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空 大自在的微笑 唯识禅修 -竹清嘉措仁波切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15 01:59
标题:
空 大自在的微笑 唯识禅修 -竹清嘉措仁波切
3323182547_3cf23978d6_b.jpg
(662.36 KB)
2012-4-15 02:01
所谓唯识禅修,即大乘佛法第一阶段的禅修,
为了净除一切迷惑的显相,也就是从无始以来,
在业力习性的影响之下,
而产生[能所二元对立]的迷惑显相,
于是我们进行[能]的感受的心,
与[所]感受的事物二者皆空的真如禅修。
唯识宗的见解,是大乘佛法的第一个见解。在大乘佛法中,我们根据特殊见解,来培养一种特殊的行持,而在此我们只讨论见解的部份。
大乘佛法有两个思想宗派,即:
唯识 中观
我们的导师佛陀曾经开示说:
[圣子们,三界一切都是唯心所现。]
在这里佛陀主张,三界并不是由[造物者]所创,也不是[无缘无故]而形成,它们都是由于[业力习性]的力量所产生。也就是一切都是[唯心所现]。
三界指的即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译注: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修行者以超脱三界为目的。)
三界轮回里的所有显相,无论是显现在自身,或显现在他人身上,都是自心的显现。而对一个迷惑的心而言,所有的显相都是[迷惑的显相],或者我们亦可称它为[错误的显相。](译注:仁波切对上述加以被充说明:[迷惑的显相并非是幻象,而是如幻般的显相。])
三界显现在个别自身的,称为[自相],而自身以外共通的显现,就称作[共相]。
这个迷惑的心,对于显相予以接收、感受,并对显相的真实本性产生误解或困惑,而将它视为二者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二元对立],即:
所接收的外在对境=所观者=所者
能接收的内心意识=能观者=能者
因此我们的内心,对原本并非如此的事物,产生了误解的显相,而在这种状况之下的显相,我们称之为[迷惑的显相]。
我们可以用梦例子,来做解说:所有在梦中的不同影像,都是迷惑的显相,这都是因为内心的迷惑而产生的;也就是,它们都是唯心所现。
在相互依存的关系里,有所谓的[我],就有所谓的[他]。所以,当我们个人有迷惑时,就会在梦中产生迷惑的显相。也就是这梦境的显现,纯粹是个人[自心]的显现。
解释唯识禅修最好的例子就是梦境。梦境显现好象外界真有东西存在,但是我们一旦知道只是个梦时,就很容易了解这只是心的二元对立。如果我们可以透彻了解这个梦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唯识禅修的观点。
有许多例子可以形容这种有所显现,但非真实存在的现象。例如电影、彩虹、水中月、梦境、电脑,不过其中最好的例子是梦。因为梦里我们会经验到快乐和痛苦的幻象。
譬如梦中的花。花和接收的心是同时产生的。当花产生时,接收的心也同时产生,两者是同步进行的,能者和所者并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在花产生以前,你不会有一个能接收的心在接收;当没有能接收的心时,花也不会先出现。这两者一定必须同时发生,这表示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也就是心。这两者是相关联的,不能单独存在,这显示了两者都是心的真实本性。
如果把这个方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你在白天看到一朵花,你的[心]接收到[花的颜色和花本身],两者并非分离且不同的东西,因为这两者必须同时同地方发生。这个例子就相当于梦中的花,梦中的花和意识也是同时产生的。赋予花的颜色和心的本身,两者实质上并无不同,这两者皆是清明的。这两个例子都证明了一切现象都是唯心所现,并没有所谓的二元对立。
原因是:第一,能者和所者不仅仅是同时发生,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相生]的,相生这个解释比[同时发生]更恰当;第二,能者和所者的本质都是清明的。这两个理由证明了所有一切外在的显相,都不能和心不分离。所有一切都是唯心所现。
