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宣化上人:能记忆很多经典,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5 15:24     标题: 宣化上人:能记忆很多经典,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能记忆很多经典,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宣化上人讲述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是故阿难: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你虽然经历过很多的劫数、很多的时间,你能记忆而持诵佛的什么呢?秘密妙严:怎么叫“秘密”呢?上边这个“秘”字,是口里说不出来的;下边这个“密”字,是心里想不到的。心里不能想像的,就是不可揣测的,也就是不可思议的,这种就叫个“密”。彼此互不相知,这叫“秘密”。为你说的法,我不知道,这叫“秘密”;为我说的法,你不知道,这也叫“秘密”。一样的法,你听着就是这个道理,他听着就是那个道理;你由这个道理上就开悟了,他由那种道理上就开悟了。一样的话、一样的理,但是两个人听的,各人所见的不同,各得各人的利益,这叫“秘密”。“妙严”,妙,就是不可思议的;严,非常高贵、非常尊严的。就是佛所说的经典、所说的道理,都是不可思议,非常尊严,是最有价值的法。  

可是阿难你虽然能记得这么多的经典、经教。不如一日修无漏业:不如你一天修这个无漏的法门,就是修没有烦恼的法门,没有妄想的法门。无漏业,就是修到四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这叫无漏了,菩萨也叫无漏。就是要把你所有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都要断了,断去你的贪、瞋、痴;把这个漏,这些个习气毛病没有了,这就是无漏了。远离世间:你要远离开世间憎爱二苦:这个世间人,以为爱是最好的一件事了,所以男女也相爱,父子也相爱,岂不知这个爱就是个苦啊!  

说:“我知道爱别离苦,当然是苦了!”就没有别离,也是苦的。你讲这个爱,爱到极处,爱的反面就是憎了,就是憎恶。为什么生出憎恶来?就因为这个爱。为什么生出这个爱?也就因为这个憎恶。讲起这个父子、夫妇的道理,这都是前生的因,结今生的果。  

有的夫妇间相敬如宾,非常的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爱敬。在中国来讲,有所谓“举案齐眉”;怎么叫“举案齐眉”呢?在中国古来有一对夫妇,这个太太给丈夫拿饭菜来的时候,都举到眉毛这儿,这么恭敬,就好像敬佛一样。那么这个做丈夫的,对太太也非常的尊重,这叫“相敬如宾”。两个人就像朋友似的,互相做朋友,没有一些个矫情啊、绮情啊、黏情啊,好像胶黏到一起了,没有那种情形。这夫妇间互相恭敬地,你对我也很恭敬,我对你也很恭敬,不是说尽做这一些个矫情,就是不理智,没有智慧的一种行为。  

这个夫妇在前生若有缘,在今生就和气,非常的和睦,你对我也特别尊重,我对你也特别尊重,互相尊重。那么这男方,就是做丈夫的,一定不做对不起太太的事情;做太太的,也绝对不做对不起丈夫的事情;这么互相尊重,这是有缘。怎么叫“有缘”呢?就是互相得到利益,你对我也帮助过,我对你也帮助过。那么在今生做夫妇,也是互相照顾,太太有病了,这个丈夫赶快就给她找医生,赶快把太太的病医好了;丈夫若有了疲倦,这个太太也赶快想法子,安慰这个丈夫。这是互相有缘的。  

有的就是有怨的,有怨的也会转成夫妇。什么怨呢?就是仇恨的怨;就是在前生你对我不好,或者我对你不好,大家有一点怨恨,所以今生就做了夫妇,这叫一对怨偶。就你说什么话,我听着也不对耳;我说了什么话,你听着也不投机,这叫有怨。有怨,就变成了冤家;冤家,就一天到晚都吵架、打架。做丈夫的就打太太,太太就反抗,不是把这个丈夫的面给挠破了,再不就把身上哪个地方给抓破了,叫他出去见不得人。这互相一天到晚就是吵架,你说这是不是苦?  

