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赞戒论》讲记 作者:达真堪布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37
标题:
《赞戒论》讲记 作者: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开始讲解《赞戒论》。《赞戒论》主要讲戒律,讲清净持戒的功德。我们要成就,主要靠戒律。若是没有戒律,就不会有其他的功德。戒律是根本,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受戒,很多时候都守不住戒,是因为不明白戒律。其实,若是明白戒律,若是会受持戒律,受戒持戒本身是一种享受,受戒持戒也不难。大家若是想学佛、想成就,首先要守持戒律,这是学佛、成就不可缺少的条件。
清净的戒律是真正的如意宝。有清净的戒律,其他的功德自然而然就会在相续中产生。若是没有清净戒律的功德,相续中也不会产生其他的功德。即使有一些功德,也很快会在相续中消失,不会稳固的。现在我们这里有很多行者快要出家了,更要认识到戒律的重要性,一定要守护戒律。
在这部《赞戒论》中,著者高度赞叹了清净戒律的功德,阐述了破坏清净戒律的过患,以二者轮番阐释的方式讲解戒律。
论典命名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部《赞戒论》是以其所诠的内容来命名的。论典的作者是邬金丹增若吾,他是雪域的一位大德,是华智仁波切四大弟子之一。他有很多的功德,尤其以持戒清净而闻名雪域。他一生中律行非常圆满,所以他本身有如此殊胜的功德,所造的论典肯定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若是有清净的戒律,可以断定这个人肯定有加持。尤其邬金丹增若吾造了这部《赞戒论》,特意赞扬清净的戒律,里面肯定有更殊胜的加持,所以这部论典值得大家重视,值得大家学习。
全论分三:一、初善首义;二、中善论义;三、后善末义。
甲一(初善首义)分二:一、礼赞;二、立誓。
乙一:礼赞:
慈悲主尊一切上师知,愿速救脱非理作意途,
大德高僧无论做什么,尤其是造一些论典时,首先一定会礼拜或是赞叹上师、佛菩萨。在此处,作者首先也做顶礼,顶礼一切上师。顶礼有很多方式,此处作者主要是以祈请的方式做顶礼。祈请上师垂念,愿迅速遣除我们心灵上的非理作意。
“慈悲主尊一切上师知”:“慈悲主尊”此处指上师,十方三世一切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作为一位具德的上师、善知识,具有悲心和慈心是基本的条件,否则对众生不会有很大的利益。慈是发自内心地想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悲是发自内心地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作为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他肯定有这样的愿望。
“愿速救脱非理作意途”:众生之所以造恶业、犯戒,主要是因为心里的非理作意太多了。祈请一切具德的上师迅速垂念、加持我们,把我们从这样的歧途中解救出来,让我们立即摆脱这样一个陷阱。
“作意”就是思维、思考。非理作意就是指胡思乱想,总想这些没有用的,总想这些不该想的。“救脱”就是解救。解救我们脱离这样一个“非理作意途”。
无论在何时、何处,在大殿、禅房等任何地方,在吃饭、睡觉等任何时候,应该多想想众生的痛苦,多想想上师三宝的功德,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然后多忏悔。不要胡思乱想,想家乡,想家人,想朋友……这样想下去,慢慢就完了。为什么说祈请一切上师善知识,能够迅速得到解救,能够迅速摆脱非理作意的歧途?若是你知道自己周围有这么多的上师三宝、善神护法,你还敢胡思乱想么?的确如此,上师三宝无处不在,善神护法无处不在,哪里都有。你的小屋里怎么能没有呢?你的枕头上怎么能没有呢?他们都在垂念着你、守护着你。应该这样思维:上师三宝、善神护法都在我的身边,如果我胡思乱想或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护法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惩罚我啊?这样就能够立即停止这些非理作意。
相续中要有正知正见。在行住坐卧等任何时候,都要以正知正念来守护自己的相续,这是最安全的。你在上师、道友面前不敢非理作意,如果上师、道友不在的时候、看不见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对治力了?所以应该有轮回正见、因果正见,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相续。
一个具有正知正见的人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以什么身份,无论是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还是自己独处的时候;无论是在山上的时候,还是在山下的时候;无论是穿法衣的时候,还是没穿法衣的时候,都一样会一如既往地守持戒律。若是相续中没有正知正见,无论在哪里,都一样会造业、破戒。
如果造业、破戒了,结果会怎样?一定会遭受痛苦,因果是不会浪费的。你所造的每一个恶业成熟时,都要感受四种果报,这是不虚的。也许你造业的当下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事,是不是就没有报应了?不是!果报有现世现报、来世再报、过很多生生世世才报。立即报应的情况也有,但是少。若是造业的对境非常严重,也许会现世现报。
作为凡夫,我们现在做不到彻底不造业。但是造业也要会造,有的人连造业都不会。你既然到山上了,既然当行者了,既然出家了,应该有点约束,不该造的恶业别造,严重的恶业别造。否则,果报不堪想象。若是你所造的恶业非常严重,不仅是来世,在今生当中也会遭受报应的。
所以大家要有正知正见,知道自己到山上的目的是什么,当行者的目的是什么,出家的目的是什么!不要糊里糊涂地上山,糊里糊涂地下山;今天糊里糊涂当行者,明天又糊里糊涂地不当行者了;今天糊里糊涂地出家,过两天又还俗破戒了。这不是儿戏!你到山上来,不是找工作,不是旅游,这里是清净的道场,你在这里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是要染污自己的心灵。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要知道到这里来该做什么!若你想造业,可以去那些造业的地方。这里是坛城,是佛菩萨所在的地方;这里是道场,是学修正道的地方。这里不是游乐园,更不是休闲中心,不是造业的地方,是修法的地方!
这是一个寂静、偏僻的地方,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应该有目标吧?不是来造业的吧?也不是来破坏道场的吧?作为一个佛门弟子,要守护道场,要保护道场,不能破坏道场。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守持戒律,不应该不但自己破戒,还让他人破戒,这是什么行为?若是这样做,天地都不会容你,因为因果是不虚的,因果不会放过你!天地就是因果的天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今天破戒了,眼前看没有什么事,就以为自己逃脱了;今天造业了,“佛、上师经常说有报应,我试一试,看看有没有”,现在看暂时没什么事似的,不是没有,是你没发现!你造业的当下、犯戒的当下,相续已经被染污了,在阿赖耶中已经种下了恶的因,就等发芽结果了!
如同小孩子玩耍,觉得好玩就把石头扔到头上去了,石头没落下来的时候,觉得没有事,觉得很好玩,等落下来把头砸破了,流血了,疼了,再哭再后悔也无事无补。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人,他不会等到有报应的时候,他当下就知道完了。“我的相续已经被染污了,在阿赖耶识当中种下了恶的因,若是不及时处理,一定会发芽结果的。”他一定会立即忏悔。我们最好不造业,万一造业了,要立即忏悔,这样还有机会。一个具有正知正见的人,发现得快,知道造业的同时自己已经完了,所以会采取方法消业,想尽办法把阿赖耶识中恶的种子除掉、抹掉,这个恶业才不会发芽结果。
一个愚者则不然,他不但不知道恶果,还很得意:“没事,上师没发现;没事,同修道友没发现;没事,好像护法也不知道。”然后继续造业。业力现前的时候,像洪水一样,谁也拦不住。等报应到来的时候,你是否还像现在一样潇洒?现在先不用下地狱,只是肚子有点疼了,头有点疼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上卫生间也无法自理了。也许你会说,“不就是头疼,肚子疼么!”真正报应的时候,堕落恶趣了,投生为旁生了,每天被杀、被吃,被煮、被烤,看你是否受得了?看你是否还那么逍遥?
造恶业了就要堕入三恶道,投生为旁生算是业力、痛苦比较轻的。《动物世界》、《人间地狱》大家都看过,看看那些散居旁生、海居旁生所遭受的痛苦。其实对你们来说,根本不需要看这些光盘,你们每天逛超市的时候就能看到,甚至自己也经常参与杀、吃。现在你杀它,将来它杀你;今天你吃它,明天它吃你。这些是因果报应,地狱道、饿鬼道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
若是不立即忏悔,造业了就要遭受这样的果报。为什么造业?就是因为有这些非理作意,总想这些没有用的,总想这些不该想的。总想家乡,想家人,想这些有什么意义?所以要在相续中铲除这些非理作意,要祈请上师加持相续中具有正知正见。
唉自无始熏习邪道者,如我浊人之行心生厌。
“唉自无始熏习邪道者”:“唉”是一种感叹。我们现在没有熏习多少正道,只熏习邪道了。造恶业不用学,自然而然就造业了;犯戒不用教,自然而然就犯戒了。这是因为无始劫的熏习、串习。一会儿贪心就生起来了,一会儿嗔恨心就生起来了,一会儿嫉妒心就生起来了,一会儿傲慢心就生起来了……不知不觉地就造业了。
我们现在行善、学佛特别困难,虽然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听上师开示,但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了,还是忍受不住。稍微生起的些许善念、正见,也很难延续下去,只是一瞬间或是一分钟。一会儿妄念又起来了,一会儿邪念又起来了,一会儿又造业了……行善、在相续中生起正见、延续正见,为什么这么难?因为串习得太少了!
现在你们到山上,在这个院子里闭关,要串习什么?是善,是正念!这是机会。很多人也不是不想学,也不是不想解脱,但是没有这样的机缘,没有这样的条件。你们虽然有这个机缘、条件,但是不知道珍惜,还经常造业,想东想西。在这样一个寂静处,如此清净的坛城里,每天有善知识的引导,还有这么多同修道友的帮助,这些殊胜的机缘聚合,可以说到哪里都找不到。自己反省反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还守不住自己的三门,还造业,真的是快不可救药了!如果错过了这么难得的机会,是谁的损失?是你自己的损失。道场不缺某个人,但是你自己的损失就大了,不知道将来要遭受什么样的果报。既然我们有了这么深的师徒缘分,我真是有点舍不得,真得有点担心。
第一,真的太可惜了。这样一个清净的道场,不是谁都能来到这里学修的;这样一个法脉,不是人人都能接到、能修持的。任何机缘和条件都具备了,这是你宿世修来的福报啊,真的不容易!你一定要珍惜这个福报,不能浪费这个福报。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我们受尽了痛苦,受尽了折磨,在今生终于有了这样一个解脱甚至成就的机缘,若是擦肩而过了,真是太可惜了。
第二,你造了这么严重的罪业,若是还不忏悔,无论今生还是来世,要遭受什么样的果报啊?真的不忍心看到这样的结果。希望大家能懂一点儿思维,懂一点儿辨别,懂一点儿取舍。
我不愿意丢下任何人,也不忍心见任何人落到后面,甚至自甘堕落。但若是你实在不知道改变,实在不顾一切,那就没办法了。快要举办“百日共修”了,我在这里讲《赞戒论》是有目的的,希望大家都能清醒清醒,不要害己害他,不要造不该造的业。
“如我浊人之行心生厌”:一想到末法时期、五浊恶世的众生这些严重的习气,一想到这些所作所为,心里不知不觉就生起了厌倦心、厌离心。怎么能这样呢?为什么这样呢?没入佛门的很多众生,没有一点善根,没有什么希望,那没有办法。我们这些学佛人跟他们不一样,相续中稍微有一点善根,甚至有了这么好的机缘和条件。但是因为无始劫的串习,行为往往都是不如法的。普通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佛弟子,作为一个修行人,习气怎么还这么严重?行为怎么还如此颠倒?
著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还好一点,现在更糟糕了。若是邬金丹增诺吾看到现在的状况,也许都没法活了。真的,那个时候还稍微好一点,人们还稍微有点正知正见,还稍微有一点人情味,现在的人根本没有人味了。在现在这些学佛修行人里,大多数人根本谈不上是修行人,甚至有的比那些不学佛的人还差,所造的恶业比那些不学佛的人还严重。那个时候作为上师就开始叹气了,这个时候的上师该怎么办?真的不容易!
“浊人”指五浊恶世的人,指末法时期的人,也就是指现在的人。一想到他们这些颠倒的行为,心里真的很悲凉。邬金丹增诺吾上师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著作,里面都有如是的表达。他特别希望能一个人到山里静静地修行,他觉得众生太难度化,尤其是五浊恶世的众生,太刚强难化了,他都有点喘不过气来了。他辩才出色,在华智仁波切所有的弟子里,他是讲解第一(讲论最绝)。他宣讲了很多经论,也摄受了很多弟子,但是他经常生起厌离心。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教导。其实你们不一定能感觉得到,作为一位上师善知识也不容易。什么叫菩萨摩诃萨?若是没有一个勇敢的心,根本不可能做到。
邬金丹增诺吾戒律特别清净,在雪域藏地颇负盛名,是持戒的典范。他这样示现,是对我们的一种教导,也是对治自己的傲慢心。“我戒律太清净了,我不得了,这么多年没有犯过根本戒,基本没犯过支分戒,我多厉害啊!”戒律稍微清净的人都会有这种傲慢心,因为自己戒律清净,所以认为自己了不起。这是降伏自己的傲慢心,也是一种示现。他内心里不一定有这样的傲慢,但是我们有。所以此处要思维这些内容,祛除傲慢心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38
具相师前已受利乐源,如同珍宝璎珞美饰戒,
然换一碗豆粉许骤乐,如此严重愚昧诚可笑。
“具相师前已受利乐源”:在具足法相的上师善知识面前,我们已经受持了一切利乐的源泉——戒。
《教比丘经》中讲,“持戒最胜乐,持戒解脱道,持戒功德本,持戒成佛因。”戒律清净,才是真正的快乐。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愚痴颠倒,把稍微的刺激当成乐,这叫以苦为乐。内心实在空虚的时候,没办法解决了,就用这些方法来刺激自己。这样做不可能获得快乐,内心会更空虚。若是仔细思维,你所做的这些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利,真的是不可想象。先不说将来要堕落恶趣、遭受痛苦的这些严重后果,只说当下在精神和身体上给你带来的伤害、压力,都是不可想象的。
受戒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不要寻求这些欲望,更不要寻求这些刺激,内心自然就安乐了。若是内心有欲望,怎么能安乐呢?你们谈感情的时候、去寻找刺激的时候,内心安乐过吗?它给你带来了多少痛苦和压力?一直在患得患失的状态中度日,自己感受着折磨。而一个受戒者、一个戒律清净的人,他没有这些烦恼,他也不用追求这些欲望,更不用追求这些刺激,所以他也不会因此而变成贪心的奴隶!所以受戒是真正的快乐,大家好好受持戒律,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宰者,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更不用再去做这些奴仆的事情。
我们不能和那些普通的凡夫一样,要知道受戒是一种享受。受戒是守护自己的心灵,保护自己的身体,它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它将来给你带来的也是快乐,它是“利乐源”——暂时和究竟的快乐、利益的因缘、源泉。
在一个具德的上师面前,我们得到了如意宝般的戒体。为什么首先顶礼上师?在我们的相续中要得到戒体,也要靠上师善知识。若是没有上师善知识,怎么能得到如意宝般的戒体呢?若是没有上师的引导和窍诀,怎么能轻易、彻底地断掉相续中的这些非理作意、邪思邪念呢?在这样一个恩重如山的具德上师面前,自己很幸运地能受持戒律,能得到如是的戒体,那是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和快乐的源泉。
“如同珍宝璎珞美饰戒”:清净的戒律是最究竟、最殊胜的一种装饰。你的身上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是不能没有戒的装饰。作为一个修行人,戒的装饰如同各种珍宝做成的璎珞(项链),又珍贵,又美观,真是非常稀罕。
“然换一碗豆粉许骤乐”:但是众生愚痴,为了瞬间的快乐(实际上并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为了瞬间的刺激,就把如此珍贵而殊胜的戒体交换了。如同将一种特别珍贵的装饰换成了一碗豆粉。他不知道这是珍宝,也不知道它的珍贵,可能仅仅觉得稍微饿了,就把这个珍宝换成了一碗豆粉,这个人在世间算是最愚昧、最愚痴的人了。那是无价之宝,怎么能换一碗豆粉呢?若是家人知道了会怎么想?若是别人知道了会怎么说?同样,你将这么珍贵难得的戒体换成了一时、瞬间的所谓“快乐”,如此愚蠢的事情你都做得出来,若是你的上师知道了会怎么想?若是你的同修道友知道了会怎么说?真是太愚昧、太愚痴了!
“如此严重愚昧诚可笑”:如此珍贵的戒体,它是暂时和究竟一切利乐的来源,却因一时的冲动、一时的愚痴,将它换成了一时的刺激,这样的行为“诚可笑”。在一位佛菩萨或一位有正知正见的人的眼中,这不是一般的愚昧,不是一般的颠倒,太可笑了,太可怜了!