另外一个理由可以证明一切都是唯心所现。例如有天我们心情很好,散步到花园,会觉得所有的景致都好漂亮;另外一天我们心情不太好,散步到花园,又会觉得花园的景致不太美妙。这显示花园的美丽或不美丽,都不是由外在的主体决定,而是由依赖我们能接收的心。当我们心情好赏花,一切都很美好;心情受苦时,不管这些景致有多美丽,都丝毫不能减轻我们的痛苦。这显示一切都是心的作用罢了。
八层意识体
在第一次第无我禅修中,我们曾经介绍过,[六层意识形态]的聚集,而在唯识观中,我们会提到[八层意识形态。]
除了六识以外,加上第七意识[未那识],或称[染污识],即[使心烦恼的意识],以及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即[一切事物的基础]的意识。
也许我们会问:所有一切外境的显相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这些显相是从哪里来?它们都是由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所产生,它就像大海一样。
第八意识是一切万事万物的基础,它主要是藉由以下两种作用,来进行运作:
1、储藏
2、显现
第八意识,储藏所有的业因,无论善业或恶业,不论我们做了什么,都以习性的方式储藏起来。由储藏的观点来看,它储藏了习性中不同的业力与行为,我们称它为[储藏的意识]。
另一方面,当它被波动时,就将先前因为误解,而当作是二元对立的显相,显现出来。由显现的观点来看,当第八意识受动波动时,原先储存的习性,就以[二元对立]的形式的显现。
因此,这第八意识,即[一切基础识]就为[迷惑的显相]提供了显现的条件。所以这第八意识,就称为[提供条件的意识]。
在这个角度上,第八意识就如同一台录音机。首先录下声音,并接收资讯之后,当某人按下按钮启动机器,他便能听到先前所录下的每一件事物。因此,就录音机而言,它提供了条件,就是让所有的资讯,以声音的形式再次显现。
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里储存些什么?
我们所有的行为,只要是源于[我执]的意图,无论是任何业力,善业、恶业或非善非恶的行为,例如,不管我们是为了伤害或利益其他人,所有这些行为,都以[业力习性]的形式,储藏在第八意识里。
一旦我们直接了悟到[无我],并且因此完全没有[我执]的时候,我们将不再累积任何会造成生死轮回的业力。
但是在大乘佛法的传统里,不论男女菩萨,都是自愿来轮回的,这都是因为他们以悲天悯人的愿力,而来利益众生,我们应该知道这一点!
我们的习性,只要一经储藏在第八意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一旦完成任何善、恶行为,纵使一百甚至一千劫后,这个业力习性,也不会因为时间长短而耗尽、消失!只要因缘条件成熟,果报便会以[迷惑的显相]形式,显现出来。
假使我们累积的是恶业,痛苦的迷惑显相就会生起;当累积的是善业时,那么得到的回报,就是体验到快乐的迷惑显相。
当我们直接了悟到无我和 空性的意义,并且因此证得登地菩萨果位,而成为男女圣者,那么此时,所有造成生死轮回的业力习性,会因为我们了悟到无我的智慧,而消失殆尽。(译注:登地,按传统说法,菩萨的果位或境界有十地,即十个层次,不论行者其中哪一个层次,我们都称呼其为登地菩萨。)
这种习性的消失,就如同冰块上的纹路一般,当太阳照射冰块时,冰会融化,冰块上的纹路,也会因此而消失。
因此,当男女菩萨藉由直接了悟[无我与空性],进而证得菩萨果位时,随著了悟智慧的增长,造成生死轮回的业力习性,便会渐渐消失。
当我们仍然在我执的影响之下,所有三界的迷惑显相,将会继续不断生起。这意思是说,那些储藏在第八意识的习性,有了波动,而再一次如之前一般显现出来。这种波动是由于第七意识[使心烦恼的意识]所形成的。
因此第八意识,就如同不动的大海,隐藏了许多宝藏般,涵盖所有习性。大海是静止的,只有当风吹起来时,才产生波动,大浪也因此而兴起。
同样地,第七意识将内心中所有的烦恼与污染激起,在它的影响之下,第八意识产生波动;就如同大海的波浪一样,以[二元对立]的方式显现出来,而形成习性。因此,我们就体验到,三界轮回的迷惑显相。