这就因为一个“爱”,然后就生出来个“憎”。这也叫爱到极点,就生出憎了。所以说“憎爱二苦”,这憎和爱,是同样的苦啊!不明白的人,一天到晚尽讲爱、爱,爱什么啊?爱来爱去就死了!你说死了之后,还去爱谁去?因此你若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没有憎爱二苦;若不明白,就有憎爱二苦。我们修道要觉悟,觉悟就是明白,你明白这个境界,就不被这个境界所转;所以要远离世间憎爱二苦,也不憎,也不爱,这样子就是中道了。  




如摩登伽宿为**,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目┼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如摩登伽宿为**:好像现在这个摩登伽女,以前是个做妓女的。这个妓女,是淫欲心非常的重,非常的大。可是淫欲心虽然大,由神咒力,销其爱欲:由〈楞严咒〉这一种的力量,把她的爱欲给销了。现在我们知道念〈楞严咒〉的作用了吧?念〈楞严咒〉,就是要销去每一个人的爱欲。说:“那以后我不要念了!我不愿意消除我的爱欲,我愿意保留我的爱欲。”保留?那也就随便。你欢喜保留,也没有人勉强叫你不保留。可是这一种〈楞严咒〉,不单能销爱欲,而且还能增加你的神力,增加你的智慧,这一种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爱欲是一种苦,前边不讲“憎爱二苦”吗?你不要以为爱就是好的。你看,好像某一个人爱某一个人,爱不到,就总心心念念地,念玆在玆地,一天到晚,所谓吃饭也没有味了,睡也睡不着了,一天到晚就想追求对方,求所爱!结果也追求不到,不能得手。想来想去,也不停止,这岂不是苦呢?这爱是个苦啊!你不要以为爱是个好的东西。  

法中今名性比丘尼:在佛法里边,现在摩登伽女的名字,就叫“性比丘尼”。怎么叫“性比丘尼”?她明白自性了──因为佛一给她说法,她当时就证到三果阿罗汉上。本来初果、二果次第才证到三果,她没有经历,就初果、二果、三果一齐证了。她就因为看破了,把爱欲都看空了,所以就同时证果了。阿难还在一果这儿停留着呢!你看,他这个过去生中,五百世的太太证了三果,把他追过去了!  

与罗睺母耶输陀罗:“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可是佛这个儿子很奇怪的,并不是由淫欲生出来的。那么怎么样生出来的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十七岁就结婚,虽然结婚,但是可没有男女夫妇这个问题。佛十九岁就出家了,出家前,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还要和佛要儿子。那么佛就用手指头这么一指,指腹成孕──她这个肚子里就有小孩子了。说起来这是神话,实际上在佛经上都是这样说。你要追究究竟,说是他一指,怎么就有孕了?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罗睺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覆障”。怎么叫覆障呢?因为罗睺罗在他母亲肚子里面住了六年才生。为什么?这也是宿世的因果。因为罗睺罗在前生,把老鼠的洞给堵上了六天,后来这只老鼠,又造出来另外一个洞出去了。所以他在母亲腹里没有出胎,住了六年才出生,这是他受把老鼠洞给堵上的果报,所以叫“覆障”。覆就是覆盖;障,就是业障;因为他有这个业障来盖着,所以六年才出生。这是佛的儿子,叫罗睺罗。  

罗睺罗的母亲,叫“耶输陀罗”,翻译成中文叫“名称”,说她这个名字最好了,一般人都很称赞她,说她是在女子里边,一个最好的女子。  

同悟宿因:“同悟”,就是摩登伽女也开悟,耶输陀罗比丘尼也开悟。悟什么呢?“悟宿因”这“宿”,就是前生的因,知道前生是个做什么的,得了宿命通。知历世因,贪爱为苦:知道不单前生,知道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的这种因果。这生生世世为什么没有觉悟呢?就因为“贪爱”两个字。摩登伽在以前做过妓女,这个耶输陀罗大约爱欲心也重;所以佛修行已经要出家了,她还要和佛要儿子。你说这个爱心重不重啊?所以耶输陀罗比丘尼过去也是和普通的女人一样,有这个爱欲心。  

一念熏修:在这一念回光的时候,就一念的觉悟、一念的明白了。一念回光熏修,前边讲熏习,怎么叫“熏”?我们现在大家到这儿一起研究《楞严经》,这就叫熏修呢!“熏”,就好像用香的烟来熏;我们用什么呢?用法的烟来熏。我们研究《楞严经》,熏来熏去,熏得每一个人都懂一点佛法了,这叫“熏修”。无漏善故:熏修什么呢?熏修“无漏善”。要修这个无漏的法,不要再走生死的路。要回头,要转身熏修这无漏的善,这种善是究竟的善!  