一切稀有增上定胜因,无垢律藏之别解脱戒,
佛说此乃佛陀与佛法,世尊悲悯此戒留人间。
“一切稀有增上定胜因”:别解脱戒是增上因和定胜因。它暂时令你获得人天功德和福德,究竟令你证悟四圣者的功德和果位。思维此句内容时,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增上因”是人天的福报和功德;“定胜因”是出世间的福报和功德,如四圣者——声闻、缘觉、菩萨、佛所具有的功德和福德。
“无垢律藏之别解脱戒”:“律藏”是经律论三藏之一。“别解脱戒”指谁受戒谁得解脱,谁不受戒谁不得解脱。“别”是各别之意。别解脱戒包括居士戒(优婆塞、优婆夷)、沙弥(尼)戒、比丘(尼)戒。
“佛说此乃佛陀与佛法”:佛在《涅槃经》里讲:“吾趋涅槃后,戒为汝导师,本师敬郑重,僧众前宣说。”佛快要圆寂的时候,众比丘非常伤心难过。这时佛说,别解脱戒既是你们的导师,也是你们的道路,以后可以拿它来引导自己,改变自己。这里说的戒指的就是别解脱戒。
“世尊悲悯此戒留人间”:佛陀悲悯众生,将别解脱戒留在了人间,留给了我们这些后学者。我们要解脱成佛,必须要依靠它,依止它,修持它,除非你不想解脱,不想成就。若你想继续轮回,继续在恶趣里感受痛苦,那就例外了。
戒有很多种,有在家戒,也有出家戒。在家戒分很多种,出家戒也分很多种。出家戒有沙弥(尼)戒、比丘(尼)戒。相对而言,沙弥(尼)戒稍微少些,比丘(尼)戒是具足戒。在家的戒律有居士五戒,这是在家的具足戒,若是你没有受持具足戒的机缘和条件,能受持其中任何一条戒也可以。
其实若根据自己的因缘受持戒律,也不难。但是在家戒和出家戒各有各的功德,各有各的成就,肯定不会一样的。若是你实在没有受持具足戒的机缘和条件,那也没办法,不能勉强。戒有根本戒和支分戒,犯戒之后还有很多清净的方法,不是再也没有机会了。若是你想改过,想重新再来,佛是慈悲的,一定会给你机会的,但是你得有这个心,这很重要。
不怕犯戒,谁都有犯戒的时候,谁都有偶尔犯错误的时候,就怕不改正错误。佛讲戒的时候,讲了三个过程。首先讲怎样获得戒体。这里有很多内容,以后我们可能还要专门更仔细地讲戒律。其次讲戒条。得到了戒体之后,要受持什么样的戒律——根本戒、支分戒等。最后讲万一破戒了,应该怎样忏悔,怎样恢复。
佛是慈悲的,佛法是圆融的,主要是你自己要有善根,要有想改过的心,任何时候都有机会。若是你一点惭愧心都没有,一点没有想改正的意识,那就没办法了。破戒了还不忏悔,做错了还不改正,佛也无能为力。如同一个孩子犯错误了,父母让他改他不改,而且一点改的意识也没有,父母也没办法。若他将来犯法进监狱、走投无路之时,父母也只能流着眼泪、跟着担心,跟着伤心罢了。虽然父母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下场,但是也没办法啊,是他自己不听话啊!
佛和上师也是一样,你不听话,不但破戒了,还不知道忏悔;不但犯错了,还不想改正,那就等着下地狱吧!等着遭受报应吧!等你将来遭受报应的时候,佛和上师只能为你流泪,为你担心;将来你堕落地狱了,感受无穷无尽痛苦的时候,佛和上师只能悲悯你,没别的办法。改变因果要靠自己,不能靠他人,他们不是见死不救,业力现前的时候,谁都无能为力。
大家多看看《百业经》。对那些破戒的众生,佛也没办法,只能带着众弟子去看,然后给众弟子讲其因缘,有时候授记“将来过了多少劫以后,会出现某尊佛,这时他才能转生为人,才能进入佛门,才有解脱的机会”。佛陀那么慈悲,要是能解决,为什么见死不救呢?还领着大家去看,是不是凑热闹啊?不是,是佛没办法啊!所以,希望大家最好不犯戒,万一犯戒了要好好忏悔!能忏悔就行!
我希望我们的道场能非常清净,没有丝毫的染污,但现在是末法时期,不可能一切如愿以偿。希望大家自觉一点,多多地忏悔!真的,这是唯一的机会。我不忍心你们因在山上犯戒而下山,我不忍心你们因造这些严重的恶业,将来遭受不可想象的果报。
现在也许我对大家的要求更严格了。以前你们都是俗家弟子,都在红尘中,我也不敢说太多,更不敢严格要求。因为众生遇到佛法不容易,走进佛门更不容易,那时我的心情是:能皈依就不错了,能学点东西就不错了。但是你们不能这样想,“刚开始也没有这么多要求啊,刚开始也没有这么严格啊,现在怎么越来越严了呢?”“太严了,我是不是要离开啊,还是早点下山吧,怕到时候犯戒。”不是!要求严是好事,说明你们已经进步了,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求得越来越严了。在你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能够不倒下去就行了,就“阿弥陀佛”了。很多人还不会走,有的人能走几步,这个时候我得看着。能走,我就高兴了;能走几步的,我希望不要倒下去。现在不一样了,有的不但会走,甚至还会跑了,就开始不老实了,到处跑——往街上跑,往县城跑。这个时候我得开始管了,不然被车撞了怎么办?遇到坏人被拐卖走了怎么办?
真的,要求严了是好事。你们现在学佛修行已经这么多年了,明白的道理也不少,我们这样一个清净的道场建起来后,你们也有发心当行者的,甚至有发心出家的。你们有进步了,可以说都已经长大了,所以要严格一点。不然这个时候犯错误,就不是小问题了。
任何时候我都不可能仅针对一两个人这样讲。我是在讲法,在讲戒律,这时你们在下面听法,自己若是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过错,应该对照,对号入座。若你能接受这样的信息,甚至能对号入座,也是件好事。在这个基础上有想改正的心,甚至能逐渐改正不足之处,就更有意义了。有的人又想多了,“你那天讲的是不是我啊?”我不知道。真的,我当时回答的就是“不知道”。你认为讲的是你就是你,你认为讲的不是你就不是你,佛法就是这样的。所以大家也不必想太多,能明白就行。
让你们明白应该怎样重视戒律,怎样重视寺院清规,这是我的任务。因为你们大多数人以前都是在红尘里,在那样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寺院的规矩,更不知道佛法里讲的戒律。现在你们想脱胎换骨,想离开红尘,想心里获得清净,我必须要讲这些。你们要明白,我不是在说你们,更不是在骂你们。我是在给你们在讲佛法,是在给你们讲戒律,这也算是一种摄受。虽然我没有什么功德,但若是你们能明白并且有所认识,这也算是一种摄受,这也是对你们的一种救度。虽然我没有功德,但佛法有功德。虽然我不能改变你们,但是佛法能改变你们。
别再愚痴,别再颠倒,不要这样糊涂。大家应该有辨别的能力,应该有取舍的能力。彼此看看,然后就开始造业了;彼此谈谈,然后又开始造业了。看一看就看出感情来了,谈一谈就谈出感情来了。什么叫感情?站在佛法的角度而言,感情都是假的。所以彼此间少看、少说话,不然没什么好处。
放下了山下的大家,却在山上建了个小家。而且什么都需要,还要有人照顾、帮助。有什么意义?放下要从心里放下。
我经常讲,现在不一样了,你们是行者,是出家人。若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情况下,互相少看,话也少一点儿好,尤其是异性之间。同性之间也还是留点距离,不要今天我吃你的,明天你吃我的;今天我借给你这个,明天你借给我那个。刚开始的时候互相都很好,过几个月、几年就出现问题了,互相又开始诽谤。不要这样,还是要留点距离。
不近不远,这是正确的。我当年在喇荣的时候,这是上师的一种教言。从此以后,我很少有朋友,自己一个人挺好的。我的那些同学们现在都是堪布、活佛,我们之间只是谈谈佛法。之所以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在辩论院里辩论。平时每天到辩论院的也一百多人,最多的时候就二百多人,各种层次的人都有。那些不经常到辩论院的人,我很少认识,更不熟悉。大家都是同修道友,不能太远;但是也不能太近,否则容易出问题。
做为一个修行人,言行举止、做人都要有自己的标准。不客气地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的同修对我的评价也是这样,我为人还是很好的,但是也不可能跟别人走得太近。我小时候和很多小la ma一起玩儿的时候,就有经验——若是太好了,有一天会出问题,会出矛盾的。
异性之间就更不用说了。在山上、在实修中心,必须严格管理。现在男众女众都已经分好区了,不要总接触,工作上也要少接触。以前我在喇荣的时候,上师也经常这样讲。喇荣是很严格的,女众和男众的生活区都是分开的。即使很多时候为了工作接触,上师都非常不满意。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戒律更重要;工作固然重要,但是表法更重要。也许你是个清净的人,对你来说没有什么,但还是要表法的。不过,是否真正清净也很难说。若是一个真正清净的人,在哪里都一样,但是这样的人很少,所以大家要注意。
也许有些人觉得,“是不是有点难啊?是不是要求得太严格啊?”不是!你们若是能这样守护清净的戒律,对你们的身心,对你们的今生来世只有帮助,没有害处。佛是慈悲的,上师是慈悲的,不可能害你。你觉得难,你觉得不容易,是你自己的业障,是你自己在颠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38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赞戒论》,《赞戒论》主要讲戒律,高度赞扬清净的戒律。讲解受持戒律的功德、破坏戒律的过患,通过这两方面轮番宣讲的方式,赞扬清净的戒律。清净的戒律就像如意宝,有戒律的基础才能产生其他的功德,否则不会产生其他的功德,所以戒律非常重要!所谓“戒定慧”,即一切功德的基础是戒,首先有清净的戒律,才有禅定,有禅定才能生起智慧。戒是基础。
前面讲的是顶礼。一个具有智慧的智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会做顶礼。在此处,著者造论典时顶礼了一切上师,有两个作用:第一,能顺利完成造论的事业;第二,后学者从这样的做法中就能判断出他是一位真正的圣者、智者。无论是顶礼佛,还是顶礼上师,都是积累资粮、消除业障的方法,能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在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所以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意义。前面已经讲过,顶礼不只是顶礼,它包含了很多内容。
甲一(初善首义)分二:一、礼赞;二、立誓。
乙二、立誓:
一位智者不会轻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誓言,即使失去生命也不会舍弃誓言。所以印藏很多大德造论典时都会立下誓言。无论是翻译,还是自己造论典,只要立下了誓言,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多的违缘障碍,也不会舍弃誓言。
立下誓言后,能完成这样的事情,能圆满这样的心愿,对自己是一种促进。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都应该观察,然后再进一步地去取舍。我们经常讲的发心就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目的。不管是出家,还是到山上修法,应该有个目标,应该立下誓言。出家本身就是一种发心,要立下这样的誓言;到山上修法本身也是一种发心,要立下这样的誓言。任何时候都要以自己所立的誓言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舍弃誓言的人就像失去灵魂的尸体一样,具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誓言不会轻易舍弃誓言。我们既然发了心,立下了誓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纵欲命难也不能灰心退步。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立下誓言的呢?
若有欲学净戒善缘者,则定欢喜闻思佛教义,
以欢喜心引出妙功德,无勤之中获得三学德。
他为什么造这部论典赞扬清净的戒律呢?因为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善根的来源,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他是为了大众能够高度重视戒律,也为了自己对此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立下誓言要造这部论典。
为什么要在此处给大家讲戒律,赞扬戒律呢?
“若有欲学净戒善缘者,则定欢喜闻思佛教义”:若喜欢并且能受持清净戒律,一定会喜欢闻思佛法的教义。
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戒律,不愿意受戒,这是个问题。不受戒不会有任何功德,因为戒是基础。就像这片大地一样,若没有大地,怎么盖房子、修路,怎么行动、生活啊?同样,若没有清净的戒律,不会有其他任何的善根,也不会有其他任何的功德。
如今,很多人不喜欢闻思佛法的意义,对佛法都没有多大的兴趣,对真理没有太多的认识。这是因为没有清净的戒律,没有出离心。有清净的戒律就应该有出离心,因为别解脱戒是有出离心摄持的。若你真正有了出离心,自然就喜欢闻思,自然就喜欢精进修持,因此自然就能解脱,能成就。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解脱,为什么不成就呢?就是因为不喜欢闻思,也不精进修持。那么怎样才能喜欢闻思,怎样才能精进地修持呢?主要是受持戒律。若是你有清净的戒律,身口意比较清净,自然就愿意闻思,自然就能修持了。你的相续中有出离心,就会对六道轮回、世间八法有厌离心,日日夜夜希求解脱。若是你要摆脱轮回、解脱,就要闻思修。明白以后,你自然就喜欢闻思,自然就喜欢修持佛法了。
“以喜欢引出妙功德,无勤之中获得三学德”:喜欢闻思,精进修持,就能引出妙功德。“妙功德”指禅定、智慧等这些功德。禅定有世间的禅定,也有出世间的禅定;智慧有世间的智慧,也有出世间的智慧。若是你有清净的戒律,有无伪的出离心,自然就喜欢闻法,自然就精进修持,不用太勤奋地修持,很快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戒定慧三学的功德。
我们的心为什么总是静不下来,为什么总是不能专注呢?就是因为没有清净的戒律,没有用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经常胡思乱想,做一些没有意义、不如法的行为,影响自己的闻思或修持。如果总是这样,怎么能精进修持呢?二者是矛盾的。非理作意就是胡思乱想,就是邪思邪见。若心里总是存有邪思邪见,怎么能产生正知正见?相续中已经装满了邪思邪见,无论白天、夜晚总是想家乡、朋友,心里有很多念头、想法,由此引发去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就无法行善积德了,还会继续轮回,继续遭受痛苦,无法从轮回、痛苦中获得解脱。
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善根的来源,一切功德的基础。有了清净的戒律,一切善根、功德自然就能圆满,所以邬金丹增诺吾在这里赞扬清净的戒律,要造这样的论典。
全论分三:一、初善首义;二、中善论义;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
我们取舍是否要受持清净戒律的时候,首先将受戒的功德和破戒(污染戒体)的过患二者做以比较,然后再去选择是否受持清净戒律。以这种方式去选择、取舍,是最可靠的。无论是受戒还是出家,如果不加辨别地跟从别人,即别人出家我也出家,别人上山我也上山,为了暂时的利益出家、上山,都没有多大意义。
作为一个修行人,任何时候都应该以上师三宝为见证者,以因果为标准。在上师三宝面前没有愧疚,在因果面前坦荡,随便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在上师三宝面前自己是清白的,在因果面前自己不心慌、有把握,就可以了。看凡夫的眼色,听凡夫的评价,是没有意义的。凡夫若是高兴了,会很夸张的表扬你、赞叹你;若是他不高兴了,又会很夸张地诽谤你、指责你。凡夫不是以因果等正确的标准来衡量、判断,而是以自己的心情或想法来判断,所以都是不可靠的。作为一个修行人,总看别人的眼色也是没有必要的。
今天听说要受戒,一哄而上都来受戒,到了明天就破戒了;今天说要出家,蜂拥而至都要出家,过了几天、几个月又都破戒了。这样不好。自己要不要受戒,要不要守护清净的戒律,要看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依此去选择判断;受戒后又破戒有很严重的过患,可以依此来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贪著恶劣女人愚痴仆,其心遭遇天魔求财物,
以贪漂泊大地如饿狗,多数不成反而冻饿死。
“贪著恶劣女人愚痴仆”:此处所讲的“恶劣女人”是针对男众讲的,如果针对女众而讲就是“恶劣男人”,无论贪男贪女都是一种愚痴。
无论是女身还是男身,都是不净的袋子,没有什么可贪的。你可以观察:皮肤拿出来你要不要?不要!肉拿出来你要不要?不要!血拿出来你要不要?不要!把内脏一个一个拿出来,你要不要?你会发现,这里没有一个是你需要的,没有一个是干净的,没有一个值得留恋、贪恋。没有什么可贪的你也贪,在非常无聊的状态中就产生了感情,在非常虚假的一个表象和状态中产生了感情。
这些感情都是假的!感情是怎样产生的?在没有经过观察的状态下产生的。喜欢和喜欢不一样,你为什么喜欢他?如果因为他有清净的戒律、广大的智慧而喜欢,这叫信心,由此产生信心是有意义、有依据的。如果因为他长得好看或说话温柔,或有钱有势。这叫贪心,这都属于是世间的。
财富是不可靠的,权力是不可靠的,即使有再多的财富,也解决不了人心灵上的问题,解决不了人的烦恼和痛苦。如果你真的跟一个有钱或有势的人走,不说来世,今生就完了,彻底完了。钱和权势都是不可靠的,是没有意义的。第一,钱财是不长久的;第二,钱财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快乐,也许给你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更多的烦恼。势力也是如此。第一,一切无常,势力是不可靠的;第二,他有势力,对你没有什么意义,不能解决你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你贪他的势力而跟着他走,也许你内心的烦恼、痛苦更多了。
所谓“说话温柔”,就更不可靠,更没有意义了,说话温柔,那是一口气,有什么呀?你通过他说话,能看出他的内心吗?说一些无聊的话题,能可靠吗?哪有温柔的话语,过几天就变了,不是骂就是打!
