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修行者的一日 波卡仁波切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8-1 00:24
标题:
修行者的一日 波卡仁波切
第一节觉醒的四要素
觉醒是真实的快乐,它同时包含了入世与出世,是万物的本质。我们只能在四大要素相结合的条件下得到它,这四要素是:①起因,②支撑,③辅助条件,④方法。
1.觉醒的起因是于潜在状况下,自然地,无所分别地表现于诸有情的心灵上。
2.[支撑]指的是人身的存在,它优于其它的精神层面,因它可作为觉醒的工具,所以我们称之为“人身宝”。
3.辅助条件是指一位合格的精神导师,他为我们指引正确无误的道路。
4.方法是指上师所赐予的教导,这些教导皆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法门,其中包含了显经及密续。
(注一)
没有这四要素,我们无法于觉醒的道上有任何进展,再则缺乏任何一项要素,也将使其它三要素失去作用。现在这四要素已聚集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能善用、也更能珍惜自己的生命。
想想我们今日的幸福,想想于过去生中我们所积的善因,让我们把这些善因汇聚一起,更加速于觉醒道上迈进。
第二节迈向觉醒的生命
放弃世间日常的一切活动,专一于精神上的修持,创造一些能令内心进步的理想条件。于此远景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开始学习藏文,因为藏文将佛法十分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佛法译成西方语文目前仍十分稀有。接着我们可以进行三年的闭关;并且只要我们能够,我们也可以继续进行为期几年或几个月的闭关生活。将整个生命都致力于学习、反省、及精神修持,这是对生命最好的利用。
如果环境不允许我们受持一个完整、专一的教法(注二);我们仍然可以在不用放弃工作、家庭之下,、以一些简单、规律的修持来润泽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们可以做观音禅修,利用假日到佛法中心,让我们在la ma上师的教导下,更加深我们对佛法的认识,并与其他人一齐禅修,或者利用一个或数个礼拜来进行短期的闭关。
假使我们连上述修法的可能性都没有,也毫无机会到佛法中心的话,我们仍可以按照我们的生活来修持,并从中获益。即使我们仅能花些微的时间来做,规律且专注地,如果天天、经年累月下,这一点一滴所累积起来的,将不可忽视。维持精神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将自身内在正面的、深广的潜能释放出来,摆脱以往许多不好的习惯,便能避免恶业的形成。
要知道我们的行为中,善与恶的色彩,是源自于烙印在我们精神上的习惯。依照这种习惯力所完成的行为,不论是好或坏,他们将产生业果,而在未来成熟之时我们一定会尝到。同样仅仅于我们心中产生一个正念、而这正念便在心中形成一种好的、正面的习惯或经验。我们的口业与身业,也会同样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必须每日专心检查我们的身、口、意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使能切断种种的不好、并尽可能朝正道迈进,如此我们将会有所转变。
第三节重视二元相对性的真实(俗谛)
仅管我们尚未确知那存在于[相对](俗)与[绝对](真)二相合一之真实性中(注三),[心]的存在形式(注四)--这真实的认知,便是我们所谓的“醒悟”。此[相对]与[绝对]的真实性,二者一般不被认为是一体的,而被认作是相互分离的。(注五)
虽然善业与恶业皆缺乏二谛和合的真实性,他们的果报确是不会错的:造业者本身的幸福,一定源自于自身的善业,而痛苦也一定起源于恶业。这种善、恶、因果间的关系,也是相对实性(俗谛)的一个特性。那么我们为什么必须了解善、恶间的区分及知道什么要接受,什么需舍弃?这是因为在究竟相对(真谛)的证悟之前,我们仍屈服于二元相对的现象之中,而一直处于无可抗拒的轮转之下、仅管于相对的现象中缺乏自我的真实性。(注六)
事实上,唯有心是依附于吾人所造的善业与恶业,而业的印记仅能固定于心所,也只有心能于苦或乐中体验业果。仅管只有心为诸业所牵连,但俗谛方面,业果的体验及贮存累积,确实是一项无法避免的过程。以事实来看,火是不会无缘无故自己存在的,如果把火放在手上,则立刻被烧伤。所以要知道摄受善业、摒弃恶业,直至解脱……。
第四节精神上的烙印
在二元相对的现象(俗谛)中,我们所造作的行为(业)会在内心中留下烙印。
这些精神上的烙印,是留在我们记忆过程中的简单影像。例如我现在想:“我必须在五点时去买东西。”这个“想”(念头)接着将离开我们的精神表面,然而它已在心里留下一个记号。好!五点一到,这“想”又再度出现,我们便告诉自己:“是该去买东西的时候了。”这些由于“想”而留下的痕迹,就像消失在地面上的泉水,时间到了便又冒出地面,重新汇集成流。
