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南怀瑾先生:持咒时的一些窍门(仅供参考,以佛经为依据)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1-25 00:00     标题: 南怀瑾先生:持咒时的一些窍门(仅供参考,以佛经为依据)


真正念佛应充满了亲切诚恳的归属感,内敛含蓄,有如投靠在诸佛菩萨的怀抱里,或者将诸佛菩萨捧在心坎里。念时嘴门微张,嘴层不动,只舌头动,牙齿轻动也可以,嘴鼻不要呼吸,气别窜出来,沉至丹田,一口气“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接下去,等到要转气时,嘴巴闭著,不要呼吸,让气自然充满胸肺,顺心沉淀下来。嘴里微声,心里在念,不管开口念闭口念,大声小声,躺著坐著,皆将注意力轻轻放在心窝子胸口处,不宜在脑子里念,否则容易睡不著。

2.第一种,叫做瑜伽念佛
  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养了清静的心情,在那里默念。
  念佛,思念要集中在胸膛以下,肚脐以上,差不多在心下胃上的位置,不在前面,而在中间,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另外有理由,不去管它。
  你总要把思念集中在这里,耳不听外边,要听这里在念佛的声音;眼不看外边,要看这里:本来看不到,好像看得到,这时心情安静,只听到内在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字字听到清楚,慢慢的念,而都听得到。
  如果听不清楚,便是心跑到外边去了。便要重新念起,念到一字一句都听清楚,连念到一百零八句,也都能够听得清楚,这样虽没有得定,但与定也差不多了。
  因为念到一百零八句,能没有妄想杂念,做到一心不乱,是很不容易的。
  你尽管念下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久而久之,突然间念佛念停了,念不起来了,你再想念,还是提不起来。
  这时候,你感到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这时候就是定。
  此后,更需勤加练习,愈练习愈好。能做到这一步,是千难万难的事。

3.补印光大师开示

治心火上炎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花,则自可顿愈矣。(增广·卷一·复沈弥生书·P126)

4.自南怀瑾《唯识与中观》

所以前两天我告诉两个同学,他懂了以后,今天有一位同学告诉我,昨天懂了以后,心理上、做事情也大概好了。我说你不要用脑,你知道吗?西方人讲用脑。第六意识的用在脑里头。我们常常思想、妄想在脑里头用;“心”,硬是心脏部分啊!你心脏并没有思想的,但是心的确是一部分。我说你平常做事,把心沉到心脏这一部分来做事,少管脑;你就不同!记忆力增强了,定力够了。这位同学马上懂了,去试用一下,到今天为止告诉我:老师啊!好了!懂了。

是真的呀!第六意识是脑意识。所以西方人只认到意识这一层,心(心脏部分)还没有搞清楚。

其实你们诸位打坐去参话头也好、观想也好、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都在用第六意识、在用脑——错了!所以不能得定、不能证道。心,你硬放到心脏部位*,有绝对的道理!你不相信你去试!这是科学。

你不要拿现在科学,讲这个心脏是没有关系、心脏属于一个机器;我并不是讲心脏就是心啊!可是你使用的部分——“心”主要在这里。所以念佛你在心中念,不要在脑中念。你想在脑中学佛、念佛修道、观想……修三大阿僧只劫,给你加两倍吧!九大阿僧只劫也不会成功!我可以断定。同此说者是佛说,非此说者是魔说!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诸位这个法门。

5.纯正的般若观心法门,观自我心意识的生生灭灭,本无所谓在何处起观的问题,婆婆妈妈,多此一举。心并不在内外中间。然而一般行者做此观法,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头部,引起高血压等病症,所以才又提供大家轻轻在心头作观的方便;又怕你们不懂心头部分,特别说明在心窝子这里,两个乳头中间,肋骨衔接凹下之处。就在这里自然起观。你看我多么有耐心。常常你们一大堆不是问题的问题,我都一字一字静静的洗耳恭听;每个礼拜那些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日记,我都坐着几个小时,规规矩矩、一句一句仔细看完。这就是忍辱波罗密,其实忍都不必忍,忍性自空。

先要在心头起观,肉体有形之心,两个ru房中间,心窝子上下。观心,先须轻轻的在心头部位作观,当然,思想不是由心脏而生,但是,你正好观察心头这一部分,此是正修行之路,别脑子空想妄想,也不要看光什么了。初学者用此观法,有时觉得心窝子这里痛啊痛的,那是由于胃上食道管不干净的缘故,除非心脏原有疾病的,另须研究其他方便。

