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纵身止诸苦,当不疑圣教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9 13:10
标题:
纵身止诸苦,当不疑圣教
所以我们看到阿弥陀佛,这在因地法藏比丘的时候发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个德多厚!这在我们娑婆世界一个找不到。我们这个世界十世、二十世的积福,就很难,不容易。法藏比丘积德行善五劫,这是五大劫,这个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是修来的。我们有没有分?有分。为什么?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他修,我们沾光,一体。
但是我们要断恶修善、累功积德跟他才相应,他五劫成就了,我们一念就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些地方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极乐世界,对它不会怀疑,对自己念佛决定往生也不怀疑,你没有疑,你没有后悔,当中的挫折这是必然。在现前这个时代,最近这三百年我们都受科学感染,科学感染最严重的是什么?怀疑,科学是应该用怀疑的。
但是圣人、圣学不能怀疑,佛学不能怀疑,为什么?它是亲证的境界,而这种亲证是圆满的证得,不是局部的。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讲得很好,你也能够证得,不是不能证得,为什么?性德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真的是万德万能。
只是凡夫有障碍,把它障碍住了,它不能现前,你得不到它受用。迷了,其实我们现在明白,也得受用,得的是负面的受用,中国古人讲八卦,「一阴一阳谓之道」。诸佛如来他这个路子是阳面,所以他得到正的受用;我们迷了之后走反面、走**,得的是负面作用。都没有离开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阳上觉,阴是迷。我们只要回头,佛法常讲回头是岸,一回头就向着阳光;不回头,背着阳光,阳光在那边。回过头来我们面向阳光,面向阳光就是一切则得其正,背着阳光一切皆得其邪,邪气,就这么个道理。
我们今天求法,求佛法、求圣贤之法、求正法,「身入大火」,这就是遭受磨难来折磨你,其实这些折磨也是消我们的业障。我们背弃性德,就是背弃阳光,造多少罪业,这些障碍、这些zai 难不是替我们消业障的吗?如果我们这个想法的时候,一切zai 难、业障我们就甘心情愿来承受,不怨天、不尤人,欢欢喜喜,我们在受灾受难当中,不忘念佛,这个zai 难很快就会消掉。
我们自己有意思要消灾免难,佛号加持帮助我们太大,用清净平等心念佛,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是好事不是坏事。佛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不应疑悔」,不应该怀疑,不应该后悔。「当如弥陀因地」,像法藏比丘那么样的勇敢,「纵使身止诸苦中」,这也是假设的,纵使都是假设,我们身体在哪里?在众苦当中,三途六道这是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我发愿向善,发愿行善,发愿学佛、学菩萨,发愿要成佛、成菩萨,这个心永远不退,无论怎样困苦zai 难,不受它的影响。「始是深信切愿」,解释这两个字,什么叫深信?什么叫切愿?你真正能做到,这叫深信;真正不退转,这叫切愿。
佛经上常讲的制心一处,或者说止心一处,意思都相同,心要放在一个地方,才能开悟。换句话说,最忌讳的是妄想太多、杂念太多、欲望太多,这就麻烦了,这永远做不到一;换句话说,永远进不了涅槃城。涅槃城进去,心要一,纯一;二心,三心二意进不去。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道理,一心、一念就进去了,二心、二念进不去。
为什么念佛的人这么多,往生的人少,就是他不懂这个道理,他在念佛这个法门里,还要加一些东西进去。我们常听到的,禅净双修、密净双修,还要加一些东西进去。加东西进去的时候,有成就的,也有不能成就的,原因在哪里?无论加多少东西,他还是一心,这就能成就;加了东西,不是一心,把你一心破坏了,你就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加得再多,全都等于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零就是归一,统统等于零,这个夹带再多都没有关系。如果心没有归到零,加一是一、加二是二,最麻烦了,这进不去。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此地是讲空、无相、无作,大乘佛法里头,比这个讲得更多的,觉、正、净三门。三门的意思跟这个相同,觉跟空相同,正跟无相相同,净跟无作相同。觉正净三门也是一个门才能进去,走觉门的,法性宗、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觉门;走正门的,教下,华严、法华、三论、唯识都走正门,正知正见;净土跟密宗走的是净门,一心清净,从清净心入。这入大乘。一门入进去,全部都得到了。从觉门入门的,法相他懂。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没有学过法相,你看他讲八识讲得多圆满,那通,相宗全通。没入进去是不通的,进去之后全通了,不但佛门各个宗派通了,世间法也全通了。没人问他,你有人问的时候他就给你讲。
