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妙空大師念佛法要(如本法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24
标题:
妙空大師念佛法要(如本法师)
諸位觀眾,大家好!現在我們要演講「妙空大師念佛法要」。妙空大師是清朝人,念佛精進不懈,在命終時,非常自在的往生。其一生狀況如何呢?我們稍微介紹一下。
妙空大師乃清朝人也,姓鄭,江都人,少業儒,嘗同許雲虛、楊仁山、貫如法師等,商刻大藏經,旋即出家,自號刻經僧,凡十五年,已刻三千卷餘,寂後三載,而大般若經始告完成。師自受具足戒後,持戒精嚴,過午不食,發揚淨土法門,從而受化者甚眾,光緒六年,念佛自在而寂,年五十五。
妙空大師是清朝人,俗姓鄭,江都人,從小熏習儒學。曾經和許雲虛、楊仁山、以及貫如法師等數人,商量刻大藏經,刻了一段時間後,他想:「我的因緣到了,現在應當出家修行。」出家之後,他照常跟這些好友一同刻大藏經,前後刻了十五年,大約三千多卷。但人生無常,他在刻經中途往生,事隔三年,《大般若經》才圓滿刻成。妙空大師出家受具足戒之後,因為非常精進用功,持戒相當嚴謹。平時都弘揚淨土法門,因此受他所感化,來用功修行,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可謂不計其數。清朝光緒六年,大師在自己的禪房念佛而逝,年僅五十五歲。雖然早逝,那是個人的因緣果報,但是,他畢竟已經往生淨土了。
綜觀大師往生淨土的原因,就是對正法有貢獻,他本身從事刻大藏經,乃稀有難得!因為藏經誕生、流傳於世間,能令正法永住。所以,刻經、印經、流通經典的人,以後能度化無量眾生,堪稱功德無量。同時弘揚如來正法、講經說法度化人天者,若百歲命終發願往生淨土,會如他所願。因為講經說法者能使人離苦得樂,轉凡入聖,發菩提心來學佛修行,本身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只要肯發願,想要往生西方淨土,則輕而易舉,勢在必行,絕對會如其所願。妙空大師因從事於刻經、印經、流通經典功德之大,加上他弘揚淨土法門,發願念佛,所以能身無病苦,自在往生淨土。
話說南投有一位居士,看他平時並沒有很認真用功修行,但是,他很喜歡流通經典,刷印金剛經、法華經、彌陀經、地藏經,為了什麼呢?他常說:「我要令如來正法流傳住世,令更多人能接觸如來正法。」憑這一心念,功德就不可思議了。瞧!我們今天能看到三藏十二部教典,要感謝歷代的三寶及一些聲聞、緣覺、菩薩大發慈悲,刻經、印經、流通經典,如來正法才得以流通三千多年。今天我們能夠學佛修行,所看的經典,難道不是這些高僧大德所流傳下來的嗎?沒錯!所以,我們除了要感恩以外,更要飲水思源,俗話說:「吃水果拜樹頭,喝水要拜水井。」以前都是鑿井取水,現在則是用自來水。沒錯!凡事都有其根源、來源。今天我們能看到經典,就是過去那些高僧大德,將如來的聖典代代流傳下來,流傳正法的功德非常大!二十幾年前經典並不普遍,不像現在印刷很發達。南投這位居士邀花蓮一位同參道友,倆人就一起印經、送經,並在台灣寶島到處流通如來正法。最後,南投這位居士要往生之前,他說:「西方三聖現前了。」便很自在的念佛往生淨土。花蓮這位居士仍健在,也很認真念佛,非常精進。我們相信,造什麼因,絕對會得到什麼果,他如此的善舉,可謂是福不唐捐,一點一滴的福德因緣,不會白費,果絕對是由因而來,種下這個善因,對他來說,以後在臨命終時,絕對有很好的善終。因為流傳如來正法,功德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花蓮和南投的二位居士印經流通,每天法喜之情溢於言表。所以,我常說一句話:「我們學佛學到最後,是心要能解脫,三毒能夠頓斷,無明能夠淨化,煩惱、習氣,乃至你的脾氣能漸漸軟化,低聲下氣,這樣就是於佛法中受益了。」一個人有沒有修行,看他的容貌就略知三分,所謂「心能轉相,相隨心轉。」如果是愁眉苦臉,心事重重,一張臉是糾成一團,苦苦惱惱的,五官像是打結一樣,說這個人多有修行,我也不相信。而每天滿面春風,歡天喜地,心裡絕對有歡喜的原因,最起碼比愁眉苦臉好幾百倍。若擺個臉孔,面相充滿了殺氣,城府很深,讓人看了是退避三舍。所以,我們平時要將心地淨化、超越,要轉一切境,不被境所轉。哪怕是順境、逆境現前的時候,要這樣想:「哎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本來如幻如化,順境會消失,逆境也會消失,有什麼好在乎的呢?有什麼好放在心裡耿耿於懷的呢?昨天的痛苦,隔了一夜之後就消失了;今天的歡喜,過了今夜,到明天也成為過去,念念生滅,有什麼好執著、放不下、罣礙的呢?」過去你遇到多少傷心、不如意的事,如今又何在呢?如夢幻泡影,已經消逝無縱;過去遇到多少快樂、如意的事,如今又何在呢?被無常所吞噬,幻化不可得了。所以,如果秉持這種正確的觀念,稱為:正念、正見、正思惟,這樣一定能化消內心的陰影、執著與罣礙,然後,最起碼會像如本法師一樣,每天歡天喜地,笑容滿面。為何會笑容滿面呢?因為看得破,放得下。看不破,世間是如幻如化;看得破,世間也是如幻如化,世間本來如此。所以,面帶笑容,可以與人結善緣;擺個臉孔充滿心機,不跟人打招呼,那麼就始終沒有人緣。所以笑容與否,和心有直接的關係,修行就是要心地開闊,心如虛空,不要愁眉苦臉的。妙空大師就是做了很多功德,心裡充滿了非常多的善法與歡喜心,所以,臨命終很自在的念佛往生淨土。我剛才提到的南投這位居士就是如此,二十年前,跟花蓮這位居士,總是載著一整車他們所印的經典,看哪間寺院、團體有需要,他們就去發放與人結緣,而不是到處隨便亂擺亂放。由於南投這位居士在世勤於念佛,精進用功修行,做很多功德,滿腹的歡喜心,所以,臨命終時,西方三聖現前,就這樣很自在的念佛無疾往生淨土。所以,人活著要做一些善事,先不談功德,哪裡需要幫忙,我們就伸出援手,這樣對自己、他人而言,都是好事。你幫助人,有一天落魄、遇到災難的時候,會感召貴人相助。所以,救人自救,沒錯,有因就有果。
妙空大師云:觀既未易成就,戒亦未易全持,眾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鈍根可得,大願堅固更罕有焉。若不再從老實持名上出一頭地,必致長沉苦海,永受輪迴。千佛慈悲亦難救度。況持名一行普攝三根,方便殊勝,莫過於斯。
不愧是大師的格調與名望,第一句就告訴你:觀慧既然不容易成就,戒律也無法持得很清淨圓滿,修福德因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成就妙悟,也不是鈍根所能得到的;談到願力堅固,世間有幾人有大願力呢?總是有限。所以,沒有老老實實來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以求出頭地、出三界、頓斷六道的話,必定長沉於生死苦海中,永受輪迴。所以,過去所有的千佛、萬佛、無量諸佛來人間,都是慈悲度化眾生。既然不肯持名念佛,哪怕是千佛、萬佛,過去、現在無量諸佛來,也難以救度。何況持名念阿彌陀佛聖號,是普攝三根,適合上、中、下根機之人,念佛不是只適合中下根之人而已,若這樣說就誤會了。過去的高僧大德們,哪一個不是社會上的賢達、名流士紳,擁有地位是大富大貴之人?乃至朝野上下,很多人來念佛,用功修行,往生淨土的人是不計其數,所以,念佛怎麼會只適合中下根之人?是普攝三根,包括上根利器之人,也一樣念佛。不然,你的智慧比得上印光大師嗎?印光大師是何等人物;智者大師是何等人物;永明壽禪師是禪宗開悟證果之人,最後導歸淨土,你比得上他們嗎?論學問、論佛法的智慧深廣,你也比不上他們;論願力、文筆,你不及他們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他們尚且要念阿彌陀佛了,你不過是讀了幾本書,看了幾本禪宗書籍、般若經典之後,怎麼就開始我慢貢高了呢?愈了解過去的高僧大德,尤其是淨土的聖賢,你會心生懺悔,我慢貢高從何而起呢?所以,淨土法門是普攝三根、橫超三界,所有方便法門中最殊勝的,無過於淨土法門。
妙空大師言:觀既未易成就,當你的觀慧尚未成就,告訴你三心不可得,三心是幻化、如夢幻泡影,你不得其門而入。叫你明心見性,見那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法身、一真法界,你也見不到;明心見性對你來說,是非常遙遠的事。那麼,還不念阿彌陀佛嗎?叫你持戒清淨,卻持得零零落落的,大戒不犯,小戒不斷,今天受戒,不到十年就全犯了,你憑何去見阿彌陀佛?憑何去見諸佛菩薩呢?所以,戒要持得圓滿,若沒有很大的願力,堅固的意志力、耐力,那麼,受戒沒多久,可能就犯了好幾條,或許大戒不犯,小戒卻不斷的犯。有的人說:「師父!不要說小戒不斷,大戒也全犯了!」所以,要持戒成就、清淨,也沒那麼簡單!如此難道不用念佛嗎?所有的福田、福報,也不是一、兩天就能修得全部圓滿,今天修一點福報,就認為這樣可能夠了;或是你的經濟能力、體力、智慧不夠,發心是有頭無尾,無法始終一如,那麼,你所有的福德因緣要如何成就呢?這樣難道不用念佛嗎?叫你明心見性,妙悟自性,鈍根的你又做不到,難道不用念阿彌陀佛?你的願力無法堅固,今天發大勇猛心,隔不到三年、十年、二十年,道心就退到冰點了,找得到幾個始終一如的人呢?罕能見到。所以,妙空大師說:既然觀慧、持戒、大願力、妙悟沒辦法,所有的福報也修得不齊全,這樣難道不用老老實實來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西方淨土嗎?這是方便法門中最為殊勝者,沒有比它更殊勝的了。以老實念阿彌陀佛來出頭地、出三界,這樣才不會使我們沉淪於三界中,在六道中輪迴不休。因為過去所有的千佛、萬佛,也是如此教導我們。
總而言之,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這點就令我們非念佛不可了。不然,妙悟不成,觀慧也沒辦法,願力浮浮沉沉,戒律又持得不好,法門學盡了,沒有一門專精,即使專精,結果與法不相應,又死在所有的法門中。就像如本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學盡了,卻又死在八萬四千法門座下。」瞧!是不是很悲哀?所以,念佛的人不修行便罷,既然發願要念阿彌陀佛,就不要令心老是反反覆覆,朝秦暮楚,一直到百歲命終蓋棺之時;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25