所谓“长得漂亮”,哪有什么漂亮的?你要仔细观察一下:把鼻子单独拿下来,漂亮不?把耳朵单独拽下来给你,你要不?把你所喜欢的眼睛的两个眼珠都给你,你要不?再去观察皮肤、肉、血、骨骼、内脏的肺、胆等,要不要?你看哪有什么漂亮的。
可见,感情属于是一种贪心,是在非常迷茫、非常愚痴的状态下产生的,没有以智慧仔细观察、判断,也根本不会观察、判断,就产生了。
“愚痴仆”指变成仆人、奴才了。女人变成男人的奴才,男人变成女人的奴才,或都变成钱财的奴才了。成家、生子,过日子。为了家庭、孩子,就像只饿狗一样,以贪心漂泊大地。为了一点点利益,不择手段地造业,吃喝嫖赌,坑蒙拐骗,在这当中,内心遭受了非常多的痛苦。不仅身体、心灵被染污、被伤害了,同时又造下很多恶业,将来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为什么地狱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是造业太多了。所以说“地狱的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天界和人间的众生犹如指甲上的微尘”,人特别稀少。也许有人会说,好象这个师父没有下过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人多得很,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你可能不知道吧?不信你到下面看看,人山人海的,一个城市里有密密麻麻的人。
人不多!仅仅一个蚁穴里蚂蚁的数目就超过了整个南瞻部洲的人数,超过了整个世界的人数。夏天我们这边有很多蚁穴,仅一个山坡上的蚁穴就多得数不胜数。蚂蚁属于旁生中的散居旁生,还有大海里的那些海居旁生,多得不计其数。蚂蚁属于旁生道的众生。其他道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地狱的众生最多,第二是饿鬼,第三才是旁生。为什么三恶道的众生这么多呢?为什么地狱里的众生这么多呢?就是造恶业的结果。下地狱太容易了,我们随时都有下地狱的可能。很多人将来都要堕落恶趣,尤其是要下地狱,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也许有些人不相信,“啊?有那么严重的地方吗?在哪里啊?”你看看,每个众生所感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报应都不一样。我们不说其他道的众生,就说人间的众生,有的遭受着病苦,有的遭受着穷苦等各种各样的痛苦。有的健康,有的不健康;有的有福报,有的没福报;有的有才智,有的没才智……都在人间,都是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感受呢?业力不同,一切都是业力的感召。我们只能看到三恶道中的旁生众生,为什么那些旁生整天都要被杀、被吃,遭遇那么悲惨呢?尤其在夏天,很多的众生被踩死、碰死,互相吞噬,这些都是它们自己的业力感招的。业力现前时,就会有这些境遇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1
“仆”指奴仆、奴隶。彼此变成奴才,男人变成女人的奴才,女人变成男人的奴才,男女变成钱财和权力的奴才,根本无法把握、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叫不自在。贪心上来了,就跟着贪心跑了,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做了,不可以做的事情也做,自己同时遭受着痛苦。贪心上来时,贪心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是它的奴才,只能跟着它跑。嗔恨心上来时,本来不想骂人就骂了,本来不想打人就打了,本来不想犯法就犯法了……这就是“愚痴仆”。
“其心遭遇天魔求财物”:总想发财,做梦都想发财,经常到外边买彩票,想中奖,这是中魔了,中的是四魔中的天魔。中魔了还能好吗?财富是修来的,你要修施舍心,舍弃自私,舍弃自己的身体。比如,服务他人,教他人知识,这都是舍。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你想发财,你喜欢拥有钱财,就要做布施。“我没有那么多钱财啊!”不用钱财,主要是修施舍心。在生活中,吃饭时先做供养,洗脸刷牙倒废水时念“嗡阿吽”施舍给恶道众生,这也是施舍。做供养、做布施不是必须要拿很多钱财。在行住坐卧中,吃喝拉撒都可以变成供养,变成布施,这样才能积累福报,才能发财。
为什么有的人能发财,有的人不能发财?这都是有因缘的。福报是修来的,不是贪来的;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有的人到处求,什么都贪,都变成贪心的奴才了!有些人找借口说“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其实,不贪也能生存。如果能生存,怎样都能生存;如果不能生存,再贪得无厌也不能生存。有的人找借口,“我工作、做生意,不是要生存么?”这和你生存有什么关系?你认真学佛,如理修行,这也是积福!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生存的方式!若是你真正放下了,真正能修行,生存是不会有问题的。
佛陀讲,那些俗家人、凡夫困难到在指甲上耕地的时候,我的这些声闻、出家人、真正跟着我学修的这些人,在生活上也不会有任何困难,不会饿死,不会冻死。谁在修行中饿死了?谁在修行中冻死了?米勒日巴当时在山上那么多年,喝的是凉水,吃的是草,但是也没有发烧感冒,也没有生病啊!现在都说“不能着凉,会感冒的”“不能吃这些,会生病的”……若是这样,米勒日巴可能到山上没几天就饿死了或者病死了。但是没有发生这些事情啊,米勒日巴成就了。不会有问题的,主要是自己放不下心态,是自己相续中有贪欲心。越贪越得不到,越贪内心的痛苦越大,所以是奴才。
“以贪心漂泊整个大地,多数不成反而冻饿死”:像饿狗一样到处找吃的、求财,变成了奴才,不择手段造了很多恶业,结果赔钱了,丢掉了工作,最后冻死了或饿死了。很多人就是在求财的过程中冻死、饿死的。
很多修行人都在森林中、在山上求法、修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已经在人间弘扬了两千五百多年,在这样一个历史长河中,没有人在求法修法的过程中冻死、饿死。而那些愚痴的奴才着求财的天魔了,到处像饿狗一样,不择手段地找这些财物、食物,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什么走投无路了?为什么走进绝望了?就是因为贪!
若是不守戒,就是这样。虽然你受戒了,但若破戒还俗了,又会变回原样。自己仔细思量一下,是否应该受戒,是否应该好好地珍惜这样一个机缘。这次讲解《赞戒论》,主要是针对行者或是快要出家的人讲的。
下面讲守持清净戒律的功德。
以法调伏自续持律士,如大圣者美名遍世故
种种无穷财富悉聚集,未寻及获少许不束缚。
“以法调伏自续持律士”: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修行人,应该以正法调伏自相续,并且能够守持清净的戒律。以法调伏自相续的人,戒律是绝对清净的。山上有这么好的机缘和条件,大家应该多学修、多思维、多对照、多对治,以法调伏自相续,这样去持戒不困难,不是一种控制,而是自自然然的。
当时主要是针对男众讲的,可能著者那时身边只有男众出家人,没有女众出家人。在藏地,女众出家人相对来说还是少。但无论是男众还是女众都一样,都要以法调伏自相续。
自然守戒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束缚。现在很多人虽然发心出家,但心里依然有很大压力,总是胡思乱想,总想那些不该想的事情,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戒是净,心里不净,就没有戒的功德。刚开始的时候要完全清净是很困难的,但是你可以用法调伏自己的相续,慢慢地就没问题了。开始的时候要控制,然后以法调伏,最后不再控制,自自然然。
“如大圣者美名遍世故”: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大圣者一样,美名传遍三界,被人们崇拜着。戒律清净的人才是人上人,戒律清净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一个戒律清净的人、一个以正知正见守护三门的人是一个大自在的人。他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才是自己命运的真正主宰!很多出家人、大德,虽然常年在山林里或住在一个小小的土房里,但是他们很自在,不需要顾虑那么多,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也不会造那么多业。他们才是自己的主人,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看书就看书,多自由啊!
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真得没有觉得孤独过。一个人在那个小屋里,非常自在。以前在喇荣的时候,自己做饭给自己,有时候觉得挺好吃,有时候觉得一般。其实,我觉得挺好,自己做自己吃,自己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很自在。
“种种财富无穷悉聚集”:种种财富躲也躲不掉。真正戒律清净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世间人的恭敬和供养。一个戒律清净的人即使住在山沟里,他的名气、名声却传遍了整个世界、整个法界!他基本上没有出过山沟,但是从四面八方来拜访他的人不计其数,人山人海;供养的财物堆积如山。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的至尊上师法王如意宝。刚开始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僧人,后来才被认定是转世。他的名气不是因为他是谁的转世而得来的,他的福报不是因为他是谁的转世而得来的,而是因为他受持清净的戒律,感召了众生,美名传遍了世界。后来说他是列绕朗巴的转世,又说他是文殊菩萨的转世。他老人家每天都用众生供养的财物供养僧人,做各种功德,但却用不完。这些名气、财产,不是他想要的,但是没办法,不要也有,这是他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
大家不是不知道,喇荣就是一个山沟,一间房子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就是一个空山谷。法王刚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这是他清净戒律的功德。我们也应该跟法王如意宝学,尽量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以佛法调伏自己的相续,好好的受持戒律,你也会像法王那样。“他是转世的,我能吗?”“他是再来的,我能吗?”到那个时候你也是再来的!到那个时候你也是转世的!所以你们发心出家,受持清净的戒律是有意义的!
在这个地方出家和在其他地方出家不一样。在这出家,我对你们每个人的要求是必须要自度度他。出家的目的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的前提条件是自己要有修有证,否则不要可能弘法利生。我以前讲过,若自己没有一定的修证就去弘法利生,也许刚开始时能欺骗几个人,能愚弄一些无知、没有智慧的人,但是一起学修一个月、一年、三年……时间久了,就开始互相诽谤、互相伤害。这不叫弘法利生,这叫破坏佛教!这叫伤害众生!我希望在这里出家的人不要有这样的。没有一定的修证,不允许弘法利生!
弘法利生的前提条件是自己有修有证,基本的条件是有清净的戒律,有无伪的慈悲心,有广大的智慧,有摄受弟子的能力。清净的戒律:沙弥有沙弥戒,比丘有比丘戒,居士有居士戒。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这都属于是别解脱戒,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菩萨戒和密乘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都有根本戒和支分戒。现在是末法时期,很难做到不犯一点错误、不犯一点戒律,但是应尽量做到不破支分戒,万一破了要立即忏悔,根本戒是绝对不允许破的。
根本戒像菜地,支分戒像菜地的围栏。我们可以到大殿前面种菜,但必须要做围栏。否则,一会儿羊、牦牛来了,会把菜吃光的。你想保护菜地,首先要保护围栏。也许有时候牦牛或是山羊来了,难免会发生碰、撞,将围栏弄出洞,抓紧维修,修好就行!犯了支分戒立即忏悔,这样才能保护根本戒,才能保护戒体。
在这里出家是有目的。大家可以相信,在朗措玛寺,在实修中心,在光明大圆满坛城出家的这些人,将来一定能弘法利生!因为我去年就讲过,不是法器的人、不该留的人是不会留下的。我不稀罕人多,哪怕有几个人也行,我要的是精华。现在刚开始,他们还是行者,还没有正式出家。我让他们当行者已经快一年了,一般半年就可以了,有的地方根本不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是我为什么让大家经历这样的过程?为什么让他们先当行者?尤其是第一批出家的人,当行者的考验期、观察期为什么延续到一年呢?这是有目的的。大家都要仔细想想,都要仔细观察观察。
过几天就要正式出家了,好多人还要继续当行者。为什么呢?我前几天一个一个问的:“快一年了,自己的心态是不是稳定了?是不是真正想好了?”若是,就登记;若不是,说明内外的机缘还不是很成熟,这样可以继续当行者。有的人选择继续当行者,这也是件好事。为什么要这样呢?必须要高度重视出家这件事。不是今天出家,明天就可以还俗的。不是今天出家,明天就可以不出家的。这也是对佛教负责任,对佛教的一种尊重!戒体是一切善根的来源,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不是儿戏!不是玩具!一定要重视,要慎重考虑!
我不稀罕人多,希望在这里出家的人都有这样的发心,都要精进修行,将来要弘法利生!所以在这里出家是有意义的,出家以后必须要好好受持戒律,这样一切都自然而然都具足。戒律清净是首要的,若戒律不清净,谈不上具有其他的功德。
有神通神变,我一点都不羡慕,一点都不觉得厉害。鬼道的众生都有神通,能穿墙,能看到外边的东西。若是没有清净的戒律,有再大的神通,有再大的神变,也不值得学习,也不值得崇拜。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崇拜神通的,是不会羡慕神变的。而一般的世人就不一样了。一说有神通:“哇!”哗啦啦都跑去看;一说能神变,“哇!肯定不得了!”都相信,都去看。听说能飞,都特别羡慕。能飞有那么值得崇拜么?那你就去崇拜鸟。鸟也会飞,你就跟鸟学,也许慢慢你也能飞!真的,神通神变什么也不是!
清净的戒律才是根本。世人都要遵守仁义道德,一个修行人如果连自己的戒律都守护不了,连自己的身口意三门都守护不了,就不要谈修行,不要谈成就了。
若是戒律清净了,就什么都有了。很多人都喜欢明星,其实有名气也没有什么可羡慕的。那些明星是最痛苦的人,他们的人生是最没有意义的。他们连一点点的自由都没有,只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下,真是痛苦。若是好好受持戒律,你的名气就大了,三界众生都知道你。
若是你有清净戒律的基础,名气就有了(有名气和有名气不一样),财富也就有了。一个智者、圣者即使有财富也不可能被束缚;而一个凡夫一旦有了财富就不自由、不自在了,还会很痛苦。在一个智者的境界里,黄金和牛粪等同,有财富也不会执着财富。而一般人若是没有放下对财富的执着,始终都是痛苦的。积财痛苦,守财痛苦,失财痛苦。真正有财了,这个人也不会自由、不会自在的。比如,守护财富的过程,心里非常痛苦。“哎呦,我怎么保护啊?”有的人把钱藏在床底下,有的人把钱捆起来扔在水池里……没办法,怕别人发现,怕别人知道。这都多痛苦啊!别人发现了、知道了,也许连命都没有了!这都是守护财富的痛苦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1
一个圣者、一个智者不积累财富,财富是自然而然来的,所以没有积累财富的痛苦,他也没有守护财富的痛苦。比如我们的上师至尊法王如意宝,将十方供养的财富每天都用来供灯。他不会积累财富的,他把这些财富都用在为众生积福上,都用在弘法利生的事业上,他没有守护财富的痛苦,也没有失财的痛苦。对他来说,黄金和牛粪等同,有一屋子的黄金相当于有一屋子的牛粪。他会留恋吗?若是我有一屋子的牛粪,我是不会留恋的。一样,此处讲的是境界。已经放下了,没有执着了,就不会受财富的影响了。有钱财和有钱财不一样,现在的世人,虽然有钱财,但始终是痛苦的。
“未寻即获少许不受缚”:不会受财富的束缚,也不会受名声的束缚。有也行,没有也行。“未寻”:即不寻找,来就来,不来就不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我经常给大家讲,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有多大福报享受多大福报。住平房,这是你的福报,满足就行了。住一般的楼房,这也是你的福报,满足就行了。能住别墅,就是这样的福报;能住皇宫或天堂,这也是福报。有多大福报享受多大福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什么缘就了什么缘,来什么就接受什么,自自然然,所以是“不受缚”。
很多修行人虽然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但是活得很自在。若是你们就无法想像了,“天啊!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我怎么生存啊?”然后开始自寻烦恼、自找痛苦。我以前在喇荣学习的时候,有时候身上有几百块钱,很多时候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但是我没为此操过心,没想过“我没法生存了,我没法生活了!”,也没因此生起过烦恼,每天都很开心。虽然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条件差一点,但是很开心。每天聆听上师的教诲,每天跟同修道友一起辩论佛法,活得很自在,过得很潇洒。其实,人内心真正的快乐和物质没有什么关系。我从小出家到现在,既穷过也富过,什么都感受过。下山弘法利生后,什么都经历过,住过别墅,开过宝马,也没决得有什么特别的。
大家应该去寻找真正的快乐,而且都能找到。“我能找到吗?我连家都没有!”“我能找到吗?我连孩子都没有!”“我能找到吗?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什么叫家?是房子还是住的地方?若是住的地方是家,我当时在喇荣时,好像花了200块钱就买了一间房子,也一样能住。“我没有人照顾,身边有个人照顾好啊!”若身边有个人,就是负担了。你不但不会快乐,反而开始痛苦了,今天吵明天闹,今天打明天骂。大家愿不愿意快乐啊?若是愿意快乐,就好好寻找快乐,快乐和这些没有关系。
下面开始要讲破戒的过患。
染上破戒过患无心者,一切圣者护法亦远离,
前有财富耗尽如水泡,精勤无义逐日渐衰损。
“染上破戒过患无心者”:破戒的人没有心,就是世人所说的没心没肺。有心的人是懂得思维的人,不懂得思维就像没有心一样。不懂得思维,有心也没有用,不起作用。若是有不起作用的心,还不如没有。破戒的同时,就染污了自己的相续,在相续中种下了恶因。若相续被染污了,就和中毒一样。你已经中毒了,开始要疼了;相续被染污了,开始要完了。破戒的同时造下了恶业,你在阿赖耶当中已经种下了恶因,种子已经种下去了,若是不及时处理,就会发芽结果。所谓的“及时处理”就是忏悔,通过忏悔都能忏除,但是你要发自内心地忏悔。你已经种因了,若是不忏悔,只能等着它发芽结果了。也许你种的恶因很严重,它长得非常快,这叫现世现报。今天种下去,也许明天就开始发芽结果。这个种子也许暂时没有发芽结果,因为因缘不同,但是它始终都会发芽结果的。
不懂得思维的人,为了一点点的利益,为了一时的冲动,破坏了戒律,染污了相续,让自己堕落恶趣,出头无期,所以叫“无心者”。《入行论》中有个比喻:以前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马拉着车在飞奔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口很嫩的青草,就不顾一切地去吃这口青草,结果车翻了,把马压死了。这匹马仅仅为了一口草,就失去了生命。我们为了一点点的利益,为了一点点相似的快乐(它不是真正的快乐),就失去了这么大的利益。马失去的是生命,我们失去的是慧命;马失去的是暂时的生命,我们失去的是永恒的生命。所以大家不要做傻事,无论在山上还是在山下,都好好地以正法调伏心相续,好好地守护清净的戒律,不会有错的。
“没事,现在的社会不是都随便了吗?”别人都造业了,你也跟着造业?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里讲,整个大地上的人都做坏事,所有的人都颠倒的时候,自己也应该保持正见,不应该造业,不应该颠倒;整个大地都遍满了坏人、恶人,自己也应该做一个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因为因果是不虚的。如果别人造业,你也要造业啊?那你也要跟着他感受痛苦。即使别人颠倒,你不能也颠倒。一个有智慧、有修行的人,即使社会再乱、人心再坏,他也不会动的,也不会变的。
“一切圣者护法亦远离”:护法也远离他,佛菩萨也远离他。因为佛菩萨也救度不了他,善神护法也护持不了他。一个具有善根和正见的人才是上师三宝的所化众生,才是善神护法所要保护的对境。破戒者已经着魔了,那些恶道的众生已经缠在他身上了,这种人很难救度,所以一切佛菩萨、善神护法都已远离了。实际上,并不是佛菩萨、善神护法远离了破戒者,而是破戒者自己远离了佛菩萨、善神护法。