或得出缠:或者就得到出缠了。“缠”,也就是爱欲缠绕着,不得摆脱。现在我们听经的人,就单听这“出缠”两个字,若是有宿根的就应该开悟啰!应该觉悟:“哦,我现在怎么还在这‘缠’里边缠着呢?”应该就明白了。或蒙授记:或者蒙佛授记,说你于什么时候就做佛。如何自欺,尚留观听:你现在为什么还自己欺骗自己呢?你还留这一种的观、听,还着住到声尘、色尘,着住到相上。你为什么还不把它去掉,而还留着呢?










图片附件: 20170510020010499.jpg (2020-8-12 10:08, 74.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5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795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5 15:24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汝但不随分别:你不须用旁的方法,你只要不随这个妄想分别就可以了。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你不生分别,就没有世间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这三种的相续因缘都没有了。这一些世间、众生、业果,都是由你的妄识、分别心而有的。所以你若不生分别心,这三缘就断了。你这种缘断了,所以这种的因也不会生出来的,也不会有的了。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现在就是你心里头这个演若达多,这个“演若达多”是谁呢?你这个狂心。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你心里这个演若达多──你这种迷心自己若休息了,你明白了,歇即菩提。这并不是说是你歇了,然后又生出个菩提来;就是你歇了,就是菩提!迷去了,就是真!也并不是说“去了迷,才是真”。就是在这个迷的时候,你一明白了就是真,并没有两个的。那么你明白就是真,你不明白就是迷,所以这个迷性本来没有根的,你若把这个迷性停止了,歇即菩提,就是这个觉性。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胜”,是殊胜的;“净”,是清净的;“明”,是光明的。这个心殊胜无比,是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是这样子的!它这种的性能,是周遍法界的,不是从某一个人那儿得来的,就是不是从外得来的,是你每一个人自己本具的。在佛的分上,这一种的真心──胜净明心,也不多一点点;在众生的分上,虽然是在迷,但是也没有少一点点。所以这个“胜净明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不是向人家借来的,也不是在什么地方得来的。  

何藉劬劳:“劬劳”,就是一种保养的意思。什么叫“劬劳”呢?譬如父母生小孩子,又给他奶吃,又给他换屎尿,又给他做种种的工作;父母对这个小孩子,这就叫有劬劳之恩,这种的恩是很重要的。所以“何藉劬劳”──你自己的性不像养小孩子那样子的,要慢慢辛劳地来培养他;这个自性是本具的,不须要妈妈来照顾他。  

肯綮修证:怎么叫“肯”,怎么叫“綮”呢?“肯”,就是肉和骨头的夹缝处;“綮”,就是在筋和肉夹缝的地方。在庄子《南华经》上的〈庖丁解牛〉,就有“肯綮”这两个字。言其庖丁杀惯了牛,他这一刀,就正砍到牛的骨缝里头,也不用什么大的力量,这么一砍,就砍开了。这个意思就是不须要“肯綮修证”,也不须要怎么样子计算,怎么样来想一想它,怎么样去修,怎么去证。这个法,无修无证的,“修即无修,证亦无证”。这是无功用道,这种妙处是最圆融无碍的,不加修证的。所以阿难不是说“不历僧衹获法身”?不须要三大阿僧衹劫,就得到法身了。这种《楞严经》的妙法,也就在这个地方,不须要肯綮修证的功夫。  

M4结喻非失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在你心里这个演若达多──这种狂性若是休息了,就是我们人的这个妄想、这种执迷不悟的性没有了,那么菩提也就显现了。可是菩提显现,并不是从外边得来的,也不须要怎么样来栽培它,是我们自己就有的。  

我再给你说一个比喻!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有这么一个人,他在自己的衣服里边系上一粒如意珠。这如意珠,它是遂心如意的,你想什么就有什么。所以在“四十二手眼”,第一个“如意珠手”,就是能遂心如意──所求如意,所愿随心,你想什么,就得什么!你要什么有什么,你要金子就有金子,你要银子就有银子,什么东西都可以在这如意珠里头现出来。所以你有了如意珠,那就是世界上一个最有钱的人,为什么?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银财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啊,在衣里边系上一粒如意珠,可是不自觉知:虽然是自己系的,大约因为时间久的关系,也就忘了。这个人大约也有善忘的毛病,他什么事情都  

会忘的。你看,这么一粒如意珠,他藏到衣服里边也忘了!  