各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要演講「妙空大師念佛法要」,今天已經進入第二天。我們來看妙空大師如何開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要訣,他說:
妙空大師云:念佛之人,勿雜惡念,於必經之事,一過即捨,久之意地清淨,遇事即有妙智觀察。此乃念佛轉識成智也。
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淨土的人,不要時常動惡念,或是起雜念、妄念、起無明,乃至所有不清淨的意識,這些念頭全部要淨化。有雜惡念,對你來說不是好事,動惡因,當然感召惡果。所以,每當你生起雜惡念時,就要馬上發露懺悔,千萬不要讓這些惡因產生。他又說:「於必經之事,一過即捨,久之意地清淨。」
意思即是六根難免接觸六塵境界,如早上睡醒,雙腳下榻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定會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必經之事。當你六根觸六塵的當下,難免會遇到一些人生的順逆境界,遇到好的、壞的、歡喜的、痛苦的,令你憂心、煩惱,罣礙、執著的,這一切都要事過境遷。事情過了就好,不要耿耿於懷,一直放在心裡,不然會帶給你困擾,令你情緒化、煩惱,要鍛鍊如是的功夫,一過即捨,才能使你的內心清淨光明。你看!現今繁華社會五光十色,處處充斥著聲光幻影,皆是迷惑人心,稍有不慎就墜入迷妄之中,而帶來執著、罣礙、煩惱,往往無法自拔,因此久而久之,產生許多文明病,譬如自閉症、憂鬱症、躁鬱症,這都與心有直接百分之百的關係。
所以,在學佛的過程中,諸佛菩薩乃至過去的高僧大德教你:念佛修行之人,平時心裡不要有雜惡念,事情過後,就要一過即捨,才能使你的心地清淨。面對一切五欲六塵心不起貪戀染著,來隨它來,去隨它去,如同磁鐵失去了磁性,得失取捨之心漸漸放下,只有一句彌陀聖號入於心中,如是念阿彌陀佛,則念佛三昧自然現前,這時念佛則能轉識成智了。不然,要如何轉意識成為智慧呢?就是這樣了。
在《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說得一針見血,當下一語道破,來看他老人家如何開示: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
這就是說:修行是以無住為本,住而無住,無住而住,這才是修道人真正的功夫。不然,你處處住一切相、一切塵、一切法,你就永遠擺脫不了塵勞,痛苦綿延不間斷。所以,六祖是已修到開悟證果的聖者,他所說的,處處要解開你的結,處處要淨化你的心地,使你光明的本體顯露。人總是有念頭,念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分別心,叫你不要分別,不要動念頭,你做不到,但是,要如何修呢?他這樣教你:不思前境,念頭動完之後,就讓它過去,不要再追憶它,你愈追,它愈是相續不斷,就如同一隻狗綁在那裡,你不去逗牠,就沒事,你愈逗牠,牠就一直對你狂吠不停。只要你不理牠,讓牠去叫,叫到最後,狗也會口渴,聲音也會沙啞,總有叫累之時,等牠叫累了便坐在那裡,跟你大眼瞪小眼。如本法師作的比喻很漂亮吧!所以,當念頭現前時,不要理它,它就不會對你怎麼樣,不會繼續騷擾你;如果你愈關心你的念頭,那就沒完沒了。
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說:「動念即乖」你念頭生起來,就趕快懺悔,不要理它就好了,正如妙空大師所說的:必經之事,一過即捨,事過境遷就好了。否則愈理它念頭就動得愈多,天馬行空的一直想,念頭一直延續下去,這樣是不對的!所以,六祖告訴你: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自己無法察覺,一直想下去,隨著念頭一直流轉下去,而生死輪迴亦復如是。於諸法上,所有的念頭,念念不住,住也住不了,你叫它不要住,它偏偏住;叫它住,又住不了。所以說:一切法在你的心目中,念念不住,當下就不被束縛,不住於此。此是以無住為本,這樣修道就沒錯了。能離一切相,則法身當下就清淨了。這樣諸位了解嗎?要如何修行?修行是以無住為本。所以,我常說:過去你遇到多少傷心事,如今何在?是生滅法,被無常吞噬了。遇到多少稱心如意、歡天喜地的事,如今何在?被無常所吞噬了,動一個念頭,住不了,就馬上構成過去。是不是?沒錯!
所以,六祖說這些話:諸位好好的用功,按照這個法門去修就沒錯了。有一天,你也會像六祖一樣,開悟證果,因為他是過來人,他也是這樣修行而來的。若以無住為本來修行,你要開悟證果,或是念佛,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以清淨的法體念阿彌陀佛,那麼,所念的每一句佛號,都是清淨解脫,大放光明。
我舉個例子給諸位聽:嘉義有一位菩薩,他自從學佛之後,對禪宗特別喜愛,所以,用般若禪來作修行的根本,而以淨土為依歸。平時他的早課一定要誦《六祖壇經》或是《金剛經》;晚上必修的則是念《阿彌陀經》。因為他有禪宗的基礎,所以,能將心地鍛鍊得非常清淨解脫,可說是無染無雜。他平時為人處事很有禮貌,有儒家的思想,所以,為人處事很中道,做人做事拿捏得恰到好處,逢人總是面帶笑容,你看到他會起歡喜心。而一個人如果老是擺一副臉孔,讓人看了會退避三舍,看了之後就很感冒。他如果遇到有人起無明煩惱、執著,他都會為那個人開示法語,他說: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心離一切相,凡所有一切法,都是虛妄生滅法、無常的東西,住也住不了。你心裡無住,一切都好說,只要你心裡能離一切相,你的法體自然清淨,你的前念、今念、後念,念念不要相續,這樣你就不會被它束縛了。他又引用我的話說:就像一條狗,你不去逗牠,牠就不會對著你叫;你愈逗牠,牠就愈是對著你叫個不停。我們的念頭現前之後,不要理它,單提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就沒錯了。念頭現前後,不要理它,不要前念動完,後念又起,如是妄念相續不斷,永遠扯不完,沒完沒了!他都是這樣對人開示,他自己也如此相應、修行。在他八十三歲的時候,身無病苦,他向家人這樣說:修行是以無住為本,離一切相,法體自然清淨。最後他說:佛來了,我先走一步了!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相會再見。然後就一語不發,坐在大廳的沙發上念阿彌陀佛,由他自己起音,阿彌陀佛‥‥‥,唱得滿心歡喜。在念佛當中,所有的雜惡念都不生,清清淨淨,加上平時薰習般若禪,看《六祖壇經》、《金剛經》,所有一切相,都不染著於心,無住為本,離一切相,則法體清淨,在這種狀況之下,他很安詳的往生西方淨土了。就這麼自在無罣礙,離一切相,自性解脫,往生淨土。真的相當不容易,這不是每個人能辦得到的,不然,你看看!在你往生時,有沒有辦法像他這樣!坐在沙發上,念佛念得很自在。所以,他的媳婦和孫子看了之後說:真的有人能如此自在往生,而且沒有病苦,最後還道出法語。他的媳婦本來很鐵齒,沒有信佛,包括他的孫子,也把念佛當作是迷信,然而由於他的祖父、她的公公以身作則自在往生,因此使他們對佛法有所改觀,並且來受三歸依,成為很虔誠的三寶弟子。所以,有些人若沒有一些感應、瑞相,要他來學佛,總是歪理十八條,條條有理,但若一日,因緣際會,事實擺在眼前,使他有所震撼,則善根大展流露,向佛學佛之心便會勇猛前進。再聽好!妙空大師又開示了:
妙空大師云:所謂隨順持名者,昏沉則經行持,散亂則端坐持,或跪或立或臥,皆隨己便,總使一句佛號不忘,此乃降伏心魔之要術也。
念阿彌陀佛,說簡單,極簡單;說困難,極困難,端視你有沒有心要念而已。你如果念佛念到昏沉,想要打瞌睡,妙空大師告訴你:起來經行,不要再坐著、躺著,起來走一走,念阿彌陀佛,持名念佛,昏沉的時候,就起來經行,或是繞佛都可以。當你的心很散亂時,你便端正坐著持佛號,阿彌陀佛‥‥‥,散亂時端坐持佛號,如果妄想照常現前,那麼,合掌跪著念阿彌陀佛‥‥‥,若是跪著仍然沒用,站著也可以,或是躺著念也可以,看你方便就好,只要能降服你的妄想就好,只要你能念得自在、快活、清涼,任何方法皆是可行之道,所謂「法無定法,應機則宜。」總之,一句阿彌陀佛,不要忘失,要緊緊抓住,綿綿密密的念。這樣知道嗎?不要讓它隨口滑過,這就是所謂降伏你的心魔根本的要素。執持一句佛號,你的妄想要如何生?佛號不夾雜,你的無明要如何起?一句阿彌陀佛,不隨口滑過,這樣妄想如何生呢?所以,念阿彌陀佛來降伏你的心魔、降伏你的妄想是最好不過了。念佛不拘任何形式,行住坐臥,只要適宜即可,好念就行了。坐著會妄想,不然就站著;站著照樣打妄想,不然你就繞佛;繞佛還是沒辦法,不然你就來經行,這些都可以。有人說:如本法師!如果坐著也不行、躺著也不行、經行也不行,照樣打妄想,該怎麼辦?這樣我教你一個方法,你拿一桶冰水,一頭栽下去,我就不相信沒效,你把頭放進冰水中,就像冶煉過的鋼鐵遇到水,“ㄘ”的一聲,馬上令你提神醒腦。本來想睡覺、昏沉,一直打瞌睡,點頭如舂米一般,此時,你把頭栽進一桶冰水中,“ㄘ”的一聲,馬上精神百倍,阿彌陀佛‥‥‥,妄想要如何而生呢?難矣!一切都是對治法,只要你妄想不生,無論用任何手段,只要能提起一心即可,坐著也妄想,跪著也妄想,躺著也妄想,那該怎麼辦呢?把頭栽進冰水中,精神就集中起來了,要如何打妄想呢?沒錯!再聽好!禪宗是以無門入門。當下叫你不要有念頭,你做不到,何況多生累劫的習性,多生累劫的妄想、煩惱心都是與生俱來的,所以,難斷難止,要你當下一念不生,你做不到。所以說:淨土法門是有門入無門,有一個依靠,以念佛方式,容易覺悟,容易入門,容易入手,容易成就你的道業。你念佛念到有妄想,自己會知道。禪宗則不同,在那裡坐禪,參你不生不滅的自性,叫你不要動念頭,你卻偏偏一直動念,坐一小時,打一小時妄想;坐兩小時,打兩小時妄想,自己還不知不覺。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48
妙空大師云:凡遇逆順淨穢,苦樂得失,一切境界時,務須保此一念,不然念隨境界轉去,佛念從此斷絕,豈不可惜矣哉!
