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无有一法不在当下,当下就是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2-30 16:37     标题: 无有一法不在当下,当下就是

无有一法不在当下,当下就是





我们得想想,我们眼前的境界跟极乐世界比一比,是同还是异?如果要是同,那我们现前这个娑婆世界不就是极乐世界吗?同吗?给诸位说,真同,不是假同,事同理也同。异在哪里?异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觉悟了,我们没觉悟,他们放下了,我们没放下,他们把心意识放下了,我们还坚固执著心意识,异在这里。西方极乐世界一毛一尘的微点都穷微极妙,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尘一毛的微点跟极乐世界同样的极妙精微,没有两样,只是他见到,我们没见到。没见到,有,就在面前。科学家给我们提示,可以说是科学家已经看到它的迹象,看到这桩事情,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科学家没说出来,佛说出来了。这个地方的几句话,事事无碍,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广略相入,重重无尽,超情离见,这就是他们见到的。这些说什么?就是说一毛一尘的微点。我们科学家发现了微点,说不出来。华严菩萨看出来了,原来世界上,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怎么不得大自在!出生无尽是自然现象,就在当下,从来没有让菩萨起心动念过,这一招很厉害。我们凡夫看到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受境界所转。这叫菩萨的定功,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就知道,我们自性本定。受外境动摇的是什么?是妄心、是情绪,它会受外面境界干扰,自性清净心不受外境干扰。为什么?外境是相而无相、无相而相,它怎么会受干扰!

就像我们电视屏幕画面一样,拿这两句话你去照,就观照。你看电视,你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你看什么?看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你不要受电视里面的这些东西影响,你专注在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你看这个东西,你看久了就得三昧,得三昧之后你就会大彻大悟。大乘教里面讲,「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华严经》能帮助你开悟,电视屏幕也能帮助你开悟。问一问,电视屏幕跟《大方广佛华严经》能不能相等?平等。关键在什么?关键在你会不会,你要会就开悟,不会就不会开悟。不会,天天读《华严经》都不开悟;会的人,看电视开悟了,看电视成菩萨、成佛了,妙绝!所以经上称极妙。

我们再问一句,龙树菩萨在龙宫大龙菩萨的龙宫里面,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那是什么东西?给诸位说个老实话,那就是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你眼见的、耳听的、鼻嗅的、舌尝的、身体接触的,你所想像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就在当下!为什么?相而无相、无相而相。你也能够入贤首国师的境界,他的境界是什么?他将《华严经》归纳为三种周遍,念头才动,这个念头就是一毛一尘的微点,这个念头才动,周遍法界;念头才动,出生无尽;这念头才动,含容空有。这是不是穷微?这是不是极妙?无有一法不在当下,当下就是!


1 佛在《华严》、《圆觉》讲真话,真话是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就是佛。这个话我们很难体会,但是佛所讲的是事实。


2 现在是佛,为什么我们不像个佛?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些烦恼将我们的本能障碍住,我们本来的面目显示不出来。


3 我们本来的面目是佛,普贤菩萨看出来了,所以他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普贤十愿里面第一个是礼敬诸佛,什么是诸佛?除了自己之外,统统是诸佛。所以他是平等地礼敬,不但对有情众生是平等地礼敬,对无情众生也是如此。


4 所以我们自己修行到怎么样的境界,不要问人,自己很清楚。自己眼睛当中,果然一切众生都是佛,一切众生都是善人,造五逆十恶也是善人、也是佛,我们自己跟佛就很接近了。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这两句说得很轻松,做起来很难。“魔见”这对面是“佛见”;“佛知佛见”的反面是“魔见”。


“‘裂’者,破也。”

也就是放下的意思。


“‘魔’者,《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

这个“坏”是连贯下去的,它坏道法,它坏功德,它坏善本,“是故名为魔”。“魔”者,折磨。让我们对于功德善本不能成就,道法当然更不能成就,它来障碍。,魔在哪里呢?魔不在外面,魔在内。内没有魔,外面敌人对你无可奈何,必须里头要有魔。大小乘教,佛给我们讲四种魔:第一个是“五阴魔”。是我们的身心。“色”是指色身;“受、想、行、识”是指我们的心,这个是魔。“身”,要得物质享受;心,要得精神享受。贪图这些,对于道业、功德、善法成了严重障碍,所以它是魔。


第二种,“烦恼魔”。根本的烦恼“身见”,这五种“见惑”;贪嗔痴慢这五种“思惑”,这个东西不断。“五见惑”就是“末那识”的“我见”。“末那识”,四大烦恼长相随,头一个是“我见”。“我见”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通通在“身见”里头,就是“我见”里头。另外的,“我爱”是贪,“我慢”是嗔恚,“我痴”是愚痴。你看贪嗔痴,跟着“我见”、“我执”同时发生的。“换句话说,只要有“我”,你就没办法离开这些烦恼。


