圣同居土的上辈,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都是生死自在。什么叫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就可以,你一动念头佛就来接引你,就生死自在了。有些人寿命很长不要了,我提早往生,佛也来接引你,这妙不可言。

我们跟阿弥陀佛这个联系非常快速,一丝毫差误都没有。下三品的多半要人助念,中三品的助念都不需要了,自己预知时至,什么时候走清清楚楚。这些,我们这些年来见到很多,一点都不假。所以念佛三昧不容易遇到。「若不听闻修习,难于究竟自觉。」究竟自觉难,这个究竟自觉是指开悟,先得定,然后就开悟,所以说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难。

「再者,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径中之径」,这个径是指近路,成佛之道,近路当中的近路。「若不闻知此法,则难于普度有情,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行」,这是菩萨。你要没有机缘听到这个法门,你教化众生为人演说,你想普度众生速脱生死不容易。

「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就是菩萨度众生,没有闻到这个佛法,对自己来讲他在六道这是悲心,自己并没有成佛,菩萨位次也不高,慈悲心重,就先到六道去度众生,跋涉于艰险之途。为什么?怕他心不定,又被六道迷住了。这个情形有,阿罗汉到六道里来度众生,又迷了,迷了怎么样?退转,阿罗汉会退转,退到哪里?他退得低退到初果,退到须陀洹,不会再退了,须陀洹是个底限。

本来他是七年级的学生,一下掉到一年级去了,他不稳定。菩萨也是这样的,菩萨会堕落到二乘,二乘再堕落的话就堕落到须陀洹,须陀洹是底限。你说这上上下下费多少时间?这就叫艰险之途。「于众生则导引于坑坎之路」,坑坎是难行的道路,这个道路不平坦,不好走。

下头把原因说出来,「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这是他没有契入,如来有方便法,这个方便法就是净土法门、就是念佛方法,你要是依净土,你就很容易入一乘愿海。一乘是佛乘,愿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愿愿度一切众生,所以他不知道。「是故将有一亿菩萨」,这一亿并不是个定数,是举例说的,就是很多很多的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于无上菩提」,可见得这个法重要,这个法难得。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18 19:29

下面引用《金刚经》一句话来作证,《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离一切诸相是什么?六根对六尘境界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叫做离一切诸相。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眼见色,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

凡夫做不到,凡夫见色闻声他起心动念,喜欢的他就生贪爱,不喜欢的他就生嫉妒、瞋恚,他就造业。诸佛菩萨见色闻声他不造业,他没有分别执着,他没有起心动念,所以则名诸佛。当然这个境界,「实非凡夫生灭之心所能及也」,我们知道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我们没有办法离一切诸相,他们有办法。「净宗妙用,实为方便中之方便」,因为它依相专至。

我从年轻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就常常教导我们,就用这个方法。他老人家教我们换心,我们这个心里头不是乱七八糟的吗?想东想西,把这个统统放下,换成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请进来,这心里头乱七八糟的东西丢出去,阿弥陀佛引进来住在你心当中,他说你就成佛了。这就叫什么?这就叫住相,专至,依相专至,这个方法好。

么知道自己真的把阿弥陀佛请进来?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离开,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没有一个人不往生,没有一个人不成佛,因为它的道理,「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从哪来的?大乘经上讲得好,「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阿弥陀佛是我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是大乘经里面讲的道理的总纲领,「一切法从心想生」。

极乐世界是我心想生,阿弥陀佛也是我心想生。虽然,这经上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成就。那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我在前面给大家做比喻,阿弥陀佛好像是老板,我们加入股东,我念一声阿弥陀佛的时候就加一份股东进去,念得愈多,那我的股份就愈多,我跟阿弥陀佛不二。一定要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这绝不是假的。

声声阿弥陀佛就在那里增加我们的股份,你念得愈多,你的股份就愈多,这个大家好懂。别在世间搞什么股东,那你就错了,那是搞三途六道。我们加入阿弥陀佛的股东,这个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很快就成佛了。千万别搞错了,现在讲投资,到极乐世界去投资。净宗的妙用,真的是方便当中的方便。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18 19:29

前面告诉我们,但知念念不可得,这就是智慧。念念不可得,知道的人不多,这是什么?这是诸法实相,确确实实是这样的。可是知道念念不可得,还能够系念相续不断,就是这一句佛号,一句接一句佛号不断,这是功德。诸位想想,什么是功德?为什么他说是功德?知道念念不可得是智慧,用智慧来做事情统统是功德。如果着了相?着了相就是福德,功德跟福德差别在此地。不知道念念不可得而净念相继,这个佛号不断,这是福德;知道念念不可得就变成功德了,福德就变成功德,差别在此地。

我们知不知道?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因为经听多了,说这个有这么一点印象了,特别是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世尊问菩萨,「心有所念」,这是讲凡夫,凡夫心里起个念头,这一念里头有几念?就晓得这个念头很粗,这一念当中有多少个细念头在里头?有几相、有几识?你看这一念里头这么复杂。弥勒菩萨回答,其实佛菩萨一问一答是让我们听的,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

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太短,三十二亿百千念,它的单位是百千,十个千是一万,一百千是十万,也就是说三十二亿乘十万,得出这个数字是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这么多念头。念念成形,成形就是世尊所问的相,那有几个相,每一个念头都有相,相是物质现象。有几识?识是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叫「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弥勒菩萨说的。

每一个现象里头都有受想行识。诸位要晓得,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现在我们习惯用秒,那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我能弹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弹得快的,年轻力壮的,如果他弹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就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次念头,有这么多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具足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物质是色,受想行识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分不开的。

你看看那么细的念头里头,受想行识具足。我们这才明了,《心经》上讲的,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什么五蕴皆空?就是一秒钟,我们讲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个念头五蕴皆空。这是什么?这是物质、精神最基本的,所有一切法都是从这变出来的。《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法是真的,你知道这个念念不可得,这是智慧。为什么?念念不可得,你心就放下了,你什么念头都不起了。

袁了凡先生命被人算定了,算得一点都不错,他没有妄想了。为什么?想也没有用,何必要想?能够跟云谷禅师在禅堂坐上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很佩服他,一个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不起一个念头,这不简单,这是相当的定功!就向他请教,你是怎么修的?他说出来,我没有功夫,命被孔先生算定了,想也是没用处,所以干脆不想了。

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那个凡夫是什么?叫无想定,袁了凡那个功夫就是无想定,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知道,无明。如果真的是禅的话,那不一样!一切不想,你问他问题,他什么都知道,为什么?他智慧现前,这就是不相同的地方。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