意思是說:我們活在世間,難免會遇到順境、逆境;遇到清淨的事、污穢不清淨的事;遇到歡喜的事、痛苦的事,你的心不要被境界所轉,在一切境界當中,保持你的心無生亦無滅,無垢亦無淨,無取亦無捨,無逆亦無順,無淨亦無穢,就是解脫之境。沒錯!這是理想、是果地,雖然一時做不到,不過,這是我們的目標、歸宿。稱為:一切境界時,務須保此一念。你的念頭不要隨境界所轉,這樣就沒錯了!你念阿彌陀佛時,阿彌陀佛‥‥‥,聽到一些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轉;聽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轉;聽到苦樂、得失的事,也不要被它所轉。到了此時,你的佛念沒有斷絕,最後就能入一心,三昧現前;你的佛念如果斷絕,就非常可惜了。這樣諸位了解嗎?所以,我們活在世間,免不了有苦樂、得失、淨穢、順逆,都會嚐到這種種境界的滋味。所以,你不要隨著境界而轉,要轉一切境界入佛念。遇痛苦事,念阿彌陀佛;遇歡喜事,念阿彌陀佛;一切如意時,念阿彌陀佛;失去一切時,念阿彌陀佛;遇到順境的時候,念阿彌陀佛;遇到逆境的時候,也念阿彌陀佛,這樣叫你不入一心不亂也難,要你不往生淨土也不可能,因為你念到此時,已經有禪定的基礎,不會被境界所轉了,最後,往生者非你莫屬。
我舉個例子給諸位聽,法王講堂有位性謙師父,她一生當中嚐盡苦楚,歷盡滄桑。她在學佛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家事、社會事,遇到多大的變遷與不如意,她的道心依然非常堅固,不動搖。尤其她到了五十幾歲才來出家修行,我知道她道心很堅固,一心念阿彌陀佛,很堅信佛法永不改變,就為她剃度。她出家之後,在常住裡非常的勤勞,為人處事非常忠厚,這就是有修行;沒有修行的人則是趾高氣昂的,說話冷嘲熱諷,走起路來也沒有應該有的氣質與風度。她在師兄弟之間,總是默默地作她該作的事,一點也不與他人計較做多做少。尤其可貴的是她聽經聞法不落人後,每每在做常住的工作時,總會帶著一台隨身聽,把錄音帶放進去,將隨身聽掛在身上。走到哪裡佛法就播到哪裡,我所講的經每一卷錄音帶她都聽過,可說是二六時中,沐浴在佛法當中,而且一天念三萬五千至四萬句阿彌陀佛聖號。我說過:我有一串念珠掛在牆壁上,很少在念,平日講經說法,台灣南北來來去去,比較沒時間念佛,我把念珠掛在牆壁上,就快發霉了,我拿去給她念,不用一天,她就撥得亮晶晶的,撥珠念佛,她就是這麼認真的念佛。可見她念佛有多麼用功!用功修行,當然,有因就有果,所以,感召在臨命終時,竟然坐化了。那天晚上,她自行去沐浴淨身,洗好之後,換上一套新衣服,跟師兄弟有說有笑,在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就往生了,是坐化往生,不是躺著、不是趴著、不是側臥,是身體呈四十五度坐化。她曾告訴我:師父我每天聽您講經,當有一天我往生時,一定會依教奉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讓您講經說法時有公案可說。她不負當初所發之願,自在坐化往生。所以,有用功就有功夫,世間人說:有燒香就有保佑。她付出多少代價,所以,今天能如此自在往生,這是事出有因。是不是?我這樣想:我是她的師父,〝輸人毋輸陣,輸陣歹看面。〞她是坐四十五度,身為她的師父,我要坐九十度,坐得直挺挺的,不然事關面子問題,否則會漏氣,因為我也很愛面子。這就是她平時念佛用功修行,遇到任何順境、逆境,都動搖不了她的心,得失、苦樂,都動搖不了她向道之心,一天念三、四萬句阿彌陀佛,所以,在臨命終時,交出這張如此亮麗的成績單,令佛弟子感覺無比震撼,為她歡喜,向她恭喜!
妙空大師云:面對佛像時,即以此像為真佛,面對佛像心念佛,誠於中形於外。不對佛像時,亦應如對佛像之誠敬。如此念佛最易感通,黑業亦易消滅也。
妙空大師所說,句句都是一針見血,不會囉嗦,不會拐彎抹角。他說:修道人注重的就是「誠」,當你面對佛像的時候,要把佛像當作真佛,當然,佛弟子也知道那是如幻如化,不是銅鑄的,就是泥塑的,不然就是紙張畫的,不論用任何材質塑造的,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都知道,但是,敬佛如佛在,要有這種虔誠心。好比看到中華民國的國旗,就聯想到過去在革命甚至要成立一個國家時,死了多少人,是用多少的生命換來的,所以,對它所象徵的精神,對過去付出心血的人,生起思慕、關懷與敬重。對佛像也是一樣,我們也知道佛像是虛幻假相的,誰不知道那是偶像,如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難道會傻到不知如何抓癢嗎?大家都是知識份子,怎麼會傻成那樣呢?但面對佛像,要如佛在一般。面對佛像,你的心念阿彌陀佛,就是要達一心不亂。以廣義來說,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佛的法身、念佛的智慧、慈悲、願力、神通,念佛度化眾生的大悲願心。狹義來說,要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念到一心不亂,百歲命終時,承蒙西方三聖接引。這樣諸位了解嗎?這樣佛教徒哪裡會迷信呢?很清楚,不會茫茫然的,對真相明明白白,做任何事皆有其意義存在,最後,學佛成佛。
妙空大師云:面對佛像時,心念佛,誠於中,內心虔誠,外在也要做出來,形於外。
有些人說:我的心虔誠就好了。可是,外在做不到,這樣不算,太虛偽,內外不一致,要裡外一如才對。你的心虔誠,可是,只在嘴巴上講而已,外在所做的都跟心不一樣,或是外在所做的,都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內心並不虔誠,這樣也不行,要內外一如。如此念阿彌陀佛,最容易感應,你所有貪瞋癡的黑業,當下會因為你念佛虔誠,而漸漸消滅、淨化,最後,你的法體顯露,光明的本性就現前了。世間人尚且會說:敬神如神在;佛弟子也要知道:敬佛如佛在,由外在的虔誠、恭敬,引發出我們自性的佛寶、法寶、僧寶。所以,外在的尊敬是方便法,最後,導歸我們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
我講一個例子給諸位聽,彰化有一位菩薩,修行沒有善知識教導,而且執理廢事,他的思想非常偏激,產生偏差、錯誤,自己卻不知不覺。所以,他處處都跟人家說:我歸依自性佛,歸依自性法,歸依自性僧,歸依自性三寶就可以了。這是不對的!我問他一句話:這位大德你是佛嗎?他說:不敢當,不敢當!我當然不是佛,但是,我是未來佛。我說:嗯!很正確。凡夫尚未開悟證果時,沒有禪定,你難道不用歸依嗎?如同空中的羽毛,風一吹動,它就飄來飄去,飛來飛去,無有定處,風往東邊吹,它就飄向東;往西邊吹,它就飄向西,凡夫的道心亦復如是,沒有定力;又如水上的浮萍,水流向西邊,它就被沖到西邊;如果沖向南邊,它就流到南邊,浮萍無根,在水底無根,無法固定住,隨波逐浪。凡夫心如浮萍、如空中的羽毛,固定不下來,這樣你難道不用歸依嗎?理雖頓悟,事須漸修。我又說:你被妻子欺負時,你不會煩惱嗎?孩子惹你生氣時,你不會埋怨嗎?所以,遇到順逆境界時,總是被轉得東倒西歪,經常鬧情緒,這樣你難道不用歸依?凡夫沒有歸依三寶,就像空中的羽毛,隨風飄動,亦如水上的浮萍,隨波逐流。他聽了之後,便馬上悟入了,就只差這個關鍵而已,他當下恍然覺悟,歸依三寶。沒多久就來受五戒,接著又受在家菩薩戒,以後的日子,他就心安理得了,不然,每每看到出家眾、善知識、同參道友,他總是鬼鬼祟祟,躲躲藏藏的,講話都會閃爍,眼神也飄浮不定,這就是他心裡還有一事,執理廢事,廢於事相,不去歸依,寧願歸依自性三寶,講話偏激、兩極化,很極端,很喜歡與別人爭辯。但歸依後,他不再心虛,為人處事就很踏實。之後,他很精進的念阿彌陀佛,因為他對般若品、禪宗很喜好,所以,他早上都念《金剛經》。我教他:你晚上再加誦一部《阿彌陀經》。然後,他就在佛前認真懺悔,懺悔過去造太多口業,斷人善根,叫人家不用受三歸依。所以,每每想到過去的無知、偏激,就生大懺悔心,在佛前號咷,念佛懺悔:佛在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一直懺悔‥‥‥,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真誠的懺悔,又很拼命的念佛,所以,迷悟一念間而已。他一天念三萬句佛號,而且每天至少要拜佛一百五十拜,你看他多麼用功修行啊!在他八十二歲的時候,便向他的子女說:我要先走一步了,大家保重,以後你們若想見父親、阿公,唯一的辦法,唯一的途徑,你們大家要念阿彌陀佛,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相逢。我一切都準備好了,沒什麼罣礙,我要走了。大眾就圍繞在他身邊,稱念著佛號,前後不到二十分鐘,就很自在安詳而逝。你想想看!用功修行,付出相當的代價,最後,呈現出莊嚴清淨的果報,往生自在,這就是用功的果實。這樣諸位清楚嗎?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49
妙空大師云:世間一切苦人,求閒不得,故不能念佛。今閒矣,又聞此念佛之法,務須綿密接續,振作收斂,方能不負光陰。若使悠忽念去,不能濟事,虛延歲月,辜負四恩,一朝無常忽到,將何以抵對耶!
