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慧法师:必读的三部佛经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3-20 20:21     标题: 净慧法师:必读的三部佛经






对于《地藏菩萨本愿经》,一些人认为很容易懂,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大乘经典上。《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经,修行人都离不开此经,更离不开地藏菩萨的救拔。特别在末法时代,离开此经,无有是处。发菩提心的人,行菩萨道的人,必读三部经,其他经随法门而定。

必读的三部经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其他经典,学净土的人,要读《无量寿经》等;修密的人,要读《大日经》等;修禅的人,要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不论修行什么法门,戒经是相通的,虽未讲必读,却是必须受持。

而这三部经最基础,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不知轮回业报;不读《大佛顶首楞严经》,智慧不开;不读《妙法莲华经》,不知如何转小为大而发菩提心。这三部经对修行人成就道业,有极大好处。所以,我劝诸位,一定要重视此经,都要受持此经。读诵、听闻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受持。

怎么受持?一是,不做恶事;二是,不起恶念;三是,乐于助人;四是,一切向善;五是,瞻礼、供养,将功德回向给自己今生父母和七世以来的父母;六是,供养佛法僧三宝,依法修行。七是,持戒修福。

这就是受持此经,这才没白听闻此经。



净慧法师十二大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与十方诸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王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未来佛弥勒菩萨与十方诸菩萨:

昔十方诸佛因地行菩萨道时,皆发大愿,度脱众生。弟子受持诸佛所发大愿,并孝行诸佛行菩萨道,再发大愿,度脱末法众生。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在朝为官吏之人,因贪赃罔法,挥霍无度以及滥施国政,欺民害民,或指使他人毁佛塔像,禁教逐僧等,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争讼多病,被人轻贱,当命终时,将为横生,酬还业债。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讼无病,被人尊重,不受横生,乃至菩提。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国王、将军等人,为争霸发动战争杀无量众生,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短寿多病,常遭三灾八难之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病长寿,不遭诸难,乃至菩提。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制造各种武器之人,特别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为统治者用来发动战争,杀无量众生,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短寿多病,或为三灾所苦。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无病长寿,不遭诸灾,乃至菩提。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造贩毒品之人,以及为求暴利,严重污染环境者,伤人慧命,毒人身命,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顽愚痴迷,吸毒遭灾。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聪明勤慧,远离毒难,乃至菩提。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造假贩假以及广称无有因果,强霸人财,投毒、放火、毁田烧山者,坑害众生,祸国殃民,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五根残疾不全。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得健全身,乃至菩提。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以影像、书报、刊物等赞叹淫欲,以及唆使她人卖淫之人,侵害青少年心灵,使之损身丧志或犯罪,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轻贱下流,不得如意眷属。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人身尊贵,得如意眷属,乃至菩提。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遗弃父母、子女(包括性别鉴定堕胎)以及贩卖人口之人,丧失天伦,坏世风气,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鳏寡孤独,贫穷下贱。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所有恶业,悉皆消灭,人和富贵,乃至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以赌或设骗局等诈财以及抢偷之人,使被骗抢之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以及丧命,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贫穷体残,常被人求其长短,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常得富贵,乃至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念佛之人,生在末法,因业报被邪魔鬼秽惑乱颠狂,无证谓证,未得谓得,欺侮众生,大妄语成,或现僧相行骗,以及赞叹淫欲,淫淫相传,坏我佛法者,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多生邪见之家,不信三宝。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信奉三宝,得法修行,乃至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住伽蓝或外道白衣,为求供养故,专说邪法,自创邪教,现假神通,自称是某佛转世,能知某方有灾等人,迷惑众生,误人正信、正修、正行,毁人慧命,让人自毁家财等。造做种种恶业,当堕地狱。设得人身,邪见阴人,貌丑顽愚,常背骂名。若闻我名,至心称念,所有恶业,悉皆消灭。正信三宝,乃至菩提。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无量众生闻我名者,见我像者,皆心生欢喜。乐持我名,愿生我土。乃至命终时,心生一净念者,我即带领百千菩萨前来接引,化生见佛,直至菩提。若不尔者,弟子誓不得菩提。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我国土功德庄严,正法久住,无有像法、末法。无有诸天及声闻、缘觉诸智慧不足之人。所有众生皆具行菩萨道之人,具足菩萨智慧,具足菩萨种性,具足菩萨明杰,具足菩萨妙音,具足菩萨清静,具足菩萨勤行,具足菩萨愿心,具足菩萨法藏,具足菩萨安乐,具足菩萨无碍,直至菩提。若不尔者,弟子誓不得菩提。