随着同一种行为的重复发生,它于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将逐渐地形成一种无法动摇,而且带着强制性。酒精对于人体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个人第一次喝酒时,他一定感到不舒服,更会觉得呛人及全身火辣。如果这个人持续每天喝一点酒,第一次不愉快的印象将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总之,习惯之后,这个人便会认为酒实在很美味,最后到这习惯根深蒂固时,已是无法改变了。而它产生了什么?这种日复一日的习惯,已在精神上烙下愈来愈深的印记。同样的过程,正确的精神生活在心里所烙下的痕迹,却是正面的,有益的。通常在开始学习掌握一项好的习惯,并不是很容易。然而,慢慢地,一步步地做,渐次地要求自己,我们会发现愈来愈容易,并得到很大的喜悦。记得:当我们的精神和佛法放在一起时坐禅便是在修法;而不坐禅时亦是在修法。于内心获得良性的、正面的印记是十分重要,而且必须不停的建立;今天修行,到了明天便放在一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要坚固一项好的习惯,必须要有规律及有毅力,如此几个月或几年之后,我们会了解,我们的不良习惯在减少,同时好的本性会如同花朵一样绽放开来;有了如此的观察与了解,我们必须于此道路上持续前进,直到成佛。
经由负面行为所留下的记忆,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我们可以藉由忏悔来摆脱,使负面的印记成为中立性;果报将不会发生。缺乏忏悔、反省,负面印记将每日增大加深。即使今日我们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恶行,但如果我们不立即发现并忏悔,小小恶行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刻痕,将与日俱深。这有一点像钱摆在银行,每天会生利息一样,能在我们需要时,给予极大的助益。
如果我们不能稍加留心,好的行为所留在心里的良性印记,也能被抹减掉:如果我们对众生从没能供奉及布施的话,生气、忿怒或其它不良的情绪反应皆能消灭掉善行所积的功德。布施、奉献及回向,不仅能保护已有之功德,更能让它日日增长而不流失。(注七)
第五节从[相对]到[究竟]
正因为我们无法超越相对性真实(俗谛),而使得存在于善业、恶业及苦、乐之间的因果关系,继续支配着我们。身为初学者,我们无法立即证悟到究竟真理(真谛)。因此我们的修行,必须面对这[相对性真实]。当我们若能在这[相对性真实]的生活中,采取一种正确的姿态,摒弃一切的不善,我们心中会发展出一种能自动引导至证悟究竟真理的能力。因此善用这二元[相对性真实],便能逐渐打通通往究竟的大道。
初学者若一开始便着手进入[空性]究竟实相的禅修,那只能给自己一道窄门,因此必须以[入世]的生活,做为修持的着路点。之后,内心的开发,将自然地把我们领引到一个于两种修持相互平衡下所达到的阶段:一是禅修及对空性的理解,另一是指于世俗中,身、口、意三方面行为之修持。接着愈深入证悟空性,愈能使已失去重要性的身、口、意,藉种种修行而激发出力量。
对于我们初学者,仅靠着禅修空性,是非常困难的。禅修必须依赖我们的身体、言语、思想上的行为,及弃恶从善的力量这两者的积极配合,这也正说明每日修行的必要性。
第六节必然的改变
凡是跟随佛陀教法的人,一定发觉,他们在行为、言谈表达及思考方式中,有着显著地转变。倘若无此转变,即使穿过佛法的大门,让法教在我们心中留下愉快的回忆,我们却将无法采收到硕大的果实。
我们可以将一块黑布放入红色、黄 se、蓝色或绿色的颜料中,但黑布永远变不成红布、黄布、蓝布或绿布,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而不会有任何改变。这也正说明,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产生任何转变,这便是缺乏修行或修行不足的信号。
反之,当我们将一块白布浸到颜料中,白布便改了颜色。譬如浸染到黄 se颜料,它会变成一块光鲜的黄布。即使色染得不够周全,也不会仍是一整块白布,至少染上一些黄斑点。同样对于我们精神上的修行,如果色染得周全,我们便可能于此生觉悟解脱;万一,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理想中的结果,也必须至少有些许的转变:这便是相较于皈依前,我们的言行会些微地向善,我们的心灵应附着较少的恶意、贪婪,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善意、知足、慈悲及忠诚。
我们应像白布一样可以着色,而不应像块永远变不了颜色的黑布。为此,每日修行是责无旁贷的。
注一:显经是指记录佛陀对大小乘所施予的法教经典,密续集结了金刚乘的教法。
注二:法(Dharma):通往解脱的精神道路。
注三:[相对]与[绝对]二相,便是[俗]、[真]二谛。
注四:心的存在形式指的是[真实的本质],它超越了由[主体]、[客体]二元观念所造成的幻相。
注五:相对性的真实(俗谛),涉及到现象的存在形式。绝对性的真实(真谛),涉及到真理的无相。
注六:我们必需更广泛地理解[业]这个字;它不仅指肉体上的行为,也包含了言语及意识思惟。意思是一念生起即是造业,一句话语亦是业。另一方面,此[业]不作必然引导至另一目的解。同样以慈悲善心及守护生命为动机,而祈祷、持咒、冥思禅坐,皆是善业。
注七:善行之功德回向,是指我们希望此善行所生之潜在善因,能利益到一切有情众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8-1 00:25
第一节早晨之修行
一、晨起的第一个念头
为了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完成晨间修行,我们必须比平时早十五分钟起床。(注一)