世間所有在六道輪迴的苦海夢中人,教他騰出一點時間,來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非常困難!如果說:某某人!來念佛好不好?他就說:我哪有時間。某某人!來發願往生淨土,好好的用功,存一些往生的資糧好不好?他說:我正全心打拼事業,哪有時間念佛。聽經聞法更不用說了,三言兩語就推得一乾二淨,真的有這種人嗎?有。總是有理由說沒空,以此為藉口、擋箭牌。用一句沒空,就推得一乾二淨。好!若你的身體情況漸漸在走下坡,住世不久了,加上已經退休,這時你又要憑什麼理由來推託呢?再多推託幾遍,你的生命就結束了;再繼續推託,無常就到來了,無常大鬼已經在你身邊等待多時,準備要抓人了,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拖延呢?所以,世間人用「沒空」這兩個字,做為擋箭牌,於是到了命終時,沒有積聚往生的資糧,因此障礙往生。倘若今天你有時間,必須痛下決心來念佛,念茲在茲,好好的提起一句佛號,掛在你的心頭,佛號不離心,心不離佛號,綿密相續,振作精神,收斂妄想,這樣才不會浪費光陰、恍惚度日。不然,時間滴答滴答一直過去,青春漸漸消逝,中年已過,現在正邁入老年了,你佛號沒念,也沒有用功修行,辜負了四重恩-國家恩、眾生恩、三寶恩、父母恩都還沒報答,待無常到來時,你憑什麼跟無常抵抗呢?你拿它沒辦法,會措手不及無法與之對抗。無常到來時,你想要脫逃、要賴,這是不可能的!
嘉義有一位受過三歸、五戒、菩薩戒,學佛非常虔誠的林得松居士,念佛非常精進,平日擁護三寶,也時常聽我講經說法,熏習見性成佛的道理,事相上也有在用功,如:參加助念團,為人助念。他提到有一次在助念時,突然看到身旁有五個身穿清朝古裝的人。諸位!以佛門來看,這都是冤親債主,正因為看到幽冥界的眾生,所以,使他對助念更有信心,一心助人求生淨土,也敲醒他內心種種的疑惑,過去他多少會懷疑:真的有淨土嗎?真的有鬼道眾生嗎?往生有希望嗎?在那次助念後馬上印證佛法所說的,有六道眾生,他親眼看到了,有凡有聖,一心能造十法界。因此藉境驗心,他自性的智慧自然流露,現在很熱心的為人助念,同時加倍用功念佛。所以說:沒有看到鬼、幽冥界眾生,人始終會鐵齒。
妙空大師這段的開示是,世間一切夢中人,想要教他撥出一點時間來念佛是不可能的。雖然現在已經中年,或是老年了,或是身體衰弱,甚至命如懸絲,快往生了,你就不能有理由說:我沒空!你再多喊兩聲「我沒空」,說不定就三振出局,往生了!人生無常,不要悠悠忽忽過日子,這樣無濟於事,只是虛度光陰,會辜負四重恩。一旦無常到來時,你憑什麼來抵擋無常呢?沒辦法啊!是否聽過:閻羅注定三更死,絕不留人過五更?這一一表示,人若要往生,神仙難救無命客,注定三更死,就活不過五更。為何如此呢?無常就是這麼無奈,讓你沒辦法商量。所以,趁身體健康時,多存一些往生西方淨土的資糧,對你來講是正確的,這才對得起自己啊!不然,臨命終時,就沒有任何條件、資糧求生淨土了!
台中有一位菩薩,是非常虔誠的三寶佛子,學佛非常精進,他受過三歸、五戒、在家菩薩戒。一生當中,打拼事業不忘念佛,念佛不忘事業,在事業方面非常投入,所以,成為台中地區一位非凡的企業家。我告訴他:菩薩!人生無常,你應當要創造機會來聽經聞法,或者是創造機會來念阿彌陀佛聖號。他回答:師父啊!我日理萬機,分身乏術,部屬有六百多位員工,肩上仍有很大的重擔,哪有時間念阿彌陀佛呢?我聽一聽也是有道理。我說:不然這樣,是否重新調整你的思想觀念?用十念法來念佛。何謂十念法?就是深吸一口氣,令肺活量充足,十句佛號一口氣念完,十口氣念百句,念完之後功德迴向,前後不用兩分鐘,早晚課誦就完成了。這是針對世界上最沒空、最忙碌的人而設的,這樣你做得到嗎?他說:師父!我依教奉行。通常一口氣不只念十句阿彌陀佛,念二十句也有辦法,但是,不用念得那麼累,念得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的,只要莊嚴、虔誠的念,阿彌陀佛‥‥‥,每一字、每一句念得清楚明白,十口氣正好念一百句阿彌陀佛,這就是十念法。這位居士不愧是智慧高超,教他十念法之後,他每天早晚點一支香,做十念法的功課,前後不用兩分鐘,就把功課做完,一天只要花四分鐘做早晚課,結果有沒有效果?有效果。所謂:「有燒香就有保佑,有吃藥就能行氣」;有因就有果。他日日月月年年,如法泡製來念阿彌陀佛。
在六十五歲時,身體逐漸老邁,不得不服老,在「英雄出少年」的狀況下,他把企業交棒給兒子。退休之後,更是認真的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天三萬句佛號,每日課誦早上念金剛經、晚上念阿彌陀經。往生之前,他要求兒子跟媳婦請我前往,希望見我最後一面,可見此人非常尊師重道。我答應前往,他相信我一言九鼎,我也不敢食言或打妄語。當他見到我時,非常歡喜,本來是躺著的,突然坐起來說:感恩師父在我中年時教我十念法,奠定了念佛往生的資糧,在我交棒之後,更有時間誦經、念佛。他一直向我道謝、感恩,說個不停,可見此人是有情有義。最後,他回頭看一看家人,再向我點個頭之後,便說:你我大家在西方極樂世界相逢、再會。然後就閉上眼睛,一語不發,我就舉腔稱念阿彌陀佛聖號,阿彌陀佛‥‥‥,開始念佛,助念大約二十分鐘,又開示五分鐘,他隨著大眾念佛,在身無病苦,意不貪戀的狀況下,徐徐而逝。所以,在世生龍活虎時,就要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多念阿彌陀佛聖號,那麼,命終才能自在的往生淨土。就像台中這位居士,是一位大企業家,憑財力、智慧、奮鬥事業的意志力,我們要贏他,不簡單;要勝過他,不容易。他非常的謙卑,很尊師重道,如法泡製我教他的方式,用十念法念佛,結果,臨命終時,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所以,好好用功修行就沒錯,佛陀不會打妄語、不會辜負我們,只怕我們自欺欺人,自誤誤人而已。
妙空大師云:既有智慧勿令入狂,最宜靜細念佛以堅固之。當知智慧人能念佛,則影響更多世間人念佛出苦。而且可令外道修行者破邪見入佛見。以智慧人之聲名可說法救度迷妄塵境人,令得出離無安之三界,最適當契機之法門,不外於淨土法門矣!