因此当第七意识激起了习性中的恶业,下三道(即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生道)的迷惑显相,就因此显现出来。
相反的,当它激起了习性的善业,我们就体验到上三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的迷惑显相。
如何分析
轮回里的所有现象,都来自于个人的习性。这个观点可以解释,为何对相同的人或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就以[水]为例子,人和其他六道轮回的众生,对它的感受都不相同,身处在同一道的众生,有大半的习性衡量标准是相同的,因此对水的感受,也是类似的。例如:
地狱道,看水如何沸腾的岩浆。
饿鬼道,看水如何有脓的血水。
畜生道,如鱼等生存在水中的动物,认为水是它们的家。
人道,看水是可口的饮料。
天道,看水如同甘露美味。
不同的众生,由于习性的不同,所以对水的显相,感受也不相同,这些差别都是来自于个别习性的力量。
因此,既然这些显相,都是由于个别的习性所产生,所以,它们只是迷惑的显相,就它们本身而言,并没有真实地存在外界。这些显相就如同梦一般。
仁波切在此造了一首偈:
六道众生六种身有如成熟的果,
六种现象的显现是源于习性的力量,
对人道而言六识的功能也是相同的,
六种现象的显现也是源于习性的力量。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4-15 02:01 编辑
]
图片附件:
3323182547_3cf23978d6_b.jpg
(2012-4-15 02:01, 662.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5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2679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15 02:00
就如同六道众生有六种不同迷惑显相,同样的在人道中,我们也体验到不同的迷惑显相。
我们人类有六种感官功能,它们也依个别不同的迷惑显相,来显现各自的功能。
举眼识为例子来看,它只取[色相],作为它的对境,而不会接收声音,这也是源于习性的力量。(译注:对境,人用内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攀缘色、声、香、味、触、法等外的六尘,这六尘,便是对境。)
耳识只取[声音]为它的对境,它无法觉知除了声音之外的其他对境,像色相等,都不能同耳识来显现。
鼻识只取[气味]为它的对境。
舌识只取[味道]为它的对境。
身识只取[触感]为它的对境。
对意识的而言,则执取所有[五识的对境],成为它的对境。也就是说色、声、香、味、触等对境,都是意识的对境。
除此之外,当我们计划未来,或回忆过去的事情,或在事情发生前预设问题等等;我们所有的想法和回忆,都显现成为意识的对境。
所有这一切所发生的事情,都源于无始以来习性的力量,而使我们习惯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倘若没有了习性,那么,人就没有理由会经由六识,接收到六种不同形态的对境显现。
于是我们应该仔细分析:
1、五识的对境如何显现。
2、其他不同形式的对境如何显现。例如:[思考]或[想法]成为意识特有的对境,它们又是如何显现。
由于六道的迷惑显相,是因为习性的力量所引起,因此它们是唯识或唯心而起的。既然,人类属于六道轮回的众生,所以经由我们的体验,可以证实这种观点。
例如,相同的一个人,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这个人的[朋友]看侍此人,会有美丽、可爱及和蔼的显相,这是因为对方习惯将此人当作朋友,因此就产生认为[此人是朋友]的迷惑显相。
然而此人的[敌人],看他就完全不同,见到他心理就不高兴,并且感受到此人有令人不悦和厌恶的迷惑显相,这完全只是这个敌人内心的习性,所产生的迷惑显相罢了。
如果由[父亲]的角度来看此人,儿子的显相便会显现出来,而这只是父亲内心的一个显相,他习惯将[儿子]这个名相,与所接收到的[特定对境]结合起来,所以产生了[这是我的儿子]的想法。然而这一切,只是发生在心理层次上。
