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心与空性的智慧——卡卢仁波切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1-12-10 23:06     标题: 心与空性的智慧——卡卢仁波切

一切思想、烦恼、恐惧、不安,都只不过是心所投之影而已。  

梦是一连串的心影。依俗理说有其暂时的真实性,但究竟而言并不真实。我们对醒时所感知的世界也可做如是观 ~ 它们只不过是因某些外缘而引发的心之不断投影而已。我们所经验者,皆是自心对自心所投之影的感受。

冲突的情绪,正如我的概念,都是由心而来。而心本身无形,无色,也无物,也就是心即是空。既然心即是空,其所产生的情绪当然也是空。当我们认清其空性,它们的力量也就随之消散了。

不论升起何种情绪,都必须有所认知,不论是贪嗔痴慢疑等都是由自心生起的,而心的本质,即是空性,所以由心所起的情绪也空,经由这样的认识就能从当中解脱出来。 

一旦我们藉禅修而得见心性根本是空时,我们自会感到心影亦空。这些心影犹如海面起伏之波浪,无论起伏,皆不离于海。

当某种情绪浮起,它是从一个具有空性的心所产生的。这种情绪出现之时,它的本质亦是空的。此种情绪要是消失,会再度被心的空性所吸收。你可以到海边,看看那些海浪的潮起潮落,当海浪涨潮时,有时候变得相当巨大。海浪形成时,构成它们的物质不过是海水。当它们退潮之后,又再度回到海水之中。同样的,冲突的情绪都是心中的一部分,它们来自此种空性,其存在也就是空,然后再回到空性之中。事实上,它们从未存在过。 

从空性之心所起之念与烦恼并无实体。心象跟心一样空而无实。

心是空性的,念头和心理的苦恼自心中生起。因此,念头和心理的苦恼即从空性中生起的。如果你了解了此点,你便了解了佛法的所在。

当我们的身体被解脱为外相与空性的,语被解脱为音声与空性的,意被解脱为觉知与空性的,这就是佛果。

我们的心是空的,没有一件事物能够填满它。这就是为什么永不知足,欲望无穷无尽的原因。
   
上士与凡夫间的差别,在于上士能觉察微细之苦,而凡夫则不能。例如你若把一根头发放在手掌上,你不会感到它的存在;但若把它放在眼睛上,你就会觉得难受,立即感到它的存在。 

受戒是为了简化生活及令自己趋向修行。受戒极其重要,因为它能使我们成为修行正法之法器。做为容器之碗,显然必须是清洁不漏的。若非如此,不管倒入的是什么,都会变质、变坏或流失。  

如果你认识了一切的迷惑外相皆自空性之心生起,而形相、音声、味道、口味和触觉的对象物,都只是迷惑之外显而已,那么你将会了解到一切现象都像是一个幻想、一场梦、一道彩虹、水中倒映之月,或是镜中的影像罢了。假如你认识了这点,那么即使是如执著等心理烦恼的生起,你也不会被其力量所支配。每个心理的烦恼,都将如同天空中生出的彩虹般地出现而已。彩虹自空中生起,亦融入于空性的天空中。当执著或嫌恶生起,它们将单纯的如上述般,而不会真实的出现。

如果地面充满了尖锐的针刺,而有人想在上面走走,他必然要设法去拔出每一根针。在他拔出一根针之后,还有另外的针必须拔出,拔针将永无止尽。而心理的烦恼就像这样。那些认识到念头与烦恼都是空性的人,就像穿了厚靴在遍布针刺的世界中行走,无论他走到那里都不会被针刺伤。假如你认识了心是空性的,因此念头和烦恼也是空性的,那么无论你是否待在轮回中,万物都将像弥陀的快乐净土般。  

心不仅在本质上为空,它同时还具有明性,以及无碍的智慧。这是心的三特质,三者一体不可分。  

大手印的主体是自然现起而不造作的,去思维心如空性仍是相当造作的。将心放松在它本然状态,既不散乱也不昏沉。它不是一种寻找心或专注心的客观经验,是看而非凝视,是住于体验中而非盯住体验。行者并不是向内寻找任何东西,也不是向外寻找任何东西。只是单纯地让心安住于本然状态中。如果我们能安住于毫无造作的赤裸知觉状态中,未曾丧失直照的灵光,心的清净本性便会现前。  

从究竟的层面来看,能见本尊之心,与所见之本尊,本质上是一非二。但只要我们未获直接证悟,心就自以为是能感受之我,而所感受者是他。

生死的经历,事实上都不是真的,它们不过是心所产生的幻相。   

死后当识能证悟其经验不外自心时,即可解脱。

每当你看着自己的心,你就不可能看不见别人周遭人跟你的相似之处;




当你发现自己渴望快乐,你就不可能看不见别人也有同样的渴望;




当你清楚看到自己的恐惧、瞋恨或厌恶,你就不可能看不到周遭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恐惧、瞋恨和厌恶。




这就是智慧——这不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是从自心的觉醒而来,也就是认识到我们跟他人以及喜悦之路的关系。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