妙空大師是精通三藏教典之人,他鐫刻大藏經十幾年,所以,三藏教典的大道理,解脫法、涅槃法、出離生死之法,都在他的心中,他是一位大智慧者。他說:如果一個人有智慧時,不要驕傲、起我慢貢高心,所謂:有慧無定成狂慧。狂慧就是很會說話,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但是沒有禪定的功夫,脾氣照樣非常大,經常鬧情緒、使性子,動輒嫉妒、毀謗別人,這叫作狂慧,沒有禪定的滋潤,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會成為狂慧,這很危險。如果沒有好好用功修行,空有智慧沒有禪定會成狂慧。相對的有禪定沒有智慧會成枯定,這種禪定是憨憨、呆呆、愚蠢的,這種禪定就像枯木一樣,所以禪定要有智慧的滋潤。修道要定慧等持,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以定慧不二的法門去修持,不偏兩邊,要行中道。所以,妙空大師說:既然有智慧,就要有禪定的滋潤,不然會變成狂慧。
有智慧的人,是值得誇獎、嘉許的,乃好事一樁。這種人最適合靜細念佛以堅固之。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念阿彌陀佛,會影響很多人,跟他一樣一起來念佛,出離苦海。你看!世間上有很多有智慧的人也來學佛修行,譬如企業界的董事長,或是某縣市、鄉鎮的大家長,都是在社會上出人頭地,或者在台灣社會擁有一片天,是一位智者,那麼,若能來念佛修行,會影響部屬、職員等很多人也一同來學佛修行,出離苦海,是名自度度人的菩薩,菩薩有威德力作為影響眾,帶動周遭的人來修行,誠屬難能可貴!有智慧的人來學佛修行,能令原本思想偏失,不是偏空就是偏有,不然就是執著三界的外道行者,入如來知見。再來,智慧者的聲望高,有地位、威德力,當他講經說法時,能夠救度迷妄的人,出離塵境。所以,在學佛當中,智慧如劍能壞一切,不被一切所壞;智慧如火,能燒盡所有無明煩惱的雜草,令所有的夢中人,出離苦海、無安的三界。綜觀所有的法門,最契機的,不外於乎淨土法門。因為有大智慧就有能力,演說佛法,使所有學佛的同仁,都能導歸淨土,念佛出離三界。憑他所擁有的智慧、辯才、堅持、願力能善巧拔除眾生邪見,就像拔蘿蔔,蘿蔔紮根在土壤裡,要先把它東搖搖、西搖搖,轉個幾圈,再猛力一拔就拔起來了。拔蘿蔔時,不能直接拔,這樣拔不動,要東西南北搖一搖,搖動它時,根就已經快斷了,再猛力一拔就拔起來了。大智慧者,能破眾生的邪知邪見,使萬層、千層的邪見,一一破除、淨化,入如來知見。就像拔蘿蔔一樣,方法得當定能連根拔起。所以,佛門很強調:大智慧能登彼岸;大智慧能破無明煩惱,能破貪瞋癡三毒;大智慧者能度化無量眾生,入佛知見,使其出離苦海,成就無上菩提,這都要假藉大智慧。所以,說到這裡,我要告訴諸位:在末法時代,最契機的法門,無過於淨土法門。
鼓音王經云:若有四眾受持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佛與聖眾接引往生。意思是如果有四眾弟子,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很虔誠的受持阿彌陀佛聖號,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當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菩薩,以及清淨大海眾菩薩,共同圍繞,接引往生西方淨土。這有經典依據。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49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我們要演講「妙空大師念佛法要」。妙空大師是何許人也?他是清朝人,從事於刻大藏經十餘年,所以,他整個八識田中都是佛法的種子,由於平日持戒精進,加上度眾生很賣力,所以臨命終時,非常自在,承蒙西方三聖接引往生。諸位來看他怎樣教我們如法、如實的念佛,才能在百歲命終時達成往生西方淨土。
妙空大師云:處一切無可如何之境而不悲者,非人情矣。然處一切無可如何之境而徒悲者,又豈明佛性乎!既悲矣,則當思惟出苦,而且思考與一切眾生畢竟出苦。
我們處在任何時空,不是只有順心、只有稱心如意而已,若是如此叫作順境;可是,很多時候會遇到順境、逆境,因而快樂或痛苦,常常被境所轉,處在無可奈何的狀況,若你的心不起苦惱,不會悲傷,那你就不是人了。是不是?人總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樂,沒錯!所以,遇到無可奈何之境,心裡沒有感觸、沒有任何想法,則此人非人也,是個無血無淚的人,像烏賊、枯木、石頭一般,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沒有感情的人。沒錯!所以,人在世間,不可能沒有人情,絕對是有血有淚、有情有義。所以妙空大師說:我們處在無可奈何的狀況下,若不會動情,那麼,此人是沒有人情的人。然處在一切無可如何之境,因而傷心、悲哀,淚流滿面,哭個不停,這樣要如何明心見性呢?所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告訴你,遇到傷心欲絕之境,你便哭得淚如雨下,哭到七孔流血,這樣你是凡夫之輩;但是你不哭也不是,不哭不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所以,正反兩面都講了,當處在無可奈何的狀況下,一直傷心、悲哀,這樣要如何明心見性呢?畢竟佛性遠離一切塵勞、情感,已淨化光明普照,如虛空一般,若遇到境界就嚎啕痛哭;人家刺激你一下,就氣得臉紅脖子粗,經常情緒化,這樣要如何明心見性呢?性如虛空,你對虛空破口大罵,虛空不動;你誇獎、讚歎虛空,虛空不動;你用汽油潑虛空,虛空讓你燒不了;你用油漆塗虛空,虛空不會染著黑紅青白,始終如如不動。心如虛空,但心不是虛空,是藉由虛空的種種美德,來襯托自性的解脫意境。這樣知道嗎?你如果無法體悟心如虛空,這樣要如何明心見性呢?因為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來無去。遇到任何境界、順逆之境的考驗,遇到利害關係,沒有取捨之心,自性皆如如不動。對一切境界,清楚明白,但心不動,這樣才能漸入佳境,達到明心見性。不然,遇到無可奈何的境界時,就傷心得吃不下、睡不著,這樣要如何明心見性呢?既然你已學佛,具有大慈悲心,知道我們在世間所受的種種苦難、不如意,狀況百出,這些你都能清楚明白,便要思惟如何出離苦海。不但自己要出離苦海,也願普天之下所有一切眾生,都能出離三界苦海。如果只有個人出離苦海,這樣名為自了漢,獨善其身而已,跟小乘聲聞沒什麼兩樣。而佛陀教我們要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我們想出離苦海,難道眾生就不想出離苦海嗎?要將心比心,度化所有眾生,一同出離三界、頓斷六道輪迴。所以妙空大師說:當思惟出苦,而且發願與一切眾生一同出離苦海。瞧!你看四大菩薩─地藏、觀音、文殊、普賢,他們所發的願,是我輩凡夫發得出來的嗎?他們所發是驚天動地的願,以地藏菩薩來說,他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願,此願一發,當下大地六種震動,天女為之散花、讚歎。還有觀世音菩薩亦發願四生六道眾生皆成就佛道後,他才隨之成佛。如此之願一發,驚天動地,震動三千大千世界,不愧是諸佛菩薩。所以,諸佛菩薩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對象,是我們的導師。所以,佛弟子若能多聽經聞法,多看大乘經典,則大慈悲心會一一流露而有所成就。
苗栗有一位居士從小善根就很深厚,每當看到三寶就會頂禮,看到寺裏的佛像就會禮拜,看到出家眾就心生歡喜、雙手合掌,甚至在適當的處所也會頂禮。長大之後,受高等教育,成家立業,也將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懷有一顆慈悲心、憐憫心,每當看到人困苦時便會喜捨,主動幫助對方。心懷慈悲,有著人溺己溺的精神,看到別人痛苦、沉淪,就如同自己痛苦、沉淪一般;看到別人傷心,就如同自己傷心一般,起了惻隱之心,佛門稱為大慈悲心。對很多需要幫助的人,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苗栗這位菩薩就是這樣。他唯一的遺憾,就是家人沒能跟他一同來學佛修行。但是,他不會因為家人沒有學佛修行,而喪志、退道心,只是覺得很遺憾,因為他無法說服家人來學佛修行,所以,雖然已成年又是男眾,每每說到此,仍然會掉下眼淚,你看他多麼有慈悲心!他知道學佛這條路很好很正確,可是,父母親、兄弟姊妹,為何不來學佛呢?這可能是因緣未成熟,善根尚未成熟,或太過於有恃無恐,因為家人是看著他長大的。所以,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雖然本身無學佛,但也不能因為兒女有學佛,是晚輩就說:有什麼了不起,畢竟還是我的兒女是晚輩,因而藐視、輕視他,認為自己是長輩,就倚老賣老,這是不對的。不然,你的兒女們能念到大學畢業,取得碩士、博士學位,你有辦法嗎?時空、背景不同,他們有因緣先遇到佛法,而能親近三寶來學佛。所以說:師師有道。兒女們是先進先覺來學佛,而我們是後進後覺,所以我們應該低聲下氣,跟隨兒女來學佛才對;父母若先學佛,身為兒女、媳婦、女婿、晚輩們,就要跟著父母親來學佛。這樣才正確。所以,先進先覺為師,後進後覺叫作弟子,學佛不是以年齡來論輩分,而是以你何時學佛修行來論輩分的。所以,不要因為他們是你的兒女,就以父母親的姿態來對待他們,而有〝近廟欺神〞的心態,這樣是不對的,不然到最後,人家已經開悟證果成佛了,而身為父母、長輩的你,卻仍停留在凡夫的階位,只因為你的身段太高,以長輩的身分自居,致使你喪失學佛修行的機會,這是很可惜的!所以,苗栗這位居士,以父母、兄弟姊妹沒有學佛,而認為是人生最遺憾之是。當他跟我見面時,提到這點,我便為他開示:目前你的家人因緣尚未成熟,等時機一到,因緣成熟了,說不定你還沒勸他們來學佛,他們就善根大展流露,像野馬奔騰一般來學佛,你不用耽心。過沒多久,他的弟弟往生了,家人因而感觸良多,又不久,他的父親也病危,性命朝不保夕。家中一片愁雲慘霧,悲傷的氣氛瀰漫,如是他們便開始思考: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還未投胎以前,我在哪裡?百歲命終後,我的神識又將何去何從?到底人死後還有靈魂嗎?漸漸的會思考生死的問題。禁不起再次無常的洗禮,在辦喪事期間,家人都來歸依三寶。
所以,我要告訴諸位:凡事要端看因緣是否成熟來決定,因緣未成熟,無論你如何勸,對方總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等於沒有作用。當家裡發生無常變化,家人就開始有所感觸,體會生命隨時會結束,後來家人都來歸依三寶。苗栗這位居士到晚年又更精進的念佛,一天念三萬句佛號,時常念到一心不亂,並在定中見到觀世音菩薩要來接引他往生淨土,有預兆了。然後,到了往生的時候,他在大廳念佛,家人都圍繞身邊,為他助念阿彌陀佛聖號。在助念當中,他的兒女聞到一陣陣奇特的香味,然後,他便隨著大眾念佛徐徐往生西方淨土。所謂〝任世變修吾道〞生死事大,一墮輪迴不知何時能再出期,是故當遇到一切順逆之境時,更要堅定信念,提起正念,如是周遭之人必會受影響而有所撼動,在臨命終時亦瑞相頻頻出現,自在往生極樂國。
妙空大師云:當思佛之所以稱大悲者,就是能拔眾生出苦海也。我以悲心念佛,求佛之悲,拔我之苦,佛子如何懇切念佛宜自知矣!