醒来之后,我们让自己坐在床上,以禅坐的姿势,放松身体,然后思惟:
愿诸有情自轮回的床上醒来。(注二)
轮回、苦皆似床一般:因果、业缘、情欲、妄想便像在轮回的床上,演出无止无尽的梦。所以于每日晨起时,坐在床上,于心中祈祷一切有情皆能于业缘、情欲及无知中出离,也能于正知中醒悟。
愿诸有情皆能证得智慧身。
于因地中,凡诸有情于自心中皆具佛性,皆是觉省的;故此我们祈愿这潜在的本心能于诸妄想、业缘所覆盖的梦幻中解脱出来,也愿诸有情能速得证智慧身,达到究竟觉悟。
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以高昂的声音大声念诵上述的祈愿;若不行,则于心中默祷亦可。
二、呼吸练习
1.排出残留的气。
我们还是坐在床上,保持禅坐的姿势,双手握拳置于两膝上,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吐出,在吐出气的同时,将十只手指头张开,此时手还是置于膝上不动。吸气时必须注意,起头时要缓,于中间时渐渐加强,结尾再变弱。仅管我们是以鼻子来排气,但在呼气的同时,仍要观想气由嘴及鼻孔排出。观想一切自无始以来的恶业,于心中纠缠不休的爱欲、无明的面纱等种种毒障皆化为黑色的气,自鼻、嘴及毛孔排出,并消失于无远弗是。
接着我们深深地吸气,同时并将双手握拳,观想十方诸佛菩萨的慈爱化成五色光芒(白、蓝、黄、红、绿。)自我们的笔、嘴、毛孔进入身内。
于上述呼吸法及观想要领,我们重复练习三次。
2.心气不二
在排出体内残留的废气之后,我们将呼吸回到自然状态,不要分心,放松,将意念全摆在呼吸上,让心与气合为一体。
如此我们照这样做七次呼吸。
3.金刚乘中“气”的净化
如果我们有受过灌顶,我们可以接下去将嗡、阿、吽三音节与呼吸结合在一起,这三音节包含一切咒的本质,及十方诸佛身口意的示现,也包含了我们所受灌顶的精华。
在我们吸气的同时,观像一道白色的光进入我们的身,并将心中默诵“嗡”音,于吸气饱满之后,观想,我们的心、胸之中充满了红色的光明,此时于心中默诵“啊”音。
最后将气吐出,并观想所吐出的气化为蓝色的光明,于心中默诵“吽”音。
如此反复观想默诵三次。
三、心的定位
在下床之前,我们必须将心放在正确的方位上,以迎接及面对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可能来修持,并想:
“今天,从现在起至晚上就寝前,我努力完成一切善,并抛弃一切恶,为了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解脱,我们将于心灵上努力修持,决不舍弃。”(注三)
我们不要去想如此的修行会带给我们自身什么好处,倒是我们将发展出一些优点、长处,这些于心灵上的变化,可以让我们减轻别人的痛苦,并引导终生觉悟,它是最真实、最究竟的快乐。
重要的是,面对新的一天,我们必须给我们的心一个冲力,并时时巩固我们于早晨所作的誓言,使我们不致于时间流转中有所忘失。
我们思惟:
今日我避免以身犯过,
今日我避免以语犯过,
今日我避免以意犯过,
今日我努力于有益之行,
今日我努力于正言及善语,
今日我努力于为诸有情滋养善心。
四、盥洗室--净化之所
如果我们接受过金刚萨垛法的开示,或只是知道如何修持此法,在我们盥洗时,同时依照下列方法作观修:
观想金刚萨垛在我们面前化现,从他清澈明净的身中流出光明的甘露,洗净我们内外的心身。同时他净化自无始以来,身口意的业障。我们可于观想同时念诵长的或短的金刚萨垛咒。
在盥洗完毕之后,我们便观想金刚萨垛化为光,融入我们的身内。此时,他的身口意和我们的身口意合为一体,让我们的心住于无念。
如果我们不了解如何观想金刚萨垛,我们可以简单地想藉着水和肥皂,洗净清除一切的恶业及心灵的翳障。于此观想清除业障的同时,我们仍然可以念诵百字明咒。
百字明咒如下:
嗡边杂萨垛萨玛呀
玛奴巴拉呀
边杂萨垛喋诺巴
地叉则卓美巴哇
速垛卡唷美巴哇
速波卡唷美巴哇
阿奴惹多美巴哇
萨尔哇悉地美札呀擦
萨尔哇嘎尔玛速杂美
积当希瑞以呀咕如吽
哈哈哈哈霍巴嘎问
萨尔哇达他嘎达
边杂玛美目杂
边知以巴哇玛哈萨玛呀萨垛阿
短咒:
嗡边杂萨垛吽
五、献供
在仅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在家中设置一个小供桌,这是满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搁物架或一件家具上放置一尊佛像,或一张佛的画像或照片,于其前置上传统的七供:水(饮用的)、水(洗净用的)、花、香、灯、涂、果、乐;(七供事实上有八项供品,前两项我们将它们算成一项。)
于盥洗室将身体洗净后,我们便要献上供养。
面对供桌我们做三次俯身礼拜同时念诵咒文如下:
棍秋克速木拉恰克擦尔洛
顶礼三宝
拿摩曼殊希利耶
礼敬文殊师利耶,
拿摩苏希利耶
礼敬苏希利耶,
拿摩优大玛希利耶梭哈
礼敬优大玛希利耶
并观想面对我们,三宝及三根本(注四)齐现于空中,而我们皆受护佑于其下;加上所诵持的咒语更增加大礼拜的功德利益。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8-1 00:25
六、礼赞佛陀
接着于供桌前坐下,面对一尊佛像或图片皆可;若行者空无一物,便观想佛陀如平常一样地,身著黄 se袈裟,左手持钵,示现于行者面前。
而以佛陀本质所示现的种种皈依境,皆环绕佛身,无比庄严。面对皈依境,行者念诵祈祷文三次。
la ma唐木巴炯滇喋
上师圣妙薄伽梵,
(如来十号之一)
帖欣谢巴札炯巴
如来善逝阿罗汉,
扬他巴作克贝桑洁
清净圆满正觉者,
巴嘉哇萨嘉吐巴拉恰擦洛
荣胜释迦能仁我顶礼,
却都嘉速契哦
特此皈依,
钦吉拉都梭尔
祈加持。(注五)