如果此人的[儿子],以儿子的身分来看他,这个孩子将会有相同的心理程序发生。这孩子,虽然见到相同对境 ——这个人,但是这孩子却会将[父亲]这个名相,与此人结合起来,然后会产生[这是我父亲]的想法,而这也只不过是小孩自心的迷惑显相罢了。
同样的,有些[昆虫]或[肉食动物],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便有食物或饮料的迷惑显相产生。依照他们对此人独特且习惯性的看法:
肉食动物会想:[我将吃他的肉。]
昆虫会想:[我将吸他的血。]
寄生虫会想:[这个人的肠是我的住处、是我的家。]这也只是寄生虫自心特有的迷惑显相。
不同的众生,对相同的人,所产生的不同认知,乃是源于个别内心的习性。而这些就是我们的经验,如果我们运用逻辑来分析,就会了解不同的众生,对任何单一对境的感受,不可能完全相同。
而这一切显相,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是真实的存在着,它们会以不同的形态来显现,乃是由于习性的不同,就如同梦中的景象一般。这就是为何称为[唯心]或[唯识]的缘故。
所以就如同我们所看见的显相,一切的[改变]也是[唯心所现]的象征。当朋友转变为敌人时,只不过是我们内心,对此人的看法产生转变,其实也是我们的习性产生改变。看起来似乎是这个人的外在有所改变,其实这种改变,就如同在梦中一般。如果在梦中,当朋友转变为敌人时,这很明显地,改变的不是这个[朋友],而是我的[心]。
我们可以由[朋友变敌人]或[敌人变成朋友]的例子来解释。例如有一个人我们刚认识时很喜欢他,但是渐渐地因为一些因素我们开始觉得厌恶;或者可以反过来,一个我们本来很不喜欢的人,渐渐地我们开始喜欢他。这都显示是我们心的作用。Meban仁波切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他说被你认定为敌人的人死时,你感到很高兴;当被你认定为朋友的人死时,你很难过。因此苦和乐都不是由外境所决定的,都是依赖你的心。
现今全球知识快速膨胀,所有的事物都转变得非常快速,因此我们也可以在短期内,环游世界一周,而且在几分钟内,新闻可藉由收音机、电视机、电话、传真等,散布到世界各个角落。
因应科技上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想法、态度和习性,也改变得相当快,快到令我们无法辨认,哪些国家在此时有邦交,是朋友?而哪些无邦交,是敌人?
我们从世界上,[朋友转变为敌人]这一点,也可以证明[朋友与敌人],并非真实的存在。这就如同唯识宗的行者所主张的:我们内心的迷惑显相,乃是源于习性所产生。
如何改变习性?
为了避免产生错误的看法,应该将[改变习性],分成胜义和世俗两个层次来进行。
在胜义层次上,我们进行[无二元对立]的空性禅修,也就是不将[所接收的外在对境],和[能接收的内心意识]分开。这种禅修,最后会断除所有的习性,也就是断除形成二元对立的因素。这种禅修,可以完全根绝这些习性。
在世俗层次上,我们使用的方式,是[观修慈悲],这种禅修包容所有众生,也包容我们的敌人。运用这个方式,我们可以渐渐改变自己的习性,甚至于对敌人,我们也将习惯也用慈心与悲心来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因此转变为和悦,慢慢的,整个世界将完全地净化。用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净化与改变我们的习性。
伟大的瑜伽行者密勒日巴,实践了这两种禅修。
在胜义上,他已经证悟了怨亲平等。
在世俗上,他以大慈和大悲心,来对待朋友与敌人。
藉由这种证悟的力量,使得他的朋友、妹妹[琵达]和未婚妻[结赛],都成为他的弟子。而不只是他的朋友,甚至连敌人,也都变成他的弟子。连他最坏的敌人伯父和姑母,虽然伯父去世得早,但他的姑母,也终究成为他的弟子。
