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如何能对境界不动心?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2-11-23 13:43     标题: 「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如何能对境界不动心?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谓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不仅要「说时似悟」,尤其境界来的时候,要能不动心。

过去有一个总经理,老是发脾气,自己也知道脾气不好,后来为了改脾气,製作了一块木牌子挂在身上,上面写著「戒瞋怒」。

有一天,无意中听到部属私下在谈论他:「我们总经理甚麽都好,可惜就是脾气不好。」

他一听,忍耐不住,随手拿起了身上的牌子,就往那个干部头上砸去,边砸边说:「你胡说!我脾气已经在改了,怎麽还要说我的脾气不好呢?」

虽然口说改、改,但是修行的功力不够,境界一来,又被迷惑了。所以,禅宗所谓「八风吹不动」,就是说,我们遭遇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种境界时,都能不为所动,都能如如不动。

有一僧人问洞山禅师:「寒暑来时,如何躲避?」
洞山禅师答说:「何不向无寒暑处去?」

僧再问:「如何是无寒暑处?」
洞山禅师回答得很妙,他说:「寒时寒杀闍黎,热时热杀闍黎。」

意思是说,寒冷时用寒冷来锻鍊自己,热恼时用热恼来锻鍊自己,那就是不冷不热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寒冷的时候,心冷;在暑热的时候,心热。那裡真有一个不冷不热的地方?要紧的是,寒冷的时候,不以为冷;暑热的时候,不以为热,这就叫做不动心。

有时候,在生活裡面,我们常为痛苦动心,为快乐动心,为人我是非,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动心,这都是修行不够。所以,我们能够苦乐不动心,贫富也不动心,荣辱也不动心,不动心就是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

偈云:「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参禅修道的人,永远活在当下,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事情过去了,心裡面也不必再留有痕迹。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一些人,三个月前被人骂过,三个月后,他还是耿耿于怀;十年前受过人家的欺负、侮辱、伤害,十年后他还是铭记在心。这样的人生,负担也实在太重了。因此,「耳根是空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捨」。参禅悟道首先要学不动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的哲学家方东美博士,平生喜爱游泳。有一次在游泳时,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在求生的本能下,他拼命的挣扎。但是愈挣扎,愈是往下沉,眼看著即将遭到灭顶。这时他平静一想:「我是个哲学家,对于生死应该看开才是,如此求生怕死的样子太难看了,一个哲学家,死也要死得洒脱一点啊!」

如此一想,心情轻鬆许多,四肢也自然放轻鬆,结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还。所以,不动心是一种力量,不动心是一种至高的修行境界。

修行不但要能不为外境动心,同时更要不时的返观自照。有一则故事说:有一隻乌鸦,从一个地方飞往另一个地方。途中遇到喜鹊,喜鹊问牠:「乌鸦!你为甚麽要飞到另外的地方去呢?」

乌鸦回答说:「那个地方的人很讨厌,他们都常常批评我、诽谤我,嫌我的声音不好听。我不要在这裡了,我要换一个地方。」

喜鹊听了就说:「乌鸦!你不必飞到另外的地方去,你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吧!如果你的声音不改,即使你飞到天涯海角,天下的人都不会喜欢你的。」

所以,我们不要怨恨别人待我们不好,也不要怨恨环境如何恶劣,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能够处理环境,改变环境,不要自己在环境裡迷失了自己。

如何才能做到对境不动心呢?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今天遇到任何烦恼生气的事,到了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
◆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今天有人对不起你,对你不好,明天就把它忘记,修行人不要有「隔宿之恨」。
◆不要把忧鬱传染给别人。在生活裡,自己的心头纵有一些伤心事,不要再把自己的忧鬱传染给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上。

过去的禅师们在参禅修行的时候,总是先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能不动心吗?能无心吗?印光大师在他的房间到处张贴「死」字,观「死」就是警惕自己,生死当前,还有甚麽好计较的呢?所以,一个死字,我们记在心上,就会离欲。

有一位昙照禅师,平日向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啊!快乐啊!人生好快乐啊!」有一天,他生病了,辗转病塌时,却不停地喊:「痛苦呀!痛苦呀!人生好痛苦呀!」

住持和尚就问:「当初你天天快乐、快乐,现在有病了,怎麽就痛苦啊!痛苦啊!怎麽自己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禁不住了呢?」

昙照禅师回答:「住持和尚!请问你,我喊快乐对呢?还是喊痛苦对呢?」

一般人把痛苦和快乐分开来讲,生是一回事,死是一回事,所以生可喜,死可悲。昙照禅师不是真的嗟病歎死,不是真痛苦,他只是提供自己人生的观照,直下承担,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一般样,面临生老病死,禅师们永远有洒脱的声音。

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问曹山本寂禅师:「有一个人通身害病,医生要替他治疗,要不要给他医治呢?」

本寂禅师说:「不要,不给他看病。」

「唉哟!禅师!你怎麽这麽不慈悲呢?怎麽不让他去看病呢?」

曹山本寂禅师说:「我要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所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能够不生不死,生死不动心。所以,我们能够不为荣辱动心,不为得失动心,不为好坏动心,不为是非动心。不动心就能做到「说时似悟,对境也不迷」了。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11-23 15:56

1 一个念佛人,能把一切万缘放下,不再计较,不再过问,一切随它去,死心塌地,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没有不往生的。

2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学佛功德才算是圆满,这不是一生的事情,多生多劫累积起来,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要珍惜这一生,要努力、要精进,决定不能空过。

3 世间一切人事随它去,要忍受,只要不妨碍我念佛,什么都要忍受。要常常提醒自己:成就自己的道业,这是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

4 学佛的人一个大原则,与一切人不结怨,他欺负我也好,他骗我也好,他害我也好,我把心量拓开放大,一切都随它去。

5 不要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我们的心才清净。我们常常念,念阿弥陀佛,过几天我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还要跟这些人一般见识,那极乐世界去不成了。

6 所以常常想到我在这里作客,过几天我就走了,这个地方,好人也好,坏人也好,都好,为什么?过几天我就走了。一定要用这个态度来处世。

7 我们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在此地也很快乐——虽然是五浊恶世,我在这个地方还是很快乐,还是很自在,这就对了。

8 不管遇到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一切都随它去,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你的心是定的,顺境是定的,逆境也是定的;善缘是定的,恶缘还是定的,能真正做到如如不动,随遇而安,心境一如,你就得大自在。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