“前有财富耗尽如水泡”:若是不忏悔,继续造业,之前稍微有的一点点福报、功德都会消失。
“精勤无义逐日渐衰损”:再努力、再奋斗也没有用,会逐渐衰败。清净持戒的人是从光明走进光明,或是从黑暗走进光明;破戒的人是从黑暗走进黑暗,今生来世只有痛苦没有安乐。
这是破戒的过患。我们就是要知道破戒的过患,然后去思维这些过患,才不会破戒。今天我讲了这些内容,你们应该回去思维这些,经常对照自己,才能守住戒律。否则,真的很难。在上师善知识面前还好一点,在清净的道场里还好一点,在这些同修道友身边也许好一点,但是一旦遇到了违缘障碍,还是水里的石头,没有丝毫改变。水里的石头在水里的时候,看似变颜色了、变软了,拿上来放一会儿就干了,还跟以前一模一样,也许更硬了。
下面又是讲持清净戒律的功德。
广闻具戒大士如宝藏,无勤获得世间诸众赞,
名副其实具有善缘者,衰老之时亦增欢喜心。
“广闻具戒大士如宝藏”:“广闻”是明理。“具戒”是在明理的基础上具有戒律。“如宝藏”就是如同宝藏一样,一切暂时、究竟的功德、福德应有尽有。不用再想别的了,就受持清净的戒律。
“无勤获得世间诸众赞”:众人都赞叹、称呼戒律清净的人为法王、如意宝、至尊上师、佛菩萨再来……“诸众赞”,恭敬、供养是自然的。我们的法王如意宝有成千上万的弟子,不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如意宝,真的是我们心中的如意宝。世界各地其他信徒的心我不知道,刚开始喇荣只有几千人,后来几万人……上师真的是每个人心中的太阳,每个人心中真正的如意宝!不是吹嘘!“也许肯定是再来的,也许肯定是菩萨!”也是再来也不是再来,这是大家的赞叹。我在喇荣的时候,赞扬上师的歌都堆积如山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说服力呢?为什么紧紧感召着、牵引着我们的心呢?这叫功德力,有德行的人就这样——“诸众赞”。
世间人为获得诸众赞的过程都不是无勤的。那些明星为了名气包装自己,经历了诸多苦难才出名。当明星不容易,这个过程绝对是痛苦的,绝对是严峻的考验。好多人在台上不是哭了吗?因为这个过程太艰难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是不择手段,造过无数的恶业,最终得到了一点点的荣誉或名气,但是有什么用呢?又把自己束缚了,一点自由都没有,一点快乐都没有。前辈大德说过,丝毫都不要羡慕这样的人,不能去追求、贪图这些。
“名副其实具有善缘者,衰老之时亦增欢喜心”:世人无论是富翁、名人、科学家、总统、领导,越老心里越痛苦,越接近死亡心里越恐惧。一个修行人,尤其是清净戒律的人,越老越觉得开心,越老越觉得快乐,越接近死亡、面对死亡的时候越是快乐、喜悦。因为快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是受持戒律的功德。
下面又开始讲破戒的过患。
恒时不具净戒之青年,染上破戒过患佛亦责,
世间诸众宣种种恶言,老死之时生起大悔心。
“恒时不具净戒之青年”:这里指出家后却经常破坏戒律,相续中的戒体不清净的人。
“染上破戒过患佛亦责”:染上破戒的过患,佛也呵责这个人。
在《毗奈耶经》当中,佛讲了十种破戒的过患:
一、为导师佛陀呵责。佛陀是慈悲的,但是佛陀也呵责破戒的人,佛当时要求也特别严格。佛是不会舍弃众生的,但是佛说,经常破戒的人必须要离开僧团。罪有自性罪和佛制罪,佛在没有制定佛制罪之前,也有给予原谅的时候,原谅第一次,但是若再犯第二次就必须离开僧团,甚至再也不允许迈进大殿一步。
二、诸天众称其为盗匪等以恶名呵责。诸天尊称这个破戒的人为盗匪——佛教的盗贼,诸天尊都会舍弃这个人。
三、为诸持梵净行之同参道友呵责。“持梵净行之同参道友”是指一起受戒、修行的人。若是你经常破戒,这些人都会呵责你,也应该呵责你。大家以后应该互相监督,谁要是破戒了就要呵责。诸同修道友也呵责,即使当面也许不说,背后也肯定会对你有所评价。你不要认为“没事吧,他们都不知道。”不可能不知道。华智仁波切讲过,所造的恶业瞒不了任何人,早晚会暴露的。
四、如理作意时遭自己呵责。“作意”即思维。自己如理思维时,会呵责自己:“破戒了,我怎么这么差啊!我这么愚痴啊!”若是不如理作意,不一定能呵责自己,也许还会当成是一件好事、一种成功、一种了不起的行为。
五、应理受依法呵责。真正拿正法来衡量时,也是会受到呵责的。你已经入邪道了,已经造恶业了,理应受依法呵责。
六、臭名远扬四方八隅。破戒的臭名宣扬四方八隅。四方再加四个角就是八隅,就是臭名远扬遍天下的意思。
七、不能听闻未曾听过之法。破根本戒的人要离开僧团,所以再也听不到佛陀的教法了,再也听不到未曾听到的法了,再也听不到上师未讲过的法了。其他的同修道友都能听到,只有他听不到。
八、以往曾听过之法都会忘掉。破戒后到红尘里,或者过日子,或者造业,以前所学过和修过的一些法,慢慢地都会忘掉,都会消失。
九、不生地道证悟功德。五道十地的证悟功德都无法在相续中生起。五道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十地是一地至十地。
十、于追悔莫及之中死去,死后遂入恶趣。破坏戒律的人肯定会后悔的,尤其是临终的时候会更后悔,然后在悔恨中死去,死后立即堕入恶趣。
这里主要讲的都是戒律,尤其是别解脱戒。《解脱经》讲的是根本戒,《毗奈耶经》讲的是支分戒。
大家要这样思维清净戒律的功德和破坏戒律的过患,然后选择守护戒律,这样才能守住戒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
哈!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2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赞戒论》。
这部论典主要是高度赞扬清净的戒律。著者以什么方式赞扬清净的戒律呢?主要是讲清净戒律的功德和破坏清净戒律的过患,以二者轮番交替的方式赞扬清净的戒律。
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善根的来源,也是一切功德的基础。若具有清净的戒律,禅定、智慧等其他功德自然就会在相续中产生。若没有清净的戒律,不可能在相续中产生这些功德,所以清净的戒律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受持清净的戒律,重要的是要懂得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和利益,更要知道破坏清净戒律的过患。知道了受持清净的戒律对今生来世的功德和利益之后,再去取舍就不困难了。当你想到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即无论在今生还是在来世,受持清净戒律对自己都有非常大的利益,才会甘心受持清净的戒律。当你想到破坏清净戒律的过患,即破戒后将给自己的今生来世带来不吉和痛苦,自然就能守住戒律了。若是不明理,糊里糊涂地受戒,很难守住戒律。
这里主要讲的是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和破坏清净戒律的过患,也是我们取舍的一个学处、一个法,所以大家要仔细地去研究、了解。
下面讲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
无误取舍因果持戒士,死时勇士空行做迎接,
常说善来趋入此善道,往生极乐剎土增安乐。
“无误取舍因果持戒士”:懂得因果、取舍因果,要以这种方式明明白白地受持戒律。
论典中讲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破坏清净戒律的过患,讲的就是因果。我们若是去破坏清净戒律,就是造恶业了,将来要遭受恶果;若是我们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去受持清净的戒律,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一种善根,就有善报。现在有些人也受戒,但是不懂因果,更不取舍因果,这样糊里糊涂受戒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靠、不稳定的。当某一天遇到对境、遭遇违缘的时候,一定会失败的。
“死时勇士空行做迎接”:前面讲过,清净的戒律就象如意宝。具有清净戒律的人,不仅来世自然而然就能获得荣誉、财富等等世间福报,在今生也能真正获得安乐。到临终的时候,勇士、空行、菩萨、菩萨母来迎接,给你指出一条往生的路,告诉你应该怎样去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怎样去东方现喜刹土,应该怎样去莲花生大士的剎土。自己可以选择,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想到东方现喜剎土就可以到东方现喜剎土。
戒是净。若是相续中对世间有贪着,就没有清净的戒律。若要受持清净戒律,就要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对世间的贪着断了,相续自然就清净了;相续清净了,本具的智慧自然也就显现;本具的智慧显现时,可以说到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阿弥陀佛。我们为什么无法能够获得这样一个圆满的智慧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相续中有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指对世间的贪着,所以要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受持戒律。
比如,别解脱戒的基础是出离心。虽然你受持了沙弥戒、比丘戒,但若是没有出离心的摄持,就不是别解脱戒。那什么是出离心呢?就是断掉对世间的贪着,无论是对人的贪着还是对财产的贪着,这样才有真正的别解脱戒。若有这样的别解脱戒,相续自然也就清净了;相续清净了,本具的智慧、光明自然就会显现。这时也可以说到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勇士、空行和护法都是阿弥陀佛的幻化,也是我们自心的幻化,这时你才能认识到这些,才能得到他们的迎接。若是自己的相续没有清净,即使阿弥陀佛亲自迎接,我们也很难认识到,所以我们要遣除相续中的污染,断掉对世间的贪着。
“常说善来趋入此善道”:这些勇士空行来迎接时,告诉你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应该往这走,到东方现喜剎土应该往那走。“趋入此善道”即他们非常恭敬、客气地引导你,告诉去西方极乐世界或东方现喜剎土的路。
“往生极乐剎土增安乐”:我们可以到极乐世界,往生极乐剎土增安乐。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最主要的是你要有清净的戒律。若是没有清净的戒律,对世间的贪着没有放下,临终时根本不可能放下家人、财产等,这样很难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经常强调,要放下对世间的贪着。
我们可以有愿望,但是不可以有欲望。欲望是成就最大的障碍。若是有欲望、有贪心,就不会有清净的戒律,即使表面上做的很如法,但若是内心里没有放下或断掉对世间的贪着,就没有清净的戒律。
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往生四因的其中之一是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是什么?就是出离心!断除对世间的贪恋,日日夜夜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若是只在口头上发愿“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要亲见阿弥陀佛……”,心里并没有放下对世间的贪念,那么你所说的都不是真心话,不是表里如一,还是没有放下。若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放下红尘;若是放不下红尘,怎么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放不下此岸,你怎么能到达彼岸呢?只有具有清净的戒律,才能发出这样真实的一个愿。你对世间没有贪着了,就不会留恋世间,日日夜夜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愿!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是真实的,阿弥陀佛是真心实意地想接我们,但是我们是不是真心实意地想去西方极乐世界?若是你真心实意地想去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不能脚踩两只船,否则走不了。两只船,一只指的是世间,另一只指的是出世间;一只指的是尘土,另一只指的是净土;一只指的是此岸,另一只指的是彼岸。这边你想去,那边你也想去,这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都想求生净土,都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唯一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清净的戒律。若是不受戒,没有清净的戒律,不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说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有些人就以为自己什么也不用做了,不用受戒,也不用做功德,到时候阿弥陀佛就能来接引自己,自己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行了。
阿弥陀佛有这个愿,这是真实的,但是我们有没有这个愿?愿和愿要相应,我们是否和阿弥陀佛的愿相应?阿弥陀佛想接引我们,我们真心实意地想去,这叫相应。若是阿弥陀佛想接,但是我们不想去,到时候放不下家人,放不下财产,放不下红尘,放不下世间,那你就去不了。净土和尘土就在一念之间。若是你这边放不下,就不能往生;若是你这边放下了,就能往生。那时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就是一个念,若是你这个念转不过来,心态放不下,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到达彼岸。若是心态放下了,当下就是彼岸,当下就是阿弥陀佛,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明理很重要,别糊弄自己,别欺骗自己。“我不用受戒,也不用消业积福,只念念佛号就行了,到时候就可以往生……”这是很难的。在这里讲,具有清净戒律的人到时候才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此处是以西方极乐世界做比喻的,到时候你想到哪一个世界都可以。
下面讲破坏清净戒律的过患。
未能如理取舍犯戒者,时时恐惧狰狞狱卒说,
恶劣有情趋入此劣道,杀叫声中身拖铁刺原。
“未能如理取舍犯戒者,时时恐惧狰狞狱卒说”:因为没有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所以犯戒了。若是能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是不会犯戒的。但是通过忏悔,这些罪业都能忏掉。若是没有来得及忏悔或者不忏悔,在今生要遭受很多痛苦,尤其是临终的时候,来的不是勇士和空行,而是阎罗狱卒们。他们长得非常庞大,非常丑陋、狰狞,很多人一看到就会吓得昏过去。
“恶劣有情趋入此劣道”:阎罗王会因为你在人间造的恶业太多了,而要判你到下面去,尤其是到地狱里去。来执行任务的狱卒们也会觉得,像你这样一个恶劣的坏人,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地狱,然后引导你到地狱里去。刚才是去西方世界的路,现在给你指的是下地狱的路。尽管你不想去、不喜欢去、不愿意去也没办法,他会拽着或拖着你去,令你无法反抗。
“杀叫声中身拖铁刺原”:这时你无法为自己做任何事情,在打杀的恐惧声中,被拖到“铁刺原”。地狱里到处都是炽热的铁板,上面长满炽热的铁刺,你被拖到那里面,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破戒后若是能忏悔,这些罪业都能忏掉。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不犯戒,但是做为一个学佛人、修行人,应该做到能够立即忏悔。有时候我们也许因为烦恼重、习气重,没有控制住,不知不觉地犯戒、造业了,但是过后要立即忏悔。慈悲的佛陀讲,两种人有希望解脱:一种是不造业、不犯戒的人;另一种是虽然造业、犯戒了,但是懂得反醒和忏悔的人。这两种人都有希望可以解脱,可以成就。
我们为什么每天都要修金刚萨垛除障法呢?因为金刚萨垛除障法是忏悔之王,我们通过修这个法,所有的恶业都能忏除,都能清净。大家每天修金刚萨垛除障法的时候,要具足对治力,如理如法地忏悔自己所造下的恶业、犯下的错误,这也是修行,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将来真的要遭受这些痛苦。也许你现在不一定很相信,但因果是不虚的,到时候你会后悔的,那时已经晚了,来不及了。
我们都是信佛的人,因果是佛讲的,信佛就应该相信因果,然后好好取舍因果。你犯戒、犯错、造恶业了,心里应该有一种忏悔心,有一种畏惧感。若是什么想法或感觉都没有,觉得这些很平常,那就算不上是学佛人,算不上是修行人了。佛陀说了两种有希望解脱成就的人,第一种我们没有做到,第二种我们也没有做到,那就不是修行人了,就不能解脱了。这是慈悲的佛陀亲口说的,是不会有假的,不会有错的。我们最好能做到第一种,最起码也要做到第二种,这样才有解脱的机会和希望。
其实佛法很简单,修行很简单,就是断恶行善。我们现在要立即断掉一切恶业可能做不到,但是能断掉的一定要断掉,断不掉的就要忏悔,这样慢慢也能断掉了,这叫修行。我们经常讲断恶行善,断恶了自然就行善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行善呢?因为我们没有断恶,所以没有行善。
慈悲的佛陀当时讲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就是断恶,“众善奉行”就是行善。断恶行善就是佛法,就是修行。“我是不是应该修净土宗啊,我是不是应该修禅宗啊,我是不是应该修密宗啊……”这都不重要,若是你真想学,真想修,真想解脱,真想成就,就要断恶行善,就要取舍因果,这是最重要的。你学什么法门不重要,学任何法门都一样,都是要断恶行善。
业力的感召是不可思议的。也许你会想,有那么严重吗?地狱在哪里,应该给我看看。若是你要看,业力现前的时候才能看到;业力没有现前、机缘没有成熟的时候,你是看不到的。若你真正看到了,真正亲身体会的时候,你就完了。佛在经中讲,业力现前的时候像洪水一样,谁也拦不住。不要再等了,应该在洪水还没来之前做防水,即使洪水来了也不怕。若是没有提前做准备,到时候着急也没有用,你是拦不住的。所以大家现在就要断恶行善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3
下面讲的是受戒的功德。
虽无出离发心所持戒,然后清净善缘受戒者,
将成天女围绕之天子,享受圆满五欲生极喜。
“虽无出离发心所持戒”:当相续中生起了出离心,就可以摆脱轮回,可以往生到清净刹土。在相续中没有生起出离心时,若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密乘戒,不是真正的别解脱戒,不是真正的菩萨戒,也不是真正的密乘戒,只是相似的。
“清净善愿受戒者”:虽然没有生起出离心,但是自己愿意受居士五戒、菩萨戒、沙弥戒、比丘戒。这样虽然不能摆脱轮回,不能摆脱三界,不能解脱,但是可以获得人天的福报。
“将成天女围绕之天子,享受圆满五欲生极喜”:三界里天界、天人的福报是最大的。这样的受戒者将能投生到天界,成为由天女围绕的天子,享受天界的福报和安乐。
若是没有受戒,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我们在人身难得课程中讲过,得人身的基本条件也是受世间的戒,也就是断十种恶,行十种善。有这样清净的戒律,才能获得人天的安乐。
此处指虽然没有出离心,但是若能清净地受持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来世可以投生天界,享受天界的福报。什么是“生极喜”?若按世间来讲,天人的福报是最大的。如果你实在喜欢世间的福报,就到天界里去,可以享受世间最大、最究竟的福报。
如果你有出离心的摄持,功德就更不用说了,可以摆脱三界,得到四圣者的果位——声闻、缘觉、菩萨、佛。最差也是声闻,其次是缘觉,再次是菩萨,最上面是佛。六道再加上四圣的果位,这叫十法界。你超出六道了,剩下的就是四圣的果位:声闻、缘觉、菩萨、佛,就更不得了。
下面又开始讲犯戒、破戒的过患。
二身虽未接触犯淫戒,然以贪心眼看少女行,
恐怖阎罗卒以燃烧沙,反复涂入眼中真痛苦。
“二身虽未接触犯淫戒”:虽然身体未接触,没有正式犯淫戒的根本戒。
“然以贪心眼看少女行”:这里是针对男众讲的,所以讲“看少女行”。若是针对女众而讲,就是“看少男行”。虽然没有进一步做更严重的事情,仅仅以贪心看了一眼。
你可以看,但不能以贪心看;你可以接触,但是不能以贪心接触。“菩萨不是要度化众生么?若是不看,若是不去接触,怎么去度众生呢?”也许有的人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也很正常。菩萨是要度化众生,但是要在把握自己的基础上才可以度化众生,才可以帮助他人。若是连自己都把握不住,怎么能帮助他人呢?连自己都没有站稳,怎么能搀扶别人呢?若是你自己没有站稳就去搀扶别人,就是一个结果,两个人都倒下去。所以,大家不要找借口。“我看他是为了度化他,我跟他接触是为了度化他。”不要这样度化众生。实际上这不是度化众生,这是伤害众生,这是污染众生。你可以不度化他,但是你也不能让他堕落啊!做为一个佛子,做为一个修行人,不能让他堕落啊!