最后,我们共同称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节录自净慧法师《地藏经》浅译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3-20 20:22 编辑 ]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3-20 20:21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

工作上班都是生活,生活就是烦恼,而禅就是菩提。现在的人们,做事情时会有很多痛苦,但换个方式去看这些事情,会发现之所以有这些事情,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你。换个角度看,你就可以快乐地去做。

而禅的目标是让我们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不要转移你的目标,这是生活禅入门的基本方法。生活禅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也是生活,工作也是生活。生活禅的中心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所以能够安住在当下;奉献人生,所以能守一不移。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种奉献。

一念迷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

很多人以为信佛就是信神。其实不相信有神可以,但要相信有佛,因为佛就是你自己。佛说:众生即佛,心净即佛,心悟即佛,这个你要相信,信自己身上的佛性,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则皆可成佛。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信佛不是信神。但是,也正因为不相信有神,所以我们人类的敬畏之心淡薄了,没有敬畏之心就可以为所欲为。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人可以不相信有神,但是要相信一个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这个敬畏之心,很多人就失去了约束。

恪守规律才有自在

怎样能让规律有个让人警醒的体验?就是赏善罚恶的能量。一切事物的存在,最后都是个能量而已,赏善罚恶的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感受得到,是宇宙的大法则,无论承认与否,这种能量都是存在的,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它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针对芸芸众生,不在这个众生身上起作用,就在那个众生身上起作用,因为生命是有共通之处的。佛说:法身只有一个,诸佛众生同一法身。所以这种能量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随时可以发生的。要看缘,缘就是条件,条件成熟了,它就发生了。

但恪守规律是不是就不自在了呢?自在,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一定的规范范围之内才能真正有自在。比如国家有各种法律,但有很多人是自由自在的,因为他并不去触犯法律。人总要有一些基本的约束,基本的约束有了,你才可能真正有自在。这就包括对规律的遵循。

而佛家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都是人们基本可以做到的。遵守五戒了,你就自由,你就自在,因为五戒所戒的,都是对己对人都不利的事情,这些事不做,应该是一个人人格上的美德。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所谓生活禅,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那么生活禅的宗旨是什么呢?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讲大智慧、大慈悲——大智慧才能觉悟人生,大慈悲才能奉献人生;大智慧就是自觉,大慈悲就是觉他。这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也是中国大乘佛教一智二悲的根本宗旨所在。

我经过将近70年学佛修行的体会,觉得我们人生除了生活以外,好像没有第二件事。那么什么是生活呢?我们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有生活就有烦恼,有烦恼就该修行。烦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因为我们还处在迷失的阶段,所以我们的心境、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染污的生活,染污的生活就是烦恼、就是生死。

既然烦恼在生活中,生活就有烦恼,我们怎么样来转化烦恼呢?就要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来转化烦恼,这就是生活禅法门。也可以说生活就是烦恼,禅就是菩提,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这就是生活禅。

起心动念中勤修“戒定慧”

当然这里所说的禅,不仅仅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参话头的禅,而是把所有的修行都融摄在生活当中加以落实。因此要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这四句话既是修生活禅的四句口诀,也是我们修一切法门的根本要领。

