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楞严经》的题旨 慈航大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3-3 20:46
标题:
《楞严经》的题旨 慈航大师
《佛说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其题旨今可分作五义言之即:
(1)境智为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2)机益为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3)性修为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4)要妙为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5)因果为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第一“境智为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悉怛多”的意义是“白”,“般怛啰”的意义“是伞盖”,加上“大”就是“大白伞盖”。“白”为众色之本,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如同“心”一样,心本清净,四圣六凡,无漏有漏,染善得善,染恶得恶,所谓“一切唯心造”是也。
“伞盖”是名词,如地藏王菩萨头顶有伞盖,从前大官出行也有伞盖。伞的意义为遮,遮的作用有二,一是遮日,怕热;一是遮雨,怕湿。怕热是火,心火烧尽功德而生瞋恨。怕湿是水,由爱生贪。而瞋贪是因痴而生,名之曰三毒,又叫做三恶根。如无三恶根,则一切恶法都不能生起来。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盖”是在“函”的上,例如茶壶、皮箱之类,有函有盖。盖的作用是怕失,有盖即不失。遮是遮恶,盖是盖善,是盖一切的功德。所以伞盖二字,就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果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真心”,唯真心才能如此。故伞盖的意义就是讲真心。
“印”是印证,如签名盖章,表示是真的。平常的印或系木质、石质、铜质、金质,乃至玉质,这些都是有上印。例如玉质在金质以上,金质又在铜质之上。现在讲的无上宝印,是无有比这个印质更上的。这个印也是指真心。佛经上说的“印心”或“心印”,就是这个意思。初祖传二祖是传心印,五祖传六祖亦是传心印。担保盖印,是有真心的。佛担保众生成佛,是因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能担保成佛。真心不但一佛二佛俱有,就是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诸佛都是一样的,诸佛学了经,所以才能成佛。故此经是清净海眼,也可说是佛眼。
“佛顶”是佛的头顶,佛有三十二相,顶上有无见顶相,是表明最尊无上,最妙无见。“大”是表明其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例如云“大慈大悲,大智大行”,更可作为称赞的词句。
以上都是讲的 “真心”,有境有智,境是理(体),例如宝石。智是照(用),例如宝石的光。如表:
(图缺)
境——理(体)——例如宝石。
智——照(用)——例如宝石的光。
真心是包含太虚,量周沙界的。众生的心为无明遮蔽,以致反为色身所包。其实山河大地虽然都在虚空里面,而真心却是在虚空外的。如图:
以上所讲:“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是讲真心的“境”;“十方如来,清净海眼”,是讲真心的“智”,所以叫做“境智为名”。
第二“机益为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救”是救济,“护”是保护,“因”是对果言,“果”是佛果。未成佛以前,经过三大阿僧只,叫做因地,前生是狗是牛或是其他动物,必有父母,这是因地的亲人。佛要度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前生的父母,所以成佛后,要度因地的亲人。
“性”有本性和石性两种。“本性”是“佛性”,例如摩登伽虽是私娼之贱,但本性不失。“石性”是“爱性”,摩登伽深爱阿难,就是石性,不是她的本性。
阿难与摩登伽是多劫的夫妻,所以爱如石坚。假如不是佛嘱文殊师利以咒语救出,阿难是会堕落的。此经为什么以阿难与摩登伽做主角呢?因为阿难是佛的亲弟,随佛在空王佛前同时发心,阿难喜多闻,不专心修行,所以未成佛。盖修行人必须自修自证,他人绝不能代替。以佛的神通,兄弟之亲,尚不能替阿难代修代证,何况凡夫?摩登伽是一个最下贱的女人,见佛修行,即证三果,她是无心学佛,犹证三果,吾人若稍用心修行,自然可超过她的成就。所以此经用他俩做主角,就是这个原故。
凡人都有“心”,但不是“菩提心”。菩提者,觉悟也。只要学佛觉悟,就是菩提,就是救护亲因,就可度脱阿难,佛无所不知,是正遍知。“入”有二义,一曰“悟”入,二曰“证”入。“海”,深广无涯,所谓“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以上所讲“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是讲的“机”;“得菩提心,入偏知海”,是讲的“益”,所以叫做“机益为名”。
第三“性修为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因为人都有真性,但不知道,故曰“密”,有真性而不去修行,就不能证。好像镜子有尘垢一样。
“了”的意义有三:其一为“明了”,其二为“显了”,其三为“完了”。
修则明,明则显,不明不显就未完。假如无真心,就不能成佛。如同磨砖不能作镜,煮沙不能成饭。但有真心而不去修行,也不能成佛。修德有功,则性德方现。众生同佛一样者是“性”;而所不同者是“修”。众生同具“佛性”,“性”是真平等的。众生不照“佛修”,“修”就有差别了。
以上所讲“如来密因”是“性”,“修证了义”是“修”,所以叫做“性修为名”。
第四“要妙为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大方广”、“妙莲华”,都是经名。经中之“王”有二:一为《大方广佛华严经》,一为《妙法莲华经》。此经包括了这两部经,讲明真心。
华有七种:一华多果,多华一果,先华后果,先果后华,有华无果,无华有果。以上六种华,如同凡夫,外道,小乘。莲华则不同,是华果同时的。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是菩萨因果,是大乘的。
十方诸佛由心所生,“心”就是“佛母”。十方诸佛由“陀罗尼”成佛。陀罗尼者,即总持之义,“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有一字陀罗尼,少字陀罗尼,多字陀罗尼,及无字陀罗尼。举例如下:
一字者,如唵、哑、哞等字。
少字者,如往生咒等。
多字者,如大悲咒等。
无字者,即真心。
咒即经,经即咒。有能解释者曰经,不能解释者曰咒。所以经是显咒,咒是密经。
以上所讲,大方广妙莲华王是叫 “妙”,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是“要”,所以叫做“要妙为名”。
第五“因果为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灌顶章句”,是说从密部五部中之灌顶部而出,菩萨以智慧灌顶,奸像印度国王以四大海水灌太子的顶,行礼接位成王。“诸菩萨”者,即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至等觉,五十五位。“万行”者,广修六度而行佛事也。“首楞严”,即一切事究竟坚固。楞严大定,无出无入,无去无来,无动无静,无一时不在定中,即是真心。
以上所讲,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是“因”,首楞严是“果”,以万行之因华,庄严一乘之佛果,所以叫做“因果为名”。
本经于七卷半中,文殊请问佛,当何名此经?佛告以上五种名字,今概言其“题旨”如是。(慈引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