“恐怖阎罗卒以燃烧沙,反复涂入眼中真痛苦”:虽然只以贪心看了一眼,将来就要下地狱。狱卒们拿着燃烧着的铁沙,反复涂入你的眼中,痛苦难忍。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所谓的“看”也是一样,若是以贪心看,还是不看好。不要看,不要接触。你自己相续清净了,真正能把握自己了,这时可以看,可以接触了,这是有过程的。
你是以什么心态看的,你是为了什么看的?主要看发心。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最了解自己。你今天可以找个借口多看一眼,也可以找个借口多接触几次,但是你躲得过一时,却躲不过因果啊!因果是不虚的,都给你记得一清二楚,到时候要遭受痛苦的是你自己。此处只讲了一种痛苦,也许还有更多的痛苦。
下文是受戒的功德。
无
论何人受持清净戒,虽无一分闻思修功德,
死时必定往生清净刹,行善无欺缘起之特法。
“无论何人受持清净戒”:佛法面前人人平等,因果面前人人平等。不分男女,不分贱贵,不分富穷,只要能受持清净的戒律。
“虽无一分闻思修功德”:真正受持清净戒律的人,不可能不闻思修。若是一个能受持清净戒律的人,即使不去闻思修也没什么,因为已经不需要了。前面讲过,只要有清净的戒律,自然就能生起禅定、智慧等其他功德,所以不需要再去闻思。即使闻思,也是一种表法。
“死时必定往生清净刹”:我们表面上看他只受持清净的戒律了,看不出他有其他闻思修的功德,但是到临终的时候,这个人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现喜刹土等清净的刹土。
若是没有清净的戒律,但是有其他闻思的功德,这个人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能不能成就?不能!戒定慧是有次第的,戒是基础,有清净的戒才会产生定,有定才会产生慧。心为什么定不下来?就是因为不清净。若是心定不下来,智慧就无法生起。先有戒,然后有定,最后再有慧。
“行善无欺缘起之特法”:受持清净的戒律,就是行善。行善就能获得善果,善有善报,这是无有欺骗的。受持了清净的戒律,有无伪的出离心,就能往生清净刹土。
有出离心的人真心实意地想摆脱轮回,他已经对世间法产生厌离心,日日夜夜求解脱,日日夜夜向往净土。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清净的戒律,这不是一般的善,而是出世间的善,这样的人临终时一定能往生。
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善根的根本,只有清净的戒律,没有其他的功德也可以,临终也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特法”。
若无净戒守护自相续,外表装作广行闻思修,
无利漂泊轮回恶趣处,具贪愚者满业受痛苦。
“若无净戒守护自相续”:如果没有以清净戒律来守护自己的心相续,相续当中没有清净的戒律,没有正知正见。
“外表装作广行闻思修”:即使在表面上非常精进、非常如法地闻法、思维、修持,他的相续也是不清净的,是被染污的。
“无利漂泊轮回恶趣处”:因此即使他再有广大的闻思修功德,也没有任何利益,还要在六道轮回中、在恶趣中遭受痛苦。
“具贪愚者满业受痛苦”:贪人贪财的当下也是痛苦,同时造业,将来出脱无期。“满业受痛苦”指要遭受这些无穷无尽的痛苦。
下面是持戒的功德。
具戒将生广大莲花中,具足相好殊胜庄严身,
享用佛法无漏甘露味,严饰种种珠宝真欢喜
。
“具戒将生广大莲花中”:具足圆满、清净戒律的人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生于大莲花中。
“具足相好殊胜庄严身”: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具足与佛相似的庄严身像——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形好等。
“享用佛法无漏甘露味”:可以听闻佛法,这时所积累的善根也是无漏的。现在我们所积累的善根是有漏的,那个时候我们所积累的善根是无漏的。
“严饰种种珠宝真欢喜”:一诞生就有各种珍宝装饰。
受持清净戒律的人死了以后,可以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当中诞生的同时就具有相好殊胜庄严身,可以享受无漏的佛法甘露,还有各种珍宝的装饰。不同于人道众生,人出生以后要等好几年才能站起来,才能走路。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清净的,到处都是圆满的。佛在经中讲,在西方极乐世界,连痛苦、烦恼的名字都听不到。
下文讲破戒的过患。
呜呼破戒烧热大地上,庞大柔嫩劣身倒栽行,
饮用难忍沸腾铜水液,各种兵器砍割真痛苦。
“呜呼”:是感叹词,感叹破戒者堕入恶趣,在地狱中所感受的痛苦太难忍受了。
“烧热大地上”:地狱中,山都是燃烧的铁山,地都是燃烧的铁地。
“庞大柔嫩劣身倒栽行”:地狱众生的身体特别庞大,比人类的身体大几十倍。因为要遭受痛苦,所以身体变得庞大,这就是业力的感召。皮肤就像新生婴儿的皮肤般柔嫩,稍微碰一下都受不了。现在我们的皮肤还稍微有一点忍受力,而地狱众生的身体既庞大又没有忍受力。身体很臭,所以是“劣身”。“倒栽行”指其身体贴到燃烧的铁地上,感受这样的痛苦。
“饮用难忍沸腾铜水液”:狱卒们将沸腾的铁汁、铜水灌在地狱众生的嘴里。
“各种兵器砍割真痛苦”:狱卒们拿着各种兵器砍、割、锯他们的身体。
一般的人,不用下到地狱里,只要靠近地狱就会死的。但是地狱的众生是不会死的,因为他们的业力还没有穷尽。比如公共厕所里的那些虫子,若是我们处在那样的环境中,很快就会死的,几分钟、几个小时就会死的,但它们是不会死的,要遭受这样的痛苦,因为业力没有穷尽,这是它们自己业力的感召。地狱的众生也一样,若是我们人类在那里肯定就会死的,但他们不会死,还要遭受痛苦,不是一年二年,不是一百年二百年,也不是几千年,而是长达数劫,无间地狱众生的寿命量甚至达一个中劫。
“我造恶业了、犯戒了,会不会堕落到那个地方去?”你现在还有机会,你可以忏悔。否则,就要下地狱。昨天讲了,地狱的众生太多了,因为下地狱太容易了。真的,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得人身真的是不容易,今生我们得到了人身,这是多生累劫中积累了福报,最终才有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了,真的就完了。
得人身不容易。地狱众生犹如整个大地的尘土,人和天人犹如指甲上的微尘,这样一对比,人没有几个,可以说根本没有人。把全世界的人都放在地狱里,然后去找一个人,找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也找不到,难道还不能判断没有人?人就这么少。因为难得,所以得人身不容易。
不要浪费如此难得的人身,闻到佛法不容易,尤其是修持正法不容易。全世界六十多亿人中,能遇到佛法、能对佛法有信仰的、真正能学修佛法的人非常少。遇到佛法的人当中,真正能修持正法、能够依清净的传承如理如法修持的人有几个?最终成就的人又有几个?所以真的不容易,大家好好思维思维。
你到山上来学修佛行,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仔细思维一下,这样的机缘真的是很难得。若是错过了,这是你自己的损失。照顾不周到,“我要下山”;有一点点不顺心,“我不来了”。你不来,这是谁的损失?你下山,这是谁的事?你学佛,是为了自己解脱。你不学,你下山,你自己不能解脱,别人没有损失。
你为什么要上山,为什么要学修佛法,自己好好想一想。得人身不容易,闻到佛法不容易,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机缘和条件不容易。有的人还挑这个挑那个的,挑禅房,“这里黑”、“这里冷”;挑斋堂,“斋堂每天都吃这个,我吃不下去。”这里已经够好的了!你们看看历代祖师们的传记,他们是怎么修行的,是怎么成就的?密勒日巴尊者住在山洞里,喝的是凉水,吃的是绿草。我们现在的学修条件与密勒日巴当时的条件相比,已经在天堂里了。
什么叫修行?就是训练自己的心,磨练自己的心,不能总跟着习气跑,不能总跟着烦恼跑,要降伏烦恼,要降伏习气。若是跟着烦恼跑,你就受不了;若是依着习气,你就适应不了。但是我们现在不能跟随业力,不能跟随烦恼,不能跟随习气,要磨练心!
什么叫降伏烦恼?什么叫降伏习气?有人说我了,嗔恨心就生起来了。若要降伏它,就要明白“这个时候说我,是在帮我消业,是在直指我的毛病。”这样才能对治嗔恨心。你没有跟着烦恼跑,你就对治它了。管家说你或者同修说你,这是指出你的毛病,是帮你消业,也是给你提供训练心态的机会。
什么叫转念,什么叫修行?会转念就是修行,不会转念不是修行。即使表面上每天都在上课、打座,但若是没有降伏烦恼,没有转念,实际上你没有修行。“我生活不习惯,我有高原反应。”然后就躺在床上,不来听法,不来上课,这又是随顺习气了。“高原反应算什么啊,这点病算什么啊,这也是对我的一种考验,我应该更坚强。”然后站起来,跑进大殿,如理如法地上课。若是这样,也许上完课你的病就好了。
汉地的水牛身上的毛特别少,忍受力特别弱,天气稍微热一点就受不了,跑到河里去;天气稍微冷一点也受不了,跑到屋里或墙边躲起来。藏地的牦牛不是这样的,它身上的毛多,热了没有事,不会跑到河里去,还是正常地吃草;冷了也没事,不会跑到屋里去。所以,大家勇敢一点,没有事。死了就死了呗!你若是有这个因缘,在哪里都躲不掉;若是没有这个因缘,到哪里也死不了。若是这个因缘到了,你也躲不掉,跑到山下去,跑回家里去,把门和窗都锁上,也没有用,该死的时候还得死。
修行人就要像个修行人的样子,稳重一点。肯定有人赞叹,也肯定有人诽谤。有人赞叹时也没什么,这边还有诽谤的;有人诽谤时也没事,这边还有赞叹的。有人不喜欢时没有事,还有其他人喜欢呢;有人喜欢时也没有什么可执着的,还有其他人讨厌呢。有的人觉得自己长得好看,这也没有什么,比你好看的人多着呢。有的人觉得自己太丑了,也没有事,比你丑的人还很多呢。应该这样调整心态。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应该经常乐呵呵的,常处在喜乐中。心里比较傲慢的时候,就向上比一比,没有什么可傲慢的;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向下比一比,信心就生起来了。保持平和、平静的心态,就是修行。
到山上来,就要磨练嘛!有高原反应,没有事。可能吃的、住的不习惯,也没有什么。有的人特别执着,必须一个人住才行,这也是一种毛病。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锻炼,一个人在山洞里也很开心,很多人在一个房间里也很开心,这样才行。一个有修行的人就是这样,和大家一起也行,自己一个人也行;在山上也行,在山下也行,怎么都行。大家到山上如法修行不容易,一定要珍惜,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好,今天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4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赞戒论》。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你可以没有其他功德,但是不能没有清净的戒律。居士有居士戒,出家众有出家戒,大家依各自的缘分受戒,然后尽量守护戒体。万一犯戒了,要立即忏悔,否则将来一定会感受恶果。
戒有根本戒和支分戒。你现在做不到不犯戒,但你能做到不犯根本戒也可以;你现在做不到不犯戒,但是能忏悔也行。不犯戒和犯戒了能忏悔,这两种人是不是没有区别?没有区别。但他们在解脱成就的速度上,会有快慢的差别。如果戒守护得好,基本不犯戒,最起码不犯根本戒,离成就就快一些,离解脱就近一些。如果经常犯戒但是能忏悔,再犯戒了再忏悔,这种人解脱成就的过程肯定是很慢的。像我们走路一样,刚迈了一步又退回去,再迈了一步又退回去……
通过忏悔,罪业能不能忏除?能忏除。现在有人说“我可不可以不受戒?”若是不受戒,你不会有其他任何功德。“那我现在做不到不犯戒,怎么办?”也许你做不到不犯戒,但你尽量别犯根本戒,犯了也可以立即忏悔,慢慢地也能改掉。所以,戒是必须要受的。
其实我们还不懂什么叫受戒,如果真正懂得了,受戒是不难的。犯戒也是有条件的,比如犯根本戒要具备四个条件,即对境、动机、行为和结果,若是这四个支分都不具备,就不会犯根本戒。若动机上没有贪心等烦恼,以善心去做,即使在表面上看是恶、是犯戒,实际上不犯戒,也有这种情况。此外,还有舍戒、开戒的时候。所以,如果真正懂得了怎样受戒,受戒也不难。现在我们就要明白这些。
在不同层次里有不同层次的戒,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因缘和自身条件来受戒。这样,受戒就不会变成你生活或生命中的一种压力。因为大乘佛法讲发心,若是你发心到位了,就没有什么难的。若是自己是真心实意地愿意受戒,就不难。如果觉得难,是因为自己发心不到位。若勉强去做,肯定有压力,肯定也会犯戒。
每个人的修行层次不同,根基不同,应该衡量自己的修行层次在哪里,根基在哪里,根据这些来受戒。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戒律,你可以自己去选择,去受持。这样就不难,就没有压力了。
下文是受戒的功德。
具戒大士庄严无量宫,十万幻化天女赞供养,
与诸佛子勇士众会中,相互研讨佛法真欢喜。
“具戒大士庄严无量宫”:“具戒大士”指以清净戒律守护相续,净化心灵的人。这样的人到临终的时候一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其他的清净剎土,在庄严无比的无量宫殿里。
“十万幻化天女赞供养”:佛菩萨幻化无数的供养天女来供养赞叹。那里没有普通的女人,都是佛菩萨化现的。“十万”是形容多,即无数的幻化。
“与诸佛子勇士众会中,相互研讨佛法真欢喜”:“佛子”:佛有身子、语子、心子,此处主要指佛的心子,也就是菩萨。在庄严的无量宫殿里,身边都是佛子,能够经常和这些菩萨一起研讨佛法,互相交流,互相分享,非常欢喜。
下面是破戒的过患。
破戒童子燃烧铁室中,为业所现恶劣罗刹食,
恐怖狱卒猛呼打杀声,受此灭头之苦有何感?
“破戒童子燃烧铁室中”:受持清净戒律的人会身处无量宫殿中,而破戒之人则会堕落在没有门窗的一个封闭的燃烧铁屋里。
“为业所现恶劣罗刹食”:若是一个受持清净戒律的人,佛菩萨化现供养天女来赞叹他。但是一个破戒之人,若没有如实如理地忏悔,因自己的业力所现,铁屋里会现出令人恐惧的罗刹来吸血吃肉,要感受这样的痛苦。他这时会不会死啊?不会的,就这样被罗刹吸血吃肉,不停地感受这样的折磨。铁屋、罗刹等都是自己的业力所现。自己相续中有这样的恶业,在恶业成熟的时候,就会显现这样的景象。
“恐怖狱卒猛呼打杀声”:狱卒们显现的都是特别恐怖的形象,周围没有别的声音,只有打杀的声音。
“受此灭头之苦有何感?”狱卒们把破戒者扔到烧的铁汁锅里,浮起来的时候,又被狱卒们摁下去。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众生也不会死,就在里面感受痛苦。这是破戒的一个过患。若是破戒、造恶业后不忏悔,就要遭受这种折磨,感受这种痛苦。
下面是受戒的功德。
具戒善士如意树园中,仅以意念享受饮食饰,
具足受用财如化乐天,听闻美鸟善说悦耳歌。
“具戒善士如意树园中”:“具戒善士”指一个具有清净戒律的人,身处如意树园中。比如在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如意树,你要什么就有什么。
“仅以意念享受饮食饰”:以意念就可以享受吃的、喝的、用的及装饰等,而且应有尽有。
“具足受用财如化乐天”:欲界有六种天界,其中之一是化乐天。那里的天人受用、财富非常圆满。此处指受持清净戒律之人就可以在如意园中享受各种受用和财富,像化乐天的天人一样,非常圆满。
“听闻美鸟善说悦耳歌”: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时就讲过,这些鸟也是佛菩萨幻化的,没有旁生道那些普通的鸟。自己愿意听的时候,这些鸟就唱佛法的歌,宣讲佛法的善说;若自己不愿意听的时候,就没有声音。
此处强调,若是你受戒了,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若是你不受戒或破戒却不忏悔,不管是今生还是来世,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如果你不守护戒律,身口意肯定不清净,肯定会造业。守戒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不造业。什么叫守戒?以正知正见守护三门。若没有以正知正见守护三门,就是造业,造业了就要感受恶果。
接下来是破戒的过患。
破戒劣人身穿利戈上,凶恶女人拥抱烧内脏,
乌鸦鹰鹫昆虫食脑髓,感受难忍苦时有何法?