大家好好奉行观自在菩萨的教法,观照这个色身色法同性空的关系。不然闭起眼睛打坐,里头一片漆黑,懵懵懂懂,自己搞不清楚,多可怜,多悲哀!你们现在如此观心,不要向顶上观,不要在脑子里观。平平安安,自自然然,轻轻从心头起观即可。千万不要硬抓住肉体,把肉体看得那么严重。若是作白骨观,白骨那个空架子,重心大概也在心头这一部分。听懂了没有?要把每一句话听进去,不要表面专注,其实昏昏沉沉,莫名奇妙,白白浪费时间。话记不住,就是落在无记中。若能每句话明明白白记住,心中却无妄念杂想,这才是定的忆念之力。

------------

观心不要蓄意,不要用力,自自然然去观。实际上,你一观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已经跑掉了。跑了的不去追寻,未来尚未生起的,不去迎取。当下即是空。管它空也好,不空也好,一念清净自在。有杂念妄想来,--舍,布施掉,即传统禅宗讲“放下”。念念舍,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世间念头,佛法念头,一切皆是虚妄。譬如圆觉经所讲,“知幻即离”。知道这念头是虚假幻化的,它来了,不必费力赶它,轻轻一观,本来空嘛!“不假方便”。用不着求佛菩萨帮忙。“离幻即觉”。离开了妄想,不就清清静静,明明白白,自性般若,没有程序,“亦无渐次”,当下现前,这不是很好吗?可是有些人也许错解了《圆觉经》,以为觉了就成佛。他不知道,纵使如此,还是初觉始觉,不是本觉。

《般若正观略讲》

6.南怀瑾:所以修“有”法,唸佛也好、准提咒也好,唸一切咒语,第一要敬——随时“心中有佛”。但你不要:“哎呀,我心中装一个佛进来”,你把祂装在心脏里头,糟了,那非到“荣总”开刀不可;心里头是不可以装东西的。所谓“心中有佛”,什么是佛?心就是佛,我心随时在恭敬中,那你慢慢不但对佛会敬,对一切人都很恭敬,不会看不起人家,会尊重任何一个人,也不会觉得“我是一个老师,我道很高。嘿,你们算什么?”如果这样就不是学佛的人。一个真正有道的人,更谦虚,更会尊重人家,要注意啊。不要觉得“我有道,我了不起!我学佛,哎呀,这个人不学佛,罪业深重啊”,你这一句话才是罪业深重,不应该的。他如果真的罪业深重,我们学佛的人更要慈悲、怜悯、同情他,何况他有没有罪业深重,你还不知道。因为他不听你的话,你就骂他“罪业深重”,你不是乱七加八糟吗?

7.南怀瑾先生弟子胡松年

至于"心月轮"观应观在何处?原则上,可观在己身的心窝以下胃部以上的位置,亦即膻中穴以下的部位,"心月轮"观在此处,会有助于中脉与心轮的打开。但亦不可过于拘泥,譬如说,自己已达忘身的境界,觉得身体都没有了,何必还要硬把身体找回来,然后再观住在一个膻中穴以下,这样反而走了回头路,显得没有智慧。然如观起来,觉得心脏不适,或有某种宿疾不宜观在膻中穴以下者,当不必勉强,须另觅他途。行者应有知时知量的智慧与判断才好。

8.《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持咒有三种念法,金刚念诵,普通的开口念诵,和瑜伽念诵。三种念诵,都要晓得调气,调气就是调心。可是你们始柊对调气念诵的法门搞不清楚?为什么搞不清楚?这就是你的业障。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念诵,根本没有得到要领;乃至很多人都是轻声念,怕把喉咙念哑了,不肯投身进去,这都是懈怠、取巧,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只要心念就好了,何必出声呢?也是姑息。

我一再告诉你们,开口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要想转这个色身的果报业报,非念不可。但是看到你们受不了的情形,颇有可怜之感。因此我一念慈悲心起,算了!从今天起,一个钟头念诵,一个钟头不念。不念干什么,改为瑜伽念诵,瑜伽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眼根回转来,你身心的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瑜伽念诵也在念呀!不是不念,而表面上叫做参禅,这个里头也可等于同时修慧,也就是与参禅合一的,即是观照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忘却身躯,不要一定放在心窝子、ru房中间,或是喉咙、头脑里头,不要在身上转。以我们身体的心脏部份、喉咙部份、头轮部份而言,如果你能洒然一放,与虚空合一,尽法界遍十方,同声一念,那可好呀!你做得到吗?做到就融化了身心,然后观照同时,也就是密,也就是禅。即观即照,即照即观。即观照,即是止、即是定。你能做到吗?真能做到就不得了了,就好了。

