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们心同佛、愿同佛、行同佛,感应就现前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1 22:37     标题: 我们心同佛、愿同佛、行同佛,感应就现前了


净空法师:净宗同学不能没有这一愿

——我们心同佛、愿同佛、行同佛,感应就现前了


贤首国师《还源观》上三种周遍,这很重要,我们起心动念,立刻就周遍法界,速度之快,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光的速度、电的速度跟这个念头无法比。科学家推测,宇宙边缘上的星的光到地球上要几百年、几千年,这光的速度才能到地球;我们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了。我们知道,所有物质现象全都是波动现象产生的,所以物质有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也是立刻周遍法界。换句话说,我们心里头的念头、我们身体健康状况,佛通通知道,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诸佛跟这些大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对他的祈求,有感应。他们是大慈大悲,为什么?在他的心目当中,我们是一体,我们有分别、执着,他没有。一体,当然照顾,所以佛门才有这么一句话“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这个“求”要如理如法。求升官发财,求个人的福报,这个佛不理你的,这个没有感应。非理、非法地求,佛菩萨不会顾你;如理如法地求,一定有感应。什么是如理如法?你要晓得佛的本愿是什么,我们这个地方刚刚念过。佛的本愿就是度众生,念念愿一切众生成佛。你要用这个心去求,没有一样不感应。你跟阿弥陀佛一条心、一个愿,哪有不得感应的道理!所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净宗同学不能没有这一愿。我们心同佛、愿同佛、行同佛,感应就现前了。

佛的心愿,我们在此地落实,跟他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跟佛是一体,哪有不照顾的道理!众生的缘成熟了,我们就要干;缘不成熟,下种子。下种子就是一句佛号,让他听到;书写“阿弥陀佛“的名号,让他看到;塑造”阿弥陀佛“的形象,也是让他看到,一历眼根、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下种子、播种,来生后世,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作用,最后他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已经有种子的,帮助他成熟。阿赖耶有这个种子,他看到、听到,欢喜,但是不用功,这个世缘放不下,贪恋这个世间福报,这要教他,要教他多多听经、多多读诵。听多了、读多了,自然明白了,他就慢慢会放下了。

「如《金刚经》云: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着重在净字,净信,一念净信,「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不再执着相了。这个相,是我们今天科学讲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他为什么不执着?他了解了。这些现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道理太深了。一直到近代,最近的三十年,量子物理学家才真正发现物质是怎么回事情。精神这方面还没有讲清楚,讲得是不错,我们听了很欢喜,能接受。

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精神现象变现出来的。精神现象从哪里来?他是说无中生有,我们能理解。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楚,物质现象是从精神来的,佛经也是这个说法,这完全相同。精神现象,大乘经上说从阿赖耶来的,这个他没有讲清楚。阿赖耶从哪里来的?阿赖耶从波动来的。科学家也发现整个宇宙是个波动现象,愈来愈相近了。所以爱因斯坦讲,宗教里面跟科学真正相应的只有佛教。

佛教讲的自性,科学没有办法证得。科学能够证得阿赖耶,那就相当了不起,自性本体他没办法证得。这个事情,大乘教里常说「唯证方知」,是要你自己亲证,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怎么证法?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证得。那我们就清楚,科学家为什么不能证得?他没有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

这个东西放不下,用第六意识,就是用我们的思惟、思考,用数学,数学也是关于思考,用科学仪器,能够发现阿赖耶,但是找不到自性。所以,放下就是!科学家对于明心见性就差一步,科学家只要能放下,他就成佛了。明心见性就叫做成佛,把宇宙之间奥秘彻底搞清楚、搞明白了。这是离四相,离四相是大乘初步,你就能契入境界。如果四相不离,你所学的是佛学知识。四相只要不执着,放下了,你就进入智慧这个范围。

放下的统统是烦恼,烦恼轻,智慧就出现了,智慧就长了。根性好一点的人,三个月、半年就有很显著的感触,自己会感触到:我变得比几个月前聪明了。这就是好现象,不像以前那么糊涂,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有智慧了,这就是进步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个人的功夫,也是佛力加持,让你生欢喜心、让你更努力,勇猛精进。你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决定往生,不再搞轮回了,佛菩萨一定帮助你能满这个愿。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2-22 14:41 编辑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2-21 22:38

「前云取相分别,虽种大福田,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这是讲世间修行,修大福报容易,要想超越生死轮回不容易。为什么不能超越?「是乃取相之过也」,你着相。为什么不能着相?相不是真的,你错了,相是个幻相。《般若经》上常常用「梦幻泡影」来比喻,它不是真的,你把它认真那就错了。「今云」,这部经上说,「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德本就是念佛,「当生佛剎,永得解脱,是乃离相求生之功也」。我们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人确实能往生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去修学成佛,那你就不能着相。换句话说,在一切现象当中,你把分别执着放下就行了,于一切现象不分别不执着。为什么?相不是真的。这种心态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与自性相应。这是「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植众是比喻,众德本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生佛剎,永得解脱」,当生佛剎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问题全部解决了。无量劫来生死轮回这桩事情解决不了,在这一生当中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是乃离相求生之功」,这个功是功德;换句话说,着相求生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放下多么重要。

「前之三辈与边地疑城,皆论凡夫往生。今品广明十方菩萨往生之数无量。弥显净土妙法,圣凡齐收,利钝悉被。普劝众生,求生极乐也」。前面讲过三辈往生与边地疑城,这几品经文都是说凡夫往生,也就是说到我们。这一品是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里面的菩萨往生,数量无法计算,特别显示出净土法门是凡圣齐收。十方世界凡夫去往生的,跟我们这边情形大概都差不多,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看菩萨,所以更显得净宗之妙。凡夫往生,菩萨也去往生,利钝悉被。利根是指菩萨这些人,钝根是讲我们六道凡夫。

普劝众生,这个众生包括等觉菩萨,怎么知道?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了,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净土。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人,不但他往生,他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华藏是圆教,这四十一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华藏世界实报庄严土的大众,这些人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要没有特别殊胜,他们怎么会去?这个景观我们要特别留意,要认真仔细的去观察。真的看清楚、看明白了,自然坚定我们对净宗的信心,坚定我们对求生净土的愿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