接着行者念诵释迦牟尼佛心咒七次或二十一次:
喋呀他嗡摩尼摩尼玛哈
末那耶梭哈
七、皈依
此时行者仍晏坐在供桌之前,随之便是念诵皈依文,皈依境就如同在“四不共加行仪轨”中所描述的一般。行者如果对图境中的种种皆认识清楚,便观想境中的一切于面前示现。如果无法观想整个皈依境,行者可以仅观想释迦牟尼佛,或根本上师或本尊(观世音菩萨或其他菩萨),于面前安立。
念诵皈依文七次:(下列长、中、短文择一。)(注六)
长皈依文:
巴尔滇la ma唐木巴
南木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具恩根本及传承具德上师圣众,
依唐木吉尔扩尔吉哈拉措克
南木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诸本尊坛城圣众,
桑杰炯木滇喋南木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诸佛薄伽梵,
唐木贝却南木拉佳不速契哦
皈依诸正法,
帕克贝根敦南木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诸圣者僧伽,
巴喔康卓却炯松美措克
耶谢吉见倘滇巴
南木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具有智眼诸勇父、空行、护法、守者众中。(注七)
中皈依文:
玛南木卡倘娘木见
森木间汤木界
我与等虚空一切如母众生,
la ma桑杰仁因波切嘉不速契哦
皈依上师佛宝,
桑杰却倘根敦南木拉
皈依佛、法、僧伽,
la ma依唐木康卓速不拉
嘉不速契哦
皈依上师、本尊、空行母,
让森木东萨尔却吉固拉
嘉不速契哦
皈依自心空明之法身。
短皈依文:
la ma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上师,
桑杰拉嘉不速契欧
皈依佛,
却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法,
根顿拉嘉不速契哦
皈依僧。
念诵皈依文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它是修行道路的基石,对三宝没有完全的信仰皈依,我们便无法于菩提道上继续前进,若相信修持大乘或金刚乘中的方便法门,而不需受皈依,则是犯了一项严重的错误。
这是为什么在受持皈依愿后,必须每日发心诵持皈依文七次。若不如此,“皈依”是无法让我们的心灵有所发展的。
如同在受持皈依的仪式中,la ma象征性的剪下我们的一小撮头发,并把金刚带结在脖子上。看起来好像跟园丁一样,拿掉一些花苞,砍掉一些枝叶,然后挂上一个标签;然而,花朵、树木却没有受到庇护。
如果我们的皈依愿仅限于贴标签似的几根头发,这愿对我们而言,便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相反地,我们要每天以虔诚的祈祷念诵来滋养、加强、重竖我们的皈依愿。每天观想自身处于三宝的保护下,所有的痛苦,危难、恐惧皆由三宝护持,直至解脱觉醒。
八、观音禅修
如果每天早晨,依照下述的经文,做简短的观音禅修。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利益。
皈依及发心
桑杰却倘措克吉秋克南木拉
诸佛正法贤圣僧,
强秋不瑟尔突达克尼嘉不速契
直成菩提我皈依;
达克格以谨梭克吉贝虽南木吉
以我布施等功德,
(指六波罗蜜)
卓拉遍契尔桑杰竹不巴尔修克
为利有情愿成佛
(三次)
观想本尊:
达克梭克卡洽不森木间吉
我等遍虚空有情,
吉卒克悲嘎尔达威订
头顶白莲月轮上,
舍以咧帕克秋克见热息克
“舍以”字化成圣观音,
嘎尔萨尔伟瑟尔恩阿滇戳
白色明净五光灿,
则祖木突克杰以见吉息克
庄严微笑悲眼视。
洽克息以倘波他尔佳尔则
四臂首对为合掌,
哦克尼谢尔趁悲嘎尔南木
后二持晶珠、白莲,
他尔倘仁千间吉哲
绸缎璎珞珠宝饰,
瑞以达克巴克贝堆唷克梭尔
上身穿着鹿皮衣,
(麝香鹿,表大悲无碍)
伟巴克美贝乌间建
无量光佛为顶严,
暇不尼多尔杰以吉尔仲修克
双足金刚跏趺坐,
知以美达哇尔嘉不滇巴
背倚无垢满月帷,
嘉不涅棍读玉哦喔尔秋尔
摄诸皈依处自性。
(三次)
礼赞:
秋喔涓吉玛癸固多克嘎尔
尊者无瑕身白净,
作克桑杰吉乌拉建
圆满弥陀顶上饰,
(指阿弥陀佛)
突克杰以见吉卓拉息克
慈眼悲悯视众生,
见热息克拉洽克擦尔洛
顶礼观世音菩萨。
(三次)
接着:
帖大尔则吉克梭尔大不贝
因我专诚祈求力,
帕克贝固咧伟瑟尔翠
--观音菩萨放光明
玛他克咧囊出尔谢姜
净诸恶业及烦恼,
契虐喋哇建吉兴
娑婆顿成妙净土;
囊居皆卓以吕恩阿克森木
光中众生身口意,
见热息克旺固松突克
悉成观音身口意;
囊察克瑞克东耶尔美秋尔
悉与空性合如一,了知心空无二别。
念诵六字大明咒
嗡玛尼悲美吽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8-1 00:26
此六字大明咒可持诵百次或更多;接着,让意念化空,将心住于本质状态上片刻后,继续念诵:
达克贤吕囊帕克贝固
自身他身一切身,皆是观音之化身,
扎察克宜给出克贝样
一切音声一切响,皆是观音之咒音,
真多克耶谢千波以隆
诸般心智诸种念,皆是观音悲智运。
给哇迪宜纽尔突达克
愿我所修诸功德,
见热息克汪竹不秋尔涅
刹那成就观世音;
卓哇吉克姜玛吕巴
一切众生尽无余,
帖宜萨拉皈巴尔修克
悉皆成就观世音。
迪大尔公木喋吉贝虽南木吉
观想念诵功德力,
达克倘达克拉哲尔託克卓哇棍
愿与同修命终时,
米藏吕迪波尔哇秋尔玛他克
不可思议同往生,
喋哇间突卒喋皆哇尔修克
往生净土超十地;(注八)
皆玛他克都萨究惹不追涅