而修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要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在生活中息灭贪嗔痴,在生活中净化身口意。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内容。修行可以在一切地方落实,我们起心动念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修行的最好时刻,处处可以落实,时时可以进行,将生活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修行实践。

佛法落实在什么地方呢?要落实在世间,世间实际上不等于我们这个尘世,世间就是烦恼,世间就是生死。要在生死中修行佛法,离开了生死、离开了烦恼,佛法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佛法要在生死中求,在烦恼中求,在污泥浊水当中求。佛法是一种对治法门,对治我们的烦恼,对治我们的生死,所以要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最后要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因为我们个人总是非常渺小的,佛说世间没有一件孤立的东西。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仗因托缘而来,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还是仗因托缘而生存,我们学习佛法,成就世间一切事业都是仗因托缘而有。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个人放在大众中,不能离开大众而寻找个人的安闲自在。因为个人的安闲自在正是大众的成就,没有大众的成就就没有我们个人任何一点小的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感恩的心来面对大众,面对世界,面对天地万物。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2-3-20 20:22

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环境的,处处是道场。但是在刚入门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环境的,特别是在专修的时候,环境非常重要。我们这一期一会,有很多位老居士,都有十年以上参加禅七的经历,如果说环境不重要的话,他们为什么每年都还要参加呢?就是因为在寺院里参加禅七的时候,时间集中,又有人指导,而且环境能够相对安定。所以,只要有禅七活动,那几位老菩萨,就一定会参加,这其中肯定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们有一些初来乍到的,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经常有放逸的现象,大声讲话,聊家常,这些不仅是妨碍自己的修行,也妨碍集体的修行。在坐禅的基本要求里就有一条叫“息诸缘物”,一切攀缘的事情,不是万不得已,都要停止,都要放下。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只有把万缘放下,才能够有一点收获。如果在这七天当中,进了禅堂,止静就打妄想,开静就闲谈杂话,那七天下来,可能一点收获都没有。我记得2007年每季度在真际禅林举办禅七活动,有一条要求就是大家都“止语”,我觉得止语的效果非常好。我建议,从今天晚上开始,大家就都止语,不但是在禅堂内外不要说话,回到自己的房间也不要说话,还要接着用功,让你的每一个心念,保持高度的觉醒、觉察、觉知,使功夫不要中断,这样慢慢就能够打成一片。

打成一片,就是所谓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的,是要高度地专注。所以说专注一心不乱,没有专注,要达到一心不乱,那简直是做梦。专注是什么呢?就是要把你的六根都集中到一件事上,把你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且要在一天24小时都如此地坚持下去。坚持专注一境,这是禅定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不能专注一境,要想进入禅定,那也是南辕北辙。

各位初用功,要思维善法,思维修行的法门,找到一个门径进入到修行的殿堂,自己的身心性命才有所安顿,自己的烦恼才能够慢慢地减少、淡化。烦恼无尽誓愿断,天天有这个要求,天天有这个觉悟,天天都知道有烦恼要断,要转化,不要被烦恼所控制。修行并不难,如果修行开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达到目标的话,那古往今来,就不会有人这样强调修行开悟。对于一个学佛的人,对于一个想解决生命问题的人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修行中得到了利益,得到了受用,得到了解脱。即使在今天,也还是有很多在修行上取得成果、得到解脱的人。要相信,佛菩萨的话是真实不虚的,要相信人生还有另外一番精神境界、另外一番风采。人生不应该老是这么苦苦恼恼,老是这么庸人自扰,人生应该还有更精彩、更洒脱自在的一面。那就要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步地从烦恼的锁链当中挣脱出来。实际上,烦恼是无形无相的,把它比作锁链,把修行比作要从锁链中挣脱出来,这不过是一个比喻而已。事实上,烦恼性空,当你一旦不去自找烦恼的时候,你就已经从烦恼中解放出来了。