我们也应该按照这种方式来修持,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当我们身体很健康时,会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但当我们生病时,却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悲惨的,没有人可以比我们更糟糕了!这也都是心的造作。因为我们的想法不断地在改变,因此禅修是很有帮助的,禅修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让那些[自私并伤害别人的想法],转变成[利益别人的想法]。这是让我们粗略的想法转变为细微的想法的过程,并且以更深奥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有时候我们利用这些观点禅修,就可以体验到放松和开放:又有时候我们修持金刚乘,把我们的想法转化成曼达拉(诸佛的坛城、宫殿),而得到清静的观点。我们要达到宽广和放松的境界,就必须知道不同的方法,并了解这些修持是如何的改变我们,引导我们前进。
在大乘的修持里,我们要学习观修慈悲,这就是让自私的想法,转化成神圣、美好的想法。本来我们也许见不得别人好,[如果每个人高兴时,我就很难过],那么我们就要观修[如果每个人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或者我们根本不在乎别人受苦,那么我们就要生起慈悲,不要让别人受苦,而最终极的目标,就是我们祈愿每个人都能证悟。而在金刚乘里,就是要把[不清净的]转化为[清净的]。
仁波切在此造了两首偈:
看待相同的人我们会有不同的观点,
朋友与敌人等等的关系不断地改变着,
这种改变非常的快速,
所以我们了解,
所有一切事物都是源于习性,
所产生的迷惑显相。
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迷惑显相的改变,
所有的变化都是由想法而改变,
所有变化的根源都是来自于习性的改变,
因此以禅修[所有事物为二元性空的法性]
来净化这习性。
禅修方法
根据唯识的禅修方法,我们应该安住在法性之中,也就是安住在[能所二元性空]之中。
我们为了方便达到这个状态,首先应该以四个信念,来回忆唯识的见解。我们应该先确认这四个信念,然后再安住在法性中,这四个信念与弥勒菩萨在《辨法法性论》中,所指出的[四点应用]相符合。
仁波切所作[唯识禅修四信念]:
1、一切所接收的外在对境,只是迷惑的显相。
2、所者并不存在。(所接收者并不是外界实存的物体)
3、能者也不存在。(接收对境的能接收者,也不存在)
4、能所二元性空即法性。(能者与所者二者皆空即法性)
第一个信念:一切所接收的外在对境,只是迷惑的显相。
首先,必须建立确认,一切[所接收的外在对境],只是迷惑的显相。
我们所接收的多变化在对境,乃是由于我们的习性,才显现出来的。在习性的影响之下,我们所接收到的对境,并非它们的真实面貌。因此,它们都是内心的迷惑显相。
这些迷惑的显相就如同梦中的景象,任何在梦中所感受到的事物,我们都误认为是真实的外在对境:但是,一旦我们认清,原来是在作梦时,我们会说:[噢!原来只是个梦,所以这一切都只是迷惑的显相!]
一旦我们像这样,认清它是一场梦,我们就很自然地能确认所有在梦中,所感受、接收到的事物只不过是迷惑的显相罢了。同理的,我们也就应该确认,所有一切外在对境的显现,也都只是迷惑的显相。
(译注:内在能接收者=能观者=能者;外在所接收者=所观者=所者)
第二个信念:所者并不存在
如果所接收的多变化显相,只是迷惑的显相,那么此类显相,就不可能是外界存在的实体,它们并不存在于[能接收]的心之外。
唯识宗说:[外在对境并不存在]。意思就是,外界的色、声、香、味、触等对境,都不存在。
这是第二个信念,就是:所接收者并不是外界实存的物体,就如同梦中所感受到的一切对境,既然只是迷惑的显相,所以它们也不可能存在于外界。它们只是内心意识的显现,除此之外,实质上并不存在。
第三个信念:能者也不存在
如果所接收或感受的,[好象真实的]外在对境,都不存在于外界,那么这个内在能接收者——内心意识,也应该不存在才对。
如果有[所接收]的对境,必定会有[能接收者],在接收这个[对境]。但是,既然所接收到的对境,在外境上并不存在,因此这个能接收者,也不可能真正的存在著。
然后,我们因此可以确认[接收对境的能接收者也不存在。]
例如:虽然我们在梦中见到一朵花,但是这朵花,并没有真正地存在外界。因为花并没有存在外界,所以这个看花的[眼睛]和[眼识],也都不存在。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因为花不存在外界。
既然在作梦时,外界并没有任何[所接收的事物]存在;所以[能接收的内心意识],也应该不存在。
为何会如此产生呢?