為佛弟子平常念佛用功修行之時,要了解佛為何稱為大慈悲?慈與悲的意思不同,但是,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慈」就是予眾生快樂,「悲」就是拔眾生痛苦。眾生有煩惱憂愁、有心結、不如意、痛苦,佛能拔一切眾生之苦,令出離苦海,使其究竟快樂,這叫做大慈悲。故我以悲切之心來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希望十方所有諸佛菩薩為我拔除種種的苦難,令我出離苦海,稱為求佛之悲,拔我之苦。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相信,為佛弟子如是至誠懇切的念佛,諸佛菩薩必不捨離。
嘉義有一位菩薩,從小就非常的自私我慢,一切皆以「我」為出發點,這是我的東西、書桌、父母親、家庭,可說是我執深重,當然無形中培養了我慢貢高、傲慢任性的習性。在他念大學的時候,有機會來到佛寺,佛寺裡有大藏經就好奇的翻閱,之後發現佛法是那麼不可思議,教我們要出離苦海,不但自己要出離苦海,還要發大慈悲心,廣度十方所有眾生,各個皆能離苦得樂。如是他才體會到佛法的偉大,方知佛陀心量周沙界,慈悲遍大千,相對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無形中降伏了他的我慢貢高之心。所以,若能研究佛法、學佛行儀、學佛的慈悲,不須任何人來降伏,便能自我降伏了。他知道佛陀是大慈大悲、廣大靈感,平等救度一切眾生的,從此就覺醒過來,放下了自私及我慢貢高之心,因此感動家人,這個小孩很有才華、聰明,可說是聰明絕頂,但卻世智辯聰,令人很無奈,不過,自從他學佛之後,行為有了很大的轉變,令人非常欣慰,雖然很聰明,但往往太我慢貢高,自以為是,老是跟父母親頂嘴,藐視、瞧不起父母親、兄弟姊妹,惹人氣得半死說:這個孩子真是白生了。令他的父母親也很無奈,幸好這孩子宿世善根成熟,到佛寺後,看到佛經而恍然大悟,佛已成就是人天導師、四生慈父,仍然有如此平等心,對待眾生那麼慈悲,他看了之後很感動,因此降伏了自己的我慢貢高,現在變成一位心地謙卑、柔軟的人,也感動了他的家人及周遭的朋友,漸漸地大家都喜歡親近他,跟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50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我們要演講「妙空大師念佛法要」。妙空大師是何等人物!他在未出家前雕刻大藏經,出家之後,又繼續刻了一段時間,前後大約刻了十五年左右。所以,佛法的種子、三藏十二部教典充滿心中。他對教理非常通達,出家之後,持戒莊嚴,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所以,在臨命終時,能交出一張亮麗、莊嚴解脫的成績單,不但對得起自己,又得以報四重恩。所以,這樣的出家修行,算是沒有白走人間一趟。接著我們再來看大師的開示:
妙空大師云:病者死之機也,死者凡聖淨穢之關也。病中當作死想,勤念佛名,決定待死。諸佛絕無妄語,必有光明接引,滿我往生之願。
病苦就是往生的因緣及關鍵,除非不生病,如果生病,問題便產生。台東有位居士,每當身體稍微病苦,他就開始緊張,逕而聯想到:是不是得癌症?如果肝臟覺得不舒服,他就想:不知道會不會得肝癌?喉嚨不舒服,就想:我的喉嚨會不會有癌細胞?胃腸如果不舒服,就想:我會不會得胃腸癌?脾、肺、腎等內臟,如果稍微出了問題,他就往壞的方面去想。因為現在電視、報章雜誌報導,癌症在十大死因當中,排行第一,所以,他很敏感。除非沒有病苦,如果有病苦,不可能不害怕。所以,桃園三結義中的張飛雖然很勇猛,但是,有人牽起他的手,在他的掌心當中寫了一個「病」字,問他:這個字你害怕嗎?他露出很驚懼的表情。他在沙場上身經百戰,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常與敵人展開大廝殺,一點也不怕死,但是,卻懼怕病魔,當他看到這個「病」字之後,就全身一直發抖,可見張飛曾經病得很嚴重,因此害怕病苦。所以說:病者是死的關鍵、死的因緣。
為什麼會生病呢?佛經云:心造業,因業感召病,因病而死亡。那要怎樣才不會死呢?就是不要有病,想要沒有病,唯一的方法,就是不造業,不造業的關鍵所在,就是你的心要清淨,這有一連串的關係。所以,心清淨就不生不死、得解脫。凡夫不知道生死的根源何在?其實就是心,所謂:萬法唯心造。以前有一位醫學博士是花蓮人,他的醫術很高明但也有盲點,這位醫生說:很多莫名其妙的病,不知道是怎麼產生的?當他研究佛法之後才知道,萬法由心造,心能生萬法,萬法不離心,心造業,因業感召病,因病而死亡。若不要有死亡,就不要有病,不要有病,就不要造業,心要清淨才不會造業,所以心為根本,他因而覺悟。每當為病患醫治時,花蓮這位醫學博士都這樣教病人:你的心要保持清淨,心情要放輕鬆、愉快,不要罣礙重重、牽腸掛肚,放鬆心情,去踏踏青,不要想那些煩惱事,這樣對你的病情會有很大的幫助。為病患做心理建設,所以,他在醫學方面進入很高深的境界。
再聽好!病者就是死的關鍵、因緣。而死是關係到你以後做凡夫或聖人;要往生淨土或繼續六道輪迴。所以,死是聖凡、淨穢的關鍵所在,說得非常貼切入骨。他再告訴你:當病苦的時候,要作死亡的觀想,更要勤加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準備等死。因為真病無藥醫,任何人都不能迴避死亡,你應當要認清這個事實。再聽好!等死不是消極;等死不代表你是個弱者,等死是積極,加上勤於稱念阿彌陀佛聖號,諸佛不打妄語,當你臨命終時,佛絕對會放大光明來接引你,滿你的菩提願、往生之願。倘若命該絕時,反而求生,這叫做顛倒,若是真病,非死不可,便不可求生,所以,他講得很清楚:病時準備等死,決定等死,這是積極以待,接下來,就是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唯有求西方三聖接引往生極樂淨土,才是當今之務。當你的世緣若盡、壽命盡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會以其神通、願力,放大光明,手持蓮花,接引你往生西方淨土,滿你往生之願。這樣知道嗎?再念一遍,這段很重要!
妙空大師云:病者死之機也,死者凡聖淨穢之關也。病中當作死想,勤念佛名,決定待死。諸佛絕無妄語,必有光明接引,滿我往生之願。
嘉義有一位菩薩,平日很精進聽經聞法、看經典,也很認真的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淨土。有一次,他覺得身體不舒服,檢查後發現是癌症,從此謝絕所有的訪客,專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對世間種種的情愛、權勢、名利,他早就置之度外,並決定將多生累劫的輪迴生死,在今生把它頓斷,不再繼續沉淪下去,不然,一暴百千劫,再回頭來是幾時?一旦墮入輪迴,又要沉淪好幾千百萬億劫,想要再得人身,機會渺茫,如同海底摸針般,想起來腳底都會發冷,多生累劫以來一直處於輪迴的大黑洞,不得而出,他愈想愈可怕,所以,摒除外緣,一心念佛,最後,正念往生。在表面來看,好像很消極、無情無義,朋友來拜訪他,他一律謝絕,因為,他清楚自己較重感情,在這種情況之下,乾脆謝絕訪客,專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最後讓他衝過,超越生死關,往生淨土了。
我們的生命如果真的不能再維持下去,非死不可時,我奉勸諸位,應當提起正念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淨土。千萬不要有求生世上的念頭,才不會顛倒。真病無藥醫,當知道自己即將往生,再活也不過幾個月、一年左右,不要為了貪活一年、數月,因此不惜一切代價求生,只是徒勞浪費金錢、歲月,更生情愛、貪戀世間,對你來說是殘忍的,如此會障礙往生,很嚴重的對不起自己。何況今生已受過三歸、五戒、菩薩戒,是個正信的三寶弟子,真正遇到境界時,卻節節敗退,當要往生的時刻卻反而害怕、惶恐、緊張,實在該反省。所以說:千念萬念,守此臨終一念。道理在此!因為是生死或涅槃,決定於臨終這一念。臨終這一念正念分明,無量壽;若顛倒貪執,又要一世一世的輪迴生死,永無止息。
台北有一位菩薩,,到了晚年在七十八歲的時候善根才成熟。有的人年輕、中年時善根就成熟,他活到七十八歲,善根才成熟,還可以,不算晚!他初聞我講經說法時說:竟然有這麼一位法師,講經相當有本土味,又幽默風趣,如生龍活虎一般。然而他卻不知道我講一小時後,元氣耗損,要躺在床上休息。他說我一直都是他心目中的偶像,非常喜歡聽我講經說法。每當演講的時間一到,家人都很配合,因為他已經上了年紀,如世人說:再活也沒幾年了。因此每當早上十一點至十一點半,或是晚上七點半至八點半,以及凌晨三點至四點,他一定打開電視,聽如本法師講經說法。很特別的是,他會準備一張桌子,上面擺著一包花生、一杯茶,還有香蕉等水果,他聽我講經說法時,兩眼直視電視,手拿花生來吃,奇怪的是他拿得很準,不為拿錯。花生擺在桌上,他不會拿成香蕉;當他要喝茶時,不會拿成花生。七十八歲的老人,腦筋還很清醒,不會癡呆。他一邊聽我講經說法,手就拿起花生、香蕉來吃,法食與色食一同受用,人生至此,真的很有福報。家人都很支持他,因為他們是佛化家庭,所以,看到自己的阿公、父親那麼精進的聽經聞法,家人是法喜充滿,把東西擺滿一桌,讓他自己挑著吃,聽到精采處,他剝花生剝得愈快,拼命的往嘴巴塞,吃得很高興,再剝根香蕉往嘴裡送,眼睛還是盯著電視,他的八識田中,都是佛法的種子。我聽他的家人如此說,莞爾一笑,家人說:師父!他聽您講得正精采時,他的手一伸,要拿什麼東西很準,不會要拿花生而拿成香蕉。他的父親這一點很厲害,已經有一種慣性作用,知道花生、香蕉擺哪裡,茶杯擺哪裡,所以不為拿錯。我說:你父親是修快樂行,有色食還有法食,色食與法食兩者兼俱,這是他的福報,我們恭喜他。有些人聽經聞法時,還想著三餐不知要從哪裡來,桌上哪可能有花生、香蕉,還有茶可喝呢?聽經還要耽心三餐沒有著落,這是兩種不同的境遇。
他到了八十三歲時,有一天,自覺身體漸漸不行,所以,主動把花生、香蕉收起來,茶也不喝了,從此之後,他也不聽經了,一天專心稱念三萬句佛號,然後開始斷食,到了第五天,他自己這樣說:爸爸的世緣已盡,佛來接引,我要往生了。然後就一語不發,從此,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阿彌陀佛‥‥‥,那一夜的十二點半,念佛徐徐而逝。他的家人說:在助念的當時,有很多人聞到類似沉香的奇特香味。這就是感應瑞相。所以,他精進用功,付出相當多的代價,雖然到了晚年,七十八歲才學佛,但是他對自己有信心,加上福報大,要吃有得吃,要用有得用,佛號照樣念,修快樂行。還有他不會貪戀世間,對親情不會罣礙,所以,這都是他往生淨土的本錢,最後,讓他衝過生死這一關,台北這位菩薩很有福報。
妙空大師云:真病無藥醫,略一停想,則一切愛戀恐怖,煩惱憂慮叢生,種種雜念,一齊現前,生死關頭如何濟事!
