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南怀瑾: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2-8 12:36
标题:
南怀瑾: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南怀瑾大师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南怀瑾说: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那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经典回放
选自《论语·学而第一》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审察自己三件事: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老师教给我的学问有没有真正实践?”
子夏说:“敬重贤人,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待人,这种人那怕没有读过书,我也要说她有学问。”
大师释疑
曾子:鲁国人,名参,孔子的弟子。
传不习乎:南大师认为,传即“师传”,习即“实践”,整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
子夏:卫国人,姓卜,名商,孔子的弟子。
贤贤易色:有些腐儒的解释是“为了学习贤人,不惜抛弃女色”。南大师认为这与孔子“食色性也”的观点不合,应该解释为“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她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
学儒一得:做人的五大要领
有的人毕业于名牌大学,不一定有学问;有的人从未进过学校的门,不一定没有学问。这并不是说读书没有用,而是说光读书还远远不够。因为很多做人的经验、办事的技巧不是课本上能够学到的。只会读书,仅获得了人生需要的30·¦右的学问,而不读书的人,如果她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留心学习,也能学到人生需要的 70·¦右的学问。很多博士的成就不及一些读书不多的农民,原因即在于此。
尤其是做人的学问,对许多只会读书的人来说非常欠缺。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在如何做人方面关注不够,即使毕业于名牌大学,将来走上社会,仍然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因为知识技能仅仅是应用工具,做人的学问却能告诉人们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工具。好比一辆车,尽管它很豪华,很漂亮,如果驾驶技术不好,不懂交通规则,难免不出车祸。哪还不如骑一辆破自行车稳当呢!所以说,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大学问。
如何做人呢?归纳曾子和子夏的意见,包括五个方面:敬重贤人,孝敬父母,忠于职守,诚信待人,勇于实践。
敬重贤人有什么好处呢?能够体现谦逊做人的风度和教养,能够赢得她人的尊敬。在生活中,很多人瞧不起哪些才能高、品行好的人,这恰恰暴露了自己不辨贤愚、狂妄自大的毛病。懂得敬重贤人,至少能证明你心有天平,懂得好坏,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
春秋时,魏文侯乘车从贤士段干木居住的巷子前经过时,站起来,双手扶着车前的横木行礼。随从奇怪地问:“您无缘无故行什么礼?”
魏文侯说:“我是在向段干木致敬阿?我听说,段干木把操守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拿我的君位交换她的操守,她也绝不会同意,我又怎敢对她傲慢无礼呢?段干木在德行上显赫,我只是在地位上显赫;段干木在道义上富有,我只是在物质上富有阿!”
随从挺纳闷,你的态度再恭敬,人家也看不见阿!魏文侯说:“她看不见没关系,我却不能不表达我的心意。”
魏文侯还经常赠送礼物给段干木。但段干木不肯接受,她也不勉强,以示对段干木人格的尊重。魏国人听说魏文侯礼遇段干木,都十份高兴,还写诗颂扬这件事。
后来,秦王想出兵攻打魏国,司马唐劝谏道:“段干木是有名的贤人,而魏文侯礼敬她,天下没有人不知道。我们攻打魏国,会遭到唾骂阿!”秦王就取消了进攻魏国的计划。
这就是尊重贤人的好处。你的行为不但让人欣赏,也能自然而然地让她人将你归入贤人之列。
孝敬父母有什么好处呢?父母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不孝敬父母,岂不是忘恩负义吗?一上忘恩负义的人,怎么能得到她人信任和帮助呢?而且,父母血脉连,是最关心自己、疼爱自己的人,也值得自己全心关爱阿!
很多人开始忙于事业,忽略了父母亲情,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来伤心痛悔,不是太迟了吗?
孔子曾遇到一个名叫丘吾子的高士,此人年少时遍览群书,周游天下,回来后,双亲已经亡故了。所以她痛悔地对孔子说:树欲尽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她还说:走了就不再来的,是年龄;失去了不能再见的,是双亲阿!孔子当即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这足以作为教训!”于是,弟子回去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人。
如何孝敬父母呢?子路的经验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她认为,孝敬应该及时,不要等候将来。她说:背着重东西走远路的人,想休息不挑选地方;家里贫穷、父母年老的人,找工作不挑选待遇。从前,我侍奉父亲时,自己吃粗粮野菜,却替父母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米。双亲去世后,我到楚国去做官,跟随我的车子有一百辆,积累的粮食有上万锺,软褥子迭起来坐,饭菜摆满了桌子。这时候,我希望再回到哪种吃粗粮野菜、为双亲背米的日子,己经不可能了。用绳索串起的干鱼,能保存多长时间不被虫蛀?双亲的寿命,就像阳光透过门缝,转眼就去了!草木想要继续生长,霜露却不给予机会;儿子想要侍奉父母,双亲的寿命却不能等待。所以说:家里贫穷,父母又年老了,做儿子的不管待遇多少也该外出工作阿!