“凶恶女人拥抱烧内脏”:很多破戒的人,尤其出家后没有守住根本戒的人,死了以后要投生到铁柱山。在那里会听到以前在人间自己最喜爱的人在山上呼唤自己,于是就向山上爬去,这个过程非常痛苦。爬到山上一看,哪有自己喜爱的人啊?因自己业力的显现,只有铁男或铁女抱住他的身体,火焰烧毁整个内脏。他又听见以往喜欢的人在山下呼唤自己,于是又向山下爬去。这时各种锋利的刀、矛会穿透自己的身体,痛苦至极。终于到了山下,根本没有所喜欢的人,仍然是炽热的铁女铁男抱住他,烧毁他的整个内脏。因各种业力现前,乌鸦、鹰鹫等昆虫用铁嘴啄食你,甚至吃你的脑髓,就遭受这样无穷的痛苦。
“感受难忍苦时有何法?”感受痛苦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的。也许很多人都不愿意听因果,你不愿意听也得听。佛讲的就是因果,因果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果你行善了,就能得到善果;若造恶了,就要感受恶果。
破戒就是造业,持戒就是行善,就是断恶。若是你不断恶、不行善,就谈不上学佛,佛讲的就是因果。其他所谓的神通神变、空性、无我等,外道也能讲。外道所讲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是堕落二边的。他们所讲的空性、无我和佛法里讲的空性、无我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定解宝灯论》里讲过,佛法里所讲的空性也就是缘起,所讲的缘起也就是空性,缘起和性空是双运的,二者是一体的。缘起就是因果,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指体上是空的,“因果不空”指相上是不空的,但体和相是一体的,空和不空是一个。空也不是单空,现也不是实有,现即是空,空即是现。佛主要讲的是缘起、因果,若是没有缘起,没有因果,讲空性、无我都不是正确的。这样一个无欺的因果就是缘起法,这是佛教独有的特点。如果你不懂因果,不取舍因果,就没有佛法。你若懂得因果,就懂得佛法。你真正懂得了因果,就懂得了缘起,也就懂得了空性。所以,佛法里讲的就是因果,佛让你取舍因果。有人说“我可以学别的,但是我不受戒。”这是错误的。你如果不受戒,就学不了佛法,就不会成就。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4
下面讲受戒的功德。
具缘净戒大士等流果,行善增上殊胜诸如来,
梵音赞叹右手置其顶,授记现前成佛真欢喜。
“具缘净戒大士等流果,行善增上殊胜诸如来”:受持清净的戒律就是行善,此善业的等流果是可以到清净刹土,可以亲见如来。
“梵音赞叹右手置其顶,授记现前成佛真欢喜”:如来非常尊重、恭敬你,称你是善男子(善女子),赞叹你的相续如此清净,有这么大的善根和功德。然后,摩顶授记“善男子(善女子),以你的善根将来可以在某个清净的刹土成为某尊佛”。比如授记你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为无量光佛等。
此处主要讲若受持清净的戒律,就可以生于净土,可以亲见如来,并且能获得如来的授记。若是如来授记了,你肯定能成佛。
下面又开始讲破戒的过患。
失毁戒律业重之有情,恒受毛骨悚然地狱苦,
人寿无法衡量解脱时,闻到如此怖声更忧愁。
“失毁戒律业重之有情,恒受毛骨悚然地狱苦”:失毁清净戒律的一个罪业深重的众生,恒时要感受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狱之苦。
“人寿无法衡量解脱时”:一直要感受无穷无尽、难以忍受的地狱之苦,无法用年月等人的寿命量来衡量其时间的漫长。
“闻到如此怖声更忧愁”:本来你在地狱里已经很痛苦了,然而狱卒们还会特意跟你说:“你遭受这样的痛苦,出脱无期”,因此而更加失望、痛苦,苦上加苦。
下面是讲受戒的功德。
具戒大士来世生何处,美味饮食衣饰等财物,
无勤之中自然而聚集,瞻洲纵遭饥荒亦不穷。
“具戒大士来世生何处”:具有清净戒律的的人,被称为大士、大人物。无论其来世生于何处。
“美味饮食衣饰等财物,无勤之中自然而聚集”:一个戒律清净的人,尤其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无论何时都不会因吃、穿、住、用而担忧。不用特意去找,到时候自然就有。
有的人还考虑:“我上山了,工作不要了,那生活怎么办?”、“我出家,将来生病了怎么办?身边也没有人照顾”、“我老了怎么办,谁管我?也没有孩子。”、“我没有生活来源,怎么生存啊?”……想得太多了,心态还是没有放下。若是你真正放下了,吃穿住都不会有问题的,到时候自然就会有。这都是没必要担忧的。若是真正放下了,真心想出家,还会想这些吗?如果你特别想做某件事,真心喜欢某件事,肯定不会考虑那么多,会不顾一切地去做。出家也是一样,若是你真心想出家,特别喜欢出家,特别喜欢上山,不可能想别的,只会想这件事,会想尽一切办法上山,想尽一切办法出家。若是心里想太多,那不是真心想出家的。
一个受戒的人,尤其是一个出家人,不用考虑吃穿住这些。若是生病了,有同修道友照顾你。“我的孩子都很难来照顾我,一个普通的道友能来照顾我吗?”能!若是自己命中有福报,病了、老了到时候一定会有人来照顾你。若是你命中没有这个因缘,没有这个福报,即使家里有十几个孩子也没用。你生病倒在床上的时候,也许这些孩子一个也不在身边;你临终的时候,也许一个都看不到。若是你命中有这个因缘,有这个福报,虽然你一个孩子也没有,但是到时候一样有人照顾你、关心你。
“能吗?我只念佛、只诵经就什么都有了?”是啊!我们山上的出家人,包括我都一样,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也可以说是心想事成。真的,这也是清净戒律的功德。
“瞻洲纵遭饥荒亦不穷”:即使整个南瞻部洲都遭受饥荒时,清净持戒的人也不会贫穷。佛在经中讲过,俗家人困难到在指甲上种地的时候,他的弟子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困难的,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什么都会有的。
戒律清净者的生活是不会有困难的,他是不会饿死的。若是你想出家,就不必要考虑那么多,一心学修,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就来,你想躲也躲不掉。这是受戒的功德。
下面讲破戒的过患。
破戒愚者恐怖饿鬼中,身居许多凶恶阎罗众,
具四倒识饥饿之众生,必受烧焦内脏无量苦。
“破戒愚者恐怖饿鬼中”:破戒的人也许会投生到饿鬼道。无论是看到那个地方,还是看到这些众生,心里就发慌、恐惧、害怕。饿鬼有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这里主要讲的是隐住饿鬼。隐住饿鬼有外障饿鬼、内障饿鬼、特障饿鬼三种,此处所讲的“恐怖饿鬼”是指外障饿鬼。外障饿鬼长得都特别丑,具有九种丑相。
“身居许多凶恶阎罗众”:此处所讲的是一种特障饿鬼。这种饿鬼的身体非常庞大,一个大饿鬼身上居住着无数的小饿鬼,这些小饿鬼吃着大饿鬼的肉,喝着大饿鬼的血。
“具四倒识饥饿之众生”:这也是一种外障饿鬼。这种饿鬼具有果树饮食、河水、季节、日月这四种颠倒识。他们头大腹大,但四肢、脖子都特别细,根本撑不起身体,也抬不起头。他们在远处看到那边有树荫,就奔着树荫而去,极其艰难地走到了那个地方,但是哪有树荫啊,树都干枯了,一点荫凉都没有。他特别饥渴,特别想喝水,看到远处有河流,于是花了很长时间艰难地走到了河边,但是哪有水啊,河水都干枯了。对人类而言,冬天虽然很冷,可太阳是热的;对他们而言,冬天的太阳也是凉的。对人类而言,夏天虽然很热,但月亮是凉的;对他们而言,夏天的月亮也是热的。什么都是颠倒的,他们就以这种方式感受痛苦。
“必受烧焦内脏无量苦”:这是内障饿鬼。他能找到少许的一些饮食,但是因为嘴巴特别小,脖子特别细,犹如针尖,很难吃进去。而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一到晚上就变成了火,整个内脏都会被烧毁。
造业的人、破戒的人要么会堕入地狱,遭受前面所讲的那些地狱之苦;要么会投生到饿鬼道,遭受这些痛苦。
下面又开始讲受戒的功德。
希求善道有缘诸童子,生生世世熏染戒妙香,
一切合成俱生之香气,扑鼻乐受胜过天人香。
具有清净戒律的人,其身上自然就有香味,这叫戒香。世间天然的或人工制造的任何香味,也无法与此戒妙香相比。天界肯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香味,人间的这些香味肯定无法与其相比。但是守持戒律的人所具有的妙香,已超越了天界的香味。
我们受戒时,比如受八关斋戒,为什么不能涂抹装饰呢?就是这个原因。不用涂抹,你好好受戒,身上自然就有香味,这叫戒香;不用装饰,你受戒了,相续中就有戒体,这是最殊胜的严饰。世间的任何珍宝——白金、黄金、项链、耳环等,都比不了这个戒体。有的人说:“我得抹一抹,不然太难看了。”具有清净戒律的人怎样都不难看。若相续中有清净的戒律,有戒体,自然就庄严。
下面讲破坏戒律的过患。
失毁身精明点劣缘士,多生累世沉溺不净泥,
感受浓烈臭气所逼迫,种种昆虫食身真痛苦。
“失毁身精明点劣缘士”:“身精”指身体的精华。“明点”是白明点和红明点。“劣缘士”是行恶之人。
“多生累世沉溺不净泥”:这些人会投生到畜生道,尤其是投生为类似厕所等处的含生。
“感受浓烈臭气所逼迫,种种昆虫食身真痛苦”:又脏又臭,还有各种昆虫来啄食,真痛苦啊。
破坏戒律之人第一个是堕落到地狱道,第二个是堕入饿鬼道,现在是堕入畜生道。你犯戒了,若有些因缘具足了,就会下地狱,或者投生为饿鬼,或者投生为畜生。
《赞戒论》主要是针对出家人讲的,但这次来参加百日共修的居士也算很幸运,也遇到了。一讲受戒的功德,有的人就生起了欢喜心。一讲破戒的过患,有的人就开始害怕了:“这么严重啊!我应该学还是不应该学啊?应该留在山上还是尽快跑啊?”有各种感受。其实你们是很幸运的。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一样要受戒。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的戒律。你受持清净的戒律,就有受持清净戒律的功德。你破坏戒律、戒体,也有如是的过患。若自己明白了这些,就能够正确取舍了。若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不知道是功德还是过患,不知道是行善还是在造业,糊里糊涂地受戒,又糊里糊涂地破戒,这样不好。
学佛就要明理,学佛就要如法,这非常重要。否则,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虽然你信佛了,也学佛了,但若是不如法,非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非但不会给你带来利益,反而会给你带来一些伤害和痛苦。所以说你们很幸运,能听到《赞戒论》的讲解。尽管我是针对出家人讲的,但是你们也听到了,希望你们也能认真学修。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5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讲解《赞戒论》。
以贪失坏身精一明点,聚集数亿弱小中阴身,
无法托生感受死亡苦,大悲佛子岂能不舍彼?
“以贪失坏身精一明点”:以贪心失毁体内的精气和红白明点。
“聚集数亿弱小中阴身”:很多中阴身的众生到处漂泊,想找机会托生。当有这种事情和行为时,这些众生都会聚集过来想托生。
“无法托生感受死亡苦”:但是除了一些有缘的众生可以入胎或托生外,很多众生都无法托生,因此他们会感受很多痛苦,甚至会因此而死亡。
“大悲佛子岂能不舍彼?”具有大悲心的佛子、菩萨,不可能去做这种伤害众生的事情。
虽然这次《赞戒论》主要是针对出家人讲的,但是你们在家居士也要尽量去守护自己的戒律,这样也不会有什么过错。在家有在家的戒律,出家有出家的戒律,作为一个出家人必须要彻底断除一切不净的行为。如果一个出家人犯了这种错误,有不可思议的过患,因此应当以这种理念或正念来要求自己,守护自己的相续。尤其是具有大悲心的佛子,比如我们现在都已经发过菩提心,这样的人不应该做伤害众生的事情。虽然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往往会做伤害众生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有惭愧之心,多多忏悔,最好将伤害众生的一切行为慢慢地改掉。也许很多时候我们还做不到不伤害众生,但这是目标,一定要这样要求自己。
烦恼固然很难降伏,习气也不容易改掉,但是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降伏这样的烦恼,一定要改掉这样的习性。断烦恼、改习性有过程,但是必须要改、要精进、要努力。
若有欲修捷道善缘者,为命亦须守第五堕罪,
若毁堕入金刚地狱中,解脱时亦绝无仅有矣。
“若有欲修捷道善缘者,为命亦须守第五堕罪”:成佛有远道、近道和捷径道。近道和捷径道是密乘。“善缘者”指想学密法,想修金刚乘的人。善缘者应该如保护自己的性命一样地守持第五堕罪。“第五堕罪”指密宗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五条根本戒,即失坏菩提心。密宗中所谓的红白明点,就是究竟的菩提心。我们不仅不能失坏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更不能失坏究竟的菩提心,就是红白明点。修密法、修金刚乘的人,更应该守护这样清净的戒律。
现在很多人认为修禅宗、修密宗的人不用受戒,怎么都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密宗持戒更严,戒律更多。以前阿底峡尊者讲过,他入小乘受持别解脱戒的时候,从来没有犯过戒。入大乘受菩萨戒的时候,虽然也犯戒,但是他都立即忏悔了,从没有让堕罪和相续一起过夜。但是入密乘受持密乘戒以后,所犯的戒律太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密宗要求更严,戒律更多,有成千上万条戒律。入密乘不是很容易的,但若是有修显宗的基础,入密就不难了。若是没有基础而直接入密乘,会很难。
但是现在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密法,所谓了解密法或修持密法的人根本不懂密法,也根本没有修持密法,若是以这些人的行为来衡量密乘,并说三道四、诽谤密法,这是不合理的。很多所谓修密法的人,只会念几个咒语,就开始说自己修密法了,说修密宗不用受戒,可以随便……杀盗淫妄酒什么都做。这是密法的盗贼!