觉正净只能走一门,觉、正可以看看,我们真正走的道路是净土。净土里头最重要的,心清净。佛在经上也讲了很多次,「心净则佛土净」。真的,境随心转,心清净,土就清净,就是净土;心清净,身就清净,第一个转的,身,它就转了。所以不用靠外面的力量,要从自心里转,真转过来了。清净心没有现前,用外面力量来帮助,可以,心里一定知道,这个帮助是暂时的。永恆的,要靠清净心,要靠正知正见,要靠觉而不迷。这三个字,一个得到三个统统得到。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3-9 13:58 编辑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9 13:11
念老在此地说,「弥陀因地发心曰: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这是勉励我们的。供养恒沙圣是修福,求福果报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轮回,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定信心、勇猛精进求正觉。「求正觉者首应求正法」,没有正法哪来的正觉?什么是正法?「故不应自生谄伪之心」。谄伪,下面有解释,我们看下面,『退』是退转,『屈』是弯缩,我们现在人讲的弯路,『谄伪』是虚伪,这是障碍,菩提大道上的障碍。
你要有智慧,要认识,要知道避免,头一个决定不退转,第二个不要走弯路,第三个不可以虚伪。菩提心第一个,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对一个发菩提心的人来说,统统都是增上缘,都是帮助自己提升、帮助自己精进,好事,不是坏事,自己要认识。
一般人顺境、善缘容易生贪恋,这一贪恋就退转,就弯路,就谄伪了;逆境现前,恶缘现前,就生怨恨,也退转了,甚至于还生报复的心,不知道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境缘都是佛菩萨在帮助你,你自己要觉悟。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永远用一个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恒,换句话说,就是用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的体就是真诚,人没有真诚,哪来的清净平等觉?对待外面一切人一片慈悲。
慈悲是什么?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正觉的爱心,待人接物。对我好的人,慈悲,对我不好的人,也慈悲,毁谤、陷害我的人,对他还是慈悲,决定没有打折扣,看到他有困难,一样热情伸出援手帮助他。不要说这个人他害过我,我不要理他,错了,那不是菩萨。我们要能做到,这些都是经典上教导我们的,我们能够依教奉行,这就对了。
我跟方老师学习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三、四个月,老师给我讲「佛经哲学」,我才知道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有很深的道理、有很深的学问。我跟方老师认识是在春天,我记得那年是二、三月的时间,我跟章嘉大师认识是七、八月秋天的时候。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就动了这个念头,向大师请教,这提出头一个问题,方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我知道佛经好,佛法的伟大。
佛法里头有没有很简单、很容易,叫我们立刻就能契入境界的方法?我问这句话,跟这意思一样。我提出这个问题,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等他开示,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开示,等他回答。等了多久?等了半个多钟点,我们就是两个眼睛看眼睛,一句话不说,半个多小时,说了一个字「有」。
他这一个有,我们的精神就提起来,就特别注意了,他又不说话。停了大概六、七分钟,不算太长,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是在十几年之后回想到当时这个场景,不是很简单的吗?他为什么不答复,他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于是就体会到,我们年轻人心浮气躁,问了这么个问题,他看着我,一定要把我浮躁的习气统统定下来,他才说话。
为什么?以后我明白,心浮气躁,所谓左耳进右耳出去,说了没用。就是没有真诚恭敬心,提出问题像儿戏一样,说了你没有印象;他这么一个动作的方法,让我们就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一生请教多少高人,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这样的。说了个有,我们就心动了,动得很厉害,他就不说,让你再沉淀下来。完全沉淀下来时候才告诉你,给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
我们习气很重,没有定功,听完之后好像是懂得,似懂非懂。马上我就又问第二个问题,从哪里下手?好像这两句话我有点懂得,我要从哪个地方下手?怎么个做法?他笑笑告诉我,他说话很慢,动作很慢,「布施」,这头一次。第二个星期他又找我,以后就变成习惯,每个星期都要去看他。