为利一切众生故,
竹尔贝秋克究尔贤屯切巴尔修克
愿我化身遍十方。
接着此观修,我们做如下的思维:
“在这一天之中,于行走,于乘车或驾车之时,只要有机会,必不忘诵持咒语,并呼唤内在的观世音菩萨之本心。”
于外出时,我们可利用很多时间来持咒。持咒的方式可以实际上发出声音来诵持,或者于内心默诵。
如此便可结束晨间的修行。
第二节用餐时的修行
当我们要用餐之时,不管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皆必须将饮用的食物作供养,并依照三式长短供养文(择一)念诵。
一、供养三宝
敦巴喇美桑洁仁因波切
无上导师正觉宝,
究不巴喇美唐木却仁因波切
无上庇护正法宝,
真巴喇美根顿仁因波切
无上引渡僧伽宝;
嘉不涅棍秋克速木拉却巴布尔
希有三宝皈依处,我以此食敬供养。
佛陀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导师,因为他教导我们解脱;佛法是至高无上的守护者,因为它能于此世界保护我们免于受苦,并能最终引导证悟究竟;僧伽是至高无上的引导,因为他能带领我们于出离轮回的道路上不致迷失。
二、供养本尊(例如观世音菩萨)
秋喔涓吉玛癸固多克嘎尔
尊者无瑕身白净,
作克桑杰吉乌拉建
圆满弥陀顶上饰,
(指阿弥陀佛)
突克杰以见吉卓拉息克
慈眼悲悯视众生,
见热息克拉却巴布尔
观音尊前我供养。
三、供养根本上师
哦克明却吉映吉波昌涅
来自无上法界宫,
读玉速木桑杰棍吉哦喔尼
三世诸佛之体性。
让森木却固恩速木敦则巴
教示自心即法身,
杂灭la ma暇尔突却巴布尔
根本上师尊前我供养。
将我们所食之物作为供养,会累积无量的功德,也因如此,这些食物将是利益精神的泉源。
第三节晚间的修行
一、观音禅修
晚间于就寝前,于所设置的供桌前晏坐片刻,我们可依下列之程序,再简短地修习一次四臂观音禅修:
1、念诵皈依文
2、念诵六字大明咒百遍或更多。
3、晏坐入定。
4、回向。
二、一天的总结
接着我们必须对今天做一番反省及总结。
如果我们犯了错事造了恶业,就要忏悔,自我谴责并希望:
“愿我明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我们做了善行积了善业,便把诸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使其能早日解脱。
三、祈愿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接着做一段简短的祈祷,愿我们能往生极乐世界。
嗳玛霍
哦擦尔桑杰囊哇他耶倘
无量光佛妙难伦,
耶速秋喔突克杰千波倘
右尊大悲观世音,
元突森木巴突千託不南木拉
左为大力大势至,
桑杰强森木巴克美扩尔吉郭尔
环拱无量佛菩萨。
喋吉哦擦尔巴克都美巴宜
但有无量之妙乐,
喋哇间谐洽威兴康木帖尔
此即净土极乐国。
达克尼迪涅策培秋尔玛他克
愿我命终随即能,
皆哇贤吉琶尔玛却巴如
不生他界为断障,
(绝不往生他界)
帖如皆涅囊帖暇尔通修克
生彼亲晤弥陀面。
帖给达克格以闷浪木大不巴迪
我今如是发愿已,
秋克究以桑杰强森木汤木界吉
十方一切佛菩萨,
给克美竹不巴尔钦吉拉不都梭尔
无碍圆成祈加持。
大呀他边杂知以呀阿哇
波达那耶梭哈
四、供品之清理
我们将早上供于杯中之水倒掉,并用净布擦拭,再将供杯倒置。
接着如早上一般,我们做三次礼拜,并诵持咒语。
五、就寝
姿势:
采狮子座入睡,侧右胁而卧,右掌托颊,双腿伸直,左手置于左腿上;这是佛陀涅槃时的卧相,以此姿势入睡,利益是十分广大的。
观想:
一、观想佛陀,la ma上师或本尊立于吾人之顶轮上,做如下之思惟:“明日,于几时,我们将起床继续修行。”随后吾人以此虔敬之心入睡。
二、也可观想la ma上师,(或是佛陀、或是本尊皆可)身体明亮发光,大小如拇趾一般,放光住于吾人心轮处,以此观想入睡。(注九)
注一:我们会认为一刻钟的时间可能无法满足以下的修行念诵;实际上习惯之后,一刻钟足够有效地完成它。
注二:轮回:无法自主之因果循环;其意是在世间,诸有情于各种轻重痛苦之环境下,死而后生,生而后死,永无止境,而脱离轮回即解脱。
注三:这几行并不需要念诵;它指出必需于一天的开始,给自己的心一股向善的推力。
注四:三宝是指:佛、法、僧。三根本是指:上师、本尊及护法。
注五:如来(梵文:Tathata)意为来去自如,了悟诸相之本质,不再为外相所欺骗。
薄伽梵:意为“出有坏”,谓出离忧苦;指具有六功德,坏灭四魔的佛世尊;而除魔意指战胜内在的敌人。
注六:有各种形式的皈依文,行者可自行选诵。
注七:本尊(Yidam)是以觉醒的净光示现,行者藉由灌顶、禅修及持咒来奠立他们之间的联系;如观世音菩萨是一本尊,他以多种形式示现。
法(Dharma):法教。
僧伽(Sangha):分为两种,一是所谓的圣僧(已成就之罗汉、菩萨等),另一是俗僧(包括未成就之声闻、缘觉)。
勇父(Daka)、空行(Dakini)、护法(Dharmapala)三者合称智尊,他们象征开悟者的某些特色,分担扮演护卫法教或信差的工作;类似于ji 督教的天使。
注八:此处所指的净土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
注九:心轮不是指肉体的心脏,而是精神于身中之所在处,它位于身体中轴线之中心。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8-1 00:26
第三章不同情况的修持
第一节快乐之时