如果你想评论密法,首先应该了解密法,在了解的基础上,若是有不应理、不如法之处,你可以去进行这样的遮破或诽谤。但是在你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地评价、判断。法是法,人是人,佛讲“依法不依人”。如果通过对佛法的研究、对法门的研究,你认为佛法或某法门有问题,你可以提出。但是你不能因为修这个法的人有问题而说这个法是错误的。
失坏明点之第五堕罪,也就是失坏菩提心,这是犯密乘根本戒的,这种人一定要堕落金刚地狱的。
“若毁堕入金刚地狱中,解脱时亦绝无仅有矣”:显宗里讲的最惨烈的地狱是无间地狱,密宗里讲的最惨烈的地狱是金刚地狱。若是失毁誓言,没来得及忏悔,恶业没有清净,死后就要堕入金刚地狱。在金刚地狱里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根本没有解脱的时候。
若失所依甘露月明点,则失能依双运智慧故,
障碍证悟产生众罪业,金刚持众亦应舍弃彼。
“若失所依甘露月明点,则失能依双运智慧故”:失坏所依明点就是失坏能依双运这样一个智慧。“甘露月明点”指洁月般的白明点,这主要针对男众而讲的。对于女众而言,就是红明点。“双运智慧”就是二谛双运的智慧,究竟的智慧。
所依明点它本身就是一个明分,若是失坏了明分,空分也就没有了。没有明分,没有空分,双运的法界也就不存在了。二者是能依和所依的关系,你失坏了所依,实际就会失坏这样一个能依智慧。犹如一桶水,你把桶摔坏了,里面的水自然就会流出去,不可能留存下来。
“障碍证悟产生众罪业”:你失坏了这样的明点,无法在相续中生起能依的双运智慧,不仅障碍证悟,同时也会产生种种非常严重的罪业。
“金刚持众亦应舍弃彼”:修密宗金刚乘的人,应该舍弃、放弃、断掉这样的行为。
精进修持智慧密道时,若失细微明点芝麻许,
则毁众多身界空行城,彼人丧命具有极大罪。
“精进修持智慧密道时”:智慧灌顶和秘密灌顶属于四种灌顶,这都是无上瑜伽,属于内密。修无上瑜伽的人更不能失坏红白明点。
“若失细微明点芝麻许”:如果失坏犹如芝麻许的明点。
“则毁众多身界空行城”:密宗里讲五蕴就是五方佛,五大就是五方佛母。白明点都是佛,红明点都是佛母;自心是佛,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坛城;脉、风都是佛菩萨,毛发都是空行护法。失坏明点就是失坏佛的坛城,失坏上师佛菩萨的生命。若不去忏悔,就有极大的过患。
“彼人丧命具有极大罪”:失坏佛菩萨的生命有极大的罪过。
在密宗里,境界不同,认识也不同。一般而言,认为众生就是众生,蚂蚁就是蚂蚁,杀一个众生就是杀一个众生,杀一只蚂蚁就是杀一只蚂蚁。菩萨乘中讲,众生都是宿世的父母,因此杀蚂蚁也是杀父母。密宗则强调清净观,一切都是佛菩萨,因此杀一只蚂蚁也就是杀一尊佛菩萨,过患非常大。
何时通达实相大净等,具足无念无漏之戒律,
五轮之风明点自在时,尚需解开脉结之助缘。
“何时通达实相大净等”:通过显宗的修法证悟了大空性,才能进入密乘,这时密乘里讲的是大光明。“大净等”是三清净、四平等的境界。
“具足无念无漏之戒律”:当达到这样的境界的时候,所有的分别念都消失了,不持戒而持戒,这时是“无漏之戒律”。
“五轮之风明点自在时”:二脉之风通过中脉进入五轮:顶轮、喉轮、心轮、脐轮、密轮,这些脉轮里的风都变成了智慧风,这时候就会自在明点。修气脉明点就是这个,自在明点就是自在菩提心,这是究竟意义上的菩提心。
“尚需解开脉结之助缘”:这时虽然自在了明点,但是身上一些细微的脉结还没有打开,还需要靠业手印瑜伽这种助缘。这不是普通的男女结合,而是智慧和平等,方便和智慧双运的一个殊胜的妙道。密宗佛像也有双身相,这都是表法,即现和空要双运,明和空要双运,智慧和方便要双运修。它说明一种道理,表示一种真理,不是普通男女结合的行为。
自现觉性萨垛事业者,无贪不变法性大乐源,
清净分别喻义光明智,捷径密宗善巧稀有道。
“自现觉性萨垛事业者”:“萨垛”是菩萨的意思,密宗里讲四种大事业,所有做事业者就是菩萨。自然显现本具觉性的时候,由真正的菩萨来进行四大事业。
“无贪不变法性大乐源”:这时不是贪心,显现本具的大乐。“不变法性大乐源”就是本具的大乐。
“清净分别喻义光明智”:“清净分别”指所有的分别念、戏论都没有了。“喻义光明智”,密宗里讲喻光明智慧和义光明智慧。这时断掉了所有的分别念,显现喻光明和义光明两种智慧。
“捷径密宗善巧稀有道”:密宗里有很多善巧方便的修法,也有稀有难得的妙道,通过这些立即就能铲除业障,积累、圆满资粮,使本具的光明、智慧以及殊胜的境界、正道立即现前。
贪执自净双运义光明,非为作意圣道之正行,
若无解开脉结等功德,空乐觉受模糊乃伺察。
“贪执自净双运义光明,非为作意圣道之正行”:普通的贪执会自然清净,显现现空、明空双运等究竟意义上的光明。它已经远离言思,远离分别,不是作意。这是真正的正行。
“若无解开脉结等功德,空乐觉受模糊乃伺察”:若无解开体内这些细微的脉结的功德(密宗里有解开的方法),暂时的空乐无二之觉受还不是真正的空乐觉受。这种状态是一种作意和分别,不是远离分别的真正的究竟的智慧。
吾虽无有证悟顶乘智,成就师前聆听胜密法,
纵知辨法非法之密要,泄露教言因故不欲说。
“吾虽无有证悟顶乘智”:“顶乘智”就是密宗里讲的究竟智慧,尤其是无上瑜伽里讲的双运智慧。“吾”指作者邬金丹增诺吾。当时在雪域藏地,他是一位最有名气的戒律清净的成就者,但是他非常谦虚。每位大德都有这样不共的功德,他在此处也有这样一个谦虚的态度。他说自己虽然没有证悟双运的智慧,但是他所依止的上师都是成就密法的大德,自己在他们面前聆听过殊胜密法,因此有辨知的能力,能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密法。他的意思是,在此处他不想讲太多密宗甚深的教法,因为他怕泄露教言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5
其实什么法都是这样,比如我们讲大乘空性时,也是必须在有缘的众生面前讲。如果给修小乘法的人讲菩提心,尤其是讲大空性,也许他们根本不可能接受,这样对他们只有害没有利。密宗里讲的一切清净平等的境界,也不能随便在哪儿都宣讲,否则也会泄露密法。若众生不是这个法的法器,就不能讲,讲了只有害没有利。
呜呼我与如我浊世众,诚心向法寥若晨星故,
不作无聊之事当利众,反复内观审察极重要。
“呜呼我与如我浊世众”:“呜呼”是感叹,是一种悲哀的语气。他悲哀什么呢?悲哀自己,还有悲哀和他一样的众生——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五浊众生。
“诚心向法寥若晨星故”:白天我们几乎看不到星星。以此喻指诚心诚意稀罕正法的人非常稀少。
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五浊众生不是诚心诚意向法,到这里看看,到那里看看;到这学学,到那学学……飘忽不定,没有真正的希求正法之心。只在意学修条件怎么样?管得严不严?若条件好、管得松点,就想学。这几天在讲戒律,一听到戒律的过患,就觉得要求太严了、太过分了,就想离开。若是再深入地讲,就接受不了,动摇了……这种人不是真心求法的。真心求法的人会不顾一切!即使生活再困难,条件再恶劣,也不会顾虑这些;即使师父、上师对他要求再严格,他也不可能舍弃这样一个机会。末法时期,真正希求正法的人很少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跟着别人跑。别人说好就来,别人说不好就跑了。
“不作无聊之事当利众”:虽然你没有犯严重的罪业,但总是跟别人聊天,给家里打电话,要么跑到这边,要么跑到那边,做这些无聊的事。若是真正想解脱,想成就,值遇这么好的机缘、条件的时候,应该像美女头上燃火,懦夫怀里钻蛇一般地急迫修学。一位自认为很美的人头发燃火了,她不可能等待,让火在头上烧一会儿,然后再去熄灭它,不可能!她会立即想办法灭火。一位胆小的懦夫怀里突然钻进蛇,他不可能等,而是会立即跳起来撒腿就跑。一位真正稀求正法、稀求解脱的人,就应该这样精进修行。
不要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总打电话干什么?虽然上山了,参加百日共修了,还总是放不下这个电话,每天都往家里打电话,安排这个事那个事,这都是无聊之事,别做这些事!
“当利众”,此处的“众”在原文中是“自”。
“反复内观审察极重要”:若是真正想利益自己,应该“反复内观审察”。表面上的工作不重要,把这些无聊的事情都统统放下,多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是邪还是正,然后去纠正,保持善念,保持正念。当有邪念、恶念的时候,应立即对治,不让它发芽结果,不让它长大,小的时候还可以对治,长大了就无法对治了。
所谓的“内观”就是观察内心,观察自相续,观察起心动念。真正想解脱、想成就、想圆满,应该反复内观、审察,这是极其重要的。念佛要念心,修行要修心。修行就是改变、转变。尽量要表里如一,尽量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尽量要调整自己的内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以前有位大德,他没有做那么多,就是以正法、佛法观察自己的内心,起一个恶念时就放一颗黑豆,起一个善念时就放一颗白豆。刚开始时全是黑豆,没有白豆,慢慢修正,后来全是白豆,没有黑豆,这时他成就了、圆满了。
内心唯求今生之美名,外表虽现善妙亦希忧。
“内心唯求今生之美名”:内心只为求今生的利益——名誉、财富等。现在很多人出家是为了今生的利益,修行也是为了今生的利益。只求今生的名誉、财富等世间八法,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外表虽现善妙亦希忧”:“希”是欢喜。“希忧”,就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患得患失。尽管外表上装得很庄严,很如法,很善良,很精进,走路都好像不会走一样,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特别精进,特别清净。但是内心里只求今生的利益。出家就是为了能得到供养,学修佛法就为了宣扬自己或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世间利益,不是为了弘法利生。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装得很好,但心里都是患得患失。有人表扬时,就高兴;有人诽谤时,就伤心;有人供养时,心里就舒服、就欢喜;稍微有一点点对境,对方不太恭敬,甚至没有供养时,心里就忧伤。这样出家是没有意义的,这样修行是没有意义的。
虽与美女朝夕共相处,若思无欺因果不束缚,
否则外相虽装守持戒,然被时境外缘所转变。
“虽与美女朝夕共相处,若思无欺因果不束缚”。此处讲的是“美女”,这是针对男众讲的。若针对女众讲,就不是美女了,是“帅哥”吧。虽然吃喝玩乐都在一起,但是也不会造业。因为相续中已经有正知正见了。什么叫正知正见?就是懂得因果,深信因果。以因果正见来守护自己相续的人,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情,他能把握自己。“哎呀,不行了,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接触的太多了……”你可以允许自己,但因果不会允许你的。你若是造业,就要感受痛苦。
一个具有正知正见的人在哪里都一样,若是没有正知正见就会造业。这里主要讲的是正知正见,应该懂得因果,应该深信因果。若是懂得因果,深信因果,对境再大也没有事。
这几天我们为什么要讲《赞戒论》呢?这里讲的是受戒的功德、破坏戒律的过患,就是因果。受戒叫行善,破戒叫造业。若是能受戒,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会得到善报,会有很多的福报与功德。但是若破戒了,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都会得到恶报,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你若是明白了、深信了,无论你是否穿法衣,无论在哪里——在山上还是在山下,都一样能守护戒律,都能保持清净,这是最重要的。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自心清净,自身干净就行。说什么的都有,这都不重要,这只是别人的看法或是说说而已,主要是自己在因果面前清白,在上师三宝面前无愧。做为一个修行人,应该这样要求自己。对我而言,我的见证者是上师三宝,在他们面前我心里无愧就行了;我的标准是因果,在因果面前坦荡、能过得去就行了。
若是你懂得思维因果不虚,不可能被贪心、欲望束缚。若是你被贪心、欲望束缚了,就会无法控制,一定会犯戒的。若是没有被贪心、被欲望束缚,你是自在的。我们犯戒是因为烦恼,我们变成了烦恼的奴才。贪心一上来就犯戒了,贪心一上来就造恶业了。若是没有生起贪心,就不可能造业。当贪嗔痴慢疑一生起来时,我们就没办法了,就要造业,就要犯戒。在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没有生起来的时候,在没有五毒烦恼的束缚的时候,我们是自由的,不可能做这些事情。虽然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但是没有被欲望束缚,没有被贪心束缚,所以你是自在的,不会犯错误的。
“否则外相虽装守持戒,然被时境外缘所转变”:否则虽然在外相、表面上装着守持戒律,但是因为内心里没有正知正见,一旦遇到对境时就露馅了,就会犯戒犯错。
虽然出家了,虽然表面上很清净,“我在守持戒律”,“我是出家人,我是法师”,看着很清净。若是相续中没有正知正见,虽然暂时在外表上装得很精进、很清净,但是一遇到对境的时候,还是凡夫。如同水里的石头,看着好像有了变化,拿上来一会儿就干巴了,和以前一模一样,一点变化都没有。
故当再三思维来世业,坚定誓言不为外缘害。
应当再三思维因果利害,思维若是破戒了,今生来世会遭受什么样的痛苦;若是守护住了戒律,今生来世会得到什么样的功德和利益。与此同时,自己内心的誓言也就更坚定、更稳固。这样的人不会被外缘转变,也不会受到外缘损害。即使外缘来了,也不会有事。否则,就会被转变,无法能够守住戒律,就会受到损害。
然亦会遭恶魔之危害,恒以恭敬清净之信心,
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
真的,得人身不容易,闻到佛法不容易,能够这样守戒、修行,都不容易。守戒越清净,修行越精进,也许违缘越多。慈悲的佛陀快要成道的时候,那些鬼神恶魔都来阻碍,不让他成道,但是却没能障碍得了。
现在有人说:“我原来挺好的,学佛以后怎么越来越不好了呢?我原先是个很善良、不会造恶业的一个人,怎么学佛以后越来越恶劣,越来越不像话了呢?”然后就开始动心,甚至灰心了,这也是一种魔,也是“遭恶魔危害”。
不是你学佛以后越来越不好了,是你学佛以后才发现了自己这些不好的地方。以前你总认为自己挺好、挺善良的,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以前你总是维护自己,赞扬自己:“我这个人很善良,从小就不会造恶业,从来没有对不起过别人,怎么别人还这样对我呢?”心里很委屈……这不是事实。以前你有点太重视自己了,在你的心目中,自己的位置太高了,太完美了。现在学修佛法后,拿佛法里讲的善恶标准一衡量,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坏啊,这是进步。你现在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件好事。我们有一句法语: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成就。自私自傲都是要彻底放下、断掉的。我们以前都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太自傲了,总把自己看得非常完美。学佛人不能自傲,学佛人不能自私。
有的人稍微懂点佛理,稍微掌握一点知识,就很傲慢,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了,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了,这也是一种魔,也是着魔。现在有很多人打电话过来问我,“师父啊,我好像有几个证量,我想确认确认。”你的证量还用我来确认吗?这说明这种人还是什么也不懂。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6 16:46
在修行中,遭受恶魔的危害也是各种各样的。尤其是稍微精进一点的时候,也许障碍违缘更多。那怎么办?
“恒以恭敬清净之信心,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恒时”指不是一天两天。我们念《金刚七句祈祷文》已经有三四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重视,都挺精进的。现在大家却好像都圆满、成就了似的,不念了,也不是很重视了。即使你圆满了,也应该为众生念,因为很多众生还没有圆满。祈祷不应该是一时,而应该是恒时。
恒时以特别虔诚、恭敬的心猛厉祈祷莲花生大士。阿弥陀佛为什么幻化成莲花生大士?就是为了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末法时期的众生邪思邪见太重了,魔力太严重了,所以阿弥陀佛特意幻化莲花生大士。
“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若是能猛厉、一心祈祷莲花生大士,在一切违缘、zai 难当中都能胜利。莲花生大士亲口说的,若是能诚心祈祷我,没有遣不除的障碍,没有消不了的违缘。一切违缘障碍都能消除,一切违缘障碍都能遣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再多的磨难、违缘或障碍,也不可能将你转变,你就能胜利。所以要一心祈祷莲花生大士,恒时祈祷,即每天、每个小时、每分钟都要祈祷莲花生大士。
若于殊胜佛法起信心,仅剃头发披红黄僧衣,
果报现后善因得增长,经说种种善聚妙功德。
“若于殊胜佛法起信心”:此处讲的是出家的功德。出家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饱穿暖,不是为了安度晚年。出家是因为对正法生起了信心。“哎哟!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太殊胜了;哎哟!佛法太殊胜了;哎哟!能出家修行太有福报了。”觉得出家殊胜、稀有,非常欢喜。
“仅剃头发披红黄僧衣”:即使没有其他太多闻法修行的功德,而仅仅是把头发剃了,穿上红黄 se的僧衣。
“果报现后善因得增长”:“现”是现世今生。“后”是来世来生。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一切善因善法都能增长。
“经说种种善聚妙功德”:佛在经中说,这样的人的所有的善根和功德自然而然慢慢都会圆满。
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真正的信心,仅仅剃掉头发、穿上僧衣,今生来世的一切善因、善根都能增长,种种善根、功德都会逐渐圆满。可见,仅剃掉头发、穿上法衣的功德也是不得了。
往昔受持如海圆满戒,浊世一日受持一分戒,
佛说此德较前更殊胜,欲善之人何不勤持戒?
“往昔受持如海圆满戒,浊世一日受持一分戒”:“往昔”指圆满时期或正法时期,比如佛在世的时候。“如海”形容多的意思。“圆满戒”如别解脱戒、比丘(尼)戒是圆满戒,是具足戒。在圆满时期或正法时期,于一生一世中受持比丘(尼)戒,不如在末法时期五浊恶世时受持一分戒。我现在为什么要求大家多受持八关斋戒,也是这个原因。
“佛说此功德较前更殊胜”:在圆满时期受持一生一世的具足戒,不如在末法时期,在一日一夜中受持一分戒。比如不杀生,谁都做得到,但是大家都不懂受戒的功德,都不会受戒。一说受戒就找借口:“我现在可不行”。就是想造业,没有别的意思;就想多造业,看看上山能不能造业,也许到山上也能造业
“欲善之人何不勤持戒”:“欲善之人”就是喜欢善法的人,真心想修善根的人。“何不勤持戒?”为什么不精进勤奋地受持戒律呢?应该勤奋、精进地受持戒律。末法时期受戒,功德太大了,意义太大了。哪怕受持一日一夜的戒律,哪怕受持一条戒,功德也不可思议。所以喜欢善根的人,不应该对受戒生起厌烦心,不应该一讲受戒就不想听了,若是听都不愿意听,就更不用说受戒了。喜欢善法、喜欢修善根的人不可能不精进、勤奋地受持戒律。
具戒之士足下践踏尘,梵天帝释为供亦顶戴,
有智之士为何不应令,美名飞幡飘扬三有界。
“具戒之士足下践踏尘,梵天帝释为供亦顶戴”:此处讲的也是出家人受戒的功德。“具戒之士”是受持戒律且戒律清净的人。具戒者走路的时候,脚下踩踏的微尘、土尘,梵天王、帝释王等都顶在头上,供起来。
在世间来说,梵天王、帝释王地位最高,名气最大,是最有势力的,神通神变也是不得了。但是他们都没有受持清净戒律,都被欲望束缚着,所以出家人走路的时候,足下的尘土、微尘,梵天王、帝释王都会顶戴供养,因为这个人的功德太大了。梵天王和帝释王最起码也有一点正知正见,他们知道持戒的人不得了,持戒的功德不得了。
现在人间很多凡夫没有这样的分辨能力,他们也不知道出家有那么大功德,受戒有那么大的功德。不用说出家人走过的土,连出家人人活生生地走过来,他们也不一定能感觉到殊胜,这是他们愚痴,是他们的问题。梵天王、帝释王虽然还是凡夫,但是他们也有点分辨能力,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他们不羡慕有钱的人,他们有数不清的财富;他们不羡慕有权的人,他们有无上的权力。即使世界级的明星来了,他们都不可能羡慕,也许看都不会看。即使世间的国王、总统来了,他们也根本不可能看。世界级富翁和梵天王、帝释王相比,他们还是穷光蛋,所以梵天王、帝释王是不会羡慕这些人的。若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一个戒律清净的人来了,他们就会心服口服。“哎呦!我还没出家呢,这个清净的戒律我没有。”他们知道持戒的功德大,开始羡慕了、恭敬了。也许他们心里很惭愧,不敢直接与你打交道,你走过去了,就把你踩踏过的土拿过来,然后顶在头上,供起来,因为功德太大了。你看出家的功德多大啊!