他会用一、二个小时,他要没有事情两个小时,如果有事情的话一个小时,一定给我这个时间。第二个星期去他就教我,给我讲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才恍然大悟,什么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前生有没有修布施?你前生修财布施这一生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么一回事情。
这才晓得这叫做命运,命运不是神给的,命运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阎罗王给的,是你自己修的。自己修自己享受,修善得福,修不善得灾祸,全是自作自受,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不是别人安排的。自己不知道,佛知道,一个人一生所有的际遇,都是过去生中造的这些业。这些业可以改变,不是不能改变,为什么?所有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佛也无有定法可说。有定法就不契机,因为每个人念头剎那剎那都在那里变,非常不稳定,佛说法要契机,要契你现前的机,不是过去,不是未来,现前这才真正能得受用。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9 13:14
『如净莲华』,「莲华出污泥而不染,莲生泥中,表不舍众生」。「出水花开,以喻菩萨离垢清净」,故曰『离染污故』。这是解释如净莲花。莲花在大乘表法用得很多,代表出污泥而不染。莲生在水池泥土里面,这个泥土代表六道,六道是染污,它的茎是生在水中,花开在水上面,茎生在水中代表清净,花开在水上面代表染净二边都不染。以泥,泥底代表六道,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这就是代表十法界,它的花开在十法界之上,染净二边都不染,它表这个意思。这个地方讲得也非常好,它这个莲生泥中代表不舍众生,六道苦难众生,出水花开代表菩萨离垢清净,不但离开泥土,也离开了水,它开在水的上面,所以说是离染污故。这些地方我们都应当要学习,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染净都能放下,能放下六道,就好比莲花它不会开在泥土当中,它也不会开在水里面,水代表清净,染净都要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善的人就好比是在泥中,善良的人、修学佛道的人就好比是在水中,身心清净。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像莲花一样不即不离,莲花要是离开它们,花就没有了,但是也不把泥、不把水放在心中,善恶二边都放下。真正修行人绝不舍离境界,为什么?境界在磨炼一个人。能不能成就,全看你接不接受磨炼,接受磨炼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释迦牟尼佛做忍辱仙人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歌利王出去打猎,累了,休息一会就睡著。就有人发现附近有个山洞,有个人在修行,大家好奇去看看。仙人看到有这么多人来,这有缘人,给他们讲佛法。歌利王醒来找不到人,看到他的宫女跟一个修行人,围绕著他有说有笑,心里就非常生气,你一个修行人,你为什么引诱我的宫女?就要杀他。问他修什么?他修忍辱波罗蜜。修忍,看你能不能忍,就用刀凌迟处死,不是一刀把他杀掉,用刀一刀一刀慢慢的割,把肉割下来,把他这样来处死。问他,你能不能忍?能忍。你有没有怨恨心?没有。在死之前告诉歌利王,我成佛之后我会第一个度你,为什么?你成就我忍辱波罗蜜圆满功德。顺境生起贪恋就毁掉,逆境有一点怨恨也毁掉了。所以佛给我们讲经教学,真正功夫在什么时候用?就在生活当中,而生活当中最重要是人事环境。所以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善人生欢喜心,恶人也生欢喜心,这叫功夫成就。菩萨为我们示范,这个人喜欢,看到我们就欢喜,我们多跟他相处,多给他讲经教学;如果这个人见我们就讨厌,我们就回避他,不要他回避我,我回避他,让他慢慢感悟、回头。以德去感化人,以德行成就我们无量的功德,这个功德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如果我们看到了喜欢的、合情意的,喜欢,不合情意的讨厌,这完全是凡夫,天天学经教都没用处。为什么?与我们的心行没有感应,我们依旧生活在烦恼习气当中,那怎么会有成就?
真正成就的人一定跟《还源观》上的四德相应,这个四德是总原则、总纲领,它包含全部的戒律。第一个教我们「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是不著相,就是这经上讲的,前面讲的,无住、不著。无住是什么?不放在心上,心干净清净,一尘不染,不执著、不分别。你的心在这个地方培养出来清凉自在,这叫功夫,这叫真修行、会修行。不会修行的,外面风吹草动,自己就受不了,人家赞叹你,就非常欢喜,别人毁谤你,要生多少天的闷气,这怎么行?全被境界转了。佛在经教上常常教菩萨,「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怎么样转境界?不被境界转,你就转境界了。换句话说,不是它转你就是你转它,它转不动你它就被你转了。这就看各人定功,看各人的耐力、忍辱波罗蜜。所以要常常想到莲花,看到莲花,看到莲花像莲花一样的高贵,不住不著。离染污故,不住不著才能够离染污。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