穷露他方:“穷”,就是没有钱了。“露”,就是甚至于赤身裸体了,没有衣服穿;或者没有房子住,睡在外边,这叫露宿。露营,一般的人集合到一起,故意在外边睡,那是他们欢喜的。而他则因为穷,没有房子住,只可以在外边睡街边、睡马路,这就叫“穷露他方”。他乞食驰走:做一个要饭的人。虽实贫穷,珠不曾失:虽然他真真实实的是贫穷了,可是他这个如意珠并没有失掉。  

这就表示什么呢?表示我们虽然在迷昧之中,我们的自性并没有丢。虽然是迷,不明白、不修佛法,贪图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世间的富贵,并不是真正的富贵。所以什么叫“穷”呢?你不明理,就是最穷了!不明佛法,这是最穷了!你没有得到你自性的功德法财,你不知道你自性就好像如意宝珠似的,所以这就是个最穷的人。你没有佛法、不明白佛法,那是一个真正的穷人!虽然你不明白佛法,可是你那个自性(佛性、如来藏性、胜净明心),并没有失掉!所以珠不曾失,你那个珠(那个自性)没有丢了,还是在你自己那儿。所以我们修行信佛的人,明白这个自性的如意珠,在这里发掘你本有的这一些个财宝,那就是真正的富贵!  

忽有智者:“忽有”,就是忽然间。忽然间,遇着这么一个智者。这个智者,就比方是佛,有智慧的这么一个人。指示其珠:告诉他衣里头这粒珠,就指示他本有的佛性。所愿从心:因为他得到如意珠──这无价的宝珠了,所以所愿从心,他想什么,就有什么,遂心满愿。致大饶富:所以就发了财,做了一个大富的长者了。“饶富”,就是钱不知道有多少,自己也数不过来,即使用了很多会计,也算不过来了。怎么叫“致大饶富”呢?你明白本有的自性,你证到菩提的觉果,这是最大的一种饶富。  

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时候才明白这颗神珠,不是从外边得来的。神珠,也就是如意珠,因为它遂心如意,非常神妙的,有一种神妙不可测,所以又叫“神珠”。就是说我们本有的佛性,不是从外边得来的,是我们自己本来就具足的。你等成佛的时候,自己知道,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也叫“开悟”。你开悟的时候,就知道:“喔,我本来就是一个开悟的人!我早知道这样子,就不须要费这么多精神在外边去要饭啰!不须要去穷露了!”可是没有有智慧的人指示你,你自己已经忘了!  

所以现在我们听《楞严经》、讲《楞严经》,就是要发掘我们每一个人衣里头的这一粒如意珠。你若把这一粒如意珠得了,在这个世界上就成了一个最富贵的人。什么叫最富贵的人呢?“心止念绝真富贵”,你妄想心停止了,这种狂念也没有了,这是真正富贵。所以现在我们这粒如意珠得了,就不会再有贪心了,因为你已经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是你的了,所以不必有贪心了!这是真正的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你没有欲念,没有一种自私的心,那是真正有福的人。真福田,就是最有福报了!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在这个时候,阿难也在大众里边,向佛来顶礼,行这个接足礼。他站起来对佛说,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您现在说杀贪、盗贪、淫贪这三种的业,有世界、众生、业果相续这种的因缘。这三缘断故,三因就不生,那么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在心里边这一种迷性,这狂性也休息了,歇即菩提,这不是从外边得来的。佛是这样讲。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一种因缘法嘛!这说得特别明白,明白之中又明白,说得非常详细。“皎然”,就是明白的样子,明白又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为什么世尊顿时舍弃因缘,而说不是因缘、不是自然、不是和合。现在这就是一种因缘法嘛!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这阿难说,我从“十二因缘”这个道理,心里得到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这个因缘、这个义理,不单我们这些个年少的声闻、年少的比丘,这一些个有学。怎么叫“有学”呢?证到四果阿罗汉,叫“无学位”;在初果、二果、三果,这都叫“有学位”。那么这一些个有学的声闻,就是闻声音而悟道的这一类阿罗汉。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现在在这个会里边。有大目犍连(采菽氏),又有舍利弗(鹙子),还有须菩提(空生)等。从老梵志:在以前,这些个人都跟着老梵志去修外道法,外道讲的是一种自然的理论。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听见佛所说的十二因缘这个道理,所以大家都发心开悟了,成了无漏阿罗汉。“无漏”,就是没有无明了。没有无明,这是“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证到四果阿罗汉得到漏尽通,这叫“无漏”。那么“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所应该做的事情,他已经做完了,再没有来生的果报身了!所以说“诸漏已尽
”。









图片附件: 117113762.jpg (2020-8-12 10:11, 84.4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8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796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