在一天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微小、但令心喜悦的事,如果我们不以精神修持之态度来面对,它们将无所用处。相反的,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将它们融入于修行之中,它们便能产生新的善业善缘。但是如果仅知汲取幸福,而不知如何做利用的话,将不会累积任何好处。快乐及幸福是过去善业之果报,这是一份好的潜力;但是若无法将此潜力再加强,它会被用尽。这正如同我们吃水果一样,吃完了什么也没剩下。所以要将喜悦及幸福做为一种精神修持,我们必须思维这些好的果报不能仅让自己拥有,还要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正如我们将正在吃的果实之种子播撒出去一样,在不久的未来,它们将结出美丽的果实。藉由回向,我们潜在的喜悦及善业将永不枯竭,现在善报之喜悦及幸福仍将是未来喜悦及幸福之源泉。
当我们高兴时,将心中的喜悦回向:
“愿欢喜布满了虚空!”(注一)
当我们生理上或心理上觉得舒畅适意时,这无论是外境所带来的喜悦或我们完成所处理的事务,皆必须注意到或希望一切有情能体证与我们一样的喜悦。
如果能够的话,我们可以藉着以“自他交换”观想来帮助上述的思维:观想我们所呼出的气皆是白色洁净之光,遍撒每一众生令其得到与我们相同的喜悦。
此外,我们的幸福及喜悦,不应只是一种虚妄的满足或执著;必须记得:这些幸福与喜悦皆是过去善业之果实,它们皆会逝去及梦幻,不是永久的。
第二节痛苦之时
在痛苦之时,如果不藉此痛苦做为精神修持之支柱,情况将更加恶化到令人无法抗拒,并无法承受其所带来之忧虑与焦躁,毕竟痛苦并非吾人所能避免的。
将痛苦融入日常修持中,将可得到两种利益:
一、痛苦及忧虑会不再那么重要,并因此渐渐减轻。
二、思维于自身承担众生之苦,我们将生出广大之悲心。
当痛苦时,我们承担这份痛苦并思维:
“愿此世界之苦海能枯竭。”
自省:
“我现在所受之苦,皆是过去恶业所成之果;此苦是无常,在恶缘枯尽之时此苦将尽。
我非唯一受苦者,一切有情皆在苦中、痛中忍受一切艰难及失败,他们所受之苦远胜于我。
其实,众苦无量,我苦尚堪忍受。愿我能替众生受诸苦。”
同样地,我们可利用自他交换之观想,思维由我们自身吸入一道黑光,藉由黑光,我们承担众生之苦。
此外,若有人于一日之中不觉有乐亦不觉有苦,则此人可跳过此节之修行,但事实上却无人能如此。
第三节病时
当我们生病之时,做如下之思维:
“我今所受之痛苦,是我于过去造就之恶业所结之苦果。我自当承发这个责任。余诸众生所作恶业更甚,所受之苦皆胜于我。愿众生之苦、病皆融于我身,也愿众生皆离病解苦。”
于思维之同时,作自他交换之观想:观想吾人吸入众生病苦所化成之黑气,接着呼出白色光明之气回施给一切众生。
常常,我们可以意识到:疾病的经验仅可能是对“心的存在”无法体悟,而造成错误的感觉。在实相中,“病”并不存在。生病时,就像在梦里,而我们所感到一切生病所带来的苦楚,只在此梦中;梦既非真,病亦是假。
我们亦可观想三宝所在的la ma上师,立于我们患病之器官部位,全身放光,有甘露自其身流下,洒于患病处,令我等减轻痛楚。最后,如果我们懂得修法,可以祈请药师佛,并持诵其咒语,令我等减轻痛楚。
第四节于一些小状况时之修持
于日常生活中,面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态度,使其能滋润我们已趣向菩提之心灵。
这些思维的培养,佛陀曾亲自教示于显经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祈愿文牢记并运用:
当我著衣时:
愿我能著上谨慎及羞耻之衣。
当我系带时:
愿我也系于圣行及戒愿之带,永不离背。
当我启门时:
愿我亦能启开甚深证悟之门。
当我开门时:
愿我能永闭下三涂之门。
当我行路时:
愿我正于觉醒路上直行。
当我乘马(乘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时:
愿我正乘于精进奔驰之战马上。
当我涉水(行于桥上、或乘于船上)时:
愿我越度轮回苦海。
当我顺坡登高或行于楼梯时:
愿我正攀登于解脱之道上。
当我到达目的地时:
愿我到达涅槃之城。
当我会晤上师或了不起之人时:
愿我所遇,所跟随者是位完美的上师。
当我亲见三宝示现时:
愿我能生于佛净土。
第五节食肉之时
食用被杀动物之肉,是一项非常不好的业因,所以能不吃肉是最好的事。
但总是因环境的不允许,我们无法避免食用肉类食物;可是最起码我们应避免为食用而杀生,不订购活的动物,使其不为我一己之贪而遭杀害。
我们于肉铺商店所购买的肉品,是来自为供应一般须求而宰杀之动物,这不同于我们个人所直接订购宰杀的肉品。食用此类之肉品仍有恶业,但较前者轻些。
当我们食肉时,必须将我们的悲心置于此遭杀食之动物身上,念诵佛号,观音菩萨心咒或其它咒语(高声诵持或心念),并向所食用之肉吹气,愿此时此动物自下三界解脱,并得往生极乐净土。
如此做的话,不仅对此动物有所帮助,并减轻我们因食肉所造之恶业。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8-1 00:27
第六节电视
佛陀对此主题并没有明确的阐述,毕竟在他的时代里电视并不存在。然而今日在西方,大部份的人皆在电视机关消磨许多时间。
适度的观赏是无害的,但反之如果耗于电视的时间太多则会造成下列危害:
一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在电视机前度过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可以拿来专注于修法,用以储存内在的善业;或也正可以这两个小时来做有利的运用。再不然小眠一下或静静地休息,皆比在电视机前浪费时间要来得有益。