如果是真病苦,那麼,神仙難救無命客。什麼藥都沒效時;中藥、西藥,一切藥都用盡,也無法挽救性命時,叫作真病無藥醫。而假病就是一般可以治得好的病,輕病醫得好;如果是真病怎麼醫治也無效,讓你非死不可,得這種病,也不用有求生的念頭,這時,不要想一些世間的煩惱、歡喜事,回憶過去,這些都於事無補。這時候,如果起情愛之心,戀戀不捨世間,甚至想到後來煩惱叢生、憂愁恐懼,種種的雜念同時現前,生死關頭當前,這樣能幫助你往生嗎?這是無濟於事的。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51
云林有一位菩萨,命终时,很罣碍他的妻儿。尤其他的妻子还很年轻,他很耽心:往生之后,我的太太会不会变成别人的老婆?儿子不知道会不会叫别人爸爸?愈想愈恐怖、心里罣碍、烦恼,叫他如何舍得,心里对妻儿是依恋不舍。后来,我为他开示:“菩萨!你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再活下去了。”我一针见血,不讲客气话,因为他有学佛,对我也很敬重,所以,我实话实说,他的家人都不敢讲,怕跟他讲了之后,会惹他生气或被他骂,所以,就让我打头阵。他看到我之后,非常恭敬,我跟他说:“菩萨!你现在如果往生,正是时候,求生反而是颠倒,因为真病無藥醫,這你比我更清楚。不是嗎?”他點點頭。你輪迴已經多生累劫,如果不想來世再繼續輪迴,唯一的途徑,就是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以前錯誤的思想觀念要重新調整。他說:師父!這些我都知道,不過,我仍耽心罣礙我的妻子會變成別人的老婆、兒子會叫別人爸爸。我說:你不要捨本逐末,一旦往生西方淨土或修到開悟證果、成就諸佛菩薩,都能隨心所欲,如願以償。因為開悟證果後,娶妻生子,只是遊戲人間而已,很自在不會染著世間、起煩惱。像維摩詰居士一樣,娶妻不會被妻子束縛;事業做得飛黃騰達,也不會被事業所束縛,生死能自在,一切如其所願。何況多生累劫輪迴至今,怎能因為今世沒有往生淨土,而致使繼續輪迴生死呢?對你來說是不划算的。我說出他的心結所在,他才願意聽我再講下去,後來,他真的放下了,他說:師父!這樣我明白了,感恩您用心良苦為我開示!告辭後,經過兩個月,聽說他念佛自在往生了。所以,善知識的開示很重要,能解開臨命終者的心結,使其破迷啟悟,有助於往生淨土。
台中有一位菩薩學佛很虔誠,已受三歸、五戒,在七十六歲時有些微的病苦,去醫院檢查之後,發現是癌症末期。現在這個時代,常有人病痛,去醫院檢驗後,大都發現是罹患癌症。台中這位菩薩罹患肝癌末期,醫生宣佈她只能再活六個月。但是,她不想往生,求生的意志非常堅定。所以,在國內及國外遍尋名醫治療,但病情一直沒有進展。她只要動一個念頭,家人就忙得團團轉,忽南忽北,忽東忽西,四處奔波為她尋訪名醫,幸好家裡有錢,不然怎禁得起四處尋找名醫醫治的開銷呢?但終究藥石罔效,病情毫無進展,世間話叫做勞師動眾,把家人大大小小搞得昏頭轉向,但還是徒勞無功。後來,家人冷靜想了一下,突然間,想到怎麼沒請如本法師為母親開示?母親最喜歡聽如本法師講經說法了,於是請我到家中為其母親開示。母親年歲已高,家人對母親非常孝順,所以,捨不得母親往生,在這個情況下,加上她老人家求生的意志力非常堅定,所以成為往生的障礙。因此,我去了之後就告訴她:老菩薩!你學佛已經那麼多年,受過三歸、五戒,而且年歲已高,都八十幾歲了,你也知道人生誰都是過客,是不是應該準備念佛往生淨土?何況三界無安,常有地震、水災、火災、風災等災難,你看!這次南亞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巨浪十餘公尺高,席捲印度洋沿海國家,造成二十幾萬人死亡,及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印證佛經所說:三界無安,國土危脆,人命無常。所以娑婆世界不是安穩久居之地。若能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則無一切災難橫禍,往生極樂世界皆蓮花化生,得無量壽,一生就能成佛,達到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三不退轉。她說:師父!我曾經聽您這樣開示過。我說:如果往生淨土,佛了解你的心情,知道你的煩惱、痛苦、心結、無明所在,他能一針見血為你解惑,使你明心見性。在極樂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想要吃什麼,只要動念頭,東西就變現在面前,而且彼國清淨微妙快樂,黃金為地,所住的樓閣,皆是七寶莊嚴而成,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我幾乎把《阿彌陀經》念了一遍。她說:師父!聽了您的開示,往生確實比活著更快樂、更好。我說:是啊!她說:這樣我願意往生。我說:好,你要加緊念佛。要記得!阿彌陀佛如果放大光明,手持蓮花來接引你往生,這時,千萬不要猶豫不決,要即刻挺身乘坐蓮花,跟隨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她把我的話聽進去,心境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然後,萬緣放下,三個月精進念佛,最後,正念分明,自在往生。醫生覺得很奇怪:照理說,還能活六個月,結果,提早三個月就結束生命。因為平時她都聽我講經說法,她說:如本法師是我的偶像。因此,對我印象很好,所以,我講話她聽得進去,不然若請她的冤親債主或與她無關的人去講,她不一定聽得進去。這就是佛教所說的因緣,我們有結過善緣,曾在空中相會,我為她開示時,她都聽得進去。所以,臨命終時,助緣很重要,若能為臨終之人開示,使其心開意解,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定生淨土。
妙空大師云:若病危時,但記取阿彌陀佛四字於心勿忘即可,左右侍奉之人,宜常將此四字頻頻提醒。當知百劫千生,所有錯走之路,全在此時一刻,斷得清楚,何以故?六道輪迴與極樂淨土,皆一念為主。
當病危的剎那,要記得!臨命終是往生淨土或生死輪迴的關鍵時刻。所以,當病危時,心中執持「阿彌陀佛」四個字即可,其他一概不予理會,不用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乃至唯識學、禪宗、念佛的道理,都不去思維;親情更是不用說,要置之度外,唯有把持一句阿彌陀佛牢牢不放。而在臨終之人身邊侍奉者,要記得時時刻刻提醒他念阿彌陀佛。同時告訴他:我們百劫千生以來都走錯路,一下子墮入地獄,一下子當阿修羅,或是做天神、人、餓鬼、畜生,在六道當中載浮載沉,這完全是因為臨終沒有正念,如果有正念,那麼,往生淨土是勢在必得。為何如此說?因為沉淪六道輪迴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皆在一念而已。只要執持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就可往生西方淨土。如世人所說:要拉緊佛祖的衣袖不放。也像我的口頭語:要緊緊抓住一句阿彌陀佛聖號,不使出差錯,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淨土。死要死得明明白白,不要死得莫名其妙,連死後要去哪裡都不知道,這是世間最悲哀的事,還有比這更悲哀的嗎?為什麼別人往生,要去哪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快快樂樂,歡歡喜喜;而我們死了之後,就像進入一個大黑洞,不知道去處何在,真是可憐!我們要死得其所,人生的意義、價值與尊嚴就在於此。若墮入阿修羅、地獄、餓鬼,還有什麼尊嚴可言?只有受苦受難,變成卑賤的眾生。若能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是如此了,所住的是七寶所成的樓閣,黃金為地,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要什麼,動念頭就有,這是福報因緣所感召,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還有比往生西方淨土來得尊嚴、殊勝、可貴的嗎?沒有了!不用花半毛錢,只要念佛,如此尊貴的法門不修、光明的道路不走,偏偏鐵齒不信,結果害自己墮落,真可憐呀!