我们在座的诸位,基本上都是有丰富生活经历的人,在我们这一生中,想想看,经历了多少事,有过多少烦恼,有过多少挫折。这些烦恼从哪里来?这些烦恼又是怎样一个一个地消失掉?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寻烦恼,到最后,所有的烦恼也都消失了。怎么消失的?时间久了,你不理它,烦恼也就无影无踪了,所谓不理自退。这应该是我们上年纪人的一种共同的经历,我们就把这种经历总结一下,回忆一下,不要再去自寻烦恼,即便是偶尔有了烦恼,不要理它,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我们就自由自在了。

烦恼即菩提,因为离开了烦恼,又到哪里去找菩提呢?如此看来,烦恼也是好东西,它可以转化,是成就菩提的土壤,没有这块烦恼的土壤,菩提智慧的花朵无处产生。虽然说烦恼是个好东西,但是它需要转化,如果不转化,这个烦恼是会害死人的。所以说,好与坏,也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以一种觉悟的心态去看烦恼,烦恼具有两重性。能够帮助你觉悟,那就是好事;如果你以烦恼的心去看烦恼,烦恼就永远都是烦恼,它也转化不了。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四弘誓愿中的一愿,它就是告诉我们要天天断烦恼,天天证菩提求觉悟。我们要在寺院里住七天,来此参加禅七,就是为了这件事。在家庭生活当中,我们会觉得力量不够,觉得家庭事多一点,烦恼也就多一点,住在寺院,清闲自在,各种关系都是一个崭新的面貌,同在家里不一样。在家的时候,总觉得家里人就像几十年的冤家一样,天天聚首,见了面都不开心,这也是我们生活当中天天存在的一件事。实际上,我们也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家庭生活,正确对待跟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家庭成员。

在家庭成员中,年轻的时候,有父母、兄弟、妻子,年老的时候,有儿女,有孙子,有老伴,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知道使有乐趣的地方,更加快乐一点,把那些烦恼的地方,也转化为快乐呢?之所以转化不了,就是因为我们自心的力量、我们智慧的力量还不够,如果智慧力量够了,就能够转化,就能使家庭更加和谐,使冤家对头转化为菩提眷属,那就真正把家庭建设成为道场了,那也就是所谓的佛化家庭。

作为在家佛弟子,应该有一种责任,要把自己的家庭变为佛化家庭,要使自己所有的眷属都成为菩提眷属,这样就真正把家庭建设成为一座道场了。要想家庭成员都成为菩提眷属,那也不是一件能够勉强做到的事,一是要看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善根怎么样、觉悟怎么样;然后,就要看作为一个家庭中,首先信佛的那一位心态如何?我们在信佛的路上先走一步的人,不要太着急,不要希望家庭里的所有人都马上信佛,皈依三宝,吃斋念佛,这些都要慢慢地来。首先自己要有一种以身作则、吃苦在先的精神。要想家庭的其他成员都照你学,你起码要做出榜样来,要有值得学的地方。如果我们在学佛路上先走的人,比那些没有学佛的家庭成员更加自私,更加懒惰,更加斤斤计较,榜样的作用起不到,想要家庭其他成员心服地跟你走,那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和谐的家庭、全家信佛的家庭,大部分都是那些在信佛的路上先走了一步的人做出了好的榜样,所以才能影响全家的人都认同学佛是一件好事。学佛不但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所以大家都来皈依佛教。

家庭是道场,如果这个理念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落实,我们每一个信佛的家庭都能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佛教在社会上的形象就一定会截然不同,人人都会对佛教有好感,人人都会在佛法的甘露法雨中得到利益。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怎样表现,怎样发挥作用,对于佛法的弘扬和推广,影响非常之大。

我们走到佛堂,走到寺院来,就要趁这个机会好好地净化自己,转化自己的烦恼,不要辜负这七天的大好光阴。在座的比我年纪大的好像还有几位,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回相聚一回老,还能相见几次呢?谁都不知道。所以,大家彼此都要珍惜。我非常珍惜这一期一会,因为我的身体并不是很健康,但是我觉得有因缘跟大家在一起分享禅修的喜悦,分享佛法的清凉,也要勉力而为。