另一方面,电视节目会伤害我们的心灵,我们已经习惯大量而繁杂的思考;供给大量的资讯,各式新知,及怪诞的想像,于我们的心灵,只会扩大我们的思流,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和平宁静及幸福。
对于修法者而言,能不看电视是最好的,或者只花极少的时间。
然而,在偶尔观赏电视之时,以更多的衡量标准来进行,并力求将所观之节目做为如修法时所观之物,同时应用下列之方法:
供养:
当我们从电视上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花朵、山峦、大海、各形各色之美丽事物,思维将此美景供养三宝及精神上师。
悲心:
当我们观赏到苦难的节目:战争、疾病、争吵、死亡,我们思维:“众生正受各种苦,愿彼一切众生皆能自苦中解脱,速成醒悟。”
无常:
电视向我们传达了发生于世上的种种变动,种种情况的转好或恶化,我们思维于轮回中一切现象皆是短暂及善变的,不论好或坏,一切事物皆于变迁中。
毕竟,真正的我,正是这世界本身,电视给我们的只是一缩小的模型,一个缩影的复制。这世界给我们的一些启示,我们必须了解并回应于全世界,思考这些启示会利于我们了解一切现象的普遍性。
诸相非真:
在电视节目上所示现的各种影象皆表现某种程度的真实性:我们见到了事物的多样性,于行、走、言、思中的人们。事实上,这仅是真实的外貌;在电视影像之外,并没有人,没有这一些行为、言语、思想。一切的现象皆是一样的本质,皆是缺乏自性真实的影象,仿若南柯一梦。
看自己的心:
时而,我们会注意到,电视是由“心”这个主体所认知的客体,然而把我们的心朝向他,将心放松并维持宁静。
只要少看电视,并利用上述这些方法,将不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但仅在此条件下。
第七节面对各种情绪时的处理
每天,这五种毒素,也就是五个主要的情绪,或多或少,反复地于我们心中生起。为了面对它们,有许多的方法,于下所列是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一、欲望与执著[系缚]
[欲望]和[执著]这两个词汇,并不只用在男女关系上,它们也指金钱、食物、衣饰、物质的便利,愉悦的声音、芬芳的香味等,对我们所产生的吸引力。撇开男女之间的吸引,我们似乎不太习惯重视其他方面的欲望。然而,一切的行动皆是将我们导向以感觉为目标:形色、声、香、味及触感的追求,同样是一种欲望。
当欲望于我们心中生起时,首先必须要对它有所认知,接着要了解虽然此所欲之物能带来某些快乐,但此乐将有转苦的一日。佛陀言:“沉缅于欢乐,就像舔食剃刀片上的蜜一样,一阵甜蜜之后,痛苦很快随之而来。”
这并非意味着这世上诸乐皆不能为我们所利用。但假若系缚太强的话,所受之苦便一样强烈,若系缚微弱,则苦便随之较轻。假若我们很贪婪地舔食剃刀上的蜜,则会在自己的舌头上造成很严重的伤口;又假若我们非常谨慎地舔食剃刀上的蜜,并知道在蜜糖之下隐藏着锋利的刀刃,那么受到割伤就较轻微。同理,必须晓得以谨慎及节制的心态来运用世上诸乐。一般而言,我们并不知道要谨守分寸,因为我们皆没有意识到藏在蜜糖下的刀锋,太着迷于蜜糖的美味,便毫无节制地舔食,于是便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嗔心与怨恨
当我们陷入嗔恨时,当如此寻思:
“我们回想一切众生皆为我父、我母,我当发忍辱心及慈悲心。”(注二)
“当某人怒向于我时,我当忍之。”
“当我怒向于人时,将造成同样的痛苦;反之,当人和悦于我时,则令我心喜欢。为令他人喜欢故,我必须对他人以相同之和悦及善心,因为此心正是我期盼他人所能予我的。”
三、无明
于心灵层面而言,无明是不知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害。对治无明的法门,是学习法教了解因果,明白心的本质。
四、骄傲我慢
骄傲我慢能于心生,是藉附于许多理由:美貌、气力、财富、文化教养、智力或在某些领域的才能。实际上贡高我慢是立于缺乏自省的基础上。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们自省,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存在着比我们更美貌、更有力气、更富有、更有教养、更聪明或更有才华的人。如此我们便明了:自以为高高在上,只是愚蠢。
从前有一只住在井里的青蛙,他视他所住的地方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水域,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与之相比。
另一只青蛙住在海边,有一天他经过井边,为了看看井里有着些什么,他一跃跳上了井栏边。
“你是从哪儿来的?”井底之蛙仰着头问道。
“我是打海边来着。”另一只青蛙回答道。
“大海?大海有多大呢?”
“哦!好大好大哦!”
“有我的井四分之一那么大吗?”井底之蛙骄傲在问道,因为他无法体会海边青蛙所形容的好大好大!
“不!还要大呢!”
“那么,有这井的一半大吗?”井底之蛙怀疑地询问道。
“不!更大呢!”
“不然,它跟我这个井一样大了?”
“不!比你的井还大着呢!”井底之蛙认为他的客人在戏弄他。一个水塘会大过他的井?多愚蠢!总之他心里有数,他问道是否可以去看看。
海边之蛙未觉有何不便,于是两个朋友便朝着海边跳去。
可怜的井底之蛙!大海如此地广大,大到他狭小的心灵承受不起:因为他一见到大海便晕了过去!而这正是他的自大之心,使他无法接受在世上居然存在着大过于井的世界这项事实。
“大海?大海有多大?”