彰化有一位菩薩,學佛已二十五年,受過三歸、五戒及在家菩薩戒,在往生前,時常跟家人說:某某人一直用兇狠的眼神瞪著我,原來他所說的那些人,都是已經往生的親人,他嚇得把眼睛矇起來,但仍然看得到他們,找不到可躲藏的地方。他的業識看得到幽冥界的眾生,每每講出來的名字,都是亡者。他的家人半信半疑,這對即將往生的人來說,確實看得到,不能說他無中生有,若沒有那個業識,當然就看不到。時常聽到他大吼大叫,使得旁人害怕極了!有一天,他的家人請我去彰化,為這個即將往生的人開示,開示之前,我告訴他的家眷不妨為他多做一些功德,布施喜捨、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為他修一些福報因緣,不然,連一點福報都沒有,所見的都是冤親債主。然後,我又叫他們誦經、念佛,做功德迴向給臨命終之人的冤親債主。結果事隔十五天之後,他就不再慘叫了。我又向他的家人開示:你們大家要圍繞在他身旁念佛,因為念佛能息三途苦,那些幽冥界的眾生、冤親債主,才不會追纏過來,向他索命。同時,我跟當事人說:你要念阿彌陀佛,求佛接引你往生淨土,這是當今之務,除了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接引你以外,其他任何往生的親人、眷屬,或是好朋友要帶你走,你都不能跟他們去,因為這很多都是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所變現,你不跟去便罷,一去之後便墮入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這點你要謹記在心,千萬不能有所閃失。否則一暴百千劫,再回頭來是幾時!還有如果臨命終天神要來接引你往生,也不要跟隨而去,天神確實有福報,壽命長達一千年、一萬年;但是壽命、禪定、福報若盡,照樣墮落,又隨業投胎轉世去。譬如我們有十億元,數目雖然龐大,可是,總有用完的時候,福報亦同,總有享盡的時候。所以,佛弟子沒有生天的觀念。聽佛講經說法,明心見性,修福修慧,成就佛道才是究竟。她聽了之後很法喜,在我開示回來後的第七天,聽說她很自在的念佛往生。恭喜彰化這位菩薩能轉危為安,承其所願,得生淨土。
妙空大師云:若一念專注在佛,則形雖敗壞,而神識不散亂,即隨一念而往生淨土矣!嗚呼!但記取阿彌陀佛四字於心勿忘可也。
一念即阿彌陀佛之念,臨終這一念很可貴,臨終佛號能不能念得出來,與你平時念佛有關係,平時佛號念得多的人,念到有慣性作用,臨終這一念就沒有問題。若平時沒有念佛的人,臨命終突然要他念佛,如同被宰殺一般的痛苦。因為平時沒有念到慣性作用,所以臨命終念不出來;即使有心要念也會有業障阻礙而無法念佛。所以,多念佛能消業障,就是如此。佛經云:念佛一句,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眾生大都不知道要賺此功德法財。所以,有的人念佛,很輕鬆、自在,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念一句佛號,對他來說很簡單,因為他平時很精進念佛;若是從來不曾念佛的人,要他念一句阿彌陀佛,非常困難,如同被宰殺般痛苦。所以,臨命終要守住一句佛號就對了,命終之後,雖然身體敗壞,到最後,塵歸塵,土歸土,身體全腐化了;但是神識仍然存在,此時,如果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可往生西方淨土。所以說:命終時,千念萬念要把持住「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要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如妙空大師所開示:千念萬念,守此臨終一念。命終會隨念、業、習氣投胎轉世,所以,只要念佛化為強而有力的習氣,便能承蒙此佛念往生淨土。念佛是因,百歲命終依此念佛之因往生淨土。
台南有一位菩薩,學佛已經多年,她最高興的就是聽經聞法,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淨土,並將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對家庭的付出也非常多,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百歲命終,能夠往生西方淨土。一生吃了不少苦,歷經滄桑卻不在意,因為都抱持著事過境遷,隨緣消舊業的心態。對於往生淨土,她說:我只要證得初地菩薩,就要倒駕慈航,來人間度眾生。如本則發願證得八地不動地菩薩,才要來人間度眾生。在她七十八歲,要往生的前一個月,卻心生顛倒,對世間情愛起貪戀,一直要求兒女陪伴在身邊。一下子又說要見她的阿姨、叔叔,她的丈夫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請我去為她開示,我說:菩薩!臨終罣礙親情,會成為你往生的障礙。你的兒女一時趕不回來看你,大兒子人在台北;女兒嫁到花蓮,小兒子在台東上班,你思子心切,縱使讓你看到他們,又能如何呢?所謂: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她聽了之後,覺得有道理。然後,我又說:你當務之急,要好好的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淨土,否則,一暴百千劫,再回頭來是幾時?等到輪迴無量世,再得到人身時,已經經過好幾百千萬億劫,歷經改朝換代,世紀變遷,親人也已改頭換面,無從相認。若能好好念佛,一同往生西方淨土,在極樂世界相會有期。她聽了我的話之後,開始念佛,念不到半小時,她說:佛來了,佛來了!我說:不要緊張,慢慢來。佛來了,你就跟佛走!她說:師父!我絕對去!說完「我絕對去」之後,就沒有再講第二句話,就這麼往生了!前後不到十五分鐘。所以,即將往生的人,身旁若有善知識開示,是很好的助緣,為她開示佛法,令她提起正念,絕對是百利無一害。所以,如本在此恭喜她,我相信她在極樂世界看到我們為她祝福。
「妙空大師念佛法要」演講到今天圓滿結束,祝大家法喜充滿,同證佛道!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20 18:52
妙空大师传略
妙空大师,俗姓郑,江都人,少业儒,尝同许云虚、杨仁山、贯如法师等,商刻大藏经,旋即出家,自号刻经僧,凡十五年,已刻三千余卷,寂后三载,而大般若经,始告完成。师自受具足戒之后,持戒精严,过午不食,生平著述尤富,后汇刻为楼阁丛书,其中大都为阐扬净土之作,从而受化者甚众,如蒋元亮严等,均蔚为人望。光绪六年,念佛而寂,年五十五。
师云:观既未易成就,戒亦未易全持,众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钝根可得。大愿坚固,更罕有焉。若不再从老实持名上,出一头地,必致长存苦海,永受轮回。千佛慈悲,亦难救度。况持名一行,普摄三根。方便殊胜,莫过于斯。念佛人于行住坐卧,务常端正。身若端正,心自清净。当人自验,诚不我欺。口既念佛,则禁涉闲言。若一涉及,当思念佛人,不应如是。即猛念佛数声,以提醒而扫荡之。
念佛之人,勿杂恶念。于必经之事,一过即舍。久之意地清净,遇事即有妙智观察。此乃念佛,转识成智之谓也。
或高声,或低声,或默持,或金刚持都不相应者。古有击舌持一法,可取用之。其持法即不动口,亦不出声,但使系心一念。唯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
所谓随顺持名者,昏沉则经行持,散乱则端坐持,或跪或立或卧,皆随己便,总使一句佛号不忘。此乃降伏心魔之要术也。
凡遇逆顺净秽,苦乐得失,一切境界时,务须保此一念。不然念佛随境界转去,佛念从此断绝,岂不可惜矣哉。
对像时,即以此像为真佛。面对心念,其诚敬可知。不对像时,亦应如对像之诚敬。如此念佛,最易感通。黑业亦易消灭也。
世间一切苦人,求闲不得,故不能念佛。今闲矣,又闻此念佛之法。务须绵密接续,振作收敛,方能不负光阴。若使悠忽念去,不能济事。虚延岁月,辜负四恩。一朝无常忽到,将何以抵对耶?
既有智慧,勿令入狂。最宜静细念佛,以坚固之。当知智慧人能念佛,则使世间之念佛者益多,且令外道之修行者易返。以有智慧之名以启之,有智慧之作用以救之故也。
老实念佛者,既不逞才能,又不求名利,最为难得。以老实二字,是生西方一条大路,又老实者,不于一句阿弥陀佛外,添一毫妄想也。
凡今生前世,恶果成就,苦报必来。故一分苦,即一分恶也,不可诿于命运之不济,但当愧其修行之不早。每一想及,身毛皆竖,五内若裂。悲伤感奋,痛不欲生。如此念佛,则字字从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境。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不悲者,非人情矣。然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徒悲者,又岂明佛性乎。既悲矣,则当思出苦。而当思与一切众生,毕竟出苦。当思佛之所以称大悲者,为其能拔众生出苦也。我以悲心念佛,求佛之悲,拔我之苦,其宜如何恳切耶。
念佛之心,既已纯熟。于六尘中,唯一声尘。六根之用,全寄一耳。身亦不觉其旋绕也。舌亦不觉其鼓动也。意亦不觉其分别也。鼻亦不觉其呼吸也。眼亦不觉其开闭也。观音势至两圆通,即是一也。根即尘也。尘即根也。根尘即识也。十八界融成一界也。
一事方毕,一语方罢,尚未打点念佛,而一句佛即滚滚出来者,此三昧易成之象也。
念佛之境,孤寂最佳。高低随宜,缓急随分。打成一片,正在此时。当知身孤而心不孤也。诸佛及弥陀之心,未尝暂舍于我。举意佛知,开口佛闻,何犹孤寂乎?
病者死之机也。死者凡圣净秽之关也。病中当作死想,勤念佛名,决定待死求往生,必有光明接引,遂我往生之愿!若於病上,略一停想,则一切爱恋恐怖,烦恼安排,种种杂念,一齐现前。生死关头,如何济事?若病危时,但记取阿弥陀佛四字于心,勿忘可也。左右侍奉之人,亦宜常将此四字,频频提醒。当知百劫千生,所有错走之路,全在此时一念,断得清楚,何以故,六道轮回,皆一念为主。若一念专注在佛,则形虽败坏,而神不散乱,即随一念而往生净土矣。呜呼,但记取阿弥陀佛四字于心勿忘可也。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