我们内心本身,受习性的影响而产生迷惑,因此有二元;[能接收者]与[所接收者]的显现。这内心本身,同时显现为[能接收者]与[所接收者]二者,但是这两者,却都没有真实的存在;如果没有这样的认知,迷惑显相就会显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何会有[能所二元]迷惑显现的原因。
第四个信念:能所二元性空即法性
根据以上的推理,无论是能者或所者,都不存在外界,因此二元性空的法性便成立,在唯识的见解里,这就是真实本性。
当我们建立到第四个信念:[能者与所者二者皆空即法性]之后,我们只要将心安住在这个状态下,并进行二元性空的真如禅修。(译注:仁波切在此补述:[真如,就是所谓的胜义谛,或事物的真实本性。它是能所二元性空,即接收对境的能接收者和所接收的对境,二者皆空。例如在梦中,看起来似乎有接收事物的人,和被接收的事物,但它们全都不是真实的。这真如或梦的真实本性,即是能所二元性空。])
根据唯识进行禅修,我们应该依照相同的次序,建立这四个信念,然后安住在真实本性,也就是法性,或[无能所二元对立]的空性之中。让心自安住在这个状态下,没有任何的造作且完全地放松。(译注:仁波切在此补述:自安住,就是将心安置在其原本的状态中,而当安住于无所安住时,即是安住。)
为何会有外界迷惑的显相?这都是因为个人的习性。既然外界是空无的,没有所看的主体,自然也就没有能看的人。没有能者和所者。那么唯一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二元性空的真实本性,这仅有的也就是觉醒与清明。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4-15 02:00
仁波切在此造了一首偈:
所者是因习性而产生的迷惑显相,
因此外在并没有实体存在,
所以能者也不存在,
因此二元性空的法性就成立。
(译注:由于习性的关系,所感受到的一切只是迷惑的显相,因此外在并没有任何的实体存在,所以感受者也不存在,于是二元性空的法性就成立。)
通常一个初学者,无法长时间地安住在[二元性空]的法性之中,即使是如此,也不要紧。在完成建立[四个信念]之后,纵使只安住在法性中一小段时间,只要一发觉有念头生起来,就应该再重复相同的模式。也就是说,当想法、念头生起时,我们应该再一次重建四个信念,一步接一步,然后再一次地,安住在[无能所二元对立的法性]中一段时间。
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过程。
心大致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外,接收外境;一种往内,这自觉醒的心在经验著自己的心,就像你知道自己现在很快乐,并不需要由别人来告诉你。我们都有快乐、痛苦和慈悲,这些都是我们个人自心的体验,是别人所没有的独特体验。但不管向内、向外,两者本质完全相同。
简要的说,这心仅仅是清明的、觉醒的、二元性空、及无能所二元对立,禅修方法是安住在这个状态上。
禅修姿势的五个要点
当我们在进行这样的禅修时,应该保持自体姿势的五个要点,禅坐的姿势最好是依自己已经习惯的坐姿。
第一点:挺直脊椎有如弓箭。
第二点:轻收下巴有如铁钩。
第三点:两腿交叉而坐,使你的腿交叉,好比花格子布的交叉纹路一般。
以上这三个要点,是为了这个[五点禅姿]而设立的,它们是运用在当我们无法采完整金刚座或双盘座的时候。
第四点:保持强而平稳的姿势。
通常可以用禅修带,来保持身体平稳的姿势,如果没有禅修带,我们只需要保持身体稳固,和平稳不动的姿势。
第五点:封闭下身的风口,轻轻地将风向内引入。
当缩下风口时,风自然会向内收,做这动作时,应该轻轻的收缩即可。(译注:即所谓的提肛。)
我们应该运用这[五点禅姿],配合唯识禅修的观点,来进行禅修:
所者是因习性而产生的迷惑显相,
因此外在并没有实体存在,
所以能者也不存在,
因此二元性空的法性就成立。
仁波切针对唯识禅修,做了一首祈愿文:
所有业力、烦恼和痛苦的形成原因,
是来自于二元迷惑显相的习性,
为了净除这习性和业力、烦恼、痛苦,
愿你此生及所有世,
圆满二元性空法性的禅修。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