“哦!好大好大哦!”
自大我慢会令我们自身痛苦,也会令他人痛苦。如果,我们具有某些长处,自大我慢不会对这些优点有所帮助。如果,我们不具有这些长处,自大我慢亦不会予我们这些长处。
五、嫉妒
在我们对某人心怀嫉妒,或怀有某种怨恨不满,只因此人拥有我们所没有的,或者此人遇到某些幸运快乐之事,这时当思量我们的不满没有任何意义。
反之当以他人的立场设想:
“若我是此人,遇到某些好事,我是否会觉得别人在嫉妒我?不会的。那么,于此同理,我的嫉妒只是一种愚蠢。”
“别人有好事,并不是从我身上拿去的,若我能使他人丧失他所拥有的,这对我却一点好处也没有。”
“嫉妒只是内心冲突的思想表征。”
总之,我们认为针对每一种毒药都存有一种解毒剂:
●爱欲:认知欢乐是痛苦的本质。
●嗔恨:当以慈悲对治。
●无明:当以智识克服。
●贡高我慢:当思惟他人皆优越于我。
●嫉妒:当欢喜别人的好。
注一:这里及下一节所引用的,皆是佛陀所言。请参阅华严经净行品。
注二:一切众生,皆曾为我们过去生之父母。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2-8-1 00:28
第四章正确的引导
一切现象乃至于我们的心皆包含于两种真实:相对的真实与究竟的真实。对于我们尚未证悟“心的存在型式”的人而言,是难以真正地了解到底什么是“两种真实相”。
为了证悟心的存在形式,首先必须在相对实相中修行,特别是调整正确的修行方向,以理解:幸福源于善业,苦痛源于恶业。
善业、恶业是属于相对实相中的,于究竟实相中,善、恶皆不具自我的存在性。然而,我们此时尚未证悟究竟实相,只要我们尚未达到,诸行为及其业果的链系,仍是无法抗拒的。
这便是为什么我们必须无误地认识:什么应当接受,及什么应当扬弃。如此,在相对实相中(世俗谛中),我们会避免受苦,并感受幸福。身、口、意的正确引导,必定产生幸福;身、口、意的错误引导,必定导向苦难。
一般而言,我们所称之“善业”是指我们的身、口、意一切行为,以其作用,从现在乃至未来能利益他人,饶益众生。
至于我们所称之“恶业”则是指我们身、口、意一切行为,以其作用,从现在乃至未来,令他人招致苦难。这些行为若要细分,则会很复杂,但大体而言,是十分简单的,我们以十善业及十不善业的分类来说明:
十种善业:
三种身善业:
一、保护生命。例如在市场上购买尚存活着的鱼、贝、虾、蟹等,将它们放回海中。
二、行持善业。施食予饥饿者,即使是一条狗或一尾鱼皆相等。
三、对妻子或丈夫忠诚。忠诚是生命内在和平的因素。不忠诚则招致许多麻烦及许多苦难。
四种语善业:
一、正语,说老实话。
二、亲近善语,不作挑拨事。
三、慈语,以温和的方式与他人交谈。
四、法语,特别是以持咒或祈祷来作为语业的正确使用(以正确的方法来导引语业,特别是指持咒或祈祷)。
三种意善业:
一、知足:
满足目前处境及所有。思维:
“很好,这对我已经足够了。”
“这一样可以。”
知足是幸福的根本,不知足,我们一定会痛苦。
二、仁慈:
衷心祝福他人幸福。
三、正知:
发展对法教、因果律、觉醒的品质,及对心的本质之理解。仅管目前我们的智识尚不足以奠定一分完整的坚信,但必须寻思“这些教法一定是对的,真实不虚的;现在我无法完全理解,但这完全是我自心局限所造成的。我愿于未来得到明白无误的理解。”
十不善业:
三项身不善业:
一、杀生:不仅指人类,也泛指一切动物、昆虫。大多数的人皆未意识到他人也同样地能感受到苦乐;或虽意识到人类的苦乐,但无法理解即使是动物,乃至昆虫,皆同样具有感觉,希望与害怕的本能。因此对一切有情,能善察苦乐一如:对人类、牛、马、羊、绵羊、苍蝇乃至极小的昆虫,杀害这些有情,便是恶业。
二、未经允许,恣意盗qu他人物品为己有。
三、对配偶与同伴不忠实。
四项口不善业:
一、以谎言欺骗他人。
二、漫谈空言引人失和。
三、恶语伤人。
四、进行无用的谈论,没有精神上帮助的言谈,及无助于日常生活的谈话。喋喋不休的空谈大论,只是浪费我们的时间,更会挑起欲望、愤怒、嫉妒,最终总以不和收场。
三项意不善业:
一、贪婪:一方面妄想拥有他人之物,另一方面紧紧系缚于已所拥有。
二、恶意:有着与众人为恶之心(有着不顾他人利益之心)。
三、谬见:认为因果律是错误的,不相信觉醒的各种好及不相信万物依缘起存在的缺陷。严格说来,并不是对事理的无知,而是在知道时摒弃其所知之效用。
依佛陀的法教来看,世上的喜乐及苦难,不是恰巧“就这样”生成。也不是由天上的神所造,更不是我们对生活的能力够或不够。事实上,幸福与苦难源自我们的“业”,其意是苦与乐皆是我们身、口、意所作行为的结果。首先由心中产生意念,接着于身体或语言上付诸行动,一样都是在造业。业的积聚一定要经由“三门”中的一门或数门:身门、语门或意门。这是为什么行为的分类,要遵照这三项来划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