“有智之士为何不应令,美名飞幡飘扬三有界”:真正的出家人、清净戒律的人,他的美名会传扬整个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可以说人界、龙界、天界。三界的众生都知道,这个人了不起,不得了。
“不对吧,世上清净戒律的人肯定有,但是好像我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是因为无明。无明的人就像个盲人,不算!具有智慧之眼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他们才能看到,那些盲人看不到。今天阳光这么足,一个盲人看不到,这不是阳光的问题,这是盲人的问题,他自己眼睛有毛病。同理,凡夫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智慧之眼,所以看不到。这不是出家人的问题,也不是清净戒律的问题,是凡夫的问题。无论在天界、人界还是在龙界,无论在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具有智慧的众生都能看到,具有智慧的人都会羡慕,都会赞叹。
你要有正知正见,佛法里讲的是真理,佛法里讲的是智慧,大家应该有这样的接受能力,否则就会生起邪见。好,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7 16:33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赞戒论》。
呜呼多数如我随魔转,佛法作证虽说善妙法,
不喜视敌于此生厌离,故我欢喜独自居静处。
“呜呼多数如我随魔转”:“呜呼”是一种悲哀的语气。因为什么而悲哀呢?丹增诺吾说现在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随着魔转。其实邬金丹增诺吾上师是一位真正的成就者,他是在说我们,也是在教导我们。
“佛法作证虽说善妙法”:邬金丹增诺吾上师经常宣讲佛法,在华智仁波切所有的弟子当中是讲法第一。“佛法作证”,他也是以教证、理证,以佛的教言,以上师的窍诀给大家宣讲妙法的。
“不喜视敌于此生厌离”:但是,众生都不知道珍惜,对佛法、对正法没有欢喜心,都不愿意听,都不愿意接受,还把佛法视为敌人。
邬金丹增诺吾上师的意思是:他经常以佛的教言给大家宣讲一些甚深的法义,讲一些道理,但是没有人听,大多数人都随着魔转。
闻法、修法要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要有急迫感,要有欢喜心。现在的众生没有这种欢喜心,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如果讲一些神通之类的糊弄人的话题,似乎更愿意听一些。或者讲大中观、大圆满这些所谓的高深的法义,虽然他们也不知道殊胜之处在哪里,但是因为是“高深”的,因此就觉得殊胜,就比较愿意听,比较愿意接受。若是讲真正基础的修法,尤其是无常、轮回、因果等四外加行的内容,就都不爱听,不愿意接受。这几天我们讲戒律,讲持戒的功德、破戒的过患,都不爱听,都认为难。
“故我欢喜独自居静处”:因此我愿意一个人在寂静处精进地修行。作者为什么以这种语气说这样的话呢?可能他当时看到众生都不愿意听,不愿意接受这些实实在在的修法内容,就感叹,然后心生厌离。
现在也是,虽然上师善知识们都是以佛的教言而宣讲道理、真理,但是没有人听,都不愿意听,没有欢喜心,甚至视为敌人一样,根本不愿意理睬,也根本不愿意接受。
邬金丹增诺吾上师当时在石渠等地区讲法,讲法环境比现在强。那时的人没有现在的人那么复杂,现在的人和那时的人相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若是他现在还在世,看到现在众生的行为,他肯定就没法呆了。所以,别让善知识们生起厌离心,学修应该精进一点,认真一点,尤其是讲实实在在的修法的时候,更应该有欢喜心。
然而如心慈爱二轨友,为守誓言之故劝我说,
破戒过患持戒之功德,是故随意略言书此理。
“然而如心慈爱二轨友”:“二轨”指人规——仁义道德,佛规——佛法。作者不是很想写这些论典,认为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可能是有一位如心般的慈爱道友向他祈请,他与作者在仁义道德和佛法方面都比较有共同话题。
“为守誓言之故劝我说,破戒过患持戒之功德”:为了有缘众生能守护自己的誓言,能如法地守戒,因此这位慈爱道友劝请邬金丹增诺吾上师,一定要以破戒的过患和持戒的功德为内容写一部论典。
为什么祈请他写这样的一部著作?当时在整个雪域藏地,邬金丹增诺吾上师是最有名的一位戒律清净之人,所以当时他们可能祈请他写一部这样的论典。其意义是为教导众生。尤其若是戒律清净的人写此论典,里面肯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加持。
“是故随意略言书此理”:所以他也不好意思推辞,随意宣说了这些道理,促成了这部论典。
当时他心里已经生起了厌离心,原本不想讲太多,更不想写这些东西。但是因为道友或弟子的祈请而写了这本书。
然如我等往昔业所感,纵未违犯圆之根本罪,
未守令圣欢喜之净戒,放逸贪心累世之恶习。
我等众生往昔造的业太多了,因业力的所感,虽然没有犯具足四种支分的根本戒,但是一生当中也没有守住令圣人(佛菩萨)欢喜的清净戒律。很多的时候难免放逸,起贪心等烦恼,这也是累生累世积累的恶习,所以很难改变。
其实作者戒律特别清净,他这样说也是一种谦虚。我的很多同修,他们都是从小出家,一生中不可能犯根本戒,很多人甚至不会犯支分戒。邬金丹增诺吾上师是雪域最有名的一位戒律清净的人,他更不可能有这些。此处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教导。我们虽然能守住根本戒,但是应该受持一个令佛菩萨欢喜的清净的戒律,最好连支分戒也不犯。
呜呼佛法珍宝善聚本,圆满净戒大圣之行为,
福德者得净戒如意宝,发愿生生世世守净戒。
“呜呼佛法珍宝善聚本,圆满净戒大圣之行为”:“佛法珍宝善聚本”指的就是清净的戒律。清净的戒律就是这些大圣者(佛菩萨)唯一的行为。
“福德者得净戒如意宝”:具有福报、功德的人才能获得清净戒律这样的一个如意宝。不是谁都能受戒,也不是谁都能得到这样的戒律的。戒体就像如意宝,没有福报的人是不会得到的。现在,很多人都不受戒,也不愿意受戒。这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自己的福德资粮不够,没有别的原因。
“发愿生生世世守净戒”:他发愿生生世世能出家,生生世世能受持别解脱戒,生生世世既不生于特别富裕的家庭,也不生于特别贫穷的家庭,而生在中等的家庭,能出家修行。我们每天也应该这样发愿。
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善根的根本,这也是佛菩萨唯一的行为。这样清净的戒律是具有福报的人才能获得的。所以我们发愿生生世世能获得这样的戒体,能够守持清净的戒律。
阿吙忠诚可爱友请听,上有无人寂静之神山,
前辈祖师大德修习处,向往独自喜处常修行。
可能是弟子都不太听话,有点生厌离心了。他经常想到山谷里,自己一个人修行。
“阿吙忠诚可爱友请听”:此处“阿吙”是一种感叹词,是稀有的意思。请劝请他的同修道友听他的心里话。
“上有无人寂静之神山,前辈祖师大德修习处:“上有”是山上的意思。去没有人住的寂静之山林里,到莲花生大士、无垢光尊者等前辈祖师大德们修习的地方。
“向往独自喜处常修行”:自己特别喜欢、向往独自到那里长期修行。那样的寂静处是前辈大德修习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到那里修行。若是能这样,该多好啊!
前辈大德都是依止寂静处修行,最后才成就的。朗措玛寺也是一个寂静处,你们也应该珍惜这样的机缘,在这里好好学修,让自己今生解脱成就。
此处无诸恶人之骚扰,何况强烈贪嗔之劣境,
禅定自增胜境森林中,但愿何时能住此静处?
“此处无诸恶人之骚扰”:清净的寂静处没有恶人之骚扰,而在城市、村庄里,会有很多恶人的骚扰。自己想清净一点、精进一点,但是总有人骚扰,打电话,发信息。到寂静处就没有恶人的骚扰了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7 16:33
朗措玛寺实修中心光明大圆满坛城就是一个寂静处,这里不能有恶人的骚扰。有些人自己不修还骚扰别人,总打电话,发信息,总跑到别人的房间说闲话,这都是骚扰,这样会受到护法的惩罚的。
“何况强烈贪嗔之劣境”:在一个城市或村庄里,就会有贪嗔痴等恶劣的对境。一会儿生贪心了,一会儿生嗔恨心了,一会儿生妒嫉心了,一会又生傲慢心了……在一个清净的寂静处,在一个山谷里,就没有生贪心、嗔恨心等的对境,因此一般的贪心、嗔恨心就生不起来。
“禅定自增胜境森林中,但愿何时能住此静处?”在胜境森林中,在寂静的地方,禅定功夫自然就能增长。但是这样的胜境,他可能暂时去不了,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到那样的寂静处精进修行啊?
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寂静处,来参加百日共修的人也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的人有一点基础,懂一点佛理还好一些,有的人根本不懂佛理,没有基础。有的习气等各方面好一些,有的特别不好。因此大家都要注意:第一,自己应该精进修行;第二,假使自己不能精进修行,也不能影响他人。自己不修是自己的损失,若是再去影响他人,过患就大了,就变成罪业了,这是不允许的。大家来到山上也不容易,要互相帮助,不要影响修行。
虽获暇满难得珍宝身,刹那无常死主来迎接,
当断种种散乱财束缚,何时居于悦意寂静处?
“虽获暇满难得珍宝身”:暇满人身就是具足八种闲暇和十种圆满的珍宝般的人身。虽然获得了此珍宝般的暇满人身。
“刹那无常死主来迎接”:暇满的人身是解脱的唯一机会,我们依靠暇满的人身今生可以解脱。这样难得的人身我们已经得到了,但若是不好好地运用它,一瞬间、一刹那当中无常死主就会来迎接。寿命是无常的,人身是无常的,死主阎罗王什么时候来迎接,谁也不好说。一会儿来,明天来,今年来,明年来,都不好说。阎罗王随时都会来,我们随时都会死。
“当断种种散乱财束缚”:什么时候能断掉、断除名利、财富的束缚,什么时候才能放下这些散乱的世间琐事。
“何时居于悦意寂静处”:什么时候能够居于“悦意寂静处”?“悦意”,一到寂静处心情自然就愉快,心里自然就清净。
人身难得,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然而生命是无常的,死主阎罗王随时都会来迎接,我们应该尽快断除世间的琐事,断除名利、财富的束缚,居于寂静处精进修行。我们此刻就在寂静处,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机缘和条件,应该好好珍惜,别错过。
世间散漫显现暂时乐,黑白因果乃为无欺理,
见此三有六城皆痛苦,何时能生无伪出离心。
“世间散漫显现暂时乐”:其实属于世间的福报都不是真正的福报,属于世间的快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属于世间的福报是暂时的福报,属于世间的快乐是暂时的快乐。暂时的福报、暂时的快乐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都超不出无常的范围,都是痛苦的因或痛苦的果。只有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快乐,才能够放下。
“黑白因果乃为无欺理”:“黑白因果”指的是善恶,“黑”指恶,“白”指善。善恶因果是无欺的、不虚的。若做善事了,就会得到善果;若造恶业了,就会得到恶果。
“见此三有六城皆痛苦”:“三有”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城”是六道众生。一切福报、快乐都是暂时的,本性都是痛苦的;黑白因果是不虚的;三界六道都充满痛苦。
“何时能生无伪出离心”:什么时候能真正放下世间的安乐?能真正懂得因果,生起真正无伪的出离心?
无始以恩养育诸有情,皆为大慈大悲之对境,
意行圆满珍宝菩提心,其恒生起敬心真欢喜。
上文讲的是出离心,此处讲的是菩提心。
“无始以恩养育诸有情,皆为大慈大悲之对境”:无始劫以来,这些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且恩重如山,他们都是我们发大慈大悲心的对境。知母、知恩、报恩,这是发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的基础。悲无量心是想拔除一切众生痛苦,慈无量心是想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意行圆满珍宝菩提心”:“意”是愿菩提心,“行”是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圆满是珍宝菩提心。
“其恒生起敬心真欢喜”:恒时生起恭敬之心,并且以恭敬心修持菩提心。能发此菩提心,真是欢喜。
独自安住无人寂静处,以无偏心供施轮涅客,
一心修持无实幻化义,以无贪作供施真想望。
“独自安住无人寂静处”:自己一个人安住在无人的寂静处,比如森林或山洞里。
“以无偏心供施轮涅客”:“无偏心”指证悟空性的见解。在一个寂静处没有什么可供养、布施的,但是他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来做供养、布施。比如施身的修法——古萨里修法。通过咒语的力量、禅定的力量,把自己的身体变成施物,上供佛菩萨、善神护法,下施六道众生。
“涅”是涅槃。佛菩萨、善神护法属于涅槃法,所以做供养。“轮”是轮回。六道众生属于轮回法,所以做布施。“轮涅客”意指所布施的众生和所供养的佛菩萨都是我们迎来的客人。比如,我们做古萨里修法的时候,观想自己的神识出去,变成一尊佛、本尊或佛父佛母,然后身体变成各种施物供养佛菩萨、布施六道众生。这个时候我们要迎客,即迎请供养和布施的对境。
“一心修持无实幻化义”:一心一意地修持诸法如幻如梦无实有的究竟意义。
“以无贪作供施真想望”:“无贪”是无有贪心。邬金丹增诺吾上师当时可能没在寂静处,但是他特别向往寂静处,尤其是到寂静处做供养和布施。
恩德胜佛具相上师尊,了知三宝总集之本体,
当以坚信诚心作祈祷,获得意传证悟乃特法。
“恩德胜佛具相上师尊”:具有法相的上师,其功德和佛一样,但是恩德比佛还大。因为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尤其是往昔诸佛都没有度化得了的我们,现在上师善知识来度化我们,所以说上师善知识的恩德已经胜过了佛陀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9-27 16:34
“了知三宝总集之本体”:知道上师的恩德,也了知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是三根本的总集,也是皈依处的总集。
“当以坚信诚心作祈祷”:特别坚信地诚心地做祈祷。对上师有具足的信心,能够一心祈祷,诚心诚意祈祷。
“获得意传证悟乃特法”:能够获得意传加持,证悟诸法实相。通过上师窍诀,能够经历代传承上师们这样口耳相传下来的,也真正是一个特有的修法。
捷道密宗入门即灌顶,受持彼之根本誓言故,
纵遇命难亦应诚守护,则生证相德芽不困难。
“捷道密宗入门即灌顶”:要进入密乘、入捷径道之门,就要受灌顶。
“受持彼之根本誓言故”:每个灌顶都有誓言。受完灌顶后,必须要守持灌顶的根本——誓言。
“纵遇命难亦应诚守护”:守护誓言不能有当面和背后的差别,任何时候都是要守护的,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誓言。
“则生证相德芽不困难”:得到灌顶了之后,若能够守护誓言,在相续当中生起证悟智慧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对治分别执着生圆道,无贪觉空无别佛密意,
证悟自解之信解道顶,若具此等定成最后有。
“对治分别执着生圆道”:真正能够对治分别和执着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
“无贪觉空无别佛密意”:无有贪心,于觉空无二无别之实相中安住,这是佛的密意。
“证悟自解之信解道顶”:,证悟自解脱之信念,不需取舍之本来实相即是一切诸乘解脱道的最极顶。“道顶”是一切道的顶,比如说密乘尤其是大圆满就是一切道的顶。
“若具此等定成最后有”:若是能够修持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尤其能够修持大圆满法,这个人再也不用流转轮回,即身当中就能够成就。
如今六道众生五毒山,其余之法难以毁灭之,
若持证悟大圆金刚钻,即能摧毁世间诸大山。
“如今六道众生五毒山”:六道众生相续当中的五毒——贪嗔痴慢疑犹如高山,特别严重。
“其余之法难以毁灭之”:除了光明大圆满法之外,其他如小乘、波罗密乘、外密三乘及内密除大圆满法之外的其他两乘,这些法都难以教化众生,难以断除众生的烦恼。
“若持证悟大圆金刚钻”:拿着证悟大圆满的金刚钻。
“即能摧毁世间诸大山”:就能摧毁邪思邪见,能摧毁犹如大山般的烦恼。
甲三、后善末义:
如是造论种种语善说,我以清净之心随意写,
愿成汝心闻思修助缘,并度老母有情至商主。
“如是造论种种语善说,我以清净之心随意写”:造这部论典的发心是清净的,我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以清净之心写的。
“愿成汝心闻思修助缘”:因为发心是清净的,所以肯定有善根和功德。此处将善根和功德回向给众生,愿能成为众生闻思修的助缘。
“并度老母有情至商主”:“老母有情”就是指所有的众生。“商主”是当时印度人到大海里取宝,带领大家去的人叫商主,此处指能带领有情众生到达彼岸者。
整部《赞戒论》到此讲解结束。虽然这部论典的讲解主要是针对出家人的,但是这些来参加百日共修的居士也都听到了,这也是大家的福报。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清净的戒律,好好地受持清净的戒律。
我在前面讲过,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善根的根本,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只要有清净的戒律,其他的善根都会有的;只要有清净的戒律,其他的功德都会有的。若是没有清净的戒律,不会有别的功德;若是没有清净的戒律,不会有别的善根。所以清净的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其犹如大地一般。若没有大地,我们怎么生存啊?
我在前面讲了很多受戒的功德,也讲了很多破戒的过患,这些都是以佛的教言讲的,都是以佛经作为依据的,都是佛所说的真理真言,所以不会有虚假的。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取舍。受戒不容易,尤其能出家受别解脱戒,更不容易,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
这次为什么一定要讲《赞戒论》呢?为了我们出家了以后,能好好地重视戒律,好好地受持戒律。以因果正见来受持戒律,这样才能守住戒律,才能圆满戒律。否则暂时还行,在山上或在上师跟前还可以,一旦离开这样一个清净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尤其在遇到对境的时候,就很难把握了。所以大家应该有因果正见,然后以因果正见守护清净的戒律,这是非常重要的。
《赞戒论》的前半部分讲得比较详细,后半部分因为时间关系没能仔细地讲,但是前面最重要的内容都已经给大家仔细地讲完了。大家也应该重视这部论典,以其中的内容来衡量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地守住清净的戒律。
你们能在朗措玛寺出家,也是大家值得欢喜的事情。我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出家这件事,出家不是随随便便的。我跟你们讲过,从小出家的人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我的很多同学都非常重视戒律,也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我希望大家也能这样。出家不容易,不能当儿戏。今天出家,明天又还俗;今天受戒,明天又破戒,这绝对是不允许的。大家出家、受戒,都一定要如理如法,表里如一。
出家受戒的功德不可思议,可以说在今生不但自己能解脱,还能帮助众生解脱,所以意义很大。大家发心出家也应该有这样目的或者使命,既然披上了袈裟,一定要有意义。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