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洞山禅师:辞母出家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2-8 18:36
标题:
洞山禅师:辞母出家书
洞山禅师:辞母出家书
唐朝洞山良价禅师于出家前,捎书与母亲,告知出家之意。其母虽不舍,但却回信答予“即得从汝志”。两位的文辞及深意发人省思,故摘录于下,以飨大众。
辞北堂书(洞山禅师辞母出家书)
唐·洞山良价
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身;万汇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育之恩,俱受覆载之德。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至,养育恩深,若把世赂供资,终难报答。作血食侍养,安得久长?故《孝经》云:“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孝也。”
相牵沉没,永入轮回。欲报罔极深恩,莫如出家功德。截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四恩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
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时,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伏冀尊怀,莫相寄忆!
附颂(二首:)
未了心源度数春 翻嗟浮世漫逡巡
几人得道空门里 独我淹留在世尘
谨具尺书辞眷爱 愿明大法报慈亲
不须洒泪频相忆 譬似当初无我身
岩下白云常作伴 峰前碧障以为邻
免干世上名与利 永别人间爱与憎
祖意直教言下晓 玄微须透句中真
合门亲戚要相见 直待当来证果因
良价之母回书
吾与汝夙有因缘,始结母子恩爱情分。自从怀孕,常祷神佛,愿生男儿。胞胎月满,性命丝悬。得遂愿心,如珠宝惜,粪秽不嫌于臭恶,乳哺不倦于辛勤。稍自成人,遂令习学。或暂逾时不归,便作倚门之望。来书坚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舍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今既誓不还乡,即得从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卧冰、丁兰刻木,但如目连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
“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割爱辞亲,看似无情,实则为深情的升华。洞山良价禅师告别母亲,出家求道,为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而良价禅师母亲的不舍之心,不异于一般母亲,但为完成其子之志,依然祝福并勉其完成大愿,还度老母。洞山良价禅师母子,将人间的大孝与大爱,表露无遗。
(附)后寄北堂书
良价自离甘旨,杖锡南游,星霜已换于十秋,岐路俄经方万里。伏惟娘子,收心慕道,摄意归空。休怀离别之情,莫作倚门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随时,转有转多,日增烦恼。阿兄勤行孝顺,需求水里之鱼,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笋。夫,人居世上,修己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门,慕道修禅,而报慈德。今则千山万水。杳隔二途,一纸八行,聊伸寸意。
附颂一首
不求名利不求儒 愿乐空门舍俗徒
烦恼尽时愁火灭 恩情断处爱河枯
六根戒定香风引 一念无生慧力扶
为报北堂休怅望 譬如死了譬如无
附录:洞山良价禅师简介
洞山良价(807~869)俗姓俞,中国曹洞宗开山之祖。唐代筠州会稽(浙江会稽)人,幼年出家,性极聪颖。8岁时,一日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限、耳、鼻、舌、身、意”句时,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谓良价曰:“吾非汝师”。即领良价到五泄“三学禅院”,拜灵默禅师(747~818年)为师,并蒙披剃。其后十几年,良价在灵默禅师的潜心指导下,精研佛学,阐扬佛道。
20岁时赴河南嵩山受具足戒。戒毕回五泄。旋又离五泄至各地游历。在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境内)他拜谒了南泉禅师,得领玄契,继参伪山灵桔禅师受心印。再至云岩(今江苏吴县虎丘山)参谒昙晨禅师(782~841年)。良价听罢昙晟说法后,“过水睹影,大悟前旨”,为昙晨之法嗣。唐宣宗大中(847~859年)未,在新丰山(今江西宜丰县太平乡境内),建“洞山寺”。在此接引后学,弘扬大道,世称“洞山良价”。
良价圆寂于唐咸通十年三月(869年)。相传,死时,缁徒(即僧侣)悲号,良价忽开目而起,曰:“出家之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遂令主事僧办愚痴斋。由于众心恋慕不已,乃延七日,至八日斋毕,在方丈室端坐而寂,年六十三,法腊五十五。唐懿宗授他以“悟本禅师”谥号,并敕建“慧觉宝塔”。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