9.流沙河先生注解庄子心斋这段的白话,转引到这里

一天,颜回向孔子请教,问道:“夫子,您能告诉我什么是‘心斋’吗?”。孔子答道:“你要专心致志,停止游思浮想,静下心来‘听’。不用耳朵听,而用心去听。然后处于不知不识的状态,不用心听,而用气听。为什么不用耳听?因为耳朵的功能有限,只能感应声音。为什么不用心听?因为心也有局限,只能响应存在。而用气听,就大不一样了,这时你的心灵已经得到净化,空虚静洁。扫除了后天思维的束缚,融合在‘虚’当中了,于是妙道来集。我所说的‘心斋’就是净化心灵,保持空虚静洁。”颜回受教,恭敬而退。数日后,来见孔子,说:“在进入‘心斋’状态之前,我只是一个颜回而已;聆听夫子教诲,进入‘心斋’之后,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好像以前的颜回已经不存在了。这算得上‘虚’了吧?”孔子讲:“您达到‘心斋’的要求了。”(流沙河《庄子现代版·人间世》)

10.南怀瑾

南无阿弥陀佛ná mō ā mí tuó fó 字字要发音清楚,可以大声念出,但不要只在喉咙嘶叫,心里却在打妄想。要由喉咙以下的胸腔、腹部震动发音。由丹田的气,连接上来发声,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接不上来时,闭上嘴巴,不要用任何特别呼吸的方法,只任其自然,听任鼻子自然呼吸。此时心中没有杂想,片刻之间,非常清净,既不造妄想业,也不动祈求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去,心气合一,心念合一,便得大利。


念咒要用平音, 胸腹起震, 肚脐上四指处发声 -- 你会不会念咒, 别人一听就听出来了

1、念咒不是嘴皮子念, 胸腹要起震动, 肚脐上四指的地方发声
念咒第一步实际上是入三昧, 然后咒音像水一样流泻出来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1-25 00:02

语瑜伽就是通过念诵,从而将不清净的语言,转换为佛的语言。

真正胜义谛的咒,不是声音、文字、语言与符号,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我们平时念诵的咒语,比如金刚萨垛的心咒“嗡班杂尔萨埵吽”,也有六种不同级别的认识。我们目前的认识是其中最低的,认为咒语的本质,就是人的语言、声音,咒语与平时说话、唱歌的区别,只是有没有加持,有没有消除障碍、得到成就的力量而已,但本质都是自己的声音。最高层次的认识,是了知“嗡班杂尔萨埵吽”这个咒语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佛尊与我们念出来的声音“嗡班杂尔萨埵吽”完全是等同一体的。

很多人在看到金刚萨埵佛像的时候,会认为佛像很有功德,应该恭敬顶礼,但却认为咒语是自己发出来的声音,没什么值得恭敬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本来金刚萨埵佛像也是画匠用矿物等颜料画出来的图像,也是有漏的,它与动物图像的差别,只是加持作用的不同,但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图画。因为我们把金刚萨埵佛像当作有加持力的佛像来看待,所以佛像才能对我们起作用;如果我们把佛像看得和动物画像一样,则即使是佛像,也不会起什么加持的作用。

其实,墙上画的金刚萨埵像,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当我们的眼识感受到金刚萨埵像的时候,金刚萨埵像实际上就是我自己的眼识,也即心的现象。同样,念“嗡班杂尔萨埵吽”的声音,是我们的耳根所感受到的对境,是我们的耳识,也同样是心的现象。也即是说,眼识所见的本尊与口中所念的心咒都是佛智的现象,一个是通过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一个是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实际上二者完全等同,没有任何差别。如果我们能了知咒语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密法更进一步地认为,念咒与说话的本质,都是佛的语言,是因为我们认识上的偏差,才导致了念咒有功德,说话没有功德,因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语言的本质就是佛的语言,还没有这样的见解,故而不认为语言有功德。在证悟以后,就能通达咒语和平常说话都是一味一体的平等法界,那时说话与念咒就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了。不过,在没有证悟之前,虽然一切物质都是空性,但空性对我们还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对咒语的认识非常重要,如果对咒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则即使喊破喉咙念再多的咒语,也只能减少语言所造的罪业,而不能得到任何成就。只要有了上述见解,通过念咒来减轻罪业、增长福报、证悟智慧等等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