那么这些烦恼习气非常深重,无始劫来我们就迷在里头,生生世世迷而不觉,养成习惯了。现在想求佛道,佛道跟这个恰恰相反。我们如何能把这桩事情扭转过来,这是大学问,这是真功夫。人往往贪图眼前的小利,所以一生没成就。这桩事,古今中外你细心去观察,观察那些失败的人,什么原因失败的?就是太小了,小名小利抓得很紧,他怎么能成大事?古人说,利益自己的、利益你一家的、利益你一个小团体的,这都是迷,决定不能做大事。为什么?心量太小了,中国谚语有所谓“量大福大”。他没有那么大的福,所以大的功德、大的事业他没份,所谓说“小家子气”就是指的这一类。量大的人,起心动念为天下,超越国家,至少要想到整个地球,为全人类缔造幸福,这个事情值得做;在大乘佛法里头还不行,为什么呢?太小了,这地球太小了。大乘佛法的心,要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苦难众生谋幸福,这个量多大!这个人一定成佛,这个人的心量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这么大的心量,那些小名小利他看见了,没看在眼里,他怎么会受它影响?小名小利都受影响,成就不到,是凡人,是个普通人,决定不是人中豪杰,不是的!所以我们在看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就把他看透了。有真才、有实德,缘不成熟都是深藏不露。你看他是个普通人,你不认识他,真正有眼光的人看得出来,他是高人,凡人看不出来。我们举个佛门例子,锅漏匠,活在世间的时候谁看得起他?谁会尊重他?那个人才真正叫深藏不露,到他往生的时候露出来给你看,你感到非常惊讶。这种人是古人所谓“愚不可及”,你比不上他,他的长处你学不到。他长处很简单,老实、听话、真干。你跟他一比,你不老实、你不听话、你不肯真干,所以你决定比不上他。


魔很不容易认识,不是青面獠牙;青面獠牙的时候,你早就离开他了。你接触到,你觉得他很可爱,最后你上当了,一生的前途都毁掉了,我们亲眼看到的。年轻的法师很有前途,也去讲经教学,女孩子皈依,拜他做师父,最后,他徒弟把他度了,他还俗结婚了,他徒弟把他度了,真可惜!这个徒弟胆子也很大,不怕造地狱罪业。明眼人看在旁边,劝他,不听、不能接受,那魔的力量多大?当然最大的还是自己,自己迷了,醒不过来了。”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12-30 16:39 编辑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3-1-7 00:06

「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剎」,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出家之后,他就发这个大愿,成佛之后果报就现前。所以他的世界,极乐世界没有边际,它是法性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看不见。《往生传》里有记载,古时候人念佛往生了,阿弥陀佛来接他,家人问他: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我家堂屋」,就是隔壁。我们相信他这话不是假话,绝对不是人编造出来的,一切处、一切时,哪里不是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讲的我们要相信,「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心清净就见到佛土,心不清净见不到。障碍不在别的,障碍在自己,只要心清净,你就见佛、见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往生决定成就。「显弥陀光明之独胜,以证弥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是为本品内容之首」。

这一品「光明遍照」,首先介绍这段,光明所照就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所到之处,现在问题就是我们愿不愿意接受?关键在此地。真信、真发愿,我就接受。我真相信,但是还有怀疑;我真想去,这里事情还没了,这就是夹杂了。你信愿里头有夹杂就不真,你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世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还把它挂在心上干什么?错了。你把它舍得干干净净就对了,与什么?与实相相应了。与事实真相不相应,那就是错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有疑惑,修行就起了障碍,我们常讲只怪自己的业障重,不知道什么叫业障,不知道这个业障是可以化解的。完全操之在自己,与他人不相干,自己做得了主。


如果你要是入这个境界,高明了,你是自性般若给你办事,那还能办错吗?我们举个例子,释迦牟尼佛他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全入佛中,他没有杂念,有人有事向释迦牟尼佛请教,释迦牟尼佛随口就给他解答,真的把他问题解决了。

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想想,他这个问题我来想想怎么答复?没有,自自然然就把它解决了。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碰到事情,佛没有了,去想这个事情怎么办、怎么处理,佛没有了,你得不到佛的加持,还是靠你那点小聪明、小智慧去办事,往往事情办错了,自己也不晓得。这是什么原因?你从来没有真的把佛放在心里。「我放在心里了」,一有事情,事情放在心里,佛就没有了,假的。所以想想是不是这样?是这样的,不能怪佛得怪自己,事情办好了,侥幸;事情没办好,应该的。「身口意三,全入佛中,始是真实归敬」,这是真的皈依,真的敬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