禅是讲究顿悟的,所谓顿悟。成佛。什么叫顿悟呢?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切的一切,一步到位,那就是顿悟;什么是渐悟呢?那就是一步一步地来。顿悟好比坐飞机,渐悟好比骑自行车,其速度一比就知道了。我们以乘飞机作为顿悟的象征,但我们不能老坐在飞机上,还要下飞机,我们顿悟了以后还要深入实际,一点一点地来清理自己心地上的尘垢,所以顿悟还要渐修。

大家不要以为顿悟成佛是不可能的,既然佛祖开创了顿悟法门,那就说明顿悟这件事情是有可能的。从古到今,也有许多的大修行人,都是由顿悟一超直入,达到了佛的境界、佛的知见。要想顿悟,首先就不要有我与佛有距离的想法。顿悟的意思,即是一步到位,到什么位呢?从凡夫、从众生一步就达到佛的境界,那就叫一步到位。说一步到位,实际上已经慢了。六祖讲:一念迷,佛是众生;一念悟,众生是佛。顿悟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不是一步,一步比一念还要慢多了。这一念成佛,可不是一件小事,从我们自身主观来讲,首先就要把自己与佛的那种距离感,从根本上消除掉,只有消除了这种距离感,一步到位才有可能。

一步到位,就是一种见地上的超越,并不等于我们的无明烦恼就当下清净了。有了见地上的超越,然后再来以佛的知见、佛的要求来断除烦恼、转化烦恼。以佛的知见来转化烦恼,速度比起我们平常那种自卑自弃的心态,自然不同。我们一旦获得了佛的知见,一旦觉得自身进入了佛的境界,一切不圆满的习性,一切与佛的要求有距离的自卑感、下劣感就自自然然地消除了。对于所有的功德、福慧、善事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不会有懒惰的心理,那就是保任的功夫。

所谓保任,就是保护自己所获得的修行上的那种轻安明净、智慧朗照。所谓任,就是一切纯任自然,正确面对,毫不勉强。在自然大化中,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所以说,第一步的功夫做到了一步到位,但也不要狂妄自大,虽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佛了,但是在平常还是要虚心,要看清楚自己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和习气,只是知见上与佛平等了,在修为上与佛还有天壤之别。我们能够有此知见,在学佛的路上会走得快一些。时时具足佛的要求,就不会用普通人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处处知道随顺因缘,处处知道成就善法,处处知道以菩提心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以大悲心面对一切的苦难。

自身等同佛身,自心等同佛心。佛有神通,我们还没有神通怎么办呢?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多余的,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才障碍了你神通妙用的发挥。人人都有神通,人人都可以显神通。如果没有神通的话,那些妄想从哪里来呢?在打妄想的时候,一个念头就十万八千里,一个念头就五湖四海,一个念头金银财宝就来了。这些念头,停止下来想一想,其实都是妄想。就是这些妄想,使我们本有的神通妙用发挥不出来,一旦把妄想变成智慧了,那就能显示真正的神通。真正的神通又是什么呢?其实也是如梦幻泡影,因为神通毕竟不是一种普通的行为,只能偶尔地示现一下。诸佛菩萨也是生活在大地上,不会整天腾云驾雾,满世界地飞,菩萨也要脚踏实地做事情。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十年,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所以,学佛不要想求神通,学佛最重要的是求开悟、求顿悟。悟了,这一念心即同佛心,压在心头的重担,当下就冰消瓦解,那是多么自在、多么轻松的事情。所以,学佛参禅,就要以开悟作为一个根本目标。

我们在此参加禅七法会,根本的目标也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顿悟成佛,一步到位,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与佛有距离。佛与众生不隔一分毫,只是有迷悟的分别,只要我们一念觉悟,当下就是佛。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