忠于职守有什么好处呢?在绝大多数领导者眼里,一点忠诚胜过更多智慧。一位大师说:“假如把智慧和勤奋看作金子哪样珍贵,哪么,比金子还珍贵的就是忠诚。”
在职场中,老板用人不仅看能力,更重品德,而品德之中最为核心的又是忠诚度。哪些既忠诚又能干的人往往是领导者梦寐以求的得力干将。哪些忠诚的人,即使做事能力有限,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哪些朝秦暮楚的人,哪些只考虑个人得失不管公司利益的人,即使她才能出众,也不可能被领导器重。
但是,忠诚绝不等于“愚忠”。孔子和她的弟子们对忠诚的理解是尽职尽责,该自己说的话说了,老板不听从;该做的事做了,老板不认同,哪是老板的责任,跟自己没有关系。
曾子曾经居住在鄪国,跟鄪君的关系很好,经常提合理化建议。但鄪君贪图享乐,不肯听从。有一年,鲁国将要攻打鄪城,曾子就向鄪君辞行说:“我要暂时离开,等敌人走了再回来;请帮忙照看一下我的房子,不要让猪狗进去。”
鄪君不高兴地说:“我一向善待先生,没有人不知道。现在鲁国人要来攻打我,您却要离开我,我为什么还要帮您照看房子?”
过不久,鲁国人攻占了鄪城,并公布鄪君十条罪状,其中九条是曾子平日跟她争论过的。鄪君意识到,责任确实在自己,曾子对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不能怪她。所以,鲁国军队撤走后,鄪君修好曾子的房子,亲自去迎接她的到来。
这就是曾子对于“忠”字的理解,她虽然强调“事君能致其身”,却不愿意让自己的性命糟蹋在老板的愚蠢手里。后来以儒学为纲的封建王朝,要求臣子绝对服从、绝对效命,显然是篡改了孔门绝学。我们现代提倡忠诚,只要做到曾子这样就可以了,不必“愚忠”。
诚信待人有什么好处呢?颜回曾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立身”,孔子的回答是:谦恭、尊重、忠诚、守信,可以立身。保持谦恭就能免于受众人所忌;尊重别人就会受到别人爱戴;待人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坚守信用别人就会依赖你。有人爱戴你,有人帮助你,有人依靠你,你一定能免除祸患。这样的人可以治理国家,何况安身立命呢?
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诚信是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在社会上连脚都站不住,那还谈得上发展呢?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谈,暂且略过。
勇于实践有什么好处呢?做学问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让哪么多知识、经验占用自己的大脑内存,也不是为了好玩,更不是为了向知识贫乏者炫耀自己多么有才华。归根结底,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为自己、为她人、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不能用学问创造价值,跟没有学问也差不多,又何必费神去做学问呢?
古时候有个叫王寿的人,爱书成癖,她住的地方到处堆满了书。尽管穷困潦倒,她还是每日读书不辍。有一年,王寿的母亲去世了,她要到东周奔丧。她随身带了五本书,走累了坐在路边休息时,她就拿出一本书来读。
这时,有个叫徐冯的隐士从此路过,王寿就像她讨教学问。
徐冯说:“无用!”
王寿不知是什么意思,就虚心求教。
徐冯笑笑说:“人都是要做事情的,对吧?做事的方法,要依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而有所不同,所以聪明人做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书呢,是记载言论和思想的。言论和思想又由于思考而产生。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去做事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却要背着这累人的东西到处走呢?”
王寿如梦方醒,再三拜谢徐冯,当场烧了所带的书,轻身去了东周。
任何学问都是有欠缺的,都会过时,只能在实践中完善它,改进它,离开了实践,任何学问都是漏洞百出,以之自矜,只会得到“书呆子”评价;以之示人,还会谬种流传,成为侵害她人思想的病毒。
所以说,勇于实践,对于人生成长,到关重要。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